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花情缘》发表于《福建日报》2013年10月31日15版 福建日报广告代理


豆花情缘

文/小菁

  叮叮当当,小巷悠长……

  不用探头看,就知道准是卖豆花的来了,说也奇了,据母亲讲,过去,福建漳州一带,卖豆花的人,挑着豆花担,走街串巷,不用吆喝,只需一只手的手指夹着瓷碗、瓷匙,一摇晃,一碰撞,就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招引顾客。每每这时,楼里就飞出几个快乐的小毛孩,攥着钱,拎着碗,领了大人之命,直奔那担而去。

  到我记事时,豆花就设点摆摊了,来了客人,摊主就掀起瓷缸的木盖,拿一把铜勺,将浮在豆花表面的水珠捞起泼掉,舀出白花花、粉嫩嫩的豆花,拌入透亮的粉丝加以熬制的骨汤,滴上酱油,洒上味精,又有那细心的摊主将油葱、菜脯切得细细碎碎,吃时随着豆花粉丝一滑入肚……思念就从这一碗一毛几分钱的美味开始,记得,冬日的下午,盼啊,放学了,快快地来上一碗,热热地吃了下去,“风卷残云”,那个舒服!不过瘾,怎么办?我们几个凑在一起商量,咸了就加汤,淡了就加盐,校门口那个慈眉善目的老婆婆,任着我们添了又添,一毛钱吃出几大碗。

  这样的小摊,鲜活在我的记忆,遍布漳州的街巷……多少年了不变,却又悄悄地改变,忽然案头多出各色卤料,香肠、粉肉、卤蛋、猪肺、豆干,味儿更足,摊儿更旺……林荫树下,你会常常见到一个勤快的妇人,一辆简朴的推车,车上锅碗盂盆,热气腾腾,每每,客人来不及放好车子就先喊“阿香”或是“阿芬”,“来一碗”!也难怪,慢一步,人就满了,先到的,捧着碗,得胜似的在你面前香飘而过,你只好挤到摊前,心急的看着“阿香”“阿芬”们麻利的将一勺勺豆花轻扣在碗里,又飞快地将一把把芫荽末、芹菜丁、虾米碎飘洒在汤上,你听着“阿香”和人熟络的招呼:“要哪样,卤大肠、咸猪肺、脆笋干”?又亲热的唤着,“下一个,到你了”,你的肚子啊,早已唱起了空城计。

  就这么着,豆花伴我走过好些年,成了我日日不变的早点,每天,我都到小区边的豆花摊,吃上一碗清鲜爽滑的咸豆花,真巧,这个摊主也叫“阿香”,却又与众“阿香”格外不同,那些“阿香”呢,将豆花制好后就装进大瓷缸,外层保温,吃时盛出,这个阿香,却是将豆花舀出后连同粉丝送到小炉上,咕咕冒泡,滚开,才加汤放料,浇上自家特制的辣酱,五色缤纷,吃着啧啧烫嘴呀,闻着阵阵浓香……可惜,入秋来小区前修了条大道,大道通了,小吃却撤了,听说,那儿,要改成街心公园。

  又是一个秋晨,远远望见大道边,一临街的店面新开张,人头攒攒,近了一看,赫然几个大字:“阿香豆花店”,豆花摊旧貌换新颜,果真不同凡响,靠墙,一色的红桌绿椅;店员,一色的蓝裙白衣,整洁光鲜,颇有些麦当劳肯德基的做派,一坐下,就有人来招呼,一点好,就等着人送来……奇怪,老板不是阿香,柜台上一对年轻夫妇吆喝着,忙碌着,男的眉眼和阿香几分相似,是儿子儿媳吧?正琢磨着,看到阿香怯怯地立在穿梭的店员间,不知干啥好,走向豆浆机,好奇地摸摸,却惹来儿媳慌忙喊:“妈,别按!调好了!”想帮着盛碗豆花,刚捞起勺子,就有店员笑眯眯抢下:“您坐,有我们呢!”阿香转了几个圈,终于怅怅地走开。

  豆花送来了,精致的瓷碗,玲珑的托盘,漂亮的小勺,我有些认不得了,舀一口,似乎,味道淡了点。

  自那后,好久没见到阿香,那店,倒也热闹、红火,渐渐地,大家喜欢了那里的干净齐整,渐渐地我也成了那里的常客,豆花是我永远的早点,虽然,我还念念不忘那粗的瓷碗,大的汤勺,长的茶几,矮的板凳……

  秋天的傍晚,我走在这日日经过的大道,拐过街角,习惯的又一瞥,那辆熟悉的推车再也不见,现在就成了街心公园,夕阳,绿草,长椅,老人,小孩,笑声,阿香也在里边。

附:本篇文字选入福建省漳州市普通高中2013届高考模拟语文试题,题目如下:

  福建省漳州市普通高中2013届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豆花情缘
  朱向青
  叮叮当当,小巷悠长……

  不用探头看,就知道准是卖豆花的来了,说也奇了,据母亲讲,过去,福建漳州一带,卖豆花的人,挑着豆花担,走街串巷,不用吆喝,只需一只手的手指夹着瓷碗、瓷匙,一摇晃,一碰撞,就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招引顾客,每每这时,楼里就飞出几个快乐的小毛孩,攥着钱,拎着碗,领了大人之命,直奔那担而去。

  到我记事时,豆花就设点摆摊了,来了客人,摊主就掀起瓷缸的木盖,拿一把铜勺,将浮在豆花表面的水珠捞起泼掉,舀出白花花、粉嫩嫩的豆花,拌入透亮的粉丝加以熬制的骨汤,滴上酱油,洒上味精,又有那细心的摊主将油葱、菜脯切得细细碎碎,吃时随着豆花粉丝一滑入肚……思念就从这一碗一毛几分钱的美味开始,记得,冬日的下午,盼啊,放学了,快快地来上一碗,热热地吃了下去,“风卷残云”,那个舒服!不过瘾,怎么办?我们几个凑在一起商量,咸了就加汤,淡了就加盐,校门口那个慈眉善目的老婆婆,任着我们添了又添,一毛钱吃出几大碗。

  这样的小摊,鲜活在我的记忆,遍布漳州的街巷……多少年了不变,却又悄悄地改变,忽然案头多出各色卤料,香肠、粉肉、卤蛋、猪肺、豆干,味儿更足,摊儿更旺……林荫树下,你会常常见到一个勤快的妇人,一辆简朴的推车,车上锅碗盂盆,热气腾腾,每每,客人来不及放好车子就先喊“阿香”或是“阿芬”,“来一碗”!也难怪,慢一步,人就满了,先到的,捧着碗,得胜似的在你面前香飘而过,你只好挤到摊前,心急的看着“阿香”“阿芬”们麻利的将一勺勺豆花轻扣在碗里,又飞快地将一把把芫荽末、芹菜丁、虾米碎飘洒在汤上,你听着“阿香”和人熟络的招呼:“要哪样,卤大肠、咸猪肺、脆笋干”?又亲热的唤着,“下一个,到你了”,你的肚子啊,早已唱起了空城计。

  就这么着,豆花伴我走过好些年,成了我日日不变的早点,每天,我都到小区边的豆花摊,吃上一碗清鲜爽滑的咸豆花,真巧,这个摊主也叫“阿香”,却又与众“阿香”格外不同,那些“阿香”呢,将豆花制好后就装进大瓷缸,外层保温,吃时盛出,这个阿香,却是将豆花舀出后连同粉丝送到小炉上,咕咕冒泡,滚开,才加汤放料,浇上自家特制的辣酱,五色缤纷,吃着啧啧烫嘴呀,闻着阵阵浓香……可惜,入秋来小区前修了条大道,大道通了,小吃却撤了,听说,那儿,要改成街心公园。

  又是一个秋晨,远远望见大道边,一临街的店面新开张,人头攒攒,近了一看,赫然几个大字:“阿香豆花店”,豆花摊旧貌换新颜,果真不同凡响,靠墙,一色的红桌绿椅;店员,一色的蓝裙白衣,整洁光鲜,颇有些麦当劳肯德基的做派,一坐下,就有人来招呼,一点好,就等着人送来……奇怪,老板不是阿香,柜台上一对年轻夫妇吆喝着,忙碌着,男的眉眼和阿香几分相似,是儿子儿媳吧?正琢磨着,看到阿香怯怯地立在穿梭的店员间,不知干啥好,走向豆浆机,好奇地摸摸,却惹来儿媳慌忙喊:“妈,别按!调好了!”想帮着盛碗豆花,刚捞起勺子,就有店员笑眯眯抢下:“您坐,有我们呢!”阿香转了几个圈,终于怅怅地走开。

  豆花送来了,精致的瓷碗,玲珑的托盘,漂亮的小勺,我有些认不得了,舀一口,似乎,味道淡了点。

  自那后,好久没见到阿香,那店,倒也热闹、红火,渐渐地,大家喜欢了那里的干净齐整,渐渐地我也成了那里的常客,豆花是我永远的早点,虽然,我还念念不忘那粗的瓷碗,大的汤勺,长的茶几,矮的板凳……

  秋天的傍晚,我走在这日日经过的大道,拐过街角,习惯的又一瞥,那辆熟悉的推车再也不见,现在就成了街心公园,夕阳,绿草,长椅,老人,小孩,笑声,阿香也在里边。
  注:豆花,漳州传统名吃,因吃时,将豆腐脑连同佐料搅拌成絮花状而得名。
  (此文原载《中国散文精致读本》,2010年9月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获“中华赞•乡土情2009诗词歌赋创作大赛”福建省散文组一等奖)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通过对与豆花有关的往事的追忆与描写,告诉读者为文要细心观察生活,有所感悟,从中提炼出真实、生动的细节或场景,加以描摹,必将自然鲜活。
  B.此篇选入报刊时,划线句子曾因版面原因被删去,略显多余。C.作者写阿香到新开的店里去帮忙,却被新店员支开了,终于“怅怅的走开”,这里的“怅怅”是因痛惜豆花传统工艺的流失而表现出的对后辈的责怪之情。D.作者写到原来吃豆花的地方修了条大道,小吃摊早已撤了,还要改成街心公园。这样写的用意是表现社会生活的变化冲击着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E.文章结尾描写了秋天的傍晚,阿香在街心公园里和老人小孩嬉笑玩闹的画面,意在表明阿香渐渐适应了现代社会的生活规律,生活仍在美好的追求中不断发展。
  命题说明: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现代文阅读中准确评析文学作品的形象和细节,归纳和概括文章的主题及表现技巧的能力。要着眼于全局,细心辨析。
  答案解析:
  BC(B.此处写幼年时期吃豆花的童真画面,捕捉细致而有情趣,以细节描写强化对与豆花有关的美好生活的热爱与思念之情,故不宜删除。C.这里写阿香被新店员支开,是表明后辈有足够的经营能力,阿香的“怅怅”仅是自己不能帮后辈做些什么的内疚之情,从全文看,也是阿香对过去手艺的一种留恋,而非责怪。答对一题3分,两题5分。)
  2、此篇题为“豆花情缘”,作者用哪几件事来表现?主题是什么?请简要概括分析。(4分)
  命题说明: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答题时要从全文着手,把握住豆花作为传统小吃的特点及几个阶段的变迁,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考查考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彰显时代精神。
《豆花情缘》发表于《福建日报》(2013年10月31日15版) 福建日报广告代理
  答案解析:
  从儿时流动的豆花担,到求学时校外设点的豆花摊,从老一辈简易的豆花车,到年轻一代临街的豆花店,我与豆花间,变化的是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不变的是永远的豆花情缘。2分。通过我与豆花的情缘,追忆往昔生活中豆花给予我的温暖,感念岁月和生活同步进行中的变迁,有一丝怀旧情愫中的感动,也带点渐失文化本真的怅惘。2分。
  3、结尾“渐渐的我也成了那里的常客,豆花是我永远的早点,虽然,我还念念不忘那粗的瓷碗,大的汤勺,长的茶几,矮的板凳”,既然念念不忘过去,为何又成了豆花店的常客,这句话有矛盾吗,请说说它的含义。(6分)
  命题说明: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探讨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传统小吃中体现的人文精神。
  答案解析:
  没有矛盾,豆花还是豆花,或许随着人的情愫、时代的变化,早年吃豆花所特有的氛围已悄逝,故而,失落也属必然。2分。最后,坚持将豆花作为我永远的早点,是坚持自己心中的感觉,即对伴着自己长大的豆花的一丝感念。2分。人总要朝前走,结尾,“我”也许找到了新的生活内容,也许仍是惆怅眷恋,无论生活如何变化,心中的善与爱始终不变,就让那份憾意恬淡的存于字里行间。2分。(本题6分,注重探究,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给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22716.html

更多阅读

《安徽工人日报》2014年12月11日发表:那个总想让你好的人

那个总想让你好的人《安徽工人日报》(2014年12月11日02版)文/刘世河11岁那年,我从村上的小学毕业后,升入离家几公里外的镇上读初中。刚开学不久,就开始上晚自习,所以放学后再步行回到家,一般都已是晚上10点多了。 从镇上到我们村,中间必须

声明:《《豆花情缘》发表于《福建日报》2013年10月31日15版 福建日报广告代理》为网友笛声青案梦长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