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慈善家,只做力所能及之事——专访首都医科大学韩德民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德民

“在所有的感官中,我相信,视觉一定是最令人赏心悦目的。”

——海伦·凯勒

2004年,“海航-青藏高原10年光明行动”启动。或许谁也没有想到,自那次青藏行开始,光明行默默走入了第十个年头。截至目前,“海航光明行”已先后在青海、西藏、四川、内蒙古、海南、新疆、甘肃、宜昌、中非地区、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等地为约48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了复明治疗。

《海航人》:“光明行”活动已经走过了十年,当时是如何迈出第一步的?海航又是如何参与到这项工作当中的呢?

韩德民:启动“光明行”是落实全国防盲计划行动的一部分。当时主要计划通过社会集资和社会捐赠,免费对生活在我国高原地区的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这些地区通常有两个特点,一是自然环境恶劣,海拔高、氧气稀薄、紫外线强、食物中维生素含量低,冬季大面积积雪反射阳光对于眼睛的刺激比较严重,导致白内障发病率相当高;二是交通、居住环境落后、恶劣,医疗条件极差,当地的白内障患者无法及时接受治疗,导致的结果就是不能参加农业生产,反而成为家庭的巨大负担,加剧贫困。为了首先解决高原地区的这一问题,我们计划启动“青藏高原光明行”。

2002春节前夕,我在三亚巧遇了王健总。在认识过程中我提到当时正在计划实施的“光明行”活动,王总听到这个活动后非常高兴,也很支持,他认为能够让贫困地区的患者通过手术就重见光明、改变生活,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于是就决定参与到“光明行”中来。紧接着在2004年正式启动了青海果洛自治州班玛县光明行,这是最有名的一次。

《海航人》:其实那时候的海航刚刚成立十年,当时是如何认定与海航这样一个还在起步发展阶段的公司共同启动“光明行”呢?

韩德民: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感受到海航要回报社会的愿望,它有这种发心,愿意做这个事;其次,海航设立了慈善基金专门支持慈善公益事业,经费方面有所保障,有实力做这个事;另外,很感染我的一点是海航愿意让普通职工直接参与到公益活动里,对职工也是一种锻炼和教育。这和企业文化是息息相关的,每一位参与过“光明行”的人都会受到很多锻炼,对人生有一些新的领悟。

《海航人》:“光明行”第一站就选择青藏高原,路途也一定很艰辛吧?

韩德民:是啊,实际上是非常艰苦。班玛是在青海的西南部,从青海出发坐车需要八到十个小时,全程山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路途中还要越过几座高山,海拔都在5000米左右。雪上加霜的是那个时候还正在修路,有的地方修一半、没一半,坎坎坷坷,特别颠簸。但是好在我们已经提前做好了规划,所以就坚定地奔着目的地去了。

《海航人》:在当地除了为病人医治之外,有没有什么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收获和感想呢?

韩德民:感触非常多啊。十年前的班玛县医院,可以说就是一些破土房子,一个听诊器,没有什么医疗条件,可以说很多病人生病后就靠命运了。当时我们就想,能不能让这个地方拥有自己做一次手术的能力,从而不用完全依靠各种医疗队的支援了?所以我们在做光明行的同时,还给当地医务人员讲课,给他们做培训,甚至把一些大夫带回北京继续培训。

我们连续做了几年之后,慢慢地“光明行”引起了社会关注,借着这股热潮又把“国家百万白内障复明工程”带了起来,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也都开始做这个工作。这次我们到玉树囊谦去,青海当地红十字会医院就承担了手术任务,这是一种改变啊!过去都是我们派医生,而现在已经把当地医生培养起来了,工作开展也顺畅了不少。

所以,我们当年的愿望、发心就是把全国白内障手术都带起来,结果很快就带起来了,当年的目标实现了,这个是特别大的一个收获。

此外还有非洲,当时我们觉得去非洲最大的问题是由于当地民众对中国的不了解,其实对华人是有些看法的。而我们去了以后给他们免费治疗,很大程度上扭转了非洲对中国人的看法,给他们也留下非常好的印象。以至于我们受到了总统接见、民众庆祝游行等等礼遇,民众给我们送了很多当地特色的土特产,我们也深受感动。

《海航人》:我们在回顾影像资料的时候,看到非常多当时留下来的照片,都很动容。比如一个年过八旬的老太太,一直握着您的手,激动得合不拢嘴……

韩德民:因为眼睛看不到,她心里特别愁啊,一下子突然能看到了,就非常激动。甚至有的人看到光明后说“舍不得用”,赶紧闭上眼睛,说“好不容易看到了,得省着点用,一下看多了,再没了怎么办呢?”这样的例子特别多。

《海航人》:“十年光明行”,医治的病人也有四五千人了,您参加这么多年,现在的心态和之前有什么转变吗?

韩德民:其实说实话,没什么转变,唯一的心态上的变化是觉得应该要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了,特别要让更多的年轻人去做这个工作,让他们得到更多锻炼。“光明行”活动对一个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特别是与当地政府、医疗机构的沟通,征集当地的病人,对志愿者的管理安排等等,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我觉得对年轻人是很好的锻炼。另外当你看到这些贫苦居民的时候,就油然升起一种责任。在那儿凭借个人力量可以帮助五个人、十个人,能够改变他们的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甚至能改变他们的命运,他很可能就因此多活好多年,你就会觉得自己对社会的贡献很大,能做的事情很多,很有成就感,当你完整地经历了这些活动以后,你就会觉得成长了。

《海航人》:您怎么看企业和公益、慈善的关系?

韩德民: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要相互融合,有责任感的企业就一定会有社会回报,因为大家对你的信任度提高了。另外企业大了以后也就有能力投入到公益事业中,愿意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样的企业形象也就非常正面,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海航通过“光明行”等公益活动,承担起了很大一部分的社会责任,慢慢地形成了企业独有的文化理念,在这个过程里也教育、感动了很多员工,这对企业潜心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海航人》:您现在也是负责海航健康医疗产业发展的牵头人,您认为海航发展医疗产业对开展公益活动有什么具体的以及深远的帮助呢?

韩德民:如果能有自己的医疗平台,那我们可以做的就不光是白内障手术了,我们再派医疗队就变得很方便了。加上我们的品牌历练、这么多年积累起来的信誉度,肯定对开展公益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我们的医疗产业发展起来以后,就可以用自己的技术、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医疗支持和医疗救助,能给真正没有医疗能力、需要照顾的人提供更多的帮助,这样一来我们对社会所做的贡献的广度、深度就会大大增加,所起到的作用和效果就是长期、稳定的,和公益活动相配合,效果肯定会更好。(文/张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26868.html

更多阅读

佛学高人谈出世入世和人生价值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宇宙万有一切事物现象皆“缘起”,但“缘起”是表面,“性空”才是实质。缘起是一种因缘的假合,是无常的,不真实的,不持久永恒的,空的,假的,这就是现象的本质。但人类的最大弱点,就是往往受缘起所蒙蔽,受迷于世间种种事物和情欲,执着于成败得失、

曾仕强:人生只做三件事

  曾仕强:人生只做三件事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应该只是来贪图享乐的,也不应该只是来受苦受难的。人的一生,说长不长,不过百年,说短也不短,要经历多少喜怒哀乐,多少悲欢离合。人的一生究竟意义何在,价值几何?经常作为一个终极命题摆在

声明:《不作慈善家,只做力所能及之事——专访首都医科大学韩德民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德民》为网友灬坏侽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