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实验》《海洋——21世纪的希望》备课_阿巧作文 阿巧

12《夜晚的实验》备课链接
《夜晚的实验》综合资料之一李吉林

 一、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一看到《夜晚的实验》这个题目,你就会想:夜晚的实验是谁做的?夜晚进行了一项什么实验?结果又是怎样的?是吗?
  读一读课文《夜晚的实验》,你就会知道答案了。
  《夜晚的实验》一课,主要记叙了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经过,指出正是这次实验,引起了科学家对超声波的研究,才使我们今天能够享受到超声波技术带来的恩惠。
  那么课文是分几个部分来写的呢?再读一读课文,根据主要内容的提示想一想。
  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分三部分来写。
  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蝙蝠在夜空中飞行引起了斯帕拉捷的好奇。
  第二至六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斯帕拉捷经过多次夜晚实验,终于弄清楚:蝙蝠夜间飞行是靠听觉来确认方向、辨别目标的。
  第七至九自然段为第三部分,写斯帕拉捷的实验引起了科学家对超声波的研究,并由此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恩惠。
  既然是写夜晚的实验,那重点就应该写什么呢?对,写斯帕拉捷是如何进行实验的。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就是本文的重点段。多读读课文二至六自然段,不仅能让我们了解实验的过程,还能教会我们如何去发现、思考以及进行实验,让我们也能揭示一些大自然的秘密。

  二、精品屋
  课文精彩片段欣赏
  实验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可《夜晚的实验》一课却把实验的过程写得引人入胜。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找找原因。

  课文精彩片段
  1793年夏天,一个晴朗的夜晚,喧腾热闹的城市渐渐平静下来。斯帕拉捷匆匆吃完晚饭,便走出街口,把笼子里的蝙蝠放了出去。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时,不由得惊叫起来。因为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
  斯帕拉捷为什么要把蝙蝠的眼睛蒙上呢?原来,每当他看到蝙蝠在夜晚自由自在地飞翔时,总认为这些小精灵一定长着一双特别敏锐的眼睛。假如它们的眼睛瞎了,就不可能在黑暗中灵巧地躲过各种障碍物,并且敏捷地捕捉飞蛾了。然而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斯帕拉捷很奇怪:不用眼睛,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

  【欣赏】
  这两段并没有具体写实验是如何一步步进行的,而是把猜测运用什么方法实验的结果作为重点写,突出实验的成功与否,这样就避免把实验的过程写成实验报告,增强它的可读性,很吸引人。
  此外,在记叙的过程中,抓住人物在实验中的神情进行描写,也使课文在平淡中增加了几份起伏。

  三、金手指
  表达方法提示:学写实验过程
  大自然是神奇的,有很多的事情、现象要我们同学去思考,去探索。你们天生就爱懂脑筋,在平时肯定会做些小制作、小实验,把这些制作、实验的过程写下来,那就不仅能记下自己的探索过程,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呢!
  那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制作、实验的过程呢?课文《夜晚的实验》,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读一读课文,看看它是怎么来叙述的?
  读了课文《夜晚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出课文是按照实验的顺序来叙述的,具体写出的实验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我们再来看看这样一个片段:
  我把巧克力软管壳剪掉两头,掏空洗净,又套在一根小木棒上捶圆,然后再找来一个蜡丸的小壳,固定在巧克力软管上,再把两根废钢笔管固定在巧克力软管下端,一个“人”的雏形就出来了。我找来一块黑色的不干胶剪成粗粗的眉毛、圆芽的眼睛和略向上翘的八字胡贴在蜡丸小壳上。再用彩笔套安了一个鼻子。嗨,“杰作”还真有点像呢!我又在一块小木板四周贴上几朵塑料花,把“卓别林”安上去,又在“卓别林”身边插上绿化红字的牌子:“祝林梨同学生日快乐。”
  看了上面的片段,我们一下子就能清楚的了解这件小制作是怎么完成的。先是制作一个“人”的雏形,然后给“人”加上眉毛、眼睛和八字胡,最后固定好小人,写上祝贺语。就是一些小的步骤,也都写得清清楚楚,让人看了也能跟着制作一件同样的作品。
  在平时,我们不仅可以写下自己做事的过程,还可以记下自己看到的别人做事的过程,这样有一件写一件,写多了我们的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不信,你试试看!

  四、益智园
  创新与实践
  1、人类从动物身上揭开了许多奇妙的现象,并受到启发发明了许多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如人们从鱼的身上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像这类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你知道多少呢?请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提示: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报纸,或者上网查找,或者问你的爸爸妈妈,去更多地了解。)
  2、平时在自然课上,或者其它一些课本,同学们一定看过或者参与过一些实验,你能把其中的一个实验的过程生动地写下来吗?
  (提示:注意要按照实验的顺序、步骤来写,写清楚每一步做什么,让人一看就明白。)

  附:
  课后练习4提示:
  第(1)题中的“瞎子”,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瞎子,而是特指被蒙上眼睛的蝙蝠,所以要用上引号。
  第(2)题中的“穿透”和“听”都是借用词语的某种意义。耳朵没有“视线”却能像视线“穿透”黑暗那样去发现黑暗中的物体,耳朵只会听声音。在这里蝙蝠却能像“听”声音一样,“听”到前方的物体,所以“穿透”和“听”加上引号。  课后练习5提示:
  斯帕拉捷通过三次实验:第一次蒙上蝙蝠的眼睛让其飞行,蝙蝠飞行不受影响;第二次在蝙蝠全身涂满油漆让其飞行,结果也不受影响;第三次堵住蝙蝠的耳朵,把她们放到夜空中,蝙蝠飞行受到严重影响,从而解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五、万花筒
  相关资料
  1、超声波
  人听到声音的音调高低,是由声音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但当高到2万赫兹(频率单位)以上,人就听不到了。通常把人耳听不到的高频声波称为超声波。这种声波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2、词语提示
  特殊:特别;不同于其他或一般。
  喧腾:人声鼎沸。
  轻盈:本课指轻松愉快。
  敏捷:本课指反应迅速、动作轻快。
  障碍:本课指阻塞道路,使不能顺利前进。
  敏锐:本课指洞察力、辨别力强。
  洞察:观察了解得十分清楚、透彻。
  领域:本课指从事某一专门活动或事业的范围、种类和部门。
  恩惠:他人给予的好处,赠送的东西。
  3、这里也有一篇揭示蝙蝠飞行秘密的文章,读一读,看看跟《夜晚的实验》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蝙蝠与雷达
  清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加飞机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蝙蝠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最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美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练习2答案提示
  2、马:骑驮驰骆
  牛:牺牲特物
  羊:群羚样洋
  鱼:鲸鳔渔鲜
  4、(1)“脸上”与“洋溢心情”不当,应把“心情”换成“笑容”。
  (2)“质量”不好“增加”,应该改为:这几年来,中国画创作的数量显著增加了,质量也显著提高了。
  (3)“两千年前新出土”说不通,应该把“新出土”与“两千年前”互调。
  (4)“基本上”与“完全”互相矛盾,两者删去其中一个即可。

蝙蝠简介

蝙蝠,属翼手目(Chiroptera),体小如鼠,是唯一能真正飞行的哺乳动物。
  翼手目有800多种动物,代表全世界所有哺乳动物的百分之二十左右。除啮齿类以外,就属蝙蝠种数最多了。除南北极及一些边远的海洋小岛屿外,世界上到处都有蝙蝠,但是在热带和亚热带的蝙蝠最多。

  从食性上可将蝙蝠分为六类:
   1.食虫类,在飞行时捕食昆虫,有许多食虫蝙蝠也吃些果子,它们体型较小,是数量最多的一类;
   2.食果类,几乎完全吃果子及一些青植物,当然也会吃果子上的昆虫及其幼虫;
   3.食花类蝙蝠主要吃花粉和花蜜;
   4.吸血类,真正的吸血蝠仅3种;
   5.食肉类,吃小脊椎动物,如鸟、蜥蜴和蛙;
   6.食鱼类,用强壮有力的脚爪捕食水面上的鱼。以上是从食性来划分的,并非世界上公认的科学分类方法。

  蝙蝠的前臂及手,尤其是手指(拇指除外)的骨头长得很长,手指间有皮膜连着躯体两侧。长尾果蝠(Notopterismacdonaldi)的翅膀是在背部正中连起来的,遮住背部的毛,有两种裸背蝠属(Pteronotus)蝙蝠也是这样。
  蝙蝠每个翅膀(即皮膜)的主要边缘是由食指和中指支撑着的,其余两指分开,连着皮膜直至脚腕。脚腕上的距可帮助掌开尾膜。在飞行时也用短小的后腿帮助滑翔。
  蝙蝠脚上的五趾均生有爪子,可以抓住树枝等物倒挂着休息。中美和南美的两种盘翼蝠属(Thyroptera)成员和马达加斯加稀有的金蝠(Myzopoda aurita)在手、足腕部生有吸盘,可以在光滑的竖直面上活动。

  大多数蝙蝠为灰棕色,但也有少数颜色鲜艳,白无叶蝠(Ectophylla alba)和白鞘尾蝠(Diclidurus albus)是白色的。新西兰的短尾蝠(Mystacinatuberculata)躯体上生有较密的绒毛,而马来西亚的黑裸体蝠(cheiromelestorquatus)则体表几乎无毛。
  蝙蝠栖居在山洞中突出的岩石下、树洞中、房檐下、白蚁窝中或啮齿动物的地洞,有些种成群上千只在一起,有些种雌雄全年在一起生活,有些种则是雌雄分开栖息。

  许多栖息在树林中的蝙蝠冬季时迁徒到温暖地区,有时要飞过数千里路温带的穴居蝙蝠一般都冬眠。
  热带的蝙蝠全年都能繁殖。寒冷地区的蝙蝠在秋季交配。交配后,精子在雌性生殖道内生存至次年春季受精成胎。大多数蝙蝠每产一仔,但也有些种经常每产二仔。雌蝠的乳头生在前胸两侧靠近腋窝处。

  靠声音捕猎的动物
  蝙蝠有900多个不同的种类,遍及世界各地。尽管它们有万能胶,看上去很像鸟类。但它们没有羽毛,也不生蛋。它们是哺乳动物:雌性产下幼仔,用乳汁哺育。
  某些种类的蝙蝠是飞行高手,它们能够在狭窄的地方非常敏捷地转身,蝙蝠是唯一能振翅飞翔的哺乳动物,其他像鼯鼠等能飞行的哺乳动物,只是靠翼形皮膜在空中滑行。

  夜间,蝙蝠靠皮波探路和捕食。它们发出人类听不见的声波。当这声波遇到物体时,会像回声一样返加来,由此蝙蝠就能辨别出这个物体是移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离它有多远。

  长耳蝙蝠在飞行中捕食昆虫,它也能从叶子把虫抓下来。它的大耳朵使它能接受回声。
  墨西哥无尾蝙蝠在暮色中飞舞。
  蝙蝠什么都吃,包括果实、鱼类、花粉、甚至血。大部分蝙蝠在夜间飞行时捕食昆虫,每只蝙蝠都能辨别出自己发出的声波,这说明即使与其他蝙蝠一起捕食,它也不会被别的声波所干扰。
 

创造发明的金钥匙——仿生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和自然界的200多万种生物是亲密的邻居。这些生物形形色色的奇特本领耐人寻味,使人浮想联翩。于是,人们便去模仿它们的行为,这就是仿生。

  古时候,人们看到鸟儿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就向往人也像鸟一样飞上天,于是便用各种方法模仿鸟。经过漫长岁月,从最初的木制飞人发展到今天的超音速飞机,这就使人类占领了天空,在天上自由来往。它显示了人的智慧,也显示了仿生学的强大生命力。

  人的双臂灵活自如,能够做出拉、提、伸、举、旋转、移动等各种各样的动作。机械手就是模仿人的手臂动作逐步完善的。当这些上下移动,左右来往,快慢旋转,伸缩自如的机械手呈现在你眼前时,你可以从它们身上找到你自己双手劳动时的影子。它们可以代替人的手臂进行各种各样的操作,制造出高精度的产品,是自动化流水线上不可缺少的机械。

  随着仿生学的深入开展,人们不但从生物的外形、动作去模仿生物,他们对动物器官奇特的功能也很感兴趣,从中得到不少启发。

  眼睛,是人和动物从外界接受信息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感受光的刺激。外界景物的光线,通过眼的光学系统形成图像。照相机和人的眼睛同一原理。照相机在揿动快门的一瞬间,就把光线形成的图像记录下来了。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它们才能生存下来。因此,它们的眼睛也和它们的身体一样千差万别,非常奇特。在显微镜下,科研人员惊奇地发现,许多动物的眼睛,是由几千个,甚至于一、二万个小眼睛组合而成的,称为复眼。它们有的每个小眼睛都能自成体系,有的几个小眼睛自动组合,发挥视觉功能。这样,有利于自己捕食,接受外界信息,安全生存。科研人员从中受到很大启发,将动物的复眼取下,进行照相试验,果然得到了许多张相同的照片。这样,不久复眼照相机就要诞生了。

  青蛙外突的大眼睛十分敏锐,它能迅速发现运动中的目标,很快确定目标的位置,运动方向和速度,选择最佳的攻击位置。模仿蛙眼原理,利用电子技术制成的雷达系统,能准确快速地识别飞机、舰船、导弹等目标,并且能将真假导弹区别开。

  人的鼻子相当灵敏,但是狗的嗅觉比人敏感100万倍,它能感觉200万种不同浓度的物质,几乎可以找到任何要找的东西。模仿狗鼻子嗅觉功能制造的电子鼻,可以检测出工矿企业,煤气管道泄漏的极其微量的有毒气体。

  电子计算机是人类的一大发明,它具有数学运算,控制自动化过程,翻译语言的许多功能,完成了许多本来只有人才能完成的工作。是人们得心应手的工具。科研人员以猴子作为人的替身,正在研究人大脑的思维与记忆的生理活动。他们设想,如果仿照人的神经系统,把它运用到电子计算机上去,就有可能诞生具有高级神经活动的生物计算机,那就是仿生学划时代的贡献。

  今天,我们生活在科学技术飞快发展的时代,学习和利用生物系统的优异结构和奇妙的功能,已经成为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一个新方向。许多事实说明,仿生学是发展新技术的金钥匙。

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备课链接

海洋是个宝

地球表面大部分发地区被海洋覆盖着。海洋里生活着许许多多动物和植物,人们从海洋里捕捞海洋动物和海洋植物,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鲜美可口的食物。海洋里还蕴藏着许多丰富的宝藏,像石油、天然气、各种各样的金属矿物等,它们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物质。

 6、海洋相关资料
  一、如果把地球看成一个村庄或一个大城市的居民小区,海洋可就是它的中央空气调节器。
  "万物生长*太阳"。太阳能量射到地球,80%以上被地球表面吸收,不到20%反射到空中。海洋面积大,海水吸收热量的能力强,储存热量的能力大。到达地球的大部分太阳能量被海洋吸收并储存起来,海洋成为地球上的巨大的热能仓库。陆地表面吸收太阳热量能力差,而且集中在表层很浅的地方,储存能力也很差。白天热得快,夜晚也凉得快。这样一来,地球热量的供应就主要由海洋来调节。海洋通过海水温度的升降和海流的循环,并通过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影响地球气候变化。  海洋不但通过大气调节地球气候,而且海洋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还向地球大气提供40%的再生氧气。另外60%的再生氧气是森林和其他地表植物提供的。因此,人们把海洋与森林并称为地球的两叶肺。不过,地球的这两叶肺与动物的肺相反,它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新鲜氧气。二、在海洋中存在着多种元素  难以提取的钾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一种重要元素,海水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钾盐资源,据计算总储量达5×1013吨,但是由于钾的溶解性低,在l升海水中仅能提取380毫克钾。目前,已有采用硫酸盐复盐法、高氯酸盐汽洗法、氨基三磺酸钠法和氟硅酸盐法等从制盐卤水中提取钾;采用二苦胺法、磷酸盐法、沸石法和新型钾离子富集剂从海水中提取钾。

  溴是一种贵重的药品原料,可以生产许多消毒药品。例如大家熟悉的红药水就是溴与汞的有机化合物,溴还可以制成熏蒸剂、杀虫剂、抗爆剂等。地球上99%以上的溴都蕴藏在汪洋大海中,故溴还有"海洋元素"的美称。据计算,海水中的溴含量约65毫克/厘3,整个大洋水体的溴储量可达l×1014吨。  镁不仅大量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它还可以用于钢铁工业。近年来镁还作为新型无机阻燃剂,用于多种热塑性树脂和橡胶制品的提取加工。另外,镁还是组成叶绿素的主要元素,可以促进作物对磷的吸收。镁在海水中的含量仅次于氯和钠,总储量约为1.8×1015吨,主要以氯化镁和硫酸镁的形式存在。从海水中提取镁并不复杂,只要将石灰乳液加入海水中,沉淀出氢氧化镁,注入盐酸,再转换成无水氯化镁就可以了。电解海水也可以得到金属镁。全世界镁砂的总产量为7.6×106吨/年,其中约有2.6×106吨是从海水中提取的。美国、日本、英国等是目前世界上生产海水镁砂产量较多的国家。

  铀是高能量的核燃料,1千克铀可供利用的能量相当于2250吨优质煤。然而陆地上铀矿的分布极不均匀,并非所有国家都拥有铀矿,全世界的铀矿总储量也不过2×10
  6吨左右。但是,在巨大的海水水体中,含有丰富的铀矿资源,总量超过4×109吨,约相当于陆地总储量的2000倍。
  从本世纪60年代起,日本、英国、联邦德国等先后着手从海水中提取铀的工作,并且逐渐建立了多种方法提取海水中的铀。现在海水提铀已从基础研究转向开发应用研究。日本已建成年产10千克铀的中试工厂,一些沿海国家亦计划建造百吨级或千吨级铀工业规模的海水提铀厂。如果将来海水中的铀能全部提取出来,所含的裂变能相当于l×1016吨优质煤,比地球上目前已探明的全部煤炭储量还多1000倍。

  "能源金属"锂是用于制造氢弹的重要原料。海洋中每升海水含铿15~20毫克,海水中锂总储量约为2.5×1011吨。随着受控核聚变技术的发展,同位素锂6聚变释放的巨大能量最终将和平服务于人类。锂还是理想的电池原料,含铿的铝捏合金在航天工业中占有重要位置。  重水也是原子能反应堆的减速剂和传热介质,也是制造氢弹的原料,海水中含有2×1014吨重水,如果人类一直致力的受控热核聚变的研究得以解决,从海水中大规模提取重水一旦实现,海洋就能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除了上述已形成工业规模生产的各种化学元素外,海水还将无私地奉献给人类全部其他微量元素。

  三、海底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  海底石油和天然气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多栖身在海洋中的"大陆架"和"大陆坡"底下。
  在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以前,有的时期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在海湾和河口地区,海水中氧气和阳光充足,加之江河带入大量的营养物和有机质,为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丰富的"食粮",使许多海洋生物(如鱼类以及其它浮游生物、软体动物)迅速大量地繁殖。据计算,全世界海洋海平面以下100米厚的水层中的浮游生物,其遗体一年便可产生600亿吨的有机碳,这些有机碳就是生成海底石油和天然气的"原料"。

  但是,仅有这些生物遗体还不能形成石油和天然气,还需要一定的条件和过程。海洋每年接受160
  4乙吨沉积物,特别是在河口区,每年带入海洋的泥沙比其他地区更多。这样,年复一年地把大量生物遗体一层一层掩埋起来。如果这个地区处在不断下沉之中,堆积的沉积物和掩埋的生物遗体便越来越厚。被埋藏的生物遗体与空气隔绝,处在缺氧的环境中,再加上厚厚岩层的压力、温度的升高和细菌的作用,便开始慢慢分解,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这些生物遗体就逐渐变成了分散的石油和天然气。

  生成的油气还需要有储集它们的地层和防止它们跑掉的盖层。由于上面地层的压力,分散的油滴被挤到四周多孔隙的岩层中。这些藏有油的岩层就成为储油地层。有的岩层孔隙很小,石油"挤"不进去,不能储积石油。但是,正因为它们孔隙很小,却是不让石油逃逸的"保护壳"。如果这样的岩层处在储油层的顶部和底部,它们就会把石油封闭在里面,成为保护石油的盖层。

  分散在砂岩中的石油并没有开采的价值,那些油气富集的地方才具有开采价值。浅海的地层常常是砂层、页岩、石灰岩等构成的,这些都叫沉积岩。沉积岩本来应当成层地平铺在海底,但由于地壳变动,使它们弯曲、变斜或断开了。向上弯的叫背斜,向下弯的叫向斜。有的像馒头一样的隆起,叫穹隆背斜。有些含有油气的沉积岩层,由于受到巨大压力而发生变形,石油都跑到背斜里去了,形成富集区。所以背斜构造往往是储藏石油?quot;仓库",在石油地质学上叫"储油构造"。通常,由于天然气密度最小,处在背斜构造的顶部,石油处在中间,下部则是水。寻找油气资源就是要先找这种地方。

  斜里去了,形成富集区。所以背斜构造往往是储藏石油的"仓库",在石油地质学上叫"储油构造"。通常,由于天然气密度最小,处在背斜构造的顶部,石油处在中间,下部则是水。寻找油气资源就是要先找这种地方。

  四、潮汐能开发利用
  潮汐是一种世界性的海平面周期性变化的现象,由于受月亮和太阳这两个万有引力源的作用,海平面每昼夜有两次涨落。潮汐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为人类的航海、捕捞和晒盐提供了方便,更值得指出的是,它还可以转变成电能,给人带来光明和动力。  潮汐发电是一项潜力巨大的事业,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在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上基本成型,可以进入大规模开发利用阶段。潮汐发电的前景是广阔的。  20世纪初,欧、美一些国家开始研究潮汐发电。第一座具有商业实用价值的潮汐电站是1967年建成的法国郎斯电站。该电站位于法国圣马洛湾郎斯河口。郎斯河口最大潮差13.4米,平均潮差8米。一道750米长的大坝横跨郎斯河。坝上是通行车辆的公路桥,坝下设置船闸、泄水闸和发电机房。郎斯潮汐电站机房中安装有24台双向涡轮发电机,涨潮、落潮都能发电。总装机容量24万千瓦,年发电量5亿多度,输入国家电网。  1968年,前苏联在其北方摩尔曼斯克附近的基斯拉雅湾建成了一座800千瓦的试验潮汐电站。1980年,加拿大在芬地湾兴建了一座2万干瓦的中间试验潮汐电站。试验电站、中试电站,那是为了兴建更大的实用电站做论证和准备用的。到目前为止,由于常规电站廉价电费的竞争,建成投产的商业用潮汐电站不多。然而,由于潮汐能蕴藏量的巨大和潮汐发电的许多优点,人们还是非常重视对潮汐发电的研究和试验。  据海洋学家计算,世界上潮汐能发电的资源量在10亿千瓦以上,也是一个天文数字。潮汐能普查计算的方法是,首先选定适于建潮汐电站的站址,再计算这些地点可开发的发电装机容量,叠加起来即为估算的资源量。  世界上适于建设潮汐电站的20几处地方,都在研究、设计建设潮汐电站。其中包括: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库克湾、加拿大芬地湾、英国塞文河口、阿根廷圣约瑟湾、澳大利亚达尔文范迪门湾、印度坎贝河口、俄罗斯远东鄂霍茨克海品仁湾、韩国仁川湾等地。随着技术进步,潮汐发电成本的不断降低,进入2l世纪,将不断会有大型现代潮汐电站建成使用。

海底地貌

如同陆地上一样,海底世界有高山,有平原,还有深沟峡谷。这个世界并不像人们所想像的或是像表面看起来那样平和宁静,相反却是地球上最活跃最动荡不安的地带。地震火山活动频繁,形成高山峻岭。

  世界各大洋的洋底形态虽然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是由大陆架,大陆坡,岛弧海沟,大洋盆地,洋中脊(海底山脉)几个部分组成。

  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海岸线并不是大陆与海洋的分界线,实际上,在海面以下,大陆仍以极为缓和的坡度延伸至大约200米深的海底。这一部分就是大陆架——被海水淹没的滨海平原,这里成为海洋生物的乐园,可以发现许许多多的海洋动植物在此处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大陆架以下,是大陆架向大洋底过渡的斜坡,坡度陡然增大,一般为3—4度,有的甚至超过10度,水深急剧增加,一般为200—2500米。这就是比较狭窄的大陆坡,它的底部才是大陆与海洋的真正的分界线。

  超过大陆坡,就是深邃的海沟或岛弧——海沟系。在此处,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以下,交错地带形成了“V”形的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与相邻的岛弧构成了地球上最大的高度差。例如秘鲁——智利海沟深8000米,其背靠的安底斯山海拔6500米以上,它们之间的交差为14500米,若不是被海水覆盖,这将是最雄伟壮观的景象!

  这一带由于地处两个板块的边缘,故地震、火山活动频繁发生,跨过海沟再向海洋深处,就到了广阔无垠的大洋盆地。其深度在2500—6000米之间,大部分是深海平原,面积占海底总面积的77%,辽阔平坦,但景色无奇。在平原的周围,分布着绵亘千里的海岭,陡峭的海山峰和光滑如刀削的平顶山,其中还有深海谷,断裂带和海槽等,海岭和海山皆因火山组成,海山甚至可以露出海面成为岛屿,如太平洋的夏威夷群岛。

  再深入洋底,就来到了洋中脊,与一般海岭不同,他们是海底扩张的中心。而且洋中脊是一个世界性体系,横贯各大洋,从北冰洋开始,穿过大西洋,经印度洋,进入太平洋,逶迤连绵约七万余公里,就好像是大洋的脊梁,任何一条陆地山脉都不能与之相媲美。

  各大洋洋中脊的位置均不相同,大西洋中脊贯穿大洋中部,与两岸大致平行(中脊名称由来),中轴为中央裂谷分开,两侧内壁陡峻,两峰嶙峋,蔚为奇观;印度洋中脊犹如“入”字分布在大洋中部;太平洋中脊位于偏东的位置上。三大洋中脊在南部相互连接,而北端却分别伸进大陆。

  这就是海底世界的地貌的一般特征,但各大洋又有各自的特点。像世界大洋海沟共有25条之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有20条,形成太平洋火环。海山峰也主要位于太平洋海域,那里的海底火山有10000座之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23149.html

更多阅读

电影《海洋天堂》观后感 电影 天堂奇迹 观后感

昨天,学校组织大家看电影(班里的投影仪)。是《海洋天堂》。老师让写观后感,我的这个,也不是很好吧,竟然是班里唯一合格的一篇。《海洋天堂》观后感《海洋天堂》,一个舒扬的名字。这部电影

美版《死亡实验》观后感 死亡诗社观后感英文

影片位置:http://kankan.xunlei.com/vod/movie/59/59439.shtml相关资料:http://wenku.baidu.com/view/64a57d3e0912a216147929c4.html额,时间不够,只能断断续续写了。对门外汉的我来说这是必须花很长时间边想边写的文字,没办法一气呵成

转载 《21世纪资本论》 21世纪资本论读后感

《21世纪资本论》书评21世纪的乌托邦空想《二十一世纪资本论》托马斯·匹克迪著一本颠覆三观的学术书如何排在畅销榜首位?2014-05-04摘要:这本书可能是凯恩斯的《货币通论》以来经济学界最重要的一本书有人说这本书是凯恩斯出版《货币

声明:《《夜晚的实验》《海洋——21世纪的希望》备课_阿巧作文 阿巧》为网友扑火的飞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