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审美赏析 滁州西涧 韦应物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审美赏析


韦应物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之一,后人多以王孟韦柳并称。他的“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绕有生意”。滁州西涧》是韦应物的一首山水诗,也是韦应物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代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后野渡所见。诗歌中,诗人寓情于景,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含蓄地表现出诗人进仕退隐的矛盾思想。全诗如下: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第一句“独怜幽草涧边生”,“怜”即爱的意思。“涧”即夹在两山间的水沟。“独”是“最”的意思。“幽草”即长在阴深处的草。诗一开始就写春天繁荣的景物中,诗人表明特别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一个“独”字和一个“怜”字,不但把自己与幽草联系起来,而且以物喻人,借物抒情,表现出“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的情怀。这样,诗人借此暗示了自己所具有的恬淡的情怀,表现出与世无争的胸襟。

第二句“上有黄鹂深树鸣”。上句写山涧小草,通过视角描写草处之于幽处,也表现出诗人自己的情怀,属于静态描写。这一句承上而来,从听觉的角度来写,借山中树上的鸟来表现山之幽静,属于动态描写,以声衬静,从而突出了山之幽静。“深树”即茂密的树林,或者树丛深处。这里,诗人描写了深树上黄莺的鸣叫,打破了“幽静”的山林。我们要注意,在诗歌中,诗人总是有所寄托的,不管是托物言志,或者是借物抒情,都是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其实,诗人这里,借助山中“幽草”比喻的是安贫守节的人(当然也就是诗人自喻),而“黄鹂”比喻那些居高位而媚时的仕宦之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嘛。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含蓄地自己所处环境及其自甘寂寞的隐逸情感表达出来。

第三句“春潮带雨晚来急”,“春潮”即指春天来临,冰雪融化,河水自然增长。这句的意思是说,春潮加上春雨,河中的水势更加急促了。如果从表面上看,诗人是写春雨之后河水上涨的情况,属于自然环境的描写。但事实上,我们从这里,已经能感觉到诗人是有所寄寓的。也就是说,诗人借“春潮”喻指当时朝廷的腐败和政治斗争的激烈。在诗歌中,借助美好的意象表现丑恶,这是更增强其表达效果。在陆游的《钗头凤》中的“东风恶,欢情薄”中“东风”即春风,而在这里用来比喻陆游母亲的思想行为。这里借“春潮”比喻朝廷斗争及其腐败,及其形象是鲜明的,意蕴是深刻的,从而易于吸引人的、感动人。

第四句“野渡无人舟自横”,“野渡”即郊外的渡口。这里本来行人不多,下雨后,更其无人,就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在急水中不停打转。这里,诗人描写“舟自横”是突出“野渡”“无人”之寂寞。事实上,诗人在这里是用来表现退出朝廷,身在“郊野”的处境。可以说,“郊野”之寂寞正是诗人的寂寞。诗人处在朝野“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一样。所以,这“舟自横”就暗指“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又无可奈何的处境。
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审美赏析 滁州西涧 韦应物
总之,滁州西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寄寓了诗人的人格与思想。我们都知道,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而在仕宦生涯中,诗人总是感觉“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常处于一种进仕退隐的矛盾之中。这首《滁州西涧》不能不说形象而含蓄地抒发了诗人这种矛盾而又无奈的处境和心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2009.html

更多阅读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读《贾谊论》有感 贾谊论 ppt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难”(“才能的获取并不难,难的是才能的施展”,简而言之,最让人郁闷的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苏轼《贾谊论》的开篇之句,说尽了自古英才的窘境,也说尽了自古英才的无奈。可是,即便看透了这些,苏轼的人生不还走在类似的路上?苏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幽涧寒松图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译文】 我爱怜那滁州西涧青葱而又幽雅的春草,高高的树丛里传来黄莺鸟的鸣唱声是那么地娇妙。[出典] 韦应物 《滁洲西涧》注:1、 《滁洲西涧》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

声明:《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审美赏析 滁州西涧 韦应物》为网友花开半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