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看电视剧《唐太宗李世民》有感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转看电视剧《唐太宗李世民》有感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看电视剧《唐太宗李世民》有感

  话说有什么样的娘,养什么样的儿子。窦皇后的几个儿子女儿可都是大大的出名啊!不说那流传千古的唐太宗,单说平阳公主,也是一等一的巾帼英雄,再说那隐太子李建成,也是个才能卓绝的人,小儿子李元吉虽说才能差了些,也颇残暴,但也非无能之辈。这太穆窦皇后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但听我细细道来,首先我还是从那部红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唐太宗李世民》开始说吧。

  我要说的不是长孙皇后,不是李世民,更不是那个集三个杨妃于一身的杨吉儿。我要说的是窦姨娘——这个窦姨娘,作为贯穿《唐》剧始终的人物,一个穿针引线的人,在剧中被塑造成一个聪明睿智冷静沉着的女人,总是在适当的时候出来,解决着李家父子的各种矛盾,然而历史中是否也有这样窦姨娘,我们已无从考证。而她的姐姐却是真真正正存在着,作为一个对李家父子影响重大的人存在着。

  然而她走得太早,隐约记得是613年,也是长孙皇后嫁入李家的那一年。最后当李唐王朝建立之时,追封为太穆皇后。据说李渊最后也曾动过立后的念头,但唐高祖终究只有一个皇后。

  李渊与窦氏的结合可以称得上一段佳话,这首先得从窦氏家世说起。

  窦氏是北周大臣窦毅的女儿。窦毅是上柱国(北周建国,授八人为柱国将军,被称为“八柱国家”,李渊的祖父李虎亦是八柱之一)、神武公、大司马,是最高的爵位(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中以公为首),还是仅次于皇帝的全国最高军事统帅。窦家是鲜卑族后裔,保持着祖先尚武的习俗——男子专好武力,轻视读书,窦毅的堂兄窦威与众不同,偏好读书,有个外号叫“书痴”,因此还为各个兄弟耻笑。

  窦毅娶的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公主。窦氏生而神异,才刚落地头发就长过脖颈(现在大家闹明白了,那叫胎发,最后还是要掉光才长出真正的头发),三岁时一头秀发已可飘然垂地。

  窦氏姿容姣好,而且贤明聪颖,喜好读书,有过目不忘之功,同时又不失鲜卑女子的果敢泼辣。

  北周武帝,很是喜欢这个灵慧的外甥女,自幼养在宫中。当时势力最强的是北方的突厥,北周向突厥称臣,为了取悦突厥,北周武帝以突厥公主为皇后,心里却很不服,对皇后很冷淡。窦氏年龄虽小,却看出了其中的利益关系,她对武帝劝诫道,“现在天下不安,突厥最强大,只有得到他的帮助,才能保全国家,希望舅舅为百姓着想,抑制自己的情绪,善待突厥皇后。”这番道理令武帝幡然醒悟,从此更加对她另眼想看。这一段话亦流传开来,传到长孙炽耳中。

  这个长孙炽上文介绍过,是长孙晟的哥哥,长孙皇后的大伯。因为这一段话,他认为窦氏是奇女子,并以奇女子必生养奇子的逻辑,推荐长孙晟与李家联姻,从而成就一段佳话,这是后话了。

  插了一段废话,继续这个传奇的窦氏的故事。北周武帝死后,天下被杨坚夺取,窦氏义愤填膺,捶胸叹息,“恨自己没生为男子,不能解救舅舅家的患难!”吓得父母连忙掩住她的嘴巴,训斥她再也不能乱说这些会引来灭族之祸的话。

  由此可见窦氏刚毅堪比男儿。

  窦毅夫妇对这个聪慧异常的女儿疼爱非常。故到了窦氏出嫁年龄,窦毅亲自张罗着要给她挑一个才德兼备的丈夫。

  他的办法沿袭了鲜卑族的传统——比武招亲。窦家的门庭,窦氏的才貌是无数公子心驰神往的。闻讯前来的人络绎不绝。

  窦毅的办法也是特别。他在屏风上画了两只孔雀,约定射中孔雀眼睛的人就选为乘龙快婿。大概那个时期把孔雀看做爱情的象征,唐朝有诗句“鸳鸯钿带抛何处,孔雀罗衫属阿谁”来描绘男女感情。

  在这次选婿比武中,李渊姗姗来迟,当时已有几十人败兴而退了。李渊一上场,操弓搭箭,两发两中。这桩天作的姻缘就这么以箭定音了。这也说明李渊有不凡的武艺,绝不会是后世人所描绘的碌碌无为。

  李渊武功谋略俱是不凡,窦氏也是明达贤淑,知书达理。据说李渊母亲独孤氏(独孤文献皇后的亲姐)脾气不好,却独与窦氏亲厚,如此可见一般。

  夫妻二人兴趣相投,情致相似,到也算得上琴瑟合鸣,相传窦氏模仿李渊写出的字,竟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夫妻感情可见一斑。这倒让我想起晋阳公主,她学李世民的飞白体,也是叫人真假难辨的。

  话说有一次隋炀帝大宴群臣,在宴席上拿李渊取笑,因他生的面如褶纸,便给他取了个外号“阿婆”。李渊当众受辱,心中极不快。回到家中向妻子抱怨。窦氏却安慰她说,“这是吉兆啊。你封为唐公,唐是堂的谐音,阿婆就是堂主。”意指李渊有天子之象,几句话就让李渊转悲为喜。

  杨广素好骏马猎鹰。李渊曾养不少骏马,窦氏劝他进献上去,否则可能会引来灾祸。李渊一时没开窍,不肯割爱,果然被杨广找碴,这时才倍觉夫人高明,以后多方搜鹰犬献上,大得炀帝欢心,加官进爵。只是此时,窦氏已去世了。李渊曾对几个儿子说,“我就是听了你母亲的话,官位才坐得这么久。”

  窦氏的政治敏锐度绝不输于李渊,她的英勇果断亦不输于李渊。但她也有缺点。

  她极其喜欢二子世民。世民亦是与母亲亲厚,相传为讨母亲欢心,学她的字体,几可乱真,那一手飞白体大概也是这样练就的。

  但她很不喜欢四子元吉,原因只为他长的丑。我一直觉得这与后来李元吉的性格扭曲很有关系。

  窦氏也是我佩服的女性,我觉得她的性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李世民,以及平阳公主李三娘。这就是后话了。

  因为文中对唐高祖太穆窦皇后涉及不会太多,为了大家对这位先故皇后有一个详尽的了解,故此粗略介绍一番。

历史中的“雁门勤王”

  这篇文是一个介绍,在写小说的时候就想写了,关于真正发生在大业13年的雁门关之围的历史。现在广泛称之为“雁门勤王”,这是是小李军戎生涯的第一笔,也是非常辉煌的一笔,与长孙无关的故事。

  大业中,突厥围炀帝雁门,炀帝从围中以木系诏书,投汾水而下,募兵赴援。太宗时年十六,往应募,隶将军云定兴,谓定兴曰:“虐敢围吾天子者,以为无援故也。今宜先后吾军为数十里,使其昼见旌旗,夜闻钲鼓,以为大至,则可不击而走之。不然,知我虚实,则胜败未可知也。”定兴从之。军至崞县,突厥候骑见其军来不绝,果驰告始毕可汗曰:“救兵大至矣!”遂引去。——《新唐书?太宗本纪》

  就是说呢,在大业年间,具体是什么时候,也说不清,目前一般认为是成亲的那一年,也就是大业13年(话说这一年,小李真的很忙,又要去雁门关救杨广,又要成亲,他亲娘好像还死在那一年,现在多数人认为他娘死在他媳妇嫁进来之后,否则还守孝呢,就算当时不用守孝三年,也不能当年结婚吧,我怀疑有没有冲喜嫌疑还不一定呢!废话了,继续…),杨广被困在雁门关,于是募兵救援。当时太宗就应征入伍了。隶属云定兴麾下。当时大军还在很远的地方,不能及时赶过来,而雁门之围情势极其紧张。李世民向云定兴献策,大概意思就是:突厥敢围大隋皇帝,主要是以为没有援兵。可以把军中老幼病残都派上,连成数十里长阵,竖上军旗,晚上不停击鼓,让对方以为大批援军到了,突厥不知我方真假,必不敢断然来袭。云定兴无奈之下,采用了这个计策,果然奏效了。这是史书中小李第一次展现他非凡的军事才华,还能看到他自信果敢的性格,以及一种冒险的精神,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冒险吧。当时小李才16岁,古人喜欢以虚岁记年龄,也就是15周岁,这样的年纪,大概咱们还躲在爸妈的羽翼下,撒娇着过活呢!

  历史中应该不会出现小说里这一幕。长孙皇后大概新嫁为妇,在家里守候着夫君归来(小李真是,让新婚娘子在家独守空闺)。我之所以这么写是为了添加戏剧效果,希望能更精彩一点,而且本书是以长孙皇后为女主,自然要突出她不同一般女子的从容镇定,果断坚强。这一点却是有些粉丝情节。但我相信长孙皇后确实也是有这些品质和才能的。请看后来的玄武门之变,长孙皇后没有一般小女子的哭哭啼啼,反而坚定地站在小李身后支持他,鼓励他的那些将士,甚至很多人觉得当时她也随着丈夫去了玄武门,这不是一般女子能做到的果断坚强,我很怀疑当时她在玄武门之变中充当了催化剂作用。呵呵,这些我会在日后提到。

  我希望看此书的人,不要把小说与历史混为一谈。真实的历史只会比小说更加波澜壮阔,更加风云莫测。无论是李世民,抑或是长孙,只会比小说中的人物更生动,更丰满,更具有天子和国母的气度和风采。恕我才疏学浅,无法再现一个风云迭起的动荡年代,无法再现一代雄主和一代贤后我只能说,在我能力所及之内,我尽力做到更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28695.html

更多阅读

靳东与荣石——看电视剧《箭在弦上》 箭在弦上徐一航和荣石

靳东与荣石——看电视剧《箭在弦上》前些天看了电视剧《箭在弦上》,其剧情和演员的表演深深吸引了我,尤其是靳东的表演。他有时候霸气十足,譬如他强迫商人为抗日募捐的时侯。日本人要进城了,他传出话去:“谁要是敢擅自迎接日本人,我灭他

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 万历首辅张居正

最近看完了《万历首辅张居正》,总体来讲,该剧是可以作为一部历史剧而不是一部历史传奇来看的。本身鄙人对中国古代史就有一定的了解,在看该剧的过程中我也百度了一下相关人物:主要人物发展轨迹和历史原型没有太大的相悖,其中所发生的主要

声明:《转看电视剧《唐太宗李世民》有感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为网友过渡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