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齐平:身兼多种角色的评论员

石齐平:身兼多种角色的评论员

他是温文尔雅的评论员,屏幕上的他,总是笑意盈盈,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将艰涩难懂的经济问题深入浅出地讲给你听;他是融会贯通的老师和学者,不论是课堂上还是著作中,他总是旁征博引,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他思考的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生活里的他,是个亲和幽默的好男人,他骄傲地认为在家庭里的表现不错,但也谦虚地承认自己还有需要改进的空间。他就是凤凰评论员——石齐平。


被曹景行举荐加盟凤凰卫视

石齐平是2003年加入凤凰卫视的,那个时候恰逢香港SARS,凤凰资讯台也刚刚成立不久,计划增加评论员的阵容。当时与石齐平认识已久的凤凰评论员曹景行,与公司商议后,询问石齐平愿不愿意到香港工作。双方一拍即合,石齐平就成为了凤凰卫视评论员队伍中的一员。

在此之前,石齐平也曾趁到香港讲课的机会,不固定地受邀做一些电视评论节目。比如《一点两岸三地谈》,这个节目当时由鲁豫主持,通常请到一些台湾、北京、香港的嘉宾参与,石齐平就曾是这个节目的“常客”。

集多重社会角色于一身

到目前为止,石齐平身兼多种社会角色:公务员、大学教授、学者、媒体评论员。当有人问道:“以上角色,哪一个角色最让您感觉游刃有余、最有成就感”时,石齐平回答:“我觉得游刃有余还不敢当,但是不论做老师、做评论员、做媒体的文字工作,还是在政府部门做研究工作,都很有意思,而且不同的工作之间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在这些角色中,相对而言媒体工作更具综合性,一方面能针对我们所关心的政治、经济问题以及国内外的一些学术问题进行分析和评论,另一方面媒体工作没有更多形式上的束缚,相对比较自由。所以在媒体工作,更让我感觉愉快。”

作为学者、教授、媒体评论员,相同的是,三者都要在不同的受众面前发出声音。但在著作、课堂和媒体这三个不同的平台,发出声音的方式是否有不同?石齐平的体会是,没有什么太多的不同,只不过在课堂上讲课时,可以马上看到学生的表情,可以得到直接的反馈;而做电视评论或平面媒体的文字工作,大家的反馈要从网络上获取。

有趣的是,石齐平基本不用电脑,也不上网,所以他对于受众对其节目或作品的评价,基本处于“零负担”的状态,这种“轻装”对于做好电视评论来说,也许有另外的一种好处。石齐平认为,网络上的信息虽然海量,但是也容易碎片化,而他坚持每日阅读大量报刊杂志,所获得的信息量和所触及的信息深度也足够了。

受众关注、深入浅出----电视评论的影响力

发现问题、探究来龙去脉、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做到第三个方面,恐怕是媒体评论员最难做到的,也是受众最想得到的。对此,石齐平认为自己首先要把涉及的每一个政治经济的问题搞懂,然后尽量深入浅出地告诉别人,那样受众才会感兴趣。还有就是自己的选题,第一是要能让观众感兴趣,第二是这个题目也能谈出一些道理,首先要说服自己,这样的评论受众才会感兴趣。如果电视评论只是为了清谈而清谈,就没有太大意思和意义了。

石齐平在《石评大财经》里的《平说新语》中,像说故事一样说评论,那是在节目的最后部分设计的

一个比较轻松的环节,与前面的主题相关联,就好像西餐最后的一道甜点。

思考大家所关注的问题

石齐平写过很多书,关注和研究两岸的政治、经济、文化。石齐平说,“两岸问题是大家都关注的问题,也是全球都关注的问题,既然大家都关注,就自然会引起包括我在内的人的关心和思考。经济也好,政治也好,军事也好,文化也好,凡事我们可以思考一些看法的,我都愿意去谈。”当然,经济问题又相对扮演一个更核心的角色,因为它影响力和辐射面比较广,石齐平说,所以自己的著作也更多以经济为主。

著作是每周写作的积累

石齐平每周都要写文字,这是雷打不动的,就像学生要交考试卷一样。他说:“写文章也是练习,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是不一样的。通常我节目里想说的,我会事先写好,这是一种一举多得的工作方式,先写后说,同样的思考在不同的平台展现。”

所以,石齐平的著作都是这样在日常的积累之后,受邀集结成书的,他从来不主动要求出书。

给自己打分是中上水平

石齐平很亲和、幽默,又有学养,这是一个好男人的标志。若给自己的职业角色、家庭角色打分的话,

石齐平谦虚地给自己打分是中上水平。他说:“中上水平的意思就是不算太糟,但是还有改进的空间。因为平时比较忙,留给家人的时间相对比较少。孩子现在都有自己的家庭和工作,内人也有自己的工作,我现在在香港,基本就是做评论和阅读的工作。”

谈到对子女的教育,石齐平称:“我对教育是有一些看法的,但是不是就将这种看法用在我自己的孩子身上,那倒未必。就好比说理论是理论,但实际上是另外一回事儿。”

忙碌并开心

石齐平感觉现在的状态不错,因为做评论员、做教师、著书立说,都是他乐意去做的事情,热爱与兴趣相结合是开心的事情,虽然很忙碌。

除了工作之外,石齐平喜欢云游四海,一有时间,就会到处走走,到处看看,和朋友聚聚,这是生活上的一种调剂。

在中国内地,石齐平最喜欢的是新疆,幅员辽阔,地貌、景色多样大气,民族风采多彩多姿。他最不喜欢的是建筑千篇一律、缺少风格的城市。

石齐平日常喜欢读书看报,虽然现在整块时间看大部头书籍的时间少了,但是浏览各种报纸是不可缺少的。

人物名片:

石齐平,浙江人,毕业于台湾大学经济系经研所。曾任海基会副秘书长、台湾经建会专门委员及参事、《工商时报》主笔、多间大学兼任副教授。现任凤凰卫视《石评大财经》《时事开讲》《金石财经》评论员,《商业周刊》主笔,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荣誉研究员,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客座教授。经常获邀出席各电视台时事政经论坛节目作嘉宾主持。

其著作十余种,内容以政治、经济的观察分析为主,并荣获多项殊荣,如金鼎奖及新闻评论奖项等。(小鱼)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1609.html

更多阅读

陈平:30多年前我的教师生涯

作者:陈平 来源:兵团新闻网天地君亲师 《礼记》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 《上世纪五十年代流行语》西方历史学家记载:成吉思汗大军横扫欧亚大陆时,对曾经屠杀蒙古商队的阳塔汗国实行报复,比马鞭子高的一律杀掉,儿童迁走收养,而有一技之长的工

刘江平:继续丈夫未成就的祖国统一大业

继续丈夫未成就的祖国统一大业刘江平周叔璜:生于1919年9月四川丰都一个商人家庭,高中毕业后,于1942年与刘善本结婚,1947年在地下党的领导下与国民党作斗争直到四川解放,1950年初到哈尔滨一航校入伍,文革中受到残酷迫害,直到1975年中央军

石合泰:我曾居住过的百年老宅

真没有想到,三十年前我在如皋曾经住过的集体宿舍,竟成当地政府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更没有想到,那座当时便有些年头的房屋,竟是近代风云人物康有为题名的“石合泰”。前些日,当过去的如皋同事偶然告诉这一消息时,我简直难以置信,惊诧莫名,

石廷洪:央企董秘的角色定位

     规范董事会建设,是国企决策体制改革的生命线。此间,董事会秘书亦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央企的董事会秘书,该如何进行角色定位,有效履职呢?中国恒天集团董秘石廷洪对此有着切身的体会。  “董事长在公司治理、母子公司管控方面

段俊平:中国企业家管理企业的三字真经

  西方管理之父德鲁克在给北京大学光华德鲁克研究会的开幕词中这样写道:“管理者不能依赖进口,即便是引进也只是权宜之计,而且也不能大批引进。中国的管理者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他们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文化,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声明:《石齐平:身兼多种角色的评论员》为网友爆菊不爆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