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典籍中的“榧” 中国典籍与文化

重要典籍中的“榧”

杨士安

(311800 诸暨市图书馆)

历代重要典籍,对“榧树”都作有记载。如省志、县志在记述当地“物产”时,都会对榧树这一珍稀树木作出介绍。尤其是新编地方志中,凡产榧之地,多将其列入《名木》之中。本文收录了部分重要工具书、香榧专著、药物学著作(含少数论文)及画册等,对其中有关“榧树”或“香榧”的内容作了辑录。对各相关著作的基本内容、作者生平等也作出了简单介绍。同一条目内,不作分段。兹按时间顺序列之如下:

《尔雅》 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中国古代的词典。其中“尔”是近正的意思,“雅”是“雅言”,是某一时代官方规定的规范语言。“尔雅”就是使语言接近于官方规定的语言。它是后代考证古代词语的一部经典,被认为是中国训诂学的开山之作,在训诂学、音韵学、词源学、方言学、古文字学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它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孔子门人所作,有的认为是周公所作,经后人增益而成。后人大都认为是秦汉时人所作,经过代代相传,各有增益,在西汉时被整理加工而成。班固(32—92)在《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尔雅》3卷20篇。唐朝以后将它列入“经部”,成为了儒家经典之一。现存《尔雅》为19篇,其中最后7篇分别是:《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和《释畜》。由于《尔雅》解释非常简单,很多都是一字释一字的。因它所涉及的许多语言知识不容易被人理解,因此后代又出现了许多注释、考证它的著作,如《尔雅翼》《尔雅注疏》等。《尔雅》中与“榧”有关的是《释木》中“柀,煔”一条,仅此两字。虽未出现“榧”字,但在意义上“柀”即为“榧”也。晋郭璞(276—324)注云:“煔似松,生江南。可以为船及棺材,作柱埋之不腐”。宋邢昺(932—1010)疏云:“柀,一名煔,俗作杉。郭云:‘煔似松,生江南。可以为船及棺材,作柱埋之不腐’”(转引自《钦定四库全书·尔雅注疏》卷9第2页,即221册175页)。许慎(58?—147?)《说文解字》有“柀,檆也”之载,而“檆”为“杉”字的篆书写法。根据苏敬(599—674)对“柀子”植物形态的描述,说明当时人们对“柀子”原植物的认识是清楚的,谓其“叶似杉”,但不是杉,该植物的核果就是榧子。《尔雅》所言之“杉”,当是指“杉一类”的植物,榧树为红豆杉科植物,类杉,自可归属其类,当然,这仅仅是从“广义”或“民间通俗意义”角度而言。

《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撰人不详,“神农”为托名。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观点,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于战国时期。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的。该书最早著录于《隋书•经籍志》。《本经》有“柀子,味甘,温,主腹中邪气,去三⾍、蛇螫、蛊毒、鬼疰伏尸”等记载。《本经》是最早出现作为药用植物种子“柀子”一词的著作。许慎(58?—147?)《说文解字》收有“柀”字:“柀,檆也。从木,皮声。一曰折也”。无“杉”字。徐中舒(1898—1991)《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365页载有“柀”字用例两则:①“实官佐,史柀免徙”(秦·睡虎地简·二四·一九)。②“环涂击柀其后”(西汉·孙膑·八)。“杉(檆)”字用例两则:①“杉安,杉得”(西汉·汉印征)。②“杉棺五寸,敛以时服”(东汉·土孙松墓志)。

《名医别录》简称《别录》。原书早佚,但其有关内容仍可从后世《大观本草》《政和本草》中窥知。陶弘景(456—536)《本草经集注》多录自《名医别录》。对每一种药,载有其正名、性味、主治、别名(或一名)、用法、用量、药物形态、产地采集炮制法及七情畏恶等项目。对于研究汉魏六朝的本草学有较重要的实用价值。《别录》云:“榧实,味甘无毒,主五痔,去三虫、蛊毒、鬼疰。生永昌”。《名医别录》是最早出现“榧实”一词的著作。许慎(58?—147?)《说文解字》、徐中舒(1898—1991)《汉语古文字字形表》《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均无“榧”字。

《胡洽百病方》 医方著作。见《隋书·经籍志》。2卷(一说3卷)。刘宋(420—479)胡洽撰。原书已佚。后世医籍如《外台秘要方》《医心方》等均有引录。简称《胡洽方》。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之32卷有《茗》条:“叶〔气味〕苦、甘、微寒,无毒。”藏器曰:‘苦寒,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使人不睡。饮之宜热,冷则聚痰’。胡恰曰:‘与榧同食,令人身重’”。

《食疗本草》为唐孟诜(612—713)所撰。孟诜,汝州梁县(今河南临汝)人。该书是在《千金要方》中《食治篇》增订而成的记述可供食用、又能疗病的本草专著。书目见《旧唐书·艺文志》。近人范行准(1906—1998)认为原书是孟诜《补养方》,后经张鼎(唐开元间道士,兼通医术)增补而易此名。原书早佚,从现有残存佚文看,有不少条为《唐本草》失载的药物。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后世多有引用,是一部研究食疗和营养学的重要文献。《食疗本草》载:“治寸白虫:榧子日食七颗,满七日”。

《备急千金要方(652年)》是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世简称为《千金方》。唐孙思邈(581—682)撰于652年,共30卷。孙氏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千金”命名。孙思邈,唐代医药学家。被人称为“药王”。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少时因病学医,博涉经史百家,兼通佛典。他在吸取中国古代传统养生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养生见解,在养生学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丰富了古代养生思想。《千金·食治》:“榧实,味甘平涩无毒,主五痔,去三虫,杀蛊毒鬼疰恶毒”。

《唐本草(659年)》又称《新修本草》,是唐高宗显庆四年(659)由唐代苏敬(599—674)等22人集体编撰,由官府颁行的,这是国家颁定药典的创始,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苏敬(599—674),因避讳,宋时称其为苏恭或苏鉴。唐代医药学家。曾任朝仪郎。右监门府长史骑都尉。尝以陶弘景(456—536)所作本草中舛谬不少,引起紊乱,高宗遂敕令其会同长孙无忌(597?—659)、许敬宗(592—672)等编修《新修本草》,对所收药物详加整理,并按实物绘成“药图”,编制“图经”,计《新修本草》20卷、《新修本草图》25卷、目录1卷、《新修本草图经》7卷,并颁行天下。该书有较多的基原考证。出现了图文鉴定的方法。为后世图文兼备的本草打下了基础。原书已散失不全,仅存残卷。现有尚志钧(1918—)辑本《唐新修本草》。《唐本草》:载“榧实,此物是《虫部》中彼(柀)子也。《尔雅》云:‘柀,杉’也。其树大连抱,高数仞,叶似杉,其木如柏,作松理,肌细软,堪器用者。”

《本草拾遗(741年)》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陈藏器编著。陈藏器(681-757),四明(浙江鄞县)人。医学家、药物学家、方剂学家。陈氏认为《本经》问世以后,虽有陶弘景(456—536)、苏敬(599—674)等注解、修订、补充,但还有被遗漏而未载于本草的药品。“故别为序录1卷,拾遗6卷,解纷3卷,总曰《本草拾遗》,共10卷”。本书原著已佚,但从《证类本草》中看,引用本书所载药物就有447种之多。《本草纲目》引用诸家本草的药物,也以引用本书所载的药物为多,有368种。李时珍对其极为推崇:“其所著述,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据《本草拾遗》载:“棑,树似杉,子如槟榔,食之肥美,主痔杀虫。春华。并与《本经》相会(合),《本经·虫部》云‘彼子’。苏注云:‘彼’字合从‘木’。《尔雅》云,彼,一名棑[1]。陶复于《果部》重出棑,此即是其华也。”

《平泉山居草木记》唐李德裕撰。是目前发现最早提及“稽山之榧”的著作。李德裕(787—850),字文饶,真定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幼有壮志,苦心力学,尤精《汉书》《左氏春秋》。穆宗即位之初,禁中书诏典册,多出其手。历任翰林学士、浙西观察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左仆射、并在唐代文宗大和七年(838)和武宗开成五年(840年)两度为相。主政期间,重视边防,力主削弱藩镇,巩固中央集权,使晚唐内忧外患的局面得到暂时的安定。《记》云:“余尝览想[2]石泉公《家藏藏[3]书目》,有《园庭草木疏》,则知先哲所尚,必有意焉。余[4]二十年间,三守吴门,一莅淮服。嘉树芳草,性之所耽。或致自同人,或得于樵客。始则盈尺,今已丰寻。因感学诗者多识草木之名,为骚者必尽蒸荃[5]之美。乃记所出山泽,庶资博闻。木之奇者,有天台之金松、琪树,稽山之海棠、榧、桧。剡溪之红桂、厚朴,海峤之香柽、木兰,天目之青神、凤集,锺山之月桂、青飕、杨梅,曲房[6]之山桂、温树,金陵之珠柏、栾荆、杜鹃,茆山之山桃、侧伯、南烛,宜春之柳柏、红豆、山樱,蓝田之栗梨、龙柏。其水物之奇者,荷有苹洲[7]之重台莲,芙蓉湖之白莲,茅山东溪之芳荪。复有日观、震泽、巫岭、罗浮、桂水、严湍、庐阜、漏泽之石在焉。其伊洛名园所有,今并不载,岂若潘赋《闲居》[8],称郁棣之藻丽;陶归衡宇[9],喜松菊之犹存?爰列嘉名,书之于石。己未(839)岁,又得番禺之山茶,宛陵之紫丁香,会稽之百叶木芙蓉、百叶蔷薇,永嘉之紫桂、簇蝶,天台之海石楠,桂林之俱郍[10],卫台岭八公[11]之怪石,巫峡之严湍,琅琊台之水石[12]。布于清渠之侧,仙人迹[13]鹿迹之石,列于佛榻之前。是岁,又得锺陵之同心木芙蓉,剡中之真红桂,稽山之四时杜鹃、相思紫苑,贞桐山茗,重台蔷薇、黄槿,东阳之牡桂、紫石楠[14],九华山药树、天蓼、青枥、黄心㭠子[15],泉山龙骨。庚申(840)岁,复得宜春之笔树楠、稚子[16]、金荆、红笔、密蒙、勾栗[17]。其草药又得山姜、碧百合[18]”(见《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2卷·草木总部艺文12页)。不少志书在论及“稽山之榧”常有引用。如《嘉庆山阴县志·土地志》:“榧。《平泉草木记》云:‘木之奇者,稽山之榧’。作几至滑净,王右军最爱之”(卷8,土地志第一之八。50页)。张淏《宝庆会稽续志·果》《平泉草木记》曰:“‘木之奇者,稽山之榧’。东坡诗:‘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玉山,属东阳,剡实接壤,榧多美者”(卷4第20页。转引自《钦定四库全书》486卷498页)。《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绍兴府物产》992卷《木属》载:“榧。《平泉草木记》:‘木之奇者,稽山之榧’。然嵊尤多”。《果属》载:“榧子,有粗细二种”。

《尔雅注疏》 是对我国最早解释语义专书《尔雅》加以注解的著作。由晋“郭注(郭璞,276—324)”与北宋“邢疏(邢昺,932-1010)”的会合集成。《尔雅注疏》载:“柀,煔”。〔注〕煔似松,生江南。可以为船及棺材,作柱埋之不腐。〔音义〕柀,音披,又匹彼反。煔,字或作杉,所咸反。郭,音芟,又音纤。棺,音官。腐,音父。〔疏〕柀,一名煔,俗作杉。郭云:‘煔似松,生江南。可以为船及棺材,作柱埋之不腐’”(转引自《钦定四库全书·尔雅注疏》卷9第2页,即221册175页)。

《开宝本草(973年)》 宋开宝六年(973)诏刘翰(919—990)等9人取《新修本草》《蜀本草》加以详校,参以《本草拾遗》,“刊正别名,增益品目。”计20卷。名曰《开宝新详定本草》。翌年又进行重修增加品种,订正分类。收载新药物983种,共21卷。名曰《开宝重定本草》。本书早已散佚,但其内容还可从《证类本草》《本草纲目》中见到。《开宝本草》载:“彼(柀)子与此(榧实)殊类,既未知所用,退入‘有名无用’”。

《太平广记(978年)》 是宋代人编的一部类书。因为它编成于太平兴国三年(978),所以定名为《太平广记》。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释藏﹑道经等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宋代李昉(925—996)﹑扈蒙(915—986)﹑李穆(928—994)、徐铉(916—991)、赵邻几(922—979)、宋白(936—1012)、吕文仲(?—1007?)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编纂。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人。汉乾𧙗中举进士。太宗朝拜平章事。性和厚,好接宾客。谥文正。昉为文慕白居易(772—846),浅近易晓。著有文集50卷,又奉敕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书,并行于世。《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七十二·妇人三·美妇人·浙东舞女》载:“(唐敬宗)宝历二年(826),浙东贡舞女二人:一曰飞燕,一曰轻风。修眉黟首,兰气融冶。冬不纩衣,夏无汗体。所食多荔枝榧实,金屑龙脑之类”(出唐苏鹗《杜阳杂编》。苏鹗(890年前后在世)。或许当时“榧实”已作为美容食品。

《集韵(1039年)》 是中国宋代编纂的按照汉字字音分韵编排的书籍。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宋祁(998—1062)、郑戬(992—1053)给皇帝上书批评宋真宗年间编纂的《广韵》多用旧文。与此同时,贾昌朝(998—1065)也上书批评宋真宗景德年间编的《韵略》“多无训释,疑混声、重叠字,举人误用”。宋仁宗令丁度(990—1053)等人重修这两部韵书。《集韵》在仁宗宝元二年(1039)完稿。《集韵》卷5:“棐。棐林,地名”。“榧,木名,有实,出东阳诸郡”。(见《四库全书》236册579页)

《圣济总录》 又名《政和圣济总录》,200卷。北宋末年政府主持医家编纂,以宋徽宗名义颁行。政和年间(1111—1118)徽宗赵佶(1082—1135)诏令征集当时民间及医家所献大量医方,又将内府所藏的秘方合在一起,由圣济殿御医整理汇编而成。既有理论,又有经验,内容极为丰富。理论方面,除引据《内经》《伤寒论》等经典医籍,亦注意结合当时的各家论说,并加以进一步阐述,方药以选自民间经验良方及医家秘方为主。本书较全面地反映了北宋时期医学发展的水平、学术思想倾向和成就。据《圣济总录》载:“治卒吐血出,先食蒸饼两三个,以榧子为末,白汤服三钱,日三服”。

《本草衍义(1116年)》宋寇宗奭撰,《郡斋读书志》及乾隆六年《同州府志》并作《本草广义》。政和六年(1116)著。全书20卷,目录1卷。首列序例3卷,后载药品17卷,按玉石、草、木、禽兽、虫鱼、果菜、米谷顺序排列。全书共列药目467条,共载药570余种。该书是寇氏多年经验与实际观察的结果,旨在推衍《嘉祐本草》《本草图经》未尽之义,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辨正和阐发,内容涉及医药学理论及具体单味药的名称考定、鉴别、炮制、运用等各方面,书中还记载了大量单方验方,也是作者临症经验的总结,较为可信。更为可贵的是,此书已能够将《素问》中的药理原则运用于解释药效,而这种方法至金元时期则更为系统化,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此书又在北宋与金元药学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纽带作用。此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在本草学史上也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寇宗奭,宋代药物学家。曾任澧洲(湖南澧县)县吏。政和(1111-1117)年间任医官,授通直郎,通明医理,尤精于本草学。《本草衍义》载:“榧实,大如橄榄,壳色紫褐而脆,其中子有一重粗黑衣,其仁黄白色,嚼久,渐甘美。过多则滑肠。”

《会稽风俗赋并序》 宋王十朋著。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一代名臣。《赋》云:“其物则有鱼盐之饶,竹箭之美。山涵海蓄,忘其有几。……乃有萧山陆吉,诸暨三如。胡楠成林,贺瓜满区。枣实全赤,檎腮半朱。火榧壳玉,樱桃荐珠。鸭脚舍黄,鸡头去卢。百益七绝之奇,双头四角之殊”。

《尔雅翼(1174年)》32卷。宋罗愿(1136—1184)撰。愿字端良,号存斋,安徽歙县人,早岁以荫补承务郎,乾道二年(1166)进士,历鄱阳知县,赣州通判,知南剑州、鄂州;有治绩,卒于官,生平精博物之学,长于考证,文章醇实谨严。《尔雅翼》属训诂类书籍。主要为解释《尔雅》草木鸟兽虫鱼各种物名,以为《尔雅》辅翼,所以名为《尔雅翼》。此书作成于南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度宗咸淳六年(1270)王应麟(1223—1296)守徽州时,访得罗愿从曾孙家藏本而刻于郡斋。书分32卷。卷1至卷8为《释草》,卷9至卷12为《释木》,卷13至卷17为《释鸟》,卷18至卷23为《释兽》,卷24至卷27为《释虫》,卷28至卷32为《释鱼》。包容很广。每释一物都原原本本,既考之于书传,又参之以目验,足以解疑释惑。全书50000余言。据《尔雅翼》载:“柀。似煔而异杉,以材称。柀又有美实,而材尤文彩。《释木》云:‘柀煔,盖以类相附也。其树大连抱,高数仞,叶似煔,其木如柏作松理,而绝难长,肌理细软,堪为器用,古所谓文木。柏坚致有文彩而色黄,银杏色莹白而太软,易损成迹。唯柀既有文彩,又劲于银杏,实良木也。其木自有牝牡。牡者华而牝者自实,理有相感,不可致诘。其实有皮壳,大小如枣而短,去皮壳可生食,亦𤏛而收之,可以经久。以小而心实者为佳。《本草·木部》有榧实,又有柀子,皆出永昌,而误在《虫部》,盖彼字当从木,即是榧也。陶弘景注,榧实出东阳诸郡而不识彼子,惟苏恭能辨其为一物。今彼子退入《有名无用》中矣”(卷10第14页。引自《钦定四库全书》222册347页)。文中已记述到榧树“自有牝牡,牡者华而牝者自实”的“雌雄异株”“理有相感”的现象,但对具体原理,则尚不明瞭而“不可致诘”。(注意另一种版本)

《新安志(1175年)》宋·罗愿《新安志·物产·木果》载:“柀之小而美者出于黟。古称‘柀出玉山’,世以为上饶,而《汉志》歙有‘玉山’,未知孰是?其木为什器几案,则明洁而宜漆。《尔雅》曰:‘檆,柀’[19]。按二物叶甚相类,但檆耸,而柀垂,又有佳实,此为不同耳”(卷2第10页。转引自《四库全书》485册365页)。

《剡录(1214年)》即嵊县志,南宋高似孙撰,为宋代名志。高似孙(1158—1231年),字续古,号疏寮,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淳熙年间进士,历官处州知州、中奉大夫、提举建康府崇禧观等。宋宁宗嘉定初年,史安之知嵊县,以其地未有志,乃欲修县志,访高似孙撰之。嘉定七年(1214)书成,次年刊行。因嵊县古称剡县,故名《剡录》。《剡录》原12卷,后卷7佚,《四库全书》复并卷11、12为一卷,今为10卷。该志叙述有法,简洁古雅,极为后世所推重,在方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四库》馆臣称赞它“征引极为该洽,唐以前佚事遗文颇赖以存”,又说“其先贤传,每事必注其所据之书,可为地志纪人物之法。其山水记仿郦道元《水经注》例,脉络井然,而风景如觌,亦可为地志纪山水之法”。该志体例严谨,亦多有创新,首立“县纪年”,记载建置沿革方面的大事,创志书“大事记”之先;又设“书”门,收录阮裕、王羲之、谢灵运等14人的著述及三氏家谱等书42种,为方志记载地方书目之始。其中记述“榧”云:“榧。《平泉草木记》曰:‘木之奇者,稽山之榧’。东坡诗:‘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玉山,属东阳。剡暨接壤,榧多佳者。僧巽中《棐汤诗》:‘久厌玉山果,初尝新棐汤’。棐肉和以生蜜、水脑,作汤奇绝。其木宜制书几。王昌龄(690—756)诗:‘炉香净榧案,松影闲瑶墀’是也”。杨士安注:“久厌玉山果”句很容易产生歧义。如果理解为“一直厌倦那香榧(玉山果)”,那就大错了。其实这句诗的意思与苏东坡的“彼美玉山果”意思相近,是指香榧的美好。厌者,盛美貌。《诗·周颂·载芟》:“驿驿其达,有厌其杰”。毛传:“有厌其杰,言杰苗厌然特美也”。孔颖达(574—648)疏:“厌者,苗长茂盛之貌”。高亨(1900—1986)注:“厌,美好貌”。所以说是对香榧的颂扬,而绝不能理解为对香榧的厌恶。

《山家清供》南宋时期的重要烹饪著作。作者林洪,南宋晚期泉州晋江人,擅诗文,对园林、饮食也颇有研究。著有《山家清事》1卷、《山家清供》2卷,其著述常被后人引述。《山家清供》一书中著录了大量宋代泉州著名的菜谱,描述了山居人家清淡饮食的清雅韵致,记述全面,多来自民间,如饭、羹、汤、饼、粥、糕、脯、肉、鸡、鱼、蟹等。用料尽管平常,但由于烹饪方法讲究、细致,可以称作当时民间生活的一幅风情画卷。许多菜肴别出心裁,独具一格,不仅可窥见当时烹饪水平,而且也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记载。《山家清供》记载:“东坡豆腐,豆腐葱油煎,用研榧一二十枚和酱料同煮。又方,纯以酒煮,俱有益也。”所谓‘研榧’,是指研碎了的去壳香榧子。(需核)

《日用本草(1343年)》系元代吴瑞撰。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曾引用了该书近百次。吴瑞,字瑞卿,新安海宁(今浙江海宁)人。家世医学。元天历中任海宁地方医学校教官。吴氏认为“人之所以自养,莫切于饮食”。误食误饮就会伤害身体。因此他从《证类本草》)以及方书中摘取材料,加上自身见闻,编成《日用本草》,收药540味。约刊行于元至正三年(1343)。该书8卷,每卷一类(诸水、五谷、五畜、诸禽、虫鱼、五果、五菜、五味)。其中的“诸水类”“五味类”是该书的首创,对此后卢和《食物本草》、李时珍《本草纲目》的分类有直接影响。在每一味饮食物下,一般简要介绍别名、种类、形态、采集、制作法,然后列述其性味、良毒、配伍禁忌及主治功能。《日用本草》载:榧“杀腹间大小虫,小儿黄瘦,腹中有虫积者食之即愈。又带壳细嚼食下,消痰。”

《本草纲目(1578年)》 系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修改古代医书错误而编的一部医书。李时珍(1518-1593)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整理总结,历时29年,至1578年著成。全书52卷,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新增374种),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药物。收药1892种,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96多个药方。是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对世界自然科学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兹将《本草纲目·榧实》录之如下:“释名:柀子、赤果、玉榧、玉山果。(李)时珍曰:柀,亦作棑,其木名文木,斐然章采,故谓之榧。信州玉山县者为佳。故苏东坡诗云:‘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柀子,见下。(吴)瑞曰:‘土人呼为赤果,亦曰玉榧’。集解:《别录》曰:‘榧实生永昌,柀子生永昌山谷’。(陶)弘景曰:‘彼子,亦名罴子,从来无用者,古今诸医不复识之。榧实出东阳诸郡’。(苏)恭曰:‘彼子,当从木作柀子。误入《虫部》也。《尔雅》彼,亦名煔。其叶似杉,木似柏而微软,子名榧子,宜入《果部》’。又注榧实云即《虫部》彼子也。其木大连抱,高数仞,其叶似杉,其木似柏,其理似松,肌细软,堪为器用。(寇)宗奭曰:‘榧实,大如橄榄,壳色紫褐而脆,其中子有一重黑粗衣,其仁黄白色,嚼久渐甘美也’。(陈)藏器曰:‘棑华,即榧子之华也。棑,与榧通。榧树似杉,子如长槟榔,食之肥美’。《本经·虫部》有彼子。陶氏复于《木部》出,榧实、棑华皆一物也。(汪)颖曰:‘榧有一种粗榧,其木与榧相似,但理粗色赤耳。其子稍肥大,仅圆不尖’。《神农本草》:‘柀子,即粗榧也’。(李)时珍曰:榧生深山中,人呼为野杉。按罗原《尔雅翼》云:‘柀似杉而异于杉,彼有美实而木有文采,其木似桐而叶似杉,绝难长。木有牝牡,牡者花而牝者实。冬月开黄圆花,结实大小如枣,其核长如橄榄核,有尖者不尖者,无棱而壳薄,黄白色,其仁可生啖,亦可焙收,以小而心实者为佳,一树不下数十斛。陶氏不识柀子,惟苏恭能辨为一物者’。榧实,气味甘平涩无毒。(吴)瑞曰:‘性热同鹅肉,食生断节风。又,上壅人忌火气’。(李)时珍曰:按《物类相感志》云,榧煮素羹,味更甜美。猪脂炒榧,黑皮自脱。榧子同甘蔗食,其渣自软。又云,榧子皮及录豆,能杀人也。主治:常食治五痔,去三虫、蛊毒、鬼疰、恶毒(《别录》)。食之疗寸白虫(《弘景》)。消谷,助筋骨,行营卫,明目轻身,令人能食,多食一二升亦不发病(《孟诜》)。多食滑肠,五痔人宜之(《宗奭》)。治咳嗽、白浊,助阳道(《生生篇》)。柀子,气味甘温,有毒,主治腹中邪气,去三虫,蛇螫、蛊毒、鬼疰、伏尸(《本经》)。发明。(朱)震亨曰:‘榧子,肺家果也。火炒食之,香酥甘美,但多食则引火入肺,大肠受伤耳’。(罗)原曰:‘榧子,杀腹间大小虫。小儿黄瘦有虫积者,宜食之。苏东坡诗云:驱除三彭虫,已我心腹疾是矣’。(李)时珍曰:榧实柀子,治疗相同,当为一物无疑。但《本经》‘柀子有毒’似有不同,亦因其能杀虫蛊耳。汪颖以粗榧为柀子,终是一类,不甚相远也。附方。寸白虫:(孟)诜曰:‘日食榧子七颗,满七日,虫皆化为水也’。《外台秘要》:‘用榧子一百枚,去皮,火燃啖之,经宿虫消下也。胃弱者啖五十枚’。好食茶叶:面黄者每日食榧子七枚,以愈为度(《杨起简便方》)。令发不落:榧子三个,胡桃二个,侧柏叶一两,捣浸雪水梳头,发永不落,且润也(《圣惠方》)。卒吐出血:先食蒸饼两三个,以榧子为末,白汤服三钱,日三服(《圣济总录》)。口咽痛痒:语言不出,榧实半两,芜荑一两,杏仁、桂各半两为末,蜜丸弹子大,含咽(《圣济总录》)”(见《本草纲目·果之三·榧实》卷31第11页。转引自《钦定四库全书》773卷657页)

《杭州府志(万历)》100卷,外志1卷,明杭州知府刘伯缙等修,陈善纂。陈善(1514—1589),字思敬,号敬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嘉靖二十一年(1542)任歙县知县,历官山西按察副使、广东按察使,仕至云南左布政使,著有《武林风俗略》1卷、《滇南类编》10卷,《黔南类编》8卷。该志是明代杭州最后一部府志。明万历《杭州府志》载:“榧,昌化八都、洪岭、十都汪家塘产者佳,以火烘食,名昌珠榧”。(待补充)

《本草经疏(1625年)》药学著作。又名《神农本草经疏》。30卷。明缪希雍撰。刊于1625年。本书系将《神农本草经》药物和部分《证类本草》中药物共490种,分别用注疏形式,加以发挥。并各附有主治参互及简误二项,考证药效及处方、宜忌等。本书征引本草文献十分广博,其中包括《名医别录》《唐本草》《开宝本草》《嘉祐本草》以及陈藏器《本草拾遗》等书。现存初刻本,周氏医学丛书本等。缪希雍(1546—1627)明医学家。字仲淳,号慕台,海虞(今江苏常熟)人。搜求医方,研究药道,博涉各种医书,尤精本草之学,认为“神农本经,臂之六经,名医增补别录,譬之注疏,本经为经,别录为纬”。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行医以“生死人,攘臂自决,不索谢”。《本草经疏》有“榧实,《本经》味甘无毒,然尝其味,多带微涩,详其用,应是有苦,气应微寒。五痔三虫,皆大肠温热所致,苦寒能泻湿热,则大肠清宁而二证愈矣”等记载。

《陶庵梦忆》张岱著。张岱(1597—1679),明末清初散文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代画宗陈洪绶(1599-1652)之好友。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等绝代文学名著。《陶庵梦忆》卷4《方物》载:“越中清馋,无过余者,喜啖方物。……诸暨则香狸、樱桃、虎栗;嵊则蕨粉、细榧、龙游糖;临海则枕头瓜;台州则瓦楞蚶、江瑶柱;浦江则火肉;东阳则南枣;山阴则破塘笋、谢橘、独山菱、河蟹、三江屯坚、白蛤、江鱼、鲥鱼、里河鰦。远则岁致之,近则月致之、日致之。耽耽逐逐,日为口腹谋,罪孽固重。但由今思之,四方兵燹,寸寸割裂,钱塘衣带水,犹不敢轻渡,则向之传食四方,不可不谓之福德也”。

《食物本草》原题“元李杲编辑,明李时珍参订”(明末姚可成辑),约成书于17世纪中。李杲(1180—1251),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晚号东垣老人,为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享)”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创始人。附录有明王磐《救荒野谱》及姚可成《救荒野谱补遗》两书,共载120种野生食物本草图及其题诗。又引有《救荒辟谷》4论。书中将1679种食物本草分为水、谷、菜、果、鳞、介、蛇虫、禽、兽、味、草、木、火、金、玉石、土等16部。对每种本草的记述多参考《本草纲目》。《食物本草》载:“榧有一种粗榧,其木与榧相似,但理粗色赤耳,其子稍肥大,仅圆不尖,《神农本草》柀子即粗榧也。”

《本草新编》又名《本草秘录》,为清陈士铎著。陈士铎,字敬之,号远公,别号朱华子,又号莲公,自号大雅堂主人,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约生于明天启年间,卒于清康熙年间。据嘉庆八年《山阴县志》载:“陈士铎,邑诸生,治病多奇中,医药不受人谢,年八十卒”。究心医学,以“良医济世”为勉,治病多奇中,从不计酬。全书共分5卷,卷前首载凡例16则、劝医6则,对该书的编写目的、收药原则、七方十剂之义等进行了说明。以药名为纲,列举了277味药物,对每一味药物,均先述攻效于前,继发尚论于后。其对药物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的论述,能略人所详,详人所略,见解独特,发前人所未发。其对药味选用配伍宜忌的论述,尤切中于临床,实用价值很高。《本草新编》载:“按榧子杀虫最胜,但从未有用入汤药者,切片用之至妙,余用入汤剂,虫痛者立时安定,亲试屡验,故敢告人共用也。凡杀虫之物,多伤气血,惟榧子不然。”“入胃、脾、大肠经,又入肺。”

《康熙诸暨县志(1672年)》20卷。或称《章志》。康熙壬子(1672)知县蔡杓延邑人章平事(1620?—1690?)、杨浣(1621-1700)修。章平事,字无党。诸暨三都青山人。顺治壬辰(1652)进士。本志分《疆域》《城池》《署廨》《山川》《古迹》《物产》《风俗》《灾祥》《田赋》《水利》《学校》《祠祀》《武备》《职官表》《选举表》《人物》《序记》等卷。自始至终成书只5个月,故“表题虽改《骆志》之旧,其实无所更正”(《光绪诸暨县志》语)。文中所说的《骆志》,即明《隆庆骆志》,骆问礼(1527-1608)撰。《康熙诸暨县志·物产志·果之属》载:“栗、枣、梅、杏、桃、李、梨、樱桃、柿、枇杷、花红、榧、橘、石榴、白果、橙、香团、菱、杨梅、葡萄、藕、莲实、芡、莲心、荸荠、茨菰、西瓜、甜瓜、蔗、糖蔗、核桃”(卷3第7页)。

《康熙会稽县志(1683年)》卷6《谷》中载有“榧糯”(《物产志》1页),《果》中载有“火榧”(《物产志》2页)。“木,榧”(《物产志》2页)。

《本草备要(1694年)》是汪昂编著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的一部医书。增订于1694年。汪氏认为古今本草有数百家之多,内容精详者莫如《本草纲目》,但它卷帙浩繁,“备则备矣,而未能要也”。而《明医指掌》《本草蒙签》《本草经疏》都有美中不足之处。因此,从诸家本草中取适用者400余味,对每味药说明其性味、归经、功用、主治。“而以土产、修治、畏恶附于后,以十剂宣、通、补、泻冠于前。既著其功,亦明其过。使人开卷了然。”并附有药图400余幅,编为4卷。本书既备有常用之药,又突出这些药的使用要点,故订名为《本草备要》。《本草备要》载:榧“润肺,杀虫。”

《本经逢原(1695年)》由清代著名医家张璐(1617—1700?)著。张璐,字路玉,号石顽,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本经逢原》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鉴于《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的药物数量较少,有些尚且失传,或临床实用性不大,而对于常用药物却没能详细记载,遂以《本经》为基础,参考《本草纲目》的分类方法,将常用的700余种药物列为32部,分成4卷,付梓版出。本书命名虽为本经,但不以考订为重,而是以临床实用为主,经过反复斟酌,更多择取了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切于实用的药物。《本经逢原》认为榧“与使君子同功。”

《广群芳谱(1708年)》 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命内阁学士汪灏等撰成,凡100卷。《广群芳谱》系根据明人王象晋(1561—1653)《群芳谱》增删而成。《广群芳谱》分天时谱、谷谱、桑麻谱、蔬谱、茶谱、竹谱、花谱、果谱、木谱、卉谱、药谱等10谱。篇幅长短不一。又花、卉、蔬虽分3谱,但花中有卉,卉中有花,卉中有蔬。每谱先释花名,再引征事实,并咏以历代诗文,是一部花卉百科全书。汪灏,字文漪,一字天泉,临清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官至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巡抚湖南(《四库总目》则云“官至贵州巡抚”,与此异),莅事明决,所部肃然。寻以督修河工,积劳成疾,乞归,卒。《广群芳谱》对榧树有如下记载:榧。〔原〕榧(《本草》云:“其木名文木,斐然章采,故谓之榧”),一名柀子(《本草经》有“彼子”,《唐本草》云:“‘彼’当从‘木’作‘柀’”),一名赤果,一名玉榧(《日用本草》云:“土人呼为赤果,一曰玉榧”),一名玉山果。生永昌,以信州玉山者为佳。本地人呼为野杉。木大连抱,高数仞,其木有雄雌,雄者花,而雌者实,其木形如柏,理似松,细软,堪为器用。叶似杉,冬月开黄圆花,结实如枣核,大如橄榄,无棱而壳薄,黄白色。其仁肉白,外有一层黑粗衣,小而心实者尤佳。一树可下数十斛。〔增〕《尔雅翼》:“柀实去皮壳可生食,亦焙而收之,可以经久”。《本草会编》:“有一种粗榧,其木与榧相似,但理粗色赤,其子稍肥大,顶圆不尖”。《新安志》:“休宁县产榧子,出黄山者尤佳”。《云南志》:“榧子出剑川者良”。〔原〕味甘平涩,无毒。治五痔,去三虫,轻身明目,煮素羹味更甜美。同甘蔗食,其滓自软。猪脂炒榧,黑皮自脱。性热,同鹅肉食,令人上壅,生断节风。同菉豆食,杀人。忌火气。〔集藻〕〔五言古诗〕〔原〕宋苏轼《送郑户曹赋席上果得榧子》:“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瘴雾脱蛮溪,清尊奉佳客。客行何以赠?一语当加璧;祝君如此果,德膏以自泽。驱禳三彭仇,已我心腹疾;愿君如此木,凛凛傲霜雪。斫为君倚几,滑净不容刮;物微兴不浅,此赠毋轻掷”。〔七言古诗〕〔增〕宋刘子翚《答人寄榧》:“老坡文中吼阚声,凛凛常如对英峙;琅然讽咏兴凌云,瞠若追攀颡流泚。玉山妙唱久寂寥,可与言诗有我子;裁笺远饷风露新,坐我千尺黄山底。初挼玄壳出冰霜,小嚼清香泛窗几;已轻魏帝眤蒲萄,肯许唐贤魁绿李?极知入口无正味,苦淡酸甘各矜美;不经真识为品题,此物初焉几不齿。青青有用拔蒿莱,白粲无酬腐糠秕;士怀瑰瑞勿自神,邂逅飞沉同一理。子才超然会晔然,外泽中贞期是似;味果固已驱烦邪,味道更须沦骨髓”。叶适《蜂儿榧歌》:“平林常榧啖俚蛮,玉山之产升金盘;其中一树断崖立,石乳荫根多岁寒。形嫌蜂儿尚粗率,味嫌蜂儿少标律;昔日取急欲高比,今我细论翻下匹。世间异物难并兼,百年不许赢栽添;馀甘何为满地涩?荔子正复漫天甜。浮云变化嗟俯仰,灵芝醴泉成独往;后来空向玉山求,坐对蜂儿还想像”。〔诗散句〕〔增〕宋梅尧臣:“榧树移皆活,风霜不变青”。晁补之:“博士独能名玉榧”。〔别录〕〔原〕〔收藏〕以盛茶旧磁瓮收之,经久不坏,欲种,以二月下子。(《御定广群芳谱》卷59第25页。转引自《钦定四库全书》846册643页)

《佩文韵府(1711年)》 类书。是清代官修大型词藻典故辞典之一,专供文人作诗时选取词藻和寻找典故,以便押韵对句之用的工具书。清张玉书(1642—1711)、陈廷敬(1639—1712)、李光地(1642—1718)等76人奉敕编撰。康熙四十三年(1704)开始编写,康熙五十年(1711)成书。“佩文”为康熙书斋名。其正集444卷,单字约10000个,引录诗文词藻典故约140万条。兹将《佩文韵府》中与“榧树”有关的部分内容辑录如下:“棐。《唐韵》《韵会》:‘府尾切’。《集韵》:‘妃尾切’。《正韵》:‘敷尾切’。并音菲。会于棐:《左传·文公十三年》:‘郑伯会公于棐”。“榧。府尾切。木名。子可食,疗白虫”(1617.2页)。“玉榧。《本草》:‘榧,文木,斐然章彩,故谓之榧。信州玉山县者为佳,土人呼为赤果,亦曰玉榧”(1617.2页)。“粗榧。《本草》:‘榧有一种粗榧,其木与榧相似,但理粗色赤耳。其子稍肥大,仅圆不尖。《神农本草》柀子即粗榧也”(1617.2页)。“尝榧周必大(1126—1204)有《夜与诸弟小酌尝榧实误食乌喙诗》”(1617.2页)。“蜂儿榧。叶适(1150—1223)有《玉山蜂儿榧歌》(1617.2页)。“榧。《唐韵》《集韵》《韵会》并‘府尾切,音篚’”(4486.2页)。“似榧。《桂海虞衡志》[20]:‘特乃子状似榧,而圆长端正’”(4486.2页)。“山榧。周鼎诗:‘古屋垂山榧’”(4486.2页)。“棐林。《后汉书·郡国志》:河南……苑陵有棐林”(4447·2页)。“棐红。《东宫旧事》:皇太子纳妃,有棐红漆花盝”(35·2页)。“棐几。《晋书·王羲之传》:羲之(303—361)尝诣门生家,见榧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门生惊懊累日。苏轼(1037—1101)诗:‘澹然两无求,滑净空棐几’。米芾(1051—1107)诗:‘棐几延毛子,明窗馆墨卿’。陆游(1125—1210)诗:‘棐几闲临帖,铜炉静炷香’。朱松(1380—1407)诗:‘丈室无尘棐几横,吏休凫鹜散无声’”(221·3页、1101·3页、1545·2页)。“榧漆。俞安期(1596年前后在世)《衡岳赋》:‘鬼桃女贞,桂根榧漆’”(4718.3页)。“榧实。《本草》:‘榧实,味甘无毒,生永昌’”(3594.3页)。“棐彝。《书》:‘故乃明于刑之中率乂于民棐彝’。《蔡沈(1167—1230)集传》:‘士师明于刑之中使无过不及之差率乂于民辅其常性,所谓刑罚之精华也’”(155.2页)。“棐常。《书》:‘明明棐常,鳏寡无盖’。《传》:‘明明大道,辅行常法’”(1009.3页)。“棐忱。《书》:‘越天棐忱,尔时罔敢易法’。又:‘天畏棐忱’”(1439.2页)。“棐板。虞龢(467年前后在世)《论书表》:‘谢奉[21]起庙,悉用棐材,右军取棐书之满床,子敬(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王羲之第7子)后往,已削作数十棐板,请子敬书之,亦甚合,奉并珍条’”(4525.3页)。“天棐。《书》:‘天棐忱辞,其考我民’”(1617.1页)。“笃棐。《书》:‘笃棐时二人我式克至于今日休’”(1617.1页)。“杨棐。《宜和画谱》:‘杨棐,京师人也,客游江浙,后居淮楚,善画释典,学吴生,能作大像,尝于泗滨普照佛刹为二神,逾三丈,质干伟然,凛凛可畏,又作钟馗,亦工’”(1617.1页)。“欧阳棐。《宋史·欧阳修传》:‘修中子棐,博览强记,能文辞,元符末,知蔡州。蔡地薄赋重,转运使又为覆折之令,多取于民,民不堪命。会有诏禁止,而佐吏惮使者,不敢以诏旨从事’。棐曰:‘今天子诏意深厚,知覆折之病民,手诏止之,若有惮而不行,何以为长吏?’命即日行之”(1617.1页)。“赤果。《本草》:‘榧实。一名赤果’”(2024.2页)。“棐几凭。《揭傒斯(1274─1344)和傅与砺(傅若金,1304—1343)》诗:‘棐几看云凭,衡门罢月关’”(3318.2页)。“棐迪笃。《书》:‘王曰:公功棐迪笃,罔不若时’”。《传》:‘公之功辅道我已厚矣,天下无不顺,而是公之功’”(3532.1页)。“榧树杉。《本草》:‘榧树似杉,子如槟榔,食之肥美’”(1495.1页)。

《康熙字典(1716年)》 是清代张玉书(1642—1711)、陈廷敬(1639—1712)等30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皇帝(1654—1722)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1),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历时6年,因此名书为《康熙字典》。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全书分为12集,共收录汉字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张玉书,字素存,号润甫,江苏丹徒人。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仕至文华殿大学士。历官凡50年,为太平宰相20年。久任机务,直亮清勤,朝廷倚以为重。卒谥文贞。兹将《康熙字典》中与“榧树”或“香榧”有关的部分内容辑录如下:“榧。《唐韵》《集韵》并‘府尾切,音篚’。木名。子可食,疗白虫。《本草·榧实》:‘陶弘景云:出东阳诸郡’。又《尔雅翼》:‘榧似煔而材光,文彩如柏,古谓文木。通作棐’。邢(邢昺,932-1010)疏:‘《尔雅》以柀、檆为一物,与《翼》说异”。“柀。《唐韵》《韵会》:‘甫委切’。《集韵》:‘补靡切’。并音彼。《说文》:‘檆也’。《尔雅·释木》:‘柀,煔’。疏:‘柀,一名煔’。又《集韵》:‘普靡切,披上声。义同’。又《本草别录》:‘榧实,一名柀子’。详‘榧’字注”。“棐。《唐韵》《韵会》:‘府尾切’。《集韵》:‘妃尾切’。《正韵》:‘敷尾切’。并音菲。《说文》:‘辅也’。徐(徐锴,920—974)曰:‘辅,即弓檠也。故从木’。《书·大诰》:‘天棐忱辞’。《洛诰》:‘听朕教汝于棐民彝’。又与榧同。木名。可为几。《晋书·王羲之传》:见门生榧几滑净,作书。又与篚同。《前汉书·食货志》:‘岁入贡棐’。应劭(153?—196)云:‘方曰箱,椭曰棐’。又地名《左传·文十三年》:‘郑伯会公于棐’”(辰集6、14、20页)。“檆。《说文》:‘杉本字’,徐铉(916—991)曰:‘俗作杉,非’。详‘杉’字注”(28页)。“杉。《唐韵》:‘所衔切’。《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师衔切’,并音衫。《说文》作檆。《尔雅·释木》作煔。郭(郭璞,276—324)注:‘煔似松,生江南,可以为船’”(2页)。

《古今图书集成(1728年)》原名《文献汇编》或称《古今图书汇编》,原系康熙皇三子胤祉(1677—1732)奉康熙之命与侍读陈梦雷(1650-1741)等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康熙皇帝钦赐书名,雍正皇帝写序,《古今图书集成》为此冠名“钦定”,开始于康熙四十年(1701),印制完成于雍正六年(1728)。采集广博,内容丰富,正文10000卷,目录40卷,16000万字。全书按天、地、人、物、事次序展开,规模宏大、分类细密、纵横交错、举凡天文地理、人伦规范、文史哲学、自然艺术、经济政治、教育科举、农桑渔牧、医药良方、百家考工等无所不包,图文并茂,因而成为查找古代资料文献的十分重要的百科全书。作为“类书之最”,该书也是中国铜活字印刷上卷帙最浩繁、印制最精美的一部旷世奇作。《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349卷·医部汇考329·诸虫》载:“寸白虫。此虫长寸许,色白,其状如蛆,母子相生。有独行者,有个个相接不断者,故能长至一二丈。治寸白虫,无如榧子煎,其效如神”。

《雍正浙江通志(1735年)》清雍正朝《浙江通志》是迄今为止浙江省体例最为完整的一部省志。全志分54门280卷。《四库总目提要》称该志“视他志体例特善”。此志自清雍正九年(1731)开局编纂,先后有四任浙江总督主其事,至雍正十三年(1735)历时五年成书。乾隆元年(1736),总督曾筠具表进呈朝廷。《四库全书》据此原刊本予以收录。2001年12月,雍正朝《浙江通志》标点本首次简体横排,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其中卷104为《物产》。《志》中对“榧”多有记载:“《平泉草木记》:‘木之奇者,稽山之榧’。《会稽风俗赋》:‘火榧壳玉’”(2001年简体横排本第2400页)。“《杭州府志》:‘山县名产,富阳颜坞为佳,以火熯食甚香’”(2338页)。“《成化四明郡志》:‘翠山、香山、雪窦皆有,惟雪窦尤著名’”(2383页)。“《赤城志》:‘花实相续而生,天台、仙居有之’”(2419页)。“《东阳县志》:‘产玉山、瑞山等乡,收后将灰拌之,令干,谓之灰榧,炒食甚香。最佳者细而长,为蜂儿榧,种不多得’。叶适(1150—1223)《蜂儿榧歌》:‘平林常榧啖俚蛮,玉山之产升金盘;其中一树断崖立,石乳荫根多岁寒。形嫌蜂儿尚粗率,味嫌蜂儿少标律;昔日取急欲高比,今我细论翻下匹。世间异物难并兼,百年不许赢栽添;馀甘何为满地涩?荔子正复漫天甜。浮云变化空(杨士安注,“空”或作“嗟”)俯仰,灵芝醴泉成独往;后来空向玉山求,坐对蜂儿还想像’”(2436页)。

《临安县志(乾隆)》记载:“风榧(即香榧),形长细而尖红,出桃源者(今板桥乡境)味甚香美”。(待补充)

《本草求真(1769年)》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黄宫绣编著。黄氏认为诸家本草,对药物形质气味,证治功能,虽然备载,但还存在着“理道不明,意义不疏……况有补不实指,泻不直说,或以隔一隔二以为附会,反借巧说以为虚喝,义更可通,意难即悟”等问题。因此,他将“往昔诸书,细加考订”,阐明意义,删除牵强附会之说,而成此书。载药520种,按品性分为7类,每类又各分若干子目。对每种药物,分述其气味、功能、禁忌、配伍和制法等,下编3卷,就药物与脏腑病症之关系,六淫偏胜之所宜,作了扼要的介绍。黄宫绣(1736?—1795),字锦芳,清代江西抚州宜黄人,出身于儒医世家,学识渊博,精通医药。《本草求真》对“榧实”载之如下:“榧实(专入肺)。甘濇微苦,体润而滑。性平无毒。按据诸书有言,气味苦寒,能泻湿热,为肺家之果。又云性温散气,能去腹中气,及杀诸虫,皆无定论。余按榧实甘润,是其本质。凡肺不润而燥者,得此则宜。故有解燥除热之功。非书所云能除湿热之意乎?又其燥热内扰,则虫自尔见蚀,而五痔腹胀等症自尔悉形,服此燥气悉除,肠胃顿清,其气自尔不结。非书所谓温能散气之意乎?又书有载有毒无毒,在人既食无病,又能以此疗病,毒何由见?非书所云无毒之说乎?又其苦濇兼备,既能清燥润肺,复于虫蚀性味不合,令其即化为水,非书所云有毒之说乎?究之只属润肺解热杀虫之品,其言有毒,只是毒虫之毒,而非毒人之毒也。其言无毒,因非毒人之毒,而为毒虫之毒也。故凡一切肺燥而见咳嗽不宁,腹中不和,五痔恶毒,并小儿黄瘦便秘不解等症,服之无不奏效(好食茶叶面黄,每日食榧子七枚,以愈为度。治寸白虫,日食榧子七枚,满七日,虫皆化为水)。昔东坡诗云:‘驱除三彭蛊,愈我心腹疾’,义正是矣。但多食则有滑肠之虚。炒食喷水即香酥甘美,更有引火入肺、大肠受伤之虑,不可不细察耳。忌鹅肉,反菉豆,能杀人(《物类相感志》云:‘榧煮素羹,味更甜美。猪脂炒榧,黑皮自脱。榧子同甘蔗食,其渣自软’)”(《本草求真》253页)。

《乾隆诸暨县志(1770年)》44卷。或称《楼志》。清楼卜瀍(1714-1783)撰。本志计30馀万字,始《建置》,终《志馀》。“较之《章志》,则已为详赡矣”(《光绪诸暨县志》语)。是志成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楼卜瀍,字西滨。诸暨凤仪楼人。乾隆庚辰(1760)举人。师事淳安方若文(方楘如)、会稽徐廷槐,学有师承。辛丑(1781)会试后恩赏国子监典簿衔。《乾隆诸暨县志·物产·果之属》引《隆庆骆志》载:“曰栗、曰梅、曰杏、曰李、曰樱桃、曰梨、曰桃、曰枇杷、曰花红、曰柿、曰榧、曰橘、曰石榴、曰白果、曰枣、曰橙、曰香团、曰杨梅、曰葡萄、曰菱、曰藕、曰莲实、曰芡、曰莲心、曰茡荠、曰慈菰、曰甜瓜”(卷8第3页)。

《仿寓意草》李冠仙(1772—1855)著。李冠仙,字文荣,别号如眉老人。江苏丹徒(今镇江)人。医学家。诸生。好读医书,得其精粹。曾从月湖名医王九峰(王之政,1735-1815)游,得其传授,以医名数十年,远近闻名。素慕喻昌《寓意草》议论之精辟,乃积20余年临证所得,撰成《仿寓意草》。晚年又撰《知医必辨》。另有《李冠仙医案》抄本。《仿寓意草》分止下两卷。下卷载有《戴都统寸白虫治效》(榧子肉治虫)。其文曰:京口都统戴公,字鲁望,大解出寸白虫,甚至不解时,三五条自行爬出。予曰:此脾虚生湿,湿热生虫,虫有九种,惟寸白虫居肠胃中,时或自下,乏人筋力,耗人精气。其虫子母相生,渐大而长,亦能杀人。于是以归脾去芪,加苦楝根、使君子肉,又加榧子肉为引,公问榧子肉何为?对曰:能杀虫。问可常吃否?曰:可。公服药二帖,虫较减而未尽。公乃买榧子一斤,无事服之,日尽半斤许,次日又服,大便后忽下虫二尺余长,嘴尾相衔,以物挑之,寸寸而断。榧子肉原可治虫,而专用多服,竟除寸白虫之根,书所未载,可谓奇矣。后有李氏子,虫蚀其肛,有似狐惑症。予代调理外,亦教其专食榧子肉,亦下寸白虫二尺余而愈。然则斯方竟可传矣。

《随息居饮食谱(1861年)》为清王士雄撰,成书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是一部著名的营养学专著。王士雄(1808—1867),字孟英,号梦隐,别号半痴山人,随息居隐士。祖籍浙江海宁盐官,迁居钱塘(杭州)。全书列食物331种,分水饮、谷食、调和、蔬食、果食、毛羽、鳞介等7类,每类食物多先释名,后阐述其性味、功效、宜忌、单方效方甚或详列制法,比较产地优劣等。论述清晰,重点突出,语言通俗易懂,是研究中医食疗法、养生保健、祛病延年的一本必备参考书。《随息居饮食谱》载:榧“多食助火,热嗽非宜。”

《本草便读(1887年)》药学著作。4卷。清·张秉成撰。刊于1887年。本书将常用药物580种,参照《本草纲目》分为山草、隰草……等24类。每药之性味功治皆编成一、二联或三、四联语以为概括,然后附注文进一步阐解。全书内容简要,便于诵读。张秉成,清代医家。字兆嘉。江苏武进县人。生平未详。尝辑《成方便读》《本草便读》《脉诊便读》,现有刊本行世。其《榧子》载:“功可杀虫润肺,性属味甘气温。(榧子肺家果也,味甘平,微温,质润。善杀虫,能润肺,多食滑大肠,如因虫蚀肺脏咳嗽,或虫蚀于肛,致成痔漏诸证,皆可用之。凡杀虫药皆苦,惟此与使君子皆甘润不伤脾胃耳)”(见《本草便读·果部·果类·榧子》)。

《玉山竹枝词》 清诗人周显岱撰。有诗云:“登道金蒙历道场,杜家岭外已斜阳;秋风落叶黄连路,一带蜂儿榧子香。”

《光绪诸暨县志(1908年)》俗称“三修志”,计18册。内设《图经》《志序》《建置志沿革表》《建置》《山水》《水利》《学校》《兵备》《田赋》《风俗》《灾异》《物产》《人物》《坊宅》《金石》《经籍》《文征》《杂志》《旧志序文》《跋后》《贞孝节烈》等志(篇)。1925年《诸暨民报五周纪念册》谓:“《诸暨县志》自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楼西滨卜瀍(楼卜瀍,1714-1783)修辑后,百有馀年。至光绪乙未(1895),始倡议重修。以千金聘仁和谭仲修献(谭献,1832—1901)主之。越年,谭以病去,会陈蓉曙遹声(陈遹声,1846-1920)丁艰回籍,乃与邑中诸子,分任其事:蒋鸿藻笠山(1840—?)著《山水志》,陈子韶夔编《金石志》,郦方之琮访《节孝录》,杨曲香圃(杨香圃,1854-1914)测绘县图,其馀搜访编纂,皆蒋笠山任之,记叙论断,则陈蓉曙笔也。陈服阙之官,带稿自随,一刻于吴门,再刻于京师,三刻于成都,四刻于重庆。自辛丑(1901)四月至戊申(1908)六月而工竣[22]。计资1600馀贯,而蒋笠山所刻三之一不与焉。凡成书60卷。其纪事较《楼志》为详,断制谨严,极有史法”。“《山水志》仿郦道元(470—527)《桑经》附注之法,重古略今”(《诸暨社会现象》52页)。清《光绪诸暨县志·物产志》卷19第20页对“柀”“枮”有以下记载:“柀。《本草》:‘柀实,名榧子,永昌人呼为野杉。其实非杉也。亦名榧’。《剡录》‘东坡诗: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玉山,东阳地名’。案:今嵊县无榧子。《剡录》引东坡诗,以剡暨接境而误。自东阳至会稽山为黄龙脉,山皆产榧。邑东乡东白山上谷岭一带山村,皆有榧。近上谷岭者更佳。他处种之,皆不实。有粗细二种,以细者为佳,名曰‘香榧’,每生果,三年始可采,叠三节,每年采一节,圆净而两头皆锐。字亦作‘棐’。僧巽中诗‘久厌玉山果,初尝新棐汤’是也。木理坚细,堪为器”。“枮。《说文》:‘木也’(字亦作‘檆’)。《尔雅》作‘煔’。郭注:‘煔似松,生江南,可以为船及棺材’。徐铉云,俗字作‘杉’(杉木,邑所在有之。《图经本草》以为‘木,类松,径直,叶附生’是也。与‘柀’同类而实异。‘杉’以材称,‘柀’材尤文彩。《尔雅》:‘柀,煔’。《说文》:‘柀,煔也’。皆以同类而误合)”。就目前所知,《光绪诸暨县志》首先使用了“香榧”一词。

《诸暨民报五周纪念册(1925年)》由诸暨民报社编写。分6篇:《诸暨概观》《诸暨风俗志》《诸暨六十年掌故》《诸暨六十年来人物小志》《诸暨社会现象》《诸暨歌谣与民谚》。1925年5月出版。封面由我国近代教育家,书画家经亨颐(1877—1938)于1924年题写(故亦有称该书为“1924年版”者)。其中关于“榧”的资料有:《诸暨概观》载:“诸暨山湖,并宜于农,垆土黄壤,山可艺也,卤泻广衍,湖可田也。……且东西南三乡饶竹木,多良材,果生枣梨,榧栗李桃,花红,坡地宜茶,北大东二乡,泽地树桑,女修蚕事,池塘足鱼虾、生藕,物产丰富,实浙东之巨邑也”(62页)。“榧。大别为二种:曰“香榧”,味极香美,旋头者更佳。产西坑、王坑、杜家坑、里外宣、钟家岭,岁出1400担至4500馀担。八石畈、坑口一带,所产亦有名。咸同间每斗值80文,光绪廿年(1894)间,值皆160文,宣统间涨至500文,民国十一年(1922),每斗值银1元,十二年(1922)每斗值银7角。销运苏、沪、杭、临、绍、甬等处。肩挑呼卖者亦不少。曰“圆榧”,有‘芝麻榧’‘开花榧’‘火甏榧’‘细员榧’诸种,味较劣。接之即为‘香榧’”(69页)。“暨邑土产,五谷为上,丝茶油烟,桃李梅杏,梨栗柿榧竹木,以及瓜果疏菜,层出而不穷”(77页)。《诸暨风俗志》载:正月,“客初来,必揖之曰‘恭喜’,曰‘发财’。饮以糖茶,饷以瓜子、花生、榧栗及方片、玉带、酥糖等糕。十五以内,初相见,大率如此”(13页)。十二月,“三十日。堂中悬祖像,陈祭器,家备品物致祭。天微黑,悬灯彩,上烛,闭家门,烧红烛,聚宴,谓之‘分岁酒’。是夜小儿执红灯或缚竹枝为兔马,中燃以烛,下有轮转,牵率往来以为乐,妇人炒花生、瓜子及豆、榧、栗,备年饷客之用”(29页)。《诸暨社会现象》载:“民间度、量、衡,颇不一致。言其大要,则有十四两,十五两,十六两,十八两秤之名,或称十八块,廿四块,三十二块,则以银数准斤数也。大约十八块与十八两秤当,普通皆用十五两三钱秤,南货业亦然,其馀屠肆则用十八两秤,水果业则用十四两秤。斗通用‘私斗’,当‘官斗’之半,然有‘满斗’‘平斗’‘挖斗’之异。‘挖斗’,唯卖买榧子有此例,量平任卖者以手挖去之,米麦用平斗,糠秕用满斗。尺,泥水木作用‘营造尺’,裁缝用‘三元尺’;‘三元尺’8寸,当‘营造尺’1尺”(14页)。“乡镇商业之盛,首推枫桥、草塔,绍兴、嵊县及本邑纸类,皆聚于枫桥,榧栗等山货,亦以枫桥为归。若竹木柴菜鱼盐之售,则莫如草塔肩挑商畈,无不罄货而回,因其地交浦义贸易所萃,僻近村落,皆走于此。盖百货之所归也。若安华,则以猪市名。山中所种,皆为玉蜀黍,满山被谷,累累如丛林灌木,山民一岁之食在也。茶与栗榧,尤为出产大宗(22页)。《诸暨民报五周纪念册》是除《光绪诸暨县志》以外目前所知最早提及“香榧”一词的典籍(共出现2次)。基本上是在同时,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学家秦仁昌(1898—1986),1924年10月考察了浙江诸暨香榧,发表了《诸暨枫桥香榧品种及其栽培调查》一文,简单介绍了枫桥香榧品种、变异类型及栽培技术。其中明确提出了“诸暨枫桥香榧”一词。

《工商半月刊》1931年版3卷11期载:“民国19年榧子产量。诸暨枫桥(土名总管岭、西坑、王坑等地)年约7000担,斯宅(土名坑口、八十畈)3000担。诸暨枫桥出产之榧子,皮肉多用手剥除,且粒数均匀,堪称上等,会稽榧子次之,诸暨斯宅所产者又次之,东阳榧子……品质最次,新登出产者形圆壳厚,质最劣”。

《浙江省建设月刊》1934年2月版《浙江省建设月刊·农业·果蔬·绍属之果蔬》7卷8期载:“榧。诸暨产,食用者系果实[23]之仁,味甚甘美,有止咳化痰杀菌之效,以诸暨枫桥所产者为最有名,亦属浙江名产之一”。

《辞海(1938年版)》民国四年(1915)秋,《中华大字典》杀青,主编者徐鹤仙元诰(徐元诰,1878—1955)欲编大辞典,乃商讨体例,从事进行,定名曰《辞海》。民国十六年(1927)由舒新城(1893—1960)应中华书局总经理陆费逵(1886─1941)之聘继其事。十九年(1930)由张献之相(张相,1877—1945)董其事。亘时20年之久,亦可谓艰巨之业矣。《辞海》之作,目的在供一般人之应用,非以求泛也。凡关于专门科学,均由执笔,辞目去取,各具系统。《辞海》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发行。以下关于“榧树”条目(其中无“香榧”条目)录自民国三十年(1941)9月第7版。“榧。府尾切,音匪。尾韵。植物名(Torreyanucifera),属松柏科,常绿乔木,高数丈,叶扁平,线形,质硬,先端尖锐如针,春夏间开花,花单性,雌雄异株,种子如核果状,椭圆形,木材白色,木理甚美,有香气,为建筑或器具用”“榧子。果名,榧实也。亦名柀子。《本草》宗奭曰‘大如橄榄,壳色紫褐而脆,其中有一重黑粗皮,其仁黄白色,嚼久渐甘美也。’按榧子之仁,又可榨油,供食用及灯用”(辰集190页)。“柀,卑倚切,音彼,纸韵。乔木名。结实曰柀子。《尔雅·释木》:‘柀,煔。’郝懿行(1757-1825)义疏引《释文》云:‘煔字或作杉。’《尔雅翼》云:‘柀似杉而异于杉。’《本草纲目·榧实》释名,谓即柀子。李时珍云:‘柀亦作榧。’又云:‘榧生深山中,人呼为野杉。’按据此柀与榧、煔,数名一物,皆俗称野杉者也”(辰集126页)。“棐,通榧。《晋书·王羲之传》:‘榧几滑净’”(辰集166页)。

《重修浙江通志稿(1949年,1983年印)》初稿125册。1983年由浙江省图书馆誊录影印出版。余绍宋主修。余绍宋(1883—1949),字越园,早年曾用宣南寓公,映碧斋主人,觉道人等别名,后更号寒柯。浙江龙游人,生于浙江衢州。是我国近代著名法学家、书画家、诗人和地方志专家。1932年任浙江通志馆馆长。《重修浙江通志稿》记述了有关香榧的资料:“本省所产香榧,以诸暨枫桥为最著,枫桥外虽尚有斯宅,惟香味远逊。苏、杭、沪、临、绍、甬等处所售,皆有枫桥香榧,其名可知。实际枫桥并不产香榧。香榧产地乃在枫桥东20余里一带山里山湾地方,因村小名不著,故山农以枫桥称之。以王坑、西坑、杜家坑3处所产为最多,约计每年有2000至3000石,丰收之岁1元可买1斗(民国25年记录)。据民国22年出版《中国实业志》,则谓诸暨年产香榧3000担,价值60000元云(见《浙江青年》及《中国实业志》),据22年出版之《中国实业志》统计,全省共产榧子5210担,价值101280元,列表如左(注:此处改表为文字):临安:总产量1210担,总价值35280元,县内销量1210担。诸暨:总产量3000担,总价值60000元,县内销量1000担,县外销量2000担,行销地点:杭、沪、宁、绍、苏。东阳:总产量1000担,总价值6000元,县内销量800担,县外销量200担,行销地点:杭、宁波、沪。共计总产量5210担,总价值101280元,县内销量3010担,县外销量2200担”。“民国三十七年四月四日杭州市价每斤128000元”(《重修浙江通志稿·物产》21卷16页)[24]。

《现代实用中药(1956年版)》 医学著作。一册。叶橘泉(1896—1989)主编。叶橘泉,浙江吴兴人,中科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一级教授,中医药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医药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在开发和利用中国丰富的中药资源方面多有贡献。本书分为二篇。第一篇概说,为中药学总论;第二篇各论,按笔划顺序选录常用中药500余种,打破传统药学著作的药物分类法和以每味药物的性味功治为主的叙述方法,增加了现代科学的内容。分别记述各药的异名、学名、科属、形态、产地、性味、品质、成分、药理、效用、用量、附方、制剂等。末附索引。是结合现代科学知识整理中药的一种较实用的参考书。1956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了增订本。据《现代实用中药》载:“治十二指肠虫、蛔虫、蛲虫等:榧子(切碎)一两,使君子仁(切细)一两,大蒜瓣(切细)一两。水煎去滓,一日三回,食前空腹时服”。

《香榧栽培法(1959年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年1月版。郑仁木著。其《前言》云:“香榧在浙江省诸暨县枫桥一带已有1000馀年的栽培历史。但是目前在我国栽培的面积还不很广,跟不上客观的需要。笔者根据群众经验和个人工作心得,编成本书。”“产区农民常说‘香榧熟,衣食足;一年熟,三年足’。如诸暨县枫桥公社钟家岭生产队,香榧收入就占总收入的50%以上”(1页)。全书共分8个部分:《概说》《香榧的植物学特性》《香榧的生物学特性》《怎样培育香榧苗》《怎样造林》《香榧的嫁接》《香榧的管理》《果实的采收》。并附有《树皮制造栲胶》《外种皮提制芳香油》两文。

《中文大辞典(1968年版)》是中国台湾在20个世纪60年代编撰的一部大型辞书。该辞书由《中文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纂,由中国台北的“中国文化研究所”出版发行。全书共40册。《中文大辞典》共收录单字49905个,词语37万多条。各单字下首列该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等形体,并注明出处。下引古韵书反切、罗马字注音。次释字义。释义注重考源,并探究形音义三者之间的关系。每字后列复词,博采历代文献中的词语、典故、成语、诗词、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书名、动植物名等,广泛反映中文词汇。《中文大辞典》对“榧”作如下记述:“榧,木名。(Torreyanucifera)属松柏科。常绿乔木,高数丈,叶扁平,线形,质硬,先端尖锐如针,春夏间开花,花单性,雌雄异株,种子如核果状,椭圆形,木材白色,木理甚美,有香气,为建筑或器具用。与棑、棐、柀同。《尔雅翼》:‘榧似煔而材光,文彩如柏,古谓文木。通作棐’。《集韵》:‘榧,木名’。《正字通》:‘榧,木皮似杉,大连抱,肌细腻,坚韧可材,有牝牡,牡者花,牝者实,实可生食,煮收之可久’。《正字通》:‘棑、棐重文,邓元锡(1527—1592)以柀似杉为棑。《正韵笺·纸韵逸字》:棑,同榧,义通’”(17卷389页)。“榧子。果名,榧实也。亦名柀子。参见‘榧实’条。《新安志》:‘休宁县产榧子,出黄山者尤佳’。《本草·集解》:‘宗奭曰,大如橄榄,壳色紫褐而脆,其中有一重黑粗皮,其仁黄白色,嚼久渐甘美也’。苏轼《送郑户曹赋席上果得榧子诗》:‘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17卷389页)。“榧实。果名,即榧子,亦名柀子。《本草·榧实》:‘〔集解〕《别录》曰:‘榧实生永昌,柀子生永昌山谷’”(17卷389页)。“玉山果。榧实也。《本草·榧实》:‘《释名》:柀子、赤果、玉榧、玉山果。时珍(1518?-1593)曰,信州玉山县者为佳’。《事物异名录·果蓏·榧》:‘玉山果,按,谓榧也’”(21卷373页)。“柀。①木名。煔也。《说文》:‘柀,黏也,从木皮声’。《段注》:‘黏,各本作黏。徐铉因增一黏篆,非也,今删黏篆,依《尔雅》正黏为黏。黏即今之杉木也。黏与杉为正俗字’。《尔雅·释木》:‘柀,煔也’。《郝懿行义疏》:‘释文云,煔字,或作杉’。②榧也。《尔雅翼》:‘柀似杉而异于杉’。《群芳谱》:‘榧,一名柀子’”(17卷110页)。“柀子。榧实之别名。《本草·榧实》:‘释名:柀子,赤果,玉榧,玉山果。《群芳谱》:‘榧,一名柀子。《本草经》有彼子。《唐本草》云,彼,当从木作柀。名玉山果,生永昌,以信州玉山为佳,本地人呼为野杉。木大者连抱,高数仞,其木有雄雌,雄者花而雌者实。木形如柏,木理似松,叶似杉。冬月开黄圆花,结实如枣。《尔雅翼》曰,柀实去皮可生食’”(17卷110页)。

中华大字典(1978年版)》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字典中收字最多的一种。陆费逵(1886─1941)、欧阳溥存等编。本书共收字48000多。1909年开始编纂,1914年编成,1915年中华书局出版。1935年重印,1978年再次重印。特点是解释简明,并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其中对“榧”记载有:“榧,木名,见《集韵》。按:榧为常绿乔木,生山中,高数丈,叶状如针而扁平,色深绿,雌花与雄花各异其株,故有雌本雄本之别,结实如核果而无果皮。材中建筑,种子可食,或榨油,或入药”(1978年10月中华书局版1208页)。“柀,檆也,一曰折也,见《说文》。按:折,《段本》改作析,是别一义。本训木名。《尔雅·释木》:‘柀,煔’。《释文》‘煔,字或作杉’。《群芳谱》曰:‘榧,一名榧子’。《本草经》有彼子。《唐本草》云:‘彼,当从木作柀,一名玉山果,生永昌,以信州玉山为佳,本地人呼为野杉。木大者连抱,高数仞,其木有雌雄,雄者花而雌者实。木形如柏,木理似松,叶似杉,冬月开黄圆花,结实如枣’。《尔雅翼》曰:‘柀实去皮壳可生食’”(1978年10月中华书局版1149页)。

《简明中医辞典(1980年版)》《简明中医辞典(试用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年版942页载:榧子。出《新修本草》。为红豆杉科植物香榧grandisFort.的种子。主产浙江、湖北、江苏、安徽、江西;福建亦产。甘,平。入肺、胃、大肠经。杀虫,消积润燥。治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燥咳,便秘。煎服:去壳,15至30克。或10至20枚炒熟嚼食。种子脂肪油含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等。榧子煎。《景岳全书》方。榧子49枚,以砂糖水煮,空腹服,每日7枚。治绦虫。榧子贯众汤。验方。见《中医方剂临床手册》。榧子、槟榔各30克,贯众15克。水煎,分2次服,服药时吃生大蒜2至3瓣,连服3天。钩虫病”。

《简明生物学词典(1983年版)》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6月版。是一部以基础生物学为主的综合性生物学词典。选收生物学各科基本的、重要的、常见的名词术语,学说、理论、定律、现象,动植物和微生物名称,以及同生物学关系密切的学科的部分名词术语。主编冯德培(1907-1995)、谈家桢(1909--2008)、王鸣岐(1906—1995)。其中“香榧”条为:“香榧(Torreyagrandis),简称‘榧’。红豆杉科(紫杉科)。常绿乔木,高达25米。叶线状披针形,质坚硬,先端有凸起的刺状短尖头,基部圆或微圆,背面有两条黄白色气孔线。雌雄异株,春末开花,翌年秋果熟。种子核果状,广椭圆形,全部为假种皮所包,初为绿色,后紫褐色。性耐荫,宜温暖湿润气候。用嫁接、播种等法繁殖。为我国特有树种,产于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地。木材耐水湿,可作造船材料。种子供食用或入药,也可榨油供食用。假种皮可提芳香油(香榧壳油)”(989页)。

《辞源(1983年版)》 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语文辞书。它始编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以后修订再版多次,它凝聚了几代学者的心血。修订版《辞源》以旧有的字书,韵书,类书为基础,吸收了现代词书的特点,以语词为主,兼收百科,以常见为主,强调实用,是一部综合性,实用性极强的百科式大型工具书。全书共4册,收词近10万条,综计解说约1200万字。《辞源》中对榧树部分记载如下:“榧,木名,子可食,疗白虫。见《广韵》。常绿乔木。略似杉,俗称野杉。一名柀子。”“榧子:①果名。又名柀子。其仁可食,能除虫;又可榨油。参阅《政和证类本草·十四·木·榧实》。②用拇指和中指相捻,发出清脆的声音,叫做打榧子,是一种俏皮的动作,含有戏谑的意思。《儒林外史》五三:‘虔婆伸过一只手来道:邹大爷,榧子儿你嗒嗒!’《红楼梦》二六:‘宝玉笑道:‘我给个榧子吃呢!我都听见了’”(1983年12月版第2册辰卷221页)。

《中药大辞典(1986年版)》 江苏新医学院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5月出版。兹将《中药大辞典》中与“榧子”“榧花”“榧根皮”有关内容辑录如下:榧子(《唐本草》)。【异名】彼(柀)子(《本经》),榧实(《别录》),罴子(陶弘景),玉山果(《东坡诗集》,赤果、玉榧(《日用本草》。【基原】为红豆杉科植物榧的种子。【原植物】榧(《别录》)TorreyagrandisFort.,又名:野杉(《纲目》),香榧、木榧。常绿乔木,高达25米。树皮灰褐色,枝开张,小枝无毛。叶呈假二列状排列,线状披针形,长1.2—2.5厘米,宽2—3毫米,愈向上部愈狭,先端突刺尖,基部几成圆形,全缘,质坚硬,上面暗黄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中肋显明,在其两侧各有一条凹下黄白色的气孔带。花单性,通常雌雄异株;雄花序椭圆形至矩圆形,具总花梗,雄蕊排成4—8轮,花药4室;雌花无梗,成对生,只1花发育,基部具数对交互对生的苞片,胚珠1,直生。种子核果状、矩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2—3厘米,先端有小短类,红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沟;胚乳内缩或微内缩。花期4月。种子成熟期为次年10月。生长于山坡,野生或栽培。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等地。本植物的根皮(榧根皮)、花(榧花)亦供药用。【栽培】①整地:选择山坡树阴处,整地作畦,畦高约15—20厘米。②种植:㈠插枝法:先在畦上每隔21—25厘米开沟一条,然后将插条靠沟之一边排列,露出地面部分约为1/3,覆土压实,灌水。至次年早春选择成活的插条定植。㈡压条法:春季选近根新枝,弯曲至近地面,切伤外皮一部分,用土堆于切伤部(土高30厘米),压以石块,经常浇水。次年早春先将连老树一端切断,秋天再移栽定植。㈢分根法:早春将丛生的新株分开定植,经常注意浇水,至成活为止。【采集】10—11月间种子成熟时采摘,除去肉质外皮,取出种子,晒干。【药材】干燥的种子呈卵圆形,长2—4厘米。表面灰黄色或淡黄棕色,有纵皱纹,一端钝圆,有一椭圆形的疤痕,色较淡,在其两侧各有一个小突起,另一端稍尖,外壳质硬脆,破开后内面红棕色,有麻纹。种仁卵圆形,皱而坚实,表面有灰棕色皱缩的薄膜,仁黄白色,有油性。气微香,味微甜。以个大、壳薄、种仁黄白色、不泛油、不破碎者为佳。主产浙江、湖北、江苏,安徽、湖南、江西、福建等地亦产。【成分】种子含脂肪油,中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的甘油酯、甾醇。又含草酸、葡萄糖、多糖、挥发油、鞣质等。【药理】榧子浸膏在试管内对猪蛔、蚯蚓无作用,有谓能驱除猫绦虫。日本产榧子Torreyanucifera含生物碱,对子宫有收缩作用,民间用以堕胎。(杨士安注:“绦”应为“螩”字)【炮制】榧子:拣净杂质,或去壳取仁,用时捣碎。炒榧子:将净仁微炒至外表褐黑,内仁黄黑,发出焦香味为度。或用砂拌炒至熟透,内呈黄色,外具焦斑,取出,筛去砂,放冷。【性味】甘,平。①《本经》:“味甘,温。”②《别录》:“有毒。”③《千金·食治》:“味甘平涩,无毒。”【归经】入肺、胃、大肠经。①《本草经疏》:“入手太阴、阳明经。”②《本草新编》:“入胃、脾、大肠经,又入肺。”【功用主治】杀虫,消积,润燥。治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燥咳,便秘,痔疮。①《本经》:“主腹中邪气,去三虫,蛇螫。”②《别录》:“主五痔。”③陶弘景:“疗寸白。”④孟诜:“令人能食,消谷,助筋骨,行营卫,明目。”⑤《日用本草》:“杀腹间大小虫,小儿黄瘦,腹中有虫积者食之即愈。又带壳细嚼食下,消痰。”⑥《生生编》:“治咳嗽,白浊,助阳道。”⑦《本草备要》:“润肺,杀虫。”⑧《本经逢原》:“与使君子同功。”⑨《本草再新》:“治肺火,健脾土,补气化痰,止咳嗽,定呵喘,去瘀生新。”【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0钱;或入丸、散。【宜忌】①苏轼《物类相感志》:“榧子壳反绿豆。”②《本草衍义》:“(食之)过多则滑肠。”③《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助火,热嗽非宜。”【选方】①治寸白虫:榧子日食七颗,满七日。(《食疗本草》)②治白虫:榧子一百枚。去皮,火燃啖之,能食尽佳,不能者,但啖五十枚亦得,经宿虫消自下。(《救急方》)③治十二指肠虫、蛔虫、蛲虫等:榧子(切碎)一两,使君子仁(切细)一两,大蒜瓣(切细)一两。水煎去滓,一日三回,食前空腹时服。(《现代实用中药》)④治卒吐血出:先食蒸饼两三个,以榧子为末,白汤服三钱,日三服。(《圣济总录》)【临床报道】①治疗钩虫病:每日吃炒榧子3—5两,直至确证大便中虫卵消失为止。曾治5例(其中3例兼有鞭虫),皆经1月左右痊愈。治疗中未见副作用。本品如配合使君子肉、蒜瓣煎服,则疗效更佳。②治疗丝虫病:取榧子肉5两,头发灰(血馀灰)1两,研末混合调蜜搓成150丸。日服3次,每次2丸,以4天为一疗程。临床观察20例,第一疗程后丝蚴转阴4例,第二疗程后转阴9例,其馀大部分患者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治程中除1例服药后有轻度头晕外,其他皆无不良反应。初步认为本品对杀灭微丝蚴有一定作用。【各家论述】①《本草经疏》:“榧实,《本经》味甘无毒,然尝其味,多带微涩,详其用,应是有苦,气应微寒。五痔三虫,皆大肠温热所致,苦寒能泻湿热,则大肠清宁而二证愈矣。”②《本草新编》:“按榧子杀虫最胜,但从未有用入汤药者,切片用之至妙,余用入汤剂,虫痛者立时安定,亲试屡验,故敢告人共用也。凡杀虫之物,多伤气血,惟榧子不然。”【备考】①陶弘景:“榧实,今出东阳诸郡,其子乃言疗寸白,不复有馀用。”②《唐本草》:“榧实,此物是《虫部》中彼(柀)子也。《尔雅》云:柀,杉也。其树大连抱,高数仞,叶似杉,其木如柏,作松理,肌细软,堪器用者。”③《开宝本草》:“彼(柀)子与此(榧实)殊类,既未知所用,退入‘有名无用’。”④《本草衍义》:“榧实,大如橄榄,壳色紫褐而脆,其中子有一重粗黑衣,其仁黄白色,嚼久,渐甘美。过多则滑肠。”⑤汪颖《食物本草》:“榧有一种粗榧,其木与榧相似,但理粗色赤耳,其子稍肥大,仅圆不尖,《神农本草》柀子即粗榧也。”⑥《纲目》:“《别录·木部》有榧实,……《神农本草·鱼虫部》有柀子,宋《开宝本草》退柀子入‘有名未用’,今据苏恭之说合并。”“柀亦作榧,其木名文木,斐然章采,故谓之榧。”“榧生深山中。人呼为野杉,按罗愿《尔雅翼》云,柀似杉而异于杉,彼(柀)有美实而木有文彩。其木似桐而叶似杉,绝难长,木有牝牡,牡者华而牝者实,冬月开黄圆花,结实大小如枣,其核长如橄榄核,有尖头、不尖者,无棱而壳薄,黄白色,其仁可生啖,亦可焙收,以小而心实者佳。一树不下数十斛,陶氏不识柀子,惟苏恭能辨为一物也。”“榧实、柀子治疗相同,当为一物无疑,但《本经》柀子有毒,似有不同,亦因其能杀虫蛊耳。汪颖以粗榧为柀子,终是一类,不甚相远也。”“按《物类相感志》云,猪脂炒榧,黑皮自脱。榧子皮反绿豆,能杀人也。”榧花(《本草拾遗》)。【异名】棑华(《别录》)。【原植物】红豆杉科植物榧TorreyagrandisFort.【性味】《别录》:“味苦。”【功用主治】《别录》:“主水气,去赤虫。”【备考】①《别录》:“棑华,春生乃采。不可久服。”②《本草拾遗》:“棑,树似杉,子如槟榔,食之肥美,主痔杀虫。春华,并与《本经》相会(合),《本经·虫部》云彼子。苏注云:彼字合从木。《尔雅》云,彼一名棑。陶复于《果部》重出棑,此即是其华也。”榧根皮(《浙江天目山药物志》)。【原植物】红豆杉科植物榧Torreyagrandis Fort.【功用主治】治风湿肿痛,榧根皮加九力钢(菊科千里光)煎服。(2523页)

《建德县志(1986年版)》载:“本县林业产品丰富,有木材、木本粮食(板栗、粗榧)、木本油料、柴炭……”(206页)。

《仙居县志(1987年版)》载:“本县已发现的珍稀树种有长叶榧、银杏……。长叶榧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民国13年在本县城南20里处发现,经当时金陵大学教授秦仁昌(1898—1986)采集标本、中国树木分类专家陈焕鏞(1890—1971)教授定名,列入中国植物模式标本,编号1179号。长叶榧属紫杉科,是孑遗的裸子植物,木材坚实,纹理直,有香气,果实可食,并含有抗癌成分,为国内学者、专家所关注。本县安岭、陈岭、淡竹、上井等乡陆续发现,石长坑、陈坑、葛丰坑、黄坑、龙潭坑等处有成片分布,石长坑与陈坑一片达3000余亩50000余株”(《林业》109页)。

《汉语大字典(1987年版)》 全书约2000万字,共收单字56000多个,凡古今文献、图书资料中出现的汉字,几乎都可以从中查出,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收集汉字单字最多、释义最全的一部汉语字典。由四川、湖北两省300多名专家、学者和教师经过10年努力编纂而成的,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目的的大型汉语专用工具书。8册。由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联合于1986年至1990年间先后出版。兹将《汉语大字典》中与“榧树”有关的部分内容辑录如下:“榧。Fěi《广韵》府尾切,上尾非。木名。香榧,也叫‘野杉’。红豆杉科,常绿乔木。果实叫榧子,可供食用,也可榨油、入药。木材耐水湿,可作造船材料。《广韵·尾韵》:‘榧,木名。子可食,疗白虫’。《本草纲目·果部·榧实》:‘〔集解〕时珍曰:榧生深山中,人呼为野杉’。唐李德裕《平泉山居草木记》:‘木之奇者,有天台之金松、琪树,稽山之海棠、榧、桧。’又指其果实榧子。宋叶适《蜂儿榧歌》:‘平林常榧啖俚蛮,玉山之产升金盘。’徐珂(1869—1928)《清稗类钞·饮食类》:‘一法,用猪脂炒之,榧皮自脱’”(《汉语大字典》1260页)。“柀。木名,即榧。《尔雅·释木》:‘柀,煔。’郭璞(276—324)注:‘煔似松,生江南,可以为船及棺材,作柱,埋之不腐。’《本草纲目·果部·榧实》:‘柀亦作棑,其木名文木,斐然章采,故谓之榧。’‘(苏)恭曰:……《尔雅》柀亦名煔。其叶似杉,木如柏而微软,子名榧子’”(《汉语大字典》1191页)。“棐。通榧。木名,即香榧。清高翔麟《说文字通》:‘棐,通榧,古谓文木也。’《晋书·王羲之传》:‘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可以制几,故也称几为棐。宋蒋捷《满江红》:‘问如何清昼,倚藤凭棐’”(《汉语大字典》1230页)。

《汉语大词典(1989年版)》由上海、山东、安徽、浙江、福建有关单位共同编写。参加编写初稿的约400余人。从1975年广州召开的全国辞书规划会议到1986年第1卷出版,前后经历了10多年时间。《汉语大词典》是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这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性的汉语语文辞典。全书12卷,收词目约37万条,5000余万字。兹择取部分与“榧树”或“香榧”有关的内容如下:“榧。[Fěi《广韵》府尾切,上尾,非。]①榧子树。常绿乔木,树皮灰绿色,叶线状呈针形,四月间开花,雌雄异株。种子有硬壳,两端尖,仁可以吃,亦可入药,木材可供建筑。通称香榧。唐李德裕《平原山居草木记》:‘木之奇者,有天台之金松、琪树,稽山之海棠、榧、桧。’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三·榧实》:‘榧生深山中,人呼为野杉。’②指榧的果实。宋叶适《蜂儿榧歌》:‘平林常榧啖俚蛮,玉山之产升金盘。’徐珂《清稗类钞·饮食·炒榧子》:‘一法,用猪脂炒之,榧皮自脱’”(第4册1206页)。“香榧,榧的通称。常绿乔木,生长于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地。木材耐水湿,可作造船材料。其种子亦名‘香榧’‘榧子’,供食用,可榨油,又可入药”(12卷435页)。“榧子。香榧树果实。宋苏轼有《送郑户曹赋席上果得榧子》诗。②拇指与别指肚相捻,发出清脆的声音叫打榧子。有向人戏谑的意思。《儒林外史》第五三回:‘虔婆伸过一只手来道:邹大爷,榧子儿你嗒嗒!’《红楼梦》第二六回:‘宝玉笑道:给个榧子吃呢!我都听见了’”(第4册1206页)。“榧树的果实。其仁甘美可食,可驱虫,亦可榨油。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三·榧实》〔集解〕引寇宗奭曰:‘榧实大如橄榄,壳色紫褐而脆,其中子有一重黑粗衣,其仁黄白色,嚼久渐甘美也’”(第4册1206页)。“棐。[Fěi《广韵》府尾切,上尾,非。]通‘榧’。木名。即香榧。其木可制几桌。宋蒋捷《满江红》词:‘问如何清昼,倚藤凭棐’”(第4册1098页)。“棐几。用棐木做的几桌。亦泛指几桌。《晋书·王羲之传》:‘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宋陆游《初夏》诗:‘细煅诗联凭棐几,静思棋劫对楸枰。’元揭傒斯《和傅与砺近日》之一:‘棐几看云凭,衡门罢月关’”(第4册1098页)。“柀。[bǐ《广韵》甫委切,上纸,帮。]木名。杉科植物。《尔雅·释木》:‘柀,煔。’郭璞注:‘煔似松,生江南,可以为船及棺材;作柱,埋之不腐。’邢昺疏:‘柀,一名煔,俗作杉。’一说,柀即榧。《尔雅翼·释木》:‘柀,似杉而异。杉以材称,柀又有美实,而材尤文彩。《释木》云柀煔,盖以类相附也……《本草》木部有榧实,又有柀子,皆出永昌,而误在虫部。盖彼字当从木,即是榧也。’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三·榧实》”(第4册944页)。“柀子。榧实的异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三·榧实》”(第4册944页)。

《嵊县志(1989年版)》载:“至1985年,县内百年以上的名木古树尚有451株……榧树树龄100至300年3株,300年以上5株”(127页)。

《淳安县志(1990年版)》收有榧树55株。其中左口乡凤翔村1株树高27米,胸径2.03米,树龄1000年。宋村乡连岭村1株树高25米,胸径1.56米,树龄700年。屏门乡佛岭后村2株,一高33米,胸径1.52米,一高31米,胸径1.40米,树龄均为700年。(《林业·名木古树》228页)

《上虞县志(1990年版)》载:“主要树种。经济类:油茶、油桐、板栗、柿子、青梅、杨梅、香榧、银杏、棕榈、乌桕等”(《林业》204页)。“古稀树种……在海拔650米的覆卮山北坡,有树高1至2米的原始灌木榧树。陈溪乡巽溪村秧田山有一榧树,胸径1.36米,树高35.2米,立方材积22.75立方米,树龄约850年”(《林业·主要古树介绍》205页)。附:《(万历)上虞县志·食货志·物产》载:“樱桃荐先,杨梅溅齿;梨与枇杷,葡萄偕美。石榴甜酸,藕芡甘旨;栗紫枣赤,相继而起。林檎银杏,荸荠火榧;菱角莲房,水品孰比?惟柿及橘,得种有几?橙柑香栾,载克食饵”(卷9第2页,2008年重印)。

《浦江县志(1990年版)》载:“马岭脚村有一棵榧树,高27米,胸径1.2米”(《林业·古木》163页)。“1985年,全县约有2300作株,以虞宅、石宅、花桥3乡为多”(《农业生产》157贾)。

《武义县志(1990年版)》载:“郭洞下宅村下赵庙,有一红榧,胸径158厘米,树高26米,材积22立方米,树龄500余年”(《林业》207页)。

《青田县志(1990年版)》载:“平桥乡平溪村赤榧一株,胸径1.35米,树高24米”(《林业·古树选录》212页)。

《桐庐县志(1991年版)》载:“野生果木类。猕猴桃、棠梨、山楂、薜荔果、茶条槭、银杏、粗榧等”(《林业》163页)。

《永康县志(1991年版)》载:“珍稀树种有银杏、紫楠、金钱松、榧树、花榈木等”。“中山乡箬岭下1株榧树,树龄千年以上,胸径1.39米,在树高3米处开始分枝,树冠最宽处13米,方岩乡柘岭口和新楼乡高寮有2株榧树,胸径分别为0.8米、0.46米”(《农业·林业》107页)。

《衢县志(1992年版)》载:“唐榧,(石梁区)下村乡大俱源村上谢有香榧5株,其中小庙前1株,胸径1.08米,高19米,材积6.78立方米,苍劲挺拔,向不结实,为雄株。另一株,生在农民屋边,胸径1.20米,高21.5米,材积9.48米,根部已空,大枝被毁,残存小枝果实累累。树龄约1100多年。(乌溪江区)举村乡有株香榧年产千斤以上”(《林业·古树名木》153)。

《诸暨市科技志(1992年)》主编钱之亮。1992年12月出版。内分《科技组织》《科技队伍》《科技开发》《科技成果》《科普活动》《科技人物》等篇。内载:“1932年12月,在浙江省农产品展览会上,诸暨县参加展出的稻种、豆种、麦种、乌桕密(?)、桕子、榧子、栗子获乙等奖;玉蜀黍、桐子油获丙等奖”(4页)。“1957年,诸暨林木良种繁育站香榧育种试验成功”(8页)。“1960年3月27日,全省香榧嫁接现场会议在东溪乡钟家岭村召开”(9页)。“1975年,诸暨县林木良种繁育站和东溪公社香榧科研组对香榧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获得成功”(12页)。“1978年5月,建立诸暨县林业科学研究所”(13页)。“1987年3月8日至19日,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到枫桥等地拍摄科教片《香榧》”(20页)。“诸暨县林木良种繁育站。1953年2月建立浙江省诸暨苗圃。1957年改称诸暨县苗圃。1963年改名为诸暨县林木良种繁育站。地址在十里牌,有科技人员8人,防喷式8人。有十里牌和小溪寺二个林区,以繁育板栗、香榧良种为主,开展系列性科研”(30页)。“诸暨县林业科学研究所。1978年5月建立,所址十里牌,有技术人员6人。1980年建实验用房519平方米。1985年从县林木良种繁育站划给试验用地30亩。1987年只留下2亩。建所以后,从事以香榧为主的林业科学研究,对香榧进行优原资源收集和优株授粉,苗期性别和无性系鉴定,快速繁育和花芽分化,根接、落花落果和褐腐病防治等研究,并进行种子阶段发展规律的系统观察。其中‘香榧人工授粉新技术及应用’项目获绍兴地区1982年优秀科技成果奖;‘香榧胚枝嫁接技术’研究项目获浙江省林业厅1983年科技成果三等奖;‘香榧根砧嫁接育苗试验’获绍兴市1986年科技进步三等奖。……1986年协助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拍摄科教片《香榧》,同年,为浙江林学院带实习生17人,举办香榧嫁接培训班3期”(31页)。“《诸暨县科技发展‘六五’规划和1981—1990十年设想(1981.6)》……开展对香榧的综合研究”(57页)。“诸暨市列入省、市(地)科技计划一览表。序号7,项目编号地73—10,计划项目名称香榧稳产高产试验。起止年月1973—1976,承担单位诸暨县林木良种繁育站(60页)。序号18,项目编号省76,计划项目名称香榧低产片改造,起止年月1976,承担单位诸暨县林木良种繁育站(61页)。序号39,项目编号省78(七),计划项目名称探索香榧增产途径,起止年月1975—1978,承担单位诸暨县林特局,协作单位诸暨县林木良种繁育站东溪公社,研究结果未能最后确定落果原因(63页)。序号56,项目编号79—67,计划项目名称香榧病理落果研究,起止年月1979,承担单位诸暨县林木良种繁育场,研究结果无最后结论(64页)。序号70,项目编号地80,计划项目名称香榧高产稳产和综合利用研究,起止年月1980,承担单位诸暨县林科所(65页)。序号73,项目编号省813074,计划项目名称香榧皮提取香料研究,起止年月1981—1982,承担单位地区工科所,协作单位东溪公社香料厂,研究结果1987年7月28日在绍兴通过地区技术鉴定(65页)。序号94,项目编号市85310,计划项目名称用‘防落素’防止香榧落果研究,起止年月1985—1987,承担单位诸暨县林科所(66页)。序号131,项目编号省科9116,计划项目名称香榧野生资源开发利用,起止年月1991—1995,承担单位诸暨县林科所(68页)”。“新产品开发。序号127,项目编号省科,项目名称香榧明膏,起止年月1990—1991,承担单位诸暨市枫桥香榧综合研究所”(77页)。“诸暨市1986—1991‘星火计划’项目。序号17,计划编号省897728,项目名称香榧综合利用用系列食品开发,起止年月1989—1990,承担单位诸暨枫桥香榧研究所”(84页)。“香榧引种。1959年开始,诸暨县林木良种繁育站在和济乡十里牌进行香榧引种试验。1959年在产地采集种子、育苗、培育砧木。1961年春进行小苗嫁接,苗床2年后于1963年春定植造林。1965年开始少量结果。1966年普遍开始结果。1978年将仅留存的36株香榧垦复管理。1979年据12株榧树的统计,共收果68.5公斤,平均每株收果5.65公斤,最多的一株20.5公斤(折干果5.05公斤)”(98页)。“香榧人工授粉。1975年诸暨县林木良种繁育站和东溪公社香榧科研组根据香榧树雌雄异株、雄株不足的情况,进行人工授粉。1978年东溪公社13个香榧生产大队38个生产队全部应用工人授粉,共采撤花粉510公斤,使80—90%的雌树受了粉,使座果率从原来的10%提高到30%”(98页)。“诸暨县获国家、部、省级优秀科技成果将一览表。获奖年度1983,成果名称香榧胚枝嫁接技术,完成单位诸暨县林科所,奖励等级省林业厅三等奖(111页)。获奖年度1982,成果名称香榧人工授粉新技术及应用,完成单位诸暨县林科所,奖励等级科技成果奖(115页)。获奖年度1984,成果名称香榧整果提香,完成单位绍兴市工科院东溪香料厂宣仁汉,奖励等级三等奖(115页)。获奖年度1986,成果名称香榧根砧嫁接育苗试验,完成单位诸暨县林科所汤仲埙、任钦良、郭钦标,奖励等级三等奖(116页)”。“诸暨市获获星火计划将一览表。年度1988,单位诸暨香榧综合研究所的‘香榧综合利用’,获奖情况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展交会银奖(134页)”。“香榧人工授粉新技术。诸暨县林科所从1975年开始,针对香榧树雌雄异株,结果率低的现状,采用撒粉、喷雾、水浸3种人工授粉方法,获得成功,经过授粉,结果率从原来0—10%提高到60—70%。1978年东溪公社共采集花粉500多公斤,对2万多株雌树进行授粉。1979年产量达50多万斤,获1982年度绍兴地区科技成果奖”(139页)。“香榧胚枝嫁接试验。1979年初,诸暨县林科所采用将接穗插入子叶合缝线内的方法,进行香榧胚枝嫁接技术研究。1981年开始应用于香榧育苗。经4年生胚接苗高生长分别比2年、3年生苗砧接苗增长53.03%和116.04%,根茎生长分别增长46.43%5和253.57%,与苗砧椄相比,苗期可缩短2—3年,提高经济效益40—6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83年获浙江省林业厅科技成果三等奖”(140页)。“香榧整果提香。1983年,诸暨东溪香料厂协助绍兴地区工科所完成‘香榧整果提香’科研项目。该项目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并以新鲜香榧整果为原料,研制了专用磨油设备,选择了合适的提香工艺条件,提取的香料经有关用户评定认为:‘香气清新浓厚,符合使用条件,是香料行业独有的新产品’。1983年通过浙江省科委技术鉴定,获1984年绍兴市科技成果三等奖”(140页)。“香榧根砧嫁接育苗。香榧根砧嫁接育苗是诸暨县林业科学研究所在多年多点可行性试验的基础上于1984年按数理统计要求进行田间设计试验,历经3年得出:取根砧粗1.5—3.6厘米,长12—16厘米,在成年优株上选取长12—15厘米粗壮侧枝作接穗,2月中下旬用劈接法或撬皮接法嫁接育苗,其存活率达到90%,成苗率达到80%,与苗砧嫁接作比较可缩短2年培育时间,可节约成本和劳力40—60%。1986年12月通过诸暨县级鉴定,获1986年市科技成果三等奖”(146页)。“展览。1978年6月,诸暨县林特局、诸暨钟家岭大队的‘揭开香榧间歇结实之谜’,诸暨县林木良种繁育场的‘香榧快速繁育’……参加浙江省科技成果展览会”(173页)。“1989年6月1日至4日,浙江省发明、专利展览会在杭州浙江展览馆举办诸暨参展项目有:……诸暨枫桥香料厂的‘香榧型香精的系列产品’”(174页)。

《诸暨县志(1993年版)》诸暨于1983年成立诸暨县志编纂委员会,经各部门共同努力,于1993年12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主编刘效柏(1935.2-)。本志设30篇,135章,413节。其中有关“榧树”及“香榧”内容主要集中于第6篇《林业》:“林业。诸暨林业用地,占总面积的60.51%,发展林业潜力很大。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有143科887种,主要树种为松、杉、檫树、毛竹,著名特产有香榧、板栗、银杏等”(248页)。“经济林面积。香榧:1957年1400亩,1975年2100亩,1985年4300亩”(249页。原文为“表格”)。“分布。经济林。香榧,面积4346亩,植株80000株,主要分布在东溪、斯宅两乡,计4321亩,占全县榧林面积99.42%”(251页)。“古树。榧树,树龄700年,所在地东溪乡杜家坑。胸围596厘米,基围690厘米,高9.5米,冠幅东西8.9米,南北10米。基部完好,顶梢完整”(252页)。“香榧。香榧为红豆杉科,榧树属,第三纪孑遗植物之一。诸暨香榧,唐以前即有记载,是全国最主要的香榧产地,以‘枫桥香榧’闻名于世。1987年,榧林面积4346亩,80000余株。诸暨香榧主要分布东溪、斯宅两乡,面积4321亩,小东、西岩、金王、县林种站等地也有少量分布。而东溪乡又以西坑、黄坑、杜家坑、外宣、里宣、相泉、钟家岭等7个村为多,其次为上阳、辽坑湾、陈家山等村;斯宅乡以坑口、八石畈、王坑为最多,丁驾山、陈里、斯宅等村也有少量分布。香榧系常绿乔木,雌雄异株。雌树栽植7—8年后开花结果,30年后进入盛产期,可延续200—300年,绝对寿命可达千年。4月中下旬开花,至7月受精完毕,翌年8—9月成熟。每年5—8月间,树上可见大小两代果。香榧品种繁多,按子型分为长子型、圆子型两类:长子型有细榧(占总产85%)、芝麻榧(占总产3%)、旋纹榧、米榧、茄榧、獠牙榧(占总产2%);圆榧子型有大、中、小圆榧(占总产10%)。细榧性状最稳定,成熟早,大小年不明显,壳薄、仁满、味香、质脆,品质最佳,芝麻榧、茄榧次之。香榧种仁含脂肪49.3—55.7%、蛋白质7.7—11.5%、糖分1.0—2.4%、水分6.4—8.7%、灰分2.5—3.2%,并含有多种维生素。炒食香脆可口,是营养丰富的干果。通过深加工,可以生产香榧糖、糕、酥、饼等食品,经济价值很高。香榧种仁油,品质好,是优质木本油料。脂肪酸中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酸,占78.4%以上,有降血脂功能,可预防血管硬化、冠心病等,并可作蛋白添加剂。圆榧可入药,有化痰、止咳、润肺、消痔、驱蛔、消积食和治疗小儿遗尿等功能。香榧假种皮含挥发油3.32—4.86%、单宁2.57%、果胶0.08%,及β-月桂烯、玫瑰醇、β-金合欢烯等26种芳香物质,是提取高级芳香油和浸膏的天然原料。榧木纹理通直、质地细密、硬度适中,不开裂、不变形,是建筑、家具、车船及工艺品的良材。榧树古朴苍劲,枝茂叶盛,四季常青,独具风采,是优良庭园观赏树种。对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具较强抗性,根系能沿岩顺坡而长,虽入土不深,但侧根、须根发达,固土力强,也是绿化和固沙保土的优良树种。香榧产量,民国初期年产1400担,民国二十二年(1933)产3000担。1987年产榧子200.5吨”(263页)。

《宁海县志(1993年版)》载:“据1983年森林资源调查,共34科,108属,523种”,其中“常绿针叶乔木14种:马尾松、短叶松、黑松、火炬松、湿地松、雪松、杉、柳杉、红豆杉、榧、桧、柏、刺柏、日本扁柏”(《林业》257页)。

《东阳市志(1993年版)》载:“清康熙《新修东阳县志》载:‘榧产玉山乡,瑞山乡亦有’。清道光《东阳县志》(道光八年版)载:‘榧实,一名玉山果’。‘玉山乃在婺州,婺州榧子冠于江浙’。民国22年(1933)出版之《中国实业志》载:‘东阳年产香榧1000担’。香榧品种有细榧、丁香榧、朱岩榧、木榧、红榧等。石洞书院蜂儿榧一株,果‘较常稍尖,小如黄蜂状,味尤清香’,宋叶适曾作《蜂儿榧歌》。香榧产地有八达乡学陶村,白溪乡西垣、东溪村,东白乡尚周村,三单乡青石渡、底吉、前田、中村,玉溪乡大蟠村等。产量:1958年25吨,1960年50吨。后产量减少,80年代产量不足10吨”(388页)。“《蜂儿榧》(宋·何坦):‘味甘宣郡蜂雏蜜,韵胜雍城骆乳酥;一点生春流齿颊,十年飞梦绕江湖’。蜂儿榧,为当时东阳特产”(《林业·干果·香榧》774页)。

《奉化市志(1994年版)》载:“经济林有粗榧、栗、银杏、油茶、油桐、乌桕和棕榈等。粗榧,又名火榧。”宋宝庆《四明志》载:榧,“翠山、香山、雪窦皆有之,惟雪窦榧著名。”今斑竹乡壶潭村尚有上百亩粗榧林,其中有逾350年老树。1959年产榧5吨,1980年产650公斤。后仅零星出产。(186页)1990年调查,百年以上古树629株,其中……粗榧59株。斑竹乡壶潭村后山一粗榧,估计树龄400年,胸径111厘米,树高28米,冠幅20米(《农业·林业·经济林及其它》190页)。

《丽水市志(1994年版)》载:“古、珍、稀树种较为丰富。自然散生有南方红豆杉、榧、樟、红楠、木荷、枫、槠、漆、榕、罗汉松、槐等56个树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有11科12种,其中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树种有……长叶榧等”(《林业》203页)。

《龙泉县志(1994年版)》载:“榧。有香榧、油榧。主要分布在建兴乡西溪、金坑村,义和乡坞坑村,上东乡陂川,盛溪乡双溪,安仁镇水源头、新建村,龙南乡石城、麻竹坑,白云乡白马等地。榧大多为野生,留养在村前水口、房前屋后,树龄多为80年以上”(《林业》202页)。

《天台县志(1995年版)》载:“县境果树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十分丰富。有桃、杏、李、梅、梨、橘柚、橙柑、柿、林檎、金豆、榧、藤梨、石榴、金柑、杨梅、枇杷、苹果、樱桃、葡萄等”(《林业》195页)。

《本草纲目通释(1992年)》 陈贵廷主编,学苑出版社1992年12月第一版。榧实(别录中品)。[原文][校正][时珍曰]别录木部有榧实,又有棑华。神农本草鱼虫部有柀子,宋开宝本草退柀子入有名未用。今据苏恭之说,合并于下。【释名】柀子音彼。神农赤果日用玉榧日用玉山果[时珍曰]榧亦作棑,其木名文木,斐然章采,故谓之榧。信州①玉山县者为佳。故苏东坡诗云: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柀子见下。[瑞曰]土人呼为赤果,亦曰玉榧。【集解】[别录曰]榧实生永昌。彼子生永昌山谷。[弘景曰]彼子亦名罴子,从来无用者,古今诸医不复识之。榧实出东阳诸郡。[恭曰]彼子当从木作柀子。误入虫部也。尔雅柀亦名煔②。其叶似杉,木如柏而微软。子名榧子,宜入果部。又注榧实云:即虫部彼子也。其木大连抱,高数仞,其叶似杉,其木似柏,其理似松,肌细软,堪为器用。[宗奭曰]榧实大如橄榄,壳色紫褐而脆,其中子有一重黑粗衣,其仁黄白色,嚼久渐甘美也。[藏器曰]棑华即榧子之华也。棑与榧同。榧树似杉,子如长槟榔,食之肥美。本经虫部有彼子。陶氏复于木部出榧实、棑华,皆一物也。[颖曰]榧有一种粗榧,其木与榧相似,但理粗色赤耳。其子稍肥大,仅圆不尖。神农本草柀子即粗榧也。[时珍曰]榧生深山中,人呼为野杉。按罗愿尔雅翼云:柀似杉而异于杉。彼有美实而木有文采,其木似桐而叶似杉,绝难长。木有牝牡,牡者华而牝者实,冬月开黄圆花,结实大小如枣。其核长如橄榄核,有尖者、不尖者,无棱而壳薄,黄白色。其仁可生啖,亦可焙收。以小而心实者为佳,一树不下数十斛。陶氏不识柀子,惟苏恭能辨为一物也。榧实别录[气味]甘,平,涩,无毒。[瑞曰]性热,同鹅肉食,生断节风,又上壅人,忌火气。[时珍曰]按物类相感志云,榧煮素羹,味更甜美。猪脂炒榧,黑皮自脱。榧子同甘蔗食,其渣自软。又云:榧子皮反绿豆,能杀人也。[主治]常食,治五痔,去三虫蛊毒,鬼疰恶毒。别录食之,疗寸白虫。弘景消谷,助筋骨,行营卫,明目轻身,令人能食。多食一二升,亦不发病。孟诜多食滑肠,五痔人宜之。宗奭治咳嗽白浊,助阳道。生生编。柀子本经。旧作彼。[气味]甘,温,有毒。 [主治]腹中邪气,去三虫,蛇螫蛊毒,鬼疰伏尸。本经 [发明][亨震曰]榧子,肺家果也。火炒食之,香酥甘美。但多食则引火入肺,大肠受伤尔。[原曰]榧子杀腹间大小虫,小儿黄瘦有虫积者食之。苏东坡诗云“驱除三彭虫,已我心腹疾”,是矣。[时珍曰]榧实、柀子治疗相同,当为一物无疑,但本经柀子有毒,似有不同,亦因其能杀虫蛊耳。汪颖以粗榧为柀子,终是一类,不甚相远也。[附方]旧一,新五。寸白虫[诜曰]日食榧子七颗,满七日,虫皆化为水也。外台秘要:用榧子一百枚,去皮火燃,啖之,经宿虫消下也。胃弱者啖五十枚。好食茶叶面黄者。每日食榧子七枚,以愈为度。杨起简便方。令发不落榧子三个,胡桃二个,侧柏叶一两,捣浸雪水梳头,发永不落且润也。圣惠方。卒吐血出(杨士安注:《四库》作“出血”)先食蒸饼两三个,以榧子为末,白汤服三钱,日三服。圣济总录。尸咽痛痒语言不出。榧实半两,芜荑一两,杏仁、桂各半两,为末,蜜丸弹子大,含咽。圣济总录。棑华别录。春月生采之。[藏器曰]即榧子华也。[气味]苦。[主治]水气,去赤虫,令人好色,不可久服。别录。 [注释]① 信州:州名。治所在今江西上饶市。②煔:音shān,通“杉”。[现代研究]1.来源 榧子为红豆杉科植物Torreya grandisFort.的种子,又名榧实〔1〕。2.化学成份种子含脂肪油,中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的甘油酯、甾醇。又含草酸、葡萄糖,多糖、挥发油、鞣质等〔1〕。3.药理作用榧子浸膏在试管内对猪蛔、蚯蚓无作用,有谓能驱除猫绦虫。日本产榧子Torreyanucifera含生物碱,对子宫有收缩作用,民间用以堕胎〔1〕。[临床应用]1.应用范围①治疗钩虫病杨恒蔚报告〔2〕,将榧实炒至微黄色,成人每次食30—40粒,10—15岁每次服15—20粒,每日3次,连服5—6天。治疗钩虫病25例,治愈率达91.66%。或用榧实(去壳)25—30粒,使君子20—30粒炒至微黄色同时服。15岁以下用榧实15—20粒,使君子10—15粒,10岁以下按年龄计算,每岁榧实、使君子各1粒,每日3次。治疗钩虫病9例,治愈率100%。五华县人民医院报告〔3〕,取榧实250g,熟殊根(了哥王)500g,加水1500ml,煎至500ml,过滤,加2%安息香酸防腐。每次空腹服20ml,隔3小时再服1次,服完后再服泻盐20g,治疗钩虫病10余例,效果良好。梅叔肱报告〔4〕,用榧实(去壳)30g,使君子30g,蒜瓣30g,切碎,加水500ml,煎至200ml,分3次于饭前空腹服,连服2—3天。治疗5例,均有效。平均服药4剂。石门县防治钩虫病试点组报道〔5〕,用榧实、槟榔子、红藤、右部、苦楝根皮各21g,雄黄3g,大蒜9g(取汁),和面糊制成榧子杀虫丸如梧桐子大,宜空胃用米汤送服。每次12g,每日3次,服2—3天。治疗钩虫病1669例,粪便阴转率86%,饱和块水漂浮阴转率为43%,优于四氯乙烯。、②治疗丝虫病龚书憾报告〔6〕,取榧实肉250g,备余炭30g,研末调蜜搓成150丸。每次服2丸,每日3次,4天为1疗程。治疗丝虫病20例,第2疗程后微丝幼转阴4例,第2疗程后转阴9例,其中大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治愈率为61%。2.常用剂量一般水煎剂15—30g,内服。亦可炒香嚼服或入丸散剂。参考文献〔1〕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第1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2523。〔2〕杨恒蔚,中医杂志1959;(3):163。〔3〕五华县人民医院,广东中医1959;4(1):27。〔4〕梅叔肱,中医杂志1957;(10):537。〔5〕石门县防治钩虫病试点组。中医杂志1959;(3):6。〔6〕龚书憾。福建中医药1964;(2):42。(见《本草纲目通释·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一卷·五子实·榧实》1496页)

《绍兴市志(1996年版)》绍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任桂全总纂。6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任桂全(1945—),绍兴人。《绍兴市志·名优特产·种植类》对“枫桥香榧”作有记载:“枫桥香榧,主产于东溪乡钟家岭一带,唐代已享盛誉。唐武宗时宰相李德裕曾称之为“木之奇哉,有稽山之海棠、榧、桧。”钟家岭地处会稽山脉中段。枫桥镇上,明、清时代已有香榧加工工场和经销商店,品种有细榧、圆榧(木榧)、芝麻榧等。枫桥细榧,一名“薄壳香榧”,具有壳薄、肉满、味香、质脆等特点,是香榧中最佳品种。枫桥香榧中,细榧占80%以上。香榧的假种皮可制香料油,东溪香料厂提炼的香榧香精远销法、意等国;所产浸膏、明膏油被誉为“中国格蓬”,获浙江省科技奖并定为省标准产品。1989年,诸暨共有香榧林6066亩,年产香榧209吨。产量、质量均居全国首位,干果历年畅销国内外,供不应求”(见卷17第1223页)。

《辞海(1999年版)》 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辞典。是以字带词,兼有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功能的大型综合性辞典。《辞海》是一个世纪、几代学人千锤百炼的结晶。《辞海》最早的策划、启动始于1915年。1979年三卷本《辞海》正式出版,5000多名专家用20余年完成了夙愿,向国庆3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以后,《辞海》以增新、补缺、改错为总方针,1989年及1999版又先后问世。此处选取1999年版《辞海》中与“榧树”或“香榧”有关的部分内容作了辑录:“柀(bǐ比),木名。《尔雅·释木》:‘柀,煔。’陆德明(550?—630)释文:‘煔,字或作杉。’按即紫杉[25]。结实名柀子,即榧子。参见‘香榧’”(1561页)。“棐(fěi匪)……⑶通‘榧’。木名。《晋书·王羲之传》:‘棐几滑净’”(2413页)。“榧。(fěi匪)木名。见‘香榧’”(1595页)。“香榧(Torreyagrandis),简称“榧”。红豆杉科。常绿乔木。叶线状披针形,质坚硬,背面有两条黄白色气孔线。雌雄异株,春末开花,翌年秋季果熟。种子核果状,广椭圆形,初为绿色,后为紫褐色。性耐荫,宜温暖湿润气候。用嫁接、播种等繁殖。产于中国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地。木材耐水湿,可作造船材料。种子供食用,也可榨油或入药”(2444页)。“粗榧(Cephalotaxussinensis),粗榧科。常绿小乔木。高可达12米,小枝对生,叶互生,排成两列,线形,长2—5厘米,两面中脉隆起,下面有两条白色气孔带,雌雄异株。雄球花聚生成头状,雌球花有长柄,单生小枝基部苞腋。种子为肉质假种皮所包,隔年成熟。分布于中国秦岭以南低山丘陵。木材富弹性,可制农具。种子可榨油。枝、叶、种子均可药用。又为观赏树”(2328页)。

杨士安注:2009年版《辞海·香榧》同1999年版,未有改动,但删去了香榧插图。见(2009年版彩图本第4卷2497页)。附杨士安《〈辞海〉“香榧”条目的几处错误》一文:据《辞海》“香榧”条载:“香榧,简称‘榧’。……雌雄异株……用嫁接、播种等法繁殖”(见1979年三卷版4654页,1989年缩印版2283页,1999年缩印版2444页)。本人以为此“条目”至少存在有3处差错。这里先引用《中国香榧》(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浙江林学院黎章矩、戴文圣[26]主编)中的几行文字:“香榧是榧树中的一个品种,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个经过人工培育的优良品种。现在许多地方把榧树通称香榧,这是不正确的。因为香榧的形态特征、风味品质、历史起源和原产地域与一般实生榧树不同”(21页)。“榧树与香榧是物种与品种之间关系。榧树物种种内性状变异复杂,有许多自然变异类型,也包括工人栽培的香榧品种;而香榧性状稳定,品质优良,是唯一实行栽培的优良品种”(3页)。从上我们可以看出,“榧树与香榧”之间的关系,可以视为“上位”与“下位”的关系,也可以视为“大概念”与“小概念”的关系,这是不能颠倒或混淆的。另外,为了说明“榧树与香榧”的“性别”问题,这里不妨先举个例子,我们可以说“同学有男女之分”,但不能说“女同学有男女之分”,因为既然已断言都是“女同学”,就不能再从中列出“男同学”了。兹将《辞海》“香榧”条目差错之处,分述如下:1.《辞海》中“香榧,简称‘榧’”一语属表述不全面。从“核果”(注意,香榧属于“裸子植物”,没有“果实”,只有裸露的种子)角度而言,“香榧”确实可以简称为“榧(或榧子)”。但从“植株”角度而言,“香榧”却是不能简称为“榧”的。从上引可知,“香榧是榧树中的一个品种,……把榧树通称香榧,这是不正确的。因为香榧……与一般实生榧树不同”(《中国香榧》21页)。这就像不能把“女同学”简称为“同学”一样,否则就会模糊其中区别,就会混淆或等同“上位”与“下位”的关系,混淆或等同“大概念”与“小概念”的关系。2.《辞海》中“香榧,……雌雄异株”一语,误。“榧树”确有雌雄之分(偶有“雌雄同株”者),但“香榧树”都是雌树,也就不能再有“雌雄之分”了。这就与“同学有男女之分,但女同学却是没有男女之分”的道理是一样的。“香榧只有雌株,生产上均采用野生雄榧树的混合花粉进行授粉”(《中国香榧》65页)。只有雌株的香榧,当然是不会再有“雌雄异株”的了。1924年《诸暨民报五周纪念册》载:“(榧树)有‘芝麻榧’‘开花榧’‘火甏榧’‘细员榧’诸种,味较劣。接之即为‘香榧’”。凡是未经嫁接者,均不能称之为“香榧”。3.《辞海》中“香榧,……用嫁接、播种等法繁殖”一语属表述不全面。我们说“香榧,……用嫁接法繁殖”正确,说“香榧,……用播种法繁殖”则错误。香榧是榧树中的优良自然变异并经过人工无性繁殖的有别于榧树中其他实生榧树的一个品种。香榧发展靠野生榧树大树高接换种,20世纪60年代后才开始有“苗嫁接”。总之,“榧树”可以通过嫁接或播种等方法繁殖,而“香榧树”则只能通过“嫁接”方法繁殖,而不是“播种”的方法。当然,以“香榧核果”通过播种也是会长出树苗的,但只能长出“榧树”,而绝不会长出“香榧树”的。最后顺便说一句,“榧”,旧又作“柀”,古籍文献对“榧”之记载很早,但“香榧”一词之出现只不过是近百年之事。据目前所知,“香榧”一词最早出现于《光绪诸暨县志·物产志》上。总之,“香榧”只是对榧树中经过人工嫁接而专门用于采摘核果的“雌榧树”的一种专称,并不包括“雄榧树”。

《中国枫桥香榧(2003年)》画册诸暨市林业局编。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明庥(1932—)为画册作了《序》。《序》中认为“诸暨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也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枫桥香榧的明天会更加美好”。画册分为10个部分:传世佳话,历史渊源;寰中独珍,食用价值;药中之宝,药用价值;卓越品质,营养价值;千姿百态,观赏价值;探幽析微,科学研究;木之奇“栽”,栽培技术;天赐珍果,采收加工;不尽商机,市场前景;前景如画,发展规划。共28页。主编陈国良,编辑屠渭兔,斯海平。

《海南粗榧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研究(2003年)》 论文。海南粗榧(Cephalataxus manniiHook。f。),为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三尖杉属(Cephalotaxus)植物,主产海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因其材质优良和卓有特效的抗癌效果而屡遭砍伐及毁灭性利用,现已处于濒危灭绝边缘。近年来,系统研究了海南粗榧种群生物生态学特征等内容,探讨其致濒机理,以求达到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目的。海南粗榧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低,是海南粗榧濒危的内因;而破坏性开发,生境破碎化,台风袭击,动物对种子的侵食等,只是其濒危的外因。因此对海南粗榧仅就地保护远远不够,还必须通过不同繁殖方式复壮和迁地保护,以扩大种群数量和分布区域及利用资源量,提高其遗传多样性水平。作者:符文英、杜道林、邢诒旺。作者单位:符文英,邢诒旺(海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农学院,海口,570228),杜道林(海南师范学院生物系,海口,571158)。刊名:2003年5期《分子植物育种》。

《浙江香榧生产历史、现状与发展(2004年)》论文。综述了香榧的种类与分布及浙江省香榧的栽培历史与产量,着重分析了浙江省香榧繁殖技术落后,繁殖系数低,造林成活率低,幼苗生长慢,投产迟,授粉树缺乏,管理粗放,质量下降,加工技术不规范等在生产栽培技术、现有林的抚育管理及产品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途径:改进嫁接方法,提高接穗利用率,增加繁殖系数;提倡容器育苗以提高造林成活率,扩大栽培;进一步开展香榧良种选育;推广水肥管理,采用人工辅助授粉及病虫害防治;改善加工工艺等。作者单位:黎章矩、程晓建、戴文圣(浙江林学院,经济林研究所,浙江,临安,311300)。金保华(浙江省杭州市林业水利局,浙江,杭州,311300)。王安国(浙江省临安市林业局,浙江,临安,311300)。刊名:2004年4期《浙江林学院学报》。

《浙江省农业志(2004年)》香榧产区主要分布在会稽山中段……集中产区在诸暨东溪、斯宅……《中国实业志·浙江省》记载:“榧子大别为二,一曰香榧,一曰圆榧。香榧味极美……以诸暨之西坑、王坑、杜家坑、钟家岭所产为最多。诸暨山区所产香榧,大都集中在枫桥镇”。……枫桥香榧,亦名细榧、薄壳榧,壳薄、肉满、味香,是香榧中最佳品种。(第888、889页。中华书局2004年12月版)

《榧树的资源分布与香榧的适生条件(2005年)》 论文。作者:黎章矩(1935—)、戴文圣(1963—)、程晓建(1971—)、喻卫武(1973—)、符庆功(1975—)。首届全国林业学术大会论文集。调查研究证明,榧树的自然分布区在我国的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地理位置在北纬25°—32°,东经109°—121°,跨浙、皖、苏、闽、赣、黔、鄂等7省广大地区。分布区的年均气温15.2—18.7℃,绝对低温-17—-8.1℃,年降水量1000—1900mm,≥10℃年积温在4758—5940℃.垂直分布随地理位置而异,在北亚热带的大别山可达800—1100m,黄山、天目山可达1200—1500m,中亚热带南部武夷山可达1800—2000m.在缓风、向阳、少受寒潮危害的高海拔地段,绝对低温-18℃,≥10℃年积温3500℃,榧树生长结果正常.南部武夷山区1800—2000m,≥10℃年积温仅3200℃,但由于绝对低温较高(-15℃以上),榧树呈高大乔木,结实正常。香榧的生态习性与榧树一致,在榧树的自然分布区内均能引种香榧,土层厚50cm以上,酸性至中性,疏松肥沃,氮、磷水平中等以上,含钾丰富的土壤,最适宜发展香榧。香榧幼树怕高温、干旱和强日照,在200m海拔以下的低丘发展要选择较阴湿环境,并在幼林期注意遮荫保湿措施,林下套种效果良好。

《枫桥史志(2005年)》陈炳荣著,方志出版社。陈炳荣(1923—),诸暨枫桥镇人。抗日战争时,投笔从戎。1944年在昆明就读“国立西南联大”,毕业于“边务研究所”。1949年后,从事中学教育工作。曾任诸暨市学勉中学老师兼史地考研组长。系中国地理学会暨浙江省历史学会会员。“枫桥北阳春、骆恒兴、致和碗店三家销售的‘双囱香榧’,以独特的工艺,用白炭焙烘出来的香榧,清香可口,远销京津沪杭等地,闯出了‘枫桥香榧’的名牌。民国廿三年(1934)产香榧6000担”(《枫桥史志·商业》205页)。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2006年)》论文。对1994—200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的榧树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榧树研究的年代分布、地区分布、活跃作者群和主题类型分布,在榧树研究文献中,基础研究占总文献量的27.17%,栽培研究占27.17%,科普宣传占17.39%,专题综述占10.87%,资源调查占9.78%,病虫害防治研究占6.52%,加工工艺占1.09%.浙江的榧树研究文献接近60%,是榧树研究的重点地区;安徽、湖南、广东等地的榧树研究成效也较为突出。作者:戴文圣、黎章矩、曹福亮、程晓建、喻卫武、符庆功。《浙江林业科技年鉴》,2006年26卷4期。

《香榧栽培技术(2006年版)》韩宁林、王东辉主编,2006年6月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本书共分9章:概述、用途、生物学特性、品种资源、壮苗培育、建园技术、经营管理、主要病虫害、采收与处理。并附有《香榧周年农事历》。韩宁林(1940.8—),中国林科院亚热带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副导师。浙江省香榧产业协会顾问。长期从事油茶、银杏、薄壳山核桃、松籽竺木本油料和干果研究,在选种和繁育方面具有专长。2001年7月应东阳市林业局和森太农林果开发有限公司聘请,担任东阳市林业特色基地首席科技专家,在短时间内对东阳香榧产业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2004年,被浙江省林业厅授予“浙江省林业特色基地优秀首席专家”荣誉称号。王东辉,东阳市林业局,诸暨人。

《中国香榧(2007年版)》是由浙江林学院黎章矩、戴文圣主编,2007年10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有关香榧研究的学术著作,约30万字。本书全面介绍了我国榧树和香榧的利用、栽培历史、地理分布和生态习性,榧树种内性状变异,种以下类群划分与选种,香榧的起源及其分类地位,香榧的生物学特性,苗木快繁技术、造林技术、速生高产优质安全栽培技术和产品加工技术。基本概括了现有的香榧研究成果和生产经验,特别是对香榧所特有的生物学特性、苗木繁殖和造林关键技术、无公害栽培和产品加工技术作了重点介绍。黎章矩(1935—),教授。安徽舒城县人。1958年从南京林学院毕业后到浙江林学院任教,主要从事经济林良种选育与栽培的教学科研工作。戴文圣(1963—),博士,教授。浙江浦江县人。1984年从浙江林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从事经济林良种选育与栽培的教学科研工作。

《香榧优良品种细榧内的4个优良类型调查研究(2007年)》。论文。调查发现香榧优良品种细榧中存在多个不同来源的类型。通过对香榧年生长规律的观察,特别是对种核、叶片形态的详细调查,结果证明在浙江省香榧主产区内,细榧中至少包括以下4个优良类型:细核型细榧(东榧1号)、细核早熟型细榧(东榧2号)、小叶型细榧(东榧3号)和大叶型细榧(普通细榧)。分子标记进一步证实了这些细榧类型的实际存在。为了研究细榧内不同类型的形态区别,在种实、叶片形态观察中,首次引入了变化梯度概念。4个细榧类型不仅有稳定的形态特征,也有一定的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要求,并已形成一定的栽培面积,获得了实际的经济效益。通过生长观察和形态调查,结合分子标记确定品种的做法,也为今后发掘更多的香榧优良资源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方法。作者单位:韩宁林(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浙江省东阳市香榧研究所,浙江,东阳,322100),胡文翠,王东辉,韦金辉,厉锋(浙江省东阳市香榧研究所,浙江,东阳,322100)。刊名:2007年5期《林业科学研》。

《香榧栽培技术(2008年)》论文。刘越秀。安徽省黄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安徽黄山市自然条件优越,属香榧原产地,栽培历史悠久,但经营管理粗放,品种单一老化,经济效益低。2002年从浙江引进枫桥榧优良品种进行丰产栽培试验,2006年已有少量榧树挂果。通过几年摸索,总结出香榧从采种育苗、嫁接、造林地选择、栽植技术、松土除草施肥、抗旱保湿、人工授粉和配置授粉树、病虫害防治等一套科学经营管理措施,起到了示范、改良、推广作用,促进了当地香榧产业发展。《林业科技开发》2008年第22卷第1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植物释名补正(2009年)》论文吉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谭宏姣(1974—)撰。文中谓:“榧亦作棑,其木名文木,斐然章采,故谓之榧(《果三·榧实》)。按,榧即香榧,俗呼榧子树。夏纬瑛言:‘罗愿《尔雅翼》云:榧,似煔(杉)而材光,文彩如柏,古谓文木,通作棐。盖榧或棐之为名,当取义于斐,斐者,有文彩之貌,谓其木材之有文彩耳。’今榧树的树皮淡黄灰色、深褐色或灰褐色,并有不规则的纵裂,外表看来较有文彩,是以为名。但由于当时学术发展水平的局限,李时珍对汉语植物命名探求时存在着比附字形、望文生训,错用声训,误以修辞义为命名义等现象,造成误释”。夏纬瑛(1896-1987),植物学家,科学史家。直隶(今河北)柏乡人。曾任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西北工作站主任兼西北农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1929年与刘慎谔(1897—1975)创办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并到全国各地做了大量植物调查工作,发现了四川鹅耳枥属的两个新种和中国松属的一个新种。对先秦农业史研究较深。著有《〈管子地员篇〉校释》《〈诗经〉中有关农事章句篇校释》《〈夏小正〉经文校释》等。《时珍国医国药》2009年第4期。

2009年8月9日

重要典籍中的“榧” 中国典籍与文化


[1] 今本《尔雅》并无“彼,一名棑”之载。

[2] 《说郛本》作“贤相”。

[3] 《说郛》本少一“藏”字。

[4] 或作“予”。

[5] 或作“蒸荃”。

[6] 《说郛本》作曲阿。

[7] 《说郛本》作白苹洲。

[8]潘岳(247—300),字安仁,又称潘安。是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太康文学”的主要代表,诗赋都很有名。有《闲居赋》。

[9]陶渊明(376?—427),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乃瞻衡宇”句。“衡宇”,门上横木与房檐,代指房屋。

[10] 《说郛本》作那。

[11] 《说郛本》作茅山八公山。

[12] 《说郛本》作巫峡严湍琅琊台之水石。

[13] 《说郛》本有马迹二字。

[14] 三字《说郛本》作杜石山楠。

[15] 《说郛本》作栳子。

[16] 《说郛本》作椎子。

[17] 《说郛本》作木后有一堆字。

[18] 《说郛本》末有一焉字。

[19] “《尔雅》曰:‘檆,柀’”句,应作“《尔雅》曰:‘柀,檆’”。

[20]书名。凡一卷。宋范成大撰。是编为范由广右入蜀道中追忆之作。凡岭南山川风物,方志所未载者萃为一书,共13篇,其志金石草木,颇足本草之误,见《百川学海》第17册、《唐宋丛书》第36册、《古今说海》第3册、《古今逸史》第8册、《说郛》第62册、《知不足斋丛书》第180册、《学海类编》第236册。桂海,谓南海也。

[21] 虞龢,陈·余姚人。谢奉,晋·安南将军。

[22] 1916年付印。见《诸暨民报五周纪念册·诸暨社会现象》第123页。

[23] 杨士安注:从目前观点来看,香榧属裸子植物,无果实。但不必苛求于前人。

[24]原文使用汉字数字,本文改为阿拉伯数字。“民国三十七年四月四日杭州市价每斤128000元”,校对无误。

[25] 杨士安注:非紫杉也。《辞海·紫杉》载:紫杉(Taxuscuspidata)亦称“赤柏松”“东北红豆杉”。红豆杉科。常绿乔木。长成的小枝红棕色。冬芽鳞片背部有棱脊。叶排成不规则的两列,线形,不弯曲,有显著的叶柄。花雌雄异株,大孢子叶球仅有胚珠一个,下托鳞片数枚。种子卵形,具三或四棱,围有红色杯状假种皮。产于中国东北;亦分布于朝鲜半岛、日本北部及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木材坚硬致密,淡赤色,宜制家具、铅笔杆、烟斗、手杖等;种子可榨油;枝、叶和树干可提取“紫杉素”,用治糖尿病(见《辞海》1415页)。

[26]黎章矩(1935—),安徽舒城人,教授,1958年南京林学院毕业。戴文圣(1963—),浙江浦江人,博士,教授,1984年浙江林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28128.html

更多阅读

历史研究中的分类、解释与比较 会计科目分类和解释

历史研究中的分类、解释与比较刘良华我只认三种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历史研究。我建议教育硕士或中小学老师只做实验研究或调查研究,我建议全日志的教育学原理的研究生只做历史研究。历史研究的总体特征是对历史事件或历

电视剧《木府风云》中的秋瓷炫与阿勒秋 木府风云

电视剧《木府风云》中的秋瓷炫与阿勒秋钟源电视剧《木府风云》在央视播出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的《文化进行时》栏目,要安排一次直播,想请电视剧《木府风云》的作者,谈谈纳西文化,并为此向中央电视台咨询请谁比较适合。央视推荐:“

声明:《重要典籍中的“榧” 中国典籍与文化》为网友半邊陽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