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墙祸起,紫禁城之变 天下之喋血紫禁城




萧墙祸起,紫禁城之变 天下之喋血紫禁城
嘉庆即位不出数年,发生了天理教围攻紫禁城之变。天理教属于白莲教支派,是京畿大兴县人林清和河南滑县人李文成、冯克善等联合成立的一个民间秘密宗教。基本教众是贫苦农民和小生产者,也有少量的小地主和下层官吏入教,仅黄村一地即有万余家。嘉庆十六年秋天,西北天空出现彗星。钦天监说这象征有战争,报告嘉庆将嘉庆十八年闰八月改为十九年闰二月。天理教教徒因此附会说,闰八月不吉利;又因为天理教的经书中有“二八中秋,黄花落地”的话,更加以神秘化,说根据星象,应在九月十五日午时,乘嘉庆去木栏秋狝时,天理教就占领京城。于是,嘉庆十七年正月,各地教首聚会于滑县的道口镇,决定“以十八年九月十五日午时起事”。李文成又至大兴县黄村会见林清,约定由李文成先在滑县发动起义,河南、山东、直隶同时揭旗造反后,立即直趋京畿;林清则在京师城内响应,与李文成等起义军里应外合,夺取京城,占领清朝统治中心。

嘉庆十八年八月底,由于滑县天理教铸造军械机密失泄,李文成被知县强克捷逮捕入狱,打断双腿。李文成的党羽因为事情紧急,没有等到约定的期限,就在九月初七那天聚众3000多人,一举攻下滑县城,救出李文成等人,提前造反,知县强克捷被迫自杀(一说被杀),直隶的长垣、东明,山东的曹、定陶、金乡等县同时起来杀死官员,包围县城,成功拿下曹县与定陶县城。嘉庆在途中听到造反的消息,当即命令直隶总督温承惠派兵前去镇压。由于清军的堵截拦阻,起义队伍未能迅速北上。

而林清此时在北京对滑县之变毫无所知,仍按原计划进攻紫禁城:十五日一早,参加起义的京畿200多名天理教教徒分成东西两队,乔装改扮,潜伏在东华门和西华门外,由太监接应,开门入宫。西路的30多名起义者在冲进西华门后,打到隆宗门,亦有几名起义者准备由门外诸厢房越境进入养心殿。此时,正在上书房读书的皇次子旻宁(即后来的道光帝),闻变戎装上阵,登城垣,“发鸟殪之,再发再殪”。皇三子旻恺紧随皇兄之后,冲到苍震门,也发枪射击。午后,留京的礼亲王昭槤等人带兵由神武门增援,又临时将准备派往滑县镇压李文成起义的1000多名火器营官兵调入宫内狙击起义军,终把这一小支起义军残酷镇压下去。
此时,嘉庆帝正在热河围猎。闻讯后,曹振镛劝嘉庆一定要保持冷静,内阁大臣董诰极力请求嘉庆回京,甚至掉了眼泪(这就是“庸庸碌碌曹丞相,哭哭啼啼董太师”的由来)。嘉庆马上启程回京,并派吏部尚书英和先行处理善后事宜。英和回京后派人逮捕了林清和太监刘得财、刘金等。十八日,嘉庆帝草拟了“罪己诏”,哀叹这次“变生肘腋,祸起萧墙”,实为“汉唐宋明未有之事”。然后说:“旻宁系内廷皇子,在上书房读书,一闻有警,自用枪击毙二贼,余贼始纷纷潜匿,不敢上墙,实属有胆有识。朕垂泪览之,可嘉之至,笔不能宣。宫廷内地,奉有祖考神御,皇后亦在宫中。旻宁身先捍御,护保安全,实属忠孝兼备,著加恩封为智亲王。”十九日,嘉庆帝回到北京,诸王大臣迎驾于朝阳门内。皇帝感慨地说:“我大清以前何等强盛,今乃致有此事!”众大臣也都呜咽痛哭。

这次起义使清朝最高统治者第一次认识到自入关170年来,清朝的统治已潜藏着巨大的危机。嘉庆回宫后颁布“罪己诏”,承认这次起义“祸积有日”,但又把“当今大弊”归因于“因循怠玩”四字,同时声称要把起义者斩尽杀绝。

九月二十三日,嘉庆亲往中南海丰泽园审讯了林清和太监刘得财、刘金。廷讯开始,先命将刘得财、刘金二人带来,斥问为何“萌此逆谋”,并将二人夹打后处决。接着提审林清,林清在重刑面前毫无畏惧,坦然承认此次进攻紫禁城的目的就是要把皇帝赶回关东,嘉庆帝恼羞成怒。喝令将林清推出午门外凌迟处死,将首级送到直、鲁、豫地区示众。此后,嘉庆怒气未消,派兵火烧起义据点大兴县宋家庄,处决林清的姐姐、妻子。再三严令对其他被捕的起义者进行严刑审讯,施用了各种惨绝人寰的酷刑。最后把被捕者及其家属共300多人处死,或流放边疆,或在内地为奴。起义者的房屋、地产被查抄分赏给八旗官兵。嘉庆还发现,有6名起义的骨干分子在大搜捕中漏网,于是多次给各地官员下达搜捕令,并以巨金悬赏。最初规定凡捕获6人中的一人赏银3000两,后来又将悬赏价码提高一倍至6000两。但清廷长期抓不到他们,嘉庆指责未能抓到“六逆”正身的官员为“无耻、无能、废物”,直至他临终的前一年(嘉庆二十四年),还在大臣的奏折中批示:“有天良之大臣永不忘十八年之变,丧尽天良之辈早已付之云烟之外”,不厌其烦地告诫大臣要把镇压起义放在头等地位。

嘉庆皇帝在遇到上述两次变故之后,为了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决定加强京师特别是紫禁城的防卫措施,以保证“大内”更加“固若金汤”。他的主要措施是:严密保甲法;搜缴1000本“奸盗邪淫”书籍,披阅后于殿廷烧毁;对太监严加管束,禁止随便走出紫禁城;不准八旗宗室、旗人居住城外;在京师城内及紫禁城、圆明园增设哨卡,添置、整修防御工事和设备,增加驻防军队;严格紫禁城内值班大臣的交接班制度等等。

在处理紫禁城之变的同时,嘉庆帝加大力度镇压天理教起义。最初,李文成占据滑县要率众北上,有个姓吕的教谕假装投降“教匪”,乘机出主意说:“当年四川、湖北的白莲教军队纵横天下9年,最后终于失败,是因为不占据城市,没有驻守的地方。如今咱们应该闭关自守,以等其他郡县的援兵到达,然后再一起北上,这才是万全之策。”李文成听信了吕教谕的话,在道口屯兵,给京城的天理教徒作后援。温承惠一看起义队伍没有动静,自己也就按兵不动。十月,嘉庆将温承惠撤职,派陕甘总督那彦成取代。那彦成,杨遇春到达卫辉,攻打道口,将道口占领了。同时,山东运使刘清、代理直隶总督章煦也把境内“教匪”肃清。而滑县城墙坚固,粮草充足,一时攻不下来。那彦成便与工部侍郎护军统领庆祥、陕西提督杨遇春、西安将军穆克登布、副都统富僧德、徐州总兵徐洪率领各路人马围攻滑县。十一月,李文成出走辉县司寨,想招集党羽,扰乱官兵后方,但被总兵杨芳追上,便放火自焚。十二月滑县县城被攻下,活捉“教匪”牛亮臣等人,将他们处死。
三省刚刚平定,陕西南山木商的工匠又因饥饿罢工、抢劫,聚众数千,将城镇焚毁。巡抚朱勋向嘉庆报告“教匪”再度闹事,嘉庆命令长龄、常遇春率兵前去镇压。以后又陆续发生多起起义暴乱。

湖月故事网《历史版.嘉庆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29980.html

更多阅读

“风起青萍之末”的意思 风起青萍末

“风起青萍之末”的意思出自楚国宋玉的《风赋》宋玉在《风赋》中,与楚襄王谈论风的起末,宋玉说:“大王之风,庶人安得而共之!”,说大王之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蹶石伐木,梢杀林莽;而庶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 蚓无爪牙之利

《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

一日禅语: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一日禅语: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生最大的幸福不在于占有,而在于追求的过程。幸福在路上,而不是路的尽头。人生如一盘无解的玲珑棋局,与其苦苦追寻无解的结局,不如用心享受对弈的快乐。“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过分强求结果的完美,只会

文起八代之衰的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 唐宋八大家及其代表作

文起八代之衰的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韩愈,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之首。与柳宗

声明:《萧墙祸起,紫禁城之变 天下之喋血紫禁城》为网友四眼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