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回眸39——兴凯湖第二泄洪闸 泄洪闸门

在中国的东北角,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这里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土质肥沃,以盛产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驰名全国,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商品粮、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边疆颂歌》宋祖英

半个世纪前的三江平原,整个国家百废待兴,国力衰微,几乎没有能力兴修水利。千百年来形成的沼泽湿地,塔头漂垡遍地,随着四季更替,荒草遍野。六十年代全国大饥荒的时期,这里同样也经受了饥饿的考验。六十年代末期,大批知识青年来到这片土地,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样一片荒凉的图景。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粮为纲是那个时期最响亮的口号,也是一切行动的准则。中苏路线斗争的顶峰,发生了珍宝岛事件,全国大小三线的建设如火如荼,用于国计民生的资金少之又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是一代人熟知的口号。不了解那段历史的人们,缺少切身的感受和理解。

时光荏苒,国家终于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走过来了。国力的强盛,当下世界上再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小看中国,美丽的三江平原也终于迎来大发展。

2006年来到兴凯湖,没有时间沿湖岗而行,见识刚刚竣工不久的第二泄洪闸。时隔八年,再次踏上这块土地,专程参观了兴凯湖灌区的主体工程。这个设计灌溉面积近200万亩的水利工程,涵盖了东至乌苏里江和松阿察河,西到857农场小黑河,北以阿布沁河为界,南临兴凯湖和小兴凯湖。区内有兴凯湖、八五七、八五六、八五八、庆丰和八五四6个农场。第二泄洪闸建成以后,实现了大、小兴凯湖双向水量的人为控制,从根本上解决了汛期排涝和枯水期水田的供水问题。

牡丹江农垦分局现有的300多万亩水田全部实现自流灌溉。这里的水稻平均亩产在500公斤以上,使得以旱作为主的北大荒,打了一个翻身仗,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大田作物小麦和大豆。昔日的水患终于兴利于民。这里的人们也踏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生产、生活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进步。

兴凯湖是中国和俄罗斯的界湖,总面积4880平方公里,靠北部1/3属于中国,大兴凯湖即可吸纳过剩的洪水也可提供丰沛的水源。2004年竣工并荣获中国水利工程协会优质工程奖的第二泄洪闸,距离兴凯湖农场场部6公里。使得这块富饶的土地再添风采。

站在水闸的外侧,看着人们兴高采烈的戏水消暑,浩淼的烟波一望无际,雪白的浪花一波又一波冲击着堤岸,湖岗的绿树掩映着中国式的渠首建筑群,金黄色的琉璃瓦分外醒目。沿着泄洪闸行走,与渠首闸门的天车大梁并行建设了一条百米的走廊,朱红色的双排廊柱,金黄色的琉璃瓦顶,临水一侧是古朴的青石栏板,雕刻着历代的名人佳句。水闸下面,有一孔开启的闸门,湍急的水流向外湖流去,大约有一米的落差,无声的水流泛着细细的波纹,奔流不息,仿佛叙述着无声的岁月。

是啊!曾几何时,几十万青年与老北大荒人一起,屯垦戍边,留下了自己的人生足迹,却难以想象到今天的剧变。人生的意义何在?是许多同龄人思考的问题。其实,只要走过了这段路,这段年华曾经努力过,人生没有遗憾,就像无数为这个民族献身的人们一样。

一次轻松快乐的旅行,收获了太多的感动和思考。当回顾这段历程的时候,心里泛起的是一种满足,还有骄傲,为了逝去的青春,更是祝福这里的人们。

兴凯湖第二泄洪闸环顾













世纪回眸39——兴凯湖第二泄洪闸 泄洪闸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38127.html

更多阅读

新世纪学海导航(三)----饶子健 学海导航答案

新世纪学海导航(三) 第二篇 学习的前提条件一个人仅仅懂得了学习“是什么”和“为何学”,也即了解学习的概念、规律和价值,仍远远不够;还必须知道要“靠何学”,即学习的前提条件,一曰学习的主观因素,二曰学习的客观环境,也就是人们

声明:《世纪回眸39——兴凯湖第二泄洪闸 泄洪闸门》为网友專屬的鬽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