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其辉的声乐教学奇闻怪谈 声乐教学视频

“奇世师表”吴其辉声乐教学奇闻怪谈

文/采访黄聪


【记者手记】

笔者和这位蜚声海内外的声乐教育家促膝谈聊长达5小时仍意犹未尽。“奇世师表”吴其辉的经历丰富,富有传奇色彩。他是我最敬佩的当代声乐教育家之一,他的演唱、教学出类拔萃。我忖度用什么文字和逻辑的言语来描述这位声乐教育家的人格、学识、修养、教态、言谈、举止:超群风趣而又平易热情,灵活变通而又坚持不懈,他的思想上善若水,他的演唱让人叹为观止,他的教学时刻激情自若。他跟我谈的字字句句珠玑,让你根本无从取舍,他对声乐教育的居功至伟,倾心尽力的奉献,每一件事都如此闪光夺人......
我的采访文章越写越长,怎么也不能中断我的思潮。维有先放下手中的笔,让思潮继续追随这位卓而不群的老人辗转、起伏......

在我国当代的音乐教育界里,有一位“奇世师表”,他的音乐足迹已经遍及世界各地,他从教的弟子遍及四海内外。他,从近三十岁开始声乐教育,一生为人师表;他,周游列国,始终有一批学生相随,即便是45岁求学他国到48岁学成归国,依然有学生在身边,由他言传身教。声乐教育是他热爱的工作,也是他一生的事业,他的弟子前前后后共有4000余人,他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栋梁人才。他被被弟子们尊誉为“奇世师表”,但是这位被弟子们誉为“奇世师表”的人并不是与我们遥不可及的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而是生活在我们现实中,触手可及的中国最抒情男高音歌唱家、著名声乐教育家——吴其辉。
访谈中,这位卓而不群的老人以他那亲和、热情的神态,自然、爽朗的笑声和幽默、风趣的谈吐,总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在他娓娓道来的言谈中,实在难以让人相信他早已过古稀之年,闲暇之余的他更像一个自然、率性的大男孩,浑身散发着年轻的气息。在这样一个祥和融洽的气氛下访谈,我们就像“拉家常”一样亲切交流,他跟我们分享了自己在意大利跟随世界男高音大师德·莫纳卡、迪·斯苔凡诺及男中音大师吉诺·贝基的学习经历,谈到兴起之时,他把自己通过学习得到的宝贵积累和丰富经验做了详细的讲解,让我们一领“奇世师表”的独门见解,其中包括:他独创的“京意发声法”、“远离六根毒草”、“vibrato(颤音)判断法”、“什么是高次谐波”、“解决高音五大绝招”、、所谓的“头腔、胸腔共鸣根本不存在”、教学支持“鼓励派”......


结缘音乐:
从姐姐舅舅开始

1935年出生于广东中山市的吴其辉,童年时代是在中山石岐的狮子街度过的。他与音乐结缘,归功于他的两位家人:一位是他的姐姐,一位是他的舅舅。“我的姐姐在我3岁的时候就开始教我唱歌,记得我学会的第一首歌是一首街头流浪儿唱的歌谣——《莲花落》,‘我们都是没饭吃的穷朋友(穷朋友),采枝花儿开,一个一支莲花,饥饿道上一块儿走(一快儿走),两支花儿开,花开莲花落,一齐落莲花......’当时并不知道那是一首什么歌谣,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姐姐唱什么我就跟着唱,后来,我参加了专业的声乐学习才知道那是一首当时非常流行的童谣。另一位是我的舅舅,舅舅当时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先锋队队员,他教我学唱《游击队歌》‘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在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还教我《黄河对口唱》‘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 我的家,在山西, 过河还有三百里. 我问你,在家里, 种田还是做生意?......’等等这些抗日战歌。(吴老先生回忆起自己这些曾唱过的童年歌谣,即兴唱了起来。)到抗战胜利后,我们家就组成了一个乐队,有小提琴、秦琴、笛子、扬琴这些乐器,唯独缺了个唱歌的,正好我不会乐器,唱歌的角色就归我了。”当记者问及是从什么时候接触西洋音乐时,吴老先生说:“后来,我到了广州上学,参加了唱诗班,就是从那时开始接触到西洋音乐,那时我经常接听收音机,有一个《外国电影院》频道,他们播的全是西洋音乐。”

或许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无意间激发了极具音乐天赋的吴其辉。17岁那年,他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大转折,他被北京中央歌舞团合唱团录取了,从此,他的一生便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放歌人生:
在意大利取真经

1980年,吴其辉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次大转折。那年,意大利政府首次向中国颁发仅有四个名额的科教文奖学金,吴其辉有幸成为其中一名,并于同年10月进入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学习,到达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罗马天堂,开始了他的“求声之路”。在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吴其辉如海绵般地吸收着异国他乡的人文、大师的技法。最让他忘不了的就是他的那些恩师们。影响他毕生的第一位导师——德·莫纳卡——世界著名的“黄金小号”歌唱家、最猛的戏剧性男高音。谈到这位恩师,留给吴其辉最深印象的是“可爱”二字,吴先生即兴跟我们分享了这位大师的“可爱之处”,先生说道:“莫纳卡大师的一个独到唱法就是‘乌龟爬石板’(一种硬碰硬的呼吸唱法),他能发出一般人发不出来的声音,全是实打实的真功夫。有一次他教我,练母音i,一直练到highC,当时我真感觉受不了了。他严肃地对我说,‘你如果不这么练,就会FaRuggioso!’后来我回去查了翻译辞典,才知道FaRuggioso是“生锈”的意思。”就这样,吴其辉向这位“可爱”的大师虚心寻求声乐秘笈,他每天跟着导师学唱6个小时,学了一个月。

求学意大利期间,吴其辉如饥似渴地跟着大师学习,他的第二位导师——吉诺·贝基——意大利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对于贝基的方法,先生说道:“贝基是用憋气法练习呼吸。70岁的人了,吸口气往椅子上一靠,半晌不说话,什么动静也没有,起初,我还以为他真会背过气去。后经证实,贝基的这种憋气法适用于各种大型演出场合。”在意大利,吴其辉从来不会浪费一次学习的机会,除了跟大师学习,他还挤出大量的时间到斯卡拉歌剧院听歌剧,他说:“世界最顶尖级的歌剧都在那里演。”“米兰的大街小巷都是美声,我只要听到谁能发出独特的美声时,就会向他求声。反正,每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办法,求来求去,就像淘金一样,寻到什么样的唱法我都会把它当成宝贝珍藏在脑海里。”在那样的环境下学习,吴其辉的歌唱艺术有了极大的提高。他得到了世界最美的抒情男高音迪·斯苔凡诺的称赞:“Luicantabene(他很会唱歌)。”据悉,意大利赞扬唱歌的人,水平一般就是“嗓子真漂亮,嗓子真好”,但吴其辉得到的评价是“他很会唱歌”,这是意大利人对歌唱者的最高评价。


学成归国:
培养大批“国际奖”

其实,吴其辉在出国前就为自己立下了一个“军令状”,他说:“让我去意大利,归国后我一定能够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国际水准并能获国际音乐奖项的人才。”这位“奇世师表”学成归国后并没有食言,他真的做到了。他在教学上集众家之大成,在他的指导下,学生的艺术水平总能得到快速提高。

曾受吴其辉一对一指点过的学生,至今总数已有4000余人,他培养的学生多人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如,被认为最有希望成为世界第四大男高音的戴玉强;获得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声乐比赛金奖的袁晨野;获巴西第十一届国际声乐比赛中连获三项最高奖——全球大奖、歌剧院大奖、维拉?罗勃斯金奖的汪燕燕;获得威尔第声乐比赛奖的孙秀苇;获法国马赛声乐比赛银奖的杜吉刚;获拿坡里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的周敏;获莫斯科大学比赛第一名的翟欢;获比利时美丽的艺术国际声乐大赛一等奖的李虹燕;获柴可夫斯基声乐比赛大奖的于吉星;获法国马赛世界歌剧比赛第二名的王威等等都是他的学生。
虽然吴其辉早已年过古稀,但他依然专注着繁重的教学工作,继续为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说:“现在我的很多学生都成为我的孙子了,等我呼吸停止的时候就不教了,因为我觉得上帝创造了我,就是为了让我教学和演唱,结果我都没有辜负上帝对我的期望。”在吴其辉这样一种以牢牢坚守自己岗位上为信念和独特教学方式的指导下,或许不久,这里又将诞生让世界瞩目的声乐人才。

以奇制胜:
尊誉为“奇世师表”

吴其辉被弟子们尊誉为“奇世师表”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而必有其因。那么,这个尊誉从何而来?先生从教以来的宝贵积累和丰富经验中独创了一套“京意发声法”(用中国京剧唱法来训练意大利美声的呼吸)。运用这个方法,不仅能够“让你三秒钟到达意大利”,还能让你一节课之内彻底解决当今声乐界的“六根毒草”。


“五个自己”,指令明确
在声乐教学中,先生首先教给学生“五个自己”。他究竟要学生做到哪“五个自己”?第一个自己,用自己的嗓子唱歌。就是不要离开自己的声音特点。为什么?他认为,世界上任何人的声音都独一无二,哪怕最次也是独一无二,把别人的嗓子挪到自己的身上,永远不可能。在这点的教学中,吴其辉强调不要塑造所谓的声音标准让学生钻进去,那会把学生控制住,学生也不可能做到。怎么办?只能在学生的自身嗓子条件上挖掘最好的声音。有自己特色的声音,才是最迷人的。第二个自己,用自己的方法练声。通过听自己的练声录音找到适合自己的练声方法。先生认为,声乐在世界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声音标准,所以“依葫芦画瓢”在练声方法中是不成立的。第三个自己,自己跟自己比较。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先生认为,声音并没有可比性,喜欢的人多就是好的,要敢于跟自己比,练习一万次即能成功,一万次意味着什么?就是每天每音练习10次,一年就是3600次,三年就是10800次,没有不成功的。第四个自己,唱自己喜欢的作品。先生说:“自己不喜欢的作品千万别唱,要打动别人,首先要陶醉自己,自己都不喜欢的作品,还怎么去打动别人?”第五个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音域。每首歌都有它的音域,最高到什么音,最低到什么音,在选取的时候应该弄清楚。“我举个例子,我的一位学生,他曾经说过‘世界上任何好听的歌曲我都能唱,包括歌剧、艺术歌曲以及现代流行的音乐’,当时我就让他唱《冰凉小手》、《今夜无人入睡》、《采珠人》等等,他都唱下来了,为什么?因为他全都把调降到最适合自己的音域上了,也不失乐感,一样感动了听众。”

“用大假声”,简易可行
吴其辉求学意大利期间,发现意大利女高音用的是“大假声”,什么是“大假声”?他认为,大假声就是依靠声带边延振动的一种唱法,这种唱法跟我们国粹京剧青衣的“小假声”共通,穿透力特别强,这样唱高音既简易可行声音又传得远。”吴其辉在教学上就是用京剧唱法去诱发学生的思维,进而获得意大利式的“大假声”,让学生在3秒之内就到达意大利,轻轻松松就解决了我们国女高音不会用“大假声”歌唱的教学难点。
众所周知,京剧青衣的喉结是吊着唱的,而美声“大假声”的喉结是放下来唱的。先生为什么偏偏跟常人认为的观点不一样?他说:“有的教员说喉头上去就是错的,喉头下来才是对的,如果真这么简单,那么聋子也可以做教员。因为不用听,聋子一看你的喉头上去就是错的,太绝对了。相反,我一些唱的很好的学生,他们在演唱的时候喉头并没有在下面。前苏联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拍下名家演唱时喉头的X光相片,画了一条标准线,结果发现,女高音在线的上面,男高音正好在线中,女中音在线下面,如此类推,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其实,喉头本身就是一个可以自由活动、自由调节的共鸣管。我就是用京剧吐yi扬wu来教学的,用的都是声带边缘振动的唱法,效果甚佳。”吴其辉就是这样,首创了一般常人想都不敢想、用都不敢用的声乐训练方法,其方法之新、之奇,教学效果之佳,堪称声乐教育的“奇闻怪谈”。

“五大绝招”,立竿见影

吴其辉长达50多年的演唱和教学实践,发现:“六根毒草”严重影响了我国声乐事业的发展。先生把“六根毒草”归纳为:打晃两个音、小抖打哆嗦、塌调半个音、摇摆散架子、口腔共鸣音、高音舌根音。打晃两个音:演唱者演唱时声音出现两个类似于‘1212’的音高,如:一些歌手在演唱《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时就经常犯下这种错误;小抖打哆嗦:这是歌唱者在演唱时发出的vibrato(颤音),最好的颤音距离是1/4音,频率达到3-5次/秒,如果高于这个频率,就是小抖,让人听起来声音在发抖;塌调半个音:演唱者演唱时总是低半个音或者高半个音;摇摆散架子:与“小抖打哆嗦”相对,也是由于vibrato(颤音)没用好而产生的,当频率低于3-5次/秒时,让人听起来声音摇晃不稳定;口腔共鸣音:演唱者的声音位置低,近听声音很大,远则没声音;高音舌根音:由于演唱者紧张、舌头后缩而导致。“‘六根毒草’并不可怕,可悲的是人们总是把‘六根毒草’当作是美声的特点来学。”吴老先生陷入一阵沉思。

吴其辉以他清晰的教学思路和富于创新的教学理念,根植于深层的声乐理论,他用“五大绝招”轻松、彻底地为学生解决了疑点、难题。首先,“哼功”,即“哼鸣”,男女声部的必修课,他将“哼鸣”分为两大部分,中、低声区叫“哼鸣唱法”,高声区叫“哼点唱法”。他说:“哼鸣到了高声区必须要有‘点’的感觉,比如,多明戈和卡雷拉斯到高音是张大嘴使劲哼上去。哼到哪里,高音就能唱到哪里。我给学生们练习琶音音阶,闭口哼上去,张口也哼上去,伸出舌头也能哼上去,这样哼点找到了,但声音是很小的,这就是高音的根据地。唱高音时就朝着哼点使劲,就像要把奔子顶出去。唱得奔子、脑门‘冒烟’,这样出来的声音就是高水准的声音。”

由于男女声部的特性,在训练男声与女声时的方法也有所区别,先生总结道,解决男女高音各有五大绝招。男高音:第一大绝招就是上面所说的“哼功”;第二大绝招是“呜功”,就是唱到高音时必须要有“呜”音出现;第三大绝招是“弹功”,很多人在练声中出现的毛病都与舌头有关,所以通过弹动舌头,声带就开始振动,高音向上拔时,舌根平坦不会结块。由子舌部始终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舌根就不会去堵住咽部的共鸣腔,声音就会趁势充分地解放出来,舌根音随即消失;第四大绝招是“绷功”,吴老先生的原话就是“把裤腰带绷断”;第五大绝招是“憋功”,也叫挡气,其功能是唱高音不会破音。女高音:第一大绝招“小i变大i”、第二大绝招“小u变大u”、第三大绝招“吐i扬u”(由京剧的i变意大利的u)、第四大绝招“直上哼鸣u”,第五大绝招“平舌练习”。由于“五大绝招”简易可行,所以学生往往在一堂课之内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鼓励学派”,到达辉煌
日常生活中的吴其辉总是那样谦和、可爱,课堂上的他同样丝毫不失大师的教态——他耐性、可爱并欢快地与每一个学生享受着每一堂课。凡是上过或听过先生上课的人,往往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整个声乐教学课堂,从始至终充满了和谐、欢快、融洽、自然的气氛,先生那敏锐、严格、挑剔的听觉伴随的是谦和与可亲的教态;深入浅出的教学手法带来的总是那出神入化的教学效果。所有这一切,无不凸显出先生所倡导的“鼓励派”教学。他说:“我把声乐教态归纳为两大派:一派是鼓励派,一派是打击派,当然,我是站在鼓励派一边。因为声乐本来就该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事业,如果是痛苦的事业,谁还愿意干?有些教员习惯在课堂上耍威风,将学生批得狗血喷头、体无完肤,弄得学生心理紧张,不知所措,好像只有“大彻大悟”,才能达到“痛改前非”的目的。其实那样往往会出现事与愿违的教学结果。这种教态下教出来结果就是学生将来只能适合演悲剧,当悲剧演员。打击派的老师胸前应该挂一块列宁的语录牌‘急躁乃无能之表现’。

应该怎么做?我们只需要把学生的好声音挖掘出来并加以鼓励鼓励再鼓励就够了,在做对的情况下不断地给以肯定,学生就无心理障碍,他们的毛病也会改得很快,这才是我们教学要达到的效果。”吴其辉的课堂总是生动风趣,这跟先生的课堂语言有着至关紧密的联系。先生认为:巧妙的鼓励语言会给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当被记者问及常用的鼓励语言是什么时,先生答道:“像你这样的声音全国只有二十个,或者只有十个、只有五个;像你这样的嗓子我们国家500年才能出一个;你的声音实在太好了,我已经等了你20年了......”吴其辉就是在这样不厌其烦、高度浓缩含蓄的教学用语,让学生深受鼓舞,学生就是在这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下不断改变起来的。这才是真正的声乐教学艺术魅力之所在。

近年来,这位“奇世师表”的声乐教学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一大批曾师从于他的学生陆续走上世界歌坛。吴其辉在学术上的造诣,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和研究,先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简单、明了、充满着辩证思想。他的座右铭就是:“指令明确”,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简易可行”阿猫阿狗都能做到“立竿见影”,录音教学学生就可听到自己的进步,最终“到达辉煌”。愿更多的声乐爱好者去亲身感受其魅力,共同发扬我们祖国的声乐事业。

与吴其辉面对面:
记者:您还记得第一次登台演出是在什么时候,当时的情况怎么样?
吴其辉:
第一次上台是我18岁的时候,当时我被吓得差点掉下舞台,紧张啊,一看,底下那么多的观众在看着我,虽然当时有50名合唱队员,但那个时候我就感觉台上就我一个人,台下的观众都在看着我一个人。后来经过10次的演出后,我就很从容了。

记者:据说您被中央乐团录取之前并没有经过专业的音乐培训,您却从500名的考生中脱颖而出?
吴其辉:
是的,那时条件有限。虽然没有专业的声音培训,但那时在学校的时候,我们有音乐课,音乐课上唱的都是苏联歌曲,好听的不得了,当时我们学的都很快,后来遇到一位会弹钢琴的华侨老师,他弹什么,我就唱什么。1953年3月,中央乐团(那时叫中央歌舞团)到广东招考,我被学校推荐参加了那次招考,他们首先到各个学校听了500多名的考生,再从中挑选出50名优秀的考生到省文教局大厅进行第二轮的筛选,我是其中一员,选到第三轮的时候,就还剩下11名,这11名考生可谓优秀中的精英了,当时歌舞团名额有限,只招5名,还要筛选,筛选到最后我就唱了一首俄罗斯民歌《走不尽的草原》。

记者:当时唱完之后,评委会对你的演唱评价怎样?
吴其辉:
当时有三个评委,有夸奖我的:“很少听到这么漂亮的声音”;但也有持不同意见的:“他的声音太小、音也高,不太适合合唱团”。经过一番争论,最后以“他的音色好,有音乐”录取了。

记者:当你得知被录取的心情怎样?
吴其辉:
我终于可以到北京看毛主席了。

记者:进了乐团后的生活怎么样?
吴其辉:
一进到乐团,我们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没有别的活动,我们用1年的时间学完了音乐学院5年的所有课程,都是速成的。

记者:在乐团除了合唱,是否还有独唱?
吴其辉:
有的,1958年秋天,是我第一次担任独唱,也是从合唱队里面挑选出来的。第一次担任独唱,演唱的都是一些群众歌曲,如《丢戒指》、《我是一个炊事员》、《真是乐死人》三首,第一场下来后,我发烧了,因为在演出前一个星期心里太紧张、太兴奋了,没有休息好。

记者:当您到达自己梦寐以求的意大利时,是一种什么心境?
吴其辉:
实在太漂亮了。出了机场,我就听到有人在唱歌,唱的特别好,简直漂亮极了。当时,我说,我跟他学就行了。当我走过去一看,竟然是一个50来岁卖车票的人。我想:意大利人真是厉害啊,连卖票员都如此厉害,我在国内都没有听过这么好听的声音。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意大利歌剧院下岗的歌手。

记者:您认为意大利的教学模式与我们国内有什么区别?
吴其辉:在意大利学习,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老师。如果我跟这个老师学不到东西,连goodbye也不说一声,再跑到另外的老师那里,老师愿意收你就过去了。但是在国内,三句话: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一而终,不得换老师。


记者:在声乐演唱中,是不是声音越大越好?
吴其辉:
不是声音越大越好。我们在演唱中要留有余地的唱,用mf(中强)的劲去唱,不是在台上大喊大叫,毫无回旋的余地,而是特别灵活,音色很美,出来的声音很容易被人吸收。但是很多人虽然在理论上都懂了,但练声、演唱时还是觉得越大越好,所以很多人都撑的厉害,喉音都撑出来了。我举个相反的例子说明这点:美国卡内基音乐厅统计中票房最高的乐器是小提琴独奏音乐会,偏偏它的声音最小。现在很多人都认为练声练得越高越好,但是,著名的男低音Bincrosby,他没有高音,但却销售了2亿张的唱片,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奖励他两张真金做的唱片。

记者:您的学生说您的耳朵特别厉害,能听出学生的每一个颤音,您是通过什么来判断的?
吴其辉:
这是我研究了一辈子的vibrato(颤音)判断法。通过学生发出的颤音来判断其缺点。最好的颤音是距离1/4音,他的快慢是每秒钟3-5次,比如:6-8次/秒就是小抖,3次以下就是摇摆。二度的颤音就是打晃两个音,小三度就是摇摆散架子。此外,用这种方法还能发现学生是否与“六根毒草”有联系。为什么美声演员“唱不过”通俗演员,钱都让通俗歌手赚了?
而且唱美声人很难跳出“六根毒草”的魔掌,至少会沾上一根,自己还莫名其妙为什么群众不欢迎,找不出问题出在vibrato上,一些好的通俗大腕,演出费将近美声演员的100倍,因为通俗的vibrato是平的,出来的声音好听。如:李谷一、毛阿敏、刘欢、韦唯、孙楠他们的vibrato是平直的,道理就在这里,当然还有传媒的导向和经纪人一定的关系。

记者:据说您的耳力还不仅仅体现在vibrato(颤音)上,您还能听出“高次谐波”,我们应该怎么理解“高次谐波”?
吴其辉:
我在教学中听出来的“高次谐波”,这是声学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放在声乐教学中,就是指出现高位置的声音,发出的倍频是11个-19个。每当我听到学生出现这种声音时,我就会对他们说一句意大利语“Questosar sempre cantare!”(永远这样唱!)


记者:很多人都认为唱歌要有头腔、胸腔共鸣,但是您却认为这些共鸣实际并不存在,为什么?
吴其辉
:所有的共鸣都是一种感觉,实际上都是由鼻腔、咽腔、喉腔组合而成。头腔就是脑浆啊,只有死人的头颅才有共鸣;胸腔就是肺泡,海绵体,更不存在共鸣。但是为什么要提出有头腔共鸣、鼻腔共鸣、胸腔共鸣,因为用这种音响我们容易学到,声乐艺术是听觉的艺术,你一听,这个声音真像个头腔,感觉就是从脑袋顶抛出来的,但实际都是设想出来的,有了这些设想,学得快。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气沉丹田,其实那是一种意念,难道气真的能穿过肠子到达肚脐眼下四个手指的丹田穴位吗?这显然是一种意念,通过它引导喉头下放。

记者:那您认为歌唱时候的共鸣都在什么地方?
吴其辉:
歌唱时候的共鸣都在喉腔、咽腔跟鼻腔发出来的声音,各种配合就有各种音色。

记者:很多教师发现学生做不对时,就立刻指出来,但您却会选择等待?
吴其辉:
是的,我不会立刻指出来,只有等待学生的改变,学生做不对,就等,用好的方法把她的毛病顶替掉,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我曾经有一个女中音,等了她十年,因为我觉得她肯定有,终于等到了三个八度的音域。

来自各界朋友、学生的寄语:

李光曦:

吴其辉老师和我是同辈,他为人非常谦虚、热情。当年他被公派到意大利学习,根据我这些年的观察,他把意大利美声的方法,通过他的演唱和教学,影响相当大。虽然他不是在文化市场上火爆的演员,但从我的角度来看,他是我们声乐届、教育界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在此,我祝愿他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杜声显:

吴老是我们中国的“采珠人”,他用辛勤的劳动,美好的音质把意大利美声中最美的“珍珠”一揽自采,如果不看他的简介,只听他的演唱,绝对是意大利歌唱家的演唱。

郭颂:

吴老师是我的老朋友,他为人很谦和,很诚恳,嗓音也相当棒,能用意大利唱法把民歌唱的很漂亮,我在他那里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学过的东西,也受到了很多启发,他的教学方法很明确,效果明显,比如怎样才能得到高音,怎样才能得到美妙的声音等,他都有具体的方法。

吴雁泽:

吴老是我的好朋友,他为人非常地诚恳、谦虚、厚道,从不张扬;教学认真,所有受过他指导的学生都认为他教的是真东西。


史君良:

听过吴其辉的CD,也读过他的声乐文章。他的声乐理念很完美,演唱有法,教学有方,论理有道。一位见多识广、见解独特、成就卓越、敬业乐业的声乐家,在声乐同行中实不多见。
所谓BelCanto,意即“优美的歌唱”,并无“唱法”之意,这是不分国家、民族、地域、宗教、历史、种族的歌唱风格,全球通用,中国称为“美声唱法”,概念含糊,认识混乱。中国的歌唱家要比人家多了一项任务,就是要唱好中国歌,实践证明,采用BelCanto完全可能、也完全可以把中国歌唱好,而且更完美。吴其辉认为气沉、喉穏、腔开才是歌唱大法,我坚信不疑。


赵世民:

吴先生在声乐教学研究中非常有韧性,他能够为一件事情坚持50多年,却从不张扬、不为名利;早年他被公派留学意大利,其演唱水平绝对是一流的。如今,他很多学生都出名了,节目单上或是演出中没有留下他的名字,但是他从不计较,一直默默无闻的从事教学工作。虽然吴先生的声乐教学研究己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面对声乐研究领域的百家争鸣他并没有孤芳自赏,而是虚心地听取各种不同见解。

梁和平:

吴其辉是我们当时中央乐团的同事,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个随和、从不张扬的人。他歌如其人,教学也如其人,他会用最直接的语言把所有知道的东西毫无保留地告诉学生。他给我留下更多的是重唱的印象。直到去年,他给我一张演唱专辑,是他早年的录音,他演唱的意大利歌曲非常正统,实在难得。虽然他不是独唱演员,但他却具备了独唱的水平。总之,不管在艺术上还是在人品上,他都是我们当今社会难得之人。

王新华:
吴其辉老师为人非常热情,诚实,善于交流,对声乐艺术的追求执着、认真,能为一件事坚持一辈子。我们相识在90年代,当年他来广州乐团讲学,我们共同探讨、交流了声乐上的疑难,让我受益匪浅。作为早年留学意大利的他,对知识的传授从来不保守,非常乐于鼓励、培养我们年轻人,是真正大师级的艺术家,同时,作为后辈,我们都非常尊重他。

戴玉强:
吴老师为人特别好,修养非常高。他的教学非常严谨、认真,每次给学生上课都坚持做笔记,对意大利作品处理得非常到位。

黄华丽:
吴老师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人。我在跟他学习的十几年中,深刻地感受到他的人品高尚,为人谦和,他把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声乐事业中,在教学上毫不保留的传授知识,即使在病中也坚持给学生上课,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学生取得的一丝成绩都会给他带来巨大的喜悦。吴老师的高尚人格魅力将是我学习的楷模。也衷心的祝愿他老人家健康快乐!

袁晨野:

吴老师为人非常热心、开朗,幽默、平易近人。他教了很多学生,而且学生跟他的关系都非常好。我是1994年师从吴老师,跟他学习的那段时间,收获非常大,他对意大利的作品、风格、味道都处理得非常到位。前段时间他送给我一张以前的录音碟,水平非常高。


孙秀苇:吴老师为人相当好,非常热情、热心、乐于帮助人。教学也非常认真、负责,我们跟他学习非常开心,他当时给我的帮助非常大,尤其在意大利语言上。

杨光:吴老师为人和蔼,他的教学非常严谨,他是一个很会教学的老师,他教学生由浅入深,非常专业、系统,能让我们用最短的时间接受他所教给的东西。另外,吴老师是鼓励教学,他会让学生首先肯定自己,树立信心。


王威:我从大学期间就得到吴老师的特殊培养,他对我们很多学生都不收学费,在我的专业道路上吴老师给我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坚实基础。他的训练发声的方法科学独特,他的哼哈理论和高位置头声理论对学生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这些年来吴老师对我一直非常关心,专业上也一直在帮助我,使我在1997年去法国参加马赛世界歌剧比赛一举夺魁,在声乐道路上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治学严谨,是我最敬佩的大师,也是中国声乐界的宝贵财富!在这里我衷心的祝愿吴老师身体健康,艺术之树长青!

周敏:吴其辉老师的教学很专业,通过学习,让我们对声乐理解和声音理解有一个非常大的突破,过去我总以为唱歌要使劲地唱,在音乐的流畅性方面做得不够,通过他的教学,让我清楚地知道声音是流动的音乐而非喊叫。另外,吴老师的耳力非常厉害,他不说什么是头腔、鼻腔共鸣,而是教你用耳朵听课堂录音,用耳朵去鉴别什么是最美的声音,这样学生接受得非常快。

黄太闻:吴老师不仅唱得好,而且教得好。不愧是中国当代“能教会唱”型声乐大师,是我学习的榜样。吴老师哎我细目中是这么以为大师:学贯中西乐济世,洋为中用为人梯,中西合璧君唱响,桃李四千胜孔子。

元明:我觉得吴老师是一个很亲切的人,他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善于启发学生对音乐的自信,他会让学生先喜欢音乐、让每一个学生都充满自信,充满希望,用愉快的心情去学习,这方面他做的非常突出。

王宇京:吴其辉老师为人非常聪明,非常活跃。是我在国内所师从的声乐老师中教得最好的一位。


郝幸娃:吴老师是我非常崇拜的一位“德艺双馨”老师,不管为人还是教学,他都以身作则,从来不被名利动摇。已过古稀之年的他,也没停止自己的脚步,一心一意钻研在声乐教育事业上,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再次,衷心祝愿吴老师身体健康!


王姵文:吴老师拥有一颗年轻的心,幽默风趣,尽职尽责,用最科学、最快乐、最轻松的方法,将复杂的声乐理论简单化,巧妙地把合唱与独唱的理念联系起来,使我受益匪浅。


孙晨宇:吴老师非常敬业,即使在病中仍不间断地教学,他的声乐教学法让很多声乐学习者受益,培养了很多人才,在我眼中,吴老师就是一个德才兼备的教育家和歌唱家。在这里我为吴老师献上一首诗:自欧师学艺满怀,其心返华育英才。风雨几经壮志酬,年逾古稀志大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22998.html

更多阅读

日本校园怪谈(胆小的别看 校园怪谈3

七大不可思議之一:在一棟舊的教學樓,有一層樓梯,白天在數的時候只有12階,但是晚上數的時候卻發生奇怪的事,第13節階梯出現了。在以前的這個教學樓,曾經有一個壞學生,十分的壞。破壞學校的紀律,與老師打架,對罵。更有一次因與老師發生口角,想晚

第一章走进技术的设计的优秀教学设计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一、技术的价值(2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程内容来源于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本节从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方面分析了技术的价值。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第一课,第一章的重点,用学生耳熟能详

孟京辉的实验话剧风格 孟京辉话剧特点

摘要:孟京辉的戏剧对于现今的中国话剧界来说是一面旗帜,这面旗帜也许显得怪诞,狂傲。但必须看到的是在电影、电视等媒介融入百姓生活、中国话剧处于没落的边缘时,是他的先锋剧延续着话剧在中国的生命,并且逐渐走向正轨。作为一个先锋剧导

声明:《吴其辉的声乐教学奇闻怪谈 声乐教学视频》为网友彻夜笙歌古城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