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乾隆大藏经大乘单译经·第0423部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财富禅按:】

此经开示:此经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亦名《修多罗了义》、《秘密王三昧》、《如来决定境界》、《如来藏自性差别》、《顿教大乘》。顿根的众生,可以从此开悟,渐修的众生,也能得到摄持。

此经十方三世诸佛所说、所守护,十方菩萨之所皈依,是三藏‘十二部经’的清净眼目。此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能尽宣说。依此修行,渐次增进,至于佛地。

假使有人纯以七宝,积满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有人闻此经名及一句义。

假使有人教百千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不如有人宣说此经,分别半偈。

——据百度百科(节录有删节),此经简介如下:

《圆觉经》,佛教大乘经典,一卷,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据《开元释教录》卷九说:“沙门‘佛陀多罗’,唐云‘觉救’,北印度罽宾人也,于东都白马寺,译《圆觉了义经》一部。”唐宋明以来,教(贤首、天台)、禅各宗,盛行讲习此经典。  此经是佛为文殊、普贤等十二位菩萨,宣说如来圆觉的妙理,和观行方法。分十二章,每章先以问答说法,后以偈颂重宣其义:
  (1)文殊章:是一经的宗趣所在。宣说有大陀罗尼──圆觉法门,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盘及波罗蜜。显示佛菩萨的因行果相都不外乎修证本有的圆觉道理。以下各章即说其观行。
  (2)普贤章:说示圆觉境界的修行方便,远离一切幻妄境界,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3)普眼章:说示修习圆觉,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先依奢摩他行,坚持净戒,宴坐静观身心幻垢、人法二空,乃至幻灭垢尽,一切清净,觉性平等不动。
   (4)金刚藏章:说示圆觉本性平等不坏,众生有思惟心不能测度如来境界,故应先断无始轮回根本。
  (5)弥勒章:说示爱欲为轮回根本,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依事理二障而现深浅。应发大愿,求善知识,渐断诸障,证大圆觉。
  (6)清净慧章:说示圆觉自性本无取证,但于除灭一切幻化修证位中,有凡夫随顺觉性、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如来随顺觉性诸位差别。
  (7)威德自在章:说示修行的方便,依着众生的根性而有三种差别: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此三法门若得圆证,即成圆觉。
  (8)辩音章:说示单修奢摩他或三摩钵提或禅那一法,乃至或先或后、齐修二法乃至三法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的修行方法。
  (9)净诸业障章:说示觉性本净,但由众生从无始以来,妄执有我、人、众生、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妄生嗔爱,生妄业道,不能入于清净觉海。
  (10)普觉章:说示欲求圆觉,应除作、任、止、灭四种病相,求证圆觉之道。
  (11)圆觉章:说示修行大圆觉者,长期、中期、下期三种安居的方法,以及修习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三观等方便。
  (12)贤善首章:(即流通分)。说示此经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亦名《修多罗了义》等五名,并信闻受持此经的功德利益等。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唐罽宾沙门 佛陀多罗 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

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为上首。与诸眷属,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于是,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来法众,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及说‘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远离诸病’,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

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咨询‘如来因地法行’,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堕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文殊师利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云何‘无明’?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

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

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

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

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财富禅注:一切见闻觉知、与外境,犹如眼花了看到的空花,本来就没有生起过,也没有灭过。众生迷失自己能觉之佛性,却把这幻觉信以为真,以为一切相‘有生灭’,因此沉沦生死。】

【财富禅注:《楞严经》卷四有同样的开示:(富楼那问佛:)“诸妄一切圆灭,独妙真常。敢问如来,一切众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沦溺?”

(佛先讲了‘演若达多晨起照镜,发狂找头’的故事,他看镜中影清晰可见,信以为真,却怪自己的头‘不可见,因此是假的’,于是心中发狂,要去找‘真头’去。然后,)

佛言:“妙觉明圆,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诸妄想,展转相因,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虽佛发明,犹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尚无有生,欲何为灭?”

——佛陀这一段话一语双关——凡夫的迷惑是‘认影为真’;而修行人的迷惑却是‘不知自己能觉之心就是一切,非要‘灭妄求真’、企图再去找一个真心来’。所以,六祖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此是真灭尘。而非神秀的二乘见解:“时时勤拂拭,不教染尘埃”。那样是尘上加妄,最多只能得个小果,万万不能成佛。】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

【财富禅注:如来在‘因地’(凡夫位上)怎样去修‘圆觉’呢?——具般若知见即是‘修圆觉’。知道一切心与境皆是这‘能觉的’自性本身,被错觉成‘见闻觉知’当做自心、错觉成‘外境’实有了。其实,这一切幻觉本来就没有生灭过,也无身心受生死。也不是造作修法去求空,而是本来就是空的。】

彼‘知觉’者,犹如虚空。

【财富禅注:那叫‘知觉’的,如同虚空。——‘见闻觉知’、了知分别,这是六识界、是识阴,本是空幻不实的。】

‘知虚空者’,即空华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

【财富禅注:那‘能觉知虚空的心’,和‘所见到的空相’是一个东西,也不能说‘没有能觉之性’。

——所谓的相,其实是自心见自心,却好像是外物。因此迷惑不知,就起空幻如空中花。其实,性与相不二,心境一如,都是自心,这就是禅宗临济祖师说的‘你若心心不异,则性与相不别’。】

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

【财富禅注:此即《大涅槃经》‘一百句真解脱’说的:‘佛性是不空空’。——说它‘不空’吧,它本来无有一物相可得;说它‘空’吧,它还有个‘能觉之性’在。所以说佛性是‘不空空’。一不着凡夫的‘实有’,二不落外道的‘顽空、断灭空’。】

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

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

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文殊汝当知: 一切诸如来,
   从于本因地, 皆以智慧觉。
   了达于无明, 知彼如空华,
   即能免流转;
又如梦中人,
   醒时不可得。 觉者如虚空,
   平等不动转, 觉遍十方界,
   即得成佛道。 众幻灭无处,
   成道亦无得, 本性圆满故

   菩萨于此中, 能发菩提心;
   末世诸众生, 修此免邪见。”

  于是,普贤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修大乘者,闻此‘圆觉清净境界’,云何修行?

世尊,若彼众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还修于幻’?

若诸幻性,一切尽灭,则无有心,谁为修行?云何复说‘修行如幻’?

若诸众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脱?

愿为末世一切众生,作何方便,渐次修习,令诸众生,永离诸幻?”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

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普贤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菩萨‘如幻三昧’,方便渐次,令诸众生,得离诸幻。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普贤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于)如来圆觉妙心

【财富禅注:(于)字是我加的。原因是:下文有言:“一切诸众生,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圆觉心建立”。】

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

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

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

【财富禅注:《楞严经》卷四,佛说:“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如果‘心境’有别,‘能、所’有别,说能觉之心是真,所觉之境是幻,那么就有‘分别、对待’,连‘能觉之心’也成了妄了。】

说‘无觉’者,亦复如是。

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财富禅注:佛陀在上文早说过了:如眼花了看到的空花,不可说‘有灭’因‘本未生起过’。——所以,六祖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此是真灭尘。而非神秀的二乘见解:“时时勤拂拭,不教染尘埃”。那样是尘上加妄,最多只能得个小果,万万不能成佛。】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

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

远离为幻,亦复远离;

离远离幻,亦复远离。

得无所离,即除诸幻。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

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贤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
   无始幻无明, 皆从诸如来,
   圆觉心建立。
犹如虚空华,
   依空而有相, 空华若复灭,
   虚空本不动; 幻从诸觉生,
   幻灭觉圆满, 觉心不动故。
   若彼诸菩萨, 及末世众生,
   常应远离幻, 诸幻悉皆离。
   如木中生火, 木尽火还灭,
   觉则无渐次, 方便亦如是。”

  于是,普眼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演说‘菩萨修行渐次’。云何思惟?云何住持?众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开悟?

世尊,若彼众生,无正方便及正思惟,闻佛如来说此三昧,心生迷闷,则于圆觉不能悟入。愿兴慈悲,为我等辈及末世众生,假说方便。”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普眼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修行渐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说种种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普眼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彼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

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

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

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

【财富禅注:此处和下面两处提到的‘缘气’,指‘六识界’、见闻觉知,这被凡人错当做是‘心’。其实这是‘识阴’,而不是‘佛性、心体’。

——佛经里有时用‘气’等名相来说‘识心’,这里是一例。另有两例,分别见于《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法界品第四、六大品第五:“云何‘空气成世法界’?无始无终大空之中,无始无终有一妙气,是如来藏,含诸妙理,能为成就世间之元,是名‘空气成世法界’。”“未成阴阳,有‘大气’。”——这两处里的‘妙气、空气、大气’,都是指代‘心性’,此经非是孤证也。】

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

【财富禅注:凡夫的虚妄心,其实是见闻觉知,是六识界,是识阴,是知见、觉知,是虚妄的。——虚妄心是‘根觉’对境界起的觉知,是刹那生灭的,离开外境就没有了。而‘心境一如、无有心境对待’的‘能觉之性’才是真心。】

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

‘幻心’灭故,‘幻尘’亦灭;

‘幻尘’灭故,‘幻灭’亦灭;

‘幻灭’灭故,‘非幻’不灭。

譬如磨镜,垢尽明现。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

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

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

由此‘不能远于幻化’,是故我说‘身心幻垢’。

对‘离幻垢’,说名‘菩萨’。

‘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

【财富禅注:‘垢尽’——本来无虚妄心与幻相,这叫‘除尽尘垢’,其实本无所除。‘对除’——心境一如、无有心境对待,本来皆是‘能觉之性’,这叫‘除尽对待’。】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

觉圆明故,显心清净;心清净故,见尘清净;

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眼识清净;

识清净故,闻尘清净;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

识清净故,觉尘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财富禅注:此段即同《楞严经》卷六所言:‘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也是《楞严经》卷四所言:“随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黏,应拔圆脱。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

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色清净故,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如是。

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地清净故,水大清净;火大、风大亦复如是。

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

【财富禅注:此段即同《楞严经》卷六所言:“今汝诸根,若圆拔已,内莹发光。如是浮尘,及器世间,诸变化相,如汤销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及《楞严经》卷二到卷三大意所言:五阴(色受想行识)、一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合计二十五界,本是如来藏真如自性,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所以《楞严经》卷五,又开示了‘二十五圆通’。

彼清净故,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净;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

善男子,一切实相性清净故,一身清净;一身清净故,多身清净;多身清净故,如是乃至,十方众生,圆觉清净。

善男子,一世界清净故,多世界清净;多世界清净故,如是乃至,尽于虚空,圆裹三世,一切平等,清净不动。


  “善男子,虚空如是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四大不动故,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

善男子,觉性遍满,清净不动,圆无际故,当知六根遍满法界;

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法界;

尘遍满故,当知四大遍满法界;

如是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

善男子,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

根、尘无坏故,如是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

【财富禅注:此段即同《楞严经》卷二到卷三大意所言:五阴(色受想行识)、一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合计二十五界,本是如来藏真如自性,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本来空寂、不生不灭。

善男子,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

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

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

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善男子,如昨梦故,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

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

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

于此证中,无‘能’无‘所’;

毕竟无‘证’,亦无‘证者’。

一切法性平等不坏。

善男子,彼诸菩萨如是修行,如是渐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开悟,求如是法,亦不迷闷。”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眼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
   身心皆如幻。 身相属四大,
   心性归六尘, 四大体各离,
   谁为和合者? 如是渐修行,
   一切悉清净, 不动遍法界,
   无作止任灭, 亦无能证者。
   一切佛世界, 犹如虚空华,
   三世悉平等, 毕竟无来去。
   初发心菩萨, 及末世众生,
   欲求入佛道, 应如是修习。”

  于是,金刚藏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善为一切诸菩萨众,宣扬如来圆觉清净大陀罗尼、因地法行、渐次方便,与诸众生开发蒙昧。在会法众,承佛慈诲,幻翳朗然,慧目清净。

世尊,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

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

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

唯愿不舍无遮大慈,为诸菩萨开秘密藏,及为末世一切众生,得闻如是修多罗教、了义法门,永断疑悔。”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诸菩萨,最上教诲、了义大乘,能使十方修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生,得决定信,永断疑悔。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金刚藏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

未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

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由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善男子,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

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善男子,譬如患翳,妄见空华;患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何以故?翳华二法,非‘相待’故。

亦如空华,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华?’何以故?空本无华,非起灭故。

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华翳。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
  “善男子,如销金矿,金非销有,既已成金,不重为矿,经无穷时,金性不坏,不应说言:‘本非成就。’

如来圆觉亦复如是。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财富禅注:此段同于《楞严经》卷四,佛言:“亦如翳人,见空中华,翳病若除,华于空灭。忽有愚人,于彼空华,所灭空地,待华更生,汝观是人,为愚为慧?”佛又言:如汝所解,云何问言,诸佛如来,妙觉明空,何当更出,山河大地?又如金矿,杂于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如木成灰,不重为木。诸佛如来,菩提涅槃,亦复如是。”】


  “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

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着;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

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


  “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已如空华。

【财富禅注:此处‘缘气’,指‘六识界’、见闻觉知,这是识阴,不是心体。

——佛经里有时用‘气’等名相来说‘识心’,这里是一例。另有见于《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六大品第五,‘空中大气’指代‘心性’,非是孤证也。】

用此‘思惟’,辨于佛境,犹如空华,复结空果,展转妄想,无有是处。

善男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如是分别,非为正问。”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金刚藏当知, 如来寂灭性,
   未曾有终始。 若以轮回心,
   思惟即旋复, 但至轮回际,
   不能入佛海。
譬如销金矿,
   金非销故有, 虽复本来金,
   终以销成就, 一成真金体,
   不复重为矿。 生死与涅槃,
   凡夫及诸佛, 同为空华相。
   思惟犹幻化, 何况诘虚妄?
   若能了此心, 然后求圆觉。”

  于是,弥勒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广为菩萨,开秘密藏,令诸大众,深悟轮回,分别邪正,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于大涅槃,生决定信,无复重随,轮转境界,起循环见。

世尊,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游如来大寂灭海,云何当断轮回根本?

于诸轮回,有几种性?修佛菩提,几等差别?

回入尘劳,当设几种教化方便,度诸众生?

唯愿不舍救世大悲,令诸修行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慧目肃清,照曜心镜,圆悟如来无上知见。”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深奥秘密微妙之义,令诸菩萨洁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众生永断轮回,心悟实相,具无生忍。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弥勒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

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

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由于欲境,起诸违顺,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

【财富禅注:这一段同于《楞严经》卷四讲的:‘众生相续’、‘业果相续’,皆是由贪嗔痴,作杀盗淫而成业,流转生死苦海。圆觉经此处更为精炼。】

知欲可厌,爱厌业道,舍恶乐善,复现天人。又知诸爱,可厌恶故,弃爱乐舍,还滋‘爱’本,便现‘有为、增上善果’。皆轮回故,不成圣道。

【财富禅注:若以爱欲为可厌恶,虽能因此舍欲修善,生在天人道。还是有‘取舍’、有‘爱憎’,其实更加增加了‘爱憎心’,这却成了‘有为法、人天善果’,仍在轮回中,不算真正的解脱。】

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财富禅注:凡夫若有‘爱憎心’未断,不出轮回。

善男子,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

【财富禅注:大菩萨示现在世间度众生,以‘无憎爱心’为本——祖师云: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菩萨纵然示现在家人在本分上有爱憎,而菩萨心中实无染着),而且菩萨一定要教众生修梵行,绝不会教普通众生‘不要断爱欲染着’,甚至教众生毁犯戒律、广行杀盗淫妄,当做‘都是佛性、空性,无所谓’。——本经里面下文有言:“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善男子,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依‘二种障’,而现深浅。云何‘二障’?

一者、理障,碍正知见;

二者、事障,续诸生死。

云何‘五性’?

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断灭,名‘未成佛’。

若诸众生,永舍贪欲,先除‘事障’,未断‘理障’,但能悟入‘声闻、缘觉’,未能显住‘菩萨’境界。

【财富禅注:‘二乘人’只知‘有为法’,不知一切贪嗔痴本是佛性、如同幻觉,本来无有起灭。菩萨认得一切都是佛性,心‘不染着’,虽度众生时示现爱欲也跟没有一样,而不教人毁于梵行。——祖师云: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

善男子,若诸末世一切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先当发愿,勤断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萨’境界。

若事、理障,已永断灭,即入如来微妙圆觉,满足菩提,及大涅槃。

善男子,一切众生皆证圆觉,逢善知识,依彼所作,因地法行,尔时修习,便有顿渐。

若遇‘如来无上菩提正修行路’,根无大小,皆成佛果。

若诸众生,虽求善友,遇邪见者,未得正悟,是则名为‘外道种性’,邪师过谬,非众生咎。

是名‘众生五性差别’。


  “善男子,菩萨唯以大悲方便,入诸世间开发未悟,乃至示现种种形相,逆顺境界,与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无始清净愿力。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于大圆觉,起增上心,当发菩萨清净大愿,应作是言:‘愿我今者,住佛圆觉,求善知识,莫值外道,及与二乘。’

依愿修行,渐断诸障,障尽愿满,便登解脱,清净法殿,证大圆觉妙庄严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弥勒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
   不得大解脱, 皆由贪欲故,
   堕落于生死。 若能断憎爱,
   及与贪瞋痴, 不因差别性,
   皆得成佛道。
二障永销灭,
   求师得正悟, 随顺菩萨愿,
   依止大涅槃。 十方诸菩萨,
   皆以大悲愿, 示现入生死。
   现在修行者, 及末世众生,
   勤断诸爱见, 便归大圆觉。”

  于是,清净慧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本所不见,本所不闻。我等今者,蒙佛善诱,身心泰然,得大饶益。愿为诸来一切法众,重宣法王圆满觉性。

一切众生,及诸菩萨、如来世尊,所证所得,云何差别?

令末世众生闻此圣教,随顺开悟,渐次能入。”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清净慧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渐次差别。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清净慧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

何以故?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

譬如眼根,不自见眼;性自平等,无平等者。

众生迷倒,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于灭未灭,妄功用中,便显差别。

若得如来寂灭随顺,实无寂灭、及寂灭者。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妄想我’,及‘爱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灭,故起憎爱,耽著五欲。

若遇善友,教令开悟净圆觉性,发明起灭,即知此生,性自劳虑。

若复有人,劳虑永断,得法界净,‘即彼净解,为自障碍’,故于圆觉,而‘不自在’。

此名‘凡夫随顺觉性’


  “善男子,一切菩萨,‘见解为碍’,虽断解碍,犹住‘见觉’,‘觉碍’为碍,而不自在,此名‘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

  “善男子,‘有照有觉,俱名障碍’,是故菩萨,常觉不住,照与照者,同时寂灭。

譬如有人自断其首,首已断故,无能断者;则以碍心,自灭诸碍,碍已断灭,无灭碍者。

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一切如来,种种言说,开示菩萨,亦复如是。

此名‘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


  “善男子,

一切障碍,即究竟觉。

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

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

无明、真如,无‘异境界’;

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

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

有性、无性,齐成佛道;

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

此名‘如来随顺觉性’。

【财富禅注:一切心与境,其实皆是能觉之心(佛性)本身,世人妄自分别‘能觉、所所’、‘心、境’,而于空中起幻觉、而妄有诸相。

——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以善方便普度众生,而无所作。此是佛知见。】


  “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

【财富禅注:一切妄心,本来就没有生起过。】

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财富禅注:一切妄心本来即无,不用去灭。】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

【财富禅注:对于妄境,本来就没有起过知见。】

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财富禅注:这‘无知见’的‘真觉’无有‘对待’,没有能觉、所觉的差别、对待,一体都是觉性,还要分什么是真,什么是妄?

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善男子,汝等当知,如是众生,已曾供养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及大菩萨,植众德本。佛说是人,名为‘成就一切种智’。”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清净慧当知: 圆满菩提性,
   无取亦无证, 无菩萨众生。
   觉与未觉时, 渐次有差别,
   众生为解碍, 菩萨未离觉,
   入地永寂灭, 不住一切相,
   大觉悉圆满, 名为遍随顺。
   末世诸众生, 心不生虚妄,
   佛说如是人, 现世即菩萨,
   供养恒沙佛, 功德已圆满,
   虽有多方便, 皆名随顺智。”

  于是,威德自在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分别如是随顺觉性,令诸菩萨觉心光明,承佛圆音,不因修习,而得善利。

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门,随方来者,非止一路;一切菩萨庄严佛国及成菩提,非一方便。唯愿世尊,广为我等宣说‘一切方便渐次’,并修行人总有几种?令此会菩萨及末世众生求大乘者,速得开悟,游戏如来大寂灭海。”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威德自在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无上妙觉,遍诸十方,出生如来,与一切法,同体平等。

于诸修行,实无有二。

方便随顺,其数无量;

圆摄所归,循性差别,当有三种。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

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

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

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财富禅注:此是修定、入静法门,而得见佛心。】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因幻化。即起诸幻,以除幻者。变化诸幻,而开幻众。

由起幻故,便能内发,大悲轻安

一切菩萨从此起行,渐次增进。彼‘观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观’皆是幻故,幻相永离。是诸菩萨,所圆妙行,如土长苗。

此方便者,名‘三摩钵提’。

【财富禅注:此是修幻化、以离幻,得无‘能、所’差别。】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净相。

了知身心皆为挂碍,无知觉明,不依诸碍,永得超过‘碍、无碍’境,受用世界及与身心。

相在尘域,如器中锽,声出于外。烦恼、涅槃,不相留碍。

便能内发,寂灭轻安。妙觉随顺,寂灭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众生寿命,皆为浮想。

此方便者,名为‘禅那’。

【财富禅注:此是单修禅,‘不取着’于相、‘不染着’,而断烦恼,入实相。

——这个似还是方便法。下面一章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第二十五个‘圆修’法门,才是‘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才可叫做‘般若、圆觉修行’——也就是真正的‘祖师禅’、正法眼藏。】


  “善男子,此三法门,皆是圆觉,亲近随顺十方如来,因此成佛。

十方菩萨,种种方便、一切同异,皆依如是,三种事业。

若得圆证,即成圆觉。

善男子,假使有人,修于圣道,教化成就百千万亿阿罗汉、辟支佛果,不如有人,闻此圆觉,无碍法门,一刹那顷,随顺修习。”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威德汝当知: 无上大觉心,
   本际无二相, 随顺诸方便,
   其数即无量。 如来总开示,
   便有三种类: 寂静奢摩他,
   如镜照诸像; 如幻三摩提,
   如苗渐增长; 禅那唯寂灭,
   如彼器中锽。 三种妙法门,
   皆是觉随顺。 十方诸如来,
   及诸大菩萨, 因此得成道,
   三事圆证故, 名究竟涅槃。”

  于是,辩音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如是法门甚为希有!世尊,此诸方便,一切菩萨,于圆觉门,有几修习?愿为大众及末世众生,方便开示,令悟实相。”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辩音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修习。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辩音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如来圆觉清净,本无‘修习’及‘修习者’。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于未觉,幻力修习,尔时便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


  “若诸菩萨,唯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萨者,名‘单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唯观如幻,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唯灭诸幻,不取作用,独断烦恼。烦恼断尽,便证实相。此菩萨者,名‘单修禅那’。


  “若诸菩萨,先取至静,以静慧心照诸幻者,便于是中起菩萨行。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静慧故,证至静性,便断烦恼,永出生死。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寂静慧,复现幻力,种种变化度诸众生,后断烦恼而入寂灭。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断烦恼已,后起菩萨清净妙行,度诸众生。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心断烦恼,复度众生,建立世界。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齐修三摩钵提、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资发变化,后断烦恼。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用资寂灭,后起作用,变化世界。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随顺而取至静。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境界而取寂灭。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而作佛事,安住寂静而断烦恼。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无碍作用,断烦恼故,安住至静。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方便作用,至静寂灭,二俱随顺。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齐修奢摩他、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起用,资于至静,后断烦恼。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奢摩他,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资于寂灭,后住清净无作静虑。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禅那,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至静,住于清净。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随顺。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自性安于静虑,而起变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无作自性起于作用,清净境界,归于静虑。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清净而住静虑,起于变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至静而起变化。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变化,而起至静清明境慧。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

【财富禅注:圆觉智慧,就是般若智慧,以这个智慧知道:一切皆是自性,‘心、境’等无差别,‘性、相’等无差别,皆是‘能觉之心’本身,一切不离自性。这才叫‘圆修’以上‘三种自性清净随顺’。

——这个才是‘实相修行法’、‘祖师禅’、一佛乘、正法眼藏——‘般若婆罗蜜行’、‘般若一行三昧’(不同于‘实相念佛一行三昧’)。

临济祖师云:“你若心心不异,则性与相不别。”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拈花品第二:“天王。或有知见‘心性妙实体’者。知见之时,即体妙理,无放无离。行住坐卧,心身融一;见闻觉知,根性融一。如是修行,即行佛道。在家菩萨,出家菩萨,非异非别,唯以‘融一个之道’:‘我于即时,成佛道已,世间出世,修行无咎’。”】


  “善男子,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修行如是。

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轮者:

当持梵行,寂静思惟,求哀忏悔,经三七日。于二十五轮,各安标记。至心求哀,随手结取,依结开示,便知顿渐。

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财富禅注:末法众生怎样知道自己该选择这‘二十五轮法门’哪一个来修呢?

应当先修梵行(不淫)、静思、向佛前哀求、忏悔,共三七二十一天。

然后,把‘二十五轮法’逐个做上标记,比如抓阄。向佛至诚哀求以后,在佛前抓阄,就知道自己应该用哪个法门得度了。

如果对佛菩萨的开示有丝毫的怀疑,就不会应验,无法修成。】


圆觉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辩音汝当知: 一切诸菩萨,
   无碍清净慧, 皆依禅定生。
   所谓奢摩他, 三摩提禅那,
   三法顿渐修, 有二十五种。
   十方诸如来, 三世修行者,
   无不因此法, 而得成菩提。
   唯除顿觉人, 并法不随顺。
   一切诸菩萨, 及末世众生,
   常当持此轮, 随顺勤修习,
   依佛大悲力, 不久证涅槃。”

  于是,净诸业障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一切如来因地行相,令诸大众得未曾有。睹见调御,历恒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犹如一念,我等菩萨深自庆慰。

世尊,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使诸众生迷闷不入?

唯愿如来,广为我等开悟法性,令此大众及末世众生作将来眼。”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净诸业障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咨问如来如是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净诸业障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由此便生‘憎、爱’二境。于虚妄体,重执虚妄。二妄相依,生妄业道。

有妄业故,妄见‘流转’。‘厌流转’者,妄见‘涅槃’。由此不能,入清净觉。

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有诸能入,非觉入故。

是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何以故?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

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譬如有人,不自断命。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怨’。为‘憎、爱’心,养‘无明’故,相续求道,皆不成就。


  “善男子,云何‘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证’者。

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四肢弦缓,摄养乖方,微加针艾则知‘有我’。是故‘证取’,方现‘我体’善男子,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槃,皆是‘我相’。

【财富禅注:‘我相’是指众生‘心所证的’。

——他以为‘心证到这个,才显现出真我’。(而不知真我本来现成、不假修证)。这样就算入了佛涅槃处,也是有‘我相’。】


  “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35312.html

更多阅读

《疯狂愚蠢的爱》台词:我性感得应该打上马赛克了

相关影评: 更多>> 我也看过这部电影 《疯狂愚蠢的爱》台词:我性感得应该打上马赛克了(CrazyStupidLove)车厘子/编译YourlifeissoPG-13.你的生活太少儿不宜了。-Wholookslikeacarrot?-ConanO'Brien.-谁看起来像胡萝卜?-柯南•奥布莱

《屠场》:瞄准公众的心,却打中了人们的胃

删减版发于《经济观察报书评增刊》2012年5月号《屠场》:瞄准公众的心,却打中了人们的胃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俺最喜欢他了,因为有些匪气。 1那位据说早餐一口气吃12个鸡蛋都不当一回事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是怎么变成素食者的

分享药妆:“金樱子活力修护眼精华”的使用心得

分享药妆:“金樱子活力修护眼精华”的使用心得作为一个上班族,免不了整天长时间的面对电脑,因为只是随便选用了一些眼霜涂抹,这直接导致我的眼部出现了许多毛病:眼部老是感觉酸涩,看东西模糊,一遇到加班还会出现眼袋增大,甚至出现黑眼圈,慢

精神病人思维广 弱智儿童欢乐多 精神病人思路广 出处

精神病人思维广 弱智儿童欢乐多 可爱签名发布时间:2011-12-09 录入:西瓜超人一个妇女对着一个老男人的说,小朋友请问现在几点了?还没来得及去沾花惹草,就被人拔光了。小隐隐于朦胧诗,大隐隐于肥皂剧所谓美女,大都是化妆品的奴隶。不能因为

哪些是了义、不了义经? 资本主义国家有哪些

哪些是了义、不了义经?《慧灯之光.七》:无著菩萨在论著中指出:一转经典,讲的是不了义的法;二转经典虽然讲了空性,但不是彻底、终极的了义经典(无垢光尊者也认为,因为二转只讲了空性,从这个角度来说,二转是准确的,但因为二转缺少了如来藏光明的

声明:《圆觉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为网友亼醉夢亦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