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CCTV-13新闻《午夜新闻》 cctv13新闻频道直播

CCTV-13新闻 《午夜新闻》

《午夜新闻》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的一档综合性的新闻栏目,它抓住了零点这一时段里人们渴望汇总信息、梳理信息的心理需求,以版块划分的形式,对当天的新闻进行汇总、解读和延伸,同时提供夜间发生的最新消息,主要内容包括国内、国际、体育。

《午夜新闻》 - 栏目简介

《午夜新闻》

2002年08月05日午夜12点,一档全新新闻节目《午夜新闻》亮相央视一套,它与扩版的三档整点滚动新闻节目一起,开创了15档新闻节目覆盖全天重要时段的新闻频道的新格局。

新推出的《午夜新闻》每天午夜12时播出,全长30分钟,节目以全新的板块划分和编排样式,对当天新闻进行汇总、解读和延伸,同时还提供夜间发生的最新事件。

栏目主要分为《午夜聚焦》、《午夜最新》、《午夜扫描》、《午夜背景》、《午夜轻松》五大版块,午夜看全天新闻、看最新新闻、看现场新闻、看延伸新闻,是这一栏目希望达到的效果。

《午夜新闻》 - 播出时间

每天00:00——00:30,时长30分钟

《午夜新闻》 - 栏目团队

《午夜新闻》

制片人:刘亚民,骆群,李骏;

责任编辑:李慧斌,石玮宜,许文庆,栾博,谭湘,马英华;

策划:赵钱江,张惠荣;

编辑:聂琳,王悦,姚葆云,张黎,蔡双燕,刘楠,李洁,周雪姿,高棉;

《午夜新闻》 - 栏目主持

《午夜新闻》

郑天亮 郑天亮是新闻频道主持人,山东烟台人,央视新闻频道《国际时讯》、《午夜新闻》两档栏目的当家花旦。在大四时因主持央视名牌栏目《东方时空》而成为风云人物。

郑丽《午夜新闻》主持人是来自黑龙江卫视的郑丽,她曾成功主持黑龙江《新闻夜航》,朴实大方的说新闻的风格深受观众喜爱,这也是央视选中她来尝试主持《午夜新闻》的原因。

2001年《东方时空》、《时空资讯》,2002年西部频道《每日资讯》、《新闻早报》,2002年 新闻中心《午夜新闻》等。

《午夜新闻》 - 栏目定位

《午夜新闻》

鉴于央视的新闻资源、尤其是国际新闻资源丰富,但因为出口和时差等原因,利用率还不够。《午夜新闻》正好弥补了这个不足,很多当天的国际新闻,可以在这个节目中最快传播。另外,中国的西部地区尤其是新疆,存在时差,北京时间的午夜正是那里夜生活最繁华的时候,《午夜新闻》也是一个新的收视热点。

三档滚动新闻是在原有的10时、14时、16时和18时各5分钟新闻的基础上,对栏目重新设计,前三档节目时长扩至15分钟。《新闻10:00》与《新闻16:00》加入了财经新闻,《新闻14:00》则增加了科技新闻。

经过改版的这些栏目,与《早新闻》、《新闻30分》、《国际时讯》、《新闻联播》、《现在播报》、《世界报道》、《晚间新闻》、《体育新闻》等,对节目内容进行全面提升,使新闻在保持权威性和大台风范的同时,更加贴近百姓,共同组成一套新闻的频道特色,日播新闻量达5小时,除晚上9:00至10:30的电视剧外,都是新闻性节目,像《东方时空》、《新闻调查》等,为今后开办成熟的新闻频道作准备。

《午夜新闻》 - 栏目版块

《午夜扫描》

《午夜聚焦》调动各种电视手段,全面报道当天重大且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国内、国际新闻事件。注重新闻事件现场、展示新闻发生过程,记者亲临一线报道。

《午夜最新》以第一时间,报道国内外最新动态消息,并瞄准新闻的第二落点,报道当天热点新闻、焦点新闻的延伸性内容。让观众得到最新信息。

《午夜扫描》盘点、梳理全天国内外主要新闻,点面结合,语言简练,信息量大。

《午夜背景》若干国内外文化、体育及趣闻的集萃,展示精彩现场。

《午夜专访》对一周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及相关人士,进行演播室采访,通过主持人对嘉宾短兵相接式的采访,从若干侧面解读观众心中对新闻背后的若干疑惑,提供对新闻事件的新观点和再认识。

《午夜新闻》 - 栏目特色

栏目现场

节目设置呈现“多层面、大而全、软硬兼施、深浅共存、短长相接”的特点。服务细分受众是频道专业化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最终目的,《午夜新闻》此次旗帜先明地提出“将有别于央视一套其他新闻栏目观众的广泛性,针对特定人群,主要面对都市白领阶层。”的受众定位口号,《午夜新闻》很可能是央视探索“频道专业化”的一次市场问询。

正如《午夜新闻》设计初衷所言,该节目试图达到“午夜看全天新闻、午夜看最新新闻,午夜看现场新闻、午夜看延伸新闻”的传播效果。围绕“午夜全天新闻、午夜看最新新闻,午夜看现场新闻、午夜看延伸新闻”这个设计基点,《午夜新闻》设有“午夜聚焦”、“午夜快讯”、“午夜扫描”、“午夜背景”、“午夜轻松”5个小版块,在26分钟左右的时长内,既要容纳深度报道、又要顾及要闻简报;既有严肃新闻、又有轻松信息。无疑,这种包罗万象的设计理想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具体落实到操作层面,就很容易陷入一种“想法太多、时间太少”的局面,从而客观上容易使受众对节目形成一种缺乏主味儿的“大杂烩”印象。午夜受众多是脑力工作者,他们选择这个时间段看新闻,主要原因可能在于由于工作等原因错过了晚间或其他时段的新闻节目,以《午夜新闻》作补偿。

子栏目“午夜快讯”的设计定位是“以第一时间,报道国内外最新动态消息,并瞄准新闻的第二落点,报道当天热点新闻、焦点新闻的延伸性内容。让观众得到最新信息,是午夜最新的至高目标。”事实上,通过对开播以后的“午夜快讯”的连续观察发现,要做到上述目标的确比较困难。由于零点时段国内自身最新新闻事件数量较少,如有最新事件也多为“灾难新闻”发生在零点时段的第一时间“灾难新闻”;发生在非零点段的对于“灾难新闻”的补充报道)。

设置“节目高潮”通常是变受众被动收看到主动收看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以北京电视台所做的《晚间新闻报道》为例,其中的“多媒体聚焦”与“今日新闻排行榜”两档子栏目一前一后分别形成了该档节目的两个小高潮,这种节目高潮的设置容易帮助受众形成一种“节目期待”,事实上,很多人在收看《晚间新闻报道》过程中,都存在一种收视预期,比方说在节目进行的中段能看到“多媒体聚焦”,结束处可以看到对一天重要新闻的回顾---“今日新闻排行榜”。

《午夜新闻》在设计初衷上是想推出一档“主持人节目”,为此设置了很多主持人参与场景:比如说“午夜背景”的演播室采访;节目整体的主持人串联;“午夜轻松”的主持人解说等。

《午夜新闻》 - 栏目意义

《午夜新闻》

央视此次开办《午夜新闻》至少基于以下三个原因,或者说至少为了推动以下三方面改革的进展而做的一些有益且大胆的尝试。

一、《午夜新闻》的开播,客观上弥补了特定受众夜间收视新需求,开掘新闻节目黄金新时段。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进一步发展,夜间受众群数目逐年增加,这一受众群多为脑力劳动工作者,其中很大一部分又为通常意义上人们所描述的“白领受众”——这一群体是夜间电视的“核心受众”,同时也是广告商眼中的是“效益受众”,更是对社会生活各方面有影响力的“影响受众”。正是体察到这一特定群体的特殊需求,央视《午夜新闻》应运而生,试图通过“对症下药”“满足需求”,达到“变废为宝”——变电视低效时段为黄金时段的目的。

二、《午夜新闻》的开播,是央视一套向新闻频道靠拢的重要一环,也是央视探索“频道专业化”的一次市场问询。

央视一套虽然还是综合频道,但业已形成了“早、中、晚三个新闻版块,期间零散点缀各次‘整点新闻’”的新闻节目格局,此次央视推出全新栏目《午夜新闻》,将人们原有认识中的电视“低效时段”开发利用,制作重档新闻节目,形成“早、中、晚、夜”四档强势新闻版块,进一步完善了CCTV--1的新闻节目框架,《午夜新闻》是央视一套向新闻频道靠拢的重要一环。

三、时段的特殊性与影响力的局部性,使得《午夜新闻》更适合进行各种新闻报道手段、新闻节目形式的试验。

零点时分、子夜时段电视开机率相对来讲处于一天的较低点,与以“东方时空”为代表的早间时段和以“新闻联播”为代表的晚间时段相比,这一时段新闻节目影响的深度与广度都相对局限与局部,适合进行各种新闻报道手段的试验,以此作为改革的试验田,积累经验,便与今后其他栏目的改革。事实上《午夜新闻》在报道方式与编排手段方面的确进行了很多尝试,比方说模仿CNN、BBC的现场报道模式等等。

郑天亮,山东烟台人,1997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2000年大学实习期间进入新版《东方时空》,、《东方时空》、《午夜新闻》、《新闻直播间》、《朝闻天下》等栏目。天亮的主持风格清新纯净。1997年,郑天亮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迈出了播音员之路的第一步。

郑天亮 - 人物履历

1997年—2001年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2001年 《东方时空》、《时空资讯》
2002年 西部频道《每日资讯》、《新闻早报》
2002年 新闻中心《午夜新闻》等
现主持《朝闻天下》
清水出芙蓉的郑天亮
屏幕上的天亮给人一种清新纯净的舒服感。不过,令记者好奇的却是她的名字,百家姓中好像没有“天”这个姓,天亮到底姓什么呢?听到我这个有点傻的问题,天亮扑哧笑了,“我姓郑,叫郑天亮!我的同事有好长一段时间也不知道我姓什么,以至于在屏幕上打名字时都把姓给省了。”仔细打量眼前的天亮,清爽短发,白色T恤,黑色运动裤,一双舒适的黑色运动鞋,斜背一个小运动包,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单纯,活脱脱一个邻家女孩的样子,不禁让人想到那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句。
知足常乐的幸运儿
1997年,郑天亮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迈出了播音员之路的第一步。

郑天亮说,学播音专业主要是受做电台播音员的妈妈的影响,当时想的是学完之后就回到家乡烟台电视台做一个主持人,没想到一来到北京就不想回去了。
17.7.CCTV-13新闻《午夜新闻》 cctv13新闻频道直播
“正式踏进中央电视台是从在《东方时空》实习开始的,至今想来都觉得自己够幸运。那是2000年8月,我上大四,正赶上《东方时空》要改版,需要新的主持人,在那时我是在栏目组里做一些辅助性主作,看到一个个美女走进演播室试镜,又略带落寞地离开。一个偶然的机会,栏目主编对我说:‘天亮,你不是播音系的吗,你怎么不试试’。于是我开始了一次又一次反复的试镜,这其中的经历有鼓掌,也有怀疑,但最终我和众多仰慕已久的大腕儿一起工作了。”与名主持一起工作,郑天亮说不完全是羡慕,更多的是神奇。“其实我真的很幸:运,在我的同学们忙着到处试镜,四处找工作的时候,我就在《东方时空》出镜了。不过,其实我的过程好像是倒着来的,一般的播音员都要先配音,后经过评审才能出镜,我一开始就先出镜了。后来做《国际时讯》需要的配音比较多,一开始我就找不着感觉,熟悉了以后才发现这些阶段一个都少不了,再出镜就有了新的感觉和认识了。” 回忆起这些,天亮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并充满感激。她说她对自己的生活不论是以前还是都觉得还不错,妈妈常提醒她不要老往后看,可她自己却总是忍不住把生活和以前比较,这么一比就发现生活简直太好了。也许,这就是知足常乐吧。
郑天亮 - 主持《东方时空》

郑天亮是《东方时空》最小的女儿,虽然还是北广播音系四年级的大学生,却一步就迈到了新版《东方时空》主持人这么高的“起点”上,着实令人羡慕不已。2000年8月,北广按惯例把即将升入“社会大学”的学生“放”出去“认识实习”,郑天亮幸运地来到了《东方时空》。当时,《东方时空》正在酝酿改版,满世界给“时空资讯”板块找一个年轻主持人。郑天亮也随“大流”去试了,可连第一关都没通过。她当时觉得能让她在《东方时空》实习就挺高兴了,根本就没把当不当主持人当回事。虽然这几年一直在学校学播音,但还真是对电视懵懵懂懂的。郑天亮整天忙着干“零活”,对自己挺满足的。当时,《东方时空》挑了一个北京外国语学院的漂亮女孩做预备,郑天亮和她一见如故,整天腻在一块玩儿。那个女孩在镜头前的经验特别少,郑天亮就每天陪她练“感觉”,还帮助做了好多样片。有一天,几位老师在看那个女孩的“表演”,抽空一位老师说:“天亮,你也上去说两句。”郑天亮上去介绍了悉尼“奥运会”的吉祥物,被录了下来。那几位老师觉得不错,便找到了《东方时空》的总制片人时间。时间认为郑天亮太小了,做直播恐怕有困难,就把她“挂在那儿”了。后来,郑天亮化了妆,正儿八经地录了一次,时间看完眼睛才“亮”了。
郑天亮第一次与观众见面是在《实话实话》的特别节目———新版《东方时空》主持人大亮相上。她平时都是对镜头说话,从没经历过‘现场’。郑天亮紧张得要命,一个人在后台溜达来溜达去地“踱步”,拼命想要放松自己,白岩松在一边逗她,“咱们找大夫给这孩子打针镇静剂吧。”然后又耐心地开导她,“你紧张什么呀,紧张不也得上去嘛。”本来,郑天亮被安排到新版《东方时空》的第一组首发播《时空资讯》,可领导实在不放心,就把她与另一组的张泉灵作了对调。她特别感谢领导的这个决定,《东方时空》改版是万人瞩目的大事,她若作为“首发”,无法想像有多大的压力,说不定就‘砸’在那儿了。另外,她和白岩松一组,他的‘气场’对天亮来说太重要了。
至今,郑天亮还记得白岩松说过的一句话:直播,其实就是心灵的释放。
郑天亮 - 感情生活

鲁健内蒙古人,央视国际频道《今日关注》和《与总编面对面》主持人,他因为在伊拉克战事的报道中出色的新闻素养和敬业精神闻名央视国际频道。郑天亮山东烟台人,央视新闻频道《国际时讯》和《午夜新闻》两档栏目的当家花旦。在大四时因主持央视名牌栏目《东方时空》而成为风云人物。
2001年8月,鲁健和郑天亮被一起分进了中央电视台,进台后先学习了两周,天天在一块上课。后来按规定大家要一起下基层锻炼,全队二十几位新来的毕业生又一起去内蒙古赤峰电视台实习。鲁健当时是队长。在实习的半年时间里,郑天亮的敬业上进,敢于大胆尝试,都给鲁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鲁健说:“其实这半年里,我虽然已经有了贼心,但还没那个贼胆。因为当时那么多同学在一起,我毕竟不能给人感觉是利用职务之便吧。”实习期结束后,鲁健顺利地进入了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播新闻。与此同时,郑天亮凭借一系列的出色表现,当上了《国际时讯》、《午夜新闻》两档节目的主持人,并且屡获好评,那一年她才23岁。
借着在赤峰结下的深厚的“战斗友谊”,鲁健放下一切顾虑常常以友谊的名义,老去找她联络感情。一天,鲁健主动约郑天亮,隐约对她透露他的真情,但当时的天亮很直白,很明白地告诉鲁健,她坚决不找同行,觉得同行距离太近,没有神秘感。鲁健当时听她这么一说,他暗暗生气,扭头就走了。那一次场面有些尴尬,之后两个人都“沉寂”了一段时间。
婚姻、事业双丰收
此时的鲁健,事业上也达到了新高点,人们从“伊拉克战争直播”中认识了这个理性思考和见解独特的小伙子。事业的橄榄枝芬芳吐翠之际,两人的爱情也瓜熟蒂落。2004年3月6日,鲁健和郑天亮在北京领取了结婚证,两人低调完成了自己的终身大事。
婚礼那天正好赶上“两会”报道,大家忙得简直一塌糊涂,婚宴上,好多同事来不了,有的是趁中午休息时间溜过来助个兴,没等婚宴结束,赶紧又得往两会会场跑。他和天亮也是第一天结完婚,第二天就投入到“两会”报道了。
鲁健说天亮有一点特别让他欣赏,她是个热爱工作也热爱生活的女人。天亮特别勤快,一个家操持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成家后,家里的事鲁健基本不搭手,虽然一周会叫一次小时工,但天天她还是得自己吸一次尘,收拾房间。偶尔碰上她难得休息一两天,她就会在家弄上几样小菜等着鲁健。手艺还不错。她在海边长大的,喜欢海鲜多一点,经常做道虾、海参汤什么的。两人是相互熏陶,天亮也开始喜欢上大西北的面食了。鲁健最爱吃面,为这,天亮还专门学会了擀面,第一次做就做得挺像样的。
鲁健说:“要说她的毛病,就是有洁癖,老说我。一般遇到这种时候,我自己就主动配合,一块帮着打扫打扫。你可不要认为我是怕老婆的那种人,赵本山不是说了,啥叫怕老婆?怕就是爱。”
郑天亮 - “B2C”事件

2011年10月14日,央视新闻频道的早间节目《朝闻天下》在报道某商城遭卖家“围攻”新闻时,主播郑天亮将IT专业名词“B2C”读成不中不洋的“B二C”,引发网友围观。
由于“二”这词在地方方言中的特殊含义,有网友戏称郑天亮的口误,算是央视诸多乌龙中最有喜感的一次。B2C是英文BusinesstoConsumer的缩写,中文简称为“商对客”,是电子商务的一种常用模式,而像淘宝这类从商家直接面对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的网站,也因此习惯被称为“B2C网站”。自从电子商务在国内兴起时,B2C的说法就一直流行,因此也渐渐为熟悉IT业的人们所认可。“B2C”中的“2”是英文“to”的简写,因两者发音相同而混用,是英文常见的一种不规范用法。
央视的一些节目俨然成了“大家来找茬”的游戏,挑央视毛病已经成了网友们非常热衷的事情。不过,相对于大多数观众的挖苦,也有部分了解央视的观众对郑天亮表示了同情,“这年头还不知道个‘B2C’啊,只是央视规则治人,播报与解说不得出现英文,解说个NBA都改成了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

郑丽,女,黑龙江人,中国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是央视优秀主持人之一。2002年10月至今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主持《朝闻天下》、 《新闻社区》、《午夜新闻》、《午夜聚焦》等。

郑丽 - 个人简介


郑丽

姓名:郑丽

性别:女

籍贯:黑龙江克东县

生日:11月5日

血型:B型

星座:天蝎座

栏目:《午夜新闻》

郑丽 - 履历

学生时代

郑丽

郑丽1974年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是齐齐哈尔市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原本特别喜欢当老师的她,在鹤城每年讲课比赛时都拿第一。当时有许多所哈尔滨的大专院校到齐市招生,有几个单位都想要她,她也跟人家签了约,但她却没留在齐齐哈尔市,也没有去大学校园,而是跑到哈尔滨市闯荡事业。

初到哈尔滨她四处奔波,想为自己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正好这时哈尔滨某家晚报招人,她考了三轮,终于告捷,并给她发了接收涵。可是阴差阳错,黑龙江省电视台此时也正在招生,她也想试试,又报考了省台,通过面试成功入选。

她经常参加省台主办的大奖赛之类的节目,拿到过各种奖项。所以当省电视台周末节目需要主持人时,她去了,并获得了认可。就这样,偶然的机会使她脱颖而出,继而成为现在央视的《新闻夜航》的主持。

央视工作

刚来北京的时候是郑丽最艰辛的日子,几期节目下来,她忽然间发现自己“照搬”原来的风格在中央电视台完全不灵,一些观众也打来电话问她:“你怎么和从前不一样了?”原来说的都是些老百姓的家长里短,和她现在主持的《新闻社区》的风格相似,而在《午夜新闻》、《整点新闻》里她要面对许多国际题材和重量级人物,原来的说法肯定不行。刚来的时候,她始终没有要在北京扎根的感觉,就好像一次出差,直到两三个月之后才开始慢慢适应。

郑丽所在的播音组业务气氛特别浓,如果没有那些前辈老师们的帮助,她也不会像今天现在这么自信地坐在演播室里。记得她刚到央视的时候字里行间有的时候会‘跑’出东北口音来,组里任何一个人听见了都会在节目结束之后认认真真地纠正她。度过适应期,郑丽逐渐把原来那种“邻家女孩”的感觉找了回来。

郑丽 - 个人语录

郑丽

关于主持

“对自己形象定位的焦虑也许是主持人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一段时间我一度沉湎于自己的形象问题,如果哪一天妆没上好,灯没把我打亮,我就会彻夜难眠。那时,恨不得自己有天使的面孔,魔鬼的身材。如今再回头看看这些想法实在可笑。这并不是说可以不注重外貌的修饰,而关键在于你的出发重点在哪里。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只要注意一个人的脸就能了解一个人的灵魂”,观众在看节目时,是要“读”主持人“脸”的,而他们读的,不是无懈可击的化妆和一张经过粉饰的脸,而是要读出他们所期待的东西,读出一个主持人的整体素质,包括外形、气质、声音、人格等等。尤其是新闻节目主持人,如花的容貌是容易在观众心中凋零的,让她焕发经久不衰光彩的恰恰是她内在的魅力。”

在自己成长的路上,除了个人努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得到过很多老师和长辈的培养,对于他们,她心中常怀有“知遇之恩”的情感。郑丽说其实她是个很不自信的人,是老师和长辈们的认可和支持让她找回了那份自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28461.html

更多阅读

18.6.CCTV-14少儿《音乐快递》 cctv一14少儿频道直播

CCTV-14少儿《音乐快递》《音乐快递》是中央电视台一档针对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推出的音乐节目。音乐快递贴近生活,贴近孩子,推出校园歌曲,传播新儿歌。这里是全国热爱音乐的孩子们展现自我、展现才艺的大舞台,这里是我们梦想起飞的地方

Utmost读书 7月22日《盗墓日记》 笑猫日记读书笔记

读好书,交高人,人生两大幸事。《盗墓笔记》是南派三叔所著的盗墓题材小说,小说的主要内容是:一群盗墓贼挖到了一部战国帛书的残篇,记载了一座奇特的战国古墓的位置,但他们几乎全部身亡。50年后,其中一个土夫子的孙子在先人笔记中发现了这

浮华艳影背后的幻灭——评美国影片《午夜牛郎》 午夜牛郎电影

浮华艳影背后的幻灭——评美国影片《午夜牛郎》摘要:好莱坞新电影的代表作之一的《午夜牛郎》成为多元电影文化中的一支鲜艳的奇葩,是一部迥异类型电影、娱乐电影的现实主义力作,它形象鲜明生动,视角独特,手法朴实,表演真实,主题深刻,揭示

声明:《17.7.CCTV-13新闻《午夜新闻》 cctv13新闻频道直播》为网友初月青衫染蒹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