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使至塞上》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使至塞上》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使至塞上》

他是一位少年天才,九岁负有才名,十七岁写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名震大江南北,十九岁举解头(全国第一名举人),二十一岁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他一生多才多艺,能诗能画,精通音律,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词句秀丽,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律婉转,留下诗歌400多首,收在《王右丞集》里,被苏轼成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他就是王维。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好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用“大雁”比喻孤寂流落在外的宦游人。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被李林甫之类的奸佞排挤出朝廷,暗写内心的激愤和抑郁。这两句,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世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能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多么醒目。“孤烟”状其神韵;“直”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直入人心;从画面构图角度来写,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了一缕白烟,成为画面的中心,自是诗中有画之笔;另一幅画面是“长河落日圆”,这是一幅特写镜头,诗人大概站在一个高处,俯视苍茫的沙漠,蜿蜒的黄河,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波光粼粼,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啊!让人恍然感觉,红日就出入黄河之中,平添了河水吞吐落日之感。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长”字自然涌上心头。而“长河”上那一轮圆圆的落日,透出了暖色。“圆”“直”用的逼真,体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也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王维用词的好处,精工雕琢,而无半点痕迹,景色处处体现了画面之美。这两句,被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名句。”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经过长途跋涉,一路劳顿,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将官,一问才知道,“都护”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

这首诗,写出来出使边塞的艰苦旅程,描绘了塞外壮阔绮丽的景色,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全诗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形象鲜明,色彩丰富,字句凝练,节奏调谐,充溢着诗情画意的美感。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体现了王维诗歌高度的形象性,画面性。这种的特点在其他诗歌中随处可见,如“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这些形象画面,诗意盎然,不但成为一首如画的诗,而且成为一幅充满诗情的画,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26947.html

更多阅读

《使至塞上》诗歌赏析 王维 使至塞上 赏析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________两个字中.3.颈联

声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使至塞上》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为网友真心被狼叼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