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了解的“孙思邈研究”的一些情况 孙思邈中医研究院

我所了解的“孙思邈研究”的一些情况
  按:苟天林,铜川市耀州区人,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宣部《党建》杂志副社长,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光明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等职。他身在北京,情系桑梓,这次应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首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组委会之邀,回家乡做了专题报告。回乡之前,他查阅、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的史学资料,撰写了此文,字里行间满怀着对家乡的挚爱,洋溢着对家乡浓浓的情意。现将原文予以刊发,供参阅。


  我是陕西铜川耀州人。受书记、市长和组委会之邀,回乡参加“首届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很高兴。这次文化节,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贸促会、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市政府、省卫生厅、省贸促会承办,规格很高;文化节以“孙思邈中医药文化”为主题,正当其时其地,意义重大。特别是这么多领导、专家、学者从首都北京,从全国各地来到陕西、来到铜川、来到孙思邈故乡耀州,指导、参加文化节活动,我和家乡的各位领导,各位父老乡亲一样,十分感动。
  前不久,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就重视和学习历史,发表了重要讲话。近平同志明确指出,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一贯重视并倡导的一个重要思想和方法;近平同志明确要求,要学习中国历史,了解和懂得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从中吸取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
  孙思邈是我国隋唐时期伟大的医学科学家。他道合古今、意容天地、学通百家,堪称文化巨人;他淳德为人、淡泊名利、崇善豁达,堪称真人圣人;他医术精湛神奇、医德辉映古今、疗效播达万民,六合四方,齐称“药王”,堪称隋唐时期祖国医学集大成者;他的两部《千金》,泱泱巨著,集天、地、人,医、理、道,病、证、方于一体,被学界、医界公认为“中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自唐以后,历朝历代,无论是朝廷达贵,还是地方官员,都以不同方式褒扬、学习孙思邈;家乡一辈又一辈父老乡亲,全国以及国外许多地方的学者、专家、广大群众,都以不同方式研究、朝拜孙思邈。今天,纪念孙思邈,研究、学习孙思邈,继承和弘扬孙思邈的高尚精神、丰厚学识、精湛医术,已成为我们发展祖国医疗卫生事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文化,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孙思邈属于家乡,属于我们民族,更属于人类生命、生存、生产、生活的伟大事业;孙思邈属于历史,更属于今天和未来。
  在这里,我就自己了解和学习有关“孙思邈研究”的一些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作一汇报。
  一、有关盛唐典籍对孙思邈的记述和研究
  据南京中医药大学干祖望教授考证,孙思邈寿达141岁,在盛唐生活64年中,完成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鸿篇巨著。其思想、学识、医德、医道、医术炉火纯青。所以,有关盛唐的典籍,都对孙思邈有高度评价和特殊介绍。
  首先,是唐太宗赐真人颂碑。此碑为金代始刻,元代复制。颂词为“凿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和四时。降龙伏虎,拯安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唐太宗公元626年受禅高祖继位,卒于公元649年,在位23年。据史料记,与孙思邈有直接接触并有评价的,有独孤信、道宣律师、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卢照邻等人,其中,唐太宗与孙思邈接触最多,关系最为密切。有四个情况值得注意:一是隋文帝在位时,召见孙思邈,并授国子博士位,但孙思邈不受,还悄悄对人说:“后50年当有圣人出,吾当助之。”五十年后,唐太宗继位第二年(公元627年),孙思邈即结束了隐居,搬到长安光德坊鄱阳公主官邸居住,十多年后“辞疾请归”;二是唐太宗的长孙皇后患病,久治无效,即诏孙思邈诊治,很快妙手回春。太宗感激不尽,欲授官爵,孙思邈固辞不受;太宗又授黄金、黄袍,孙思邈亦不受,由此太宗对孙思邈愈加敬重;三是,公元632、633、634三年,太宗连续到九成宫避暑,每次半年或几个月,都邀孙思邈伴随。四是药王山至今还保留着唐太宗到五台山看望孙思邈的御道、拜真台等遗迹,说明唐太宗在位时与孙思邈的交往从未间断。一个有作为、有见识的皇帝,如此对待一个固不为官,终身行医的民间医生,历史上是罕见的,也证明唐太宗对孙思邈的认识很直接、很深入,证明孙思邈在唐太宗心目中的地位很重。因此,他的颂词,绝非做作,而是真情真意,是很有价值的。
  其次,是新、旧两部《唐书》的记载。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朝代之一,历经299年,应该记述的内容浩如烟海。但在新、旧两部《唐书》中,均对孙思邈列了专传。新唐书传945字,旧唐书传1251字,对孙思邈的生平、思想、行为、贡献都作了全面介绍。这两传,成为后世至今,研究孙思邈的重要基础、重要文献。
  第三,是清编《全唐诗》收录的孙思邈的《四言诗》。这是灿若百花的《全唐诗》中收录的孙思邈唯一一首诗作。诗曰:“取金之精,合石之液。列为夫妇,结为魂魄。一体混沌,两精感激。河车覆载,鼎候无忒。烘炉烈火,烘焰翕赫。烟未及黔,焰不假碧。如畜扶桑,若藏霹雳。姹女气索,婴儿声寂。透出两仪,丽于四极。壁立几多,马驰一驿。宛其死矣,适然从革。恶黜善迁,情回性易。紫色内达,赤芒外射。熠若火生,乍疑血滴。号曰生环,退藏于密。雾散五内,川流百脉。骨变金植,颜驻玉泽。阳德乃敷,阴功积。南宫度名,北斗落籍。”。共38言,19句,152字。这首诗,文字精妙,格律严谨,描述准确生动,全面系统的介绍了古代方士炼丹的全过程。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撰写的《中国科技史》中感叹,炼丹的实践是他“偶然发现人类文明史上,爆燃物的第一种制剂”,炼丹的配方即是火药的基本配方。到唐末宋初,人们在孙思邈记述的配方基础上发明了火药,火药的进一步运用,成为人类武器史上划时代的革新,孙思邈也成了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发明的始祖。这首诗,无论从哪个意义上,都为我们研究孙思邈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另记:史载,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出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随陪嫁妆有医书七种。西藏萨迦县萨迦寺大殿,有一长近50米,厚达两米的经书墙,寺庙历史悠久,经书墙亘古未动。据说内地传入的图书,大多存放于萨迦寺和拉萨布达拉宫。其时《千金要方》已成书10余年,按唐太宗与孙思邈的交往,赠《千金要方》极有可能。我在西藏工作时,西藏社科院等相关单位已开始做萨迦寺经书墙整理的筹备工作。如在今后整理工作中,对孙思邈医著有所发现,那将是医学界和孙思邈研究的一件大事、盛事。
  二、宋、元、明、清对孙思邈的纪念和研究
  宋、元、明、清是唐之后,我国封建社会的几个主要历史时期。其中,北宋、南宋历时319年,辽、金、元三朝461年,明276年,清267年,在千余年历史中,孙思邈研究始终是社会生活、文化活动和中医药事业的重要内容。
  有两件事在我国古代文化史和医学史上有重要意义。
  第一件,北宋时期已实际应用了具有世界意义的三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马克思高度评价三大发明是“科学复兴的手段”,是“对精神发展创造的必要前提和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第二件,北宋朝廷在唐设立尚药局、药监、药园等国家医疗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国家医政机构体系,设立了太医院、医官院、御药园、尚药局、惠民言富教授调查,国内现有局、广惠司等医药机构,特别是于1057年,专设了“校正医书局”,集中了当朝医家林亿,史学家、文学家欧阳修等一批著名学者,收集、整理、刊校历代重要医籍。以上两件事对宋代及元、明、清各代的文化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和孙思邈研究工作,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其中,对孙思邈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孙思邈著作的校刊、印刷、传播工作。北宋“校正医书局”成立后十余年,约在1069年前后,陆续刊行了《素问》、《针灸甲乙经》、《伤寒论》、《杂候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医典。其中,两部《千金》的字数、所列论、方、药为最多。从史录中可知,至今,《千金》唐刻本仅一卷,全本60卷,均为宋本。据左《千金方》传本27种(包括手抄本,日本传本,待鉴定本)。其中,有元刻本、明嘉靖本、万历本、清康熙本、同治本、光绪本等。《千金翼方》国内现存传本16种,有明万历本、清乾隆本、同治本、光绪本等。国内还藏有日本17世纪至明治维新的翻刻本多种,这些版本大都是以宋本为基础的。
  1985年10月,我国驻日本首任大使、原外交部副部长符浩先生,将在任时日本国赠予的一部宋版的《千金要方》影印本转赠耀县孙思邈纪念馆永存。日本和朝鲜的古代医典,《医方类聚》和《医心方》,其体材、编制、组方与《千金方》十分类似。据我国和朝、日学者考证,其核心内容和编撰方法与《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完全一致。
  还有宋编《淳熙密阁续帖》收录的孙思邈书法。我国的书法艺术到宋代,从朝廷到地方都十分重视、十分繁荣,所收录的孙思邈书法仅一副,为行书。内容是“川穹不宜滋补。下白,纳少。栗米一石,资饮也”。这其实是一味药的说明,能在《淳熙密阁续帖》中收录,说明编者对孙思邈书法的重视,也说明孙思邈书法修养之深。

  
  二是,对孙思邈生平、贡献、学术成果、重要地位的研究。首先,研究、纪念孙思邈的遗迹、文物分布十分广泛。孙思邈羽化后,为表达崇敬和纪念,人们把孙思邈采药、行医、晚年居住的五台山更名为药王山。家乡人民的纪念活动越来越兴盛,形成延续至今的盛大庙会、朝拜仪式。皇帝敕封,儒士著文、赋诗,林林总总。在孙思邈隐居、采药、行医的陕南、四川、河南、山西等地,陆续建起了20多处药王庙、药王祠等遗址。如陕南秦岭太白山、终南山、青华山;四川青城山、峨眉山和北川县药王谷;北京丰台看丹村药王庙;辽宁法库冯贝堡药王山;山西太行山;甘肃陇东;河南王屋山华盖峰和修武县太行山药王洞等等。这些遗址,都有孙思邈生平事迹介绍和行医、采药、炼丹的有关记载。如河南修武县孙真人石像纪碑。此碑为南宋时金·泰和7年清明所立。碑文铭记:“孙思邈者华原人也,7岁就学,日诵千言,弱冠,尤好老庄及诸子百家之说,深晓医术。在世经籍,无不读览。后注《老子》、撰《千金方》、《千金翼方》、《福禄论》、《摄生真录》、及《枕中素书》、《会三教论》,流行于世,普济众生。由是观之,则孙思邈者非特杰于当时,亦垂光于后世矣。”这些地方远离长安、远离耀州,当时人们对孙思邈的生平、著作、有如此认识,并勒石以记,可见对孙思邈的研究在当时的影响之大。“药王”已成为百姓祛病纳福的象征,祭奉“药王”也已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文化。在学界、医界,对孙思邈的研究,从未间断,不断深入,积累了多方面的成果。从历史年代看:北宋。林亿、高保衡等医家,受仁宗命,校正《备急千金要方》。在校序中对孙思邈做了这样的评述:“有唐真人孙思邈者,以上智之材,抱康时之志,当太宗治平之际,思所以佐乃后庇民之事,以谓上医之道,真圣人之政,而王官之一守也”。“上极文字之初,下讫有隋之世,或经或方,无不采遮。集诸家之所秘要,去众说之所未至……,厚德过于千金,遗法传于百代,上识三皇之奥者,孙真人善述之功也。”在后序中,高保衡、林亿、欧阳修再次评述道:“粹乎哉孙真人之为书也,既备有汉志四种之事,又兼载唐令二家之学。其术精而博,其道深而通,以今知古,由后视今,信其百世可行之法也。”
我所了解的“孙思邈研究”的一些情况 孙思邈中医研究院
  北宋的医家、学者如此反复、广博、精明的评价,生动说明了北宋时期对孙思邈研究的深入。
  南宋。当朝藏书家晁公武编撰的《郡斋读书志》说“思邈博通经传,洞明医术,著用药之方,诊脉之诀,针灸之穴,禁忌之法,以至导引养生之要,无不周悉。后世或能窥其一二,未有不为名医者”。医家、史学家叶梦得撰文说:“孙真人为《千金方》两部……今通天下言医者,皆以二书为司命也。”宋元年间进士郭思,在华州衙任职时,认真研读《备急千金要方》,深为感动,并择其要撰《千金宝要方》,勒石布世,成为当时深得民心的一件盛事。郭思说:“况一州一县,几家能有千金方,而有者亦难于日日示人。因此孙君之仁术仁心,格而不行处有之,郁而不广处有之。世皆知此书为医经之宝,余亦概尝阅诸家方书内,唯千金一集,号完为书。有源有证,有说有方,贯万精而不忒,以儒书拟之,其医师之集大成者欤。”
  南宋和元对孙思邈的研究,除继承了北宋的研究成果外,更加注意了孙思邈对后世的影响和当时社会的需求。
  明代。陕西耀县籍人、进士乔世宁,曾任承德郎南京户部贵州司署郎中,他在任期间,经认真研究,认为孙思邈的著作:“盖删辑上古以来医书,定为此编,道洽古今,学殚术数。自华陀以后一人而已。世以其书神验。余览之,益怅然慨焉。”他认真校订了千金方正本,其父命其弟“自刻于家”,代代相传。他对孙思邈深悟老庄学说“胆欲大、心欲小、行欲方、智欲圆”十分重视,表示自己也要好好学习。还有陕西三原人马理,长期为官,也给予孙思邈很高评价,认为孙思邈:“但以方药济人。其所谓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者与,乃后道流。目之为真人,医家宗之为明医,史家列于唐书方技传中。观孙子言天必质之于人,言人必本之于天。乃以临深履薄为小心,以不为利回义疚为行方,以见几而作为智圆。”马理还强调,孙思邈对老庄思想的阐述,是“至论圣人和以至德,辅以人事,则天地之灾可消;学者取之,斯精粹不易之言。”福建参政、医家王肯堂对孙思邈的生平、言行、著作研究后说:“真人以应化圣贤,现神仙身,行良医事。”“心真人之心,行真人之行,而后可以用真人之方,其为真人不难矣。”
  以上说明,明代对孙思邈的研究,已从医家、学者扩展到朝廷、地方官员。其研究内容,已从较为专业的医药学扩展到了为人、为官之道。
  清代。当朝著名医学家张璐,在自己的行医实践中,感受到孙思邈《千金方》十分重要、十分难得,他伏读《千金》三十卷,深感其“法良意美,圣谟洋洋,其辨治之条分缕析,制方之反激逆从,非神而明之,孰能于斯乎。”他感叹“此书不为之阐发,将天下后世竟不知有是书,深可惧也”。张璐凭藉一生潜心医学之体会,六十年的临证经验,乃汇

取善本。参考互订,撰成《千金方衍义》一书,成为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千金方》注家。《千金方衍义》也成为明清中医名著。清康熙和乾隆年间,朝廷先后组织编成了《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这两部大型丛书,对孙思邈都作了介绍和评价,都收录了孙思邈的主要著作。
  同时,《四库全书》对孙思邈生于西魏辛酉开皇元年的史记提出疑问,引起至今二百多年来的讨论。对一个著名历史人物的生年,学术界在这么长时间里考证、探讨,本身就说明孙思邈的重要地位。无论持何种观点,对孙思邈的重大贡献、主要事迹,认识都是一致的。家乡群众、学者和历届领导,都坚持辛酉开皇元年的意见,并以药王山北洞141级台阶为证。干祖望教授作了系统考证,同在南京大学的吉文辉教授指出了《四库全书》的质疑本身存在的五个问题,支持干祖望教授的考证。还有陕西中医药大学任春荣教授考证、编制了孙思邈辛酉开皇元年生“活动年谱表”等,是很有说服力的。这些专家和持不同意见的专家们在讨论中的科学态度、艰苦工作,都是令人敬佩的。
  总之,清代对孙思邈的研究,进一步系统化了,进一步深化、具体了。
  三是从宋到清,对孙思邈的研究还有两个重要情况。第一、中医药在这千余年里,从理论到实践,都在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出现了妇科、儿科、脉学、针灸、推拿、药学、养生等各方面的专著,涌现出了以刘完素为代表的寒凉派、以张从正为代表的攻下派、以李杲为代表的补土派、以朱震亨为代表的滋阴派等“金元四大家”。这些著作和医学流派的不断涌现,其理论和临床经验都是与继承和发展孙思邈的两部《千金》这个“百科全书”密切相关。这方面很多专家都做过研究和考证。第二、在这千余年里,孙思邈的学说通过不同渠道陆续流传海外,以日本学者为主,对孙思邈的研究始终没有中断,多有成果。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孙思邈的研究  50年代,国家成立了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科学院,先后开办了20多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和专业研究、出版机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科学研究院先后派出考察组到耀县考察,撰写了系统报告,提出了重要意见;王国强等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副局长先后到铜川、到耀县检查指导工作;陕西省、铜川市和耀州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孙思邈研究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孙思邈研究工作与其他各项事业一样空前繁荣发展。
  1、对孙思邈著作的校刊、出版和研究,品种多、质量高。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出版总署先后组织实施了“古代医籍丛书”、“名医全书大全”工程,以《黄帝内经》、《伤寒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金匮要略》、《本草纲目》等为重点,校刊出版,发行全国和海外。其中,两部《千金》合刊本(含校释本),有中医古籍、上海三联、上海科技、华夏出版社等版本5种;《千金要方》有人民卫生、中医古籍、上海古籍、中国中医药、华夏出版社等版本13种;《千金翼方》有锦章书局、人民卫生、学苑、中医古籍、上海古籍、辽宁科技出版社等版本8种(含注释本、影印本、排印本、校注本);还有《孙真人海上方》,有人民卫生、陕西科技、三秦出版社等版本3种;其他如《千金宝要》、《唐本伤寒论》、《千金食治》、《养生长寿秘要》、《养生长寿集要》等著作,有中国社会科学文献、中国中医药、三秦、商业、铜川市药王山管理局、耀县孙思邈博物馆等出版社和单位的版本14种。
  这些新出版的孙思邈著作,吸取了历代校刊经验和成果,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排校刊印,品种、质量和学习运用之便利,都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对孙思邈著作的版本研究和已失传著作的考证,也有许多成果。其中,对两部《千金》版本源头的梳理,对宋本《千金方》原刻版的校订,对与《千金要方》相关的《海上方》、《千金宝要》、《千金宝要·补》等方书和《千金衍义》等《千金方》方注本的研究,简明清晰,多有启迪。特别是很多学者对两部《千金》与张仲景《伤寒论》关系的研究,很有价值。对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感叹:“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到在《千金翼方》中专设伤寒门二卷,系统收录,逐条校订;对孙思邈就张仲景在《伤寒论》中阐述的针砭时弊、启迪后学的观点;

对张仲景“特有神功”,“伤寒大论,鸠其要妙,行之以来,未有不验”的评价;对《伤寒论》关于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各经病中,以法统方、以方系证的原则归类等,都有阐发和分析。充分论证了孙思邈对《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的贡献和他勤求博采、继承创新的精神。
  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李长福研究员和他的女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李慧雁合编的《孙思邈养生全书》,全面系统,释故出新,实为孙思邈著作专题选编的代表之作。
  对已失传著作的研究,学者们列出了主要目录。对这些著作的要旨,也在逐步挖掘和探索。
  2、研究孙思邈的专著、论文内容深刻,题材广泛。新中国成立以来,学界、医界对孙思邈生平、家世、社会背景、世界观、方法论和医道医德、教育、科研、临床养生等方方面面,广泛研究,涌现出许多内容深刻、富有启迪、鼓舞、教育和指导意义的重要成果。
  到目前,出版的图书约100多种,较早的是1968年美国版《中国炼丹术初步研究》和1979年耀县文教局印的《唐代名医孙思邈》。在这百余部图书中,中医古籍社2005年版《孙思邈研究集成》,由著名中医学家、训诂家钱超尘教授和著名中医学家温长路教授主编,集中了北京、陕西和其他一些省市的50多位专家、学者编成,共300多万字。此书全面系统的集录了孙思邈研究的情况,是反映孙思邈研究工作的第一部全书。钱、温二教授在“前言”中引述了这样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有人把孙思邈的《千金》两方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称作是共同支撑以《黄帝内经》为穹窿的中医学说的三大支柱,说他们代表的方、药、治的三大体系在整个中医理论中具有顶天立地的作用。”
  干祖望教授的专著《孙思邈评传》,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古代名医评传课题之一,全书分生卒、神仙、鸿儒、居士、真人、大医三章和思想总探及年谱等8章,称孙思邈是一位“奇特、神异、智慧、博学、薄名利、鄙富贵、享高龄以及名医名儒、亦僧亦道的传奇式人物”,考证缜密、叙论严谨、很有价值。
  还有被誉为“思邈知音”的邓剑先生所著的《邈学管见》,虽然仅13万字,但提出的“邈学”概念,十分令人关注。邓先生在书中还分18个问题作了论述、阐发。
  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孙思邈研究集成》作了如下统计,“上世纪50年代,约30篇,到80年代末约200多篇,90年代末约1200多篇,2000年,达到2000篇,本世纪前五年约3000篇。”据2005年至今的统计,各类期刊、报纸和学术会议,发表的研究文章1667篇,这样,到目前为止,公开发表的孙思邈研究的论文、文献当有近万篇。其中,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研究所李经纬教授撰写的《孙思邈生平事迹研究》近20万字,分生平、事迹、思想探索、哲学思想、贡献述要、影响纪念等六个部分,被《孙思邈研究集成》称为“文首”之作,很有价值。对孙思邈相关著作的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钱超尘教授撰写的《唐传本<伤寒论>校注与考证》,是很有代表性的。钱教授经过详细考证后说“我们把《千金翼方》所收《伤寒论》称为《唐传本伤寒论》(称为‘孙思邈本伤寒论’可能更恰当些)。《唐传本伤寒论》在中国医学史上,在《伤寒论》发展史上,价值连城。”钱教授的考证,态度之严谨、方法之科学,令人肃然起敬。
  其他大量的研究文章,学者们作了多种分类。总的来看,大的有孙思邈生年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世界观、人生观、生命观、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的研究;专题的有医德思想、学术成果、生平事迹、医道、医法、医术的研究;小到一科、一穴、一药、一病、一方的研究,如此广博、深入、缜密的研究,是孙思邈研究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3、研究、纪念孙思邈的主要学术活动
  半个世纪以来,除群众性、经常性的纪念活动外,孙思邈研究在史学界、医学界、文化界逐步成为一个重要领域、重要课题。直接从事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遍布全国。孙思邈研究的学术活动,较早的是1960年12月北京市医学会、医史学会在北京举办的纪念孙思邈学术活动,医史学会会长程之亮主持会议,李经纬教授作专题报告,陈帮贤、耿建庭等前辈大会发言。之后,有1982年中华医学会在陕西耀县召开的纪念孙思邈逝世1300周年学术会议;1984年安徽医学院拍摄了《孙思邈》彩色电视医史资料片,这是关于孙思邈的首部专题电视片;1985年3月和11月,陕西省、铜川市、耀县先后两次在耀县召开了药王山规划建设座谈会和孙思邈医德思想学术讨论会。1986年10月,由孙思邈研究社、陕西中医药研究院、陕西中医学院、耀县卫生局共同发起在西安召开的孙思邈医德座谈会;1987年3月《中国社会医学》杂志社、孙思邈研究社、陕西省哲学学会联合在耀县召开孙思邈与医学交叉科学学术研讨会;1989年7月,在耀县召开的孙思邈医德纪念碑落成典礼暨医德思想研讨会。再之后到本世纪初,每年都有不同形式的孙思邈研究学术活动。还先后拍摄了电视系列片《药王故里》、《中国药王山》、《药王山揽胜》等,在中央电视台、陕西和其他省市台播映。
  近五年来,孙思邈研究专题学术活动,由北京、西安、铜川和耀县逐步向其他省市扩展,如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召开的2009年学术会议,湖南国学国医岳麓论坛等;孙思邈研究的内容,也逐步与文化研究、养生与康复医学、医古文研究、老年学、医史学、临床中医药学、针灸学、“治未病”和预防医学研究、常见病研究及国际中医药学术活动结合一体。孙思邈研究内容的文化品格、时代特征、实践意义越来越鲜明、越突出。孙思邈研究的途径、方法,也实现了从传统文字文献研究到多媒体的转变,铜川市和耀州区开办了孙思邈网站,影响越来越大。以孙思邈为主题的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剧本创作,在中央宣传部支持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正在作多方面的工作。
  在我学习以上文献资料时,每每看到党和政府对孙思邈研究工作、对药王山建设保护的关心和重视,看到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研究、学习孙思邈的丰硕成果、认真精神,特别是看到家乡明代进士乔世宁等先辈,看到家乡一届又一届领导,一代又一代长辈、专家、医家、学者孜孜不倦地研究学习孙思邈,精心精意地建设、保护药王山,总是充满崇敬、充满感激,这是我们时代之幸、事业之幸、百姓之幸,我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深表敬意。
  四、学习有关孙思邈研究情况的四点认识  1、我们正处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最好时期。孙思邈研究工作前所未有的好形势,是全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缩影。当我反复学习江泽民总书记、锦涛总书记和习近平同志关于重视学习历史的重要讲话时;当我看到国强同志在中央全会上,就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意义郑重发言,与会同志普遍赞同,听到国强同志在中南海会议上,认真阐述中医药的巨大作用,中央领导同志充分肯定时,深为我们党的远见卓识、科学精神、负责态度而感动。这与民国政府“取缔中医案”形成鲜明对比。今天,中医药研究、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中医医院遍布全国,中医药知识的普及从传统媒体到现代媒体,连日不断;服务群众的各项中医药活动,广受欢迎。在我就学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以“勤求博采、厚德济生”为校训,国家级专家担任学校领导,学校以“学经典、重临床”为重点的各项教学、科研活动,生机勃勃;教师们为人师表,学风严谨、医术精湛,深得广大学生和患者爱戴;许多医界、学界专家和领导,每当看到一届又一届学生,数百人、上千人在毕业典礼上,齐声朗诵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时,都情不自禁地赞叹:“这就是中医药事业的希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医药事业正在继承传统、面向时代、服务人民的大道上阔步前进。这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春天。我们是幸运的,我们遇上了这个最好时期。为这个春天姹紫嫣红而努力,为这个春天,在中央领导下,在中医药管理局和各级党委政府组织下,共同奋斗,这是我们的责任。
  2、孙思邈是伟大的医药学家,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古代史上学通百家、贡献卓著、德高长寿的文化巨人,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是启迪今人、教育后世的光辉榜样。他的医药学贡献万古长青,他的自然观、世界观、生命观,他的人生观、道德观、地位观,他的开阔眼界、思维方式、辨证方法都是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孙思邈等一大批民族文化巨人的品德、学识、精神,在今天的时代,在我们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融为一体、深入人心、溶注血脉的时候,就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巨大精神力量。
  3、孙思邈研究工作,涌现和培养了一大批有见识、有作为、有责任心的专家、学者,这既是中医药事业发展、提高中医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力量,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重视这支力量,组织好这支力量,鼓舞广大专家、学者、医家、史家为孙思邈研究,解放思想、开拓视野、迸发智慧、多做贡献,于国于民当是一大善事、一大好事。
  4、孙思邈学术成果的研究继承和运用开发工作。全国中医药战线,很多专家一直在努力实践。改革开放以来,不少企业家也积累了开发利用的经验,做好这项工作需要专业人才,需要科学研究,需要熟悉市场,更需要适应广大群众、患者和社会的需求。这项工作也是孙思邈研究的重要内容。
  1300多年前,孙思邈以百余之寿,在完成了《千金翼方》撰著之后,写了这样的话:“岱山临目,必昧秋毫之端;雷霆在耳,或遗玉石之响。如能慕远测深,稽门叩键,述苍海之一滴,得诸师之教诲,为学子幸甚。”我是一名新学,读了孙思邈的这段话,深感汗颜,写出以上文字,仅作学习笔记,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老师求教。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38970.html

更多阅读

我所了解的泰国军人 泰国不法军人

湄公河惨案已经发生些日子里,网络上,电视里专家们讲的天花乱坠,什么政治、军事·····,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事情还惊动了公安部长,警察总监甚至总理,其实,果真如此复杂吗,摊开来看,未必尽然。前几日,在中、泰两国警方的共同努力下,案情有了新

我所爱的子乔和美嘉@孙艺洲@李金铭Kimi 孙艺洲李金铭吻戏

我所爱的子乔和美嘉.........昨晚我才看了“心跳的回忆”和“真实的谎言”,留宿在学校没办法第一时间密切关注你们俩的进展了,真是抱歉!其实每周六我们班几个留宿又都喜欢爱情公寓的同学都会组织周末观赏夜。叫了外卖,坐在平时投影老师

我所了解的茅盾文学奖 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

我所了解的茅盾文学奖一 设奖来由据我所知,茅奖的历史可追溯到1945年。那年在重庆为茅盾举行了"五十寿辰和创作活动二十五周年纪念",在6月24日庆祝会上,正大纺织厂的陈钧经理委托沈钧儒和沙千里律师将一张十万元支票赠送给茅盾,指定

我所了解的华东师大二附中 华东师大三附中

作者:哈工大附中教务处主任李波2010~2011学年度初,学校安排我去华东师大二附中学习,从教于上海市首席生物特级教师邹淑君。时光如流,岁月匆匆,半年的时间已过,回首往事,令人激动不已!我把这些令我感动的东西整理出来,与哈工大附中的教职员工

声明:《我所了解的“孙思邈研究”的一些情况 孙思邈中医研究院》为网友红尘梵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