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李煜九十 百家讲坛李煜全集下载

在上期节目中,赵晓岚教授介绍了公元975年十一月,南唐的首都金陵被攻破,历经三十九年、三代君主的南唐国灭亡。一开始委曲求全,到后来扬言要以死相抗的李煜,终于还是被戴上了李后主的帽子,做了宋太祖赵匡胤的俘虏。那么,这位曾经声称宁死不降的人,究竟有没有准备过实践他的豪言壮语呢?曾经“倔强不朝”的他,在投降以后又将会面临怎样的生活呢?湖南师范大学赵晓岚教授继续作客《百家讲坛》,精彩解读南唐后主李煜的悲情人生。系列节目《李煜》第九集《囚徒生活》,敬请关注。

  赵晓岚:
  我们以前曾提到,当李煜说出如果赵匡胤把他逼上绝路,他就带领亲属、族人们自焚的誓言时,赵匡胤态度是不屑一顾的,认为酸秀才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大约是为了要显示出宋朝的开国皇帝是如何样地神武英明吧,在宋朝人所写的正史和野史里面,也很配合地把李煜写得像个贪生怕死的人。

  在马令的《南唐书》里,记载了这么一个小插曲。李煜出城投降以后,宋军的统帅曹彬叫李煜回皇宫去准备行装,可是曹彬手下的将领不放心,认为这个李煜曾经说过要自焚的话,如果现在放他回去了,他要万一那么干了,谁能负责呢?这曹彬光是笑,不说话。手下的人再三说,曹彬这才笑着回答,他都已经投降了,怎么还会自杀呢?

  在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里面也记载了这件事,不过把曹彬的理由说得更详细一些。他说:“煜素无断,今已降,必不能自引决,可无虑也。”意思是说,李煜素来是个没有主见的人,他现在既然已经投降了,就不用担心他再自杀了。

而在王陶的《谈渊》里,关于这个插曲写得更富有戏剧性。曹彬叫李煜到船上去喝茶,在河岸和船之间架了一块独木板作为通道,曹彬和他的副将潘美先上去了,李煜却转来转去不敢上,怕掉到河里去。后来还是曹彬派了两个人从两边搀着他,才登上了船。底下的情节和正史里所记的差不多,曹彬叫李煜回宫里去准备行装,第二天到船上来报到,潘美担心出现意外,曹彬说他连独木板都不敢上,怕死得很,现在我们已经允许他活着到中原去了,他怎么会自杀呢。

仔细分析以上的这些说法,我们会发现,其中还是有些问题的。在马令的《南唐书》里,曹彬推断李煜不会自杀的理由显然不太充分,投降的人未见得就不会自杀,何况这个人还放出过要自杀得狠话呢。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比马令的《南唐书》时间上要晚一点,可能他是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就加上一句李煜的性格没有主见的话。可是这句话一加,反倒让我们更加疑惑了,既然李煜没有主见,那么如果有那么一两个像陈乔那样的死硬派在他耳边吹吹风,激励一下他,难道他就不会改变主意自杀吗?比较起来,倒是王陶的《谈渊》里说这个曹彬从李煜不敢上独木板这件事推断他怕死,因此不会自杀,理由还算说得过去。但是《谈渊》它不是历史书,它所记载的主要是名人的八卦新闻,或者是一些稀奇古怪的事。当时的人是当做小说来读的,所以也是不大靠得住。

画外音:
从一代帝王转变为阶下之囚,南唐后主李煜经历的是一种常人无法经历和理解的惨痛遭遇。宋代史书从维护统治者角度出发,对亡国之君进行贬损嘲弄,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那么李煜在金陵城破前后的真实表现到底如何呢?曾经声称宁死不降的他,为什么到了最后的关头却没有实践自己的诺言呢?

赵晓岚:
那么,李煜在城破前后,他的真实表现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当我们把分散在各处的史料集中起来,我们会发现,第一,在城破之前,李煜对履行他的誓言是做了认真的准备的。马令的《南唐书》和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都记载着,李煜曾经在城破之前,在宫中积薪。也就是堆满柴草,随时准备把皇宫变成火葬场的。另外,李煜的自杀动员令对他的亲属也产生了影响。在皇宫附近,有一个净德尼院,里面有八十多个尼姑。基本上都是皇宫里出去的人,或者是出身于王公贵族。她们担心城破以后受到敌人的侮辱,所以李煜一说出要自焚的话,她们就成了积极的支持者和追随者,并且也在院子里堆满了柴草。李煜跟她们相约,如果看到皇宫里起了火,她们这边也同时点火,大家一块升天。

另外,还有一件事可以看出李煜确实打算和人世告别了。我们知道,李煜的最爱除了美女,大概就是从小时候就可是陪伴他的那些图书了。但是一个人如果要死了,他总会变得有些疯狂。于是,李煜吩咐他的私人图书保管员,那个美女黄保仪,他说如果城被攻破的话,就一把火把他的宝贝图书全部烧掉,不能让它落在别人手里。我们看,他连自己的殉葬品都选好了。

那为什么李煜到最后关头没有实践他的诺言呢?是他没有勇气吗?关于这一点,宋朝人的正史里面没有回答。倒是在一部叫做《江南别录》的野史里面简单地记载了这么一句话:

城破,后主欲自杀,左右泣涕固谏,得止。

也就是说在城破的时候,李煜确实是有过有自杀的反应的,可是被身边的那些随从、大臣们哭着喊着给坚决地拦住了。从这一条记载,我们倒是理解为什么《续资治通鉴长编》要加上一句李煜没有主见的话作为理由了。在“没有主见”的下面,其实还应该加上一句“李煜的手下不支持他死”,所以李煜肯定自杀不成。

不过,李煜虽然因为没有主见而自杀未遂,他的美女图书保管员却是忠实地执行了他的命令。在宋军入城的时候,她真的一把火把李煜的私人图书给全烧掉了。这个事件对我们现在的影响是,少了许多国宝级的文物。特别是他收藏很多的古代著名书法家,比如王羲之等人的真迹。而在当时却直接地造成了一桩惨案,净德尼院的尼姑一看皇宫这边浓烟滚滚,以为李煜是在点火自焚了。于是就按照约定,点燃了柴草,八十多个人,就这样葬身在火海中。

这个没有主见的李煜在投降以后,是不是像曹彬所断定的那样,再也不想自杀了呢?事实也不是这样,这也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二点。李煜在投降后,到汴京去的途中,又犹豫起来,动了自杀的心思。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说,煜初以拒命,颇怀忧恚,不欲生见上。意思是开始的时候,李煜因为自己曾经梗着脖子和领导顶牛,怕没有好果子吃,心里忧虑、怨恨,不想活着去见赵匡胤。

这一回,他的手下是没办法医治他的心病了,好在护送他北上的,一个叫郭守文的宋朝官员,做心理医生也是把好手。郭守文安慰李煜说,我们领导的理想是想恢复南北统一、天下一统的局面,建设太平盛世,你虽然觉悟低了一点,加入我们大宋的时间晚了一点,但来了就是好人嘛,领导怎么会责怪你呢。

关键时刻,李煜没有主见的特点又发挥了作用,他一听他说得在理,于是就轻装上阵,继续安心地做他的俘虏。他这么一安心,也就有了闲心。船队行进到汴口的时候,李煜就提出要道附近的普光寺去拜拜菩萨。他的手下劝他不要去,李煜火了,十分少见地发了一回飙,他说,我从小到大就被你们管着,一点自由都没有,现在都国破家亡了,你们还想管我吗,不行,我不听,一定要去。就这样,这位亡了国的君主,佛教的忠诚信徒就把他在南方对佛祖的热情又带到了北方,恭恭敬敬地去拜了一回北方的菩萨。

画外音:
当历史的洪流浩浩荡荡走向统一的时候,像李煜这样的弱国君主不可避免地会成为时代祭坛上的牺牲品,成为跪倒在强者脚下的囚徒。在国破家亡的最后时刻,性情软弱、缺乏主见的李煜最终没有以身殉国,而是选择了忍辱北上。他怀着生的希望来到了汴京。那么面对着昔日曾俯首称臣,现在又甘心为俘的李煜,赵匡胤将会如何处置他呢?

赵晓岚:
李煜一行人被押到汴京的时间是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的正月初四。在这一天,赵匡胤登上了明德门城楼,举行了接受献俘的仪式。让李煜这些人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纱制的帽子,在城楼下听候宣判。郭守文安慰李煜的话并没有错,李煜的末日在这一天没有到来。这一方面是因为赵匡胤的肚量确实够大,另一方面,李煜这么多年来,把赵匡胤恭恭敬敬地像个老子似的侍奉着这个态度也起了不少作用。所以当赵匡胤的手下准备当众宣读李煜的罪状时,赵匡胤说,算了,李煜毕竟还使用过我们北宋的年号,至少在形式上是接受了我的领导,还是把他作为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吧。于是,就给了李煜一个免予起诉的待遇,当场释放。当然不可能把他放跑了,只是说不追究他的罪行了。

过了几天,赵匡胤又下令封李煜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千牛卫是负责保护皇帝王公贵族的侍卫,李煜是个文人,这个封号其实是有名无实,也就是赵匡胤想起来的时候,把他叫过去陪他玩玩。不可能真的叫他去做带兵的将军。至于这违命侯,那就更是一种黑色幽默了,你不是不听话吗?我就用这个不听话作为你爵位的封号,让你整天戴着这个纸糊的高帽子反省错误。

李煜素来心思敏感细腻,虽然赵匡胤开恩没有杀他,但是让他整天戴着这个纸高帽晃来晃去,心里自然是别扭得很。而更让他尴尬的是,赵匡胤有时候还以一种胜利者的口气对我们李大作家的作品指手画脚。有一次,宫里聚会,赵匡胤就问李煜,他说,听说你在江南挺喜欢写诗的,试念两句你最得意的作品给我听听。李煜想了一会儿,就念了一首他的《咏扇》诗中的两句:

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

古代文人喜欢拿一把纸扇在手里,见了面以后,互相地作揖敬让,让来让去,那个纸扇散开来,就像半个月亮。一摇动,就有满怀的清风。

这两句诗对得非常工整,而且写得场面也是有风有月,很有品味的。可是赵匡胤他却不吃这一套,哈哈一笑说,满怀的风能有多少风。他这个批评不仅是断章取义,揪住“风满怀”这几个字不放,而且还政治挂帅,用政治标准代替艺术标准。可是领导的话一出口,他左右的人当然都要齐声高喊“领导英明”、“佩服佩服”。那李煜当然是更不敢发表任何意见了。好在赵匡胤虽然是一个武将出身,但是当了皇帝之后和这些文化人接触多了,多少也沾了些墨水。他心里其实知道,李煜的这两句诗还是写得很好的,所以过了几天,又把李煜叫到宫中去喝酒,并且给他当众发了一个安慰奖,说他是“好一个翰林学士”。这翰林学士是古代皇帝的秘书,笔杆子都是非常过硬的。像我们大家说熟悉的李白,就曾经做过唐玄宗的翰林供奉。

赵匡胤的这个评价按说是非常地恰如其分,可是李煜听在耳朵里面,恐怕还是想哭。为什么呢?因为他本来是一个皇帝,现在赵匡胤说他做一个翰林学士可以翘大拇指,那么暗地里不就是讽刺他不够做一个皇帝的资格吗。

李煜性格的一大特点是没有主见,但是没有主见不等于他没有自尊心。甚至我们可以说,李煜的自尊心是相当地强。这也是当他被赵匡胤逼迫到超过他的底线后,他要誓死反抗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他到了赵匡胤的屋檐下,当然只有低头的份,可是心里的痛苦和郁闷就更深了。

于是,中国人最喜欢用来消愁解闷的酒就成了他最密切的伴侣。据《翰府名谈》记载,李煜到了汴京之后,每天都是要喝酒,就是郁闷的酒是每天都要喝,而且是“务长夜之饮”,就是专门通宵达旦地喝。直喝得白天不知道夜的黑,夜里又不知道天的白。他在一首叫《乌夜啼》的词里说: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意思就是说,这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随着流水悄悄地流逝了。算起来,我的这一生就像在一场梦里飘泊,无依无靠,变化无端。只有那醉乡的路还算平稳,我应该经常到那里去遛遛,其他的地方的路都没办法可走。从这几句词,我们就可以知道,醉酒已经成了李煜医治现实中的绝望和痛苦的惟一办法。

像李煜这样的喝法,对酒的需求量肯定就不会少。据说,当时宋朝的后勤机关每天都要供应李煜府中三石酒。赵匡胤大概是担心李煜会醉死,所以曾经下令停止供应。李煜就打报告说,没有酒,我这日子怎么打发呀。赵匡胤一听,心想也是啊,自己把人家的江山都拿过来了,人家有点情绪也属正常。于是,又恢复了供应。

画外音:
对于现在的李煜来说,酒已不是可有可无的消遣品了,而是必不可少的止痛药。他只有依靠酒精的麻醉作用,才能够暂时忘却锥心刺骨的痛苦。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李煜没有因为过量饮酒而醉死,那个总是伤害李煜自尊心的宋太祖赵匡胤却在李煜投降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976年的十月,突然死亡。赵匡胤的弟弟晋王赵光义登上了帝位,史称宋太宗。

史书记载,宋太宗赵光义是一个饱读诗书的皇帝,因此他无疑比宋太祖更能赏识李煜的文艺才能。那么,新皇帝赵光义将会如何对待李煜呢?李煜的生活是否会由此拨云见日,出现转机呢?

赵晓岚:
百家讲坛李煜(九十) 百家讲坛李煜全集下载
关于赵匡胤的死因,是一个千古疑案。有种种迹象表明,他是被赵光义谋杀的。可是历史有时候就像一位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经过宋太宗和他的子孙后代的精心打扮,这一段历史的真相已经模糊不清。在这里,我们不作深究,我们要讲一讲的是,这个事件对李煜的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赵光义登基之后,李煜首先感到的是来自领导的“亲切关怀”。十一月份,赵光义下令摘掉李煜头上那顶“违命侯”的帽子。这不仅是提高了他的政治待遇,更重要的是去掉了那个“违命”的这一带惩罚性的称呼。就等于宣布说,对他的改造已经完成了。

可是,就在李煜的政治状况似乎有所好转的时候,他的经济状况又出现问题了。李煜从小是在皇宫里长大,钱对他来说,从来不成问题,他大概也从来没想到过自己有一天会受穷。就在金陵城破之后,宋军的统帅曹彬叫李煜回皇宫去准备行装,并且善意地提醒他,北上以后的工资待遇是有限的,所以趁现在皇宫里的东西还没有造册充公之前,你可以尽量地拿,随意地拿。并且特意抽调了五百个士兵来帮李煜搬运东西。可当时李煜正沉浸在亡国的巨大痛苦之中,他连想死的心都有,哪里还有心思顾及到这些呢。所以只是匆匆地收拾了一番,另外,分了一些黄金给他的几个亲信大臣,就匆匆地上船走了。结果到了汴京之后,他从来几个投降的小朝廷中的皇帝中间最穷的一个。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位花钱大手大脚,花惯了的主,很快就把从金陵带的拿一份家底给用了个尽光。可怜的他在这种状况下,还不忘关照自己的老部下。有一回,他在南唐最宠信的大臣张洎来看他,这个张洎凭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已经在宋朝混了个官当。但是他还经常到李煜这里来打秋风,刮油水。这一回,李煜他的家底已经空了,实在拿不出什么宝贝可以送他了,于是就把自己常用的一个白金脸盆送给了他。可笑的是,这个张洎居然接受了,不仅是接受了,他还嫌李煜这回打发得太小气,不符合他一贯得风格。于是,他就怀疑是当时在李煜身边做秘书的,一个原来南唐的同事搞的鬼,从此以后,就再也不理那个同事。

眼看就要穷的过不了日子了,李煜只好对赵光义打了一个哭穷的报告,请求经济补助。很快,领导的关怀就来了,赵光义不仅给他加了工资,还特意给他发了三百万钱的特困补助。

画外音:
喜爱诗书的新皇帝赵光义的登基,一开始在表面上确实让李煜的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都有所改善,但是,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有了这样一个对文艺内行的皇帝,文采过人的李煜,他阴暗的囚徒生活真的会因此而多一些阳光吗?

赵晓岚:
事实是恰恰相反,这个赵光义比起他的哥哥来,虽然表面上显得更为宽宏大量,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小肚鸡肠,爱玩而阴招,甚至可以说是卑鄙无耻的小人。《十国春秋》上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情,有一回,赵光义领着李煜到宋朝的皇家图书馆崇文院去看书,赵光义就装模作样地对李煜表示关心说,听说你在江南是很喜欢读书的,这里有不少东西是你原来的宝贝呀,你到这里来以后还读书吗?这几句话明显地是用刀子去剜滴血的心,让李煜去重温亡国的痛苦。搞得李煜除了磕头感谢领导的关心之外,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光是这样的精神打击也就算了,可这赵光义偏偏还是一个好色之徒。而李煜的夫人小周后又是一个绝色美女,于是李煜在头顶上的那顶违命侯的白帽子被摘去以后,又让赵光义给他戴上了一顶绿帽子。小周后跟着李煜到汴京来以后,被封为郑国夫人。古时候的礼节,是有封号的官太太搁一段时间就要到宫里去参拜。一般情况下,很快就会回来。可是小周后每次进宫,都要在宫里留好几天,这其中会发生什么事情,大家不用想也知道。

传说赵光义这个人相当地变态,他每次对小周后施暴的时候,还叫人来参观,并且叫画师把当时的场面给画下来。这要用现在网上流行的一句话来说,那是很黄很暴力。受到这样侮辱的小周后回来以后当然是心情极度地差,每次都要哭得昏天黑地,把李煜一顿臭骂,隔几重屋都可以听见。可是你叫李煜怎么办,难道让他带把杀猪刀去找赵光义拼命吗?可怜我们这位保护不了自己爱妻的李煜,每次碰到这种状况,都只能够默不做声地躲到一边。有时候见小周后骂得实在太凶了,就低声下气地劝她说,你轻点好吗,这又不是在我们自己的家里。

此刻,远在江南的家,对于挣扎在痛苦的深渊里的李煜来说,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地方啊。他写了一系列怀念江南的词,怀念金陵城里“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的繁花热闹,怀念“忙杀看花人”的春天,也怀念“笛在月明楼”的秋景,他更怀念这片土地上的亲人、情人,怀念那一去不复返的皇家的豪华奢侈的生活。可是“往事已成空,还如已梦中”,梦醒之后,有着一颗诗人敏感心灵的他,仍然要面对那种无情的现实。

在《乌夜啼》这首词里,他这样唱他的痛苦、无奈、思念和怨恨。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首词的开头一句就让我们感到触目惊心。林花,不是一朵两朵花,而是大片大片成林的花。而且这个花还是鲜艳的红色,这就更让我们想到它开放的时候,它盛开的时候该是多么地鲜艳和热闹。而当它“谢了春红”以后,又是怎样地凄凉和触目惊心。所以,作者忍不住要感叹埋怨说“太匆匆”,实在太快了,我还没有欣赏够呢。

下面一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可以看做林花对作者“太匆匆”感叹的回答。它说我也不想走得这么快呀,可是一天到晚冰冷的风雨,逼得我这样。我实在没有办法的。当然,这句词也可以看做是作者在解释林花为什么凋谢得如此之快的原因。所以上半首词,既是写自然界的变化,也是写李煜生活的变化。

下半首的开头“胭脂泪,相留醉”,描绘得是一个送别的场面。“胭脂泪”是说美女哭得凄凄惨惨,眼泪从脸上滑落下来染上了胭脂的红色。“相留醉”是说这个美女挽留我,不让我走,不断地劝我喝酒,希望一醉方休,她是用这种方法想多留我一会儿。因为一去之后“几时重”,什么时候能够再见面呢?也许一去之后,就永不相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从此,人生里面只有绵绵无尽的怨恨和悲伤,就像水永远只朝东流一样。

画外音:
朗诵: 乌夜啼.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赵晓岚:
这首词也许是李煜为留在金陵的某位妃子或情人所写的。据宋代的王??的《墨记》这本书记载,李煜到汴京以后,曾经给留在金陵皇宫里的某一个美女写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现在被赵光义逼狠了的,被老婆骂得做不了声的李煜,向江南某个旧情人诉苦的意味也是很浓的。

画外音:
与宋太祖赵匡胤相比,宋太宗赵光义虽然在表面上故意显示自己的宽大,但实际上却十分地阴险狠辣。他不仅没有为李煜带来阳光,而且还对他施加了更大的精神打击和折磨,将这个亡国的君主进一步地推向了屈辱的深渊。

那么,面对这种种生命所不能承受的痛苦和耻辱,无比敏感的李煜会怎样用他那支写惯了春花秋月、欢乐往事的词笔来书写他血泪斑斑的惨淡人生呢?

赵晓岚:
就这样,李煜在以眼泪洗面的生活中苦苦地熬着日子。在这段时间里,能够让他暂时忘却痛苦的地方,除了醉乡就是梦乡。在《浪淘沙令》这首词里,他写道: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qin)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也是李煜在痛苦中怀念他的江南故国和在南国的嫔妃时的作品。他从帘外潺潺的雨声中惊醒过来,根本感觉不到春天的温暖,丝绸薄被抵挡不住快要天亮时一种一种的寒意,而他的内心也是一片冰冷,他是多么不愿意醒来啊。因为就在刚才梦里那一会儿的时间,他已经忘记了身处何方,正在江南自己的国土上尽情地欢乐呢。而现在醒过来了,在现实中他又还剩下什么呢?我们可别忽略了“一晌贪欢”这句话。一个人如果到了连梦中片刻的欢乐都贪恋不舍的地步的话,那么他在现实世界中的无欢可贪也就可想而知了。

正是在这样的索然寡欢的苦闷中,李煜对自己发出了警告,独自一个人就不要走出去凭着栏杆,眺望故乡了吧,因为那么美好的江山离别的时候容易,要再见面可就难了。看着一去不回的流水,看着纷纷凋谢的鲜花,看着正在离去的春天,李煜发出了一声长叹,“天上人间”。我跟这些美好的事物之间的距离是那么地遥远啊!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

画外音:
朗诵: 浪淘沙令.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赵晓岚:
沉浸在亡国的巨大痛苦和耻辱里的李煜不会知道,他的这些怀念江南故国,用血泪写成的词,一方面在词的世界里引起了一场重要的转变,将为他赢得无上的光荣;另外一方面也给他带来现实的危险。

对于身处于人间苦难中的李煜来说,天上的距离其实已不再遥远,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听下集。
在中国的历史上,每朝每代都会有亡国的君主。这些人,有的臭名昭著,有的则很快被历史的尘埃所埋没。而李煜身为断送了南唐江山的末代君主,却不但经常被人们提起,还得到了很多人的惋惜、同情和尊重。有人说他虽然不会治理国家,但“在词中仍不失为南面王”,有人更是直接称他为“词中之帝”。那么,李煜究竟为何会赢得这样的赞美?他的失败与成功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必然联系?湖南师范大学教授赵晓岚,生动讲述南唐后主李煜的悲情与荣耀。系列节目《李煜》第十集,大结局《千古词帝》,敬请收看。

  赵晓岚:
  近代著名的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对李煜的词有这么一个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他说词到了李煜的手里,眼光见识才大了起来,思想感情才因此深刻了起来。于是就将以前的“伶工之词”变成了“士大夫之词”。什么是“伶工之词”,什么是“士大夫之词”呢?它的这种改变又有什么意义呢?

  “伶工”指古代的乐师、歌手或者演员,我们今天所说的唐宋词,它的全名叫曲子词,本来就是写给伶工们演唱的流行歌词。它所配的曲子是隋唐以来的一种新型音乐?D?D燕乐,又写作“宴乐”。是经常要在歌筵酒席或者是青楼歌馆这些娱乐场所演唱的。由于那个时候参加这种娱乐活动的主要是男性,所以一首歌要想赢得大把的掌声和彩头,最好是具备两个条件。第一,美女唱。男人在办公事时是不得不摆出一副道德的面孔的,可是公事办完了来娱乐娱乐,总得多看看美女,养养眼。在这方面有一个例子,北宋有一个叫李?D(zhi)的人,有一回他的一个朋友带了一个很会唱歌的老头来拜访他。可他却不给面子,写了一首词表示抗议。

唱歌须是玉人,檀口皓齿冰肤。意传心事,语娇声颤,字如贯珠。
老翁虽是解歌,无奈雪鬓霜须。大家且道是伊模样,怎如念奴?

意思是说,唱歌一定要唇红齿白,肌肤像冰雪一样的美女,含情脉脉,嗲声嗲气。唱歌的时候吐起字来就像一串珠子一样清脆流利。这个老头虽然很会唱歌,可是他的头发胡子全白了,大家都说这种模样怎能比得上念奴呢?念奴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女高音。据说唐玄宗如果组织文艺演出,嫌观众太吵了的话,总是派念奴出去镇台,她一发声,台下马上就安静下来了。

虽然在唱歌的时候,美女是非常重要的硬件,但是你要这些平时被道德所压抑的男性们,在听歌的过程中好好地释放一下郁闷,那就不仅唱歌的得是养眼得美女,那个唱得歌还需要有点特色。什么特色呢?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二个条件:唱美女。就是唱的内容也需要与美女有关。这一点也是古往今来一切与娱乐为目的的流行歌曲的特征。

由于伶工们唱词的目的是娱乐第一,那么为她们写词的文人们当然也会迎合这种倾向,这样就产生了所谓的“伶工之词”。写这种词的人主要考虑的是音乐方面的要求和娱乐的目的,要婉转合乐,还要娱宾遣兴。总之,一句话,要在听众这个消费市场有卖点,所以就很少在词里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主要是替别人,特别是美女说话。在这方面的例子,大家去看一看一本叫做《花间集》的书就知道了。

这本书里收集的是李煜之前的一些词人写的作品。它的序言公开宣称,编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为歌女提供一个演唱的歌本,为文人在喝花酒找乐子时助助兴。而《花间集》里面的场面也十有八九是由美女在领衔主演。她们活动的范围是在闺房之中、小楼之上;或者是在梳妆打扮,走来走去做时装表演;或者是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眼泪汪汪地在煽情。总之是“绮罗香泽”脂粉气十足。

这种状况到了国破家亡的李煜这里就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在他亡国后这段时间所写的词中,他的眼光所见不再局限在闺房之中,而是三千里地山河,四十年来家园,是“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无限江山。而他的心中所感也不再仅仅是男女爱情,而是家破国亡之后的血泪真情;是“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悲愤;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感叹;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愁;是那种不堪回首,却又偏偏忍不住要回首的怀念。这件事王国维所说的“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在古代,士大夫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要有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和理想,所以当李煜把他对国家的感情写进词中,使词带上他的个性特色的时候,他的词也就成了“士大夫之词”。从“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的这种转变,一个重大的意义就是使词的地位提高了。

在“伶工之词”阶段,词的地位跟演唱它的歌女的地位是相同的,都是男人们在办完正事之后休闲娱乐的工具。在道貌岸然的男人们的眼里,它不过是一个可以偷偷摸摸的小情人,是不敢领进家门去给个名分的。所以当时的名人们在编自己的文集的时候,一般是不把词收进去的。实在舍不得,就把它作为附录放在书的最后,或者专门编一册,贴上一个纯属娱乐的标签。在这方面词的地位比诗可就差远了。诗好比是男人们的正式妻子,哪怕是个黄脸婆呢,也可以在各种场合频频亮相,所以在文人的文集中,它总是占着堂而皇之的地位的。而李煜把“伶工之词”变为“士大夫之词”以后,词等于就被领进了家门,而且还分担了诗歌的一部分任务。不仅可谈恋爱,而且可以谈人生、谈理想,甚至可以谈与国家有关的大事了。

画外音:
亡国之后的李煜,从高高在上的皇帝变成了任人宰割的囚徒,这种巨大的落差使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耻辱之中。李煜的词思想上也由对宫廷奢华、风花雪夜的沉迷留恋转变为含意深沉,痛入骨髓的家仇国恨。这种转变使他的词无论是在内容,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高超的境界。可以说,李煜站在了他那个时代的顶峰,为后来的词人们开启了新的风格和发展道路,从而造就了万紫千红的宋代词坛。让词这种文体在中国的文学艺术之林拥有了一席正式的地位。

那么,李煜的词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影响着他以后的历代词人,并赢得了许多普通人的喜爱,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赵晓岚:
需要特别提出来的是,李煜他虽然把一些非普遍性的感情,一些重大的情感内容,比如说亡国之恨引进了词中,当时这种感情他又通过我们普通人很熟悉的场面、形象和语言自自然然地抒发出来的,绝不是喊空头口号。因此,有时候,我们反倒觉得他成了人类普遍性感情的代言人。我们来看这样一首词: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也是前人所说的“亡国之音”,是有他亡国的深切哀痛在里面的。开头的第一句话“无言独上西楼”,一个人一句话也不说,或者是他有话却说不出来,或者是他想说却没人可说,于是就独自一个人登上西楼。就这一句话就让我们的心里感到闷闷的、重重的,想起那个人该是多么凄凉、寂寞的样子。而下一句“月如钩”,让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月色不太明朗的夜晚。因此,这个想要登楼远望,散散心的人其实他是望不远的。他所处的是一个深深的院子,没有人,只有一棵或是几棵落叶的梧桐,让我们感到这是一个清冷的秋天。梧桐在古诗词里面常常带有伤离、悲秋、悼亡的含义。总之是代表特别感伤的。更妙的是这个“锁”字,它让我们联系到李煜的囚徒身份。他和这个清冷的秋天,和这几棵寂寞的梧桐一起被锁在这深深的院子里,没有出去的希望。

在经过这样的环境气氛渲染之后,作者在下半首开始自然而然地抒情。这离别的仇恨剪它剪不断,理了马上又乱,叫我怎么办呢?真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啊。什么滋味呢?李煜从江南的富国之君沦落到北国囚徒,从快乐的云端一下子掉进痛苦的深渊,你叫他如何去适应。而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又与他自己有关。此时此刻,他的心里该有多少悔恨、多少悲伤。而这种悔恨和悲伤又只能藏在心头,他无法述说,也没人述说。这种痛苦真不是常人可以领略的滋味。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不用任何修饰,只用简单明白的语言浅浅地说来。所以,我们一读到这几句词,它就到我们的心里去了,到我们的精神灵魂去了。我们也许说不出它好在哪里,但就是喜欢,就是觉得它好。所以有一个评论家是这样来赞叹这几句词:绝无皇帝气,可人可人。意思是说,看不出是皇帝写的,真是太可爱了,真是太称人心意了。

画外音:
李煜的词不假雕饰,形象生动,用情真挚。有评论者认为,李煜之所以能够用真话写真情,这与他纯真的个性是分不开的。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与妇人之手,他的没有主见,他对人过分的真诚,他在国家处于危机中仍然放纵地享乐。他在投降后好不掩饰的悲痛、后悔等等,都是他不谙世事、天真任性的表现。然而,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对于词人来讲,虽然是件好事,但对于此时作为阶下囚的亡国君主李煜来说,他的率真性情必然会给他的现实生活造成重大的危机,招来致命的麻烦。

赵晓岚:
李煜在词中这样毫不掩饰地写他的思想感情,这样翻来覆去地唱他的痛苦、怀念和忧愁,唱这种大家都能够理解的“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终于把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也唱到了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地步,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这样高高在上的人自然就是宋太宗赵光义。

自古以来投降的皇帝想要保命,除了得学会忍气吞声、夹着尾巴做人之外,最好是还能够装装白痴,扮扮小丑。在这方面三国时蜀的后主刘禅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他在被魏兵抓到洛阳以后,就一门心思地过起了花天酒地的生活。司马昭请他喝酒,问他想不想家。他说,“此处乐,不思蜀”。甘心情愿当“乐不思蜀”这个成语里面的反面主人公,塑造了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形象。

还有一个例子没这么著名,可是主人公的情况跟李煜很相像。我们前面提到,宋太祖赵匡胤曾经说过,李煜跟前代两个也是定都金陵,最后也是亡国做了俘虏的帝王孙皓、陈叔宝是一路货色。其中陈叔宝在性格、爱好和文才等方面跟李煜相当接近。他在被抓到北方以后,受到了隋文帝的优待,不但给了他很好的物质待遇,而且还特意吩咐在酒宴上不要演奏南方的音乐,以免引起陈叔宝伤心。可是让隋文帝感到意外的是,这个陈叔宝不但没有伤心的表现,反而开口向隋文帝要官当,说是上朝的时候没有个官名称呼,怪不自在的。弄得一门心思想要保护这个亡国君主自尊心的隋文帝是直摇头说,陈叔宝啊陈叔宝,你真是全无心肝。

跟李煜同时代的,处境更像的,还有一个皇帝,那就是也被赵匡胤抓到汴京来的南汉皇帝刘??(chang)。这刘??当年可是公开不服从赵匡胤领导的。李煜奉赵匡胤的命令写信去劝降,反而招来他一顿臭骂。可就是这个刘??投降后的表现可就比李煜乖巧多了。据《宋史》的记载,他到了北宋以后,先是把不服从赵匡胤命令的责任全部推到他的亲信头上,接着就想尽办法向赵匡胤献媚讨好。有一次,他费尽心思地亲自用珍珠做了一件非常精巧的工艺品,献给赵匡胤。惹得赵匡胤对他左右的人是大发感慨说,唉,他要是用这种灵巧的心思,用这个勤快劲去治理他的国家,那他的国家就不会灭亡了。在宋太宗赵光义上台以后,这个刘??同样也有“精彩”的演出。据说,当赵光义准备出兵去收拾最后一个不服从宋朝领导的小朝廷北汉的时候,这个刘??在赵光义面前手舞足蹈地说,哎呀,我们大宋朝的威风笼罩四方那些不懂规矩的小朝廷,这回去,一定是马到成功,北汉的头头刘继元一定马上就会到我们汴京来报到,陛下,我可是第一个来到汴京的呀,希望你到时能够让我当投降皇帝中的头儿。一番马屁拍得赵光义是哈哈大笑,给了他很多赏赐。

这几个皇帝在历史上的名声都不太好,被俘后的表现又让人笑话,可是在当时他们总算是暂时保住了他们的小命,至少关于他们的死,没有特别反常的记载。因此从危机公关的短期效果来说,他们是成功的。可是李煜就不一样了。

李煜跟他们相比就显得太有心肝了,他是深深地陷入到亡国的痛苦和对故国的想念中去了。光是痛苦和想念一下也就算了,可他还偏偏要把这种痛苦和想念,赤裸裸地、一点马虎眼也不打地全都写到他的词中,而且还不是一次两次,一首两首,而是随时随地地,没有一首词不写他的这种感情,甚至还写信向江南的人宣扬。那你说作为大宋朝的皇帝,他会不会高兴呢?赵光义一不高兴,这李煜的麻烦就来了。

画外音:
在中国历史上,亡国之后投降的君主虽然不少,可是其中像李煜这样,在亡国之后仍然不改真情,不顾一切地公开表现他对亡国的感慨和悲伤的人,却是绝无仅有。对于李煜这种率情任性的作风,性格褊(bian)狭残暴的宋太宗赵光义当然会感到不可容忍。而让李煜做梦也想不到的是,他的一首“故国不堪回首”的《虞美人》成为了千古绝唱,但也将他送上了西去之路。那么,李煜最终究竟遭遇了怎样的毒手呢?

赵晓岚:
有一次,赵光义问也在宋朝做了官的,李煜的老部下徐铉是否去看望过原来的主子。徐铉说不敢私下会面。赵光义说,你只管去,就说是我的指示。这样徐铉就到了李煜这里。李煜当时是被赵光义看管得很紧,根本不能跟外人见面,现在好不容易来了一个熟人,就像一个受了委屈得孩子似的,抓住徐铉的手就是一通大哭。然后半天说不出话来,沉默了好久,忽然冒出了一句,唉,真后悔当时杀了潘佑李平。他这句话一说,徐铉也不好意思起来,原来徐铉曾跟着张洎一起排挤过潘佑。在李煜错杀潘佑李平的事件中间,他是要负一定责任的,因此也接不上话茬子。就这么待了一会儿就走了。

回去之后,赵光义问他跟李煜谈的什么。这徐铉不敢隐瞒,就一五一十地全说了。赵光义一听,这李煜还在后悔当年错杀了忠臣,看来他还没有真正地对我们大宋朝服服帖帖,难道他还想搞复辟吗。于是就起了杀心。

可我们天真的李煜根本没想到,他的一时失言会招来这么严重的后果,仍然在他的醉乡、梦乡里过日子,仍然流着眼泪思念着他的江南,歌唱着他的江南。

关于978年的七夕到了,这天是李煜的生日。在江南每到这个时候,李煜就会叫宫里的人用红白两色丝绸铺成月宫天河的形状,彻夜狂欢。可现在李煜穷了,不可能这样铺张了,但好歹是过生日,总得有点娱乐活动吧,于是就把原来那些皇宫里的歌舞团的人召集拢来,举办了一场文艺演出。其中有一个节目就是演唱李煜填的《虞美人》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可算是古往今来最著名的词之一了。一开始劈头就是两个永无答案的问句,这春花秋月不断地轮回交替,什么时候才有完呢?不知道。那伴随着春花秋月流逝的美好往事又有多少呢?也数不清。这两句就像是一个满怀怨愤的人在那里歇斯底里地哭喊,在责怪着这春花秋月不该没完没了地出现,因为它的每一次出现都让痛苦的作者想到那美好的往事,从而更加地伤心。作者希望时间停止,希望春花秋月不要再来,可这春花秋月偏偏还是要再来。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昨晚上,我在小楼上又感受到了东风,这春天又来了,我又想起了那朗朗月色中的江南故国。像这样的回忆真是叫人受不了啊。可虽然受不了,思维却不听指挥呀,还是要想,还是要回忆。那雕花的栏杆和玉石铺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吧,只是它朱红的颜色已经消褪了。而留连在它身旁的人也已憔悴不堪了。“朱颜”在这里我认为可以理解为泛指一切繁花美丽的事物。“朱颜改”就是物是人非之意,既包括青春的红颜不再,也指国家江山一切人事都如过往云烟。国破家亡啊,过去的欢乐不会再来了,由此而产生的忧愁有多少呢?它就好像满满一江的春水滔滔不绝地向东流去。

李煜在赐给他的这座小楼里吹吹打打,又是歌又是舞的,把皇宫里的赵光义都给惊动了。赵光义听人报上“故国不堪回首”的歌词后,一下子就火了,好啊,胆子不小,居然敢写敢唱这样的反动歌曲,还要闹腾得全城的人都知道,是不是想制造我虐待你的舆论呀,我饶不了你。

于是,他就把弟弟赵挺美叫了来。这赵挺美平时也喜欢写诗作文,是李煜的一个忠实的粉丝。赵光义就对赵挺美说,兄弟,你那个偶像李煜今天过生日,你就带着这壶酒,代表我去祝贺一下吧。赵挺美一听,当然是高高兴兴地去了。可他不知道,赵光义已经在这壶酒里下了“牵机药”。这种药是从中药马钱子里面提取出来的,它的药理反应就是使中毒者产生窒息、无力和身体抽搐的症状。先是脖子发硬,然后是肩膀和腿痉挛,最后身体就蜷缩成一个弓形。这么一个弓形,和古代绷起的织布机很相似,所以叫“牵机药”。

李煜是个最相信朋友的人,一看来的是平时关系很好的赵挺美,当然就没有任何戒心。赵挺美走了以后,他就喝下了赵光义赐的这壶酒,一下子腹中剧痛起来,出现了刚才我们所说的那些症状。最后身体弯曲,头和脚都接到了一块儿。就这样,经过几个小时的挣扎以后,公元978年七月七日的夜里,南唐的最后一任皇帝李煜,在经受了非常巨大的精神痛苦以后,又在非常巨大的肉体痛苦中死去了。(李煜:公元937-978)

李煜的生命是不是结束了呢?我们说,是的。不过,结束的只是他的政治生命和肉体生命,而他的艺术生命在中国文化史上永远高傲地活了下来。

画外音:
有后世学者这样评论李煜充满矛盾的一生,生于帝王之家却无帝王之志;登上国主之位却无国主之行;身处国君之尊偏怀赤子之情;欲保做人尊严却又懦弱怕死;身陷囹圄之中却又不忌言辞。

对于有着帝王和词人双重身份的李煜来说,这种矛盾的性格注定了他悲剧的人生。而他大起大落的悲剧人生又铸就了他词的无穷魅力。

那么,关于李煜一生的悲情与荣耀,赵晓岚教授又是如何评价的呢?

赵晓岚:
在佛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佛祖的前身之一,尸毗王在修行的时候,一只鸽子为了逃避鹰的追逐,飞到他的腋下请求保护。可是鹰说,我也是一条生命啊,你救了它,我就得饿死。怎么办呢?尸毗王说,我割自己的肉喂你吧。鹰说,那好,可你割的肉必须和鸽子的重量相等。尸毗王答应了,可他没料到,他割尽了身上的肉还是抵不上一只鸽子的重量。于是,他竭尽全力将自己整个人压上了那个天平。这一下子,大地震动,天女散花,芳香满路,而将死的他也重新获得了生命。原来,这是天神为了试探他行善的诚心,而特意设的一个局。

李煜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对于这个故事肯定也相当熟悉。可他没想到,命运其实也为他设了一个局,它让这个有着孩子般纯真心灵的人去品尝亡国的巨大痛苦,最后用极端残忍的方式夺走了它的生命。这就像佛祖的前身在用自己一块块鲜血淋漓的肉去喂命运派来的那只饥饿的鹰,最后还押上了整个生命。但所有的这些痛苦又都成了李煜的艺术养料,成了他词艺术魅力的源泉,也让他在词的世界里获得了新的生命。

西方有个哲学家,叫尼采的说过,一切文学作品中,我最爱那些用鲜血写成的。王国维在指出李煜的词是用鲜血写成的同时,还进一步地说他: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意思就是说,李煜词中表现的这些痛苦,从本质上来说,已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痛苦,而是像佛祖和基督所感受的那样,是全人类共有的痛苦。因此,当他用自己痛苦的生命,用自己淋漓的鲜血来写词的时候,他的词也就有了永恒的生命力,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人的赞美和喜爱。

有人说,李煜的词是词中的极品,一字一珠。有人说,李煜的词就像王昭君和西施那样的大美女,虽然没有打扮、没有包装,但一样是万人迷。还有人把他和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摆在一起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认为他们分别是男女词人中写成最内行,最有本来面貌的杰出词人。

还有一个评论家,大概是对这两个词人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无话可说了,干脆制造点噱头,就说,“后主易安,直是词中之妖,恨二李不相遇”。意思是说,李煜和李清照这两个人,简直就是词这个世界里的妖精,他们两个人不能碰面,真是太令人遗憾了。这一男一女两个词中之妖,如果碰面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这就确实令人遐想了。不过,我们还是把这个遐想留给编小说的文学家吧。

在所有的评论中,我认为最能够给李煜一一些安慰的是这么两条。一条是明末清初一个叫沈谦的人说的,他说:李后主拙于治国,在词中犹不失为南面王。意思是李煜治理国家不行,但是在词的世界里仍然保持着一个帝王的地位。而晚清的著名学者王鹏运更是直接赞美李煜是:词中之帝,当之无愧色。

我们看,命运让李煜在现实世界里失去尊严、失去皇冠、失去国土,又全部在词的世界里还给了他。命运让他在现实世界里流泪、流血,付出生命,又让他用这泪,这血,这生命铸成了一座艺术的丰碑。在千年之下,仍然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尊敬,让我们仰望。这也就是文学批评史上一再提到的:“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和“诗穷而后工、愤怒出诗人”的文学创作规律。我们甚至可以说,如果李煜没有亡国的经历和感受,那么他虽然也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词人,但是他绝不可能戴上“词帝”这种皇冠。

李煜有一句词叫“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我们和李煜短暂相见了这么一段时间,就仿佛是在梦里相聚了一会儿。关于他,还有很多问题是需要我们去“细思量”的。不过,这就留给有兴趣的朋友去做进一步的探究吧。

在这里,请允许我暂时偷个懒,“懒思量”了,就此为他画上一个句号吧。谢谢大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31762.html

更多阅读

百度文库的资料怎么下载到电脑 百度文库怎么刷财富值

百度文库的资料怎么下载到电脑——简介很多朋友想下载百度文库的资料,但是都不知道怎么下载,看到很多合适的资料,想下载到自己的电脑里,慢慢看,由于不会下载而烦恼,这次小编特意为大家分享,怎么把百度文库的资料下载到自己的电脑里,下面看小

百度云盘离线下载是什么意思?以及如何使用? 百度云盘离线

百度云盘离线下载是什么意思?以及如何使用?——简介百度网盘提供的离线下载功能,今天自己很好奇所以自己尝试一下。到底是什么功能以及好不好用?下面会详细的和大家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吧~~百度云盘离线下载是什么意思?以及如何

含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成语 含有数字九的成语

含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成语一落千丈;一劳永逸;一马当先;一成不变;一草一木;一通百通;一脉相承;一无是处;一无所知;一目了然;一鼓作气;一丝不苟;一分为二;一狐之腋;一决雌雄;一刻千金;一鸣惊人;一事无成;一泻千里;

声明:《百家讲坛李煜九十 百家讲坛李煜全集下载》为网友梦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