崔健与黄家驹 黄家驹一无所有







出生于1961年的崔健是中国摇滚乐坛的教父级人物。他的《一无所有》自1986年在北京世界和平年音乐会唱响之后。一直成为中国摇滚乐的扛鼎之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记得1988年全国上下、大江南北无处不刮西北风的时候。尤其是崔健,这个在中国流行音乐大放光彩的八十年代末期。他善于在底层社会找听众,在草根之中寻共鸣,结果他竭斯底里的嘶吼和桀骜不驯的舞台造型像引爆了五十吨的TNT。这首《一无所有》很适时地撕扯住了我的喉咙,侵淫到了我的灵魂。以我的理解这种嘶吼的内核就是叛逆。接着《新长征路上的摇滚》、《红旗下的蛋》、《花房姑娘》、《苦行僧》·····一大批另类而刺激的歌曲鱼贯而入。成为我们这代人赖以生存的精神食粮。就像当时迷恋齐秦一样。从《狼》开始入门,一发不可收拾。 崔健为中国的摇滚乐奠定了叛逆的基调,为大陆流行音乐(摇滚乐)注入了一种不可撼摇的批判性的而又狂野性的艺术特质。这时我理解到奠基人的重要性和不可动摇性。一如鲁迅为用《狂人日记》、《呐喊》为中国白话文学奠基一样,意义非同寻常。尽管这种类比不太恰当。



崔健与黄家驹 黄家驹一无所有




几乎与此同时,在中国版图的大南边,滨临大海的香江之侧。号称东方之珠的香港。也有一位殿堂级的摇滚歌手及其乐队。那就是黄家驹及Beyond乐队。黄家驹出生于1962年,比崔健小一岁。他的代表作《光辉岁月》、《海阔天空》、《真的爱你》、《灰色轨迹》、《长城》、《大地》、《冷雨夜》等。听这些歌,又把我带入一种与崔健所创造的比较相似的艺术氛围。都是一种生命的呐喊。重金属的打击乐对听觉神经的强烈刺激。让人进入一种癫狂的沉醉状态。不过好像是我们的先哲老子说过的月盈则亏,物极必反的道理,也许是天妒英才,一场意外让才华横溢的黄家驹命丧扶桑,英年早逝。和当年一同逝去的陈百强一样令人扼腕叹息。不过这些经典的旋律却久久的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直到今天仍有无数歌迷在满怀深情地翻唱他那些经典歌曲。 崔健和黄家驹的音乐的确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他们内心深处一定有灵犀相通。一如罗大佑与郑智化的某些相同之处一样,他们都是在为自我而歌唱,为人性歌唱,为人格的独立和自由而歌唱。为底层的生存状态呐喊,为草根文化找到展示的平台。从此后,舞台不再是主流文化和政治化的歌功颂德的声音独占鳌头的舞台,不再仅仅是一种为政府粉饰太平所需要的一种舆论宣传工具。更多了一些底层的呐喊和宣泄。当然,这种文艺上的改观不是崔健一人之功,而是时代的必然。他有幸作为一种文化的代表被推向时代潮头,被人们长时间的铭记。这就非常难得了。 黄家驹的歌曲盛行不衰也有其一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正如六七十年代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在香港风靡流行一样,在经济大萧条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渴望武侠精神来填补心灵的空虚和消除心理恐惧。就像中国人自古以来渴望包青天和孙悟空一样。文化需求和精神追求都与经济与政治息息相关。其实在那个繁华与落寞交织,富豪与乞丐并肩的香港,东西方的世界性各种文化、思想交会的国际大都市。主要是一种经济力量在左右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 崔健和黄家驹,两种呐喊的实质也有所不同。他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社会环境和地域文化。香港的商业文化更加浓厚一些。但他们所反映人们内心的某种追求是一样的。是能够让所有华人都引起共鸣的一种大众文化。所以,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产生崔健和黄家驹此类的代表人物,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存在就必然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22685.html

更多阅读

许冠杰与黄家驹转 黄家驹转世

许冠杰与黄家驹看到D版那个beyond《报答一生的》帖子,想起了这篇文章。送给喜欢beyond的朋友。香港虽然不是搞音乐的好地方,但也有优秀的音乐人,许冠杰,顾嘉辉,黄家驹是我最欣赏的三位.许冠杰和顾嘉辉是两个长者,而象一个同路的朋

我与葛家澍老师 会计理论 葛家澍 pdf

我的大学校园生活(7)我与葛家澍老师1973年2月底,学校组织了六位老师(我是其中之一)赴上海进行教改调查,我们到了复旦大学(当时上海财院并入该校)、财政局、江湾机械厂、吴淞化肥厂、上海衬衣二厂、上海三药厂,还有手工业管理局和上海手工业

声明:《崔健与黄家驹 黄家驹一无所有》为网友大爷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