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这首诗是作者离开长安东游时,途中寄给旧友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月夜行舟图:猿声在夜中传来江流滔滔不断,树叶萧萧而下,极写景色的寥落凄寂,同作者凄凄惶惶的心情互为衬映。后四句借景生情,怀念友人,情景融合得很自然。月夜宿孤舟,心中愁闷,自然而生怀友之情,因而热泪横流。全诗情景交融,更加突出作者对旧友的思念和失意后的愤激孤苦。

注释

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旧游:指故交。暝:指黄昏。沧江:指桐庐江。沧同“苍”,因江色苍青,故称。建德:唐时郡名,今浙江省建德县一带。非吾土:不是我的故乡。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维扬:即扬州。《洞书·禹贡》:“淮海维扬州。”

遥寄:远寄。海西头:指扬州。隋炀帝《泛龙舟歌》:“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因古扬州幅员辽阔,东临大海,故称。

译文

山色昏暗听到猿声使人生愁,桐江苍茫夜以继日向东奔流。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建德风光虽好却非我的故土,我仍然怀念扬州的故交老友。

相忆相思我抑不住涕泪两行,遥望海西头把愁思寄去扬州。

鉴赏

这首诗在意境上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 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扬州(即广陵)友人之作。桐庐江为钱塘江流经桐庐县一带的别称。“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次句沧江夜流,本来已给舟宿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便简直要激荡起来了,它似乎无法控制,而像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宿。接下去“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语势趋向自然平缓了。但风不是徐吹轻拂,而是吹得木叶发出鸣声,其急也应该是如同江水的。有月,照说也还是一种慰藉,但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诗人的孤寂感,就更加要被触动得厉害了。如果将后两句和前两句联系起来,则可以进一步想象风声伴着猿声是作用于听觉的,月涌江流不仅作用于视觉,同时还有置身于舟上的动荡不定之感。这就构成了一个深远清峭的意境,而一种孤独感和情绪的动荡不宁,都蕴含其中了。 诗人之所以在宿桐庐江时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建德当时为桐庐邻县,这里即指桐庐江流境。维扬,扬州的古称。按照诗人的诉说,一方面是因为此地不是他自己的故乡,“虽信美而非吾士”,有独客异乡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这种思乡怀友的情绪,在眼前这特定的环境下,相当强烈,不由得潸然泪下。他幻想凭着沧江夜流,把他的两行热泪带向大海,带给在大海西头的扬州旧友。 这种凄恻的感情,如果说只是为了思乡和怀友,那是不够的。孟浩然出游吴越,是他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为了排遣苦闷而作长途跋涉的。“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这种漫游,就被罩上一种悒悒不欢的情绪。然而在诗中,诗人只淡淡地把“愁”说成是怀友之愁,而没有往更深处去揭示。这可以看作孟浩然写诗“淡”的地方。孟浩然作诗,原是“遇思入咏”,不习惯于攻苦着力的。然而,这样淡一点着笔,对于这首诗却是有好处的。一方面,对于他的老朋友,只要点到这个地步,朋友自会了解。另一方面,如果把那种求仕失败的心情,说得过于刻露,反而会带来尘俗乃至寒伧的气息,破坏诗所给人的清远的印象。 除了感情的表达值得读者注意以外,诗人在用笔上也有轻而淡的一面。全诗读起来只有开头两句“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中的“愁”、“急”二字给人以经营锤炼的感觉,其余即不见有这样的痕迹。特别是后半抒情,更像是脱口而出,跟朋友谈心。但即使是开头的经营,也不是追求强刺激,而是为了让后面发展得更自然一些,减少文字上的用力。因为这首诗,根据诗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写不好可能使上下分离,前面是“宿”,下面是“寄”,前后容易失去自然的过渡和联系。而如果在开头不顾及后面,单靠后面来弥补这种联系,会分外显得吃力。头一句着一个“愁”字,便为下面作了张本。第二句写沧江夜流,着一“急”字,就暗含“客心悲未央”的感情,并给传泪到扬州的想法提供了根据。同时,从环境写起,写到第四句,出现了“月照一孤舟”,这舟上作客的诗人所面临的环境既然是那样孤寂和清峭,从而生出“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的想法便非常自然了。因此,可以说这首诗后面用笔的轻和淡,跟开头稍稍用了一点力气,是有关系的。没有开头这点代价,后面说不定就要失去浑成和自然。

孟浩然写诗,“遇思入咏”,是在真正有所感时才下笔的。诗兴到时,他也不屑于去深深挖掘,只是用淡淡的笔调把它表现出来。那种不过分冲动的感情,和浑然而就的淡淡诗笔,正好吻合,韵味弥长。这首诗也表现了这一特色。

赏析

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扬州(即广陵)友人之作。桐庐江为钱塘江流经桐庐县一带的别称。
诗的前半首四句,以情写景。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次句写清江、静夜、急流,舟宿本来就给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便简直要激荡起来了。景物与作者的感情互为因果。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风不是徐吹轻拂,而是吹得木叶发出鸣声;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进一步渲染萧瑟孤寂的感情。将前面四句联系起来,则可以进一步想象风声伴着猿声是作用于听觉的,月涌江流不仅作用于视觉,同时还必然有置身于舟上的动荡不定之感。这就构成了一个深远清峭的意境,而一种孤独感和情绪的动荡不宁,都蕴含其中了。诗人夜闻猿啼流急,顿觉愁声絮耳。又因旅况寂落,风中木叶,已见萧瑟不定,月下孤舟,更是悄怆凄清。情景交融,绘声绘色,正是孟诗的特色。
  诗的下半首四句,转入抒怀。文顺势下,忆旧寄情。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建德”在桐庐江上游,为桐庐邻县,这里即指桐庐江流境,当然不是孟浩然的故乡。“非吾土”,用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语,无意求工而恰到好处。“维扬”即扬州,是孟浩然常游之地(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广陵亦即扬州。)孟浩然对扬州,每忆情切。在眼前这特定的环境下,这种思乡怀友的情绪,相当强烈,不由得潸然泪下。甚至两行热泪,遥寄眷恋之情。海西头亦指扬州。他幻想凭着沧江夜流,把自己的两行热泪带向大海,带给在大海西头的扬州旧友。诗的结尾特别的语挚情深。


赏析

  山色昏暗,听到猿的叫声,使人哀愁。桐庐江苍苍茫茫,夜以继日向东奔流。风吹动两岸的树叶,沙沙作响,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建德风光虽好,却不是我的故土,我仍然怀念扬州的故交老友。我还是把这两行泪水,寄给遥远的海西头——扬州。
  
  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在群星灿然的唐代诗坛,孟浩然作为初唐到盛唐过渡的杰出诗人,以清淡旷远的风格,对开启盛唐诗风有着积极的影响。孟浩然出生在武则天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去世,比李白、王维大十二岁,比杜甫大二十三岁。唐代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孟浩然自小受传统儒家教育,少年时有“兼济天下”的理想抱负,可是几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中,写文章求官也不如意,曾经短暂在张九龄的幕府中做底层的小官,最后在五十二岁时不得志而死。孟浩然的一生比较简单,大半生都在襄阳隐居,曾经在吴越、江淮、湘桂、巴蜀等地方漂泊漫游,写了不少山水田园诗,寄托自己不得志的愁苦情怀。
  
  五言律诗《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是诗人孟浩然离开长安东游时,途中寄给旧友的一首诗。孟浩然四十岁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没中,大约在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到东都洛阳游览。在洛阳半年多,第二年秋天,从洛阳动身到越州(今绍兴)。大约开元十八年,诗人途经建德县桐庐江时写的。

  桐庐江:即桐江,为钱塘江流经桐庐县一带的别称。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月夜行舟图:猿声在夜中传来,江流滔滔不断,两岸树叶萧萧而下,写景色的寥落凄寂,同诗人凄凉的心情互为衬映。后四句借景生情,怀念友人,情景融合得很自然。月夜宿孤舟,心中愁闷,自然而生怀友之情。诗在意境上显得清寂,情绪上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山色昏暗,听到猿的叫声,使人哀愁。桐庐江苍苍茫茫,夜以继日向东奔流。暝:昏暗。沧:水深绿色。诗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次句沧江夜流,本来已给舟宿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更加激荡。诗人也像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宿。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风吹动两岸的树叶,沙沙作响,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孟浩然是写景的高手,善于在景物中写入自己的情绪。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建德风光虽好,却不是我的故土,我仍然怀念扬州的故交老友。建德:唐时郡名,今浙江省建德县一带。东汉辞赋大家王粲在《登楼赋》中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我还是把这两行泪水,寄给遥远的海西头——扬州。海西头:指扬州。隋炀帝《泛龙舟歌》:“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因古扬州幅员辽阔,东临大海,故称。孟浩然这种凄恻孤独的感情,如果说只是为了思乡和怀友,那是不够的。孟浩然出游吴越,是他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为了排遣苦闷而作的长途跋涉。然而在诗中,诗人只淡淡地把“愁”说成是怀友之愁,而没有往更深处去揭示。这可以看作孟浩然写诗“淡”的地方。那种不过分冲动的感情,和浑然而就的淡淡诗笔,韵味弥长。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到襄阳游玩。当时孟浩然患有背疹,即将痊愈。因为王昌龄来,孟浩然忘情饮酒,又吃了新鲜鱼虾等,疾病复发,驾鹤西去,享年五十二岁。孟浩然简单的一生就这样戏剧性地结束了。但是孟浩然得到了后辈诗人的深深爱戴。王维过襄阳,在刺史亭画孟浩然像,并将亭改名浩然亭。杜甫称赞孟浩然的清淡诗句每句都值得流传:“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0733.html

更多阅读

古典诗词鉴赏《过故人庄》孟浩然 _习古堂国学网

视频地址:http://www.56.com/u33/v_NTIyNjUzMzQ.html【原文】《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作品简介】《过故人庄》由孟浩然创作,被选入《唐诗

孟浩然五绝《春晓》赏析 孟浩然 春晓

孟浩然五绝《春晓》赏析梁鹤秀 孟浩然(公元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湖北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拯人患难。早年隐居襄阳附近鹿门山,后游学吴越。年四十游京师长安,曾于太学赋诗,满座皆惊叹嗟服,无敢与其争锋,应试进士未被录取。王维赏识孟浩

声明:《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为网友幻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