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译读之五2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意译:子贡问孔子:“卫国大夫孔文子(孔圉yù)为什么死后谥号为‘文’?”孔子说:“孔圉聪明好学,向低于自己的人学习不感到羞耻,因为这样他死后才谥号为‘文’。”

原文: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意译:孔子赞扬郑国大夫子产说:“他有做官人应有的四点道德:他对自己的行为很谦恭严肃,他对事奉君主能敬重负责,他对教养人民能显示恩惠,他对役使人民能符合道义。”

原文: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意译:孔子说:“齐国的晏平仲(晏婴)善于与人交往,与他交往久了就会更加尊重他。”

原文:子曰:“臧文仲居蔡(大乌龟),山节藻棁(节:柱上斗拱;藻:用文字装饰;棁:zhuō梁上短柱)。何如其知(知通假智)也?

意译:孔子说:“鲁国大夫臧文仲盖房子养神龟,把山的形象刻在柱头的斗拱上,水草花纹画装饰梁上的短柱。这样做,怎么还有人说他聪明有见识呢?”

原文: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今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也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臣杀君为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动词,去,往)一帮,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意译:子张问孔子说:“楚国宰相子文三次担任宰相,没有露出喜色;三次被罢免宰相职位,没有表现出怨恨的脸色。他交接宰相职务时一定要把已实施的政务事向新宰相交待清楚。这样的人怎么样?”孔子说:“他对国家忠心了。”子张又问:“算有仁德吗?”孔子说:“不知道他内心是真正出于天道还是有私欲,怎么能说这是仁德?”子张又问:“齐国大夫崔抒弑杀国君。齐国大夫陈文子有马四十匹,能舍弃抛弃而离开齐国。他到了另一个国家,看了那里的情况后说:“还是像我国大夫崔抒那样无礼作乱的样子。”陈文子又离开了这个国家。到了另一个国家,看了那里的情况后又说:“还是像我国大夫崔抒那样无礼作乱的样子。”又离开了这个国家。陈文子这人怎么样呢?”孔子说:“算得上清高。”子张又问:“算有仁德吗?”孔子说:“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有别样原因,怎么能说这就具有仁德了?”

原文: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意译:鲁国大夫季文子遇事要反复考虑多次才做。孔子听这事,说:“考虑二次,这就可以了。”

原文: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知通假智),邦无道则愚。其知(知通假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意译:孔子说:“卫国大夫宁武子在国家政治清明时就表现得很聪明,在国家政治黑暗时就显得很愚蠢。他的那点聪明别人是可赶得上的,可他那愚蠢别人就赶不上了。”

原文: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小子:孔子对弟子的昵称)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意译:孔子在陈国,说:“回家乡去吧!回家乡去吧!家乡的青年学生志向太远大,可不够踏实。他们的文采斐然可观,但还不知道怎样修养成才。

原文: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意译:孔子说:“伯夷,叔齐这两兄弟不记恨别人以前对自己的坏处,对他怨恨的人因此就少。”

原文:子曰:“孰为微生高直?或乞醯(xī,醋)焉,乞诸于邻(于邻乞)而与之。”

意译: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人性格直爽?有人向他讨点醋,他却从邻居那里讨醋来给人。”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也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也耻之。”

意译:孔子说:“说话花言巧语,表明和颜悦色,对人恭顺过分,左丘明认为这可耻,我也认为这可耻;内心里隐藏着怨恨,表面上却用友好的态度对待人。左丘明认为这可耻,我也认为这可耻。”

原文:颜渊,季路侍。子曰:“盍(hé)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衣名词动用,穿)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译读之五2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

意译:颜渊,季路陪伴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志向呢?”子路说:“愿意把我的车马和穿的好衣裳给朋友共用,虽然用旧用坏我也不会感到遗憾。”颜渊说:“愿意不夸耀宣扬自己的好处,不表白显露自己的功劳。”子路问孔子说:“我们也想听听老师的志向。”孔子说:“让老年人能安享晚年,朋友能深信我的诚实信用,年轻人能怀念我的关心爱护。”

原文: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讼:责备)也。”

意译:孔子说:“算了吧!我还没有见到看到自己有过失而能自我反省责备的人。”

原文: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住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意译:孔子说:“即使只有十家人的小地方,也一定有像我一样讲忠信诚恳的人,只不过是没有我好学罢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1402.html

更多阅读

《论语》经典名句五十条 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

《论语》经典名句五十条求学篇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2

读《于丹论语心得》之四:君子之道——有感

于丹《论语》心得之四:君子之道。这章主要讲如何做一个君子,能够称为君子的标准又是什么。“君子”是孔夫子心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使许多人正在努力的方向与动力。提到“君子”一般都会与男子相联系,谁说女子中就不能有“君子”。“君子

论语原文及翻译 论语第五篇原文及翻译

【本篇引语】《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

读《论语别裁》有感之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在《论语》第七篇《述而第七》谈到孔子作学问时,有一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字面上的意思是: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可以做我的老师的。学习他好的方面,对他不好的方面,加以改正。其实这里,“

声明:《论语译读之五2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为网友限量版染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