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由来的故事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由来的故事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由来的故事

20世纪30年代时期,人民军队中出现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由于歌词形象地把革命军队的纪律融会贯通在其中,曲调旋律雄壮有力,所以很快在各根据地红军和人民群众中传唱开来。在历经了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等各个时期后,歌词内容也与时俱进地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于1950年和1957年两次对《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的歌词进行修改。1957年出版的《解放军战士》杂志第14期上,正式刊登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标准歌词。但是长期以来,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到底是谁,却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无独有偶,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当中国体育代表团进场时,场内响起了雄壮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的旋律,而轮到了中华台北队入场时,伴奏的乐曲却依然还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的旋律。海峡两岸的官员均有些不解,但回去经过仔细查证之后,才得知此歌曲的旋律与两岸的军方都是有着关联的,世人只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解放军军歌之一,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并不单单是一首解放军军歌的旋律,而是一首来自海外很古老的军歌,早就在中国大地上流传开了。此曲原名为《德皇威廉练兵曲》,是一首普鲁士军歌。早在19世纪清政府练新军时,湖广总督张之洞就用此曲填词作为队列歌曲,民国后,北洋军阀各派系军队、国民革命军、新军阀军队,都用此曲填入新词成为军歌,一直到后来的八路军、解放军,这个曲子可以说是被中国军队广泛使用。所以在奥运会入场式上,当海峡两岸运动员入场时,东道主均用此曲伴奏,可谓用心良苦。这两支中国的体育代表团踏着这同一首进行曲进场,拉近了两岸心理上的距离。

解放军总政治部于建国后两次对《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词进行了修改,并在随后的《解放军战士》杂志上正式刊登了标准歌词,也就是现在所唱的歌词。1973年12月12日,毛主席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在会上建议与会者共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但是,几十年以来,有关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到底是谁,却没有人能说清。

1973年3月,老红军战士程坦病重。他躺在床上,看着国务院发来的干部履历表上“有何著作”一栏思绪万千。他认为,这不是一个著作权的问题,而是一个无产阶级战士革命品质的表现见证。他终于下定决心,口述了给周总理的信,如实地报告了他在红十五军团工作时编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歌词的情况。在周总理的关心下,调查很快开始了。直到1980年前后,程子华、郭述申、刘华清等领导同志先后向中央写了证明材料。调查工作终于得出结论:程坦同志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歌词的原作者。

在2004年出版的《刘华清回忆录》中,也提到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诞生过程。红二十五军由鄂豫皖根据地长征到陕北以后,与陕北红军一起改编为了红十五军团,当中央红军先遣队与红十五军团会合后,捎来了一批文件和宣传品,其中一份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印发的《中国工农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布告》引起了程坦的注意。高兴之余,程坦根据布告的内容,编写了最初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的歌词。他不会作曲,就请时任红十五军团政治部宣传科长的刘华清协助,借用鄂豫皖苏区流行的《土地革命完成了》的曲谱,反复哼咏,不断修改歌词,终于完成了这首有名的军歌——《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开头一句原先为“红色军人个个要牢记”,到后来改为“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其他基本没变。因为歌词通俗易懂,曲调也简单,这首歌很快就传唱开来。于是,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该歌的曲词旋律是由鄂豫皖苏区的民歌演变而来的吗?但在后来许多音乐工作者到鄂豫皖地区进行实地采风时,却发现这首歌的音调、调式以及句法等等,都和当地流行的其他民歌缺乏必要的联系。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例如那脍炙人口的鄂豫皖苏区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就是根据大别山民歌《八段锦》的曲调改编而成,传唱至今,经久不衰。由此看来,《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所借用的《土地革命完成了》之曲调,并不是原产于鄂豫皖地区的音乐旋律。

音乐工作者们经过调研后发现,在战争年代,由于革命军队中作曲创作人员极少,许多歌的曲调就直接来源于现有的民歌、老军歌,或者外国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曲调也是如此,它仿自于鄂豫皖苏区民歌《土地革命完成了》,但该民歌也是借鉴了其他曲调,那就是冯玉祥部队的《练兵歌》。军阀割据时期冯玉祥曾任河南督军,所辖部队驻扎在河南,冯玉祥很讲究练兵方法,亦注重对官兵进行精神教育,其中在队列中唱歌是重要的一项内容。其中唱得最多的是那首《练兵歌》,歌词原文是:“民族立宪五族共和了,方知今日练兵最为高。庚子兵变,人人都知晓,若不当兵,国家无人保。请看外国军械多灵巧,重整武备坚甲利兵高。同胞练兵,个个如虎豹,若不操练,国仇不能报。路军营内步马辎工炮,各营各连学术比低高……”,由于经常在部队传唱,歌词容易领会,曲调也很简单,后来就在鄂豫皖地区流传了开来。

那么,《练兵歌》的曲子是冯玉祥所作吗,抑或是请人作的?答案都是否定的,《练兵歌》同样是根据已有曲调重新填词的。那么这首《练兵歌》的曲调又是来自哪里呢?

于是在这里就出现了众多说法,有人撰文说《练兵歌》的曲调居然是模仿自张作霖的奉军的《大帅练兵歌》。不过据了解,在辛亥革命的前后时期里,总共诞生过三支《大帅练兵歌》。有袁世凯的《大帅练兵歌》,张之洞的《大帅练兵歌》,和张作霖的《大帅练兵歌》。1894年,甲午战争战败后清政府痛定思痛,决心改革军队,模仿西方军队编练新兵。袁世凯受命在天津小站练兵,创建了近代中国第一支新式陆军。袁世凯招募的新兵有着严格的标准,只招收年轻力壮、性格朴实的农家子弟,有不良嗜好的一律不要。这支新军采用德军和日军的建制,聘请了大量的德国教官和少数美国、日本教官,其中,德国教官人数最多。

那些农民出身的士兵大多不识字,众多的条令和规章根本记不住。在这种情况下,新建陆军参谋营务处总办、翰林徐世昌编写了包括《大帅练兵歌》在内的一系列军歌,以帮助士兵记住条令和军规。徐世昌选择了一首普鲁士军歌的曲调来为《大帅练兵歌》填词。这首普鲁士军歌原名为《德皇威廉练兵曲》,非常适合在队列行进时齐唱。而《德皇威廉练兵曲》就是袁世凯所聘请的德国教官传入中国的。在袁世凯的新军唱响了《大帅练兵歌》之后,后来的张之洞和张作霖队伍的《大帅练兵歌》也相应地借鉴了袁世凯《大帅练兵歌》的曲调。

显然而见,军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曲调是十九世纪清政府编练新军时,最早借用了普鲁士军歌曲调填词作为队列歌曲的。进入民国后,北洋军阀各派系军队、国民革命军、鄂豫皖的工农红军,都曾用此曲填入新词成为军歌,成为今天中国人所熟悉的旋律。

军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曲调传承路线图是这样的:

普鲁士军歌《德皇威廉练兵曲》→袁世凯军歌《大帅练兵歌》→张之洞军歌《大帅练兵歌》→张作霖军歌《大帅练兵歌》→冯玉祥军歌《练兵歌》→鄂豫皖苏区民歌《土地革命完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人民军队自八.一南昌起义建军起,就注重加强革命纪律,并严格执行统一的纪律,这是工农子弟兵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显著标志。

1927年9月,毛泽东在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时,就要求部队官兵对待人民群众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拉夫,不打人,不骂人。同年10月,在江西省遂川县荆竹山动员部队向井冈山进发时,规定了三项纪律:即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1928年1月,部队进驻遂川县城,分散到县城周围农村发动群众时,又提出了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同年3月间,部队到达湖南省桂东县沙田村,毛泽东向全体指战员正式宣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三大纪律是: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是: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从而奠定了工农红军统一纪律的基础。

1929年以后,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部队的实践经验,又将“行动听指挥”改为“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打土豪要归公”改为“筹款要归公”,后又改为“一切缴获要归公”。六项注意也逐步修改补充成为八项注意: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

1947年10月10日,毛泽东起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对其内容作了统一规定。这就是我军现在执行的并谱成歌曲传唱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言简意赅,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格纪律,以及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等具体要求,体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军民一致的原则,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无产阶级的新型人民军队。一切行动听指挥体现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人民军队内部下级服从上级的指挥关系,是达到全军高度集中统一,保证军队执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胜利完成各项任务最基本的纪律要求。一切缴获要归公,体现了人民军队的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和在革命战争中必须充分利用缴获敌人的物资发展壮大自己的原则。不虐待俘虏的规定,体现了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政治胸怀、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瓦解敌军的原则。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它对于加强军队建设,密切军民关系,增强官兵团结,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起了重大的作用。人民解放军的成员来自于人民,具有高度的革命事业心,自觉地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为行为规范严格遵照执行,从而获得了全国人民的真诚拥护和热烈欢迎。

在党的历史上,毛泽东主席曾多次领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

第一次是在1971年8月15日至9月12日期间,毛主席到南方巡视期间,反复强调要增强团结,遵守纪律,并且多次与南巡随行人员和参加座谈的同志一起唱《国际歌》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第二次是在1973年12月12日,毛主席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上,毛泽东建议与会者一起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由他亲自领唱。

这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前世今生的传奇故事经历,战争年代里人民军队中音乐工作者的缺乏,使得该歌曲借用了根源上是普鲁士军歌《德皇威廉练兵曲》的旋律,但采用什么样的曲调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传递出来的不朽之精神,几代人过去了,人民军队遵守纪律,严格守成的传统精神没有变,这首歌体现出来仍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和行动准则,是人民军队的本质和宗旨精神之所在。

完稿于2013年11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1893.html

更多阅读

《第22条婚规》加长版的《101次求婚》 101次求婚下载

《第22条婚规》加长版的《101次求婚》文/宋连友[题记]所谓影评,我的理解是,首先是要完整的看过影片;其次,才是对于影片的评论。故而,我的影评文章受众也是针对已经看过的朋友。文章并没有对故事情节做累述说明,如若是单纯为了解影片内容

电影《两男变错身》——互换身体的低俗把戏 互换身体迅雷下载

电影《两男变错身》讲述曾经的发小在各自的人生轨迹上越走越远,一个有了家庭,有房有车有妻有儿,婚姻平淡;另一个放浪形骸,夜夜笙歌,典型的单身贵族。两个人互诉衷肠后,十分羡慕对方的生活,出于Benice 的礼貌或者真心的诉求,在许愿池下的愿望

声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由来的故事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网友年月变我未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