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村天天见报 王村村

俺们王村,我的村庄,我从小长大的地方,我喜欢。

王村,起飞

1997年的某一天,在长治市郊区王村发现晋国空首布的消息一下子惊动了长治考古界,在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是不是还有什么重大的秘密?

但是,随后赶来的考古人员,面对一堆黄土,几枚散落的晋国空首布铁钱,一个并不出奇的瓦罐失望了,瓦灌何来?钱怎么落进这个罐里?是谁的?是收集还是遗留?什么也说不清了。、

历史悠悠,岁月的长河只给这个村子打了擦边球,随之就再次静寂,恢复它的宁静。

如果你打开电脑,搜索王村,在中国的版图上,这样的名字太多了,张、王、李中国的大姓,以姓命村,这也是自然。

不过,郊区老顶山镇王村只有一个,而且王村姓王的也不是最多,为什么命名王村?不得而知。

虽然这样,这里是我的家,我可爱的家,生我养我的家,离不开它,一直是我的魂牵梦绕。

它地处地处长治市区北端,民航王村机场东侧,长太、长邯公路之间,南接市外环路,东邻长邯路,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全村共有737户、3678口人,土地面积4025亩,人均耕地1.3亩。

从官方的统计,都是一些干巴巴的数字,可是如果你深入其中,你就会感到它的勃勃生机。他是一个文化村,文化内涵深受邻居南垂的印象,旧时王村和南垂是联姻村,在我生活过的那个小队,就有一个教堂,还有两个庙。

当我们崇拜文化时,也有人在盗窃文化,在那个关帝庙前的一对石狮子,多少人曾经抚摸过他,小时候,那是最有趣的玩伴,可是某一天,它忽然被文物贩子盯上,也是从此再没有回来。在四队街的一个大狮子也是在劫难逃,如今在那里只有一个后来买的小狮子,那怎么能和原来的相比,见到那个小石狮子,想起那个老石狮子,那是怎样的一种情结。

据说,当初关帝庙修时,关帝曾经给主持修庙的人托梦。不知道,关老爷是否很忙,如果有时间,也给那主持再托一梦,告诉他石狮子在哪里,也帮助有关部门打击文物走私,也给我们捡回童年记忆。

石狮子丢了,那座老教堂还在,据说是1904年荷兰神父盖得,如今还没有归给那些时时刻刻想要回他的天主教徒,一百多年了,它见证了这个村子的百年风雨,那么破旧,但是每一个小雕刻都还是那样大气,少有人看它,在新教堂人们已经能够礼拜,做着福音,也许再等一些时候,它才能文物,它才会被珍藏。、

村里有个五家街,好多人好把这五家街叫成五队街,实际上这就差了,据说芦姓等五家最先搬到这里,开始在这里生活,由于这五家是这条小街的最早居民,所以这里才叫五家街。在刚解放的时候,在五家街还有一棵老树,千年以上,可惜长了千年的树没有成为树精,还是被人给伐倒了。

我想这五家肯定还是王村最早的居民,为什么?因为他们居住在村子的中心,一般来说,应该是由中心向外扩散的,

或者他们也可能是村子的最北边,因为如果他们是外来者,怎么可以住在村子中心,那么在不久前的王村,村子应该就在村子的南边。

据说村子南边的人有钱会活,村子北边的人省吃俭用喜欢盖房子之类正事,据说村子里来卖东西的在村子南头就快,在北边就慢,这是很以前的说法了,也不知现在如何?如果这样,正好证明村子过去的中心在南边,这从村里那些大大小小的庙来看,它们集中在村子北边,这就有些清楚了。

村子最大的庙是四队街西边的大庙,由于没有什么遗存,也没有考证它的历史,我的印象这里就是老学校的校址,在这里我曾听过好多神神怪怪的故事。

比如在那偏房住着的老师们晚上曾听见什么神说话,还有更有趣的,据说文革时,在这个庙里,那推倒的耶稣像和如来佛祖像竟然在里面斗法,天主教徒说,最后耶稣像安然无恙,还在墙上靠着,如来佛祖的像被推倒了,信仰佛教的教徒说的正好相反。不管它们怎么斗,我看一切宗教都是具有普世价值的,都是要人一心向善的,

再有,就是这座古庙现在在市体校院子内,据说当初有一位领导不怕邪,非要把这座庙给拆掉,这个时候,佛祖还有耶稣也许还有什么神,就给他点教训,当庙宇已经把屋顶拆了之时,这位领导正在工地指挥,好好走着,忽然腿就不能动了,有人告诉他,神在警告你,快别拆了。后来才有大庙的修缮一新。

如今的王村,特别是在打倒“四人帮”以后的几十年,十分重视教育,在1994年的一项统计表明,在这个如今只有三千多人的小村子里,出过老师就有三百多位,时间游过去快二十年了,村子人才多少,不用说肯定很多。

村子的老干部很好,给我们留下了两条笔直的的大街,整齐干净,村子如何总是笑脏不笑破。

村子的干部,针对过去村里出门不方便的特点,前几年专门兴起了集,这有了集,几天一次,买一些小东小西,足不出户比赶会还好。这也补存了村里没有庙会的不足。村子里,还有几个年轻人赶潮流,还改造修了钓鱼池。

我想村子里年轻有为的人一定还很多,我想在不远的将来,随着村子东边市里和潞城的公路修通,近在咫尺的机会,王村人一定会抓住。

王村的西边是一个王村机场,这些年说要搬,但是终于也没有搬,我想在飞机场边生活的人一定会飞起来,不要搬,我们还要乘飞机出门做事呢?

王村访古 郭存亭
提起长治市郊区老顶山镇的王村,可以说是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闻名全国,曾与山西的大寨齐名。王村在历史上原是潞城西南边陲的一个古老村庄。《郊区区志》载:“后唐时称东庄,宋朝时因王姓势强,以姓氏改为王村。”《潞城大事记》载:“1951年4月王村划归长治专署。”村庄古老,旧事很多。好多旧事,早已载入中国史册。
高树勋将军起义后曾驻军王村
  据戴玉刚先生著《太行山上的秘密战》一书揭秘:1945年10月30日,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兼新8军军长高树勋率10000余人在邯郸马头镇起义,史称“国民党起义第一军”。高树勋起义时以通电形式向全国发出《停止内战团结建国的起义宣言》。高树勋率部起义后,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中共中央号召国民党军队以高树勋部队为榜样,反对内战,主张和平,在内战战场上举行起义,加速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一些资料记载高树勋起义部队改编为“民主建国军”后驻潞城王庄,其实是驻潞城王村的。1945年长治已经解放,王村紧靠长治城。据《潞城革命老区》记载:“高树勋起义军改为民主建国军后随即进驻潞城境内王村一带。1947年6月14日,奉命开始整编。9月,该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豫鲁野战军第十纵队,调离潞城南下。”
  在王村走访,一位高龄老人告诉我们:王村驻扎的高树勋部队,当时就散居在老百姓家里,指挥部也设在老百姓家里,当年的办公地点现在都被后来翻修房屋给拆除,能记得当时的具体情况的人都已经过世了。在长北一带的村庄走访,高家庄一位老人对历史记忆很清,他告诉我们:高树勋将军起义后,因军队有上万人,其军队改编后从河北转至山西潞城,主要分驻在高家庄、张庄、马厂、南天贡、王村等村的天主教堂,当时的教堂都有很大的院子。
  高树勋将军于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2月后民主建国军转移离开长治。
王村农庄:山西第一个中苏友好集体农庄
  1943年11月29号,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作了题为“组织起来”的长篇讲话。他指出,初级的合作模式经过若干阶段的发展,必将发展为苏联式的集体农庄。山西在20世纪40年代就开展了农业生产互助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其农业合作化亦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并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
  l951年春,太行地区长治专区在武乡窑上沟、东监漳、西监漳、枣烟和黎城王平、平顺川底、壶关翠谷、长治县南天河、襄垣长畛、屯留东坡等村试办了10个初级社。山西高级社最早出现在长治专区。1952年11月7日,这一天是“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日,也是中苏友好纪念日,山西首个中苏友好集体农庄也于当日在长治诞生了:长治北郊的南垂、王村、关村、捉马4个村的918户农民,组织起一个取消了土地报酬并完全实行按劳分配的高级社,定名为“中苏友好集体农庄”。农庄领导机构设立在王村,在村西的一座叫“观音堂”的庙里办公,这庙现已荒废。老百姓又习惯又叫“王村农庄”。
  农庄设有政治部和管理部。政治部由上级委派国家工作人员20多人组成,专抓政治工作;第一任政治部主任是晋之俊。管理部由群众组织管理行政业务,在群众中推选有文化、政治修养好的人任领导职务。在两部位领导下内设政工股、生产股、文化福利股、农业技术股等。农庄主席是南垂的刘元庆,下有副主席2—4人。农庄领导是选举制,实行两年一选。“中苏友好集体农庄”成立,这是一个轰动过全省在全国有影响的新生事物。
  入庄的农民取消了土地分红后,完全实行了按劳分配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化体制。这时,在中国大地正上演苏联电影《幸福的生活》,苏联电影给集体农庄的庄员们描绘了一个鼓舞人心的美好未来,他们热切地接受着全新的社会主义教育。
  到上世纪的八十年代,还能在王村看到农庄当年的迹象。王村村东一大片平整的土地上,茂盛成排且高大的白杨树将大地分成一块块的,田间小路也非常整齐。我的中学时代是在王村度过的,每天早晨全体师生沐浴着阳光在昔日农庄的田间小路上跑操,那真是别有的一番情趣。
王村拖拉机站:全国最早的拖拉机站之一
  1952年,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重点试办机器拖拉站11处”,其中在王村中苏友好集体农庄成立的“王村拖拉机站”就是山西省的试点,为山西第一个拖拉机站。
  王村成立山西第一个中苏友好集体农庄后,农庄的农户人口分为若干个耕作队,采用以户折工、定额管理、财务包干、按月发放工资的管理模式。在这种先进的生产关系下,如此大面积的土地单靠传统的人畜耕作是很难满足生产需要的,必须依靠机械化才能完成。但农庄刚刚建立,一没有设备,二缺少专业人才,怎么办呢?在这种情况下,农庄向省里提出了寻求支援的要求。此后,经多方协调,省里随即从全省惟一的机耕农场——晋源机耕农场抽调了部分农业机械以及技术人员给予支援。首战告捷当时,晋源农场近一半的农机具被抽调了出来,仅拖拉机就抽调了4台,分别是:2台纳齐履带式拖拉机、1台万能铁轮拖拉机、1台福特轮式拖拉机。王村拖拉机站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组建的,拖拉机站办公设在在王村的天主教堂里。
王村天天见报 王村村
  王村拖拉机站组建成功后,经多方努力,短期内机器增至六台:其中有两台收割机,分别是一台康拜因、一台联合收割机;另外的四台就是从晋源农场抽调的耕地机,都是当时苏联制造的。据《晋东南大事记》记载:“到1953年,全站有九台拖拉机,有犁耙播种机十四台。”为培养拖拉机驾驶员,在拖拉机站成立的同时又成立了拖拉机学校,专门对驾驶技术和维修管理技术进行培训。从此,王村拖拉机站开始了晋东南农机修造及农机服务。拖拉机学校前后招收三批学员共四百余名,在公社化之前学校解散。拖拉机站成立之后,农庄出现了大批剩余劳动力。这时,农庄积极调整了产业结够,农林牧副开始全面发展。
王村记忆中的旧事
  历史的长河在不断冲淡着人们的记忆,昔日王村拖拉机站办公的天主教堂还在,由中苏友好协会出资两万元所建的“长治友谊小学”,其历史深处依然还记录着农庄的辉煌。
  1958年王村飞机场建立,大片的耕地建成了飞机跑道,使王村这个村名又载入国家航空史册。目前王村飞机场已属国家二级民航机场。
  1973年,一大批知识青年下放王村劳动。当年的王村知青队长冯富荣老人回忆:王村的知识青年主要是来自长治建委、长治二中,还有来自四川、福建、天津、黑龙江等地的,但人数不多。期间长治的知青曾大批地并至王村,王村成立了独立的知青生产队,上面还拨款10万元和一台拖拉机,让发展生产,规模还很大。在王村广阔的天地里,知青们狂热的故事,曾经使王村再度名扬三晋。1978年,王村的知青全部返城离开王村。上世纪八十年代,王村大队在村南原农庄地成立“三八”养猪场,其规模在当时是可观的。
  1997年王村出土了我国最早的金属铸币——晋国空首布铁钱,这一发现使沉寂多年的王村又惊动了考古界。
  改革开放以后的几十年,王村十分重视教育,一个小小的村办中学曾成为长治的“名校”,在这个如今只有三千多人的村子里,出过老师就有三百多位。“王村中学”名扬教育界。
  这些,都已成为王村人记忆中的一串串旧事。
郊区老顶山镇王村举行老年福利发放仪式“孝心大礼包”赠给老人  本报讯见习记者郜盼报道:报到处、领票处、福利发放处……10月23日,在铿锵激扬的上党梆子声中,郊区老顶山镇王村第九届村委会“九九重阳节”老年福利发放仪式在村文化广场展开。
  当日,在王村文化广场,村委把白面、食油等物品精心打包成了一个个“孝心大礼包”,作为重阳福利发放给村内60周岁以上的老人,让老人们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重阳节。
  据介绍,王村共有60周岁以上老人370余名,村委会为6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发放一袋面、一桶油。同时,60至69周岁的老人每人领取慰问金500元,70至79周岁的老人每人领取慰问金800元,8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人领取慰问金1000元。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现场采录就是要把实惠做到“实”郊区老顶山镇王村负责人为村民免费发放蔬菜
村里每家每户都领到了菜。本报记者 白刚 摄


  本报见习记者 郜盼
“村、支两委自己出力种菜,收了又不卖钱,那干啥?”“免费发给全村老百姓。”
  这是近日记者在郊区老顶山镇王村听到的一件“怪事”。
  郊区老顶山镇的王村,交通便利土地广褒,全村大大小小有1000多户人家。10月19日,记者带着疑问走进王村,走进世世代代以耕作为生的农民家中。
  刚进村口,记者就听到收割机轰隆作响,还有拖拉机翻地的声音。循声而去,在村东边一片流转田里,记者看到村、支两委领导正挽着袖子在地里当“分发工”,村民们的三轮车个个都装得满满当当。记者好奇地问道:“老乡,您这是干啥呀?”“领菜!”“给你50斤大葱、60斤萝卜、80斤白菜……”“好嘞!走喽!”
  又一位村民蹬着三轮车满载而归。村党支部副书记郭明旺笑着对记者说:“我们这里的农民世世代代耕种玉米,在新任村长张双海的带领下,第一次尝试种大葱,当然要把实惠分给村民。”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年复一年拿着微薄的收入,没有人想过这片土地能否“升值”。直到新任村委主任张双海的大胆尝试,才让这片玉米地种出了绿色大葱。
  “第一次种大葱,半个月去山东章丘考察,五个月村、支两委自己出力种植,刚开始技术不够成熟,可在这片40亩的试验田里,每亩就收了5000斤,收益增加1500元。”说起第一年的种植成果,郭明旺心里乐开了花。“明年,我们将集中管理,集中指导,把这300亩流转田包给农户,预计每亩能收8000斤,增收2000元,村民只要出劳力,收成就归自己所有。”“啥?明年还要免费发?”“对!我们就是要把实惠做到‘实’!”
  今年5月份,张双海从万新村引进种植技术和管理理念后,在村、支两委的精心照料下,这个“外来户”在王村扎了根,从一株株小葱苗到长势逼近两米的大葱,白杆绿叶带动了王村的发展势头。“我们与山东万新村达成了两村共建的协议,我们两村要一起建一个大葱学习观光园,如果在当地市场不理想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互相帮着卖。”有了“盟友”的王村,在发展大葱种植上的底气更足了。“计划走出去与外省合作?”“我们要种就要种出长治第一,在外面也要打出我们王村大葱的品牌。”
  打破旧传统、更新老观念、引进新技术,这就是王村走出种葱第一步的推动力。机械化种植、现代化指导、规范化管理,就是王村改变种植方向增收增产的秘诀。“老百姓的想法最实在,只要有希望,我们就愿意出力!”村民王海红憨厚的笑容中透露着对村、支两委决心发展大葱事业的支持和信任。
  望着这片“领导免费发,村民满载归”的秋收场景,说起今后王村大葱的发展方向,郭明旺胸有成竹:“以后我们还要有更多的优惠政策。”
  原来这“怪事”不怪,让村民富起来才是最实在的致富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0396.html

更多阅读

炫斗之王激活码怎么免费领取 天天炫斗礼包免费领取

炫斗之王激活码怎么免费领取——简介炫斗之王激活码怎么领取,炫斗之王激活码怎么获得,炫斗之王激活码怎么免费领取,这款游戏还没有对外发布还在内测阶段,只要有激活码的人的才可以进入游戏进行试玩。不过官方网站有领取激活码的通道,下

天天酷跑暗影战车怎么样 天天酷跑魔神战车

天天酷跑暗影战车怎么样——简介天天酷跑PVP新版本暗影战车,继坐雷焰狮王,闪电豹之后又一新给力坐骑,暗影战车怎样,暗影战车和闪电豹哪个好,本篇图解,暗影战车怎么获得,本篇详细介绍。天天酷跑暗影战车怎么样——方法/步骤天天酷跑暗影战

送给老师的画--《我的幼儿园》 送给幼儿园老师的礼物

昨天放学与王老师聊天时,天天告诉王老师晚上会画一幅画送给王老师,吃过晚饭便开始创作,今天一早拿去幼儿园送老师了哈~为了避免老师不知道每个部分画的是什么,天天请爸爸在旁边写上了汉字,内容很丰富,有教室里的小朋友和老师们、跳舞的天

分享:今晚CCTV-3《天天把歌唱》播出我作词的《雪山下的家》

分享:由生吉俐作词,吴宏维作曲,海政歌舞团青年歌唱家王欢演唱的《雪山下的家》,周一(2月27日)CCTV-3《天天把歌唱》首播18:30—19:30,重播当晚23:00-24:00,次日上午8:30-9:30,欢迎亲人朋友届时收看,谢谢!来冶一职工原创歌曲登上央视平台------

声明:《王村天天见报 王村村》为网友毅力坚强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