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北戴河》教案 浪淘沙 北戴河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自读课文

浪淘沙 北戴河

一九五四年夏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诗词注释】

①选自《毛泽东诗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浪淘沙,词牌名。北戴河,地名,在河北秦皇岛市西,濒临渤海,是著名的避暑胜地。

②幽燕(yān):古地名,即今华北平原一带。这里战国时属燕国,唐以前为幽州。

③谁边:何处,哪里。

④魏武挥鞭: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为统一北方,亲率大军北征乌桓族,凯旋时路过北戴河附近。魏武,指曹操。挥鞭,即跃马扬鞭,指代出征。

⑤东临碣(jié)石有遗篇:曹操路过碣石山时写下组诗《观沧海》(《步出夏门行》之一)。下文的“萧瑟(xiāosè)秋风今又是”也由曹诗中“秋风萧瑟”引出。碣石,山名。秋风萧瑟,秋风吹树木的声音。

【学习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整体把握内容,背诵全词。

2.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诗人的豪迈情怀和雄伟气魄。

3.培养热爱祖国新时代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在七年级上册我们曾经学习过毛泽东的一首词《采桑子重阳》,还记得吗?齐背一遍。这首词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通过歌颂战地秋色,抒发了革命乐观主义的战斗豪情!)毛泽东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书法家。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毛泽东的词《浪淘沙北戴河》(板书),请打开课本240页。“浪淘沙”是词牌名,“北戴河”是题目,请看课文注释,了解北戴河在哪里。

了解写作背景:1954年夏,61岁的毛泽东在北戴河海滨胜地一边休养,一边工作。一天,海面狂风骤起,暴雨斜飞,怒浪排空,他突发“去中流击水”之想。身边的警卫人员以风浪太大为由,尽力劝阻,毛泽东却满怀豪情地说:风浪越大越好,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他坚持下海,在滔天白浪中尽兴畅游了一个小时。上岸后到了寓所,仍意犹未尽,以雄浑沉郁之情泼墨挥毫,一气呵成这首壮美与缅怀之诗《浪淘沙北戴河》。

展示学习目标。

《浪淘沙北戴河》教案 浪淘沙 北戴河

二、初读课文,把握节奏:

1.请听课文朗读录音,把握节奏。

2.齐读课文,赋以情感。

3.划分朗读节奏,注意停顿。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4.点读、范读课文,予以评价。

5.再齐读课文,融入情感。

三、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诗词译文】

大雨落在了幽燕,白色的浪花波浪连天,秦皇岛外的打鱼船,在一片汪洋里都已看不见,也不知漂去了哪边?

往事已有一千多年,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扬鞭,东巡至碣石山留下了《观沧海》的诗篇。秋风萧瑟到了今天,人间却换了新颜。

四、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品读上阕,描写了北戴河什么样的景象?怎样描写的?

①探讨上阕“落”“白”用词的精妙,体会描写景物的视角和层次。

诗歌一开头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象。“大雨落幽燕”一个“落”字,是速度与力量的完美结合,给人一种大雨滂沱的壮美感。继之以“白浪滔天”,汹涌澎湃,气势磅礴。“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推波助澜,波澜壮阔,蔚为壮观。

上阕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将“打鱼船”这样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里,进一步烘托渲染了“白浪滔天”的威猛旷悍。

②“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背景故事:毛主席很喜欢游泳。一次到北戴河,下海游出很远,跟随的人累得轮番上船休息,可毛主席就是不肯上船。后来,到了快望不到岸边的海域,遇上一位驾船捕蟹的老渔民,工作人员再次请毛主席上船,毛主席马上痛快地上了渔船,不待擦干身体,就和老渔民聊起天来。他当时只穿着泳裤,老渔民一下子没有认出来,两人就从鱼鳖虾蟹、吃喝穿戴、锅台灶头、老婆孩子、新旧社会,直聊到互助组闹不团结等等。

道出了毛主席同老渔民交谈的美好回忆,也寄托着领袖对海上渔船安危的牵挂和关怀。

2.品读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怎样抒发的情感?

诗言志。

③下阕作者为什么会想起魏武帝曹操?

因“东临碣石”。

背景故事:毛主席又一次到北戴河,在海里畅游了一个多小时,然后就在沙滩上散步,边走边吟起了曹操的《观沧海》。主席身边陪同的保健医生徐涛问:这是谁的诗?主席告诉他是曹操的。徐涛很惊讶,说曹操只是个白脸奸臣,会做出那么好的诗?毛主席就耐心地解释:曹操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大诗人。他统一了北方,为创建魏国打下了基础,同时大胆改革,革除东汉弊政,使当时受到很大破坏的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建安12年(公元207年),52岁的曹操时任东汉大将军,为清除边患,巩固后方,奉命率大军北征乌桓,9月胜利班师。途经北戴河附近的碣石山,他立马观海,慷慨赋诗《观沧海》。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澹澹(dàn):水波摇荡。竦峙(sǒnɡzhì):高耸挺立]

曹操的《观沧海》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大海图景,抒发了诗人削平割据、统一中国的宏愿和叱吒风云的豪情,流露出包容天地的帝王气象,表现了他志在千里、壮心不已的雄心壮志。

毛主席比较欣赏魏武帝的文韬武略,甚至胜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在《沁园春雪》里,毛主席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主席欣赏曹操“魏武挥鞭”的武略,更欣赏他“东临碣石有遗篇”的文韬,他因景生情,因地怀古,即以建功立业的帝王自比,体现了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伟气魄和雄才大略。

④全词的主旨句是什么?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通过描写北戴河大雨滂沱、波澜壮阔的壮美景象,抒发了诗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迈情怀和雄伟气魄。毛主席的领袖风范及光辉思想,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⑤词的写作时间是一九五四年夏,为什么又写“萧瑟秋风今又是”?

这“萧瑟秋风”并非实指,夏天何来“秋风”?它仅指面对高山大海,人不能不萌生的一份悠悠情怀,但情怀依旧,江山已改,不同代的人拥有不同的“人间”,“换了人间”已是历史事实,意在歌颂今非昔比的社会主义新时代。

五、研读课文,学习写法:

同《沁园春雪》比较,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通过描写北戴河大雨滂沱、波澜壮阔的壮美景象,抒发了诗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迈情怀和雄伟气魄。毛主席的领袖风范及光辉思想,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请欣赏电视剧《解放》片尾曲《浪淘沙北戴河》,激发我们热爱祖国新时代的思想感情。

背诵全词。

六、达标训练:

1.默写这首词。(注意写正确下边的字)

淘 滔幽燕yān 打鱼船碣jié石 萧瑟xiāo sè

2.这首词和《沁园春雪》都出自同一诗人笔下,虽然题材不同,但写法接近,从表现内容上看,两词上阕都是,下阕都是;两词都采用了的表现手法。

3.这首词和《沁园春 雪》都有点睛之笔,请分别写出点睛的诗句。

4.词的上阕写雨中所见,寓情于景,作者寄寓的感情是什么?

5.词中的“萧瑟秋风”化用了曹操《观沧海)》中的诗句“秋风萧瑟”。曹操登临碣石实在秋季,毛泽东到北戴河是在夏季,怎么会“今又是”呢?

七、布置作业: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宋·苏轼)请同学们课余时间上网下载、阅读刘禹锡的《浪淘沙》、李煜的《浪淘沙》,并同毛泽东的《浪淘沙》比较,看在写作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浪淘沙 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白浪换了人间

(景)(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35959.html

更多阅读

《游侠列传》教案原创 游侠列传序教案

 《游侠列传》教案教学设想:  重点学习三个段落(第一、二段以及最后一段),让学生基本了解司马迁笔下的侠客和侠义精神,了解《史记》的基本写法。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和《史记》。2、理解司马迁笔下的侠客和侠义精神。3、学习司马

原创 杜甫《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 杜甫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杜甫《登岳阳楼》教案本教案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http://www.ruiwen.com/news/41917.htm发表日期:[2008-11-29]罗志辉撰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把握本诗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阿里山纪行》教案 阿里山纪行优秀教案

《阿里山纪行》教案学习目标:1、欣赏阿里山如诗如画的美景,学习本文“融情于景”的写法。2、品味富有音乐美的语言。学习重点:学习本文“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学习难点:品析富有情韵美和音乐美的语言。教学设想:1、学生自主、合

《枫桥夜泊》教案 望洋兴叹的教案

古诗《枫桥夜泊》教案授课者:廖美玲授课班级:12服装授课时间:10月9日(周二)3—4节授课班级:12汽修1班授课时间:10月15日(周一)5—6节[教学目标]1、指导朗读,引发想象,体会领悟诗句的意思并背诵《枫桥夜泊》。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

声明:《《浪淘沙北戴河》教案 浪淘沙 北戴河》为网友积滿海岸的蘤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