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冬阳童年骆驼队板书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第二单元的主要训练重点是通过读书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利用好教材课文作为引子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而此课文是林海音在小说《城南旧事》的一篇序言,作者以朴实纯真的语言,围绕着骆驼队,写了怎样看骆驼咀嚼,怎样与爸爸谈论关于骆驼脖子上的铃铛,怎样想为骆驼修剪不整齐的毛,怎样好奇得去问妈妈夏天骆驼的行踪等童年中琐碎的小事。这些淡淡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魂牵梦萦,对已经远去的童年生活的依依留恋。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已经能基本把握。但对抓住重点的语句领会文章中深刻的含义还有待提高。对于课文的一些表达方式有所了解,但并不太熟悉,也不能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上。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语文的教学是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在此课文的教学,运用了抓重点句段的教学,达到学生领悟与运用训练目的。尽可能地做到精讲,多读,多写。因此我利用课文中重点句段,通过多形式的品读,体会语言的表达特点,并让学生学习掌握一种习作的技能,从而会运用在自己的实际写作中。另外,运用了情景教学法,创设一种天真无邪的诗意童年世界,让孩子在作者的诗意语言中体会童年的纯真与美好。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的生字,书写难写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重点语段,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并通过学习运用到自己的实际习作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纯真情趣,激发孩子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从而普及到林海音的其他作品,拓宽孩子的阅读视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学重点:    解决生字读音,弄懂课文内容,体会学习文章的重点语段的深刻含义与表达方法。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与表达方法。教学准备:   PPT课件教学特色:    以思带读,以读促写。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的生字,书写难写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重点语段,随文学习相关生字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表达方法,并通过学习初步运用到自己的实际习作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纯真情趣,激发孩子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从而普及到林海音的其他作品,拓宽孩子的阅读视野。教学重点:解决生字读音,弄懂课文内容,体会学习文章的重点语段的深刻含义与表达方法。教学难点:通过品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与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 忆童年,谈课题。师: 时光飞逝,童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给我们留下了许有有趣的回忆,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你小时侯最有意思的事情?(两个学生自由说小时侯的趣事)师:是呀,童年是人生中最值得回味的阶段。还记得老师小时候在田间研究螃蟹时,给顽皮的小螃蟹夹伤了肥嘟嘟的小手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的作家林海音的童年生活——《冬阳•童年•骆驼队》(学生齐读课题)(老师介绍作者:林海音(1918—2001),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生于日本大坂,5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城南旧事》一书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 师:大家看,这是一个有趣的题目,它是由三个词组成的。从这三个词语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说)二、        读课文,认生字,理内容。师:暖暖的冬阳,整齐的骆驼队伍,令人难忘的童年生活。想体会其中的情景就马上翻开书本26页,大声朗读课文,借助课文中的注音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并想想作者写了童年生活中的那些事情?1、        开火车读准生字,全班齐读。2、        学生自由说说文中说了作者童年生活中的那些事情(文中写了小英子童年生活中的四个片段,分别是看骆驼咀嚼看得入了迷;与爸爸谈论骆驼挂铃铛的事;帮骆驼修剪不肚底下不整齐的毛;好奇得问妈妈夏天里骆驼队的去向)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板书“观察骆驼咀嚼”“谈论骆驼挂铃”“修剪骆驼杂毛” “追问骆驼去向” 师:看着这四个片段聪明的孩子,你们一定能找出都有一个相同的字眼,它(学生回答骆驼 )对呀!骆驼在林海音的童年生活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怪不得课题是《冬阳•童年•骆驼队》,而骆驼就是整篇文章的一条线索。三、, 初感知,划句子,谈感受。师:刚才大家一起说了作者童年的往事,大家是不是觉得都很有意思?那么大家就拿起笔来,把你觉得最有趣的事情用笔划一划,然后在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者只用一两个词写下你的感受。(学生汇报交流)四、抓重点,会感情,悟写法。(一)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1)汇报交流所划部分,谈谈感受。师:同学们都划地很认真,我想第一次划下来的地方肯定是你们认为最有趣的地方。谁想先说?(学生交流划下的部分,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师:谁也划了小海音看骆驼吃草的部分,也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2)带着感受,指导读好有关句段。师:天真小海音看骆驼吃草出了神。连自己的嘴巴对不自觉地动了起来。有的同学觉得她天真,有得同学觉得她很傻,无论怎样,把你的感受送进去,自由地读读这一段话。“爸爸和他讲好了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我站在骆驼面前,看他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与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3)体会语段的写作特色,学习表达方法。师:小海音看见骆驼是怎样吃草的呢?(学生回答: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鼻孔冒热气、白沫沾在胡须上、态度是安静的。)①学习“咀嚼”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师:(当学生说到“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时)这样的动作叫叫做什么?(学生回答:咀嚼)上下牙垂直的咬叫“咀嚼”吗?(学生回答:不,是交错的磨)对是“交错地磨”才是咀嚼。可见作者用词非常准确。②体会作者如何描写好骆驼咀嚼的画面,介绍《城南旧事》其他画面描写,推荐阅读。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就是骆驼跟前的林海音,你将看见“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与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你的牙齿动起来了吗?睁大眼睛再读读这段令人回味的画面(学生齐读)师:你看这小小的文字居然能在我们脑海中重演当年骆驼吃草的真实画面。你觉得作者这段话写得好吗?好在哪里?(学生回答:生动,有趣,具体等)。能写出这样生动、具体的骆驼吃草的画面可见林海音是看得怎样?(学生回答:认真)课文哪里说了她认真?(学生回答:看呆了,自己牙齿也动起来)师:像这样生动具体的画面描写在《城南旧事》中有很多很多,在这里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部分(出示:幻灯片《城南旧事》的画面描写)“ 我把鼻子顶着金鱼缸向里看,金鱼一边游一边嘴巴一张一张地在喝水,我的嘴也不由得一张一张地在学鱼喝水。有时候金鱼游到我的面前来,隔着一层玻璃,我和鱼鼻子顶牛儿啦”(金鱼畅游画面描写)“她把红花朵捣烂了,要我伸出手来,又从头上拿下一根卡子,挑起那烂玩意儿,堆在我的指甲上,一个个堆了后,叫我张着手不要碰掉,她说等它们干了,我的手指甲就变红了,像她的一样,她伸出手来给我看。”(人物动作画面描写)“这时雷声响了,从远处隆隆地响过来。对面的天色也像泼了墨一样地黑上来,浓云跟着大雷,就像一队黑色的恶鬼大踏步从天边压下来。”(下雨前景物画面描写)③老师总结写法,学生练写并展示。师:所以我们要写好一个画面的条件是什么?(学生汇报)(1)        仔细观察。(2)用词准确。(3)写细节写具体,写生动。师:我想,同学们也曾认真地看过某个画面,也许这些画面也在你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快拿出练习本将它写下来,注意要用词准确,并将细节写具体,写生动。(学生练写)展示学生所写的片段。(4)初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体会童年的天真与快乐。师:苏老师也见过骆驼吃草,当时只觉得它非常悠闲,看久了反而有点枯燥。但为什么童年时林海音却觉得如此有趣呢?(学生回答)师:对呀!各种原因使得已是成年的我对这种事情已经不感兴趣了,尽管我也是从儿童时代走过来的。林海音女士在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四十二岁了,你觉得她在写下这段往事的时候,她还会去学骆驼咀嚼吗?(学生回答)师:正如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写到:“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请读一读这段文字。出示下列文字,生齐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五、总结师:小孩子的对事物的看法与成人的确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孩子们的世界是充满好奇、天真、与快乐的。童年时的林海音也许不明白老师交给她学骆驼踏实做人的道理,不明白骆驼系铃的真正用途,也不知道夏天骆驼不来北京的真实原因。却有着增加寂寞行者情趣的诗意般的想法,有着牵挂骆驼再次归来的美好期盼。六、布置作业。(1)阅读《城南旧事》(2)修改课堂上自己所描写的画面,将其写得更具体。汇报板书                               谈论骆驼挂铃                                       骆驼观察骆驼咀嚼          (全文线索  )                修剪骆驼杂毛                               追问骆驼去向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激情,解释课题

1.上课前,咱们先一起来听一支歌,会唱的跟着一起唱,认真听注意歌词。(课件播放歌曲:《童年》)

2.谁能说说歌词都写了什么?(生自由说,师板书题目)

3.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

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会令我们产生许多遐想。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

(二)交流信息,简介作者与背景

1.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2.教师总结,出示:

“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她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

①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②思考:

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

①注意指导学生区分文中两个“嚼”字的不同读音。

②课文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先讲冬天“我”看骆驼咀嚼(4自然段);再讲了“我”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5—9自然段);然后讲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景(10自然段);最后讲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11—14自然段)。

(四)深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学习“学骆驼咀嚼”的片断

①反复读第4自然段,细细地品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课件出示: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后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②全班交流。(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抓住最后一句从作者学骆驼咀嚼,体会童真童趣、体会“我”的傻样)

③总结学法:反复读、品味→画词句写感受→有感情朗读。

2.分小组合作学习后三个片断

①从后三个片断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断,用上述方法分小组合作学习。

②同兴趣的同学自愿结合小组,互相交流、探讨。

③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五)学习最后两段,体会怀念之情

这些童年生活的片断,像一朵朵洁白的浪花,翻滚向前汇成了一条记忆的长河,以至于多年以后仍然记忆犹新。

1.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2.你读懂了什么?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3.引导学生理解“童年一去不还”和“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童年“一去不还”是因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来了”,说明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已长大,不再是童年了;“童年重临我的心头”,这个“童年”是指童年时那段有趣、难忘的生活,是因为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时,触景生情,不禁想起儿时的那段难忘的生活)

(六)拓展延伸──说童年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冬阳童年骆驼队板书

童年是美好的,光阴是宝贵的,这正是这篇课文要向我们诉说的。而你此时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许多有趣的经历呢?(鼓励学生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七)总结全文

1.(歌曲《童年》再次响起)教师总结:“钓龙虾”、“捉知了”、“学游泳”……甚至咱们还煮过西瓜。回想起童年多彩多姿的故事,每个人脸上都会露出一抹甜甜的笑,因为童真,因为幼稚,更因为它匆匆易逝。孩子们把握好自己的美好时光,让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色彩斑斓,也让它成为明天最美的记忆。

2.(课件出示书的封面)最后,在这欢快的旋律中老师给你们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另一本则是高尔基的《童年》,这两本书都非常的棒,大家可别错过了这写好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3151.html

更多阅读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词的特点,把握文章结构。  2、从整体上感知内容,明了蔡元培先生演讲的中心,进而了解先生的性格特点。  3、感受先生真挚的情感,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引导学生

《统筹方法》教学设计2.0 教学设计与方法

《统筹方法》教学设计设计者: 龚侃复旦初级中学教学目标:1、掌握下定义、举例子、列图表的说明方法2、理解统筹方法的原理并能够运用于简单的学习生活安排中教学重点:掌握下定义、举例子、列图表的说明方法

《猴子种果树》教学设计及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猴子种果树》教学设计及思考2012“千课万人”回来,我就想搬薛法根老师的《猴子种果树》,他的组块教学法真的是常用常新、童叟皆宜,呵呵。但是,如何让这次的搬课更接地气,能给老师们更多的引领与启迪?我还真是动了一番脑筋,保留了薛特的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专题讲座初中英语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陈芳(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一、什么是教学设计运用现代学习与教育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

声明:《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冬阳童年骆驼队板书》为网友无根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