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电子书阅读器 电子书阅读器哪个好


几个月前,我在第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上,买了一台汉王电纸书N518。打那以后,它就成了我最心爱的随身之物,时刻陪伴在我左右,无论是车上、厕上,还是床上。电子书阅读器以其独特的优势,不仅较好地满足了我多方面的需求,而且极有可能深刻地改变人类社会。因此,我愿趁着春节闲暇的机会将自己的一些粗浅经验、思考和建议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并就正于方家,也算是为这一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摇旗呐喊吧。

我爱电子书阅读器,首先因为它体积小、容量大。以我买的这款汉王为例,它配置的是5英寸显示屏,外形尺寸为153mm(长) X112mm(宽) X12mm(厚),整机重量仅190克,不仅可以放入上衣口袋随身携带,而且可以轻松地单手操作。它的存储设备是SD卡――就是数码相机里常用的那种小薄片,最高可以扩充到32G。比如,文本格式的120回本《红楼梦》,文件大小还不到2M;也就是说,这样一台小巧的电子书阅读器,里面竟然放得下一万六千套《红楼梦》!大多数人八辈子也读不完这么多书吧。如果将一个人从小学、初中直到博士,所需要用到的全部教材、教辅和课外读物,都数字化成电子书,统统放在里面,也不过占据其中的一个小角落而已。汉王广告将电纸书称作“你随身的图书馆”,确实一点也没夸张。而且最妙的是,这座“图书馆”的重量,绝不会随着藏书量的增加而发生丝毫的改变!

电子书阅读器“体积小、容量大”这两大特点合在一起,所形成的优势确实是无与伦比的。正因为它体积小,方便随身携带,可以随时随地掏出来阅读,日积月累,必定可以让我们多读不少书。比如,边边角角的零星时间就非常适合读篇幅不大的笔记小说――我曾利用候车之类的空闲读完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使用阅读器中的“书签”功能,你还可以直接跳入最近阅读过的任何一本书,从上次离开的地方开始继续阅读,省却了来回翻找的麻烦。爱读书的人,大都喜欢卧读,恨不能“年年岁岁一床书”,而卧读时最令人烦恼的莫过于手倦眼酸了,根本不敢将大部头抱上床。而有了电子书阅读器之后,我们就可以轻松地举起一座“图书馆”,想读哪本书都能手到擒来。“容量大”这个优点,则可以满足我们各种不同的阅读口味和求知欲,因为里面究竟放哪些书,完全可以由我们自己说了算。

有人可能会说:电子文档在电脑上读就可以,干嘛要买电子书阅读器呢?不错,电脑不仅方便上网,而且有大显示屏,支持各种文件格式,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但是,我们还不能将电脑(包括笔记本和上网本)像手机一样揣口袋里随身携带。手机的显示屏又太小,在飞机上也不让开机。此外,无论是笔记本电脑还是手机,显示屏大都是带背光的液晶显示,因此在阳光下会看不清楚,而且看的时间一长难免会伤眼睛。而电子书阅读器普遍采用了电子纸技术,靠环境光反射来显示,效果跟看纸质书类似,光照越强显示越清晰,也不伤视力。我曾带着汉王电纸书,在公园、山林和海滩等场合,畅享过户外读书之乐。我常常接连几个小时阅读电纸书,从没感觉过眼睛疲劳,也没有发现视力下降的迹象。此外,它还非常省电――不翻页基本不会耗电,充电一次往往可以读好几千页,续航半个月以上都很平常。这一点跟三天两头要充电的手机和笔记本很不一样。我强调省电,除了方便使用和绿色环保之外,更有安全方面的考虑。用户往往希望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功能越强越好,比如最好能高速上网、播放电影、收看电视……。其实,我们还是不要过于贪心才好,因为这些功能都需要强力电池的支持,而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高容量的充电电池往往具有潜在的爆炸性。请问谁愿意随身携带一枚不定时炸弹呢?并非我故意危言耸听,近年传出的多起高端手机爆炸事故可以替我作证,感兴趣的读者不妨在互联网上搜索一下“手机爆炸”看看(刚好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也有小品节目打趣手机用“浓缩铀”当电池)。当然,作为一个技术乐观主义者,我相信电池技术必将取得长足进步,而集笔记本、手机和电子书阅读器等功能于一体的便携设备,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也会款款走进我们的生活。说不定未来的这种设备还可以利用体温、运动和阳光等多条途径进行充电呢。

在显示方面,电子书阅读器还有一项独特的优点值得一提,那就是它的灵活性。传统的纸质图书一旦印制出来,一切就确定了,想作什么变动(比如勘误)都得等到下次进行修订时才有可能。现在一般的图书,字体都比较小,人年轻时视力好,读起来没问题,可是等老眼昏花后,再读这种书就吃不消了。我们这些书痴到了老年,空对积攒了一辈子的好书时,是不是只好借用钱锺书先生的比喻:“拥有那么多宫女,可惜是个太监,不能享受”来自嘲呢?记得毛主席晚年时就专门让人给他印过大字本,而孙犁先生上了年纪后也只读字大行疏的古书。现在没几个人还敢奢望得到老毛那种待遇,而古书的行情也早已涨上了天,连孙犁先生那种福气都难得了。如果是电子书阅读器,就没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可以自由地调整字体大小和行间距。我在汉王电纸书上读过一些雕版印刷的古籍(比如曹寅的《楝亭集》)的扫描版,是高清晰的PDF,看起来赏心悦目,颇有些读线装书的感觉。我建议包括汉王在内的生产厂家,能在电子书阅读器上支持繁体竖排,提供宋版书和四库全书等古籍所采用的那些漂亮字体。我相信这种功能一定会受到广大古籍爱好者的拥戴,也可凸显产品的民族特色,体现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像普通图书一样,电子纸在黑暗中是读不了的。在颠簸的汽车上读,同样也会头晕。幸运的是,有些电子书阅读器还提供了TTS功能,可以将文本朗读出来,变“读书”为“听书”。我的这款电纸书不仅可以朗读中文,还能朗读英文。它还内带英汉词典,可以使用电磁笔在线查(并朗读)不认识的单词,跟电脑上金山词霸的取词功能类似,实在算得上是学习英语的利器。当然,现在许多方面还只是初具雏形,算不上十全十美,比如,它不支持英语短语的翻译,TTS朗读的发音也显得有些不太自然,相信以后一定会不断改进的。如果要听完全自然的朗诵,也没问题,可以选用有声读物。汉王就随机赠送了一整套唐诗、宋词和元曲的有声读物,不仅配了乐,而且带有LRC功能,可以像卡拉OK一样,在屏幕上同步滚动显示文字!这对儿童学习认字和背诵古诗词也是非常有帮助的。记得早几年,北京育灵童儿童教育研究中心出版过一套《儿童经典诵读》,22本书配32张CD,囊括了许多中文和英文的经典篇章,由播音员配乐朗诵。我很喜欢这套书,觉得它们对奠定少儿一生的人生修养和学术基础都具有积极意义。如果能将这套书的有声读物制作出来,放进电子书阅读器里,肯定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吧。在欧美,许多优秀图书都有配套的有声读物。我就在网上下载过一些,用于练习英语听力。希望我国的音像出版社也能考虑有声读物这个市场。其实,在这方面,中小学的英语和语文课本完全可以先行一步。早在两年前,美国加州就采用了数字化的电子教科书,收到了相当不错的效果。将电子书阅读器、数字课本之类的信息产品引入我国的中小学,一定也有助于提高偏远地区的师生素质,更好地贯彻实行公平教育!

我经常听到一些货真价实的书迷朋友说:在阅读器上读电子书虽然不错,但到底没有读纸质书那种感觉。我希望他们能读一下我这篇文章,然后亲自试用一段时间再说。我觉得,也许在很大程度上,这只是因为人们习惯了纸质书这种阅读方式。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我国绝大多数图书,在装帧上从线装变成了洋装,在字体上从繁体变成了简体,在排列上也从竖排右起变成了横排左起,现在的人们不是也已完全适应了吗?像我这样一个爱书成癖的人,就非常能接受电子书阅读器,体会和利用它的种种优势。这种开明的心态大概跟我的信息学科背景有关,可能也因为我一向主张图书首先是用来阅读的,而不是作摆设、玩赏、收藏或渔利的。

我最近结识了一位个体书店老板。他卖的书物美价廉,而且不少都是我很感兴趣的,引得我三天两头往他店里跑,很快就成了他最大的主顾。混熟之后,他告诉我,这些书都是他过去二十年里辛辛苦苦淘来的个人藏书,好些都没来得及翻阅,现在却因发生了一些变故,要搬进一所较小的房子,只好忍痛折价出售了。有次酒后,他对我朗诵起钱谦益出售宋椠前后汉书时说过的话:“余以千金从徽人赎出,藏弆二十余年,今年鬻之于四明谢象三。床头黄金尽,生平第一杀风景事也。此书去我之日,殊难为怀。李后主去国,听教坊杂曲‘挥泪对宫娥’一段,凄凉景色,约略相似”。听得我惕然心警,大有兔死狐悲之感。他随后又有些释然地指着电脑对我说:“多亏现在有了网络。”他在网上下载到了许多超星和其他格式的电子书。他说,自己已经很习惯在电脑上进行阅读,如今日日校雠,“反倒是认认真真地多读了不少书”。他听了我对汉王的推介,已颇为心动,估计迟早会被我发展成电纸书用户。

我上二年级的女儿,则从一开始就特别能接受电子书阅读器。她用汉王阅读童话故事时,往往能全神贯注、废寝忘食。不知是不是因为阅读器上每行显示的字数不多,她读得飞快,已经在上面读完了《舒克与贝塔全集》和《蜜蜂公主》等故事,还经常挖空心思讨好我,缠着让我借给她读半天。她有时也会用它听书,在此过程中竟然学了不少生字。好多次,我在公交车上,掏出电纸书给女儿读故事时,身边的乘客都觉得这是好东西,纷纷向我打听详情。也许汉王可以考虑生产一款更适合孩子使用的产品(最好能抗摔跌、耐碰撞)?我有意在近期给女儿买台属于她自己的电子书阅读器,并在里面装满我推荐给她阅读的好书,任她在里面自由自在地遨游,博览群书。
我爱电子书阅读器 电子书阅读器哪个好
有时我也暗自思忖:要是在女儿这个年纪,我也能得到一台电子书阅读器,现在的我会不会是一番完全不同的光景呢?我从小就酷爱读书,却生在一个书荒年代,长在偏僻的乡村,父母也没多少文化。记得上小学时,偶尔在外面捡片破报纸,也会翻来覆去读上半天。可以说,直到中学毕业,我都完全没机会接触到什么有营养的好书。许多经典童话故事,我是等到女儿出生后,为她讲睡前故事时,才补的课。大概正因为小时候亏欠得太厉害吧,我长大后成了个不折不扣的书迷,有点闲钱总愿意送进书店。近年来,更是通过便捷的网络、地摊和特价书店等多条渠道,新旧并蓄,中外兼收,囤积起了太多的图书。家里的书灾自然是越闹越凶了:不仅生活空间大受挤压;买重书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更荒谬的是,有时心血来潮想翻看某本书,却不记得将它埋在哪堆书里面了(就算知道,往往也鼓不起勇气去发掘),最后只好摇摇头,自嘲一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叹气作罢。买书买到这个份上,我也不好意思再自诩为理性的买书人了。陆游说得好:“人生百病有已时,独有书癖不可医”。也许将来盖棺定论时,可以借用顾随先生自撰的挽联“昔为书生,今为书死”来悼念我吧。

我深感庆幸的一点是,在藏书达到三千多册时,我鼓足勇气,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用Excel做了个书目,将藏书一一登录在册。以后每次买了书,回家之后,就及时登录。得空还会翻检、整理一下这份日益丰富的书目,自我陶醉其中,乐此不疲,似乎真有点“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的味道。正因为如此,我一直比较清楚自己有多少书,有哪些书,仔细读过的那一小部分更是印象深刻。不过,像《新世纪万有文库》那种大套的书,装帧那么统一,又是分多次挑拣着买的,记不确切也可以理解和原谅吧。在网上买书时,我可以先查一查书目,确保不买重。但是,在实体店或地摊上买书时,往往没办法查,时不时会买重。本地的个体书店或书摊老板大都成了我的好朋友,买重了拿回去退换就是――虽然心里还是难免愧疚,既为给人家添了麻烦,更为自己盲目扩大“后宫”,致使群书“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要是在外地出差时或在新华书店之类的地方买重了书,就只好认了;或“在娘家放一本,在婆家放一本”,或拿去送人,权当“这是对冲动最好的惩罚”。

自从我买了汉王电纸书之后,这种状况就大为改观了。想读什么书,如果是阅读器里已经有了的,自然可以很轻松地找到、读到;就算没有,到网上去搜一下,一般也能下载到。我还将书目改成文本格式,存进了阅读器。每次买书时,如果不确定是否买过,就掏出来,搜索一下,非常好用,省却我不少烦恼,强烈推荐各位书迷朋友试试。我甚至企望将来的阅读器,可以根据这份书目学习出我的阅读兴趣,自动向我推荐可能会喜欢的新书、旧籍、网站或文章。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这未必是完全不可能的科幻。

我之所以能轻松地进行书目搜索,得感谢汉王优秀的手写中文识别功能。汉王用电磁笔技术实现了电纸书上的手写,中英文识别率都非常高,确实值得大赞特赞!这项功能查字典时也很有用。电纸书中提供的便笺记事功能,虽然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增强,但已经可以在作会议记录和课堂笔记方面发挥一定作用了。我曾用它校阅、修改本文三次。希望有朝一日,人们还可以用它来记日记、写文章。

电磁笔也给我带来过烦恼。有次我去逛新华书店,刚进门时没出现什么异常。可是,等我买好书出来,却引得蜂鸣器大作。我楞了好一会,才明白是汉王电纸书的电磁笔触发了警报,忙取出来重走一趟,终于恢复了清白之身,顺利过关。以后再进这种店,就记得要主动把家伙先掏出来,免得又被人家当成窃书雅贼。

去年年底,汉王又推出了新款产品――N618电纸书。和我手头的N518相比,主要的一个变化是,N618内置了WiFi模块,可以实现无线局域上网。虽然我本人所从事的就是无线通信方面的工作,但我并不是很看重阅读器的无线上网功能(包括3G)。比如,汉王提到,可以用WiFi(必须在某些有接入点覆盖的热点区里)到无线书城下载电子书和一些报纸。可是,我觉得像现在这样,用电脑下载东西,再通过USB接口传给阅读器,并没有什么不合理的。至于报纸,最好不要整版下载,而是通过事先设置好的代理,将自己可能感兴趣的新闻(可以来自不同的报纸和网站)的标题,采辑汇总再传过来,由读者决定是否要点击进去深入阅读。无线模块不仅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成本和重量,还会增加能耗和电磁辐射,有点得不偿失。如果一定要提供无线功能,我建议采用蓝牙、UWB之类的低辐射模块,或者通过与手机相连去上网也可以。我个人认为,至少在可预见的时段内,带3G功能的阅读器都不大可能成为一款实用的好产品。

N618的另一项“改进”是采用了6英寸电子纸显示屏。增大显示屏好像是电子书阅读器的一大发展趋势,多家公司都在推9英寸屏。但是,我对此也持保留态度。电子纸是很脆弱的东西,屏幕越大越容易破碎。大屏幕还会导致成本上升、重量增加。尤其令我感觉不方便的是,不好放入口袋里随身携带,难以单手操作。我觉得汉王与其将阅读器显示屏做得越来越大,倒不如改善对PDF文件的支持(比如非扫描PDF文件的屏幕适应、在线翻译等),增加对HTML文件中点击功能的支持……。在教室、书房之类的固定场所,大屏幕阅读器会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可能会更倾向于用电脑吧?

应该指出,阅读器本身不过是一所功能齐全却空空如也的“图书馆”,要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还得往里面存入自己喜欢的好书才行。因为众口难调,任何想以不变应万变,为所有读者提供一批满意图书的做法,注定了是要费力不讨好的。坦率地说,我虽然感激汉王给我预装了几千种图书,但其中令我感兴趣的并不多,有些甚至要被我归入垃圾书的行列。前段,还传出有人状告汉王侵犯版权的消息,说是汉王未经许可就将某书预装在自己的产品里出售,闹得沸沸扬扬,实在很不值得。我觉得,最好的做法是,随机仅提供一批最最基本的图书。另外,维持一个有一定规模的书库,允许顾客从中任意挑选若干本(或若干兆),免费下载,而超出部分则要付费购买。当然,这些图书都必须是正版的,即得到了版权拥有者授权。(严格说来,汉王提供的图书虽然采用了HTXT这种保密格式,不能在电脑和其他阅读器上阅读,但汉王电纸书用户彼此之间却可以共享,因此并没有真正地解决版权保护和电子书盈利模式的问题。在本文后面,我还将对此进行专门探讨。)我建议设备制造商不要过多地涉足内容提供领域,集中精力把设备做得越来越好才是王道。至于数字图书出版和销售这一大块,水太深,最好还是拱手让给更专业的出版社和书商去负责吧。这样各施其责地进行分工,才会最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不管我们肯不肯承认,电子书阅读器的成功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有赖于伟大的互联网。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互联网上的资源已浩如烟海,而且还在不断地更新和丰富,为电子书阅读器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书源。毋庸讳言,这些资源中相当大一部分都是可以免费下载到的,甚至是盗版的。对读者而言,这自然是件好事。其实,对作者、书商、出版社乃至整个国家而言,又何尝没有积极意义呢?

我这样说绝不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替盗版行为进行辩护。我向来痛恨盗版者,觉得他们炮制出一大堆错误连篇的垃圾书,不仅损害了作者和出版社的合法权益、名誉与积极性,而且白白浪费了资源,骗取了读者的钱财。好在久病成良医,我因为常买书,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一般的盗版书都是骗不倒我的。即使在网上买到盗版书(因为有些卖家的描述不详细,又无法直接翻看),我往往也会不依不饶地要求退款和道歉。问题是,现在很多正版书和盗版书之间的差别似乎越来越不明显了。这里面有盗版者技术提高的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不少正版书的制作过于马虎,一味地降低成本,形成了“无错不成书”的局面。我估计自己的藏书中,盗版书极少,但是装帧优美、主题诱人但内容粗糙或错别字连篇的“鸡肋”肯定会有一些的。这一方面是我买书太快太多,远远超出读书速度的结果,另一方面也表明现在我国出版业粗制滥造的现象已相当严重了。这种状况如果不能尽快得到扭转,我们必定会在中国出版史上留下极不光彩的一笔。

先得声明一下,我并没有诋毁出版社的意思。事实上,就算在这个商业大潮汹涌澎湃的时代,还是有许许多多优秀的出版人排除万难,在踏踏实实地为我们出好书。我读完俞晓群先生的《人书情未了:一个出版人的手记》之后,有过这样的感慨:“从字里行间看得出作者不卑不亢、头脑清醒、自强不息,是个有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和开拓意识的出版人,辽宁教育出版社曾拥有这样一位大智大勇的社长兼总编辑,难怪能脱颖而出!”正因为有这样一批优秀的出版人在,我才能读到和买到这么多的好书!在此,我要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顺便提一下,俞先生早在2000年左右就在关注电子书,可惜后来因种种原因没能坚持下去,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当年做电子书,我还是先锋式的人物,后来成先驱了”。去年,俞先生从辽宁出版集团副总的职务上退下来,改任中国外文局海豚出版社社长,“重回出版第一线”。我祝愿他在新的岗位上工作顺利、再创辉煌!

回过头来继续说那些粗制滥造的图书。有些类型的图书――比如我比较感兴趣的高级科普书和我们IT行业的专业书――国内水平欠佳;按理说,实行“拿来主义”,翻译引进国外新近出版的优秀图书,不失为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可是,一些外文半懂不懂、中文似通非通、对专业更是一知半解的妄人,就敢揽下译书的活(据说有些是不爱惜羽毛的老师接了任务,交给一堆学生分头翻译,却不统稿、把关),三下五除二就能交稿,“效率”极高!而出版社也不请合格的人仔细校对、审核,就贸然付印,最后的翻译质量可想而知。美国学者吉尔伯特•海特说过:“一本写得很糟的书,只不过是一宗大错;而一本好书的拙劣翻译,则堪称犯罪。”这些年我碰到了太多翻译得狗屁不通的书,深受其害,觉得不骂不足以平民愤。这里我冒着得罪人的风险,向大家展示四本:

1.《学术涂鸦:奥登轻体诗集》,古吴轩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这本书几乎没有一句译文没问题,满目都是低级错误,比如,把“Unlikethe Earl of Surrey”(不像萨里伯爵)译成了“不喜欢萨里伯爵”,把“Drank out of the samevessel”(从同一个酒盏中饮酒)译成了“喝光同一个容器”。这样的水平也敢翻译诗歌,还敢出英汉对照本!据说译者是一位颇有才华的诗人(我没去证实),难怪会翻译得这么有创意!

2.《科学上的五大学说》,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这本书翻译生硬、错误之处不少,最离谱的是,竟然将本应译作“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句子译成了“不同于电荷吸引,而像电荷排斥”!不知道那位华东师大的前校长是怎么“审阅”把关的!

3.《通讯与广播:从有线语言到无线网络》,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这本书连书名“Communicationsand Broadcasting: From Wired Words to Wireless Web”都译错了!还把“HenryDavid Thoreau” (梭罗)译成了“索伦”;把“Texas”(德克萨斯)译成了“田纳西”;把“CaliforniaInstitute of Technology”(加州理工学院)译成了“加利福尼亚技术研究所”;把“New York World'sFair” (纽约世界博览会)译成了“《纽约世界大事》”;把“serial /parallelcircuit”(串联/并联电路)译成了“组/平行电路”;把电视剧“WestWing”(《白宫风云》)译成了“《西部翅膀》”,把童话“OZWizard”(《绿野仙踪》)译成了“《‘奥兹’奇才》”,把“closed system”(闭合系统)译成了“关闭的系统”……。两位译者,一个是《科技日报》的记者,一个是北方工业大学的教师、校团委书记,实在不应干这种误人子弟的事情哦!

4.《摄影大师:500经典巨作》,山东画报出版社,1998年12月,第一版。这本书采用了12开铜版纸,精装,512页,在日本印刷,售价高达480元。如此精美的一本书,投资肯定不小,可是文字说明却翻译得非常草率,几乎每页都有问题,比如:影星“BessieLove”(贝西•洛夫)被译成“爱的贝西”, “Documentary Photography”(纪实摄影)被译成“文献照”,“left-hand”(左侧)和“right-hand”(右侧)被译成“左手”和“右手”,“Boulder,Colorado”(科罗拉多州波尔得市)被译成“科勒拉多州顽石县”,还有什么“远方山脉那流走的水平线”、“可以疑心,埃米•安德烈斯试图推翻时装摄影观念本身”、“希腊神话中那个至上的发明家”之类令人莫名其妙的词句。真不敢相信这会是山东大学英语系的教授亲自操刀翻译的!

这样一些触目惊心的翻译错误,白纸黑字地定格在书本里,化身千万,散播到全国各地,误人子弟,贻笑天下,难道不会让译者感到难堪和懊悔吗?我无意深责译者。我自己也动手翻译过几本书,知道稿酬有多低,知道出版社的工期压得有多紧,知道认认真真地搞翻译有艰苦,知道为什么翻译被形容为“文化苦力”。但是,我还是想奉劝那些翻译态度不够严肃、学识不够丰富的朋友一句: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毕竟图书不是普通商品,而是可能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和后代地球籍的精神食粮。

可是,出版社方面也满腹委屈。不久前,一位就职于北京某出版社的女士,根据自己十几年来的亲身经历和思考,在博客里写了一篇《谈谈出版社卖书号》(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254/22411.html)。她在文中详细地算了一笔账:以一本定价10元的书为例,如果完全是自己选题,自己拉稿子,前期的费用(人情费、请客费、交通费、电话费,等等)占图书成本的5%左右;作者的稿费,占15%左右;然后是排版费、印刷费、纸张费(还不包括包装、油墨、晒版等费用),这些费用占到12%左右;运输费占1%;最大头是发行费,按最低的,新华书店是40%(二渠道的没谱);另外,还有5%的城市建设费,3%的教育附加税等。这样算下来,留给出版社的利润空间最多20%。如果书好,都卖掉了,新华书店也如期结算了(那也得半年以后),这本书的成本收回,利润得到了保证。但是,一般情况下,新华书店不会按数结账的。新华书店是老大,它只是寄销,卖一本赚一本,剩下的就退货!退回来的,都要报废了,你还能用吗?倒不如白送给它。至于与新华书店搞好关系,所付出的代价,就不能算在里面了。总的看来,自己策划,自己出版图书,一般情况下,是费力不讨好的,基本上都是赔本的买卖。因此,不如卖书号,可以“保本而略有盈余”――每个书号三万,一家小出版社每年卖50个书号,就足够支付工资和一切费用了,卖100个书号,那就更是高枕无忧了。书号卖出去后,人家想怎么印就怎么印,出版社既不用操心校对,又不必负责编辑,只要“把把关,不出政治问题就行”。书号确实有点像盖在猪肉上的那个蓝章:没打戳的猪肉不许进入消费市场,没有书号的书都是非法出版物!据说,书号有助于政府控制言论、审查内容,实现党的领导。可是,现在却成了一大痼疾!这方面得借鉴港台或国外的做法改一改才好。

大致估计一下,这些年我的书40%左右是在网上买的,40%左右在实体特价店或地摊买的,20%左右是在个体新书店买的,在新华书店里买的所占比例微乎其微。我对新华书店的印象不太好,老觉得那里的店员一个个对图书没什么感情,只是将它们当成商品;都不怎么懂书,图书分类比较混乱,好些书会在架上放十几个复本;请他们帮忙找书,经常是一副爱理不理、爱卖不卖的样子;有意无意地把顾客当贼来防,似乎不知世界上还有“顾客是上帝”这种理念;店里也很少搞活动或打折。以前听说过,新华书店的主要命脉是发行教材和教辅,现在看来吃出版社应该也占了一定的比重。不过,在当前读书风气淡薄的大环境下,新华书店遭到私营实体书店以及当当之类的网络书店的冲击,再加上备受众多买书人的冷落,日子肯定也不太好过。

相对我小时候那种书荒,如今中国大陆的图书市场不可谓不繁荣。据《经济参考报》报道,2004年全国共有出版社573家,出版书籍170485种。可是,大量图书的印刷量仅在3000册左右,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还会出现积压,需要打折销售,或者很快就流进废品回收站。想想我国都有十几亿人口,想想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想买几本书早已不是什么难事了,就可以知道我们的读书氛围已经淡薄到什么程度了。更不幸的是,这还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读书氛围越淡薄,书店、出版社和作者的利润就越低,图书质量也会下滑得越厉害,而这又会进一步驱使人们远离书本,将时间和金钱花在其他方面,于是读书氛围也就更加淡薄了。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打破这个怪圈,我们的前景实在不容乐观!

我相信,电子书阅读器完全可以帮助我们走出这个怪圈,而电子阅读所形成的洪流,必定也会浩浩荡荡,以不可阻挡之势,将那些人为设置的障碍和体制形成的淤堵,统统冲入历史的阴沟!我敢这样断言,是因为电子书阅读器不仅有前面提到的那些无与伦比的优点,而且有互联网为它源源不断地提供廉价乃至免费的电子书。这一方面可以用来培育读书氛围,另一方面也会促进纸质图书质量的提高。

常言道:“便宜无好货”、“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可是,在互联网时代,这些话却未必行得通。互联网在相当程度上像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想主义乐园(比如,开源的Linux操作系统、维基百科和古腾堡工程就是很好的典范)。按我的理解,这些产品普济天下,不知为何会在大陆多次受到限制或禁止?我刚才在维基百科上还看到这样一句话:“古腾堡计划网站曾经在中国大陆被防火长城封锁,最近又被封锁,原因不明”。我打心底里反对各种形式的网络审查和禁书活动,觉得把干这种勾当的人称作民族罪人、人民公敌一点也不为过。其实,让老百姓听听不同的声音,从不同的视角看看问题,然后作出自己的判断,并没什么可怕的呀!反倒是那些藏着、掖着、粉饰着的东西,背后往往有猫腻,非常容易滋生出一些不可告人、见不得阳光的罪恶,学术腐败就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经常有人抱怨说,中国人的创新能力不强。我觉得这是长期只能听到一种声音、缺乏独立思考的必然结果。如果能在全社会真正落实“读书无禁区”,如果能让新闻联播把三分之一的时间拿来进行“负面报道”,如果能将学校里的政治课都改成选修,国人的创新能力一定也会节节攀升的吧。

古腾堡工程(http://www.gutenberg.org/)始于1971年,由伊利诺斯大学的MichaelHart创立,其宏大目标是一俟图书进入公共版权领域(作者已去世50年以上),即提供该书的电子文本,供免费下载。该网站既收历久不衰、脍炙人口的文学名著,又录艰涩高深的学术著作,而且都经过了志愿者精心的校对(有些甚至还会指出和改正原纸质版中存在的错误)。截止2007年8月,网站已经收录了22000部书籍,平均每周还新增50部。MichaelHart在2004年将古腾堡工程的使命简单地归纳为:“鼓励电子书的创建与发布。” 工程还有一个响亮的口号:“推倒愚昧与无知的藩篱。”美国政府也对该工程的捐款人给予了减税的优惠。如今的古腾堡工程既是无数志愿者共同努力的结晶,也成了全世界书迷朋友的福音。

古腾堡工程不仅为世人提供了优质的“免费午餐”,而且也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迪。古腾堡工程的命名是为了纪念约翰内斯•古腾堡――15世纪时的一位德国印刷商,他通过推广活字印刷术的使用,推动了印刷工业革命。作为印刷术发源地的中国,应该在即将到来的数字出版革命中有更大的作为才对。我热切希望我国能组织人力物力搞一个“毕昇工程”,把我国已进入公共版权领域的所有图书,统统数字化,将其高清晰扫描版和经过精心校对的文字版同时放到网上,供全世界免费下载。其实,在这个方面,国内外许多团体(包括Google)和个人都已做了不少工作。若由中国政府出资,统一组织协调,举全国之力,来实施这项“毕昇工程”,一定能远胜古腾堡工程,成就一番烁古震今、泽被万世的伟业,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古腾堡工程给我们的另一个启迪是,应该形成合力,避免重复劳动、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2000年,CharlesFranks启动了古腾堡工程的“分布式校对员”项目,使志愿者可以将校对的文本通过互联网共享发布,极大地提高了加入图书的数量与种类,也使新的志愿者可以更容易地贡献力量。可见,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协作框架,让各位参与者的力量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不是相互牵制或抵消。互联网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有时只要把一个好的想法付诸实践,就能吸引各路豪杰,创造出奇迹。这方面的例子太多太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方东兴与王俊秀合著的《IT史记》。我这里只想简单地介绍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网站――译言网(http://www.yeeyan.org/)。

三位年轻海归看到,中国的网民人数已稳居世界第一,可是“在互联网这座浩瀚的知识宝库中,英文信息占了80%,在剩下的20%中,法语占其中的大约5%,汉语信息所占百分比微不足道,至于其中的精华信息,更是少之又少”,于是就建立了一个名叫“译言”的开放式社区翻译平台,用于“发现、翻译、阅读中文之外的互联网精华”。该网站通过编辑筛选、网友推荐等方式,将一些用外语写成的精华文章和书籍发布出来,供志愿者认领,翻译成中文后再贴回网站。其他人可以对译文评头品足,指陈翻译得失,提出修改意见。这样一个看起来有些“乌托邦”性质、更像是个公益组织的网站,却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2008年,由网站志愿者协作翻译的一本《十亿消费者》,被网友誉为“年度最佳翻译图书”。2009年10月20日,联合国粮农组织负责人JohannesUeizer博士光临译言,“就今后译言协助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多种语言资料引入国内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译言网能取得成功是在我的意料之中的。首先,它从浩如烟海、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上,将精华内容过滤出来,为译者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而且这些材料往往都是最新的!其次,它采用的是志愿者协作的先进模式。这些志愿者水平有高有低,但心都是热的。我在译言见过有些学生翻译的初稿,刚开始确实有些惨不忍睹。但这有什么关系呢?他又没要一分钱报酬,义务劳动重在参与!再说人非生而知之,谁不是这样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呢?后来,经过大家指正其中的不足和错误(有时甚至还会有热烈的辩论),译文的质量也一点点地提高,很快就面貌一新了。在此过程中,水平低的人得到了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水平高的人得到了帮助他人的乐趣(虚荣心也得到了满足),网站得到了高质量的译文(可以拿去卖钱!),而国人则免费得到了中文版的最新精华信息!令人感到好笑又好气的是,译言去年年底因为翻译的某些文章里包含了不同观点,而被有关部门勒令关闭、整顿了两个多月,大伤元气。好在数据没有丢失。如今,译言已逐步恢复状态,重新朝着建设“一个有影响力的严肃内容提供方和译者活动社区”的目标昂首挺胸、阔步向前,我愿它越走越好!写到这里,我不禁又联想到了Google前不久在国内的遭遇。我确实想敦促有关部门积点阴德,不要过多地胡乱干预互联网的自由发展,小心在历史上留下笑柄和遗憾。

译言网的工作模式是值得出版界借鉴的。在翻译或写作的前期,不妨将书稿放在网上公示,广泛征集反馈意见,提高作品质量。等比较成熟之后,再考虑出版。我相信,作(译)者和出版社一定会更接受这种方式,而不是将那些不成熟的甚至是粗制滥造的东西强行推向市场,在天下人面前丢人现眼!我们的出版传承的是先有出版物订数的做法,也就是出版社先把要印的图书名称发给各新华书店,由各新华书店报来订数,等够开印之数了,才能开机印刷。这不仅给了新华书店特权,而且收集到的市场信息往往也很不准确。而网上的反响,则能更直接地反映读者的心声和需求。甚至可以在书稿公示期间,进行市场调查。那些反响强烈、需求旺盛的书可以交付印刷(印刷量根据市场调查确定,减小了盲目性),同时制作成电子书;而其他的书仅制作电子书。

因为电子书减省了印刷、包装、运输等多项成本,其定价可以比纸质的实体书低许多倍。而且,一旦购买了某本电子书,还可以向该用户免费提供它以后出的所有修订版,这样顾客的投资就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现在,国外的原版书不仅定价昂贵,而且邮寄费也很高,如果是电子书,则完全没有这些问题,因此国际电子书贸易一定会蓬勃发展起来,这也非常有利于实现文明成果的全球同步共享。到了电子阅读时代,手头的图书大量丰富,容易让人无所适从,更容易让人不懂珍惜、不肯苦读!可以想见,届时各种读书指南、书评,以及具有智能型过滤与定制功能的推介系统一定会大受欢迎的。

有了无数免费和廉价的电子版好书作基础,我们读书人说话就更有底气了:“免费的东西都那么好,你们这些伪劣产品怎么好意思卖钱,又怎么可能卖得出去!”人生苦短,好书太多,怎能将宝贵的光阴浪费在垃圾书上?毫无疑问,在将来,市面上的劣质书一定会自然消亡的。记得香港著名作家董桥说过,他在世界上最大的书店“福艾尔斯”,面对汪洋的书海时,都感觉写作的勇气完全消散了――那些书坐在那儿盯着你:“好小子,还有什么好说的,还有什么好写的!”建议我们的写书人在动笔前,也先掂量一下自己的斤两,再到网上搜索一下,看看同类题材都已经出了多少书了,都写过些什么了,问问自己还能写出多少新意!如此一来,从源头上就会少制造出许多平庸的书吧。

2009年10月,CBN记者姚晨晖在参加完法兰克福书展之后,给《第一财经周刊》写了一篇题为《2018年,书籍死亡?》的封面文章,在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我并不认为纸质书会死亡,但是在将来,绝大多数的书肯定只会以电子书的形式存在,而不是“祸枣灾梨”,印成纸质书!我预计,以后的纸质书在内容上都会是精品,在形式上都会是艺术品,当然价格肯定也会比现在的书高出一大截的。按需印刷(随时收到订单随时印刷,印量可以很小)和用户定制(可以由顾客自己设计封面、版式等)之类灵活多样的方案将会比较普及。一般的书就算印成了纸质书,也能引起我们的阅读兴趣,我们也未必肯花钱去买纸质书,而是买个电子拷贝在阅读器或电脑上读读。只有那些真正值得一读再读、有收藏价值的极品书,才会考虑买来放家里。这样,书迷们的书架就可以瘦身成功了,家居环境也随之改善。而纸张需求降低,树木砍伐减少,污染也会减少,又支持了环保。也许在将来的某个时候,我们人类不必再为造纸而砍伐新的树木,而是循环利用现有的纸张。

有人可能会这样质疑我:如果能免费下载,还会有人买电子书吗?有了电子书,纸质书还卖得动吗?我觉得这样的担忧是不必要的。首先,按我的设想,免费下载的版本不过是未定稿前的版本。其次,电子书本来就卖得不贵,还可以免费升级,绝大多数的读者一定会愿意花这点钱支持作者的。以后购买电子书的人数,完全可能比现在买纸质书的人数高出许多倍,因此作者和出版社的收入只会大幅增加。与其担心书有没有人买,不如担心它够不够好!真正的好书向来就不愁没有读者的。现在许多优秀的网络小说和博客文章,不是都纷纷出版了吗?我自己的经验也说明了这一点――《李开复自传:世界因你不同》这本书,我先是在网上读到了电子版,觉得受益良多,就去孔夫子旧书网的一家店里订购了一本折扣书,收到后却发现是盗版的,刚好本地书店也到货了,就赶紧去买了一本。(顺便说一下,在读开复老师的几本书时,我一直非常希望中国政府能考虑任命他为教育部长,或批准他在大陆创建一所高水平的私立大学。我相信,只要给他足够的自主权,他一定能带领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困境!)

电子书与纸质书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复制简便。如果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互联网就会沦为盗版活动的温床,彻底摧毁电子书的盈利模式。因此,必须从技术和法律两方面妥善解决电子书的数字版权保护问题,提高大众的版权意识,切实保障著作人和出版社的合法权益。

方正集团的阿帕比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一直走在国内前列,并于2008年通过了教育部鉴定。鉴定专家认为,该系统代表了目前我国电子图书出版技术领域的最新技术水平及成果,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因此还获得了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底,方正集团与上海张江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投入2.85亿元共建第一个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目前,全国多家出版社已采用方正阿帕比系统开展电子图书的出版业务,出版电子图书达数十万种;该系统同时被海内外四千多家图书馆所采用,为读者提供电子图书阅读服务。方正下一步的目标是,要将所有电子书的厂商都统一到同一个文件格式上,成为数字出版业格式标准的制定者、规范的引领者。(《方正:需求促进技术技术培育产业——数字出版产业迎来发展良机》,管晶晶,《科技日报》,2010年2月10日。)

但是,据我掌握的情况来看,阿帕比系统是基于方正自己提出的一种专用文件格式CEB,其他厂商不太愿意采用,比较容易成为众矢之的,遭到破解,还存在硬件适应性问题,而且工作流程复杂(比如,为了从技术上保证书商的诚信,要求网店中电子书的数量与出版社书库里的数据,以及阿帕比系统里的数据三者一致)。原电子工业出版社社长王志刚称赞该系统时说:“方正阿帕比系统成为了我们和读者之间的桥梁。出版社既可以保护自己的知识版权,又可以有效地把电子书在网上进行出版发行。”实际上,这座“桥梁”刚好是该系统的一个瓶颈。

我已经设计出了一套更为简单有效的数字版权保护机制。该机制适用于各种电子书阅读器,可以对任意格式的电子书进行保护,可以设定复本数、有效期等限制参数,具有很高的灵活性,不易破解,而且不必依赖任何中间环节即可实现电子书交易。具体技术细节这里就不多说了。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今年1月13日透露,2009年数字出版总产值达到750亿元,年增长50%以上。电子阅读已经形成一个朝阳产业,并在日益扩张着自己的版图。研究公司DisplaySearch预测,在2015年之前,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子阅读市场。不过,挑战与机遇同时存在。目前市场上的电子阅读器产品比较多,但大同小异,而且技术门槛不高,山寨版也已开始陆续登场了,这个市场的竞争必将变得越来越残酷。有鉴于此,我对汉王投入上亿元人民币打广告的做法很不以为然,以为与其这样,倒不如多让些利给顾客,或将更多的资金投入研发,生产出更具竞争力的新产品。我也建议所有电子书阅读器生产厂家不要盲目跟风,而是广泛地收集使用者的反馈,多请读书人和技术专家当当顾问,以便更好地了解读者的需求,找到技术突破口,改进产品的性能。

我坚信电子书阅读器为改善图书质量、提高教育水平、构建书香社会、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宝贵的条件和机遇,因此才不揣鄙陋,在这里啰嗦了一大通,但愿能对促进我国数字出版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郑重声明:本文无意替汉王打广告。如果您有意购买电子书阅读器,我建议您先去一路书香网(http://www.mobread.com/)对比一下各种产品的价格、性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26857.html

更多阅读

鼻毛修剪器好用吗?鼻毛修剪器哪个好? 鼻毛修剪器什么牌子好

鼻毛修剪器好用吗?鼻毛修剪器哪个好?——简介如果某天突然一两根鼻毛悄悄的暴露在阳光下的时候,糟糕的是自己肯定不会注意到,但别人一定会看到,这对形象无疑是一个严骏的考验,为了防患于未然,建议大家可以选购一个鼻毛修剪器,鼻毛修剪器采用

高清硬盘播放器哪个好 什么是蓝光dvd

高清硬盘播放器哪个好——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层次的享受要求越来越高,对高清视觉的享受也不例外。目前,高清硬盘播放器取代DVD已经成为必然,所以好多朋友都有购买硬盘播放器的打算,那么如何选购硬盘播放器便成了消费

手机文件管理器哪个好? 手机文件管理器

手机文件管理器哪个好?——简介不明觉厉 极助手小而美——从此告别数据线连接之后,通过电脑浏览器便可直接管理手机内的文件,支持所有基础操作如复制,粘贴,重命名等。此外,文件采用全智能分类,图片,音乐,视频,应用等文件自动分类显示,清晰明了

手机视频播放器哪个好 最好的手机视频播放器

手机视频播放器哪个好——简介现在软件市场上各类视频播放器琳琅满目,到底哪个更流畅,更省内存,资源更全呢?手机视频播放器哪个好——播放器手机视频播放器哪个好 1、作为电脑老牌的影音播放软件,暴风影音可以说是一直很坚挺,不仅将播放

安卓手机PDF阅读器哪个好用?有哪些? pdf阅读器下载安卓版

安卓手机PDF阅读器哪个好用?有哪些?——简介本篇经验介绍一些自己常用的安卓手机PDF阅读器软件,有哪些PDF阅读器软件呢?哪个有比较好用呢?不排行,分列一些自己用过的,感觉还不错的阅读器。安卓手机PDF阅读器哪个好用?有哪些?——安卓手机PDF

声明:《我爱电子书阅读器 电子书阅读器哪个好》为网友潮流麒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