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音乐剧本土化产业初探 韩国音乐剧




韩国音乐剧本土化产业初探 韩国音乐剧








《韩国音乐剧本土化产业初探》

费元洪

引言:

韩国音乐剧产业,从上世纪末开始进入了快车道。音乐剧的原版引进、本土化、原创,是其产业的三驾马车。这些年里,西方音乐剧公司纷纷开始关注韩国,一部音乐剧的亚洲巡演,必定少不了韩国的参与。比如去年在上海热演的《剧院魅影》,年初就在首尔上演了100场,在上海演出后,又前往韩国的大邱上演了近三个月,要知道,大邱市的人口仅250万不到,可见音乐剧在韩国的受欢迎程度。近年来,不少外国友人告诉笔者,相比日本,他们更愿意与韩国合作,不仅因为其巨大的发展空间,更因为韩国拥有开放与多元的产业氛围。据不完全统计,如今韩国从事音乐剧制作的公司就多达200多个,大大小小音乐剧的演出场次为5000场以上,每年原创音乐剧产量达100多部。特别是由于韩国整体娱乐产业的高度发展,为音乐剧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平台。

回顾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最大的四季剧团,在中戏开设音乐剧班,形成了一时间中国音乐剧人才涌向日本学习的热潮,并认为中国音乐剧的未来就该像日本一样发展。二十多年过去,中国音乐剧尚未迎来真正的春天,时代巨变加上社会形态与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使中国已不可能仅以日本的发展道路为参照。很多当年在日本获得巨大成功的剧目,如今在中国也早已不合时宜。笔者认为,相比于受西方文化影响深重的日本,韩国音乐剧产业起步时的发展,无论在时代背景上,还是社会与文化发展形态上,都与中国更为接近,因此更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为此,去年年初,笔者前往韩国考察其音乐剧产业发展状况,采访到了两位韩国朋友——裴成赫先生与金智元小姐,他们是当今韩国最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剧制作人。两人虽然均致力于音乐剧本土化的道路,却属于两种风格,代表着韩国音乐剧本土化的两个方向。一个从英美经典音乐剧入手,按部就班、原版拷贝、规范操作。另一个则从德奥系的非英语音乐剧入手,本土改编、创新营销、成果显著。这是一次关注技术层面与务实操作的采访,相信对于中国的音乐剧人会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对裴成赫先生的采访:

裴成赫,韩国首屈一指的音乐剧制作人,音乐剧《妈妈咪呀》、《悲惨世界》、《西贡小姐》、《巴黎圣母院》等韩文版本土化音乐剧,均出自他的策划与制作。他还创作了《图兰朵》等多部原创音乐剧,并在中国演出。由他倡导并担任首任主席的韩国大邱国际音乐剧节,如今已举办了八届,在亚洲颇具影响力。

费元洪:作为近十年来韩国音乐剧发展的代表人物,是什么让您走上了音乐剧这条道路?

裴成赫:我小学四年级时参加合唱团,培养了对音乐的兴趣,到了大学时期,因为热爱音乐,想成为歌手,所以在录音室里边工作边唱歌,但由于口音问题,被唱片制作人否定了这个想法。回到故乡后,我开始替歌手举办演唱会等活动,从此走上了音乐道路。虽然歌星梦破灭,但在制作活动的过程中找到了乐趣与成就感,所以那时起从业至今。

2004年,我通过《妈妈咪呀》正式开始了音乐剧企划与制作。回头看,韩国音乐剧市场的发展少不了原版《剧院魅影》的引进与《妈妈咪呀》的本土化,《剧院魅影》是把音乐剧带入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水岭。《妈》虽非常成功,但刚开始企划时也很艰难。另外我曾向大邱市建议以音乐剧为节日,举办大邱国际音乐剧节,直到现在。谈论这个过程,最终是以韩国原创音乐剧为目标的。

费:《妈妈咪呀》韩文版是你事业起步的剧目,你是以私人公司身份运作的吗?

:是的,这个剧目是我与另外一个制作公司合作的,版权方也考察过我们的制作能力与口碑。

费:《妈妈咪呀》在韩国已演出了多少场?有几轮巡演?

:一千场以上了。目前韩国是第四次巡演。我们有两个版本。现在运作的是巡演版(手动道具),不是原版。原版只能在首尔和大邱演出,因为道具由电脑控制装台,需要15天装台,巡演版只需4天。

费:中国版本的道具也是手动的,但中文版《妈妈咪呀》装台时间只需两天。

:那中国的装台速度是很快的。

费:04年开始,韩国音乐剧走向本土化,您认为是怎么样的时代背景推动了这个趋势,使得《妈妈咪呀》一炮而红?

:首先,韩国音乐剧观众有70%为女性,其中30岁以下购买力较低,但30岁以上女性有足够经济能力去购票,而《妈》讲述的是成熟女性的故事,音乐也是这个年龄段人熟悉的儿时歌曲,所以她们成为《妈》的忠实观众。还有韩国的娱乐产业的发展也已经起步了,消费意愿和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为《妈》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费:从售票情况看,《妈妈咪呀》是否是韩国目前最受欢迎的音乐剧?

裴:是的,场次最多,目前看平均上座率也是最高的。

费:《剧院魅影》是韩国第一部引进的原版音乐剧,一上手就引进这样大的剧目,很有胆识。当年《剧院魅影》的演出情况如何?是什么版本?

:其实之前中小型的音乐剧也是有的,但都影响不大。《剧院魅影》是澳大利亚版本,演出时引起了轰动,今年在首尔再度演出仍受热捧。但当《剧院魅影》本土化时,便遭遇了失败,韩国观众看来还是更愿意观看原版的《剧院魅影》。而第一部大型韩国本土化的音乐剧还是《妈妈咪呀》。我也想知道,中国观众听ABBA乐队的歌曲吗?按中国的历史背景来说有“文革”的一段特殊时期,是否会对观众的接受程度产生影响?

费:ABBA的歌在中国流传是很广的,很多30、40岁的人都很熟悉,在大城市的接受度没有问题,《妈妈咪呀》在上海、北京、广州演出时也都非常受欢迎。那么请您和我们谈一谈韩国引进的原版音乐剧的情况?反响如何?

:从2000年开始,每年都会引进一到两部海外原版音乐剧。经过了好几年的过渡期,从08、09年开始,韩文版本土化的音乐剧就更受欢迎了。目前韩国音乐剧演员与制作团队已达到国际水平,唯一缺的就是优秀的导演。

费:依你的判断看,什么样的音乐剧适合本土化,什么样的不适合?

:这很难说。拿日本和韩国比较,其实也有很多差异。比如《剧院魅影》在日本非常受欢迎,但在韩国很失败,而《悲惨世界》、《西贡小姐》在日本表现一般,但韩国的热情很高。这真的很难说,受很多因素影响。像音乐剧《猫》、《西贡小姐》、《悲惨世界》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但在大众接受度上,《妈妈咪呀》就较占优势了,因为他能带给每一位观众欢乐。我觉得像《妈妈咪呀》那样能让所有人感到欢乐,年龄覆盖广的戏,本土化比较容易成功。

费:以《妈妈咪呀》来说,已经过四轮巡演,是否有规律可寻?

:测试了一年,其实没有什么规律,和我们预想的比较接近。

费:决定每一轮的演出场次是以什么为依据?是否每轮演出都比前一轮场次更多?

:要看地区的市场规模,场次和票价也是挂钩的。一般而言,场次越多,票价越低。至于每一轮是否会比前一轮演出场次多,如果是成功的演出应该这样,但要看实际情况。

费: 每次票价是否一致?在收回成本的情况下会降低票价吗?

:会的,每一轮的差异大约降低人民币80元左右(与未收回成本时相比)。

费:可否告诉我,《妈妈咪呀》演出了多少场才开始收回成本?平均上座率是多少?

:第一年共演了175场,大约在演到150场时收回了成本。平均每场都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上座率。

费:与海外制作方合作时,遇到过那些问题?

:韩国最大的问题是与外国制作方合作上的分歧,比如韩国在两天内就能完成某项道具的制作,但外方需要花费四天来检查细节工作,起初我们是非常不能理解。其次,音乐剧需要长期演出才能收回投入成本,2000年前韩国没有这个市场环境,但在获得本土化音乐剧的演出权之后,证明了音乐剧在韩国短期之内是可以成功的。

费:韩国有大量的送票行为吗?

:没有,只是有置换票。

费:近期有什么计划?

:最近我们在讨论《芝加哥》(Chicago)的情况,因为该剧成本较其他而言更低,能更好的收回成本。另外一个以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Jackson)为主题的音乐剧,您可了解一下,考虑在上海演出。

费:此类以模仿逝去的巨星的音乐剧也来找过我们,但我们回绝了,因为上海观众对模仿的要求很高,而且那种感情不是轻易换一个人就可以取代的。

费:您是否一直在致力于原创音乐剧?

:这次在杭州、宁波演出的《图兰朵》就是我们的作品,而且是针对中国观众制作的,也得到了韩国政府的支持。

费:您的长期战略是想继续本土化还是向原创过渡?

:还是想为原创音乐剧做准备。

费:近年来的韩国原创音乐剧在韩国反响如何?是否盈利?

:或许你不会相信,在世界范围内,韩国是原创音乐剧数量最多的国家,一年达一百多部,比美国、英国都多出五倍以上。虽有国家或公司的赞助与支持,但坦率讲,以纯商业的标准看,95%都是亏损的。这次《图兰朵》是在原剧题材基础上进行再次创作。个人看法,中国与韩国在制作上有个通病,就是都喜欢以本国传说为题材,如不脱离这个想法,原创便无法进行。这样是不对的。因为音乐剧作为一种文化产业,要有世界价值,才能被更多人喜欢。

费:我十分赞同你的看法,民族性有时处理不好是狭隘的,要让人理解,必须在戏剧手法和内容上让观众接受的了,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创作。为了支持原创音乐剧的发展,我们文化广场剧院在每年二、三月都会举办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我们剧院也为此提供了优厚的租场条件,但因原创音乐剧长期以来质量不高,还受到市场消费习惯的影响,与海外经典大戏相比,买票看原创音乐剧的观众还不算太多。

:韩国也有原创音乐剧不受欢迎的情况,直到现在,原创音乐剧虽价格便宜,但内容不好,所以观众更愿意选择价格更高的本土化音乐剧或原版引进的音乐剧。但对于原创音乐剧,从四年前开始,政府都会拨款资助,包括这次《图兰朵》的中国之行。

费:我们3月份就有一部大型原创音乐剧,全场80元,没有售完,而去年刚演完的法国原版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价格不低,最后却一票难求。

:这和韩国音乐剧起初的情况太相似了。您对这次杭州上演的《断桥》看法如何?

费:在原创音乐剧里,《断桥》算是不错的,有几首歌曲我们都很喜欢,但在音乐叙事上,还需要修改和提高。

:对,在我看来它还不完全属于音乐剧范畴,更像话剧。在百老汇时我观看了一部中国音乐剧《少林寺》,有点失败,过度中国化使国外观众很难接受。我认为中国需要先通过本土化合作方式,把音乐剧市场培养起来再逐步开始做原创音乐剧,这样演员和制作团队也能更有信心。另外,在制作团队上不一定非要本土团队,一开始可以向国外团队合作、学习。韩国开始也是这样,但现在可以完全使用本国人员了。

费:是的,您的看法和我们完全一样。如果不介意,还想问一下关于剧目版税的问题,是否需要提前支付?

:版税按不同剧团有不同要求,像世界级的剧目一般在三年里是有限定演出场次的,并且需要提前支付部分版税。或者还有一种办法就是直接购买版权,在五年之内可以任意演出。我认为《西区故事》、《音乐之声》等老剧目是可以考虑直接买断版权的。

费:我知道有些演出除了版税以外,要提前支付一笔授权费,韩国是这样的吗?

:是的,韩国起初也是这样的,《妈妈咪呀》来说大约一两百万人民币,现在不需要了。

费:为什么呢?

裴:因为彼此熟悉了,不担心违约类似的问题,可以共同将受益放在未来。

费:如不介意的话,请问一般合作版税大约占到票房的百分之几?

:这也各不相同,对于经典大型音乐剧的话,除去代理费和税费,大约在票房的12%左右,现在还有一种更好的合作方式是按每场收取固定版税。

费:在中国有很高的票代费,韩国票代费大约是多少?最大的购票折扣是多少?

:大概在5%—6%。通常对坐轮椅的残疾人对折,普通残疾人七折,学生也会有七到八折的优惠。

费:那么一般韩文版音乐剧普通主演与非主演的每场收入大约是多少呢?

:一般来说主演和普通角色演员收入差别只在30%左右,但如果主演是明星收入那就差别大了。还有一些是制作商通过海选挑选演员的,会分别定价,所以每个演员的的收入都会不同,另外还要看演出时间长短,场次多则会低一些。

费:对您而言,制作一部音乐剧的宣传成本会占总成本的多少?哪些渠道的推广效果最好?

:基本在10%—30%。多数民众是通过电视广告的。

费:在中国很多年轻人已经不看电视了,韩国的电视广告是否受新媒体的冲击?

:目前韩国还没有很明显。另外,不要把广告重心放在20岁左右年龄段的人群,因为他们没有购买力,30岁以上的会比较好。

费:那您是否会投放一些硬广告(比如地铁等公共场所)?在收费上是按照公益活动标准还是商业化标准?

:是的,类似宣传等,都没有政府支持,但也不完全按照商业标准收费。另外,我要说的是,韩国场租费是中国的三分之一,韩国国立剧场租金非常便宜,政府也会不断资助。

费:是的,相比中国的场租费的确比较高。但我们很多剧场因为缺乏各方面的支持,运营成本也使得其难以降低场租。

:所以每个国家音乐剧的环境都是不太一样,在我看来,音乐剧和很多社会因素有关,比如市场容量、百姓的收入状况、娱乐产业的发展基础、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等等。以中国目前环境来说,可能无法像韩国一样在短期内获得巨大成功,因为中国还不具备足够的优秀演员与团队去满足市场需求。所以先大量引进国外音乐剧,通过合作逐步获得演出版权是个不错的方式。而个人认为韩国的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暂时也不会很好,除非利用韩国的明星来获取观众,但这并非音乐剧本身的魅力。而我一直相信,中国的音乐剧产业一定会发展得很快,预计5年后会有很大幅度的发展。

费:托您吉言,我们也这样认为,但不着急,一步步来。期待以后有更多合作。

对金智元小姐的采访:

金智元,EMK公司音乐剧执行制作人,这几年来,EMK公司另辟蹊径,专门制作欧洲音乐剧,特别是奥地利音乐剧,如《莫扎特》、《伊丽莎白》、《丽贝卡》、《鲁道尔夫》等,在韩国年轻人中产生了很大反响。特别是《伊丽莎白》,因为邀请韩国巨星金俊秀的加入,创下了20场演出3万4千张票在10分钟内售空的奇迹。虽然是本土化,但EMK公司与裴先生不同,她拥有更多制作和创作的权利,除了剧本与音乐不变之外,其他的几乎全由韩国人自行设计。

去年看了你们的《伊丽莎白》(Elizabeth),昨晚又看了《丽贝卡》(Rebecca),很感动,我觉得你们制作的音乐剧是很接地气的,特别有21世纪的时尚感,很值得我们学习。

:我建议贵剧院可优先考虑邀请韩国制作团队来合作而不是奥地利的,因为韩国团队质量好,费用也低,最主要的是原创性高。以维也纳原版音乐剧《伊丽莎白》为例,维也纳使用的道具是二十年前的,也会有很多舞美技术上的问题。

费:我相信韩国的制作会便宜很多,但从市场来说,上海人还是喜欢原版胜过本土化,如果是用韩语来讲欧洲贵族的故事,恐怕隔阂会比较大,影响购票。

:我们也完全理解。

费:韩国拿到了VBW的版权后是否有改编布景道具服装的权利?

:对!这是与英美音乐剧公司完全不同的。我们只从VBW那里购买书、音乐、剧本,其余都可自己改动。维也纳和其他公司不同,他们只要求音乐和剧本与原版一致,其他部分如果与原版一样,则需要增加额外的费用。因为这个问题,我们也争论了好几年。

费:《伊丽莎白》和《丽贝卡》在制作时有没有外国人参与?韩方制作的内容是否需要VBW公司确认?

:是的,需要把草稿(设计图纸)给他们确认。韩国无论彩排速度与制作进度都超乎他们想象,非常迅速。现在连德国的《伊丽莎白》谢幕的方式也是用韩国版的。

费:您认为《伊丽莎白》初创期最大困难的是什么?在挑选演员和技术上有困难吗?

:我认为最大的困难是观众不知道这部音乐剧。最初,我们也想邀请原版巡演,但费用很高。而租剧场也是一大困难,剧目需要好剧场,也需要等待批准,演出也为此耽误了一年。

费:你们的独特之处是邀请了金俊秀的参与,当时是否有统计过多少观众是因为金俊秀而来?(金俊秀是韩国巨星,也是《伊丽莎白》主演之一)。

:是的,当时只要由金俊秀出演的场次上座率都是100%,导致很多非粉丝类的观众买不到票。其实是通过明星效应,把这一部本身就非常优秀的剧目推广起来。

费:巡演一共做了多少场?首尔之外的演出效果如何?

:第一年首尔做了40场,第二年做了60场,反响都不错,但通常来说巡演结束,间隔两年再上演效果会更好。

费:像《伊丽莎白》通过多少场才收回了成本?

:像《伊丽莎白》这样的剧目如果首轮40场,基本在35场开始盈利(在3500座的剧场),而大多数韩国本土化的剧目通常第一年都无法回收成本。

费:可见你们做得非常出色,我想关键的因素之一恐怕是找对了明星。我有看到报道说金俊秀参演收取了巨额的演出费,他一个人的收入几乎等于全部演员的收入,是这样吗?

金:完全不是这样!对这件事我们正要起诉,对金俊秀也是不公平的。我可以说金俊秀的费用肯定大大高于其他音乐剧演员,因为他是巨星。但为了演出音乐剧,他的费用相比演唱会小得太多了,他是真心热爱音乐剧的。

费:到了第二年时,原来的演员是否直接续约?包括技术人员。

:对于演员,我们会重选海选,这样他们会有一定紧张度,保持与提高自身的表演质量。而技术人员则是基本不变的。不知道中国情况如何?

费:这个我们是差不多的,但对演员来说,中国目前合适的演员还不算多,所以池子里可以选的人才也相对少,可能不像你们这样灵活的操作。

费:你们的广告投入大约要占到制作成本的多少?

金:在韩国如果有一百万的广告费,其中一半是现金一半是票,现金大约占到整个票量比例的10%。中国情况怎样?

费:中国也是这样,现金与票务都是有的,但具体的比例要看是什么戏和渠道,但一般引进海外音乐剧,宣传成本至少占到整体成本近20%。那想请问您,在韩国,大型音乐剧的平均票价是多少?

:与VBW公司签约是按平均票价35欧元计算,无论是多少售出率。

费:与 VBW也是每场按票房比例结算吗?如果不介意的话,比例大约是多少?

:是的。按票房的比例结算,但这个不太方便透露。你们是否也有音乐剧本土化的计划?

费:是的,在中国已经有一些公司在做了。但由于中国音乐剧的环境处在起步阶段,市场容量有限,目前还不成熟。在上海有一家亚洲联创公司,目前已制作和计划制作两部本土化音乐剧,《猫》和《妈妈咪呀》,是由北京、上海和韩国三家公司联合投资的。我想已有不少公司在寻找一个合适的介入点了。

费:那么请问,首尔的音乐剧观众群大概是在什么年龄段?

:二十到三十五岁左右,这仅针对我们的戏。

费:这是相当低的了。可见你们的剧目风格很时尚。对我个人来说我很喜欢韩国的制作,但对中国观众来说则会更喜欢原版剧,所以如要引进韩版音乐剧的话恐怕必须借用明星效应,否则会面临较大风险。

:是的,不过在我看来像《丽贝卡》这类剧就不需要明星来烘托,但《伊丽莎白》、《莫扎特》可能光靠自身知名度就不够了。不知道中国观众是否了解《伊丽莎白》?

费:其实在中国观众看来,这些剧是没有差别的。大家熟知茜茜公主,但可能多数人还不了解《伊丽莎白》,请问你们是如何推广的呢?

:在制作《伊丽莎白》和《莫扎特》这两部剧时,因为观众都知道莫扎特这个人物,所以把《莫》放在前面。第二年《伊》演出前,还举办了一个演唱会版的《莫》,同时也加入了《伊》中的歌曲来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吸引观众主动了解《伊》。这是我给您的个人建议,以“维也纳音乐会”为题举办一场音乐会,结合维也纳原版演员和韩国演员或明星,作为宣传手段,来提高《伊》和《莫》的公众知名度。

费:我们会认真考虑这样的操作方案,我想问如果能得到外方公司的授权自己改编舞美的话,制作费用是否可以大幅下降?

:那将比完全的原版拷贝制作要便宜很多。有些音乐剧公司,要求在本土化时与原版在舞美技术上完全一致,其实是希望变向的多收取版权的使用费。韩国比国外公司更有效率,也更节约成本。而且在舞台灯光方面,亚洲人和欧洲人的审美观有些不同,所以《伊丽莎白》和《丽贝卡》我们都请了美国的灯光设计师重新设计,让舞美风格上更受韩国人喜欢。

费:请问你们的舞台器材是租借的吗,比如说《丽贝卡》(Rebecca)做四五十场,每场的场租是多少?平均票价又是多少?

:是的。场租大约是四千美金一场(不包括全部灯光),按不同作品的类型产生的场租也不同。平均票价在六百元人民币左右。期待我们中韩两方有机会可以合作。

费:我们的场租比你要贵多了,因为缺少各方面对剧院的资金支持,而剧院的运营成本又是很高的。票价来说其实我们比你们还低一些,但如果把你们的票价和人均收入相比的话,就比我们廉价太多了。很抱歉百忙中占用了您那么多时间,我们也非常欢迎您来中国考察。期待未来有机会合作。非常感谢!

*此文感谢朴恩贤先生的翻译与沈泓小姐的文字录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47979.html

更多阅读

“老头滚动条”所感——小侃游戏名本土化 老头的滚动条

“老头滚动条”与“踢牙老奶奶”并称为游戏翻译两大奇闻。确实,放眼当今娱乐市场,不负责任的翻译越来越多,《XX总动员》《XX惊魂》之类无脑翻译充斥市场。在此受“老头滚动条”启发,小小讨论一下国外游戏名称的本土化翻译。之前看过一

本土化 纵深本土化 惠普力求「维稳」

     惠普激光打印与企业解决方案事业部高级副总裁Pradeep先生谈惠普移动打印策略。  加强本土化攻势正在成为惠普“维稳”的重要举措之一。  惠普仍然是一家稳重的科技公司。尽管在过去10年经历了3位首席执行官被解雇,以及

跨国公司本土化的弊端 跨国企业本土化难在哪里

     从肯德基最早的老北京鸡肉卷与烧饼米饭,到今年6月麦当劳推出的麦趣饭与麦饭卷,“洋快餐”开始大张旗鼓地把中国传统美食搬上餐桌;日前全球饮料企业帝亚吉欧以2.33亿英镑成为白酒企业水井坊的控股股东;再来看一组数据,联合国贸

国际化视野的重要性 倒逼国际化视野 催生本土化对策

     记者:现在大家谈国际化谈得比较多,但是很多商学院在理解上或者执行上,其国际化概念就相当于欧美化,包括像新加坡的商学院,他们会照办一些欧美的管理理念办学,之后发现离本土实践比较远。复旦是否也有这种情况呢?  钱世政:国际化

家乐福:三大策略“深耕”本土化

     自1995年在北京开出第一家门店以来,家乐福在中国已经有18年的发展历程,截至目前,其门店数已经超过220家。与来自法国的奢侈品、化妆品等企业固守法国“血统”不同,作为大卖场业态的企业,家乐福需要面对中国各地市场迥异的消费

声明:《韩国音乐剧本土化产业初探 韩国音乐剧》为网友柒汾離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