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1 --一个海归的亲身经历 玩笔仙的后果亲身经历

交通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1)--一个海归的亲身经历 玩笔仙的后果亲身经历

转自网络,原作者不详

在中国的时候常听说交通工程(通常指运输规划、交通运营和交通安全)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行业,是“21世纪中国最有前景的行业之一”。从硕士毕业,工作到留学,8年走过来,颇有感慨。在这里,我想把我看到和想到的东西拿出来跟大家分享,跟徘徊在门口的弟弟妹妹,跟在工作和学习中迷茫的朋友们聊聊天。结论不见得正确,但确实发自肺腑。如有不妥,还请方家指正。

PART A:现实与思考

读书的时候,这个专业还没有现在这么热。美丽的校园里面,记录了一群年轻人的热忱。然而多年之后重聚一堂的时候,大家早已褪去书生意气,消沉了许多。大家普遍感觉这个行业“挺虚的”。而且收入状况也不尽如人意。留校的人讲,随着扩招的影响,学生就业越来越难。酒酣耳热之余,竟多有怨言。那是不是这个行业在我们国家发展的时间还很短,其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还好班里尽有几个海外飘泊之人,留学在美国、西班牙和荷兰。虽然身处不同国家,但都感觉这个行业“justso so”。

这不能不引起我的思考。我国社会的发展,总体来说落后于西方。一个行业在西方的昨天往往是其在我国的今天。正如制造业曾经是西方经济的支柱,而今天转移到了东方。如果如此推理,广大同行们,恐怕失望者甚众了。

以我的力量和资质,很难全面地调查和评判一个行业;我能做的是选择两个侧面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得出一些深入的认识。我选择的角度,一个是技术含量、另一个是行业的平均收入。从技术的角度,我们可以看清这个专业究竟能做什么;从收入角度,我们可以看清这个行业在国民经济中起到的作用。通过和朋友的交流以及在各国官方网站上的数据,我发现同其他工程学科相比较,这个行业的技术含量偏低,平均收入也偏低。交通工程的技术含量同其他工程分支相比,属于入门比较容易、也比较好混的专业。同时,交通工程师的薪水基本上处于中等水平,同电子、机械等行业相比,在相同的工作经验和职称上薪水要低20%到30%。同商科、法律和医生相比,更是相去甚远。

这实在让人失望了。那么,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其实冷静地想一想,这个世界上有资格对某个行业进行预测的,只有经济学家;而即便如格林斯潘之类的大人物,也往往给出一个十年的展望。少有的几次错误,也招致大家极大的不满甚至口诛笔伐。而对于我国高校普普通通的教授或者专家学者给出的关于百年兴衰的预言,我们怎么能过于当真呢?下面,我们来看看深层次的原因。

PART B: 技术含量:学界和业界大家还在想

我在这个论坛里面有另外一篇帖子《从交通工程的缘起看我国交通工程的就业现状》。文中,我给出了一些这个行业的学术发展的概况。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基本上是从理论探索慢慢到实践应用的。追根溯源,交通工程的理论最初也是一些做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学者创建的,后来搞物理的人也走了进来,甚至还有不少搞运筹学的。但是目前为止,交通工程在美国乃至世界也没有能形成一套完整的、成体系的方法论。这门学科的一个很鲜明的特点是:知识很琐碎,什么都沾一点,又什么都沾得不深。这一点与土木工程其他的分支截然不同。土木工程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工程学科,已经是千锤百炼了;以五大力学为主体(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和土动力学),结合建筑材料和结构设计,发展出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和路面材料等多个学科分支。计算机科学则是以应用数学特别是科学计算为基础,发展出网络、模式识别、数据库、图像处理甚至软件等多个分支。电子工程则是以应用数学和应用物理(电学)为基础,发展出众多的学科分支,包括强电和微电子技术。而微电子技术又可以分为电路、信号处理、网络等多个方向。同这些学科比,交通工程学太嫩了;它没有自己的根基,到处借东西用。美国大学的教授,招生的时候甚至不愿意纯粹土木工程出身的人。他们更愿意学生有一点IT、经济学、数学甚至是自动化背景的学生。这一点,大家可以翻看一下TransportationResearch 等顶级期刊上的文章,看看上面运用的方法论中,有多少是大家在土木工程学院接触得到的。

交通工程作为一门工程技术的第二大特性,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点脱节。这一点,在TrafficOperation方面最为显著。就像搞理论物理的和搞实验物理的不相容,就像搞经济学的和搞business的人那么不相容。TrafficOperation和TransportationPlanning,是交通工程实践中最实在的部分。Planning嘛,因为很难验证,是非比较少。但是TrafficOperation就不一样了;从一开始就有两部分人在搞:一部分是搞理论的(学物理出身的人居多,之后也有相当一部分土木工程的教授加盟),另一部分的是搞应用的(以HighwayResearchBoard)。双方的研究可谓各有特色,前者提出理论模型,后者则依赖于实际数据和统计模型。大家各自的家数(Methodology)各异,观点也不太一致。搞理论的人,因袭了自然科学研究的法统。他们应用很多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同时他们觉得工程实践中太多的“约定俗成”的做法,缺乏科学依据和严谨的科学精神。而搞实践的人则继承了经验主义的理念,坚信实际数据才是最可靠的;同时也认为那些复杂的数学模型在实际中很难应用,一些假设不符合实际情况,很难在实际中运用。当然实践证明,这些理论派看起来比较“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在工业界中确实更有市场,甚至能生成出比那些“科学”的模型更准确的结果。后来HighwayResearch Board改名叫Transportation ResearchBoard(TRB),把这些研究成果总结成了一本书,叫《Highway CapacityManual》。怎么样?有意思吧?这也是交通工程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应该讲,《Highway CapacityManual》确实是一本比较“下里巴”的书。

我不想在这里面断是非。我只想unfold the story.事实上,理论和实战的conflict一直在延续。在工业界,实战派占上风;学术界,当然奉理论派位老大。毕竟,工业界就是要work;理论界就是要publication。理论派和实战派之间基本上互不买帐。实战派的人强调的是,我们既然是工程系,就是要讲究“扎扎实实的做,而不是纸上谈兵”。而理论派的人则强调说,他们的研究从最基本的原理出发,更“合理”。实战派的人指责说,理论的东西往往经受不起实践检验;而理论派的人则嘲笑说,实战派的人搞的东西没有“技术含量”。可谓“气剑相争”,别开生面。我在留学期间,有幸经历了两种不同的流派的“武功”,也可以跟大家讲讲亲身感受。气宗(指代实战派),都是针对实际问题出发。其研究都要花大量的时间采集数据,特别是实地的调查。气宗用的大体上就是本科级别的统计学或者是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如果是博士的话,大部分时间都是重复地做一些事情。最关键的是,把研究报告写好。教授们更关心的是你的数据是否采集齐全了,你的书写是否规范,论文的格式、标点符号是否正确。总的感受,这种功夫要求的是体力和耐心,比较适合郭靖之类的人练。剑宗就有意思多了,你需要选很多其他专业的研究生甚至博士生级别的课程。这方面的题目,大都比较理论,跟实际没有什么关联。研究的过程强调你的奇思妙想和智慧。总的感受,这派武功适合令狐冲之类的人练。当然这两种武功都有自己的弱点。气宗虽然比较实际,但是感觉这些东西,即便是本科生甚至是高中生都可以做。读一个这样的博士,实在不见得比在公司里面上班更有收获。而剑宗呢,其研究都要建立在极强的假设的基础上;虽然理论大厦很漂亮,无奈乎一旦假设被证伪,所有建筑一朝就会坍塌。

这种观念分歧甚至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对立。我原先的导师也是TRB一个重要成员,也曾经当面跟我说过他对理论研究的一个分支的严重不满;他甚至上课的时候都不提那个领域的东西。问及原因,就说“这么多年了,都不见那些东西有什么实际价值,我不愿意给你们讲这些没什么用的东西”。确实,那个研究领域的文章曾经霸占顶级期刊很多年,直至现在都没有什么可以做的了,仍然没有什么实际的应用价值。而似乎是为了彰显自己是有价值的,这些理论学者认为自己的research是科学,而不是所谓的工程。他们甚至自称“TransportationScientist”,认为自己的研究为TransportationEngineering的研究,从更高的层次,提供一种理论支持。

诸位以为如何?是不是有点像封不平大战岳不群?呵呵,可惜现实不是小说,不是闹着玩儿的。理论和实践的脱节甚至对立是一个学科的悲哀。据我所知,有一篇《cell》上的文章造就了一个公司的一夜暴富。我理想的境况是,气剑双修,欣欣向荣。黄瓜不用嫌西红柿个子矮,西红柿也不要嘲笑黄瓜的皮肤不好。大家都是蔬菜,要通力合作才是正道,吵什么吵嘛?搞实践的好了不起吗?你们的那些不科学的做法给人民的出行带来多少麻烦?搞理论的就高明吗?一个交通工程学的教授,一辈子解决的交通问题还比不了在学校门口执勤的交警。合作不好吗?

一面是理论界的孤芳自赏,一面是工业界的抱残守缺。唉!交通工程有技术含量吗?我不知道,但至少目前工业界的技术含量,不怎么高。

PART C: 行业收入:问君年薪几何

首先,交通工程这种服务的价格,不是想多大就有多大的。抛开大家工资单上的数字,我想从一些最基本的点出发来说这件事儿,这样我们就可以对这个问题本身有更清楚的认识了。做交通工程的钱是从什么地方来?交通工程是做服务的,是规划和评价基础设施的。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需求增加,政府需要拿钱出来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并改善现有设施的服务和运营水平。在西方国家,就是纳税人出钱来改善交通服务,缩短他们出行的时间、增加交通的舒适度。那么纳税人愿意出多少钱,完全由这种服务对纳税人的效用大小来决定。比如纳税人平均的时间价值是10元小时,他她不会愿意出11元来让你为他她节省一个小时的出行时间,哪怕你真的能做到。这个效用的大小规定了交通工程市场价值的上界—实际的只能比这个低。

交通咨询是服务业的一种。但同样是服务行业,不同的服务带来的效用不一样,收入也不一样。比如说给人当保姆,它收入就不高,因为这种服务的效用不是很高。那么给人当股票经济人,那身份地位就大不相同。你是大老板,他是代理人;你能不重视这个攸关你经济命脉的人吗?所以股票经济人的地位和收入更高一些。通俗地说,就是关键看你干的这行“沾不沾钱”。交通呢?大家都知道吧,干这行的收入都比不了会计。为什么,数汽车的当然没有数钱的挣钱多啦!数汽车少数一辆没事儿,数钱少数了可就要出事儿的。责任可谓重大,老板当然愿意多付钱啦。

第二,交通工程是服务于经济的,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管理,都是为了经济发展而服务的。发展的轨迹往往是台阶式的:当满足交通需求的时候,就缓慢发展;当交通拥堵严重的时候,就迅速越迁。它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而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那么什么是一个国家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呢?对一个正常的国家来说,应该是科技的发展,如重工业、化工、机电和信息技术等等。有些行业本身就是经济增长点,比如电子和计算机等IT产业。微软的崛起创造了多少就业岗位,带动了多少相关行业的发展,诞生了多少新的市场。整个加州的崛起都来源于IT技术的革命。相比来说,没有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是靠交通工程里面的技术发展。交通工程也从来没在历史上成为什么“热门专业”。当然,这些关乎一个国家命脉的关键产业,也不见得就如何热门。但是要注意这个和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不均衡有关,可以讲有些行业的价值还没有完全地发挥出来。

第三,交通工程的技术含量不是很高。IT这些行业之所以收入高,和他们行业本身的利润高有关系。由于IT和EE的技术含量高,其产品的附加值高。而产品的附加值,本身又依赖于技术本身。那么交通工程的技术含量有多高呢?问一问在设计院、研究所和咨询公司的同仁们,大家心里都有杆秤吧?事实上无论在哪个国家,这个专业还没有形成自己核心的方法论。对于传统的土木工程,如果问其核心课程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力学和结构设计。但是交通工程则很难讲什么核心的方法论。这个问题在学界中尚且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我希望未来能有所突破,这也是所有交通研究者的期望。但是至少目前看来,技术并不是增加利润的主要因素。

有些人可能要说,交通工程既包括技术,也包含社会学,甚至政治。其实政府和官员在交通咨询产业中发挥的作用大,倒是我国的特点。因为中国社会目前还奉行“大政府,小社会”的理念。西方国家中,往政府圈子里挤的人不多。经济利益是一个很大的要素——政府部门太穷。我国由于历史原因,交通领域涉及的部门比较多,政府对交通的工作抓得也比较牢;部门多了之后,相互之间的协调也就不容易做好。做过大城市项目的朋友可能都知道,磨嘴皮子的时间最多!交通涉及面广,综合考量总是无可厚非。但是,政府机构的权力集中以及众多部门之间的协调都是要花钱的;你要花钱养一大堆人,再花钱雇人协调它们。这么多机构,又争先恐后的追求政绩,搞重复建设。这些成本是谁来买单呢?当然是社会!资金总是朝着权力集中的。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去设计院所,去交通管理部门等政府机构,是大多数人就业的首选。但我也要提醒大家,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也就是同样花1元钱,西方社会的公民可以享受到更大的交通服务。我国公民的收入低,但是税收所能创造的效益反而还少。这种资源分配的方式,从长期的角度上看,对经济的发展没有好处。同时,大家也不要低估我们的党改革的决心!“小政府、大社会”是历史的潮流。
第四,利益分配。现在假设这个行业有机会了,纳税人都愿意掏出来不菲的银子让大家解决交通问题了。但是人家出钱也要看咱们能做什么,有没有效果。这个效果,就要看如何度量了。比如如果我是股市里操盘的,帮公司赚了一大笔钱。这个是立竿见影的,所以公司也就愿意掏出大笔的奖金。如果我是出色的3D程序员,那么一个好的游戏公司肯出大价钱雇我,因为3D引擎是一个游戏的卖点之一。如果我是一个医院的主刀,医院会出高薪,并且给很宽松的假期,因为我是医院的活广告。

然而,交通工程目前的量化分析方法,还停留在比较粗糙的水平。甚至有些方法论本身还很有争议。因此很难说谁做的工作是好的。这个时候,更重要的是谁能说了算了。而这个话语权威就变成了一种稀缺资源。而谁掌握了稀缺资源,谁分的多。在这个通用法则的作用下,大多数从业者都不会是受益人。

PART D: 流行的说法:似是而非

现在,我对流毒比较广的几种说法提出质疑:

1.“所谓衣、食、住、行是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四个要素。我们交通管的就是‘行’。交通拥堵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这说明交通工程师是个好职业。21世纪的中国离不开交通工程。”

思辨:粮食问题一直是我国的大问题,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意味着巨大的粮食需求,这说明当农民很有前景。可是大家看看“三农问题”。这实际上是一个必要条件而已。什么叫做必要条件?A是B的必要条件,意味着B出现了,A也必然出现,但反之不然。绝大多数的“热门行业”都是能在经济中起到重要角色的行业,但是并不是说一个行业在经济中能够起到重要角色,它就一定热。这句话说得太空泛了!把这句话抽象出来,形成一个模型:“因为X在国民经济中很重要,所以X是热门的”。那么我们就会发现X可以等于采矿、农业、造纸,等等等等。空泛得很!

2.“交通工程重视经验,越老越吃香。”

思辨:这句话的问题跟上面那句差不多,过于空泛。其实很多行业都重视经验。比如财会,更重视经验。至少在美国,会计每年薪水的涨幅要大于交通工程师。

3.“交通工程是5E学科,包括工程(Engineering),经济(Economy),能源(Energy),环境(Environment)和法律(Enforcement)。”

思辨:很遗憾,我从来没有在国外,包括英国、美国、德国、荷兰和西班牙的交通工程教育中,看到过类似的说法。这个说法,疑似中国人自己的创造。我想表明自己的观点,学术是讲严谨的:自己可以瞎编,但不要写到教材里面去坑害学生!如果你们这些写教材的把胡编作为宣传交通工程的方法,那请你们小心,因为XX功同样在宣传自己保罗万有!

PART E: 结语:我的观点和建议
那么,交通工程究竟有没有前景呢?我的回答是有!但是,短时间内很难发展到那个程度。而且其原因也不是上述两个。真正的原因,是交通咨询业的效用的增加(Utility)。举例来说,我们看出行的时间成本。现在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时间对于现代人来说越来越不够用。那么时间成本也越来越高。如果交通工程技术真的能帮助纳税人减少出行成本,我想他们愿意付出的钱的数量也就越高。但是这个要等到一定时间之后了。交通咨询在经济生活中起到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另外,随着交通模式的复杂化,交通工具的发展,可控制和可准确分析的东西越来越多,到时候也不会再是大家平嘴巴见高低。分配的环节会越来越合理化。但是目前来说,我们很难在短期内看到这些东西。至少在西方国家,这个行业的薪酬水准比工程类的平均水准只是略低而已。估计过几年,等中国的交通工程领域成熟之后,也是这样一个情况。

同交通工程类似的是生物。生物这个领域可谓在全球市场内供过于求。不是说生物就烂;它还是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但是,大家提到生物的时候,还是往往劝退。美国的MITBBS网站上,生物版面简直就是一个劝退版。甚至有一篇文章叫《留学孔已己》,写的是生物博士后的惨淡人生,读了让人掉泪。究其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惹的祸。几个狗屁海龟回国一通胡吹,然后国家就开始砸大笔的银子搞,大批量招收学生。可是最后发现社会上根本没这么多需求。于是很多人转行儿,白白浪费了教育资源和家长攒了几十年、从牙缝里面抠出来的血汗钱。领导一个错误决定,就要成千上万的家长埋单。唉~~~~~~~~~~~~~~~~~

交通工程没有生物那么夸张,但是言过其实是有的。当然,大家做这个行业,一方面得到经济利益,一方面也创造了用钱难以衡量的社会价值。如果你真的喜欢交通,认同那种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所带来的那种成就感,还是应该选择这个专业的。但是如果你是混口饭吃,而且还想吃点儿好的,那么还是三思而行吧。

[补充说明]

这段话是为了亡羊补牢。我在后面的跟贴中,发现我的话语伤害到一些人。对这些人,我有点话要讲。在我读书的时候有一种浮躁的想法,对我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现在我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没有犯同样的错误。这个想法就是:当觉得自己的行业没什么前途的时候,就怨天尤人、昏昏沉沉、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我想说的是,人的事业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大家要有耐心。第二,万事互相效力。知识都是慢慢积累来的,等你用的时候总是不够。学什么不一定要做什么,你不知道等那天你突然发现机会了,结果因为自己的知识没积累够而错过了,“人世间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此”!那有人说,我现在学的这些专业课有什么用?这个我不知道,我只是想跟你说,艺不压身,同时自学才是成才的必经之路。本科和硕士阶段的学习,大多数知识都是个铺垫而已。而且你会发现,学明白一个行之后,有的时候学其他的也很快的。最后,你即便不好好学习,又能够为你的明天增加什么砝码呢?没有什么行业会永远青春,都是n年河东,m年河西。很多行业的知识,不过也就是把你现在学到的东西稍微重组一下而已。我希望我的帖子,能擦亮你们的眼睛,而不是刺伤你们的心。记住,命运永远都是垂青那些乐观、进取的人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30452.html

更多阅读

2014年理科热门专业排行 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排名

2014年理科热门专业排行——简介理科生热门专业有哪些呢,就业最好的理科专业是什么?随着气温的升高,高考的关注也在升温。高考是人生最重要的考试,而专业的选择,决定了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下面和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子们聊聊2014年都有哪些

火海地狱亲身经历 玩笔仙的后果亲身经历

十二位法师和居士的地狱见闻地狱见闻录(04)六、火海地狱 亲身经历1.死了十一小时当大家在为工作而忙碌时,「哇!」在中国上海市某工厂做工的王建先生。在操作机械时,由于一时的疏忽,皮带竟然被转动的机器卷入,整个人飞出掉在数米远的混凝

一个海归女孩儿的自白! 一个婴儿的自白

《一个海归女孩儿的自白!》——关于生活、关于婚姻、关于冒险、关于创造力!有人把中国近代的人称作"橡皮人"。他们无痛,无趣,无梦,因为多数人的生活和社会从他们身上所期望的只是一堆状况....中国教育从孩提时期就提倡攀比,比成绩,比学校,比学

解读大学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 2016届毕业生就业前景

某调查机构发布的《大学毕业生从教分析》调查显示,2011届师范类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只有42%选择了教师职业,这一比例似乎出乎人们的意料。那么,42%的比例是否正常?另外58%的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为什么没有从事教师工作?记者对此进行了调

声明:《交通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1 --一个海归的亲身经历 玩笔仙的后果亲身经历》为网友就系喜欢爱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