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广告挠到痒处了吗? 挠在痒处

这个广告挠到痒处了吗?

作者:杨舸

一个女青年在小图书馆中拿书看的时候,忽然背上痒,抓不到,然后就在书架子上左右蹭自己背部,然后忽然书架子的对面也在动,原来,另一边一个男青年也在蹭自己的背部,结果蹭的叽叽嘎嘎的,远处的一个大概是图书管理员老头,表情严肃地举起一块“安静”的牌子,两人不好意思地停了下来,没想到,老头用牌子的柄挠自己的后背,原来他也痒!接着出现999皮炎平产品。

风格倒是跟以前老太太撑杆跳、老大姐飞檐走壁和小伙子空中挂绳之类的一脉相承,都是很夸张很搞笑很平民很轻松的那种,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其实挺喜欢,但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好像还没有完全挠到痒处。到底是哪里不太对呢?

这个广告其实很单纯,就死抓住个“痒”字,可是我就有点疑惑了,999皮炎平的广告好像已经做了好多年了,原来的广告说的是“止痒更快”,怎么今天忽然又放弃了“快”,回到了这类产品的原点“痒”上去了呢?

应该只有两种可能:1、客户或者广告公司原来的“快”是错误的或者至少是吸引力不够,所以放弃了,重新强调痒;2、客户或者广告公司这次策略错误,讲了一个这类产品中的最原始基础的功能,而忘记了消费者其实已经知道皮炎平能止痒这一事实,为了好玩的创意,无意中走了回头路。

这个广告挠到痒处了吗? 挠在痒处

通常飞机稿创意,都喜欢回到产品最原始的基本功能,因为创意好表现。例如讲食品,就讲好吃,这样就相对比较容易产生很多奇怪的创意——被捆住了也要挣扎去吃,上刀山下火海也要吃,被打成残废也要吃……不因为别的,就因为好吃,好吃,是所有食品的共同追求,没有食品说自己是不好吃的,即使是苦瓜,即使是榴莲,即使是臭豆腐。所以,如果单讲好吃,其实从营销的角度,是没有意义的,消费者选择食品,当然要求好吃,关键在于什么样的好吃!是先苦后甜的好吃,是炸的相喷喷的好吃,还是辣到爽的好吃?这往往就是飞机稿与出街稿的最大差异之一。用出街稿的方式去参赛,通常很辛苦,用飞机稿的方式去传播,通常也会很郁闷。

没有一个产品说痒,或者以前的广告没把止痒说清楚,说痒,其实完全没有问题。因此,如果几年前999皮炎平上这个“图书馆篇”,当竞争对手开始说痒时,你开始说“快”,也许是更加符合消费者认知更加符合市场营销战的需求。但两个次序一颠倒,“图书馆篇”好玩是好玩了,但感觉总有那么点说了大家都知道的东西,莫非客户是为了提醒消费者这产品止痒可别忘记了?还是说一开始最初的广告就已经太超前了,现在得回到原点?不明白。

其实还有一个隐患,也许999没有发觉,也许知道只是故意为之。仔细看看最后,原来是说“各有各的痒”,在卖止痒产品针对的不同症状。从策略上讲,这倒是可以的,可惜执行上结尾不同产品表现时间太短,而且三人的表演,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同的痒。

“痒”是很多种病的表现。脚气也痒,可皮炎平治不了,还会扩散病情;疖子痤疮也痒,也不适合用皮炎平;带状疱疹也痒,不但皮炎平治不了,还会加重病情;即使有些症状能用,也还不能大面积长期使用皮炎平……如果这是一种适合各种痒的广谱性产品,那还行,像这么多限制的,光说止痒,很危险。这种危险不是说消费者可以告你,因为药品广告永远会说“请遵医嘱使用”之类的,法律上你没错,创意上其实也没错,因为创意总应该抓住一点,不要面面俱到,毕竟不是资料片不是产品说明书。但是当你落点只在“痒”上时,而且还说“各有各的痒”时,其实就有点误导,这个误导的风险在于,越多使用者使用,就会有越多人觉得无效,而错怪了你,结果给你造成不好的口碑,为未来品牌形象可能走衰打下了伏笔。这也是药品广告在创意时特别要注意的一点,而不仅仅是考虑创意上怎么好玩。此文应《广告主-市场观察》杂志约稿撰写,已发表于2010年10月刊,在此向该杂志致谢。)

999皮炎平图书馆广告视频(转自爱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23375.html

更多阅读

声明:《这个广告挠到痒处了吗? 挠在痒处》为网友使劲难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