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木木粉成分遇热后变化
变色机理:可认为是热处理过程中,木材中的木质素大分子以及一些抽提物(如黄酮类、酚类、单宁类)中的发色基团(如羰基、双键、苯环)和助色基团(如羟基、羧基)在高温下氧化导致的深色化(吸收光谱向长波长方向移动)和浓色化(吸收光谱强度增大)的变色效果。虽然木材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自身的分子结构上不存在发色基团,不吸收可见光,但它们的热解产物可能含有发色基团,如半纤维素一种可能的热解产物糠醛,即含有发色基团。半纤维素、纤维素、木素的剧烈热降解温度范围分别为180~300℃,240~400℃,280~550℃,但它们在低于180℃的温度下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降解,特别是在加热时间较长时,或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其中又数半纤维素最不稳定。因此,木材的主成分(特别是半纤维素,甚至包括木素)以及抽提物在热处理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导致了木材材色的变化。
结论
在相同的热处理温度下,杨木试材随着热处理时间延长,明度减小,饱和度C*波浪式增大,色调角逐渐减小,色差增大;另外,热处理温度越高对试材的视觉物理参数影响也很大,明度和色差随时间的变化程度越剧烈,尤其当空气介质中热处理的温度超过180℃时,明度和色差的这种变化趋势更加明显。
在相同的热处理时间下,随着实验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杨木试材的明度呈下降趋势,饱和度随之减小,色调角呈直线减小趋势,且温度越高变化越强烈。总体色差随着温度的升高均是上升的。
与原试材相比较,随着实验设定的热处理的时间的增加,处理后的试材的颜色随之其颜色是逐渐加深的;并且随着实验设定的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处理后试材的颜色也会逐渐加深。实验说明热处理的温度的高低和热处理时间的长短对热处理后木材的颜色有很大的影响。
采用多种分析手段对杨木P-RCAPMP中的溶解和胶体物质(DCS)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溶解物质(DS)含量占DCS的76.1%。DS的阳电荷需求量占DCS阳电荷需求量的53.0%。DCS的平均粒径为326.7nm。DS中木素含量占DCS中木素的62.7%。DCS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组分包括木糖、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半乳糖以及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其中木糖含量最高,其次是葡萄糖和半乳糖醛酸。DCS的MTBE抽出物中检测到的树脂成分主要为脂肪酸、甘油酯、甾醇酯以及木素衍生物,其中脂肪酸含量较高。DCS中主要含有Na+、K+、Ca2+、Mg2+、Al3+、Fe2+/Fe3+以及硅,其中Na+含量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