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辽宁高考作文阅卷体会和反思 辽宁贿选反思

2013年辽宁高考作文阅卷体会和反思
最近,2014年辽宁省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研讨会在沈阳召开。会上辽宁高考语文作文评卷组组长,沈阳师范大学教授郑玉材老师做了《2013年辽宁高考作文阅卷体会和反思》的报告。非常深刻透彻。感谢郑老师。
为方便读者,先再现一下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年轻人在海边徘徊,闷闷不乐。“什么事想不开?”一位老者问。年轻人说,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与尊重。
“看好了,”老者拈起一粒沙子,随手一丢,“能找到它吗?”年轻人苦笑,摇摇头。“我有颗珠子,”老者掏出一粒珍珠,掂量一下,轻掷在沙滩上,“不难找到吧?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有道理啊!年轻人点头深思。
“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吗?”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面的内容是根据会议记录整理的。
(一) 作文材料解析。
一位年轻人事业无成非常郁闷,一天他在海滩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抓起一把沙子扔在沙滩上,问“你能找到吗?”,年轻人说不能。老人又抓起一颗珍珠扔在沙滩上,问“这回呢?”,年轻人说能。年轻人恍然大悟,一个人,只有做珍珠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和尊重吗?”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
1、沙子与珍珠的迷惑性。
首先,年轻人的形象设定,是一个做事尽心尽力,有进取心的正面形象,而不是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街头地痞。这是对考生审题立意的限制。很多考生审题时没有注意到这个限定,对年轻人的理解过于宽泛,导致立意不够精准。
其次,老者是一个颇具象征意义的符号。部分考生能够意识到老者的言行代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对年轻人的引导,代表着社会对青年提出的要求。但是作文材料只见社会对青年提出的要求,省略了社会对青年的保障。对此,考生显然理解的不到位,甚至根本没注意到。这就使作文命题不是对“年轻人得不到承认与尊重问题”的全面而开放地讨论,而是要聚焦于年轻人的尽心尽力做事与社会评价。这就要进行辨证、深入地探究。这些隐而不露的“条件”画定了立意的核心区域,大大缩窄了考生审题立意的空间。
再次,命题人在作文材料中利用“沙子”与“珍珠”的比喻意义,用“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想与联想写一篇文章”等词语,故意营造开放的审题语境,很有迷惑性,使得命题的真实意图显得隐秘,考生不经过深入地思考不易准确把握。
从现实写作情况看,很多考生被迷惑了,就“沙子”与“珍珠”泛泛而谈,没有触及承认与尊重这一命题中心。
2、“沙子”与“珍珠”的问题性。
作文材料直接提出问题。一个年轻人尽心尽力做事,却得不到承认与尊重。他感到困惑。这意味着作文材料直接提出了问题。年轻人为什么希望得到承认和尊重?这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社会的承认和尊重既是对个人的评价,也是个体人生价值的体现。什么是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年轻人如何看待,社会如何解决承认与尊重的问题?得到尊重是每个人的权利,每个人都得到尊重,社会才是健康的。另外,得到承认与尊重,也许自己努力,也许有乐观的心态。得不到不仅是人生价值的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社会也要对这个问题进行反思,既要对青年人适当引导,提出要求,进行约束,也要为青年人的发展进步创造适合的环境。
为解决年轻人的困惑,作文材料设置了两种路径:一是沙子,一是珍珠。考生不仅可以从作文材料中提取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能从作文材料中找到。考生只要对作文材料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提出的办法进行论证就可以了。作文材料中提出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沙子”与“珍珠”虽然暴'露了作文材料的问题所在,但只是次要问题而非主要问题(年轻人的努力与社会评价的问题)。命题人一方面欲借“沙子”和“珍珠”掩盖命题真实意图;另一方面又用“沙子”和“珍珠”点明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大大降低了行文的难度,令作文题变得简单。
另外,从实际写作情况看,很多考生对作文材料蕴含的问题视而不见,不能充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考生的思维被“沙子”和“珍珠”给限制住了,不能从“沙子”“珍珠”出发,进行发散式思维,立意趋同化、思想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
3、“沙子”和“珍珠”的思辨性。
年轻人苦闷的原因是值得探究的,是具有思辨性的。既可能有自身原因,也可能有社会原因。老者也未彻底解决年轻人的问题。表明年轻人与社会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与隔阂,双方对此存在不同的期待,这也是思辨的空间。“沙子”既有平凡的一面,也有“闪光”的时候。“珍珠”固然显耀,但也有沙子的成分。由沙成珠可以理解为人生的历练过程,而珍珠的价值也是建立在蚌的痛苦之上。
在沙堆上珍珠容易找到,在珍珠堆里,珍珠可能不再特殊,也就不容辨别了。到底是做沙子,还是成为珍珠,对人生价值的选择都不是绝对的。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只有因地制宜的进行思辨才能做出相对理性的回答。
(二)审题立意的角度。
1、切合题意:
作文材料的本体是年轻人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围绕“承认与尊重”进行立意,是最切合题意的。如做一颗值得尊重的沙粒;赢得承认与尊重;尊重源自磨砺;变成珍珠让个人尊重等。
如果立意是“学会承认与尊重”就有些偏离题意,因为作文材料的中心是获得他人、社会的承认与尊重。
2、符合题意:
例如:平凡、不要忽略沙子、认真的做一粒沙子等。这类立意非常普遍。大多数考生局限于“沙子”进行写作,如果能辩证的认识到“沙子”所具有的珍珠般的“气质、精神”,扣到“承认与尊重”上就会上一个档次。
从珍珠的角度进行立意。如与众不同,方显其贵;做最好的自己;做特别的一个;珍珠是怎样炼成的;独特的自己等。这一类立意侧重珍珠的独特与价值,但在行文中如果偏执地一味追求做“珍珠”,这样的价值观就显得有些狭隘了。比如“咬牙切齿也要做珍珠”。如果立意“是珍珠就要发光”,就有些偏离题意了。因为作文材料中有珍珠与沙子的相对区别的含义,没有珍珠要发光的含义。
符合题意:从沙子与珍珠的角度进行立意。如:沙子不必羡慕珍珠;再亮的珍珠也是沙子变得;化沙为珠傲立于世;有爱的沙子如珍珠;沙与珠的区别等。这一类立意富有思辨性,行文难度较大,行文体现“由沙成珠”的磨砺过程,最终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比较好。
小结:考生的立意比较集中。
有的立意是“生命因思考而精彩”,作文材料有思考的成分,但不是核心,故偏题。
有的考生的立意是“诚恳,赢得尊重”,虽然有“尊重”二字,但行文的重心落在诚恳,故偏题。
有的同学以“倾听老人言”为立意进行行文,文中虽有年轻人与老年人的对话,但偏离承认与尊重,故偏题。
而《一珠之力与众沙之强》开头提到尊重,重点围绕团结来写,结尾落在团结上,偏题。
有的考生拟的题目是《学会创新》,初看有点偏题,但行文紧紧围绕通过个人、企业、国家的创新赢得尊重,是切合题题的。
所以,考生在立意时一定要抓住材料的核心——承认与尊重;一定要通过表面(承认与尊重)抓住本质——人生价值的选择。不要断章取义,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立意。
(三)“沙子”和“珍珠”究竟如何思辨?
1、“沙子”小而实,“珍珠”大而虚。《承认与尊重》
2、“沙子”爱上“珍珠”,由分立走向聚合。《做最好的自己》
3、”珍珠“等同”沙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珍珠“换不来”沙子“。《从未被忽略》
5、”珍珠“变成”沙子“,不是堕落却是升华。《做好自己》
总之,在高考议论文写作中,选取事例的精度,能够反映考生积累的厚度;叙述事例的角度,能够体现考生思维创新的程度;分析事例的深度可见考生的智慧高度。
作文材料中的”沙子“与”珍珠“尽管具有隐喻性,但还是略显绝对、简单。考生的妙笔对”沙子“与”珍珠“进行多样化解读,确实精彩!只不过怕可遇而不可求!
(四)典型事例的分析与论证。
1、考生抓不住事例与作文材料的契合点。
2、繁复的叙述消解了典型事例的论证作用。
3、典型事例与论点错位。
4、恰切的叙述、精当的分析与典型事例互相作用。
关于典型事例论证法的小结:
1、事例不再多,有新意则灵;
2、叙述不能多,有方向才行;
3、分析不可少,深挖见水平;
4、用热点材料,需独辟蹊径;
5、不能乱编造,要真实姓名。
(五)高分作文的特点。
1、切合题意,角度新颖;
2、思想深刻,立意高远;
3、举例精当,分析深刻;
4、结构和谐,语言流畅;
5、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六)高分作文写作技巧。
(1)高考作文的信息呈现
每一篇作文都是对作文题目做出的回答,但是你的答案需要向评卷老师传递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信息,而不是制造垃圾信息。
(2)作文题目
1、不能用往年旧题,以防给老师留下宿构的影响。如:我能,诚信,取舍,坐在路边鼓掌。
2、不能用偏离材料的题目。如:凝聚,创新。
3、不能用英语。
4、作文题目最好做到:扣合作文材料,简明、新颖。
(3)不要写题记、后记。
(4)语言不要浅薄、庸俗。
最好做到:言之有悟,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5)作文材料
1、不要抄袭作文提供的材料。如果抄袭,扣除作文材料的字数,按照剩下的字数进行评分。
2、行文夹杂作文材料,有循环论证之嫌,也要扣分。
3、绝不能引用、抄袭前面的阅读材料。比如2013年吴良镛的例子绝对不可以用,用了第一给评卷老师一种抄袭的感觉;第二平时积累不够,胸无材料。这些都是要扣分的。
(6)开篇
1、《请尊重平凡人》的开篇:“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年轻人徘徊在海边,老人告诉他如果能成为珍珠,那么便可以赢得承认与尊重,可是年轻人仍有疑惑:沙子只有变成珍珠才能得到承认与尊重吗?”——复述材料
2、《在平凡中的闪光》的开篇:“沙子,随手一丢便难以寻找;珍珠,抛得再远却仍闪闪发光。这鲜明的对比常常引起我们的思考。”——未点明思考结果。
3、以下实例是比较好的开篇。共同特点:结合作文材料,证明是考场所为;表明观点,让评卷老师知道你要写什么。
《尊重这样的人》的开篇:“珍珠放在沙滩上,人们往往只会赞美珍珠,沙子却是理所当然的被忽略掉。”
《苦中筑梦》的开篇:“一粒沙,丢在沙滩上,淹没其中,无法找寻;一颗珍珠,掷在沙滩上,光芒耀眼,显而易见。”
《做人生的苦行者》的开篇:“老者告诉年轻人要想得到承认与尊重,就必须成为珍珠,可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认可吗?”
(7)材料
1、选取典型事例,控制事例数量。选取与论点具有因果性的事例,从事件因果、心理因果、观念(原理)因果进行分析,增强文章的逻辑性、严谨性。而不是选取相关性事例。例如有一位考生在作文中用了李白、杜甫、陈子昂、左拉、苏轼等名人的事例或名言,这些与论点或近或远的相关事例杂糅在一起,看不见考生的思考深度。
2、叙述事例的主干信息即可,不必写出详尽信息。
3、对事例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展现论证的能力。
4、热点材料慎用,避免重复。
(8)拆解分论点之后怎么写,多数考生堆砌事例,作文流于泛泛。
下面这位考生以说理取胜。《做人生的苦行者》第三段:如果不经历磨砺,我们不会知道成功的艰难,那我们就会沉溺于安逸;如果不经历磨砺,我们不会知道自身的不足,那么我们就会永远焦躁冒进;如果不经历磨砺,我们不会发现前进的方向,那么我们就会甘于平庸。是胯下之辱的磨砺,让韩愈奋发崛起成为一代名将;是禁赛一年的磨砺,让王蒙审视自我,重回1500米速滑领奖台;是实验成果尽毁的磨砺,让袁隆平坚定目标,成为杂交水稻之父。无数成功者的经历告诉我们:“磨砺成就非凡”。
(9)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10)审题立意的思维深度决定作文表达的高度。

2013年辽宁高考作文阅卷体会和反思 辽宁贿选反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37436.html

更多阅读

2013年山东高考作文展望 2013山东高考作文题目

2013年高考作文展望山东卷高考作文在命题上一直是以稳为主,稳中求变。从08年的“春来草自青”,到09年的“见证”10年的“光与影”,再到11年的“这世界需要你”12年的“孙中山箴言”充分体现这一变化轨迹。从这种变化趋势来看,命题作文,材

2013年辽宁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 辽宁各市人均gdp

2013年,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GDP)27077.70亿元,比上年增长8.7%。从各地级市来看,大连、沈阳和鞍山位居前三,阜新GDP位列最末。从人均GDP来看,排名前三的城市为大连、盘锦和沈阳,人均GDP分别为18465.69美元、15775.55美元和14389.24美元;葫芦岛

最牛逼的2013年高考作文题命题,你会吗? 2013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2013年高考作文题命题类:陕西《城管力量大》;黑龙江《天下粮仓》;上海《我的室友是好人》;海南《校长的辅导》;吉林《为了120个阶级兄弟》;湖南《井盖下的人》;浙江:《死猪不怕河水泡》;山东《强拆与国籍》;四川:《捐款的差别》;北京《堵车的沙

声明:《2013年辽宁高考作文阅卷体会和反思 辽宁贿选反思》为网友准风月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