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都益阳,景点故事田汉文著 世界著名景点

益阳,人类繁衍的足迹可追忆到新、旧石器时代,在这历史的长河中,这一方山水人杰地灵,中华三始祖之一的蚩尤就诞生在这里,是黄帝南巡时,登熊湘,对天下英才实施封禅、结盟的最后一站,还有远古女娲补天的遗址,还是楚国屈原写《天问》的地方,还留有益阳籍唐代大诗人齐己的翰墨,还有。。。。。。这里的人们在贡献着自己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贡献着自己精神财富,形成了自己悠久的灿烂文明。

益阳的人们在这贡献自己的精神财富中,在这形成自己的灿烂文明中,其娓娓动听、经久不衰的民间故事,虽在形成的过程中是以口述相传,但,这是广大劳动群众所创造的最优秀的艺术,它使一切艺术有了源头和根基;它表达着百姓的爱与恨;它让人民的生活有了依托和梦想。为光大老百姓的艺术创造能力,传承百姓的爱梦想,从另一个侧面展现我们丽都益阳的美丽,这次编选了以反映我们益阳景点的民间故事,以支持配合我们旅游景点的宣传和导游对景点的宣讲,给游客用口头文学来了解益阳,是最为难得之举,及有较高的美学价值,是一份非常宝贵的文学遗产集辑。

读着这本民间故事书,我们在民间故事里穿越历史时空,使我们感悟益阳是一块极具旅游价值的神奇热土,想象着亲历者们每踏上一块土地,他们是多么艰辛;想象着亲历者们每采集到一个故事,他们在挑灯整理,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居住的地方真是山水秀丽,民俗质朴,情韵如诗,传说灵醒,永远地为我们代代人自豪。

本书收入的景点故事,跟蕴藏在益阳景点的民间故事比较起来,还只是沧海一栗,还有很多的景点民间故事有待挖掘,实际上,每一个景点都可以编辑一本自己的民间故事,我希望这能成为引玉之砖,在旅游产业火热发展的岁月,换发亮丽的色彩。

写到此,我想起了益阳诗人田汉文写的歌词《祖辈嘴里的故事》:

祖辈嘴里的故事不知讲了多少年,/带着民族的梦想一次次讲到今天。/梦想有爱有恨相互交织繁衍生息,/梦想有你有我脚步不息任重道远。/爱在梦想里开出花朵,/恨在梦想里化成云烟。/你在梦想里多姿多彩,/我在梦想里飘渺甘甜。/一个复兴的时代迎我们欣欣腾起,/一个小康的社会为我们乐歌骈阗。

祖辈嘴里的传说不知讲了多少年,/带着民族的梦想一次次传到今天。/梦想有爱有恨相互交织繁衍生息,/梦想有你有我脚步不息任重道远。/爱在梦想里引导成长,/恨在梦想里不在续延。/你在梦想里笑靥满面,/我在梦想里青春嫩鲜。/一个复兴的时代迎我们欣欣腾起,/一个小康的社会为我们乐歌骈阗。

我们唱着这首歌,使我们领悟到了这次编辑《丽都益阳,景点故事》的意义和目的,借此,祝益阳旅游加速发展,火红生活。

是为序。

赫山区

兰溪,山歌唱响世界

作者:田汉文

到兰溪,一定要去听山歌,兰溪枫林桥山歌对唱已有180多年历史。特别是每年端午节这天,兰溪人必拥一起举行赛龙舟比山歌活动。这里这一活动,是益阳民间歌谣唱传自唐、宋以来最负盛名。兰溪山歌歌词内容广泛,除表现爱情者外,大多紧贴现实,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农民的生活气息。1956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将县民间艺人孙云台演唱的快板山歌《绿鸟绿肚皮》灌成唱片,风靡全国。如果我们来到风景秀美的兰溪河畔,站在已有200年历史的枫林桥上,来感受这一传承了两百年的山歌文化,会使我们有轻驾龙舟天籁起,烟波飘逸自是仙的神觉。在1994年,兰溪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山歌之乡”。兰溪,真一个被唱响的世界。

兰溪位于益阳东面,是一条从资江出口处分叉,经烂泥湖达新泉寺去湘江的小河,因两岸盛长兰花而得名。在离益阳中心城区8公里的兰溪地段形成有一集镇,古明朝万历年间称为兰溪市,促其商贾云集,贸易发达,素有“小南京”的美称。清代嘉庆8年,在穿镇而过的兰溪上建有一座花岗石单跨石拱桥。桥头竖有公母石狮、石麒麟各一对,母狮怀抱小狮,母子相亲,栩栩如生。桥拱两侧,刻有“枫林胜迹,资江一桥”8个大字。

兰溪还有龙舟独具特色。龙舟有18米长,有两层人划浆,坐着划的叫坐桡,站着划的叫插桡,还有扯闪篙的、吹唢呐的、击鼓鸣锣的、放铳的、掌舵的,一条大的龙舟可载160余人,船头有一益阳地花鼓演员装扮的妹妹站领风骚。

兰溪唱山歌的来历

作者:田汉文

赫山兰溪山歌曲调优美,有高腔、平腔、低腔、快板等10多种。高腔山歌高亢辽阔,感情奔放,拖腔较长,衬字较多,余音袅袅,具破石惊天之妙;快板山歌(又名连八句)是县内独特的曲调。节奏紧凑,朴实流畅,给人以高山瀑布一泻千里之感。

山歌,应是山地原居民在劳动中解除疲劳而哼唱的一种号子。而在一望无垠的洞庭湖乡的兰溪有这种号子,而没有与湖有关的渔歌号子,传说是这样产生的。

相传,为防御外侵,在中华秦始皇年代,秦始皇征调捞工修筑万里长城。督促工期的官兵们大施暴政,有不少劳工在他们的皮鞭下,被折磨得悲惨地死去。孟姜女的丈夫范杞良,本是一书生,也被抓来当了劳工,由于他不能承受繁重的体力劳动,也被折磨得死了,临死前,他给在他身旁的兰溪籍劳工石某念了四句诗,曰:

双肩磨肿脊梁弯,

累死他乡心不甘。

长城万里家万里,

不知何日把家还。

石某很快地记住了这首诗!

秦始皇的小女儿三公主,美丽善良,富有同情心。有一天,她在侍女的陪同下,来到了长城修筑工地巡视,看到满山遍野的劳工抬的抬,扛的扛,气喘嘘嘘,不堪重负。于是,三公主编了一些歌词教侍女们跟她一起唱,因为她想,这样唱,会减轻劳工的劳累,提起劳工的精神。三公主同侍女们一起站在山头这样唱道:

万里长城(哟)万里长(喏),

黄河两岸(哟)麦苗香(喏)。

红颜白发(哟)倚门望(喏),

修好长城(哟)回故乡(喏)。

劳工们听到这传来的歌声,心为之一振,知道是三公主和侍女们在为他们劳工唱歌,脸上的愁容没有了,身体的疲劳没有了,笑容上来了,干劲上来了。一次,那个兰溪籍劳工石某把范杞良的那首诗改动了一句词,兴奋地与三公主对唱起来。他唱道:

块块麻石(哟)背上山(喏),

双肩磨肿(哟)脊梁弯(喏)。

长城万里(哟)家万里(喏),

不知何日(哟)把家还(喏)。

劳工们听后,浑身是劲。他们收工后都要求学唱,三公主知道后就下令要官兵把歌词刻在竹简上,给每人发一块。从此,劳工们人人都学着唱,并把这站在山上唱的歌称谓山歌。长城修好后,活下来的民工就把山歌带回各自的家乡传唱。兰溪籍劳工石某活下来了,也把这山歌带回了洞庭湖平原传唱,使我们至今能在广阔的原野享受山歌带来的文化魅力。

枫林桥的传说

作者:田汉文

因两岸盛长兰草而得名的赫山兰溪河从兰溪镇穿插而过,在清朝嘉庆8年,为连接两岸交通,在兰溪河上修建的一座花岗石单跨石拱桥,快200年了,如今还威严的耸立在那里。两桥头各竖有公母石狮、石麒麟一对,母狮怀抱小狮,母子相亲,栩栩如生。为修这座桥,发生了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

相传在清朝嘉庆8年,兰溪河畔生长着一大片枫林,枫林里住着一位老石匠,老石匠单身无继,生活得很怜苦。

一日,来了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对老石匠说:“好心的老人家,收哒我做您的女价吧,让我来为您养老。”

老石匠问:“好妹价,你愿意跟哒我受苦呀!你从哪里来的咯?”

老石匠通过与姑娘一问一答的交流,同意留下了她。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石匠家来了一位美丽勤劳的姑娘的消息不禁而走。这下也引起了对岸一英俊的小石匠的注意,小石匠总以来学艺的方式,设法来枫林里与姑娘搭讪,表达爱慕,并给了她一个爱称为“枫林姑娘”。枫林姑娘爱唱山歌,总是用山歌来回答小石匠的提问。久而久之,枫林姑娘也爱上了小石匠,有一天,枫林姑娘在小石匠的缠绵里实在憋不住了,用山歌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爱:

妹在河东难入仙,

隔河如隔九重天。

千言万语不出口,

与你如何把心连?

小石匠彻底明白了枫林姑娘的心意,也用山歌回答说:

妹在溪东哥在西,

一溪相隔两心急。

定要采石架座桥,

迎娶妹妹心相依。

枫林姑娘一听,喜出望外,立马告诉老石匠,请其帮忙在兰溪河上修一座石桥。没想到,老石匠却脱口阻拦,说:“河底到有个水妖,桥修成哒就会被它翻起的汹涌洪水冲垮,还要你的性命,不知已经害哒多少百姓的生命。千万不能再得罪它哒!”

枫林姑娘听了义愤填膺,说:“那我更要修桥,并消灭咯匝水妖。”便和小石匠商量,决心修桥,并且定于端午节完工,在完工的那天举行她俩的婚礼。

这消息一传开,兰溪两岸的人民欢欣鼓舞。即刻,来了九十九位石匠的自动参与;运来九百九十九块麻石,忙得石匠们不亦乐乎。

小石匠和大家一起花了九十九天的工夫,终于把桥修好了,最后完工的这一天正好到五月初五端午节,兰溪两岸的远近乡民,都新装打扮,敲锣打鼓、喜气洋洋地赶来参加落成典礼。组织庆典的绅士,把桥装点得七彩风光,并把枫林姑娘和小石匠的婚礼安排在现场进行,还有龙舟竞渡,山歌对唱的活动一起为之恭喜祝贺。谁知,正当典礼上互唱山歌庆贺之时,兰溪河里猛然恶浪淫起,狂涛逼进。百姓们惊呼水妖来了。石匠们说:“我们应该是摆起香烛,用童男童女的魂魄压在桥脚下,水妖才会离开。”小石匠一听,心里更为愤慨,对枫林姑娘说:“我要下去除妖。”话毕,小石匠紧握铁锥,站上桥栏,往水里纵身一跳,与河妖搏斗去了。枫林姑娘紧盯洪水,只见洪水更加汹涌起来,开始担心小石匠斗不过水妖,于是,从自己头上取下一支金簪举在空中,而且嘴里念念有词,不一会儿,金簪变成了宝剑。她持着宝剑,也往河里一跳,就紧随相帮去了。不一会儿,河水平靜了,清冽了,看来河妖被降服了,可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看见枫林姑娘和小石匠浮上水面,正当乡亲们纳闷在急,想要下水营救的时候,忽然,只见上游漂来一片又大又圆的绿荷叶,枫林姑娘和小石匠并肩站在荷叶上,放开喉咙欢唱着:

兰溪河畔唱山歌,

一人唱来万人和。

山歌唱走愁和苦,

铲除水妖踏平祸;

山歌唱来家乡福,

人人过上好生活。

站在兰溪两岸人们都跟随枫林姑娘和小石匠的歌声也唱了起来。歌声越飘越远,枫林姑娘和小石匠的身影也越来越远,慢慢地消失在兰溪河的尽头不见了。后来,乡亲们也没有看见老石匠了。有人说:枫林姑娘是仙女下凡,是来超度大小石匠上天去的。也有人说:枫林姑娘和小石匠到别的地方修桥去了。还有人说:枫林姑娘和小石匠就在石桥下,日夜守护着石桥。

人们为了纪念枫林姑娘和小石匠的美德,把石拱桥叫成“枫林桥”,并在每年端午这天,都来枫林桥上,兰溪河畔,看龙舟竞渡,比山歌对答。这一美好的风俗一直沿用到今天。

八字哨,党旗飘红的土地

赫山八字哨,是党旗在湖南农村飘红的第一片土地,因为,湖南第一个中共农村党支部就诞生在这里,至今已有90年的历史。当年的1924年6月,中共早期党员欧阳笛渔、欧阳泽等人,聚集于原益阳县兰溪金家堤(现八字哨)欧阳泽家里召开会议,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金家堤支部,选举欧阳笛渔为党支部书记,接受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直接领导。据《湖南党史大事年表》记载,金家堤党支部是湖南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也是全国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

支部建立后,中共组织在原益阳县不断发展壮大,至1927年全县城乡有支部38个,党员700多人。早期中共党员中,先后涌现了夏曦、欧阳笛渔、袁铸仁、高文华、余璜、曾士峨等一批革命活动家。

现在,当年成立党支部的农舍尚在,农舍的前面还有一口大水塘,传说青年毛泽东到益阳搞农运调查时,还同欧阳泽一道在塘中洗了个痛快澡哩。

在这里还可以体验到极具湖乡神秘风光色彩的苦竹湖景区,和极具现代观光农业特色的蔬菜生产基地景区。

让我们走进这块红土地,体验它的坚强,梦想,胸怀和温馨。

欧阳笛渔的故事

笑担箩筐

欧阳笛渔(上海工人代表,1922年入中国共产党)从上海回到家乡赫山金家堤,就在金家堤学堂里当先生,以教书作掩护,秘密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当时,教书人去做劳动会被讥笑,说是给教书人折格、丢丑、是没有面子的事,而欧阳笛渔就不是这样。

有一年春上,田野里的红花草长得非常茂盛。

一天,欧阳笛渔陪一同事去另一同事余谷松(早期中共党员,病逝)家换种谷。他俩一边走一边说,当余谷松的屋能被看得见了时,可那同事却停住了脚步,把肩上挑的一担箩筐放在红花籽田里,准备只身进屋。

欧阳笛渔见了说:“放在咯里做么之?”

那老师说:“等下进哒屋,要余谷松的伢价来担。”

欧阳笛渔说:“不就手带进去,咯不是冇事贩事做。”

那老师又说:“我们做先生的挑担箩筐进屋象匝么之,人家看见哒会笑死去。”

欧阳笛渔接着说:“就象个做工的又何解叻,挑担箩筐又不丑。”欧阳笛渔说着,立马下田挑起那担箩筐上田坎就走。

还没有进屋,就有人看见教书先生担箩筐,老远就朝他俩笑着说:“教书先生担箩筐——奇事叻。”

欧阳笛渔听了也笑着回答:“奇事啵,将来的奇事还多叻,咯又不丑,咯又不丑。”说着说着就进屋了。

舂米看书

欧阳笛渔从小爱看书,一看书就上瘾,一上瘾就连饭都忘记了吃。

在欧阳笛渔十七岁那年的一天,天下着雨,不好下田上工,家里人就要他挑一担糙米去邻里家借碓舂米。他一到邻里家的碓房里,把自己担来的糙米,连米和糠头一起放入碓臼窝里,就一边踏“马脑壳”(俗称:旧时舂米用的器具,向臼窝里砸,由木杆和碓头组成的连体),一边看书。

这时,又来了一位要舂米的邻里,看着他迷书的样子,喊他说:“渔满呀,渔满呀!莫看‘灵榜子’哒,你只快点舂,我也要舂,我屋里等哒米下锅咧!”

“快叻,快叻!就要得哒,就要得哒。”欧阳笛渔是看书舂米两不误地搭腔。

来舂米的邻里看他这迷书的样子,肯定他还有一老阵,就回去干自己的其他活去了。

欧阳笛渔还是一边舂米一边看书,没有注意东家养的一只猪婆拱了进来,把那邻里放在碓边的箩筐拖了出门,倒翻在泥巴里,还嚼了一阵。当他发现时,跑了出去,赶开猪婆,把还在泥面的米捧起来,再把自己舂好的米捧一些给了人家。

等那邻里来到碓房一看,泥里散有一些米,自己的米箩又加入了不少新米,忙问这是怎么回事?欧阳笛渔腼腆地,把事件经过讲叙给了邻里听,邻里听完,又好气又好笑,拿他没有办法。只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

“哎,你咯匝书憨子,拿哒你冇得办法。”

“对不起哦!”欧阳笛渔说着,就不声不响地挑起自己的担子回家了。

吃鱼联对

欧阳笛渔讲课很生动,风趣,又富有知识性,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学生家里,一与学生产生交流,总少不了启迪思智。

有一天,欧阳笛渔去余谷松家办事,余谷松八岁的儿子余甲男正好也在家,余甲男六岁在欧阳笛渔手里发的蒙,今天见老师来了拥前跟后的,非常高兴。

快到中午了,余谷松的堂客就忙起款待来,萋炉子(小火锅炉)摆到了桌子上,端来了一耳子锅(用盛菜的小锅子)的白鳝,放到萋炉子上煮,煮得香喷喷,热滚滚的。

在坐的人还没有动筷子,余甲男就先动筷子给老师碗里夹了一大筷,笑嘻嘻说:“老师先呷。老师先呷!”

余甲男坐在欧阳笛渔身旁,这样热情,使房子里的气氛非常祥和。这时,欧阳笛渔也对余甲男打起趣来,说:“甲男,我把一匝对子你对,要得啵?”

余甲男点了点头。

欧阳笛渔拿起筷子,轻轻地敲敲耳子锅边,笑咪咪地说:“呐,吃白鳝,对啵。”

余甲男听罢,看见屋外有一农夫手拿一把鱼叉从后门走过,眼珠子一转,立马回答:“喋,叉黑鱼,来哒。”

欧阳笛渔听了余甲男的下联连连称赞,说“对得好,余甲男是匝才女,才女,我们的才女呀。”一边说,一边朝余甲男树起大母指。作者:田汉文

苦竹湖的传说

位于赫山八字哨境内的苦竹湖长约3000米,宽300米,湖中心有一岛,人叫龙头洲,洲的直径10多米,约100多平方。湖周陡峭,并形成有五港八岔,最为神奇的是五条港的直线都直朝湖中的龙头洲,成朝拜之式。湖水深有五米多,清澈见底。人们知道,这湖的形成是古人开窑的结果,但,留下的传说很美丽。

相传北宋时期,一姓杨,名世范的老宰相,因不满朝廷奸臣贼子当道,便带上妻儿老小,辞官返乡,来到洞庭湖边的八字哨码头等船,准备继续前行返回祖籍,谁知这时,几个当地人在议论说:七月七又要来了,每年的七月初七是洞庭湖里的柳毅和龙女出来游湖的日子,只要诚心等,耐性盼,就可以看到。老宰相听了信以为真,此时也想起自己此次返乡,即囊中羞涩,又无房无地,达祖籍地还不知怎么生活,于是,就决定暂缓回家,并在码头边的一家旅店住了下来,等七月初七的来临,想看柳毅和龙女出来游湖。

七月初七来了,老宰相带着妻儿,划一小船,来到洞庭湖上,待柳毅和龙女出来游湖。可等呀等呀,等到半夜,妻儿睡了,没有看见柳毅和龙女只身片影。等呀等呀,等到黎明,老宰相眨了一下眼睛,只见柳毅和龙女乘船而来。不多时,龙女纵身一跃,落到了老宰相的船上,对他说:“宰相大人,现在皇帝荒淫,奸臣匪为,百姓怨发。你想行道,却力不从心。小女愿助你一臂之力,给你三支神箭,带回去挂于神龛子之上。”

老宰相听到这里,插嘴说:“我现在上无片瓦下无插枝之地,哪里有摆神龛的地方咯。”

龙女听老宰相说完,补充说:“我咯里有一张地契,写的是你做小伢价时,爱骑木马耍的苦竹山。回去后不要做声,不要砍一根竹子,就只在山里搭一间茅屋住下来。当别人问咯块地怎么是你的,你就拿出来给他看,他要是不信,你就要他找族长。当你家大儿媳有喜哒,再顾三年六个月,咯三年六个月里不要打开中门,等待你孙子生下哒才能打开。”

当老宰相还想问点什么,正要张口,龙女却不再说多半句,只微笑着飘然而去。。。。。。

当老宰相睁开眼睛一看,船外已艳阳高照,原来自己是南柯一梦,但看着自己的双手紧紧的抓着三支箭和一张地契,心里就悟到了是神要他做点什么。这时,他叫醒妻子,把刚才做的梦给她讲了一遍。妻子也感觉有些蹊跷,但看着眼前的箭和契约纸,又不得不信,而且回去后要照着做。

老宰相带着妻儿老小回到了他幼年生活的竹林里,非常开心,周围的发小都来看他全家老小,以往宁静的竹林这下热闹起来。这时,发小们你送一根木,我送一担草的,老宰相一家的住室就有了。没有过几天,一杨姓大财主来找老宰相,问老宰相为什么要在他的地上起房子?老宰相没有多说,只把地契给他看,使得杨财主懵了。他又要杨财主去问族长,族长来了,要杨财主回家把自己的地契拿来。杨财主回家把自己的一份契约拿来与之一对照,真是两份一式,三方都签字在上的契约了。杨财主无奈,只得认了。

老宰相一家住进了新房,大儿媳也怀上了。

一日清晨,老宰相闲步竹林,正当兴致高涨,突然风狂雨骤,无法回家,只好钻进近处一斜洞内躲风避雨。不料,一阵暴雨狂洗,洞口塌方,活活将老宰相埋于洞内。

雨歇在掌灯时分,全家人不见老宰相归家,四处寻找。寻到此处,发现原来有的一洞穴塌了,定神一看,还发现有手指支于泥表,于是,家人估计老宰相是被埋于洞内了。正准备挖开洞口,寻找尸骸。这时,有一风水先生路过,问宰相家人在做什么。宰相家人说明情况后,风水先生叫宰相家人停下来,待勘查后再挖。风水先生仔细详察后,对宰相家人说:“不要挖哒,咯里是一处地,是五龙捧圣的灵地,老先生活葬在五龙口处,咯是老先生的福份,也是你们全家的福份。葬了咯匝地会大富大贵,会出天子的。但按照卦卜算,你们家里定有一内人要怀孕三年个六月后,才能生小鬼,在冇生之前,你屋里的中堂大门一定要紧闭,待孩子生出哒才能打开。”杨夫人听后,联想起老宰相在八字哨码头告诉她他做的梦,起屋被应验了,现在大儿媳正已孕怀第四胎,莫不是接下来是三支箭要做的事,现在想来正合兆头。于是,嘱咐孩子们将塌方收拾成墓茔,皆大欢喜的回家为老宰相在主丧。丧事后不久,坟前长出三株丝茅,随着时间的推移,胜似利剑。

那杨财主又来找杨老夫人,问老夫人为什么要把老宰相葬在他的地里?老夫人也没有多说,只把地契给他看,使得杨财主又懵了。她又要杨财主去问族长,族长来了,要杨财主回家把自己的地契拿来。杨财主回家把自己的一份契约拿来与之一对照,真是两份一式,三方都签字在上的契约了。杨财主无奈,只又得认了。

三年后,老宰相家的满少爷娶媳,接亲家过门的这天,未开中门。亲家周翁乃江湖人士,见中门未开,不肯进屋,但照风水先生嘱咐,开中门要三年个六月,还差六个月。只得报与杨夫人商榷,杨夫人无奈,把满少爷娶媳当了首要大事,便同意开了中门。可中门一开,堂屋神龛上的三支神箭一齐向金銮殿射去。但,由于还有六个月未到,其神箭元气不足,三支神箭只落在了皇帝的御案上,把正在寻欢作乐的皇帝吓了个半死。

皇帝醒来,命臣相夜观星宿,推知神箭是由楚地射发而来,又派要员去楚地私访,查清了箭是从老宰相的家里射出的,于是,皇帝立马下令派出十万人马,亲自率领杀来洞庭湖,杀到苦竹山,要捉拿老宰相全家。

皇帝和官兵一进苦竹山,山里就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怎么也不见苦竹山,怎么也不见宰相屋。只是一个劲的在泥泞的路上走。

来老宰相家当高宾的满媳妇的父亲周翁,与老宰相家人一起,都没有来得及外逃,还在家里忙活。见老宰相家喂养的那条黑狗睡在屋脊上认为不吉利,就抄家伙把狗给打死了。谁知,狗一死,这云就散了,雨就停了,屋和竹林全暴露在官兵的眼皮底下了。原来是老宰相家喂养的这条黑狗睡在中堂的屋脊上,是龙女派它化作乌云笼罩了房屋和竹林,而老宰相家人并不知道。

天一亮堂,皇帝令官兵在苦竹山就加紧围捕,可合围到老宰相房屋时,什么也没有捕到,正这时,老宰相全家人都坐在家里的板凳上,板凳化变成飞马,跃上天空让他们都跑了。原来,这些板凳是龙女留下的神马。皇帝和官兵们看着他们腾空的身影,怒从心生,一怒之下,就把老宰相的房屋和苦竹山的竹子全烧了。

竹子烧完后,于袅袅浓烈的火烟中,传来烧焦的血腥味,皇帝和官兵走近一看,满山被烧焦的每根竹子里都有一胎形的人骑马,每个骑马人都手握枪。皇帝想:“要是时间再过六个月,这些不都是成千上万的精兵神马吗?”想着,心骨发寒。立马下旨挖平苦竹山。

旨一下,十万人马不一宿就挖平了苦竹山,可没有歇一壶茶久的工夫,苦竹山就恢复成了原来的面貌。这样连续挖了七七四十九天,总是进脚刚挖成,出脚就复原了,根本就挖不平。正当皇帝拿着没有折的时候,忽然听见天上有一声音在说:“不怕你千万锄锹挖,就怕你用九十九棵桐子树钉把腰扎。”皇帝抬头一望,却没有看见什么。把头一低,又听见这声音在传来。皇帝马上感悟到,这是天在助他。即刻,皇帝喜形于色,指令官兵找来九十九棵桐子树,做成大钉,钉在苦竹山山上。即刻,山崩地裂,苦竹山下陷,出来一个与山外洞庭湖相连接的湖泊。葬老宰相的洞穴地成了湖中心的一个洲,似龙头朝上,人们把它叫为龙头洲。湖周出现五条向龙头洲伸出的五条岸线,人们想象它是五龙。一齐解释为五龙捧圣。

皇帝看着一湖清水,认为大功告成,就打道回府了。

老宰相一家逃离虎口,逃到了湖北龙阳湖(今汉寿),以捕鱼为生。其怀孕的满媳妇在六个月后,在这里生下了一个儿子,老夫人为其起名杨泗,因为在杨家所生的孙子里他排第四,满媳妇再没有生了,人们又叫这孩子为杨幺。杨幺在龙阳长大后不满朝廷的统治,率领农民起义,回湖南,以洞庭湖为基地,反抗朝廷。当来到苦竹湖边,望着泱泱湖水叹气地说:“咯硬是苦竹湖。”杨幺死后,人们为纪念这位农民英雄,在湖边为杨幺建了一座杨泗将军庙,使其在祖居地享受人们的崇敬。作者:田汉文

到花乡采花去

——益阳花乡农家乐简介

花乡,座落在会龙山街道的仙蜂岭村,这里是一个山绵林密,鸟语花香,果甜酒醉,日祥人善的地方。它北临资水,西眺桃江,东望洞庭,南靠熊湘,一条志溪玉练从山下飘然而过。距中心城区六公里。山上发现有旧石器时代遗址和东周古墓群遗址,以及众多的风景坡坳、奇岩怪石、美丽传说,是一个人们周末休闲的好去处。乡内汉民族文化习俗十分典型,舞龙耍狮、花轿迎亲、掐麻纺棉、纳鞋织锦、花鼓皮影等民俗活动展示,其文化底蕴厚重,令人耳目一新。

花乡,还是湖南省有名的花卉苗木基地,种有苗木花卉1600多亩,共170多个花卉苗木品种,展现出一派个性鲜明的山村野趣,农家风情,是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湖南百姓喜爱的百景之一。

走,到花乡,采花去!

花乡的故事传说

仙蜂岭的传说

作者:田汉文

赫山花乡里有一山岭叫仙蜂岭,被志溪河与资江水相连环绕,是一个登高望远的好地方。这山岭为什么称仙蜂岭呢?

相传,朱洪武血洗湖南的时候,带着队伍赶到了仙蜂岭下。

当地农民有几百号人,跑到仙蜂岭上躲了起来。仙蜂岭当年绿林茂密,雾浓幽深。朱洪武得知这一情况后,不顾一切地把这里团团围住,由下而上,由外而内,步步逼近,势造合围。正在这危机的时候,仙蜂岭的正北方,飞着一团乌云,并像滚雷一样,轰隆作响,压顶而来。当乌云飞近一看,原来是很大一群蜜蜂,

蜜蜂直朝朱洪武的官军冲去,用螫针螫得官军个个鼻红眼肿,嘴浮手痛,丢弃刀枪。朱洪武见状,只得急呼收兵。说来真怪,当官兵退出山林,静以待命,这些蜜蜂,就落于树叶上,静观其态。当官兵得命进攻山岭,这些蜜蜂又嗡嗡倾巢出动,直扑官兵。而在农民没有吃的,饥饿难撑的时候,就挤自己身上的蜂蜜给农民吃。官兵没法,只得又退回。这样连续战斗了三个月,官兵现带的粮草已耗尽,后续供应不及时,朱洪武只得仰头长叹,呼:“天助他们也!”于是,在这无奈之下,见无法再攻,只得下令退兵。蜜蜂见官兵都已撤走,便也一哼而起,朝正北方飞回去了。

这些蜜蜂救了当地农民的命,当地农民为了感谢它们,在这救人的山岭上修了一座庙,起名为仙蜂庙,并把这山岭定名为仙蜂岭,在蜜蜂飞来飞去的正北方的仑上,还修了一个门楼,叫仙蜂门,这修门楼的这一段山仑被叫成了当门仑。

斋粑洞

作者:田汉文

在赫山仙蜂岭上有个洞,传叫是斋粑洞,使之叫这一大片山为斋粑山。在元朝前,现为花乡的山无山名,通称为黄泥湖。

传说,朱元璋幼年时一人行乞来到了斋粑山,就住在斋粑洞里。一住就住了七七四十九天,在入九这日,朱元璋行乞被一大户人家的护家狗咬了一大口,鲜血直流,疼痛难忍。回到山洞里,忍饥挨饿,十日未出。眼看伤口在发炎溃烂,自己也不知道怎么用药,在这大山之中也无人来问津。周围山野能食的野菜也被他吃得生新不及时。

至十一日凌晨,天刚发亮,朱元璋醒来了,可一睁开眼睛就看到了一条他从没有看见过的彩蛇,嘴里含着两片树叶爬在洞口上方。他被吓了一跳,全身发抖,眼睛直盯着蛇,怕它来犯。

这样盯了十来分钟后,只见蛇把口一张,那两片树叶,正好落了下来,覆盖在朱元璋的伤口上。这下朱元璋猜测,只怕是上天来救他来了,他没有把覆盖在伤口的树叶揭去,而是设法让其牢牢地沾在伤口上。接下来,这条蛇天天在这时候给他送两片树叶来,并帮助覆盖在他的伤口上,同时还用尾巴送来了一个粑粑。

这样,朱元璋的伤口一天天好起来,精神也一天天好起来。

朱元璋在这洞里住了九九八十一天,伤口在这住的八十一天里全好了。

伤口好了后,朱元璋就上别的地方行乞去了。

当人们知道这洞的故事后,叫这洞为斋粑洞,叫这片山为斋粑山。

铁拐李翻泥鳅

作者:田汉文

盘古开天之后,这八百里洞庭湖边的赫山仙峰岭村(花乡)地域,不是山,是归属于洞庭湖边的一个湖泊,叫黄泥湖。

相传,天上的王母娘娘得了一场大病,茶饭不思,卧床不起,这下急坏了玉皇大帝。

忽然一日,王母张嘴说:“想吃泥鳅。”玉帝纳闷:“天上的香羹玉液,仙果神禽应有尽有,想吃就吃,为什么要吃泥鳅呢?”但,玉帝听了还是喜出望外,坐立不安,马上吩咐左右君臣即刻为王母去寻找泥鳅。谁知,天上的三十六宫殿七十二院落都找遍了,就是不见泥鳅的踪影。无奈,玉帝为顺王母的心意,便通知已在黄泥湖准备过洞庭的铁拐李等七仙,停步去找泥鳅。

八仙得信,也急得挠头抓耳,人已置湖水之中,水深波起,哪有泥鳅?可空手回天,无法向玉帝交差,咋办?铁拐李想:泥鳅是生活在泥里,湖底肯定有泥鳅。于是,他弃拐潜入湖底,把湖泥底朝天地翻,翻得湖泥堆出了水面。这样,铁拐李大翻了七天七夜,翻出了不少泥鳅,翻出一条,就由其他七仙向天庭传送一条,他们忙的不亦乐呼。

王母吃了铁拐李翻回的泥鳅,病果然好了。而铁拐李翻泥鳅的黄泥湖不再是湖泊,堆高的泥成了山,泥与泥之间的水成了溪。即现在看来就有名无实,却山水相依的花乡好景致。

寨子仑的传说

赫山寨子仑,最早叫癞子龙,稍后称为叫癞子仑,现在叫寨子仑。

相传是在明朝,朱元璋称皇后,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一个宋朝宫妃,在外逃荒,一逃逃到湖南,来到洞庭湖畔的一棵大树下,遇见一位身材魁梧的男人,在一轮明月的照耀下,享受了一次多年来没有的身体快乐。

第二天,宫妃告别男人又逃,来到了癞子仑,生下来一个孩子。孩子落地时,本来伸手不见五指的天,突然间,一颗雪亮的巨星,由地而升上天空,照得天地如同白昼。顿地,天空闪烁的星星,一颗颗坠落。他定神一看,地下的这个孩子是一条癞龙(背脊像癞蛤蟆一样的恐龙)。自己是一条地龙,叩拜在她的面前,身上闪烁的光焰,慢慢暗淡下来……

梦醒,朱元璋去找军师解梦,军师说:“湖南出来一个天子,姓赖,名子龙。会争你天下。”朱元璋听了非常惊异。于是下令血洗湖南,使得湖南尸横遍野,血染江河。甚至连槠树都不留。特别是姓赖名子龙之人,更是杀了个片甲不留。

朱元璋一路杀着,来到了癞子龙,当听到癞子龙这山的地名,与军师所解梦中的主人同名时,更是心惊肉跳。更坚定了他血洗湖南的决心。

朱元璋一路杀着,杀着,在癞子龙山里被一块巨岩挡住了出路,这时,天昏地暗,黑雾弥漫,电闪雷鸣,猛然,一个砸雷打来,挡路的巨岩被砸为两半,巨岩中间出现了一条缝隙,从缝隙里射出一线水,水直接击倒那些朱元璋的官兵,并把那些官兵推到志溪河里淹死了。这巨岩中间出现的一条缝隙,正好能行走一个人,现在成了山中一景,被叫为一线天。

这一下,癞子龙的名字叫的更开了。紧接着,一些兵家认识了这里的战略位置,就在这里建寨,被叫成了癞子仑,后来,索性被叫成了寨子仑。黄忠立寨是第一人。

作者:田汉文

情侣石

赫山志溪河畔的寨子仑山上的凤岭北侧山巅,有两块长形的巨石,平行的卧在那里,像一对恩爱夫妻在这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这恩爱的故事是这样来的。

  相传,资水边的大海塘处住着一位员外,姓马。马家有一千金,生得乖巧伶俐,又好梳妆打扮,为此,喜好买回各式各样的镜子,并挂满自己的卧室,时时欣赏自己的美丽。许多镜匠得知马家千金的这一喜好,都设法找她做生意,特别是那些做出了一面用工精,造形美的铜镜的镜匠,总是喜欢送到她面前来叫卖。让马家千金一听到叫卖就来搭讪,选她自己心爱的镜子。

  一日,一镜匠挑担货篮来到马家千金的绣楼外叫卖,马家千金听到叫卖声马上来到窗前准备与楼下的镜匠搭讪,当她推窗一望,只见镜匠年少身高,眉青目秀,齿浩口甜,真一表人才,诱得马家千金春心荡漾,钟情与他。于是,马家千金从自己头上拨下一根玉簪,叫贴身丫鬟找来一根红丝线把它拴着,即刻羞涩地往楼下吊去,说是要换把铜镜。镜匠是个机灵鬼,看着马家千金那满脸的羞涩,知道她是对自己动了春情,心中暗喜,并满口应允,给马家千金换了一面铜镜。

  从此,这镜匠天天来马家千金的绣楼外叫卖。马家千金听到的如果不是这镜匠的叫卖声,她就不来窗前搭讪买镜。如果是这镜匠的叫卖声,她就立即开窗与镜匠搭讪。这样月长日深,他俩眉来眼去,随之他俩之间的感情日趋甚笃。一日,马家千金按捺不住心情的激动,写一情书叫贴身丫鬟帮助送交给镜匠,要他在深夜亥时,走后花园经石榴树爬上绣楼。

  次日,他俩情约的事情被败露,马员外气得跺足捶

胸,脸暴青筋。家中出了这等丑事,有何脸面再见乡里乡亲。一气之下,把自家千金打了一顿,骂道:“这不要脸的东西,私自配婚,败坏门风,而且还是找的一个门不当户不对的穷工匠。”“穷工匠怎么啦!”马家千金反驳道:“手艺好,千年饭饱。心底好,幸福死了。”员外见斗不过自家千金,又不愿失去家长体面,一怒之下,把自家千金许给了远方一位比她大二十岁的纨绔子弟做妾。

  马家千金心急如焚,又写一书信,让丫鬟设法溜出家门,交与镜匠。镜匠得信,知之要与他私奔,该往何处是好?往城里,员外家有庄丁数十;往平原,员外家有车辆马匹,真难逃追杀。镜匠最后思定,往南边大山方向走,兴许能逃此劫。并约定当晚午夜三更在葛公庙见,汇合后再往南边的大山里逃。丫鬟把镜匠的决定带回给千金。千金获信,简单地收拾了一点行李,心里总是忐忑不安,生怕这其中会出什么差错,总觉得这时间还很长。等午夜三更一到,马家千金在丫鬟的配合下,悄悄的溜出了家门。

  马家千金和镜匠在约定地点见了面,俩人紧紧地拥抱,声泪俱下,全身颤抖。又时过三刻,镜匠怕久留此地,员外知道后会马上派人来追赶,便拉着马家千金的手,踏着微微月色,沿着一条羊肠小道,直朝南边的大山之中奔去。

 当朝阳喷出,青山披挂红敞,他俩来到了寨子仑的群山峻岭之间。刚一爬到山中的凤岭北侧山巅,放眼望去,有如走到了天堂的感觉,前面群山起伏,林间炊烟撩铙,山下的志溪河如玉带飘飞,远处的田畴如一块绿色的地毯,一阵阵清风袭面,也一阵阵林涛涌来,更一阵阵清香扑鼻,真叫人心旷神怡,开心极了。忘记了他们自己是从魔窟中刚逃出来的,俩人又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幸福地欣赏着这绝缪的景色,不知道了时日,不知道了饥饿,不知道了挡惊受怕,虽然感觉到了一点筋疲力尽,促使他俩躺了下来,但更使他俩感觉到了大自然给予的美丽、幸福、快乐。一连几日,他俩都是这样静静地直躺着,没有进食,没有饮水,在那里一动不动。

  有一天,马家千金感觉自己没听到镜匠发出的呼吸声了,便喊镜匠,可镜匠没有回应,马家千金自己想爬起来,谁知,也爬不起来了。原来镜匠早没气了。此时,马家千金痛心疾首,只得调过头来哭道:“我的夫君主呃,你怎么不说一句话就离我而去呀!你真的死得可怜啊!你是为我而死的呀!天啊,你怎么这样没眼睛啊!不让有情人快乐生活,而让不和的日日长久。我的父母你们为什么要这样葬送我的夫君啊!我的父母为什么要这样葬送你们自己的女儿呀!……”马家千金哭着,喊着不一会儿也昏死过去了。

  从此,马家千金和镜匠化变成了这两块石头,永远相伴地躺在了这里,让人理解爱的凄美。作者:田汉文

赫山和赫山庙的来历

早在远古,赫山这地方无山无庙。秦王赢政,修造长城,民夫肩挑手挖,劳动强度特大,老弱病残无法承受,至死于工地。使整个长城哀鸣惨叫、怨气冲天。

观音见状,来救苦救难,化变成一提篮拄杖的老太太来到工地。篮内装着一篮麻线。这些麻线全是她在南洞庭采割的天地灵气,这天地灵气正是西王母早在五千年前,发现南洞庭有王者之气,而特意撒播的。观音佝偻着身子站在施工路旁,见老弱病残者一来,就在他们的扁担上给挂一根细麻。

说来也怪,凡扁担上挂了细麻的民夫,肩上顿时没有了沉重的压力,走路一身轻松,有的还能开心地唱起民歌。晚上回到工棚,一点也不显得疲惫。

不久,这件事被一监工头知道了,他将此现象一级级往上报,最后传到了秦始皇的耳朵里。而秦皇听了之后,也觉得非常奇怪,就派亲信前去工地核实,看是否是讹传。亲信通过反复调查后向他禀报:确有其事。于是,秦皇命亲信再去工地,强行收缴民夫扁担上的细麻,细麻收回来后,叫人将其搓成了一根又粗又长的鞭子。说这是一根赶山鞭,只要甩动它就威力无穷,使山河变换位置,人世间的高山大海,天地初分,就是西王母用赶山鞭造赶出来的……。秦皇听了十分惊喜,决定亲手一试。

为了试鞭,秦皇特选定了一个黄道吉日,带着文武大臣来到终南山下,摆起香烛三柱,对着天地和鞭子隆重地祭拜了一番。然后,走到一个土堆上,拿起鞭子,举过头顶,对着面前的一座小山使劲一挥。

  此刻,高空中突然电光闪闪,“啪啦”一声炸雷,紧接着又“轰隆,轰隆”几声巨响。刹时间,天空中狂风乱舞,大地上飞砂走石,那座小山竟像孩童们玩的陀螺旋转起来。转着转着,“呼哧”一声,又猛然腾空而起,利箭一般向南方飞去,落在洞庭湖中,与沅江县一水而隔。大臣们见此魄动心惊、毛发倒竖、呆若木鸡。

秦皇却哈哈大笑,像儿时玩陀螺一样,又挥起鞭子,咬紧牙关,朝另一座小山横扫过去。那座山也啪地一声,冲天而起;风驰电掣般穿云过雾而去,最后,落在南洞庭边,紧挨益阳县。秦皇捋着长须十分得意,正要甩第三鞭时,哪知被观音在上苍用手一指,那根鞭子便从秦皇手中脱落,并缓缓上升。大臣们一见都跳起身子伸手去抓,却怎么也抓不着,很快就飞入云端不见了。秦皇知道这是天上的神物,不属于凡间所有,只好无可奈何地带着文武大臣打道回宫了。

  这两座山为什么没有落在别处,单单就落在南洞庭湖边?这是因为西王母在撒播麻种时,就已算定的,两千多年后会有人用赶山鞭赶两座山来,而南洞庭是苎麻的发源之地,又是轩辕、嫘祖的创业之地,需要更多的土地来给人以长驻发展,所以,山就只能落在此处。这是西王母早已设定了的结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数已定。

  人们看到这落下的山的土质颜色为赤色,就把落在沅江县的山称为赤山。但,不能把落在益阳县的山也称为赤山啵。人们看到落在益阳县的山虽也为赤色,但比沅江县的山要大得多,高得多,为区别二者,就把落在益阳县(今赫山区)的用两个赤字并排写,就称赫山了。

南宋时期,岳飞围剿洞庭湖的起义军杨幺,率精兵驻守赫山。主帅辕门设在东风岭西侧(即现在的赫山一小),山上旌旗蔽日、号角连天。岳飞得胜回京之后,当地人拆毁了岳家军搭建的营房,将拆下的木材在岳飞设立帅帐的地方建了一座三进五殿的中等型寺庙。庙内供奉的即有佛像,也有神像,甚至还供有轩辕和嫘祖的道祖之像。但在确定庙名的时候有多种不同意见:有的要定名关公庙,有的要定名城隍庙,还有的要定名轩辕庙。各持己见,旁征博引,振振有词。在主持和尚及首事召集多次专题会议都无法达成统一认识之时。有人主张以赫山两个字来作庙名,为了避免争执而产生矛盾,这意被采纳所。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寺庙才初步建成,占地一万多平方米。

  在开张念经的第一天,庙内庙外突然阴风惨惨、鬼哭神号。本来,他们自己庙里有十多个和尚,另外又在附近寺庙请了十多个,一共有三十多个和尚,加上五十多个受了戒的居士和两百多信男善女,法事规模也算不小了。然而,法事进展不顺利,不到一个时辰,就有三十多人中邪,相继口吐白沫,倒地不起。众人吓得两腿战栗,目瞪口呆。庙里主持急得抓腮挠耳,连忙念经作法。但一点也没有效果。

  大家正手忙脚乱,无计可施之际,头上阴风一转,哀泣之声嘎然而止。接着,又传来了悲愤的嘶喊:“还我命来,还我命来……”

  主持听了,恍然大悟:这是几年前岳飞围剿杨幺的战役中,双方都有数万将士战死沙场。而且,绝大部分都未妥善埯埋。因为,那次战役是以水战为主,死者和伤者都沉入了水底。伤者本来可以活命,但无力挣扎也被淹死。十多天后才浮出水面,被风一吹漂进芦苇丛中,成了野鸟和鱼虾们的美食。这些冤魂未散,显然是想借岳飞帅帐改建的寺庙给予超度。其实,这一要求也无可厚非合符情理。庙内神佛都是菩萨心肠,自然是深表同情,故未强行阻止和恶意驱赶,所以,才形成了这股阴森恐怖之气。

几个得道高僧商议:必须马上动手做一个大型的水陆法会超度亡魂、平服怨气。于是,一个祈风求雨的法会转眼之间变成了水陆法会。法会做了二十一天,使亡魂得已安息。数年之后,岳飞被卖国贼秦桧污陷,与长子岳云在风波亭同时遇害。其阴魂也曾在赫山庙显圣,也是由此庙里主持超度的。法事结束后,庙里还为岳飞雕了一尊木像供奉在关公殿,与关菩萨同受人间香火和朝拜。

到了清代晚期,地理形状已彻底改变,天成垸、千家洲、沙头等地相继挽垸,赫山庙的近水优势已不复存在,香火也随之减少。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有两个殿堂因年久失修而倒塌。后来,部分信士出面,将原庙搬到了金盆山,即现在的赫山区政府东面围墙之下,离驿道只有四五十步。

  解放后,赫山庙于五十年代拆毁。直到二○○四年,由本地居士李彩仁和沙弥来明等人共同发起,在赫山镇黄泥塘,即现在市十三中东侧,重建了一所占地四百多平方米的小庙。

作者:田汉文

烂船洲与棋盘石

在赫山志溪河上游的芭蕉谷地段,有一石洲,形似木船,浮于河中,浪花溅起,犹如行船。而恰好又在此河段右岸山中的山腰,有一块大的石头,石头上还有类似方格的线条,好像棋盘,在这棋盘石的两端,又有两坨小石头,正如凳子摆放,此处神似对奕后,下棋人刚刚离去。

相传,有一王姓的书生,名子,缕及不弟,是高分落榜,恨考场太黑,在走后门取功名。书生就其无赖,想远离红尘,去寻仙求神,从而得道济世。

一日,书生携书童驾一篷船,来到这志溪河上游的芭蕉谷处,船上已无柴生火做饭,于是留书童守船,自己便上山捡柴去了。

书生走进山里,只见荆棘横生,灌木满地,古树遮天,青草碧翠,露珠晶莹,野花娇媚,蝴蝶翩翩,蜜蜂起舞,憩鸟惊飞,山兔乱窜,溪流剔透。同时,一阵清香扑鼻,凉风扑面,使书生流连忘返,柴也忘捡,似入梦境,他心情欢娱,只顾往大山深处走去,总觉得有看不够的感受,要尽享这山间美景……

书生行至山腰,见有俩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各自坐在一块小石头上,他俩中间有一块大石头,大石头上放着一付棋,俩人正在对奕。旁边长有一株参天古槐,如撑巨伞,给他俩一方绿荫。周围草儿青青,山花抚媚。时儿蝶飞蜂舞而来,时儿鹿鸣鸟唱而起。书生的心被此情景所陶醉,驻足傍观,当精彩之处,更忘乎所以,参和一起,指手划脚,品头论足。

正午偏头,书生饿得心慌,却无物充饥,纵观四周,也无食可取,而这俩位白发苍苍的下棋人又兴头正浓。书生也不想顿矢此趣,好像这样离开会有终生遗憾,无奈,只得忍饿肋兴。恕不知这俩位白发苍苍的下棋人,各从自己的衣怀里摸出了一棵桃子,边对奕边吃起来,吃毕,都将其核赠于书生。书生顿的不知所措,一时不敢接。懵了片刻之后,书生才领悟其中意思,忙接过桃核,往自己口里一扔,感觉其核不硬,味道很美,很自然的就咽了下去,不多时,书生不觉了饥饿。

对奕完毕,己是黄昏,俩对奕人抬头见书生还在他俩身傍,吃了一惊,对书生说:“怎么看棋看痴了,天已黄昏,还不赶快回去。”

“哦——”书生如梦初醒,立即踏着晚霞,沿途而返。

书生回到河边,大吃一惊。其船不见了,河的中央出现了一个石洲,酷似一船,洲上灌木丛森,茅草高深。杂花灿然,彩蝶纷飞。书生想踏上石洲一看就竟,可有溪水相隔,无法如愿。那守船的书童也不见了踪影,只见岸边多了一农家小院,正好有一村姑正在院外凉晒薯片,便上前打问,村姑说:“上辈子的人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不知道是哪个朝代了,有一书生从此上山捡柴,一去杳无音信,他是驾船来的,船上还有一位书童,一夜之间也不知去向,后来他驾的这条船就烂在了河中间,化变成了河中间的那个石洲,说来又怪,有一年发大水,无任村里人往哪座高山上跑,水都能淹没到山顶,就只有载在那个洲子上才度了过来。那洲子成了一条仙船。”

村姑的一席话提醒了书生,书生回忆起了所吃的桃核,怎么是软的,怎么特好吃,怎么一吃就饱肚,一定是吃了仙桃核。他急忙返回山腰,当来到那俩位白发苍苍的下棋人对奕的地方一看,此地虽石头依旧在,人己无影踪了。

书生望着石凳和石棋盘感叹不已,捡起一片小石块在槐树上刻下了一首短诗,曰:“离尘去求仙,懵入九重天。棋看济世道,船已功其先。山上方一日,世事已千年。晚霞不是去,德亦留心间。”

以后人们再也没有见到书生了,只有烂船洲和棋盘石的传说流传了下来。

作者:田汉文

鸡公石

远古的时候,在赫山志溪河畔有一块石头,它通神,每天领着乡里的鸡们为乡民们的劳作报时,使乡民们一天的生活井井有条,什么时候了该起床做饭,迎接日出而作;什么时候了是太阳落山,应回家洗衣浆衫;什么时候了正日已当头,要息汗修整吃饭,这样年年月月,乡民们的时候过的很实在,很祥和,很知足。

可不知哪一天,志溪河里来了一条青龙,志溪河畔的这种祥和给破坏了。青龙在这里狠心抓鸡吃。听说青龙是来追凤凰的,凤凰没有追到,就发气在这里害鸡,只要鸡一叫,它就冲着这方向去,把鸡抓过来给吃了。本来公鸡和母鸡都报时的,这下母鸡为了保护小鸡,以免被青龙发现,把自己抓去,就不报时了。

公鸡还是坚持报时,一天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都报的准时,乡民们劳作起来很方便。可是青龙只要听见鸡叫,就知道鸡在什么地方,就冲过去去抓。公鸡被青龙吃的差不多没有了,但,公鸡还是不怕,守时叫着,因为这是在为民办事。特别是鸡公石叫的更勇敢,青龙又抓不到它,刚听在鸡公石在左岸叫,等待青龙扑过去,鸡公石又在右岸叫了。青龙拿鸡公石很恼火。时常狭路相迎,还有一番撕打,虽然鸡公石斗不过青龙,但躲僻防守还是有灵性的。鸡公石与青龙的斗争给乡民们的生活带来了灾烂,鸡公石与青龙的斗争一会儿天上,一会地下,乡民们眼睁睁望着,又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干着急。

一天,何仙姑云游来此,见鸡公石与青龙斗的难解难分,就出面进行调解,说:“鸡们的母鸡不叫了,也只有鸡公叫,你就不要再灭它们了,”青龙说;“那不行,它们十二个时辰都叫,害得我来此无法生养休息。”鸡公石说:“我为黎民百姓报时有什么错。”何仙姑越调解就越使青龙来火,青龙一气之下,就连何仙姑也打了起来,何仙姑也没有打得赢,青龙把何仙姑打得遍体磷伤,筋疲力尽,趺倒在地。眼看也要死在青龙手里,鸡公石此时也不顾个人安危,袭击了青龙一下,何仙姑乘青龙抵挡鸡公石这一突然袭击之时,灵机一动,猛地用脚一跺,纵身一跃,飞到了天上,逃进了天宫。

何仙姑来到天宫,把鸡公石与青龙之事告发给了玉帝。玉帝接到状告也正在为这事犯愁,不要鸡叫,天下农民需要,让鸡叫,他自己在瑶池里快乐的时候,也听到了鸡叫,每次一听到鸡叫,就大扫了自己的兴,不知怎么办才好。此次接到状告,看来是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于是下圣旨:青龙立即回归南海,只许鸡公日叫五更。并命令雷公率天兵天将将此旨即刻送达执行。

谁知,当雷公把圣旨送到,鸡公石却死在了青龙手里。这下,青龙接到圣旨,不敢抗旨,就垂头丧气地回南海去了。

从此,鸡公石不叫了,青龙不在了,何仙姑跺脚的地方留下了一丘跺脚模样的田来,这丘田的上边有一口小塘,人们叫它塘眼田,传说是鸡公石向青龙猛然一袭留下的棒印。

作者:田汉文

石笋的来历

  现在赫山志溪河畔的一段河边耸立着一根石柱,而在河里也卧着一根石柱,这两节石柱本是一根连在一起的,人称石笋。

  相传志溪河畔的这根石笋,是河岸边的瑶华山上滚下的一块石头。它来到这里,正准备淌河奔大海,以开阔心境,也平息海涛,不吞食航船,建立和谐环境。谁知来到这里却遇上连年干旱,土地裂口足有尺宽,庄稼颗粒无收,使周围乡邻逃荒他处。也使得这石头无法奔向大海。

  石头一怒之下,日长千仞,手持寒剑,劈光斩热,直插云霄。发誓要把苍天刺破出一个洞窟,放银河之水,以救苍生。

  当石头快逼近天门之时,却被玉帝知道了,玉帝大发雷霆,说:天不下雨,是天庭之事,错一再三,也不容你启动干戈。于是命雷公,来一晴空霹雳,把长成石笋模样的石头一劈两半,使之一半在河里,一半在岸边,再无法往上伸长。

  石头被雷公劈成两半之后,就长年累月地站在河边天天自责:责怪自己修法不深,无力回天,真无脸见周围百姓。

  一天,石头正在低头自责之时,见一落榜书生也垂头丧气而归,突发新想:不应再责问自己了,自己虽然已是残身,无法再与邪气搏斗,但,应鼓起勇气,帮助书生们求取功名,让他们来与邪气搏斗,求得苍生安居乐业,永远幸福。于是,石头定下心来,落户河边。乘夜色入寅之时,石头给落榜书生送了一个梦,叫他增加自信,来年再取,定能成功。书生问它是何方神灵,它答曰:是河边石笋。

  次日,书生来到志溪河边,望着已成两节的石笋,心生敬仰,点香燃烛敬酒,还跪拜了三下,以求保佑,之后,便回家苦读私书去了……

  次年,书生打点行装,准备出山进京赶考,又来到石笋面前,点香燃烛敬酒,默默作揖跪拜。此时正是卯时。当书生作揖礼毕,就迈开大步出山,朝京城赶考去了。

  果然,书生这一去是金榜提名而归。当再次经过石笋面前时,便摆下一桌酒席,又是点香燃烛敬酒,又是默默作揖跪拜,以作答谢。因此,石笋助人金榜高中的故事不径而走,引起想求功名的能人志士前来跪拜求助。

从此,石笋的美誉飘扬万里,瑶华山上成了一块读书人的风水宝地。 作者:田汉文

 

神龙滴血飞去

赫山青秀山向东几公里处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脉,像一条龙,有头有尾,活神活现。人叫它龙会山,山中间有一个缺口,将山分成两半,好象一条巨龙被拦腰斩断。山的周围为平原,当地人叫平原为椴,即现在的皇元土段处,使山体格外突出,可有这缺口,就显得美中不足。

相传是汉代,这座山十分完整。

有一日,西汉的皇帝视察洞庭湖,经过龙会山,可开道的鸣罗嘎然不响了,有一位叫司农的臣子,会易术,通过观相后,看出这一带风云聚会,灵气密布,断言,山上藏有一条神龙,周围的山神都听从它的指挥。于是,司农递给皇帝奏折说:“此山不高,有仙则神;此泉不深,有龙则灵;神龙一出,天下震惊;此龙不诛,后患无穷。”皇帝看完奏折,大吃一惊。这下皇帝又赶忙寻问对策。司农又说:“斩草先除根,擒贼先擒王;铲平龙会山,神龙无处藏。”

皇帝听了司农的话,为及早铲除神龙,就在龙会山下修建了一个叫"枢行宫"的行宫,还决定自己亲自督工。地址就选在皇元土段一个地名叫黄连村的地方。行宫修的非常有气势,它“地势平坦,周围开阔,后有青山,前有平原,并有古渠。行宫青砖碧瓦,地基比四周高,无水患之忧。建筑在长方形台基上,台基以青色砖石砌成,台基高约一米,正面大门有两个巨大的青色石狮把守。宫内中间为大殿,左右各有一个天井,大殿有长廊相连,长廊尽头各有一个天井,天井四周为大厅和房子,设计精致巧妙。正殿有木雕间壁,贴金雕龙,富丽堂皇,上部分为繁复的窗棂,雕镌精美,龙凤呈祥,是上乘的木雕艺术品。殿内原有佛龛一个,龛内有弥勒佛坐象,高约一米,满面笑容,当地称之为"欢喜佛"和"布袋僧"。屋顶有单檐九脊歇山式样,两端为翘尾,飞檐高翅。整个建筑群巍峨峭拔,古色古香,结构严谨,主次分明,布局合理,似一颗正方形的印章,体现出中国古典建筑的独特风格。”这是考古队员在黄连村考古发现的古建筑群遗址后,对这古建筑群的判断描述。

盆地西高东低,龙会山在盆地的东方,由南向北阻挡着出水,形成一个浅水滩。水上升,朝廷瘟。司农相后就建议从龙会山中段取土,斩断龙腰,放掉龙水,平安国土。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这神龙法力高强,将士们白天在龙会山上挖,所挖之处流出如血的红水,但到第二天,已挖之处又长满了新泥。真是白天挖多少,晚上就长多少。这下皇帝急了,如临大敌,便诏示天下,寻找道人法士前来对付神龙。不几日,一位懂得鸟语的道士前来应征,说:“青秀山乃鸟儿天堂,吾打扮成猎人,进山卧底,看能从鸟的嘴里探出点什么情况来再说。”

皇帝无赖,就应允了。

有一天,道士听到鸟儿在唧唧喳喳议论怎样对付神龙,有一只雏鸟说:“用千把锄头万把锹,不如用桐籽树钉子钉断腰。”道士听后,心里猛然清白:桐籽树在五行中为木,山为土,桐籽树做成钉子钉在土里,是木克土,合五行。好!这样可以对付神龙了。道士如获至宝,立马回宫,把这一信息禀报给皇帝,皇帝又下令给司农,司农立刻组织将士连夜准备桐籽树作的树钉,在第二天天一亮,这准备好的树钉,密密麻麻地将龙会山中段钉了个足。这下土也不要取了,三天过后,山开始由青变红。到了第七天,只见地动山摇,山脉中段开裂,断开一条口。一条巨龙凸出,其鳞光闪闪,可鲜血如注,在匍匐而行,上青秀山,登碧云峰,使力一蹬,冲天而起,腾空而去。朝东南方向飞去,只在碧云峰的一块岩石上留下了一个现在还能找得到的脚印。

如今前往那里游山玩水,能看到龙会山中段断开的口子,人们称哪里是断口,是桐籽树钉钉的。能看到枢行宫的遗址,土地里还有当年的瓦砾青砖,是考古证明的。能看到龙会山的土与周边山土的不同色,唯它呈红色,是龙血染的。能看到龙渠一湾碧向东流去,里面有小鱼小虾小蟹可捉,是龙走时留的。能看到小鸟自由的飞,那是弥勒佛托来的使者,你在山里说话做事要小心。皇帝怕神龙再会来,之后还建了一个叫历历宫,派道人守护,直到自己仙去。

神龙滴血飞去后确实再没有回来。作者:田汉文

麻拐(青蛙)斗蛇的传说

 

在赫山碧云峰南面的宝林冲花桥旁,有一座山叫蛇山、有一座山叫鹰山、有一座山叫箭山,它们互为犄角地围绕在一坨好似麻拐的石头旁。这三山围石的其景,说来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只麻拐在宝林冲花桥旁自由自在的生活着,然而,这种惬意的生活,时间过的不长,为什么呢?是被来的一位不速之客打扰的。

这位不速之客是一条赤裸裸的蛇,蛇总是施机要吃掉麻拐,好几次,蛇狡猾的吐着红红的信子,想猝不及防地去偷袭麻拐。这每一次,都被早已提防的麻拐躲过了。

麻拐这样提心吊胆的过着日子,冇安一天生。可长期这样下去哪是个办法,麻拐颤颤惊惊地被蛇吓得快得抑郁症了。在无奈之中,麻拐找老鹰商量,老鹰要他到玉帝那里去告状。

麻拐说干就干,第二天就用一纸诉状,将蛇告到了天庭。

玉帝接状,令天兵天将把麻拐、老鹰和蛇叫到天庭,立马升堂,惊堂木一啪,天庭摇晃。玉帝厉声说:“大胆刁民,地事为何要告到天庭,所告何事?给从实招来。”

麻拐回答:“蛇要吃我,不得安宁,请您公断,保地民生存!”

玉帝听罢,问:“真有此事?”

蛇答:“有!”

玉帝又问:“原因何在?”

蛇答:“他二黄三月闹喳喳,五黄六月呷禾花。我要捉他呷,这还要何解?”

玉帝听罢,不答,再问麻拐,说:“那你说何不该?”

麻拐答:“我二黄三月叫阳春,五黄六月呷禾虫。他要捉我呷,咯是为何因?”

双方争执不下,老鹰上前为麻拐辩护:“麻拐呷虫又催春,凡间称颂为益虫。蛇呷麻拐冒得理,玉帝断案要秉公。”

王帝听罢,无言以答,沉思片刻后。提笔写判决道:“二位诉说已听清,判决如下要听真:麻拐认真做好事,你蛇不要起歹心。特派老鹰作监督,有谁违反斩谁命。”

判决结束后,麻拐和蛇都回了宝林冲,真在花桥旁相安无事的度过了一段时光。但,蛇呷麻拐的心没死,时间又过了三个月后,又开始打麻拐的主意了。麻拐无奈,就和老鹰密谋,要做掉蛇,蛇知道了,怕老鹰的尖嘴利爪,蛇就用一状将他俩一起告上了天庭。玉帝听完诉状后,二话没说,就叫蛇先回家了。

  蛇不解,但,毕竟是玉帝的判决,只得执行。蛇回得家来,发现多了位邻里,一支锋利的箭。原来是玉帝在一劳永逸,以部局来解决争端,即派老鹰监督蛇,安排箭直指鹰。只要有一方欲动,就会被另一方擒拿,这样让它们互相监督,共沐和谐。

  果然,若干年过去了,直到现在,麻拐化成了石,静静地卧在宝林冲花桥旁,蛇化成了山、鹰化成了山、箭化成了山,互为监督地围绕在麻拐石的身旁。作者:田汉文

  

吃葡萄

作者:田汉文

张三和李四都种葡萄又都卖葡萄,是葡萄园的能人里手。

有一天,他俩各自挑着自己种出的葡萄到街出卖,卖到最后,天快黑了,街上没有行人了,都余剩一串葡萄没有卖出去。于是张三对李四说:“我们把余剩的葡萄到吃了再回去。把葡萄带回去,等到家,葡萄就烂了,吃不得了。”

“好!”李四回答。

张三和李四坐在街边就一同开始吃起葡萄来,吃着吃着,张三梢发现地说:“我俩的性格相差真大。”

李四不明白地说:“何以见得?”

张三指着眼前余剩的葡萄说:“从吃葡萄的方式看,每次,我都摘最大的吃。而你,每次都摘最小的吃。”

李四瞅瞅箩里,真是这样。随便地说:“这也叫个性?”

  张三继着说:“是的,我每次吃的都是最好的一颗。而你每次吃的都是最差的一颗。证明你不懂得享受生活啊。”

  李四笑笑说:“是吗?我看,真正不懂生活的是你。每次你吃的都是最好的一颗,吃到后来,你吃的葡萄是越来越酸,直到最后吃不下去,心情也会越来越糟。而我吃到后来,是越来越甜,心情也会越来越好。”

  张三说:“你说的是分吃葡萄的情景。假如我们合吃一串葡萄,我不就占你大便宜了?”

李四叹了口气说:“这就更是显示出你的可悲,有了这一次合作,谁还会跟你合吃一串葡萄呢?你整天抱怨自己缺朋少友,却不知道这是根本的原因吗?”

自酿葡萄酒(琼浆玉液)的来历

作者:田汉文

琼浆是天上之人喝的美酒,王母娘娘快生日了,需要琼浆来上宴。

这一年,天上的葡萄欠收,酿的琼浆还不够玉帝一人喝,玉帝就派铁拐李下凡去找类似琼浆的美酒,因为铁拐李是喝酒之人,辨得出好酒。

铁拐李扶着拐杖,喝着自带的葫萝酒,遥遥晃晃地来到凡间,心想:自己在凡间时,喝遍大江南北,大江南北只有白酒,哪来的琼浆美酒哦?但,没有办法,既然被派了差,就得执行,如果真能遇上,那还是一大功德。

铁拐李找了九九八十一天了,白酒倒喝了不少,就是没有找到那类似的琼浆。找了很多的葡萄园,都只有葡萄没有酒。王母娘娘的生日就是明天了,还没有找到,怎么办呢?看来这次完不成任务,会有被贬到凡间去受苦的时日。

铁拐李想着想着,又来到一家庄园门口,他定神一看是“葡萄山庄”,又是一家葡萄园,他抱着侥幸的心理走了进去,问庄主:“贵府有琼浆吗?”庄主答:“什么琼浆?”铁拐李说:“就是葡萄酿的酒!”庄主说:“葡萄能酿酒?没有!”

铁拐李又说:“能酿酒!”说着,双眼望着庄园里满架的葡萄,又大又圆又亮谗死人,喉咙不断大嗝,继续说:“这葡萄能吃吗?”庄主回答:“能,怎么不能?”

铁拐李摘来吃了一粒,感觉真甜,又水汪汪的,与天上的葡萄没有两样味。铁拐李一阵高兴,想:既然琼浆没有找到,但酿琼浆的葡萄找到了,带些回去,让他们尝了再定。于是就对庄主说:“葡萄我带些回去怎么样?”庄主回答:“可以!”

铁拐李没有东西装葡萄,就拿出自己的酒葫萝,酒葫萝里有酒,舍不得弃,就连酒连葡萄塞满了一葫萝。庄主见状问:“这样可以?”铁拐李回答:“可以!”铁拐李说完,就告别庄主回天上去了。

铁拐李来到天上,来到宴庭,宴庭里仙女们正在忙于摆宴,准备明天的宴事。铁拐李问:“玉帝现在何处?”一仙女答:“现在后宫。”

铁拐李来到后宫,玉帝和王母正在作乐。铁拐李拿出葫萝往一盆里倒,没有出来葡萄,只出来液,液红红的,气味香香的。玉帝和王母看在眼里,又谗在心里,嗝是一个接一个。

玉帝笑眯眯地问:“琼浆怎么样?”

铁拐李答:“我还没有敢喝。”

玉帝用勺舀了一点入到嘴里,品着品着,出来了一副美滋滋地状态。等这一勺葡萄液与白酒合成的酒完全下肚后说:“好琼浆,在哪里找的?快,把它全部搞来,你带天兵去把它全部搞来。”

铁拐李听了,好生奇怪,怎么这样一弄,就成琼浆了,但不论怎样,总算搞定了,可到那葡萄山庄没有这葡萄液与白酒的合成液呀!又怎么弄。铁拐李想着,不论怎样,到那里就按自己的这方法做几缸抬回来再说。

铁拐李领着天兵来到葡萄山庄,弄得庄主不知所措。庄主无奈,只得听之任之。不知天兵从哪里弄来那么多缸,那么多白酒,天兵就是一缸葡萄一缸酒的弄,弄好了就往天上抬。快亮天了,抬到最后,还有一缸没有天兵给抬了,就留在了葡萄山庄。

庄园的葡萄被全部摘完了,缸也抬完了,庄主望着向天上去的背影,不问也知道是玉帝和神仙们要,哪敢做声,只得让他们抬去。

第二天,邻里们知道了庄主的葡萄全部被天上弄去了,也为之生气,也知道不好办,但知道还有一只缸没有被抬走,就都只去议论那只缸,去看那只缸,尝那缸里的酒,都说缸里的酒好喝,红得出彩,甜得不怪,热身而不从醉,芬芳而又生胆。都不知道该叫他什么酒。庄主苦笑地说:“就叫玉液吧,是玉帝抬起去喝的酒。”大家都哈哈哈地附和要得。“大家以后都到我这里来喝玉液。”庄主继续说。

抬到天庭的琼浆,玉帝看了很高兴,说:“回来了多少?”一天兵说:“有九十九缸。”玉帝说:“好!九十九归一,天下一统。现在开始与你们的王母娘娘祝寿。”

就这样,王母娘娘寿庆过后,一种天上叫琼浆,地上叫玉液的葡萄酒开始流行起来,天上没有琼浆了,就叫铁拐李到地上去弄玉液。庄主因知道这酿酒的方法而发了大财。

酿琼浆玉液的作坊要小心哦,天上没有酒喝了,铁拐李会来讨你的酒喝哦!

狐狸吃葡萄的故事

作者:田汉文

狐狸早知道葡萄不是酸的了,那是它的祖辈因为没有吃上葡萄而说的一句假话。今天又看见猴子在葡萄架上吃葡萄,很想吃,可自己棉对篱墙又爬不上去,又不好意思向猴子乞讨,可又饿了三天三夜了,瘦得前心贴后背,又没有找其他的食物,急得不知怎么是好,便围着园外的篱墙边打转,只想找到一个自己能进去的地方。

终于,狐狸找到了一个小洞,顺利地钻进了葡萄园。进了葡萄园就朝那些自己爪得到的狂吃起来。猴子知道狐狸进来,也没有去搭理它,只管自己吃。

天快黑了,猴子吃得饱饱的,笑着看了狐狸一眼,得意地走了。狐狸没有理睬猴子,只管自己在吃,知道天快黑了,自己也该回去了,但吃着这又甜又香的葡萄总不想离开。嘴里一边吃一边念叨说:“哦,只吃这一粒了就走。”吃完一粒又说:“哦,只吃这一粒了就走。”狐狸实在是吃不下了,天已全黑了,去找进来的洞,可找不到了,只得在园里睡一晚,打算第二天走。

第二天天一亮,猴子来了,发现狐狸没有走,觉得它太没有味了,要想在这里吃一世呀!就把狐狸在园里要吃葡萄的事告诉了主人。主人来赶狐狸,狐狸还没有醒来,在睡梦中就被主人追得团团转。

猴子坐在篱墙上,看着狐狸狼狈逃窜的样子大笑。

狐狸逃窜着,一逃到它昨天进来的地方,就想从这里钻出去,可怎么也钻出去,自己在昨天把自己吃太胖了,肥没有减下来,发现主人追近了后,又只得退回来,另逃,这样反反复复地被追了三天三夜,主人追得没有劲了,狐狸乘这空隙,溜到那进口,才通过那进口,顺利地钻到园外。这三天三夜里食物和水没有沾,肚子又饿到了原来的样子。

狐狸回到外面,看着园内的葡萄,想起这三天三夜的一幕幕,不勘回首,不禁感叹:空着肚子进去的,现在又空着肚子出来了,真是白忙了呀!

猴子得意地跟随在狐狸的后面笑,笑声更大了。

狐狸没有搭理猴子,只是想:现在到那里找吃的去呢?

毛润芝夜宿龟台山

作者:田汉文

1917年夏天,毛泽东,字润芝,从《民报》上看到有两学生徒步走遍全国的新闻,也决定徒步去农村搞调查。当时,毛泽东是在省立一师范就读,只有暑假能去实施,等暑假一到,就相邀同学肖子升,以“游学”的方式出发了。

他们的行李很简单,毛泽东是穿一件白色上衣,带一把油纸伞,背一个棉布包,包里就只有手巾、换洗衣物,笔记本和笔、墨、砚。两人从长沙出发,一路上体察民情,了解世俗,思考贫苦。进入宁乡,在杓子冲何叔衡家过了一夜,受到了热情款待。后到沩山蜜印寺,过夜与方丈讨论了老子、庄子,并题字“沩山是个好地方”。再从伏口进安化达梅城(当时的县城),摹名拜访了安化劝学所所长夏默庵,在夏的书房,夏写了一上联:“绿杨树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并示意毛泽东对。毛泽东略思片刻,写下了:“青草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还讨论了夏默庵写的《中华六族同胞考说》一书,毛泽东还写了一首诗:“咿水梅蓝,……”再乘竹排,顺资水而下,达桃江马迹塘天府庙,住萧校文家。由于盘缠所剩无几,就上街为商家代写对联来增加零用,为马迹塘镇上的“醉香楼”写的对联是“沽酒客来风自醉,卖花人去路还香”。继下来到益阳。

他们俩来益阳时太阳已经落山,暮色朦胧中,他俩看到赫山龟台山下,三抬塔前,资江南岸,太阳的最后一抹余辉落在资水中,使资江处半江瑟瑟半江红之状态。江岸边有一片沙滩,此时他们高兴极了,毛泽东拉着肖子升的手,冲过去,一跳,哈哈哈地滚在了沙滩上。毛泽东侧头一望,看见有一棵大柳树,起身走上前去,怕着树风趣地说:“子升,好一个大衣柜呀!”说罢,把自己的衣服脱下,连包袱一起挂在树上。肖子升说:“润芝,今晚我们就睡这里。”“要得,这是天赐给我们一张大床。”于是,他们下河洗了个澡,等他完全黑下来,就上岸躺下睡着了。

毛泽东刚刚睡下,就看见眼前飘来了一朵云霞,从云霞上悠悠走下一位白须老人,面对他说:“润芝先生,此地是虎踞龙盘之地,朝东,左有青龙洲,三国名将关羽驻兵于此按月;右为仙蜂岭,明朝朱元璋少年时来过此地得仁。前是龟台山,建有龙洲书院,已出龙凤将才治国。先生志浩救国救民,有如旭日东升,紫星高照。”说罢,如意帚一拂,毛泽东睁开了眼睛,一看,白须老人不见了,周围一片漆黑,却有一提一盏马灯的老人,站在身旁,用灯照着他俩说:“是活的还是死的哦,咯夜哒还席在河边上,还不快点回去,会急死你们屋里人。”

毛泽东和肖子升坐起,说明在此睡的原因,还开玩笑的说了一句,“没有关系,没有人急。”“咯也不行,凉哒也不得了。来,跟我到学校里席去,我是龙洲书院守校的。”

“噢要得!”毛泽东和肖子升异可同声地说。

毛泽东和肖子升跟守校老人来到学校,安排在校藏书楼住下,就睡在书案上,守校老人还送来了蚊香给他们除蚊。守校老人走后,毛泽东向肖子升说起了睡在沙滩上做了一个梦和梦里内容。肖子升打趣地说:“润芝,你的伟大抱负感动神仙了,一定会实现的。”说完,俩人哈哈大笑了一阵

第二天,毛泽东和肖子升过河进了县城,肖子升看到了城墙上贴有县长张康峰发布的告示。张康峰原是湖南第一师范高年级的化学课教师,与肖子升是师生关系,并且感情很好,往来甚密。于是两人商定去拜访张康峰。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县太爷,心里很是兴趣。毛泽东说:“这是我们这次冒险中又一个奇特插曲,演绎乞丐拜访官吏。我们这样去好不好?就穿草鞋和这身衣服。”肖子升表示赞成。
  毛泽东和肖子升来到东门口的县衙:县衙门前是个广场,他们穿过广场,走到大门口。被卫兵拦住了。从里面走出个门房,态度很恶劣地赶他们走,并嚷着:“上匝星期我放哒一匝穷亲戚进去,被县长骂哒一顿,如果我进去对县长说有两匝叫花子要见他,必然会觉得我神经出哒毛病,会立即把我解雇,你们只快点给我滚!”他们再三要求,终极门房通知县长,县长知道是学生来了后才获批准。门房终于带他们到了县长的书房。张康峰正在那里等着呢!张康峰以为他们遇到了什么麻烦事,来找他帮忙的。但听肖子升说明了来访的原因,又介绍了毛泽东,还讲了他们过暑假的打算和路上的一些经历后,张康峰大吃一惊,表示佩服。

  张康峰和他们谈了好几个小时,两个乞丐摇身一变,成了高朋。食宿全获得了安排,并告诉他们有六个一师毕业的同学在益阳工作,张康峰打算去信约来见面。毛泽东和肖子升商量后说,还是先一个个登门拜访后再集中见面为好。于是,他们分别走访了时任教育局长、中学校长和小学校长等同学,整整花了两天时间。第三天,几位同学都由张康峰请到县衙,举行了热烈的相聚。第四天,毛泽东和肖子升离开益阳,前往沅江。张康峰还号令门房将他们送到城门。

两人边走边讨论,又讲起了安化的一商人对自己三个儿子的安排。这个商人原本是读书人,因没求到一官半职,便对读书产生了反感。商人打算只送一个儿子读书,而把两个儿子安排做生意。商人认为,读书不是可靠的谋生手段。两人做生意,如果有一个经营不好,还有另一个可以支撑。毛泽东认为,这个商人是为了养老的需要,是自私的家庭观念,缺乏民族意识。在民族危亡的情况下,国家利益应摆在个人家庭利益之上。当议论到国家机器时,毛泽东说:“关键是国家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好政府。一旦建立了好的强有力的政府,人民就可以组织起来。”

晚上歇在一家小客栈,因为就只有他两客人,于是,女主人就与其搭讪。毛泽东告知她,他俩是乞丐,从长沙走过来的,已经讨了一千多里路了。女主人听了夸张地装吃了一惊,又笑着说自己会看相,一眼就看出了他们都是了不得的人,不是什么乞丐,三人相视哈哈地笑了起来,氛围一下之就活跃了。次日离栈时,女主人告知他们她叫胡茹英,还把此处的地址留给了毛泽东,说:“日后毛师长教师发财了,我要给毛师长教师当顾问。”

  两人好几天才到沅江。没想到,由于长江发洪水,使沅江县城积涝成一片汪洋。将沅江县城完全与外界隔断。两人不得不在张康峰给的四块银元中开支船费,乘坐洋船回长沙了。

毛泽东回到长沙一周后,即8月23日,特意给他的同乡、老师黎锦熙写信道:“今年暑假回家一省,来城略住,漫游宁乡、安化、益阳、沅江诸县,稍为变动空气,锻炼筋骨……乘暇作此信,将胸中所见,陈求指答”。毛泽东继续写道:“今之天下纷纷……觉吾国人积弊甚深,思想太旧,道德太坏。夫思想主人之心,道德范人之行,二者不洁,遍地皆污。……五千年流传到今,种根甚深,结蒂甚固,非有大力不易摧陷廓清。”还说“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动其心者,当具有大本大源。”“夫本源者,宇宙之真理。今吾以大本大源为号召,天下之心其有不动者乎?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者乎?天下之事可为,国家有不富强幸福者乎?”
时隔46年后,毛泽东邀湖南一师范益阳籍教师到北京叙旧,说:“龙洲书院是个读书的好地方,有山有水,风景不错,傍晚,我们到宝塔下边的资江游水,江水很清,很凉。”当年有一位看守工人,看他们是读书人,就留了他们住。

猫鱼(又名:腐乳、佛予)

益阳人称为“猫鱼”的食品,在学名上称“腐乳”,在斋食里称“佛予”。

这“猫鱼”、“腐乳”、“佛予”是怎么埯制出来的呢?

话说宋朝的元和年间,座落在白鹿峰下的白鹿寺,是唐代太宗敕建的中国名寺之一。是益阳资水南岸的雄伟建筑。寺内有位高僧,名广慧。
有一日,广慧禅师在斋堂用膳之后,剩下了几块豆午干子(把豆子磨成浆后制成的食品)没有吃完,想留着下一餐再吃,就放到碗柜里,只身出寺外化缘去了。
没有想到,这一去就是两个来月,等待他回到来,打开碗柜门一看,那留在碗柜里的那几块豆午干子上,已长出了毛绒绒的白霉,用筷子轻轻一点,很柔嫩细软,并散发着一股香气,再用筷子沾上一点点往口舌上一尝,感觉味道突鲜的,只是没有咸味,于是,他用少许食盐泡制成盐水,再用筷子夹一点有白霉的干子,放进盐水里沾了一下,便提起再往口舌上尝,这下的感觉是鲜味有了,咸味也有了,真是好吃极了。这消息一传开,全寺的和尚禅师都来尝,那膳房的和尚还带来了佐料,使这发霉的豆午干子更有了一蕃滋味。个个吃了还想吃,不时就把这几块豆午干子吃了个精光。
这时,主膳人想道:“我来照着这方法重新做一次,做出来给我们寺里人当菜吃,免去结冰天不好入菜园摘菜的困难。”便向广慧禅师反复问清这豆午干子发醇成美食的过程之后,就自己开始做起来,两个月后,果真又制造出了这种发醇的美食。
以后,这新发奇想的主膳人又一次次实践,再一次次完善,使豆午干子发醇后真成了寺里人爱吃的,餐餐少不了的腐菜。
之后,寺里的和尚禅师们对这通过发醇长满绒毛的豆午干子,认为是佛的给予,称其为“佛予”。发醇后变得毛绒绒的豆午干子的制作方法传到民间,百姓见了像刚生下的猫崽在吃鱼,又称其为“猫鱼”。还使民间有了个谜语,叫:是鱼不是荤菜,就的打的“猫鱼”这腐菜。爱做学问的食人,根据这豆午干子通过发醇的过程而制作出的新一种食品,收入在书籍里时,称定为了“腐乳”。

益阳人说解手就是上厕所的来历

相传,在古代的明末清初年间,因连年战乱,使得一些南方的大都邑成了一座孤城,住城里的人们在战事将要临城之际,就离开了自己的城府。

此时,王朝为了让这些地方有人烟生息,便决定从北方迁移一些人到南方那些没有人烟生息的城邑繁衍生息。可是,在北方祖居的人们谁也不想被移居去南方。这时,王朝为了完成他的迁移计划,就来了一次押解大迁移,从河北、河南、山东这三个当时人群密集的地方,采用三去一的措施下指标,像押解犯人一样,把定为要被迁移的人抓起来,用绳子把他们的手捆起来,派官兵押着,强行要他们向南方迁移而来。

从北方押解迁移来益阳的就有三万多人。这些人在迁移来益阳的途中,为防止他们逃跑,个个都被手捆脚撩,造成行动极为不便,说起上厕所,也要解开捆手的绳子才能去。这群人一路上是行走得口干肠饥,无精打采,体疲身倦,无力高喧。为了少说话语来减少自身的精气付出,在与官兵的交流中,无意地就用喊解手示意官兵是要上厕所。久而久之,解手是上厕所的意思被这群人从北方带到南方,带来了益阳,随这些在益阳定居的人们成为口语也定居了下来。这就是益阳人说解手就是上厕所这意思的来历。

拓荒
相传朱元章血洗湖南之后,大片大片的三湘大地,由于无人耕种,开始荒芜。

来治理益阳的新县令,眼看自己所管辖的土地正春草凄凄,而无银锄落地,心里非常痛苦,于是张贴一榜县令,曰:
凡来本县拓荒者,其开垦所出的土地,归拓荒者所有。府衙颁证为据。
就在这年间,从江西来了两位逃难的小伙子,一位姓王,另一位姓单,行乞在益阳街头。看到衙役张贴出的县衙布告,姓王的满心欢喜,便找姓单的商事,要和他一起去开荒拓业。
姓单的不悦,曰:“都身无分文,乞讨也是有上顿没下顿的,怎么有能力去开荒?”坚决不同意去。姓王却坚决要去。两人通过一番争执之后,各不服行,只得各自分道扬镳。
姓王的通过一年的开荒之后,出来了很大一片耕地,此刻,又正好是春来播种的大好时机,姓王的这下有点拿不定主意了:是停下来播种呢?还是继续多拓出一点新地?这时,姓单的讨饭路过此地,便前来看他,问:“你开荒的这一年里,是怎么过来的?”
姓王的回答:“我就是吃这山里草根树皮过来的。”
姓单的又问:“是春耕下种的时季了,怎么不停下来进行下种呢?这季节一过,土里的收成就难包了。”
“是的,我也正拿不定呢?不多开出点地,现在是丈地易得,将来肯定是寸土难争。如果现在不多垦出一点地,将来靠土地出租吃饭就不可能。春种今年没有收成还有来年。”
“你还想将来呀!现在是春种的时季呢?不管住现成的。还谈什么将来的。我是天天有吃的就够了。”
“你说的确实没有错,但是,我们不把将来的想清楚,怎么会对今天做的更清白。”
“你去想清楚吧,我走了。”
“唉,单兄弟。”姓王的正与姓单的交谈之时,心上一计,忙说:“要不这样,被拓荒的耕地佃你来种,佃三年,头年的收成是全归你;第二年收成是你三分之二,我三分之一;第三年收成是各分一半,以后的年份就再说吧。”
姓单的一想,这样做很划算。他们俩便通过一纸协议,姓单的就这样开始了他的春播。
三年很平静的过去了。姓王的继续开了他三年的荒,除获得了糊口外,没有库存。可地却拥有了一个乡。姓单的佃耕姓王的所开出的耕地,按协议,他们合作得很快乐。姓单的也库存了不少粮。地也越作越肥沃了,越作越轻松了。
到第四年开春的时候,姓单的要继续佃耕姓王的所开出的耕地,但姓王的提出了新的佃耕协议,内容是:这次是姓单的得三分之一,姓王的得三分之二。
这下姓单的认为不公平,就一纸告到了县衙,知县问明原由后,判曰:“国由皇上下旨,地由主人立言。本县说了谁拓荒的地就归谁管理,现在你是佃耕的他拓荒的地,那就只能按他的要求来佃耕。”
姓单的状告无门,想起再行讫又无脸面,为糊口,只得认了。
姓王的从此做起了地主,靠收租过日子,在家吃香的喝辣的,什么也不要做,享受着人世间的荣华富贵。

故事后补续:
姓单的怎么也想不通,总想解决相互之间他自已认为的不平等,于是朝思暮想,实践出了一个办法,在有一天,姓单的找姓王的商童:今后每亩地按三石计算,分配方案是:姓王的两石,姓单的一石。姓王的听后马上同意了,认为与每亩做三份分配没有什么区别。没想到姓单的努力把每亩的单产产量提高了一倍,这样姓王的两石,姓单的有了四石。

奎星塔的传说

奎星塔于清朝道光二年(1828)由乡绅捐资修建,嘉庆已卯科探花泉交河人胡达源题撰,奎星塔高七层,约20米,花岗岩基座,塔身青砖砌成,上建葫芦宝顶,内有旋梯可攀登而上。是为上塑奎星,下塑药王而建。据老人言,奎星者,文曲星之谓也,现在是烂泥湖地区内,泉交河畔南岸的一大风景。
相传,洞庭湖来了一条鲶鱼,这鲶鱼是天堂里的天池中,犯了天条被驱逐来人间受磨难的,鲶鱼来了人间不但不改邪归正,反而更是变本加厉,兴风作浪,每次,把它自己身上的鲶腥一肆放出去,这是一股妖精的妖气,使洞庭湖里风恶浪高,寒陡冷峻,洪来院毁,害苦了湖里湖外的渔民农户,鸡鸭家禽。特别是泉交河镇,烂泥湖地区,要是天上三滴雨,就是地上一洼水。洞庭水浪翻,房倒离家乡。
玉帝多次派将去降服它,派拿刀的,可腥气是万暂不断;派拿叉的,可鲶鱼是百变无踪;派拿棒的,可这儿又水深难及;派撒网的,可这儿又面大网小……都没有达到目的。龙王想,因为它吃的是人间烟火,住的是边湖角水,没有影响自己的衣食住行,打算也不管它。但反复一想,还是觉得不行,便派下来天兵天将去战,不出三日,就把的鲶鱼压在了宝塔之下。

镇妖结束了,天兵天将要回天庭了,宝塔是天庭的镇邪之宝,是要带回去的,宝塔带回去了,鲶鱼又出来兴风作浪的话该怎么办?于是,玉帝又派文曲星下凡,带领周围黎民百姓,按照天塔的样子,由乡绅捐资,修建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宝塔来镇住鲶妖。最后,请清朝嘉庆已卯科探花胡达源题撰,刻出塔赋,表达泉交河镇烂泥湖人希冀能得到神的庇护的愿望。
可是,就在修塔的队伍里,有一条小小的梅鱼,为了讨好鲶鱼,在宝塔完工之后,在砌泥还没有干水之际,乘人不备,抽掉了砌在塔顶的一块青砖,使塔身轻了许多,鲶妖非常感谢梅鱼,虽然被压在了奎星塔下,可是,由于塔身一轻,它就能翻动身体,由于能翻动身体了,它就还有机会能乘喘气之时,肆放腥气,发洪积涝来毁物毁人,报答梅鱼。梅鱼是靠吃肉尸生长的动物,它是想鲶鱼还能作怪,自己还能得到喝香的吃辣的机会。
由于梅鱼动的邪意,然百余年来终究未能使奎星塔起到镇妖的作用,当地乡民还是连年饱受水患之苦。有史记载:1948年区内火田垸溃决,垸内4000多人外出逃荒,至300多人惨死他乡。69年溃17个小垸,74年溃15个小垸。
乡民们怨声载道,又传到了玉帝耳里,玉帝又派文曲星下凡,化变成一位要饭的安微人,流浪到此,在奎星塔中安了户,以加重奎星塔的分量。乡民们知道塔里来了住家的,都热情地送菜送米的帮助他。
已是安微人了的文曲星,在这里住的几年中虽然没有发洪,但,长期这样驻住也不是办法,是安微人了的文曲星,就从那些来送他东西的人中选面相好的,助他黄榜高中,好回乡治鲶,可是,每位来治鲶的都没有拿出好的方法,只要文曲星安微人少不注意,鲶鱼就还是一样不顾一切地的作怪。有一次,文曲星安微人外出讨米没归,鲶鱼又乘机作怪,把奎星塔都给弓倒了,这是20世纪40年代末的事了。等文曲星安微人回来,见没有了自己的住所,就弃其而去,再也没有来,鲶鱼见这样就更变本加厉了。
到了20世纪的1974年,烂泥湖地区归辖在益阳县境内,这年,益阳县来了一位新县令,得知烂泥湖人在遭受如此水患之苦,决心来一番治理。在一个夜晚,他乘梦境来到玉帝面前,想得到玉帝的帮助,可玉帝告诉他:“靠人帮,只能帮一时一刻,靠自己,定能赢一世一生。”第二天醒来,新县令细心回忆起玉帝的话语,又想着烂泥湖人的痛苦生活,便在自己的为官的日记中写到:世界上什么事情都可以不干,但这件事不可不干;世界上什么粮都可以不吃,但这里的粮不可不吃;世界上什么态都可以不表,但这治理烂泥湖的态不可不表,来坚定自己治理烂泥湖的决心。于是,他一令下来,举全县之力,请八方神圣,经三年奋战,重建奎星塔,开戳一条新河,划定鱼路,使烂泥湖地区楼房成线,鱼塘成片,田间成方,绿树成行,再也不发洪积涝了。成了著名的鱼米之乡。
这奎星塔又在这田畴之间,河堤之上神气起来。

来仪湖与凤凰湖的来历
赫山的烂泥湖是以前的来仪湖,与凤凰湖一起,有个美丽的传说。
在那古时候,天庭里王母身边的一对金童玉女,在天庭里玩,感觉虽然广阔,却倍感寂寞。单调乏味。
有一天,他俩一起来到蟠桃园玩,金童爬到一棵大蟠桃树上,拔开遮眼的树枝,扒开停足的云雾,偷偷窥视下界,看见了下面碧绿的洞庭湖,说:“玉妹,你来看呀,凡间有一块好美的镜子嘞。”
玉女看了看说:“金哥,那不是镜子嘞,那是一个美丽的湖哟。”
两颗童心说着看着,被这美丽的湖吸引了,激动了,决心下凡间走走。但是,天庭的天条是定得非常严厉的,要想下凡,随便走是走不去的。怎么才能走出这南天门呢?金童玉女想了好久哦的办法,最后决定变化成两只美丽的鸟飞出去。于是,金童变成来仪鸟,玉女变成凤凰鸟,双双成南天门飞了出来,来到了人间。
金童和玉女落脚在湖边的一棵树叉,树下有一渔姑正在织渔网。渔姑听到树上传来一阵风声,她便抬头一看,树上来了一对非常美丽的鸟。这样的鸟在湖区她从来没有看见过。渔姑便问这两只鸟说:“你们是从哪里飞来的,要到哪里去?”
金童说:“我们是从……哦,不能告诉你呢。”金童知道要留一个心眼,没有说下去。
玉女说:“告诉你也无妨,我们是从天庭里飞来的呢。”玉女的心朴素一点,说出了实情。
渔姑说:“难怪呢,到底是天上来的鸟,比我们湖区的鸟要好看得多。”
金童问:“你们这里叫什么地方?”
渔姑回答:“我们这里是洞庭湖,面积有八百里呢。”
“啊!”金童听了感到惊呀!
玉女说:“洞庭湖好美丽哟,比我们天庭有味多了。”
“真的?”渔姑反问说。
“是的,我们在你们渔村住下来可以吗?”玉女说。
“好呀!就和我住一起吧。”渔姑说。
“姐姐,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芦花。你们俩个呢?”
“我叫……”玉女正准备开口报自己的姓名,金童马上插进来说:“我叫来仪,她叫凤凰。”
金童和玉女就这样在芦花的家里住了下来。
渔村里来了俩位新客人,显得格外有生气起来。
这件事被洞庭湖的龙公知道了,变化成老爷爷来劝说他们回去。可金童玉女怎么也不同意回去。
这件事被王母知道了,大发雷霆,派雷公和闪母下凡,要捉拿她们回天受审。可捉了七七四十九天也没有捉住她们。王母一怒之下下旨烧死他俩。金童玉女听到这一份传旨后,立马恢复原形跪地求饶。
芦花渔姑见状也忙跪拜求恕,说:“雷公公,闪娘娘,求求你们饶了他们吧!他们是好孩子呀!给我们村带来了许多欢乐。我们离不开他们呀!求求你们不要伤害他们……”
雷公闪母从来就是铁面无私的一对,何况今天还有旨在身,就更不敢抬慢。就在此时,只见雷公大声一喝,金锤一敲。闪母的金鞭一甩。顿地,一道惨白的光一闪,掷下来一个火球。火球正好打在正在跪拜的金童玉女中间,“轰”地一声巨响,华光蓦地四射,照彻苍穹。金童玉女就这样被烧死在洞庭湖边。
此时,王母还不解恨,又迁怒洞庭龙公,说他知情不报,令南海龙王传旨,把洞庭龙公所管割的八百里洞庭宿小一半。
八百里洞庭是宿小了一半,原来的洞庭湖是北有咸宁的洪湖一片,东至岳阳的城陵矶一线,南达赫山的淌水铺(现称沧水铺)一地,西在常德的安乡一带,足有八百里多,如今是四百里不足。而被烧死在洞庭湖边的金童玉女成了紧埃洞庭湖的两个小湖。现在人们称一个叫凤凰湖,一个叫来仪湖。那火球落地的地方,在两湖之间成了一片田原,叫火田垸。
当时,芦花渔姑为金童玉女的死哭得死去活来,最后,她也纵身一跃,跳入了火中,要守在他俩身旁,变成了一条在两湖之间不足两里的小河,当地人称芦花江。
后来,人们说是雷公雷母的火隔开金童玉女受伤的身,芦花姑娘的情连着金童玉女善良的心。

胡林翼的传说

胡林翼,湖南益阳泉交河人。清代道光进士,官至湖北巡抚。曾经创办厘金局、以沟通盐运,改革水运旧制。剔除一些弊政,颇有政绩。其注意收用人材,力求才尽其用。但他效忠清皇朝,曾经参加镇压太平军,为湘军四大将领之一。
柱绕黄龙
胡林翼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父母无法供他上学,但,人挺聪明,做事说话反应灵敏。
据说,有一年大年三十的晚上,胡林翼的舅舅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条黄龙,从东边飞驰而来,就缠绕在他家大门口左边的屋柱上。
第二天早晨,胡林翼的舅舅早早打开了自己的家门,乡俗是开财门,正在此時,只见一位衣衫褴褛的小孩在从东边正朝他家这边走来,他家养的那条黄狗伏地叫起來,当小孩来到他家的门前,那条黄狗猛然窜起。直朝那小孩扑去。说时迟,哪时快,只见那小孩飞身一跃,敏捷地跳上阶基,抱住门口左边的那个屋柱就往上爬。
胡林翼的舅舅看是外甥来了,忙咋开那条黄狗,问道:“林翼,你这么早来舅舅家有什么事?”
胡林翼道:“妈妈要我来借一升米,几天沒开锅了,今天借升米,做餐团圆饭吃。”
舅舅听了外甥的回答,又看到了眼前外甥刚才那屋柱就往上爬动作,马上想起昨晚的梦,异常地高兴起来。没有以往那种新年初一开门不进财,而付财,这一年都会不顺利的感觉,是不吉利的征兆。相反感到刚才的情景,正与自己昨晚做的那个梦相符吗?他想着:莫非自己这外甥将来大有出头之日?……越想越高兴,于是就跟着前来借米的外甥一起回家,一给姐拜年,二与姐商量,决定自己资助外甥读书,并负责他的一切衣食。
从此,胡林翼刻苦攻读,在清代道光年间进京应考,中了探花。

考前得梦
胡林翼结婚后不久,准备上京赶考。赶考的头天晚上,他被惊吓得从睡梦中醒来,连连叫道:“不好!不好!不好!……”妻子又被他的惊叫声所惊醒,急切地问道:“翼郎!翼郎!为何惊呼不断。”
“诶!----”胡林翼望妻子叹着气,摇着头,并轻轻地说,“刚才我做了两个梦,可能是不祥之兆。看来我这次赶考会是一败涂地。”
“翼郎,是何解呢?怎样的一个梦?,说来与我听听。”妻子急忙起床点燃燭光,问道:
胡林翼也从床上坐起来,回忆着梦道:“我梦见自己进了媳妇的房间,摸了摸媳妇的花枕头。”
妻子听后,哈哈大笑起来,还兴致勃勃地解释着梦道:“好梦,好梦!这是探花,你这一去考中的应该是探花。第二个梦呢?”
“梦见自己站在洞庭湖边吹喇叭。吹得好开心的。”
“妙呀!妙呀!这是名扬四海。说明你前途无量,定有榮华富贵。”
胡林翼听了妻子对梦的解释,心境马上获得开朗,于是安心地又和衣睡着了。
第二天清晨,胡林翼携带钱物,辞别妻子,就进京赶考,果然是探花中榜。


答考如流
問:“沉舟側畔千帆過,”
答:“病樹前頭萬木春。”
問:“氣之輕輕上浮者為天,”
答:“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
問:“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答:“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問:“路漫漫其修遠兮,”
答:“吾將上下而求索。”
……
胡林翼在京城参加科考,考场上,无任主考官的点题怎么下,他都对答如流。考官大人是满心欢喜,连连称赞。可是,一想到这相公的口才这样好,还不知道他的文章如何,于是,就出了一道题,內容是:“你家有何奇特风水?”
胡林翼看了看题,就在试卷上写道:“胡家湾楓树一把伞,小河口三步两搭桥。”
应试完毕,胡林翼在京城候等了三日,等到黃榜張牆,确定被点为探花后,他望著黃榜,欣喜地,自言自语地道:“梦真灵,好梦呀!”
这样,胡林翼衣锦还乡。喜剎了益阳泉交河的父老鄉親。

审联擢士
胡林翼在湖北任巡抚之时,省城保甲局有一位姓续名立人的总局会办,在一天出门办差時,不知道是谁,在他的轿子里贴了一副对联,对联是:“尊姓原来貂不足[1],大名倒转豕而啼[2]。”续立人見到這一副對聯,心里很气憤。就把這一狀告到了胡林翼那里。
胡林翼看過狀文,立即令手下人趕到保甲總局會辦門前,將那幅對聯抄好拿回来。
胡林翼一看這對聯,非常高兴,认定这是一幅好联,认为作者定有满腹经纶,是怀才不遇的發泄。他派人經過幾天的調查,發現,這寫對聯的人,原来是个候补官员,因为没有钱行贿,又无靠山,“候补”了十多年,到目前也没有补上个一官半职。
胡林翼立即派人去请他,說是要與他交流,兩人见面后,通過一番交談,发现这个人虽然家境很贫寒,可的确有真才实学。他感到这样的角色未被发现,及早启用,是自己的过错。立马委派他在自己的身邊当了一名文职官员。
这事,使胡林翼爱才的美譽在朝野傳了幵來。從此,胡林翼更受到了人們的恭敬。

即席巧对
胡林翼当上了陶澍家的新婿。
酒宴开始的这天,胡林翼半句客气话也不说,就独自坐上了首席位子。这下可引起了陪客师梅紳士的不满。梅紳士本想发火,但,還是忍了。心想:“这胡林翼颇负盛名,他岳父陶澍更是大名鼎鼎。不如即席对联,一则可讥讽讥讽这不讲理的小子,二则亦可试试他的才华,真是一箭双雕。”于是,他筆恭筆敬地來到胡林翼跟前,笑了笑说:“胡公子,久闻你才华橫溢,老朽今有一对,不知道賜面子否。”
“先生賜对,小生榮幸之至,恭敬不如從命。请吧!”胡林翼轻松自若地說看,等梅紳士出題。

“眼珠子,鼻孔子,珠(朱)子在上,孔子在下。”

梅紳士道出上聯,意思是借“珠”与“朱”谐音,暗示是“朱子”,即宋代大儒朱熹,用“孔子”一词,暗示第四句里的“孔子”即儒祖孔夫子。用故意颠倒孔夫子与朱熹的师承关系。讥讽胡林翼不请自坐。
“眉(梅)先生,鬍(胡)后生,先生何短,后生何長。”胡林翼稍一凝思,便脱口而出對上了下聯。很清楚,胡林翼的這一對,是想用“眉”与“梅”,“鬍”与“胡”的谐音,暗示“梅”、“胡”二姓,亦即梅紳士与胡林翼本人。胡林翼的這句回聯,給了梅紳士狠狠的一擊。
席上的人聽到胡林翼的這一回聯,无不惊讶佩服。
梅紳士這時羞愧满面,无地自容。不得不赞叹道:“好对子,对得好!后生可畏,后生真可畏!”

和聯同床
胡林翼娶的是一位读了几年私塾的女子为妻。
亲朋戚友左邻右舍闹过胡林翼的洞房之后,都已漸漸离去。这时,胡林翼也已筋疲力尽,准备和新娘子上床入梦。谁知,新娘子并不解衣脱鞋,而是坐在床边一动不动,一双眼睛直望着胡林翼道:“现在你要对上我的三句对子才能上床入睡。”
“真的吗?”胡林翼反问。
“当然真的!”新娘子严肃地道。
胡林翼不相信,饿狼似地扑了过去。新娘子一闪,躲僻开了胡林翼,坐到了梳妆镜前,道:“要不你睡我坐到天亮。”
“你这是为什么?”
“不为什么,传说你满腹诗文,我没有讨教过,现在请你赐教。”
“夫妻之间来什么诗文咯。”
“不,我要!”
“好,你出题——”
丽都益阳,景点故事田汉文著 世界著名景点
“好,你听清,有三句上联,答对一句就脱一件衣,三句全对,我就与你同床入梦。”
“好!”
“上联是:柴门一入,酸甜苦辣谐人际。”
“下联是:秦晋旅出,根茎叶花同栽培。”
“好,你可以脱第一件衣了。”
“那我就脱了。”
“二联的上联是:有情人终成眷属,长空比翼。”
“二联的下联是:无限爱齐涌心头,碧水远流。”
“那你就开始脱第二件吧。”
“我脱第二件了。那第三联呢?”
“第三联的上联是:十八载緣在戀,人來士居是仕主。”
“第三联的下联是:道光年情有甜,龍飛鳳舞呈新祥。”
今天的新郎和新娘通过这三联的对答交锋之后,新娘在心底里得到了满意,于是,就和新郎同床入梦了。

作者:田汉文

会龙山的传说

会龙山的山名实是公元四世纪东晋孝武帝年间,因印度僧人不如密多曾在此山修建宝泉寺出家修行后,公元十五世纪,明朝的建文帝等帝皇和帝皇子孙、嫔妃来此落发为僧为尼,并改名栖霞寺而得名。但,这里面有一个没有被《白蛇传》展开的回龙或会龙的故事。

白蛇娘子爱许仙在《白蛇传》里众所周知。而在益阳呢?

相传,白蛇娘子自躲避法海的追杀,要和许仙过人间与世无争的恩爱生活,来到镇江开药店,生意兴旺,百姓感激。

有一日,法海(禅名,白鹿寺首代禅师,是唐朝宰相裴休之子裴文德)拿一募缘簿子来到许仙药店,道:“小僧是金山寺和尚,今年七月初七日是金山寺英烈龙王生日,盼望官人到寺内烧香,布施些香钱。”许仙道:“不必留名。我有一块好降香,把给你拿去烧罢。”即便开柜取香,递给和尚。和尚接着香道:“到时季望官人前来烧香!”说完就走了。

白娘子回家,听了许仙的说明,她自己心里明白道:“咯该杀的死和尚,把咯一块好香拿去与那贼秃一起换酒肉呷去哒!”许仙回道:“我是一片诚心舍于他,花消哒是他的罪过。”

七月初七日到了,住许仙隔壁,还爱管闲事的蒋和对许仙说:“今日是金山寺英烈龙王的生日,我邀你去寺里烧香。”许仙说:“我是要去的,前些日,金山寺的和尚来化缘,我已把香施完哒。”便又对白娘子道:“我去金山寺烧香,你照管家里的事。”白娘子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冇事,去做么之?”许仙道:“一是没见过金山寺,想去看一看;二是前几天已施哒,要去烧香。”白娘子道:“你既然要去,我也不拦你,但要依我三件事。”许仙问:“那三件事?”白娘子道:“一件是不要去里头看方丈;二件是不要跟和尚去说话;三件是去哒就回,如果冇回,我就去寻你。”许仙道:“咯冇得么之的,都依你的。”

许仙说罢,当时就换了崭新的衣服鞋袜,还袖了香盒,便同蒋和走到江边,搭了渡船过了江,就到了金山寺。

许仙在金山寺,先到龙王堂烧了香,绕寺闲走了一遍,同众人信步来到方丈门前。许仙突然想起来,道:“堂客讲的不要到方丈里头去”。立马亭住了脚,不进去了。蒋和道:“不碍事的,她在屋里,回去不说是的。”说罢,走入内,看了一回,便出来了。

许仙和蒋和出来后来到江边,准备搭船回去,可这时起风了,浪大开不的船,还有很多人在岸上等,上不了船。许仙和蒋和望江兴叹,与别人一样的等。

这时,江心里有一条船,在劈风斩浪地向这边驶来。许仙见了对蒋和道:“咯些船看哒大风大浪过不得渡,那匝船何该跑得咯样快!”正说着,船已将近。许仙定神一看,原来是穿白衣的白娘子和穿青衣的青青两个。等到船靠了岸,白娘子就朝许仙叫道:“你何解不回去?快点上船!”

许仙正欲上船,只听得有人在背后喝道:“你咯匝畜生,在咯里做么之?”许仙回过头来一看,原来是那天来化缘的法海禅师!禅师道:“畜生,你敢再来无礼,残害生灵!老僧为你特来的。”

白娘子见了法海和尚和英烈龙王在许仙后面,正朝她这边追来,吓得一惊,和青青一起都没有站稳,使船一侧,两人都被翻到了水底。

白娘子和青青落入了水里,法海拿着没有办法,在岸看着,但英烈龙王是水中之王,见状,使一个纵步,跳进了江里,立马与白娘子和青青打斗起来。这一打,打得浪凶水恶,云乱风狂,天风地暗。从钱塘江入海口打起,逆长江而上,打入洞庭,再到资江,又搅得洞庭王爷不得安宁。最后上岸,回到了他们仨曾经打斗过的这一片大山之中打斗着,在山里打斗了一个大圈,转了一个大圈,白娘子深知自己还处于蛟龙变化阶段,即使加上小青,功力也不是英烈龙王的对手,只能且战且退,边防边战,最终,还是双双都被英烈龙王打伤,不得不设法逃走,各自躲避起来。小青从会龙山主峰螺蛳顶腰的青鱼洞(现还在)闪入,躲到了白马山下面的青鱼潭了,白娘子从栖霞寺对面山林里的蛟龙洞(现还在)进入,躲到了赫山庙的蛟龙巷(现益阳轴承厂所在的那座山)了。英烈龙王斗得筋疲力竭,一时再找不着白娘子和小青,就回金山寺修养去了。而这座当年因一龙一蛟回来在此会斗的大山,便得名叫“会龙山”。

许仙也跟在她们打斗的身影,来到了会龙山对岸的益阳小城,在这里开药铺等候白娘子和青青出现。于六百年之后,也就是清朝同治年间,许仙的弟子在现在的银城华天大酒店的所在地,建立了一座万寿宫,万寿宫里所供奉的药业祖师爷就是许仙。  作者:田汉文

栖霞寺的来历

在益阳市中心城区西南部,有一佛教文化公园叫会龙山,这山傍水而栖,钟灵毓秀,风光迷人。山巅有一寺庙,叫栖霞寺,始建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公元373年),系由印度僧人不如密多尊者所建,原名宝泉寺。在这里抚摸清凉的寺碑,仰看参天的古木,远眺迤逦的资水,仍可依稀感觉到1600多年岁月留下的风雨沧桑。

在古寺的下方,是一处塔林。这里是栖霞寺历代圆寂方丈的墓群。在众多的墓塔中,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也是最大的一座,叫了凡和尚塔。这座塔,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这秘密,与明朝第二个皇帝建文帝有关。

明太祖朱元璋病逝后,其长孙明惠帝朱允炆继位,起年号建文。朱允炆在位4年,京城被叔父朱棣攻破,建文帝从南京恐慌夜逃。据了凡和尚塔塔座上刻有的《了凡和尚塔碑记》载:“明建文帝朱允文为避朝庭动乱,出家为僧,转徙于吴、楚、湘、粤、滇、黔之间,云游衡阳花药山,途经益阳,驻锡于宝泉寺,与西部龙山相会。”还有,设于栖霞寺大雄宝殿旁的《栖霞寺史略》载“公元1402年,明建文帝避难,转涉江南,抵达益阳,也在宝泉寺隐居,拜随缘老和尚为师,法号了凡。”

在建文帝来之前的一个夕阳西下的黄昏,宝泉寺随缘老和尚在自己卧室里打了一个盹,梦见一条龙从天而降,全身金光,沿山门一立柱徐徐滑下,两道眼光直朝着寺里寻找。随缘老和尚梦醒后,就用心关注寺里现象,人客来往,总感觉会发生什么。一天,寺里来了四位香客,三男一女,个个布衣打扮,一阵进香拜佛之后,已是掌灯时分。随缘老和尚看他们一脸愁颜,满身疲惫,就把他们留下来用膳住宿。随缘老和尚问他们一行从何而来,要向何而去,他们口紧不说,只说备物不足,正在寻找,寻到了即刻动身。后来,随缘老和尚发现这四人不是在备物,是在躲难,也打听到山下在抓逃难的建文帝,还发现这四人里有一人处处被其他三人恭维保护谦让着,这三项一联系,就猜出这四人里常被保护的人是建文帝来了。

一日,随缘老和尚试探地向四人挑明自己的猜断。建文帝见随缘老和尚人善,也道出了真相。这时,随缘老和尚劝他,不要急,这寺里可以长期住,山下风声紧,不要去管他,在这里了却凡尘心,佛会保佑你的。就这样建文帝拜随缘老和尚为师,给法号了凡。带一行三人在此削发为僧为尼。

一段时日以后,山下风声不减,而且更紧,并紧到了山上,随缘老和尚发现情况不对,就叫这时的了凡和尚去桃江的浮邱寺避难修行。公元1405年,随缘老和尚圆寂,了凡回栖霞寺接替主持,重修寺宇,改宝泉寺为栖霞寺。

再后来,太平军首领英王陈玉成的儿子陈三元,在太平天国败亡后,也出家于此,法名遇缘。于1935年圆寂于此。作者:胡向荣

附会龙山来历的另四种说法:

1、皇帝来过

公元四世纪东晋孝武帝时期,印度僧人不如密多在此山修建“宝泉寺”出家修行后(此有史可查),在一千多年后公元十五世纪,明朝的建文帝因其叔发动宫廷政变,被逼出走,君臣四人在此山落发为僧,因躲避朝廷的追捕,后不得不躲到其他地方去了,故千余年的“宝泉寺”也因此而改为“栖霞寺”,其寓意是皇帝是太阳,

2、两 “龙”会斗

益阳是三国时期的古战场,传说赵云攻下零陵后,曾和诸葛亮在此山会师。因赵云字为“子龙”,而诸葛亮号为“卧龙”,两条龙在此山会师,故定名为“会龙山”。  
  这种的说法似乎不确切,诸葛亮在益阳虽有驻扎的记载,有两处“诸葛井”为证,但赵云在益阳却无半点痕迹,历史上也无记载,因此,无据可考。

3、洞庭王爷查水

洞庭王爷考察他所辖的四水,曾逆资水而上,游过益阳市区之后,被入市区口的“关濑惊湍”所阻,误以为资水的上游是黄泥湖出口,于是,一下拐进了黄泥湖,再由黄泥湖湾进江家坪,进秀峰湖出口再进入资江。结果发现是围着山转了一个大圈,由于洞庭王爷是一条“龙”,游过去又游了回来,于是,这座被转了一个大圈的山便被叫作“回龙山”。这种说法似乎既符合益阳的地理情况,又符合益阳的人文环境,不符合益阳主流文化品位的。

4、知县定名
  这说法流传甚广,可说既符合益阳人的文化品位、又有据可考,更与益阳志上“会龙山”命名的时间相吻合,是因益阳知县刘激与龙洲书院蒋道临,曾于明朝年间,将“益阳十景”刻于龟台山上,其中的“会龙栖霞”被列为第三景,因此,“会龙山”“会龙栖霞”的名字就确定了下来。  


白鹿啣芝的传说

白鹿,古称瑞兽,视为祥物,色白尤为珍稀,古人云:“至诚感物,嘉庆将至”,《太平御览》引:“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其色白”。在益阳白鹿寺有一个白鹿啣花的传说。

相传,唐宪宗元和年间以前,资江南岸是一线连绵起伏的小群岗,岗上松柏参天,竹木碧翠,花草芳香。岗内只住有几户人家,家人非常善良,靠垦荒种地、打鱼摸虾为生。

一日,广慧禅师带着一徒弟,云游来到这里,正想通过眼前渡口,赶上渡船过河,刚站出坡顶,想喊,谁知,话没出口,艄公也没有注意站在坡顶的来者,就篙一撑,把自己的船撑到了河流之中。

广慧禅师望着远去的船影,叹了一口气,微笑着说:“徒儿,我们下岗到那大树底下,放下行箱休息一会吧。”徒儿应声,紧走了几步,来到了河岸边生长的一棵大树底下,乘荫下担栖气冲凉。

徒儿从自己腰间取下袱子揩汗,边揩边望着身后的青山说:“师傅,这里不正是资江南岸吗?”“是呀!你怎么知道的。”“师傅,你讲经后不也给我讲过三国单刀赴会关云长吗?就发生在资江南岸。”“是呀!你记心真好。”“师傅,有一年去武陵,不就是打这里走的吗?”光慧禅师点点头,没有说什么。徒儿继续说:“师傅,你看此地,北面江水,南见秀峰,西屏凤尾,东接江水回流,这里山色葱茏黛青,山涧流水丁冬,林中花香鸟唱,那一年,我们站北岸回望,只见这座座青山连绵起伏,形如一尊尊佛像面天而卧,象是在群英集会,你说是块福地。惜日我们云游名寺,传经讲道。如今我们何不择此地而栖,建寺弘法。”

广慧禅师听着徒儿的一番话,沉思良久,并一边思索一边举头望着四周,醒悟着:这里的山果然是临江兀立,下映涧泓,上凌霄汉,真是个好地方。

这时候,渡船已由北岸划回到了南岸,船上艄公在大喊他们上船。他们却一门心思的沉浸在自己的思索里,没有给艄公答话。艄公以为他们是聋子,便走上岸来准备引领他们上船,可一走到他们身边,只见光慧禅师猛然从思索中回过神来,对徒儿说:“走,我们上山找地方去。”广慧禅师这一猛然地举措,使艄公没有摸着头脑,看着他俩挑担返身进山的背影,展示一阵茫然。

几天之后,广慧禅师和徒儿在山里不动声色地,利用山里的树木茅草搭起了一间茅庵开始了栖林修行之举,朗道诵经之事。

又过几日,一樵夫来到山里,发现山里有了茅庵,就试探地走了上去,一看却是在做法事,也跟着做了起来,并把这一幸喜带到了山外。一日三,三日九,这幸喜越传越开,远远近近来听经的人越来越多,也引起了很多人的直接参与。广慧禅师讲佛上应天时,下善百姓,深入浅出,句句开窍,通俗易懂,章章深情,屋内屋外,鸦雀无声。

忽然一日,广慧禅师在讲完经后,再次来佛案整理,发现佛案上摆放着一支灵芝,以为是哪贫穷人家表达的他个人的心意,并且,从此以后,天天有一支新鲜鲜艳的灵芝,被不知不觉地放在原案处。广慧禅师天天一望到这灵芝,心里非常欣慰,使他进一步明白:富行善,善及子孙。贫行善,善满堂庭。日行一善,惠及全家。不恶感恩,行德净身的道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不经意间发现,在人群的最后来了一只白鹿,也在跪着听经。白鹿听经耸耳摇头,昂首注视,非常虔诚。以为是哪富家人带来的宠物,通着人性,没有人怀疑打扰。白鹿天天来听经,是风雨不断日,日日及守时。

当白鹿听经听到七七四十九日,人们发现不是这么一回事,这白鹿来听经是没有人领带的,于是有人想接近它。当听完经的人们有的开始离开的时候,有的开始向白鹿围拢来。这时,白鹿把早准备好的,放于脚前的灵芝啣起,来到广慧禅师跟前,献予广慧禅师,并跪于堂中,向广慧禅师低头三叩。

广慧禅师大惊,慌忙合掌回礼。

白鹿叩毕,返转身,纵跃上天,化一道金光,飞过资江,冲过过鹿坪,奔过白鹿桥,跨过白鹿湖,消失在茫茫的洞庭湖原野深处。

人们诧异不已,也忙跪拜,拱手作揖,凝望着白鹿远去的身影。

这一下,广慧禅师更认定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更坚定了在这里念佛修禅,讲经传道的决心。此后,为怀念感恩白鹿,广慧禅师外去化缘,在山下建了一座寺庙,取名为白鹿寺。将这座山也取名为白鹿山,也把山下的深潭又取名为白鹿潭。从此,白鹿寺香火鼎盛,英名远扬,尤其叫人称奇的是寺内的那口一千公斤重的铜钟,堪称古城钟王,洪声极远,悠扬心魄。特别是在夜晚,寺院上香的钟声刚一敲响,益阳古城十五里麻石街上就立马响彻。那飘逸清盈的悠扬,震撼心灵的回荡,让人神爽气朗。于是,便有了“白鹿晚钟”这益阳古十景之一的传唱。作者:田汉文

水仙洞

在资江下游南岸,坐落裴公亭的山上,古松参天遮蔽,开枝散叶生阴。山的临河面悬岩峭壁,怪石嶙峋。在山下西侧的河水里有一山洞,名为“水仙洞”。

相传,文革建益阳一桥时,有潜水员进入过,洞内石壁、石柱、石梁、石栋、石座、石乳,等钟乳石千姿百态;珍珠、宝贝、鳞衣、海鼓、海号、蚌埠锣,鱼杆笛,等水下物器应有尽有。洞是一连四十九进舍,一十八弯拐,俨如一座古典宫殿,其陈设齐全,绚丽辉煌。洞入口不大,里面还有一条阴河,直通湘阴洞子口。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有一年,资江上游出了妖怪,使山洪突然暴发,使下游洪水泛滥。两岸村庄田畴被淹灭,房屋路道被冲毁,人禽尸体满河漂浮。

这时,太白金星看到这一景象,马上禀报给天上玉帝,说是上游阳山的妖怪在作孽。天上玉帝听了非常气愤,于是下旨,令水仙前往资江上游捉拿妖怪。

水仙是东海龙王的幺女,其秉性刚烈,心却为人慈善。从小就跟随父王兄长习武强体,炼就得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特别是还获得有父王所赐的镇海珠宝,一般妖怪见她使出来,都拿它没办法,就立马败阵。水仙领到玉旨,马上带上珠宝,率领本部的虾兵蟹将,浩浩荡荡直开资江下游益阳段的鳊鱼山下,摆阵与妖怪搏杀。还只一个回合,还只使得一次镇海珠宝,就把那阳山来的妖怪给打死了。

妖怪被打死后,水仙立马收兵列队,发现未损兵折将,满怀欢喜,便得意地开始在资江沿岸观赏山水风光。来到这山下,发现了这里有个洞,走进一看,真是天生洞府,水底皇宫,比东海龙宫要牢;比西海龙宫要宽;比南海龙宫要美;比北海龙宫要香。于是,就命令本部虾兵蟹将入洞安营扎寨,护土安民。自己也在洞中潜心修炼,等待玉帝的召唤去为民服务。

听老人还说:如果在风轻月皓的夜晚,在这段沿河的山路上,有一穿红衣套装的女子经过,那就是水仙姑娘出洞上岸来看看世上,还有谁在欺民骗众。若有,得除之。

作者:田汉文

裴休佛缘

作者:田汉文

裴休字公美,河南济源县人,博学多能,工于诗画,擅长书法,在唐宪宗时,他任兵部侍郎兼领诸道盐铁史,后晋升为中书侍郎和宰相,改革漕运积弊,制止藩镇专横,颇有政绩。晚年遭贬任荆南节度史,潜心研究佛家经学,与佛及有缘份,好象所走的路都有预兆。

唐代盛兴佛教,许多人家世代信佛,就是在家里除了诵经礼佛外,还烧香斋戒,裴休就是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
据说,裴休年少时,有一日,一位从古印度来的僧人到他家送法,并特地送了他一个写有梵文的古简。裴休看不懂,却一直留在身旁。他这与古简的缘分被许多佛教徒看成是神一样的启示。

唐长庆年间,裴休中进士,到大安寺行香礼佛,寺院主事僧负责接待了他。在观赏寺内廊壁画作的时候,便询问主事僧说:“是何图相?”

主事僧回答道:“高僧真仪(一位高僧的肖像)。”
  裴休反诘道:“真仪可观,高僧何在(肖像可以到,这高僧在这里吗)?”
  主事僧无言以对。
  裴休再问:“此间有禅人否(这里可有修禅的人)?”
  主事僧道:“近有一僧,投寺执役,颇似禅者(最近有一僧人来到我寺,做着执役的工作,好象一位修禅的人)。”
  裴休道:“可请求询问得否(可不可以请他来询问一些问题,好吗)?”

于是,主事僧急忙把黄檗希运禅师叫来,裴休仔细地打量了一下黄檗希运禅师,心里很高兴,便对黄檗希运禅师道:“休适有一问,诸德吝辞,今请上人代酬一语(休刚才有个疑问,在场的诸位大德吝于言辞,没有回答我。现请上人代他们答一转语)。”
  黄檗希运禅师道:“请相公垂问。”
  裴休于是把刚才的问话重复了一遍。
  黄檗希运禅师厉声喊道:“裴休!”
  裴休应诺。
黄檗希运禅师疾声逼问:“在何处?”  

裴休当下心领神会,如获髻珠。欣喜之中,连连赞叹道:“吾师真善知识也!示人克的若是,何故汩没于此乎(我的这位老师真是一位大善知识。他开示人如此切中肯綮,为什么隐没在这里呢)?”
  寺院僧众见状,一片愕然。
 于是,裴休便礼请黄檗希运禅师到他的府署,住在那儿,接受他的供养,并执弟子礼。黄檗希运禅师屡屡推辞。不得已,裴休只好请求他入住黄檗山,大兴祖教。黄檗希运禅师住山以后,裴休一有空儿就进山拜谒黄檗希运禅师。有时候因为太想听到黄檗希运禅师的精妙开示,就干脆请黄檗希运禅师入州小住。
 在黄檗希运禅师的诱导下,裴休不仅彻底通达了祖意,而且对教相也很精通。诸方禅德都赞叹裴相国不愧出于黄檗之门下。
  裴休后来调任安微宣城刺史,路远山遥,不能时时亲近黄檗,于是他在宣州别创精舍,迎请黄檗希运禅师入居。裴休在撰圭峰碑的时候讲,“休与师于法为昆仲,于义为交友,于恩为善知识,于教为内外护。”可见裴休与黄檗希运禅师之间的道情之深。

在这段时间,尚未当上宣宗的李怡为了避免争夺皇位而带来的杀身之祸,让人宣称坠马身亡,之后投到黄檗希运禅师门下充当沙弥,与裴休有了共同的导师。

裴休33岁那年,在制举科考中获得第一名,开始涉入仕途。在此时,结识了当时有名的高僧圭峰密宗禅师。圭峰密宗禅师常被邀入宫廷之中讲解佛法经要,在一次圭峰密宗禅师来宫廷后,去讲法点的路上,与裴休相遇。裴休拿出梵文的古简问圭峰密宗禅师,圭峰密宗禅师看后,用一句偈语翻译出来回答说:“大士涉俗,小士居真。欲求佛道,岂离红尘。”圭峰密宗禅师的这一带着预言性质的回答,他全懂了,并影响了他的一生。

一切似乎都是命中注定,很快,裴休又与圭峰建立了亦师亦友、亲如兄弟的情谊,不断书信往来探讨教义,而且在他离开长安到绵州的第一年,还为圭峰写的一些佛教书籍做了序,他给圭峰写的《注华严门法界观门序》一文中所说的那样:“法界,就是一切众生身心的本体。佛教认为,人生来都具有如来智慧德相,都有这本体,但对迷而不知。人心广大,广大虚寂的真境,就是法界,但人有广大的威神却不会使用,只能恐惧地投入名利的牢笼而不知道自己可悲。”并把问的问题和获得的问答收到了自己的《裴休拾遗问》一书中,成了佛学中的典籍,现在收藏于日本真福寺。

他任绵州刺史的最后一年,长安华严宗著名的高僧澄观圆寂了。澄观是圭峰的老师,被唐德宗迎入京城,赐号清凉国师。现皇帝唐文宗命建造“清凉国师妙觉这塔”,并钦点裴休写铭文。这时,裴休只是一个五品的地方官,而且远在偏僻的绵州,选他来写碑铭是圭峰的推荐。无心插柳柳成荫,裴休意外地以知名佛学家的身份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由此,裴休迅速结识了更多的高人和许多高僧,其精神由此也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从而受益终生。很快,被从偏远的绵州调回了京城。

当圭峰的离去时,皇帝追封圭峰为定慧禅师,裴休亲自撰文并书写了《圭峰禅师碑铭》。现在,这块石碑被保存在西安碑林。
圭峰灭度之前,另一位高僧端甫也去世了,给圭峰写完碑铭后,裴休又奉命为端甫撰写了《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玄秘塔》碑文,柳公权提笔书写,这就是有名的《玄秘塔碑》。

做过小沙弥的李怡当上皇帝,是宋宣宗,就礼聘同门师兄裴休入朝为相。在任职其间,操守严正,著述佛教经典序文颇丰,被宣宗称誉为“真儒者”。他善于文章,楷书造诣尤其受人推崇。在武宗时,佛教遭逢大难,裴休虽身为重臣,却能功禄尽抛,以一片赤诚,挺身卫护圣教,使佛教在短短几年内复兴。

在晚年,裴休遭贬,却常行走于三湘四水之间护佛传教,还送子入佛。圆寂后葬在湖南宁乡的沩山。

裴休生前为弘扬佛法做了很多文字工作。他收集整理了黄檗禅师的语录《传心法要》和《宛陵录》,并亲自书写作序,同时他还书写过《大藏经》五百函。此外他还为圭峰宗密禅师的《禅源诸诠集》、《原人论》及《圆觉经疏注》、《法界观》等书作过序。他还写过发愿文,流传于世。

秀峰湖的传说

作者:田汉文
相传,秀峰湖以前不是湖,而是山,山里住着两户人家,一户姓秀,一户姓峰。姓秀的家有一女,名丽,芳龄二八,长得眉清目秀,窈窕可鞠,聪慧贤淑;姓峰的家有一子,名峦,秋有双九,高大魁梧,善良正直,面相和蔼。两家人虽屋各朝南北,但两房相邻,犹如一房两厢,亲心一至,互为照顾。其丽和峦在这长期的交往中产生了爱情,这青梅竹马之恋使各家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笑在眉梢,乐在嘴里。于是两家择定吉日,定下婚姻,结为秦晋。
择日已到,大喜来临,秀峰两家为丽峦两人主持婚礼,山下亲朋戚友闻讯都来祝贺,使之青峰更秀,林鸟更欢,山溪更乐。
没想到,正当新人准备拜堂之时,资水北岸龙麒镇里来了个恶霸,带着上十家奴入住山中狩猎。正追赶一麂子来到了婚礼之上,刚好恶霸手中提起的弓箭,刮去了盖在丽女头顶的绣帕;丽女美貌的容颜露出了面目,恶霸扭头一望,即刻目不转睛,脚不移步,死死地盯着秀丽看。秀丽被看得低下了头,恶霸见秀丽美若天仙,顿起歹心,一把把秀丽搂在怀里,并大喊:“快来,给我把她带回去!”此时,恶霸的家奴听到主子的口令,都围了过来,架着秀丽就走。秀丽不从,拼命反抗。恶霸家奴看架走不成,又施暴打,打得秀丽衣不遮体,肤血满身,峰峦见状也不愿,挺身奋力相救,也因寡不敌众,被打得头破血流,遍体鳞伤,昏死过去。
这一幕,被云游人世来此的龙王三太子俯瞰在眼里。他也不想秀丽这美貌女子被恶霸抢走,而想自己独享,并把这里变为寝宫。于是,猛然间口喷龙水,脚踩山峦,顷刻间山塌地陷,风雨飘摇,此地的山被水淹变成了湖,使之滔声不断,怪叫连绵,吓得恶霸带着家奴,更不敢接近而退却。
在外云游的吕洞宾、何仙姑听说这里有厮打,也来到此地,正见龙王三太子就这样把秀丽藏于水底,把峰峦抛于水上,便下凡,乘龙王三太子不备,把丽和峦救上岸来,带到会龙山上首的神仙洞进行疗伤。此事被龙王三太子发现,心中大怒,便使出滚滚洪涛,直袭神仙洞而去,想把秀丽卷夺回来。吕洞宾和何仙姑见状,立即使出阻水之法,与龙王三太子格斗,没料到哪吒监察四方也来到了此地,见龙王三太子这般无赖,就站到了两仙这边与龙王三太子搏斗起来。只见哪吒大喝一声,风火轮一踏,双脚便跨到了三太子的脊背,一手掐住龙脖,一手就抽龙筋,抽得三太子疼痛难忍,叫苦不迭。哪吒还能喷江水?龙水停喷,龙也无力,被哪吒放于资水,让其顺水回了龙宫。
山已塌陷的地方成一个大的山塘,当地人用秀峰峦之姓组合而得名叫成了秀峰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32441.html

更多阅读

去北京旅游攻略,景点和路线推荐 澳大利亚旅游景点路线

去北京旅游攻略,景点和路线推荐——简介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中央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政治、文化、教育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是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中心和管理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与天津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

声明:《丽都益阳,景点故事田汉文著 世界著名景点》为网友金不唤伪君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