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野战军第44军简史 解放军有几个野战军

四野战军第四十四军简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该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以山海关内几个解放区进入辽宁省北部和吉林省西部等地区的部分部队为骨干发展起来的。是由辽吉军区主力保安第1、2旅和西满独立师演变而来的。1948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下辖130师,131师,132师,157师。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随即出兵我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全面进攻。我八路军冀热辽军区遵照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和朱德总司令的命令,派出一部兵力就近进入东北,会同中共领导东北抗日联军,配合苏军作战的。

与此同时,在美国的援助下,蒋介石向东北大举运兵,企图消灭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独占东北。为打破国民党的企图,中共中央依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决定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一批部队和干部挺进东北,会同东北原有部队执行发展东北的战略任务。

1945年10月下旬,林彪、萧劲光、陶铸、江华、邓华、李天佑等高级党政领导人,奉中央之命转赴东北。此时,冀热辽军区李运昌部、晋绥军区吕正操部先后率先向东北进军。正在延安党校学习和工作的吴富善、谭甫仁、韩世福、杨保生等干部随东北干部团向东北进军。

1945年10月31日,将原在东北境内的和将要进入东北的部队统一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罗荣桓分别任第一、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李运昌、周保中任副司令,肖劲光任副司令兼参谋长,程子华任副政治委员,伍修权任第二参谋长。

1945年9月至11月,我冀热辽军区十五团、晋绥军区三十二团、晋绥教导团部分干部、新四军第三师及直属三个特务团、陕甘宁教导第一旅、晋冀鲁豫军区太岳军区5个干部团组成的东北挺进支队等部,分别进至沈阳、长春、四平和辽北、吉西等地区。根据东北局指示,我军在沈阳组建了东北保安司令部,张学思任司令员,邓华任辽宁省保安副司令兼沈阳市卫戍司令。先后组建了保一旅、保二旅、保三旅、保四旅。其中进至沈阳的冀东第十五团和晋绥军区的晋绥32团及晋绥教导团一部,于10月底扩编为辽吉军区保安第一旅,旅长马仁兴、政委邓东哲,副旅长李化民,参谋长黄云波,政治部主任刘达宣。在沈阳收编高尚斌的伪匪杂牌军二三千人为保安二旅。高尚斌系东北军旧部,被委任为保安二旅旅长。吕正操派李英武带二十多名干部去做政治工作,掌握部队。当我军撤出沈阳时,二旅只带出四五百人,当即缴械遣散。因为苏军根据雅尔塔协定,只承认蒋介石为合法政府,拒绝以八路军名义进驻大城市,故用保安旅名义。后来又扩大组织了矿工编入部队,这些矿工都是被日军从关内抓去东北的劳力。为了进一步扩大武装,邓华指示抽调保一旅二团和四团为骨干组建了保三旅和保四旅。保三旅旅长彭龙飞,付旅长南品,付政治委员刘振华,参谋长曾日章。保四旅旅长赵承金,政委

1945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根据毛泽东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和“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指示,决定将刚刚在沈阳成立不久的中共辽宁省委,化分成为辽西、辽东两个省委,主动撤离随时可能被国民党军占领的沈阳。12月,邓华、陶铸带辽宁保安司令部部分人员组建辽西军区,邓、陶分任司令员和政委。保一旅划归辽西军区建制,马仁兴、邓东哲、李化民带保一团去阜新的康平、法库一带剿匪,此时保三团在库仑一带开辟少数民族根据地,乌兰夫也来到了库仑,开展工作。1945年底,黄克诚率新四军三师到东北,经锦州、义县到阜新。1946年1月,国民党军队开始进攻阜新,他率新四军八旅及三个特务团北进,消灭了驻通辽城内的伪军,进驻通辽。新四军三师的十旅和独立旅仍驻在阜新、义县一带的农村。进入西满其他部队分别扩编为地方武装团队。这些旅团在西满军区领导下,开辟辽北、吉西根据地,建立人民政权,参加四平保卫战和开鲁、通辽、茂林等攻坚战。

1947年2月至3月,以上述作战地区的地方武装团队合编为辽吉军区保安第2旅和西满军区独立师。4月,辽吉军区保安第1、第2旅和西满军区独立师依次改称西满军区独立第1、第2、第3师。5月中旬至6月初,3个独立师在东北夏季攻势中,先后攻克玻璃山、双山、榆树台等地。6月中、下旬,参加四平攻坚战,独立第1师师长马仁兴作战牺牲。8月,在吉林双辽县成立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邓华任司令员,陶铸任政治委员。3个独立师依次改称为第19、第20、第21师。全纵队2.1万余人。9月至11月参加东北秋季攻势。1948年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7纵队。

1947年12月至1948年3月,参加东北冬季攻势。4月至8月,在四平地区开展新式整军运动和军事练兵。9月至10月,参加辽沈战役,协同兄弟部队攻克锦州,尔后将国民党军第9兵团包围于黑山、大虎山地区,歼敌4万余人,俘国民党东北行政委员会上将副主任张作相和第49军中将军长郑庭笈。

1948年11月,遵照中央军委命令,第7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邓华任军长,吴富善任政治委员,曾克林任副军长,谭甫仁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高体乾任参谋长。原第19师改称第130师,徐绍华任师长,邓东哲任政治委员;第20师改称第131师,刘水源任师长,罗友容任政治委员;第21师改称第132师,李化民任师长,朱民任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独立第12师调归该军建制,改称第157师,曾敬烦任师长,邢程任政治委员。全军4.8万余人,隶属东北野战军序列。

12月至1949年1月,参加平津战役。4月,该军编入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建制,由天津向华中南进军。6月,第157师调归江西军区建制。7月,该军在九江渡长江参加湘赣战役。10月至11月,参加广东战役,尔后担负广州警备和粤中、粤东地区缴匪任务。

1950年5月至8月,第131师在广东军区江防部队和炮兵配合下,解放了万山群岛。9月,解除广州警备任务,转至广州北郊至阳山、翁源地区剿匪。

1952年10月,第44军番号撤销,军机关并入中南军区海军机关;第130师和第45军合编为第54军;第131师师部调归海军青岛基地;第132师调归第43军建制。

步兵第131师——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20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131师,下辖第391、392、393团,师长刘述刚,政治委员刘永源。该师部队前身有新四军3师直属侦察队、延安教1旅2团等部,1946年12月组建成辽吉军区保2旅,1947年4月编入东北民主联军西满纵队为独立第2师,同年8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20师,1948年1月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第20师。东北军区评价该师“参加攻坚战较多,善于攻坚而不善于野战。战斗作风积极,执行命令坚决”。先后参加了1947年东北秋、冬季攻势,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湘赣战役、广东战役和解放万山群岛战役,从东北一直打到广东,取得了赫赫战绩。尤其是1950年5月至8月的解放万山群岛战役,参战部队以131师为主,这是解放军第一次陆海军协同作战,也是人民海军第一次海战。1952年10月,44军番号撤消,131师师部调归海军,1953年2月改建为海军航空兵第3师。所属391团调给新组建的54军,为134师391团,后沿革为陆军第54集团军工兵团。392团调归41军122师为新的366团。

为了配合南满部队行动,辽吉军区保一旅、保二旅主动向国民党军出击,先后收复开鲁、库伦、长岭等地,歼灭国民党军1600余人。

130师的前身是辽吉军区保1旅,1947年5月编入新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野战军为第1师,同年8月15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19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第19师,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第130师。该师是我军到东北后组建的部队,作风、装备均好,攻防兼备,尤其擅长大城市的攻防作战,战斗力很强,是四野主力师,也是44军第一主力师。

389团的前身是新4军3师特3团,后为保1旅2团。1947年5月随所在旅编入新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野战军为第1师第2团,同年8月15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19师第56团,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第19师第56团,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第130师第389团。该团战斗力较强。

390团的前身是由晋绥32团的两个连为基础组建的保1旅3团。1947年5月随所在旅编入新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野战军为第1师第3团,同年8月15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19师第57团,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第19师第57团,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第130师第390团。该团战斗力强,是师主力团。

131师的前身为辽吉军区保2旅。1947年5月编入新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野战军为第2师,同年8月15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20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第20师,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第131师。该师战斗力较强,战斗经历较为丰富,参加过登陆作战。

391团的前身是由新4军3师侦察大队改编的辽吉2分区老4团。后随所在军分区编入新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辽吉军区保安第2旅为第4团,1947年5月随所在旅编入新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野战军为第2师第4团,同年8月15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20师第58团,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第20师第58团,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第131师第391团。该团较有战斗力,是师主力团。

392团的前身,是由冀中16团32团合编的延安教1旅2团,后称辽吉2分区老7团,46年末随所在军分区编入新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辽吉军区保安第2旅为第5团,1947年5月随所在旅编入新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野战军为第2师第5团,同年8月15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20师第59团,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第20师第59团,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第131师第392团。该团为131师主力团。该团是冀中老部队,是冀中军区第一批整训的四个主力团之一,南下以后也是冀鲁豫军区的四个甲等团之一。部队战斗力很强,是军、师主力团。

393团的前身是1946年12月由东北民主联军辽吉军区第4军分区第22团、第23团合编的东北民主联军辽吉军区保安第2旅第6团,1947年5月随所在旅编入新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野战军为第2师第6团,同年8月15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20师第60团,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第20师第60团,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第131师第393团。

132师的前身是1947年3月4日由原新四军第3师直属部队为主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独立第3师,1947年5月编入新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野战军为第3师,同年8月15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21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第21师,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第132师。该师是新四军3师的部队,战斗力十分了得,是军主力师。

394团的前身是新4军3师特1团,1947年3月4日编入新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独立第3师第1团,1947年5月随所在师编入新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野战军为第3师第7团,同年8月15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21师第61团,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第21师第61团,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第132师第394团。该团是新四军3师的老团队,作风过硬,战斗力很强,为军、师主力团。

395团的前身是新4军3师特2团。1947年3月4日编入新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独立第3师第2团,1947年5月随所在师编入新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野战军为第3师第8团,同年8月15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21师第62团,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第21师第62团,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第132师第395团。该团战斗力强,是师主力团。

396团的前身是西满独立团,1947年3月4日编入新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独立第3师第3团,1947年5月随所在师编入新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野战军为第3师第9团,同年8月15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21师第63团,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第21师第63团,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第132师第396团。

157师的前身是1945年12月初组建的辽西军区第1军分区,1946年6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辽吉军区第1军分区,1948年7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辽北军区第1军分区,1948年9月以该分区前指为基础组建东北野战军独立第12师机关,同年11月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为第157师。该师是辽吉军区的地方部队组建的,为保卫辽吉根据地,坚持边缘区斗争做出了贡献。

469团的前身是1945年11月上旬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1旅回民支队的干部为骨干组建的辽宁省保安司令部保安第4旅回民教导团,1945年12月初改编为辽西军区第1军分区沈北支队。1946年6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辽吉军区第1军分区沈北支队,1947年春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辽吉军区第1军分区第14团,1948年7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辽北军区第1军分区第14团,1948年9月随分区前指改编为东北野战军独立第12师第34团,同年11月随所在师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为第157师第469团。该团有冀中回民支队的传统,战斗力较强,是师主力团。

470团的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辽吉军区第1军分区骑兵团,1947年1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辽吉军区第1军分区第15团,1948年7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辽北军区第1军分区第15团,1948年9月随分区前指改编为东北野战军独立第12师第35团,同年11月随所在师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为第157师第470团。该团有一定战斗力,是师主力团。

471团的前身是辽吉军区第1军分区新13团,1948年7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辽北军区第1军分区第13团,1948年9月随分区前指改编为东北野战军独立第12师第36团,同年11月随所在师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为第157师第471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是我军到东北后发展起来的部队,进步很快,求战的欲望高。擅长攻坚作战,是四野参加攻坚战最多的部队,称得上是四野的攻坚专业队。该军在我军名将邓华司令员的指挥下从西满草原,转战南北,四战四平,攻锦州,克天津,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我军精锐王牌主力军。

1953年2月,中南军区第三文化速成中学(前身四十四军文化速中)从广东惠阳迁至桂林市福利大厦(今市政府大院内)。学校设校务处、教务处、政治处,该年底,各处改称部。下辖8个学员队。1954年10月,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五文化速成中学。1956年3月,改称公安军第三预备学校。训练对象为部队团以下干部,以学文化为主,兼学军事、政治。校长高炳衡、政治委员李志和。1957年11月撤销。

第44军
原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7纵队。1948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辖第130、131、132、157师(后第157师调江西军区)共4.8万余人。1949年5月编入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建制,10月参加广东战役。10月18日,军部兼广州警备司令部,第132师担负广州市警备任务。1950年5~8月第131师执行解放万山群岛作战任务。10月直属中南军区领导。1952年10月,部队进行整编,与第45军合并,第44军番号撤销。军部并入中南海军机关,第132师调归海南军区兼第43军建制领导。该师394团有3个红军连坚持斗争于大别山区;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过平型关战斗;7连曾被授于“钢七连”光荣称号。
驻粤期间历任领导人及所辖部队(1949年10月至1952年10月):军长方强张才千政治委员吴富善谭甫仁副军长李化民黄忠诚副政治委员谭甫仁李信肖元礼王振乾参谋长黄忠诚张松涛黄忠诚(后兼)政治部主任谭甫仁(兼)李信肖元礼(兼)王振乾姚国民副参谋长张松涛1950年5月:第130师师长邓东哲政治委员姚国民第131师师长刘永源政治委员罗友荣第132师师长徐绍华政治委员朱民亲

53607部队部队长 郝盛旺 耿光万 孟亚东 李耀先 朱福祥 李鑫海 庞为强柳河生李治燕政治委员 朱民亲 程世清 阎遐 雷致祥 李鸣珂 邢瑞伍 陆鸿帮 马永庆 王德坤 刘相久 刘仕楚 丁玉才郑大进叶伯享53612部队部队长 王建国 马庆功 段志清 刘远生 纪刚 王必之 朱文清 刘喜斌 刘承宝政治委员 李鹏 潘炳福顾相林辛连元 段良久53603部队 部队长 郭琦 王必之 朱文清 王文明李鑫海 王厚泽 王文明 杨凤章政治委员 王晓峰 许光顾相林田禄 王星 朱星 王裕信 广东省海南通什军分区 司令员刘荣(1967.2~1970.7)政治委员 顾相林 陈怀深吴方定广东省通什军分区司令员朱文清 张良平(未到职) 姜绍臣 (1976.1~1985.10) 陈泽安第一政治委员李万福张日和杨洪政治委员 符志洛 符树森 王帮和榆 林 军分区司令员 刘承宝 邓海荣(1985.10~1988.4)政治委员徐彩凤谭锡煊海南军区干部文化学校校长李永均(未到职)政治委员杨德琦直属部队:5444754440 53601 53619 54451 53617 53622 53625 53624广字346部队以及独立团、医院等州、市、县人民武装部
# J) Q/ k(L@! @

秦振 1917—1967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杏花祁家边人,1931年参加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红二十五军保卫干事,参加长征.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总部特务连政治指导员、总部特务团三营特派员、冀鲁豫军区一分区政治部保卫科长、冀南一分区独立团政委,后调任新四军第五师二十七团政委、四十五团政委.1946年中原突围,率部掩护中原局和中原军区领导机关,血战南化塘,配合三十七团打开通道.在东赵川,指挥3个营击退国民党军第二十师10多个营的进攻,掩护首脑机关及部队安全转移.进入陕南后,部队改编,秦任三支队队长兼政委.1947年,重返鄂豫边区,后任江汉军区独立二旅参谋长.1949年参与指挥荆门战役,歼敌万余人.新中国成立初任湖北军区荆州军分区副政委.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五十军一六七师政委,带病赴朝作战.回国后先后任辽西军区政治部主任、辽宁省军区政治部主任.1958年转业到地方,任中共湖南省委监察委员会副书记、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1967年5月,不堪忍受林彪、"四人帮"的迫害,于长沙含冤自尽.
石世良 1909—1980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典明联山石家湾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做过5年裁缝.1928年参加赤卫队,1929年加入共青团,1932年加入红军,1933年转为中共产党员,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期间,入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后赴山东,先后任山东临清县中心县委军事部长、苏鲁支队营长、鲁南军区第四军分区副司令等职,领导开展游击战.1945年,被调到东北,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二十四旅参谋长、辽吉第二军分区参谋长.在接收日伪投降、清剿顽匪、建立红色政权和扩军中,严格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战斗在前线.两次负伤,每次伤末痊愈就投入工作.1946年3月,写信给上级,申明文化程度低,请求不当参谋长.上级拟任其为开鲁——通辽联合司令部副司令员,当时二分区司令员马团和政委杨易辰却留石到地方团任政委.秘书为此不平,石对秘书说:"参加革命是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工作没有贵贱高低之分,干什么工作都一样,只要工作需要就行.我已经初步定了到十八团工作,也希望你一起去."很快到职,在短时间内,使一个刚接收改编的团成为部队的主力团,后又扩编为主力军,军分区授予石"模范团政治委员"的称号和"模范干部"奖章一枚.辽沈战役后,随军入关,参加平津战役.南下时,任两广工作队干部大队长,边进军边发动群众边征粮,为大军顺利进入广东、广西作出贡献.后任广西军区保卫部长.1952年春,参加荆江分洪,任二十一兵团干部管理部副部长兼组织部长、兵团党委常委、党纪监察委员会副书记.1954年,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任中共中南建筑管理总局委员会第二书记、湖北省建设厅厅长、湖北省计委副主任、中共湖北省监察委员会常委等职.1980年9月12日病逝于武汉.

王积功 1903-1975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红军,历任独立团政委、旅部副部长、中南军区后勤部留守处主任,广州军区后勤部长、武汉军区后勤部部长.

来自开原的保三旅

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的前身是辽东军区的三个独立师,48年3月31日合编为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48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辖第124师、第125师、第126师。

42军125师374团的前身是1945年9月由晋冀鲁豫刘邓部队的太行军区抽调班以上干部组成的架子团,同年10月以该团为基础在开原、铁岭、沈阳等地扩军组建保3旅9团,后编入通化支队为第2团,1946年8月改番号为辽宁军区独立第2师第5团,1947年9月改称辽东军区独立第2师5团,1948年3月31日编入新组建的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为第14师41团,1948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125师374团。该团长于进攻,战斗较强,是师主力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是第四野战军的后起之秀,部队积极向上朝气蓬勃,战斗力提升很快,很好的完成了上级赋予的战斗任务,该军是首批入朝作战的四支部队之一,在朝鲜战场给美李军队以沉重打击,尤其是一次战役中单独挑起东线防御作战任务,有力的配合了西线主力的作战。

北我野战军战斗序列,干部姓名(主力旅、地方分区以上)与实力十三、西满独立师:7000人,长短枪4000,轻机150,重机45,掷弹筒36,迫炮5,山炮1。
  十四、西满保一、保二旅:15000人,长短枪8245,轻机320,重机63,掷弹筒39,迫炮9,步兵炮6,机关炮6。
东野七纵二十一师六十叁团李丰团长锦州战役是canmou第十次负伤,后由严东江政委兼任团长

394团团长毛和发

西满军区牺牲团级干部

何光1916-1946四川巴中东北民主联军某部团长

李峰1915-1947河南商城 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第二十一师第三团团

杨道和1914-1948湖北应山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第二十师师直政治处主任
杨保生1914-1947 江西万载 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第十九师第二团政委
刘超-1948江苏徐州 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第二十一师直工科科长

白文宗1913-1948河北定县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第十九师第五十七团副团长
王健1919-1948河北博野 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第十九师第五十七团参谋长

本报讯原兰江冶炼厂离休干部、老红军张玉田同志(享受地专级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8月17日在兰溪逝世,享年90岁。

  张玉田同志是河北省高阳县人,1937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冀中区人民自卫军十九大队炮兵连班长、副排长,陕北教一旅2团炮兵连排长,东北10团炮兵连副连长、连长,七纵队5团炮兵连连长、三营副营长,44军重炮营营长、教导队队长,南海舰队炮兵司令部参谋,兰江冶炼厂机修车间党支部书记、车间主任、厂党委委员等职。

蒋超同志,1925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盐城市,1940年4月参加新四军,194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学员,新四军第三师特务营文化教员、副指导员、指导员,新四军第三九四团副教导员、教导员,解放军第一三二师教导大队副政委,三九四团副政委,三九五团政委,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三军一三二师三九四团政委,四十三军政治部组织处长,海南军区政治部组织处长,一四四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湖南省军区后勤部副政委,湖南省军区国防工业政治部主任,长沙警备区政委,四十一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湖南省军区副军职顾问,1987年离职休养。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62年晋升上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2003年8月28日19时40分在长沙逝世,享年78岁。

王峰凯曾用名王大可、王心悦,男,1916年5月出生,河南省城皋县人,原杭州市民政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享受地专级待遇的红军离休干部。因病医治无效,于2001年4月7日在杭州逝世,享年84岁。
第四野战军第44军简史 解放军有几个野战军
王峰凯于1937年1月参加红军,193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历任副班长、班长、副排长,山西省宣县大队中队长,山西省清太县特务连副连长,山西西北办事处特务连连长,延安抗大第三大队学员,河南八团留守处副官处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官主任,华中五支队游击纵队一大队大队长,华中抗大八分校学员、军事教员,华中二师五旅十四团通讯参谋,华中东南支队司令部侦察、作战参谋,东北工人纵队司令部作战科长,一三一师三九二团副团长,空军十九师五十七团团长,空军二十四师司令部副参谋长。1958年8月转业后,历任杭州汽车制造厂党委书记,杭州市重工业局党委副书记,西湖区委副书记,杭州市民政局副书记、副局长。

汪春林(1913—1997)原名汪启富。湖南省军区东湖干休所副军职离休干部。湖南省龙山县城郊公社(今民安镇)春井大队人。1934年1月,以做小买卖为掩护,四处寻找红军。同年农历正月初二,于龙山马蹄寨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第7师传令队通讯员、沿河独立团第1连通信员、第7师21团4连通讯员、班长、大庸独立营排长、龙山县城郊游击大队3中队政治指导员、龙山独立团3营9连指导员、红2军团新编第5师第15团3营9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某部政治指导员、山西省兴县第2区动员会主任兼第2区区委书记、师卫生部政治教导员、晋绥军区第6军分区宁武县游击大队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吉军区某军分区政治处副主任、主任、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44军第131师后勤处政治委员、第44军后勤部副政治委员、第55军后勤部政治委员、湖南省军区吉首军分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7年3月24日在长沙病逝,享年85岁。(九州军事)

图书名称:(笔记本)整风纪念-第392团团党委会(1950年)有邵震.任泽光.王峰凯等决心书

中国宁波网讯原海军东海舰队航空兵司令部正师职离休干部、副参谋长秦秀卿同志(原行政13级),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9月29日23时40分在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去世,享年84岁。

  秦秀卿同志1926年11月出生在吉林省梨树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6年9月参加革命,1947年1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伍后历任东北辽吉二分区十九团三连文书,东北七二十师五十八团司令部测绘员,四野四四军一三一师三九一团作教参谋,四野四四军一三一师三九一团作战股副股长,海航三师训练科副科长,海航第二师司令部指挥所值班副参谋长,海航第二师司令部训练科科长,东航司令部训练处副处长,东航司令部指挥所参谋长助理,东航司令部作战处处长,海航六师参谋长,东航副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尉军衔,1956年至1965年期间被授予少校军衔。曾荣立二等功一次。1983年3月离职休养。

肖进前 (1921~),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河北省定县人。1937年11月参军。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河北定县义勇军八支队油印员,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学员,冀中六分区游击六大队政治处主任、九大队大队长,游击一纵队参议、独立营政治委员,抗日军政大学二分校学员、中共延安党校学员。解放战争时期,任纵队教导队政治部副主任,辽吉四团政治处主任,五十八团副政治委员,三九二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部主任,总后勤部军需学校副政治委员,第二军医大学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第三军医大学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第四军医大学政治委员。1984年11月离职休养。1964年被晋升为上校军衔。

王振祥,1912年11月生于山东郓城县。由于家境贫寒走上吃粮当兵的道路。1931年初在济宁参加了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同年年底,他随第二十六路军在江西宁都举旗暴动后参加红军,从此,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起义部队被编为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1932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他历任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骑兵连排长,骑兵连连长,红五军团警卫营连长,红九军团三师八团参谋。他参加了红军第三、四、五次反“围剿”,在第四次反“围剿”中身负重伤。

后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团参谋主任,红四方面军骑兵营营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师训练科长。由于张国焘坚持错误路线,他所在的红四方面军三次过草地,使部队付出了重大牺牲。

抗日战争时期

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团连长、指导员,一二九师骑兵团营长,该团团长,一二九师干部轮训二队队长。

解放战争时期

他随部队挺进东北。历任东北民主联军沈阳工人总队副司令员,辽东军区第三分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第五师师长,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二军一二六师师长,解放军第五十三军副军长。

率部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湖南战役和解放大西南等重大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

历任华北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军委第一坦克学校校长,装甲兵工程学院院长,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装甲兵司令员。

1993年9月,王振祥将军在北京逝世。

http://www.unitedcn.com/06JSSJ/12zsyj/24/index.htm兄弟集团军军史

1952年后,366团由原第44军第131师第392团改为
的366团,后392团成为366团。
392团的前身是由翼鲁豫军区16团与32团合编的延安教1旅2团,后称辽吉2分区老7团,老16团,基础很好,战斗力强,是西满军区司令员吕正操比较信赖的“嫡系”部队。
1946年末,随所在军分区编入新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辽
吉保安第2旅为第5团,
1947年5月,随所在旅编入新建的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野战军为第2师第5团,同年8月15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20师第59团,
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第20师第59团,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第131师第392团。392团为131师主力团。该团是翼中老部队,是翼中军区第一批整训的四个主力团之一,南下以后也是翼鲁豫军区的四个甲等团之一。部队战斗力很强,是军、师主力团。解放战争期间,先后参加过东北秋冬季攻势,辽沉战役,平津战役,湘赣战役。
1949年,392团参加广东战役和解放万山群岛,从东北打到广东,战绩赫赫。在万山群岛打仗,7连被授予海上英
~9~
雄连称号,解放后驻守在广东汕头改称为366团。
392团改为366团后,于1970年初,中央军委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需要,决定在海南重新组建了131师,将广州军区守备27师奉命改编為陆军131师,归海南军区建制,驻屯昌县。1979年12月,又奉命改编為海军陆战队第壹旅,
将148团改编為步兵392团,驻屯昌县沙地。
1980年7月,392团奉命参加对越自卫还击轮流作战。1981年4月返回原驻地海南文昌,出色地完成中央军委
交给的光荣战斗任务。, e3 T6 D; i3 L
1985年,全军整编,131师撤消建制和番号,392团并
入第132师。

重逢场景2  老同学老战友见面紧相拥
  座谈会邀请的11位老战士中,姜振业、李鸿志、王荧等定居佛山,因此经常见面,而黄雄清、王明启、赵炳华等则都在东莞,并成立了一个131师老战友联谊会,也经常联系。不过,有的战友并不相识,有的则相隔几十年没见,借本次座谈会才得以再次相见。
  座谈会当天,东莞的三位老战士黄雄清、徐庆恩和王明启怕赶不及,早上6时就赶来,8点半不到就到达了会场。
  9时10分左右,在南海桂城定居的王智剑赶到会场,一进门,高大挺拔的他马上认出了王明启,他一个箭步冲上去,双手从后面揽住了比自己矮了一个头的王明启,“你也来了!”王明启转头一看,“我们是战友,还是同学!”可能当年两人就是这样地“嬉闹”着。
  随着王智剑走进会场的,还有当年131师的“战地记者”王荧,娇小玲珑的王荧虽已79岁了,但轮廓鲜明的五官、清脆的声音依然可以清晰看到当年的风采。“这是王荧?!”王明启老人一个惊叹,马上引起其他战友的关注,不少人围了过来,一定要和王荧合影。
  原来,当年王荧可是131师的“名人”,不仅人长得漂亮,还会写文章,深受战士们的喜爱。当王荧在介绍当年自己在解放佛山时的经历时,说到帮首长当翻译,王智剑马上爆料,“王荧很厉害,还会英语呢!”听到王智剑如此夸奖自己,王荧忍不住掩住了脸,害羞了起来。
  说不完的峥嵘岁月,道不完的战友深情,3个多小时过去了,大家依然意犹未尽。
  “我有个提议。”最后王荧站了起来,建议道:“我打算写一本《131师与佛山》的回忆录,记录我们131师与佛山的不解之缘,请大家踊跃投稿啊!”“好!”现场叫好声、掌声响成一片。
重逢场景1  老战友故乡遇“师兄”
  解放佛山时为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四军131师393团二营教导员的张瑞老人带着在佛山结缘的夫人张枬英来了。“我是佛山人,当年佛山解放后,我就是在华英中学参军的。”张枬英神情振奋地诉说着当年的佛山情缘。
  那边厢,从东莞跟着黄雄清老人一起来的赵炳华当年也是131师的战士,虽然没有参与解放佛山,但他却是在华英中学毕业的,“当年,我是专程从香港到佛山读华英中学的。”
  “你们是校友?”不知道现场谁的“爆料”,张枬英知道了坐在对面的赵炳华是华英中学1948年时的校友,激动的张枬英一声“师兄”脱口而出,“不只是师兄师妹,还是战友!”
  “不过,师兄比我厉害多了,参加了许多战争,而我只是131师宣传队的小战士。”故乡再见校友,张枬英止不住话题。“不敢当,不敢当!”骤然多了个“师妹”,赵炳华有些惊讶,却掩不住笑容。随后,他们继续攀谈起来。
  接着,赵炳华老人翻开了他专程带来的收集了大量131师老照片的《军旅情深》杂志,“这是我们的师长邵震,如今已经不在了。”赵炳华与张枬英一起一页页地翻看着,交流着……
  两位从未谋面的战友兼校友,一见如故,在这值得纪念的时刻留下了合影。“一定要到东莞来,好多老战友都在东莞。”赵炳华热情邀约张枬英和张瑞夫妇,两位老人家爽快地答应了。唱军歌
  老战友相约明年再见
  因解放战争期间听力受损,老战士卢文彬说得很少。不过,在宴请小聚中,他终于忍不住了,霍然站起来,用中气十足的声音说:“因耳朵不灵光,我一直说得很少,但我想借此机会唱三首歌,献给我的战友,表达我的感情。”
  “好!”卢文彬老人的“毛遂自荐”马上引起老战士们激动的叫好声。
  “下江南,下江南,下江南,取京沪,夺武汉……。”这首《下江南》是卢文彬跟随百万大军渡江南时的军歌,几乎所有的解放军都会唱,因此,他刚唱出第一句,姜振业和张瑞就激动地站起来,第一时间跟着一起唱。
  接着,卢文彬又唱了一首抗日军政大学的校歌,“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虽因年月久远,有些歌词记得并不清楚,但卢文彬一唱,马上有人认出他的另一个身份:曾是抗日的八路军!
  “这可是我们今天在座所有人中唯一的一位八路军呢!”姜振业老人激动地大声说道,走到卢文彬身边,左手有力地握住卢文彬的右手,右手从后面揽住了卢文彬的肩膀,大声地说:“老战友,你是八路军,我是解放军,今天是解放军拥抱八路军!”
  “八路好,八路强……”回忆八路军生涯,卢文彬又唱了起来。三曲完毕,卢文彬终掀起了其他老战友们的浓浓“战友情”,大伙儿围着他诉说当年抗日和解放的往事。
  从东莞赶来的赵炳华则拿出纸和笔要卢文彬写下地址和电话,“请加入我们的联谊会。”而姜振业则大声说道,“我们一定要再见,明年要再见!”“好,明年再见!”卢文彬爽朗地笑着答应了。
  “汾河甲子卷巨浪,古禅儿女创新天。”王荧老人的一句诗道出的,有对佛山今貌的感叹,更深藏着英雄儿女对佛山的眷恋和期盼。
  60年时光转瞬即逝,一甲子佛山情缘难以尽诉。当年参与解放佛山的不少老战士们,之后因为继续跟随部队出征或者调动等各种原因,都曾经与佛山暂别。但在佛山战斗和工作生活过的那段年少时光,却宛如游子魂里的那抹乡音,长久地在脑海里回旋。佛山,成为他们光荣岁月中一段不可磨灭的印记,甚至,更成为他们人生的第二故乡。

佛山情缘1
  佛山结良缘 携手50余载
  戎马生涯的军人是刚强的汉子,可在张瑞和张枬英老人的记忆中,佛山却是记载他们人生中最柔软时刻的重要地点。
  最后一次“进出”佛山,成为张瑞的人生转折点。1950年,时任131师营长的他经过组织介绍,认识了当时刚从华英中学报名到131师宣传队做宣传员的张枬英,两人相识、相知,并在1953年喜结连理。两人相濡以沫56载,辗转汕头、兰州、甘肃、西安等地,最后定居广州安享晚年。
  长长岁月并未冲淡他们对佛山的怀念,年少时的回忆反而因佛山的名字而更加清晰。座谈会上,两位老人也大方地与大家交流了当年相知、相守的故事。原来,在第一次“进出”佛山之际,张瑞和张枬英老人就已经认识了。
  那时张瑞所在的二营营部借宿在莲花路一带的老百姓家中,而张枬英一家也住在那附近。虽然张枬英当时在华英中学寄宿,可每两周一次的归家还是让她认识了这名解放军人。不过在当时那种环境条件之下,两名年轻人并没有那种浪漫意义上的“邂逅”。
  “当时部队谈对象有条件限制,一是要营以上干部,二是要参军、党龄都要在12年以上,我刚好够条件,就敢谈恋爱了。”就这样,“合乎资格”的张瑞在解放万山群岛,第三次回到佛山后,经过组织安排,终于与当时已应征加入131师成为宣传员的张枬英开始了他们的故事,并最终结成连理。“这都是与佛山的缘分。”这名佛山女婿感叹道。
  生于佛山、长于佛山的张枬英,心中更是从没有离开过佛山。因为她的兄弟姐妹都留在了顺德区工作生活,因此,张枬英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回到佛山,与家人相聚。“佛山的变化越来越大,我作为一个佛山人,心里真的很高兴。”
  佛山情缘2
佛山情缘3
  记载他从医生涯的开始
  最终选择回到佛山的老战士不止李鸿志一人。戎马岁月里与佛山结下的情意,牵绊着不少老战士的心,纵使日后相隔万里,这缕情意仍然牵引着他们,回到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
  王智剑也是其中的一位。佛山,不仅仅是他曾经解放的地方,更是他学医生涯的起点。
  当年,为了促使军队的医务队伍从战时的战场救护医疗向疾病治疗转变,131师卫生部组建了师医务干部培训队,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校址就选在了佛平路婴堂附近的国民党野战医院旧址。王智剑被选中作为学员参加学习。
  基础医学、内科、外科、传染科、病理……佛山见证了王智剑等老战士们在医学上的求学艰辛。经过努力的学习,王智剑毕业后被任命为实习军医,分配到师野战医院,6个月后他晋升为军医职务。“我一直感谢佛山人民,感谢佛山人民政府给我们学生提供了校舍、宿舍等各方面的优越条件,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方便,使我们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王智剑回忆道,当年野战医院也为佛山人民提供医疗服务,佛山人民与军队结下了深厚的情意。
  而跟随部队离开佛山的数十年间,王智剑也始终不忘佛山的那段岁月。在他的一再坚持下,1981年王智剑经过组织调动,终于重回佛山,在南海人民医院工作,在他人生的第二故乡,再创事业高峰。
  策划:本报记者 郑建明
  采写:本报记者 钱柳、吴岚岚、
本报记者 宋显晖

  在万山群岛中,有一个离珠海主城区最近,也是开发最完善、居民最多的海岛桂山岛。岛上吊藤湾面朝大海的地方,是桂山舰纪念公园,公园正中矗立着一座6米多高的“桂山舰烈士纪念碑”,海边的一块石壁上镌刻着“桂山号英雄登陆点”几个鲜红的繁体大字。61年前,这里硝烟弥漫、炮火震天,著名的万山海战就在这里打响。

  1950年,广东陆地相继解放,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三舰队30多艘舰艇和败逃的游杂部队3000多人仍盘踞珠江口,袭扰阻断华南海上交通,伺机反攻大陆。4月,解放军第44军131师和广东江防部队等奉命解放万山群岛。

  1950年5月25日凌晨2时,万山海战打响。江防部队以16艘炮艇、登陆艇和8艘民船运载131师参战部队和火炮,组成火力船队和登陆运输舰队,从唐家湾启航,以“解放”、“桂山”、“前进”、“劳动”四艘舰艇为第一梯队,分路奔袭敌舰队指挥中心垃圾尾岛和青洲、三角山岛。当时,国民党海防第三舰队拥有驱逐舰、坦克登陆艇等,最大吨位达到4000吨,总吨位是我方的300倍。我方16艘炮艇加起来还不及敌军一艘军舰大,而且不少舰艇还是木船。

  在夜色的掩护下,我炮艇插入敌舰群,发扬解放军近战夜战、猛打猛冲的战斗风格,顽强作战,主动向比自己大100倍以上的强大敌舰队发起攻击,打得敌舰狼狈不堪。“解放”舰打中了敌指挥舰,使30多艘国民党军舰陷入混战。天亮后,国民党舰队以密集的炮火全力反扑,“解放号”被击中,19名官兵中伤亡16名。

  “桂山”号也中弹起火,“震天动地的炮声吞没了垃圾尾岛,炮弹在海里炸起白花,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甲板,也染红了海水。桂山号独战数小时后,人员伤亡过重,舰体受创亦很厉害。”这是“桂山号”政委曹志友在日记本上记述的。即便如此,“‘桂山号’拖着数丈的烟柱,冒着暴雨倾注似的敌人炮火抢滩登陆了,在敌人浓密炮火下,数度抢夺阵地的肉搏,大量的敌陆战队被我消灭了。”“‘桂山号’是参加海战的主角,在解放万山群岛中可以说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其本身损失也最大,全体人员78名中,仅有5名重伤者生还。”曹志友就是当年的5位幸存者之一。他们用生命和鲜血为后续部队解放万山群岛开辟了道路。如今,曹志友早已不在人世,但他带血的日记本在市档案馆默默地铭记着那段光辉历史。

  与此同时,“先锋”号、“奋斗”号在与敌一番交战后,迅速驰援登陆输送船队,掩护步兵在青洲、三角岛登陆。次日,我后续部队挥师直下,解放了垃圾尾岛。万山海战首战告捷!

  万山海战历时72天,解放了40多岛屿,毙、伤敌舰司令齐鸿章以下500多人,俘虏192人,击沉、缴获敌人各种舰艇20余艘。首次联合作战的人民解放军陆海军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同时也付出了惨烈的代价:包括1名副团长在内的291位官兵指战员壮烈牺牲。毛主席得知后,专门发出嘉奖电令:“这是人民海军首次英勇战例,应予学习和表扬。”

  为纪念“桂山”号英雄的光辉业绩,1954年,珠海人民将垃圾尾岛改名为“桂山岛”,并建桂山舰烈士纪念碑,记录了这段海战历史。1982年,桂山镇政府将烈士墓迁往桂山湾半山上,修建了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的“桂山舰烈士陵园”。园内有纪念碑、烈士墓和纪念亭。烈士墓内安葬着从吊藤湾迁来的桂山舰烈士遗物等。

步兵第131师——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20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131师,下辖第391、392、393团,师长刘述刚,政治委员刘永源。该师部队前身有新四军3师直属侦察队、延安教1旅2团等部,1946年12月组建成辽吉军区保2旅,1947年4月编入东北民主联军西满纵队为独立第2师,同年8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20师,1948年1月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第20师。东北军区评价该师“参加攻坚战较多,善于攻坚而不善于野战。战斗作风积极,执行命令坚决”。先后参加了1947年东北秋、冬季攻势,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湘赣战役、广东战役和解放万山群岛战役,从东北一直打到广东,取得了赫赫战绩。尤其是1950年5月至8月的解放万山群岛战役,参战部队以131师为主,这是解放军第一次陆海军协同作战,也是人民海军第一次海战。1952年10月,44军番号撤消,131师师部调归海军,1953年2月改建为海军航空兵第3师。所属391团调给新组建的54军,为134师391团,后沿革为陆军第54集团军工兵团。392团调归41军122师为新的366团。


一场座谈会,多少战友情。11位老战士,或从佛山各区而来,或从广州、东莞赶来,只为60年后的再次相聚。
  60年的岁月,让浓浓战友情焕发出更为沁人心脾的醇香。在情牵于此的佛山热土上,60年前的战友们再次拥抱、合影、倾诉,甚至唱起当年的军歌,自始至终,这群老战士们都是神采奕奕,激动溢于言表。短短几个小时的相聚,对这些老战士们似乎显得太过短暂。他们更期盼,在这次重逢后,来年能够再相聚!
  “我们重聚的新闻
  能在网上看到吗?”
  老战士前日参观佛山新闻中心,感慨社会进步之快
  本报讯记者严瑾报道:“报纸的变化真是大啊”“上网就能看到新闻,社会进步的速度太快了”……前天,来自广州、东莞和佛山五区的老战士们“集结”重聚后,大家相互挽着手,共同参观游览了佛山新闻中心。
  平时因为身体等关系,老人们鲜少步出家门。这次,佛山日报社与市委党史研究室在建军节联合举行“老战士重聚话今昔”座谈会,为难得一聚的老战友们重逢提供了机会。
  都是80多岁的高龄老人了,可是神秘的网站视频直播室、记录精彩瞬间的新闻照片等,还是让老人们感到新奇有趣。张瑞老战士盯着屏幕上“广佛都市网”的网页,难抑心中的疑惑:“我们重聚的新闻能在这里看到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老人开心地笑着点了点头。
  步行在佛山日报社二楼的新闻图片长廊,老战士们的兴致更是高昂。一张张真实可感的照片记录了佛山发展的点点滴滴,每一张图片对每一个老人都可能有着特殊的意义。正月十五“行通济”的照片一下就“抓住”了李鸿志老人的眼光。“通济桥离我家就不远,看着就感到亲切。”
  不知道是谁的一声高呼:“让我们在这里合影吧!”10多名老战士们都停住了脚步,脸挂微笑地凑到了一起。重聚的一刻定格在这里,这是见证了历史重逢的时刻。
  而在新闻中心中庭,眼里映入清净悠闲的竹林,不时吹来的阵阵微风,更是让老人们不由感慨:“新闻中心真是很漂亮,说明佛山的建设真的是越来越好了。”
  “原来我们都是华英中学毕业的。”“我们是战友,还是同学!”“我打算写一本《131师与佛山》的回忆录,请大家踊跃投稿啊!”60年后再相聚,老战友们一见面,双手紧握,紧紧相拥,有说不完的话,有诉不尽的情。离别时刻,老战友们情难自禁,再度相约:“我们一定要再见,明年要再见!”
一场座谈会,多少战友情。11位老战士,或从佛山各区而来,或从广州、东莞赶来,只为60年后的再次相聚。
  60年的岁月,让浓浓战友情焕发出更为沁人心脾的醇香。在情牵于此的佛山热土上,60年前的战友们再次拥抱、合影、倾诉,甚至唱起当年的军歌,自始至终,这群老战士们都是神采奕奕,激动溢于言表。短短几个小时的相聚,对这些老战士们似乎显得太过短暂。他们更期盼,在这次重逢后,来年能够再相聚!
  “我们重聚的新闻
  能在网上看到吗?”
  老战士前日参观佛山新闻中心,感慨社会进步之快
  本报讯记者严瑾报道:“报纸的变化真是大啊”“上网就能看到新闻,社会进步的速度太快了”……前天,来自广州、东莞和佛山五区的老战士们“集结”重聚后,大家相互挽着手,共同参观游览了佛山新闻中心。
  平时因为身体等关系,老人们鲜少步出家门。这次,佛山日报社与市委党史研究室在建军节联合举行“老战士重聚话今昔”座谈会,为难得一聚的老战友们重逢提供了机会。
  都是80多岁的高龄老人了,可是神秘的网站视频直播室、记录精彩瞬间的新闻照片等,还是让老人们感到新奇有趣。张瑞老战士盯着屏幕上“广佛都市网”的网页,难抑心中的疑惑:“我们重聚的新闻能在这里看到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老人开心地笑着点了点头。
  步行在佛山日报社二楼的新闻图片长廊,老战士们的兴致更是高昂。一张张真实可感的照片记录了佛山发展的点点滴滴,每一张图片对每一个老人都可能有着特殊的意义。正月十五“行通济”的照片一下就“抓住”了李鸿志老人的眼光。“通济桥离我家就不远,看着就感到亲切。”
  不知道是谁的一声高呼:“让我们在这里合影吧!”10多名老战士们都停住了脚步,脸挂微笑地凑到了一起。重聚的一刻定格在这里,这是见证了历史重逢的时刻。
  而在新闻中心中庭,眼里映入清净悠闲的竹林,不时吹来的阵阵微风,更是让老人们不由感慨:“新闻中心真是很漂亮,说明佛山的建设真的是越来越好了。”
  “原来我们都是华英中学毕业的。”“我们是战友,还是同学!”“我打算写一本《131师与佛山》的回忆录,请大家踊跃投稿啊!”60年后再相聚,老战友们一见面,双手紧握,紧紧相拥,有说不完的话,有诉不尽的情。离别时刻,老战友们情难自禁,再度相约:“我们一定要再见,明年要再见!”
广州军区工程兵

1955年4月,中南军区工程兵部改称广州军区工程兵部。7月,又改称广州军区工程兵司令部,归广州军区建制领导,驻广州。后广州军区工程兵司令部缩编为广州军区司令部工程兵部。尔后,又扩编为广州军区工程兵,直属广州军区。

1.历任领导人

主任 廖仲符 刘桐山 纪刚

政治委员 李士才 覃士冕 卢文新 郭质甫 赵川 肖泽泉

副主任 王德俊 寇吾先 李魁三 刘桐山 李庆山 李悦先 杨荣新 李林 倪呼奇 李魁三

副政治委员 李大清 朱子统 赵川 王光辉 赵康盛 崔宏毅 王祥生 韩敏

参谋长 王德俊(兼) 李魁三(兼) 王凯 李庆山(兼) 李悦先 任殿卿 陈长昆 何恩昌

政治部主任 任英 李奋臣 张立宪 王居义 王光辉 张敬孝 姜尚尘

装备器材部部长 倪呼奇 杨春山 陈长昆 吉永安

2.所辖驻粤部队

工兵第12、15、17、19、28团,工程兵建筑3个团,第4军事建筑工程团和工程兵科研办公室。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36117.html

更多阅读

国民革命军第74军来龙去脉13 国民革命军74军军歌

忧郁的齐克果作品“出来混迟早要换”,第44军溃败,许国璋殉国石门的失守终于让日军打开了前往常德的大门,之后日军各师团如潮水一般涌向常德,王瓒绪曾经率领川军将士在枣宜会战等会战中血战沙场,为抗战也算立下赫赫战功,但是本次常德会战却

国民革命军第15军来龙去脉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

【国民革命军第15军】在国民党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4个第15军一、鄂军刘佐龙部组成的第15军该军前身是北洋军阀所属鄂军暂编第2师。1926年9月初,北伐军逼近汉阳城下,吴佩孚委刘佐龙为湖北省省长兼武汉防御总司令。6月,刘佐

鬼谷子有几个徒弟? 鬼谷四友指的是哪四个人? 鬼谷四友

导读:鬼谷子,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鬼谷子只是个代称,就像是现代的“某某教授”。且关于他和他徒弟的事多为传说,那鬼谷子有几个徒弟呢?他的徒弟分别是谁?接下来我们一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三军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三军简介中国人 民解放军第43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英雄部队。其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在所属几个师中,以第127师历史最悠久。该师一部的前身可追溯至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是在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

声明:《第四野战军第44军简史 解放军有几个野战军》为网友红酒琴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