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读书报告_Martin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读书报告

一、关于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又称《巴黎手稿》,是马克思流亡巴黎时于1844年5月至8月(当时马克思才26岁)写成的一部未完成的手稿,《手稿》是马克思第一次初步地阐述自己的经济学、哲学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一部早期著作,蕴含着一个天才思想的萌芽。

这部作品叫做手稿是很贴切的,可以看出马克思的思想并没有受逻辑的束缚,往往在谈论一个问题的时候,会突然对另一个问题发表长篇大论,以至于共产主义那一部分到最后其实早已跟题目相差甚远。当然你也可以硬是从某一篇甚至全书中找出一条脉络,说明他其实都是围绕着一个问题而展开,而且具有清晰的逻辑结构,但我更倾向于将其理解成一个思想极其充沛的人的不断跑题,因为在论及一个问题的时候突然对另一个问题涌现出很多想法,就不管前面问题的论证径直先写下对另一个问题的论述,既然是手稿,于是他也就不用去管其逻辑结构,而只需记录下思想的火花。

按照这种角度,可以猜想,本来马克思是着手从经济学角度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但是由于他的哲学家的思考方式,导致他不断以一种哲学的思维去思考,于是此书就带有了很浓的哲学色彩。我觉得全书最重要的就是其哲学色彩最浓的三个部分“异化劳动”“共产主义”还有“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

《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读书报告_Martin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二、异化劳动

这是马克思理论中相当重要而基础的一部分。马克思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看到了异化这一现象。先是从“物的异化”和“自我异化”的角度得出劳动异化的两个规定:

1、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资本家为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不断剥削工人的劳动产品,工人生产的越多,他自己得到的却越少,创造出的财富越多,他自己就越贫穷,“劳动产品是劳动的对象化,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也是“劳动的现实化”;但现在劳动的对象化却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工人的非现实化;工人对自己产品的关系成了一个异己的关系。

2、劳动行为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产品的异化是因为劳动行为本身异化的结果,“工人在劳动过程中感到不是幸福,而是不幸,不能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与智力,而使自己肉体受到折磨,精神遭受摧残”,“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因此劳动不属于自己的,而是属于别人的。

然后再从人的类本质的角度,得出劳动异化的另外两个规定:

3、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人是类存在物,不仅因为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他自身的类与其他物的类当作为自己的对象,而且把自身当作现有的、有生命的类对待”,“人的生产活动就是类生活”,“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是人的类特性”,但劳动的异化使劳动生产活动仅仅表现为个人的生活手段,仅仅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

4、人与人相异化:上述三点论到人对自己劳动产品的异化,对自身劳动的异化,对自己的类本质的异化,“而人对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人对他人的关系,才成为对他来说是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所以导致人与他人的相异化。

这里我们注意到,马克思十分强调人的“类本质”,让我们来看看马克思谈到类时所涉及到的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人是类存在物,“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他自身的类以及其他物的类--当作自己的对象”,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而“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自然界“是人无机的身体”,人“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即是说人的对象是人本质力量的确证。可以看出这是马克思哲学观的体现,这在后面的共产主义一节和对黑格尔哲学批判的那部分有充分论述。从这个观点看,劳动这种生产活动本来就是类生活,是人本质的体现,现在却沦为生活的手段。人的本质成为手段,成为异己的存在,这正是马克思所要批判的。

可以看到,马克思始终站在人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

进而,马克思又通过对异化劳动在现实中的表现,即这一异己力量的考察,得出了资本家和私有财产的概念。前者是通过工人方面考察,后者则是通过非工人方面考察。在前一部分,包含着他的社会的观点或者说是实践的观点。“不是神也不是自然界,只有人本身才能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人同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同人的关系,才成为对他来说是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人同自身和自然界的任何自我异化,都表现在他使自身和自然界跟另一个与他不同的人发生的关系上”,“在实践的,现实世界中,自我异化只有通过同其它人的实践的,现实的关系才能表现出来”。可以看出,马克思始终站在人的立场上,不但在与人的类本质,而且在于人与人间的关系,即很强调人的社会性(这在后面共产主义那一部分有充分论述),这就自然地引出马克思的实践观。而通过对外化的劳动的分析得出私有财产这一概念,则可以构建一座大厦。“我们也可以藉助这两个因素来阐明国民经济学的一切范畴,而且我们将发现其中每一个范畴,例如商业,竞争,资本,货币,不过是这两个基本因素的特定的,展开了的表现而已”。可以推想,第二手稿将会对私有财产展开充分论述,一直到第三手稿的前一小部分,还在讨论私有财产的本质。而照马克思看来,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将会走向共产主义。可见劳动异化这一概念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地位尤为重要。

当我们剥离掉劳动这个限制,而以其他的词跟“异化”这个概念结合的时候,会发觉这个概念的含义极其丰富而深刻。西方马克思主义就是牢牢抓住了这个概念,对现代资本主义进行批判。而当我们提及异化时,我们就是站在人的立场上,站在人的本质的立场上去看问题,而这也是马克思乃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至少在这部手稿中,我是完全看不出马克思有强调什么阶级斗争的观点,过于强调阶级观而忽视了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与马克思的思想背道而驰的。

三、共产主义

在这一部分中,马克思提及了共产主义的三个层次。(1)粗陋的共产主义。在这个阶段,私有财产没有被消灭,而是被“普遍化”;工人这个范畴没有被取消,而是“被推广到一切人身上”。即私有财产被保证存在于每个人身上,每个人都必须劳动,为这个社会提供生产力。然而,这只有通过“强制的方法”才能达到。可以想象,这背后必须有一个高于所有人的存在,才能保证这种共同性。关于这种共同性,马克思看得很清楚,“共同性只是劳动的共同性以及由共同的资本即作为普遍的资本家的共同体支付的工资的平等”。这种粗陋的共产主义不过是“从想象的最低限度出发的平均化的顶点”,“不过是想把自己作为积极的共同体确定下来的私有财产的卑鄙性的一种表现形式”,甚至连私有财产的水平还没有达到。而公妻制则是这种粗陋和卑鄙的充分表现。很明显,苏联等国家的所谓的共产主义完全是属于这种粗陋的共产主义,而马克思早已看得如此清楚,无法相信,列宁等人会没有读过这本著作,于是可以看出,所谓的马列主义背后的政治因素也就极其明显了。列宁主义已经对马克思的思想有很大的曲解,毛泽东思想则跟马克思没什么太大关系,至于所谓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也就只有呵呵了。

(2)第二层次的共产主义有两种,一种是民主或专制的,也即仍然是有国家存在的;另一种是废除国家的,虽然是尚未完成的。这一层次的共产主义已比第一层次更进一步,“已经把自己理解为人向自身的还原或复归,理解为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但是“弄清楚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本质,也还不理解需要的人的本性,所以它还受私有财产的束缚和感染”,可以看出,我们现在离这一层次的共产主义仍然很远。

(3)第三层次的共产主义,即马克思所认为的真正的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人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马克思似乎也没有对这种共产主义进行什么具体的描述,我们只知道这是一种“扬弃了私有财产”却又“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乌托邦。

接下来,马克思在这第三点(3)后又转向对人的社会性的论述上,在之后的(4)又花费了大量篇幅论述人和对象的关系,这又和在劳动异化一节中论述的有相承的关系。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马克思关于社会的观点。马克思认为,个人是社会存在物,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存在对他来说次啊是他的人的存在”,甚至在从事科学活动或者思想活动时,人也是社会的。人的普遍意识的活动本身也是他“作为社会存在物的理论存在”。

在第(4)点,他先是对私有财产和私有制进行批判,然后马上转向对人和对象的关系的论述。他沿袭之前的观点,人的对象是人本质力量的确证,他特别强调,这种确证是以“一种特殊的、现实的肯定方式”,这就与黑格尔的哲学区别开来,特别是这句“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中肯定自己”更是对黑格尔哲学的直接批判。进而,从主体方面看,只有当这种本质力量存在于我身上时,相应的对象对我来说才有意义。任何对象对我的意义都“以我的感觉所及的程度为限”。而且感觉必须是确证自己本质力量的,而且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这里的世界是指人外化的世界,所以感觉才是人本质力量的确证)(马克思在论及这点时有点进化论的感觉)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显得相当必要了。

因为人的感觉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所以人就必然是社会的。在这里,马克思这一段很重要,我把它整段引用一下:

“我们看到,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唯灵主义和唯物主义,活动和受动,只是在社会状态中才失去它们彼此间的对立,并从而失去它们作为这样的对立面的存在;我们看到,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因此,这种对立的解决决不只是认识的任务,而是一个现实生活的任务,而哲学未能解决这个任务,正因为哲学把这仅仅看作理论的任务”。

这有点费尔巴哈提纲的感觉。可以看到,仅仅以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来定义马克思的思想似乎是片面的,感觉似乎用“社会主义”这个词更恰当些,当然,首先要去掉这个词的政治含义,仅仅以一种理论的观点来理解,就像唯物主义或者唯心主义是一种理论一样。

这样,以这种人和对象关系的角度看,“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那么,作为工业的源动力的科学,将和人具有共同基础,而非只是一套单纯的抽象。进而,马克思明确指出,“感性必须是一切科学的基础。科学只有从感性意识和感性需要这两种形式的感性出发,因而,只有从自然界出发,才是现实的科学”。这里继承了费尔巴哈,对黑格尔进行直接批判。他说道,“自然科学往后将包含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可以看出,马克思关于人的立场十分明确。

在这里我想说一下,马克思对于科学的看法似乎是片面的。他说,只有从自然界出发,才是现实的科学。这点其实就是唯象论的想法,就是从现实中总结出定律,以此建立科学。但在科学中还有另一种以唯理论方法建立起来的理论,就是先提出几个基本假定,或者说基本原理,然后再从这些原理出发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建立一整套理论。从这套理论可以预测出一些现象,再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检验来判断这个理论是否正确。虽然它最终必须落实到实际和具体的实验,但是却不必直接从自然界出发。牛顿力学和相对论都是按这种方式建立起来的。马克思显然忽略了这一点。

在最后的(5)中,马克思对创造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对于“谁产生了第一个人和整个自然界”这一问题,他的回答是宣布这个问题无效。他认为这是先把人和自然抽象掉了,然后再提出这个问题。“你假定它们是不存在的,然而你却希望我向你证明它们是存在的”关于自然界是如何产生的,他的回答貌似是,既然自然界已经存在,就无须再讨论了。社会主义是把人和自然界看作本质这种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感性认识开始的”。其实感觉在这里突然提出这个问题有点突兀,也感觉他的回答也不是那么有说服力。也许他是想说某种超自然的存在是不可能的吧,而且这种存在不在需要去刻意否定,而是以社会的观点来看,这个问题根本上无效。

四、对黑格尔的批判

这部手稿的最后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其实主要是对黑格尔的批判)。乍一看会觉得前面与前面的经济政治学批判相比之下显得很突兀,实际上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看到,对人和对象关系的论述,实际上贯穿了整本书。所以可以猜想,马克思写到最后,觉得必须单独花一节的篇幅来讨论这个问题,顺便展开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不得不承认,这一部分读起来相当吃力,尤其是在对黑格尔的哲学没有足够深的了解下,所以这里也无法讨论太多,只是主要对关于人和对象关系的那一部分做下分析。

这一部分先是对费尔巴哈的功绩作了总结(印象最深的是那句“哲学同样应当受到谴责”),然后展开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马克思把《精神现象学》的提纲大致列出来,然后指出其中的错误,主要就是批判黑格尔体系中的过于抽象化和绝对化,“因此,全部外化历史和外化的全部消除,不过是抽象的、绝对的思维的生产史,即逻辑的思辨的思维的生产史。”“只有精神才是人的真正的本质,而精神的真正的形式则是能思维的精神,逻辑的、思辨的精神。”然后,在对绝对知识的批判上,他展开对人和对象关系的论述。

在黑格尔看来,“自我意识是人的自然的即人的眼睛等等的质,而并非人的自然是自我意识的质。”即自我意识是本质但却没有内容。自我意识的的外化设定物性,然而这种物性“对自我意识说来绝不是什么独立的、实质的东西,而只是纯粹的创造物,是自我意识所设定的东西,这个被设定的东西并不证实自己,而只是证实设立这一行动”。然而,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看到,马克思认为对象是对人本质力量的确证,所以在下面,马克思批判道:“对象性的存在物客观地活动着,而只要它的本质规定中不包含对象性的东西,它就不能进行对象性的活动。它所以能创造或设定对象,只是因为它本身是被对象所设定的”。“它的对象性的产物仅仅证实了它的对象性活动,证实了它的活动是对象性的自然存在物的活动。”

在马克思看来,对象是“表现和确证他的本质力量所不可缺少的”,“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进而,“一个存在如果在自身之外没有对象,就不是对象性的存在物。”然后马克思提出一个重要论断,“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可见,对象在马克思看来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不是像黑格尔认为的“对象是一种否定的东西、自我扬弃的东西,是一种虚无性”。

然后,马克思又转向了对扬弃和否定之否定的批判,这基本沿袭了一开始的思路,即这种扬弃只是在“思想上的扬弃”,仅仅是形式的,“抽掉一切内容的”,因而是“脱离现实的”。最后以对绝对观念、抽象观念的批判而结束。

五、作为非哲学家的哲学家

马克思跟以往大多数哲学家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认为“哲学同样应当受到谴责”(当然这是继承了费尔巴哈的观点)。马克思说:“以往的哲学家都试图以各种方式解释世界,但关键在于改变世界”,一般的理解是马克思是以实践的观点在哲学中进行一场革命,但我觉得,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其实他已经是站在非哲学家的立场上看问题了。像在共产主义一节中提到的“而哲未能解决这个任务,正因为哲学把这仅仅看作理论的任务。”可以看出,他已经把哲学本身看做他批判的对象了。

马克思分析问题强调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概念,作为一个非专职的哲学家,所以他的代表作是《资本论》,却没有一本系统的哲学专著。他的哲学思想体现他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上,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带来的哲学冲击并不亚于其在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的冲击。

这样的例子在其他学科中并不少见。比如弗洛伊德,本是作为精神分析学家,但是他的思想在哲学史中也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在科学界中,爱因斯坦是作为科学家而闻名于世,但是他的哲学修养也是相当高,他的相对论中包含着很深刻的哲学思想,同样在哲学界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样这种情况着也体现在量子力学中。顺便提一下,上面提到的那两个人,除了和马克思有上述说的相同之处,还有另外一个相同点:都是犹太人。

六、马克思与近现代哲学

马克思处于西方哲学近现代的转折点上,只有把他放在整个大环境下才能对他有更好的理解。

哲学的发展就是对自己前提的不断质疑,似乎很多东西都无法在圈内得到解决,似乎对一个难题的解决只有通过取消它才能做到。近代哲学家宣称“没有认识论承诺的本体论无效”,在研究这个世界的本质的时候就必须知道人的理性为何物,而现代哲学则继续怀疑这个前提。比如早期科学哲学以可证实性或证伪性来区分有意义的问题和无意义的问题,照此观点,之前的一些形而上式的问题都是不值得讨论的。而马克思则是以实践的观点跳出形而上的圈子。类似地有语言哲学的“语言转向”实用主义的“实用转向”等等。

这样,原先的那种试图认识世界真理的的宏大叙事视角就被肢解了,真理的神圣性被取消。

几何曾被认为绝对正确性的典范,欧几里得几何从希腊时就被奉为自然的法则,这时候真理是被发现的。而近代以来,由第五公设导致的非欧几何使人们认识到还有另一种几何的存在,欧氏几何的神圣性被取消,被降低到一种理论的层面,跟非欧几何并无高低之分。而在科学中,对一个问题的解释可以有很多套理论,只要外在合理又内在协调,就可以被人们接受,就像相对论是被发明的而不是被发现的。而库恩的“范式”甚至比“理论”的范围更广,这样,之前的理论,甚至是亚里斯多德的运动观,都有其合理性。

在我看来,哲学起源于形而上之思,一种对彼岸世界真切的情感,就像尼采说的“形而上的慰藉”。现代哲学虽说要消解形而上学,但他们却在其形而上精神的指引下,创立出一系列现代哲学。每个时代的哲学家都力图站在比前人更高的高度上,而正是通过了对前提的质疑,他宣称他发现了——至少是这时代的——真理。这条走向虚无之路什么时候才能到头呢?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最后提到了“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这部分论述曾给我很深刻的印象,我想,也许出路就在此,正像尼采说过的:“艺术就是救星”。

他在这部分说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俱胝和尚,凡有诘问,惟举一指。后有童子,因外人问:‘和尚说何法要?’童子亦竖起一指。胝闻,遂以刃断其指,童子号哭而去。胝复召子,童子回首,胝却竖其指,童子忽然领悟。”(《曹山语录》)

对此,他的评论是这样:“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静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2]安启念. 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本结构问题[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8,(1).

Ps:本来,自己对马克思是有很大的抵触的,觉得他没有专门哲学著作却被认为开启了一场哲学革命,无非是由于政治因素而被神化了的一个人。当初高中政治课学哲学的时候就很吐槽这些东西。(可见我们的教材甚至连马克思要反对的东西都没有达到,某种程度上说实际是给马克思抹黑。)但读完这部手稿后,真心觉得他无愧于千年思想家这个称号,都快成为他的脑残粉了。当读第一遍的时候,感觉完全是一头雾水,读完第二遍,才开始对某些部分有点大概的理解,直到读第三遍、第四遍、甚至第五遍,再加上和老师讨论后,才有了下笔的头绪。感谢户晓坤老师,有机会在大二的时候对马克思有些较深入的了解,和老师的多次讨论对我有很大的启发~!觉得自己收获了很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34718.html

更多阅读

《你在为谁工作》读书笔记 你在为谁工作 陈凯元

《你在为谁工作》读书笔记作品基本信息《你在为谁工作》一书于2007年出版,作者陈凯元。除此书外,作者的代表作还有《责任重于能力》、《晋商的智慧》等书。作品主要内容本书提出了每一位员工需要自我反思的人生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

《现代小说中的意识流》读书摘要 意识流小说怎么写

《现代小说中的意识流》(美)罗伯特·汉弗莱著1987年09月第1版一战之后,意识流文学经历一个蔚为壮观的大潮,出现了如乔伊斯、伍尔夫、福克纳等一大批接触的意识流小说大师。[①]现代小说家们并不把人的意识作为—种状态,而是作为一个一

303话剧社《7080》《嫁给经济适用男》 嫁给经济适用男

《骚年痞的奇幻旅程》这是我看的303话剧社的第三场话剧,依然爆笑全场。303话剧社由于都是本土演员,导演,也都很年轻,所以话剧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很接地气。当年第一次看303话剧社的话剧还是去年的《7080后》,那时候还只是小众在重庆天

《晨间日记的奇迹》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晨间日记的奇迹 模板

作者序我绝对不是为了要故意吸引大家的注意,才把书名命名为《晨间日记的奇迹》。早上写日记的确有它的优点,我将早上写日记的优点整理为以下五项。“早上写日记的好处”:1. 可以做好一天的准备。(计划性)2. 可以正确地写出昨天所发生的事情

《佛祖在一号线》读书笔记 佛祖在一号线 pdf

最近看了李海鹏写的《佛祖在一号线》。读书的心情类似于以前读《瓦尔登湖》。不同的是前者更多的是通过审视、剖析外在的世界来探求自由和幸福;而后者是通过自身的改变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幸福。共同点就是:都涉及对自由和幸福的理解和阐

声明:《《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读书报告_Martin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网友久经风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