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国产武打片图文回顾-绝处逢生杨凤一 绝处逢生 焦糖冬瓜

《太极拳》原班人马又拍了一部此片的姐妹篇《绝处逢生

1986北京电影制片厂香港新海华影业公司

清朝雍正元年,大将军年羹尧平息青海叛乱后凯旋京都。皇帝看到三军皆听年将军的指挥,十分震惊,担心握有军权的年将军功高盖主,以莫须有罪名赐死这位战功显赫的大臣。

皇帝的心腹肃仁亲王接受密令,率领御林军统领常玉岗等深夜围攻年府,欲满门抄斩。常玉岗钦佩年将军,愿冒死违抗圣命救出年家后代年戟、年霞飞。年将军夫妇将一对玉蝴蝶挂在两个孩子的胸前,作为成人后兄妹相认的证物,然后夫妻二人饮毒酒而死。

常玉岗救出年家后代,杀出重围,逃离京都,一路南下。肃仁派大内高手"血滴子"步步追杀,欲斩草除根。

在武当山、霞飞姑娘从悬崖上跌落,常玉岗只得带年戟逃往嵩山少林寺,后又被发现,只好辗转到泉州。慧空和尚善用"笑拳",击败了前来追杀的"血滴子",把他们护送到南少林,常玉岗也脱俗为僧。

年霞飞在悬崖下被武当门人静姑搭救,从此在她手下学习武艺。

雍正十三年,皇帝得知年家后代未除,命大内总管冠平山督促肃仁亲王尽快翦除后患。肃仁、冠平山乔装平民查访年家后代。肃仁之女婷玉也在武当山静姑门下学艺,与年暇飞是师姐妹。肃仁用圈套收霞飞为义女,霞飞不明真相,与婷玉一起为清廷效力。

在南少林,法云大师向年戟讲了他的身世。年戟报仇心切,只身入肃王府,因被婷玉、霞飞发现,报仇未成,只得又返回南少林。肃仁通过密探得知年戟下落,随即发兵围剿南少林,把众僧团团围住,企图一举全歼。

法云大师、年戟等人力战众清兵。不幸,法云大师中暗器而死,年戟也被霞飞、婷玉追至宝塔内。正当年家兄妹杀得难解难分时,一坐禅老僧走下佛龛制止,指着他们胸前的玉蝴蝶讲明了他们的身世和兄妹关系,兄妹相认。

婷玉也因痛恨父亲肃仁杀害忠良,表示愿和他们共患难。肃仁与年戟拚杀,婷玉飞身制止,并谴责其父。这时,冠平山向婷玉飞来一毒刀,误中肃仁,肃仁临死前大骂雍正"第一个杀了平西王,第二个轮到我了!"婷玉等人和赶来相救的常玉岗等人共同杀死了冠平山。

这时,南少林的僧人已被清兵杀害得所剩无几。年戟、霞飞、婷玉等遵师命出海,以图来日报仇。





总导演:杨吉爻

导演:李洪生

动作指导:刘克明;徐卫军;杨德艺

演员:(扮演者……剧中人)

张绍成……年戟李冰……年夏飞杨凤一……婷玉

郭良……常玉岗朱星火……年羹尧洪涛……肃仁

崔毅……慧

雍正......刘克明静姑..........严莉莉




杨凤一

1962年生。山东青岛人,中共党员。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演员,工昆曲刀马旦。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1973年至1979年在中国戏曲学校学习,1973年,杨凤一与同胞姐姐杨组一从家乡青岛考人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学习京剧.主工青衣、刀马、花旦、寒窗九载,收获甚丰。1979年至1982年在中国戏曲学院大专班学习。

影视圈群星灿烂,“靓妞”多如牛毛;但要说形象好、表演好、武功更好的女演员,寥寥无几;而杨凤一却集此“三好”于一身,在演艺界堪称凤毛麟角。“杀”进影视圈。

正值妙龄的杨凤一初上银幕,就因主演功夫片《绝处逢生》,一鸣惊人。她清丽、俊美的容貌,准确、细腻的表演,敏捷、飘逸的身手,倾倒无数影迷,博得港台及大陆许多导演的青睐,从此片约不断……









除上述功夫片外,《岁月匆匆》、《野店》、《高高的山坡上》、《西游记》等影视片中,都‘留下了凤一动人的倩影。

《西游记》剧照
经典国产武打片图文回顾-绝处逢生(杨凤一 绝处逢生 焦糖冬瓜




容貌较好的凤一,坚决不拍“暴露戏”。前年,她领衔主演一部30集电视连续剧。有一场戏,导演要求“女一号”脱衣露背,遭到凤一拒绝。一集拍黑,导演又提裸露“需要”,凤一愤然退出了剧组。而此时,她所在的北昆领导正在为找不到她‘.“杀”进影视.焦急万分。因为,一项重要使命的完成,非她莫属。



中国昆曲演员杨凤一获意“2006佛罗伦萨国际妇女奖”

杨凤一的微博
http://www.weibo.com/p/1005052134971385/album?from=page_100505&mod=TAB#place


前面说过,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武打电影,通常是先看片后记片名,如果看过后不记得片名,那么这部片可以说确实不怎么样。80年代口袋里没钱,除了学校组织活动看电影,其它很少有机会去电影院,很多好电影都是在电视里“补”上的课,《绝处逢生》就是这样的“认识”的;此片在80年代末电视里狂播,印象最深的就是慧空那招“一击必杀”的“童子拜佛”,影片本身不错,但片名过于“大众化”,没特点,所以老观众可能光听片名未必能马上想起这部片。后来还发现老武打片都有个特点,看似彼此不相关的几部影片,却总能发现几个熟悉的面孔或是同一导演;如本片中的老面孔就包括前面提到的郭良,还有《太极神功》中的“萨英”洪涛,包括主演《少林寺弟子》的李冰和崔毅,而《少林寺弟子》也是杨吉爻导演的,还有很多在老武打片《大刀王五》《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均有演出但叫不出名的武打演员。

http://www.m1905.com/vod/play/459595.shtml

上世纪80年代朱星火还在泉州歌剧团,在《多彩的晨光》一片中扮演女主角龚雪的父亲———某教育局长,之后,朱星火又在香港海华电影公司和国内合作的影片《绝处逢生》中扮演年羹尧。朱星火记得《绝处逢生》曾在清源山的石中居拍摄,当时将清源山石中居布置了一下,就成了年羹尧府邸的内室。只是,朱星火扮演的年羹尧出场不久就被雍正皇帝赐了一杯毒酒饮而亡之了。《绝处逢生》以后,朱星火又在《你没有十六岁》中扮演过一个角色,此后,他参与了大量的电视剧的拍摄。

张绍成……年戟

张绍成zshu

9年寒窗苦中途却东渡
我于1962年出生于一个和武术有着渊源的家庭。满10岁那年也就是1973年,在众多的竞争者中入选中国戏曲学校,在六年中专加上三年大专,九年的学习之后成为中国戏曲界首届大专毕业生(中戏73班)。毕业后分配到中国京剧院工作,任专业武生演员。并师从武生大家王金璐先生门下,为入室弟子。那时候改革早期“向钱看”的风潮使观众远离剧场,京剧和其它剧种都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冷遇。演员们放弃艺术经商下海,有的学者和艺术界人士走向海外。社会发生的变化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路。当时,中国京剧院比其它地方院团来说,虽然剧团的演出也很少,但出国演出的任务比一般的剧团要多。我在中国京剧院任职的八年期间,曾随团两次去日本演出。1989年还参加了京剧与歌舞伎名家市川猿之助的合作舞台《龙王》的演出。在国内舞台上还默默无闻的我,意想不到的拥有了不少日本的粉丝。甚至有人还追到北京去看我。这使年轻的我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京剧在日本比中国还要受欢迎。所有这些经历成为后来我到日本的原动力。
1990年,我二十八岁那年,来到熟悉又陌生的日本。扔掉了铁饭碗开始出国闯荡江湖。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当时在中国京剧院当演员,虽然工资并不高但却收入稳定,可能真是有些身在福中不知福(那时还没有真正理解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当时,自己想去日本的想法,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认为如果半途而废,这么多年的艺术修行之苦不就白受了嘛!当时京剧院的院长也曾这样对我说:你再坚持十年,肯定会有你的一片天地。像你这样条件的演员,几十年也未必能出几位。这话我一直记得。但是在那京剧事业衰退,各个行业人心浮躁的年代,我没有接受院里的劝阻。我心中只想,十年太久了,我等不起也不想等。

昔日“不务正业”,今日歪打正着 
和其它所有自费出国留学的同胞们一样,我也同样有过打工和受歧视的艰辛经历。但我还算比较幸运。因为我从小酷爱武术,受过精通武术的祖父的传授,后来又不断追求进取,最终得与意拳(中国拳学与养生之大成)结缘。其后又对中医、书法以及儒释道等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头扎了进去,如痴如醉。在当时,对本专业之外事情的投入,非但不被认为是多才多艺,反被贬为“不务正业”。但没想到,这段“不务正业”的经历给我在日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同时也对我在日本坚持京剧事业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就叫戏在戏外吧)。使我很快就结束了打工生活。更幸运的是得到了一位日本公司老板的赏识,由他出资在东京的六本木开了一所人体科学养生研究院(其实养生与健康是人类永远的主题,有着无限的商机),由我出任院长。开业不久就门庭若市,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为日本局部社会的健康推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中一些突破性的成绩还被一同合作的某医院院长拿到上海的医学学会上发表。我当时的收入也很可观,是一般白领的3倍,生活一帆风顺。正当我在开展健康事业道路上疾走的时候,一场宣传中国文化艺术的演出,又把我拉回了无法抗拒的京剧世界。日中友好会馆每年秋季都要举办中国文化日。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找到了我,非要请我演一出京剧。正好我的一位旧日同窗,是唱武小花脸的,他娶了日本人为妻,定居日本,我们合作演出,结果一出《三岔口》呈现东京舞台,红了!从那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从那之后,每年都受日中友好会馆委托搞京剧专场演出。于是在日本落根的来自国内各省市京剧团的原专业演员们被聚到了一起。我当时真是心痛,打小在京剧这块地里摸爬滚打长大的专业人才,却要天天给人洗碗打工。多可惜啊!于是我就把大家组织起来定期搞起了京剧演出。当时想既然在东京唱戏那就叫“东京京剧团”吧,自任东京京剧团团长。不过,时过境迁,当时的人马现在有的已经成为商海的弄潮儿,有的已回国做了海(龟)归,留下我们少数勇士仍在坚持“抗战”,剧团也已更名。那个时候有人曾客建议为了大牌招客,改叫中国京剧团。可我觉得叫中国二字,份量太重。最后我还是决定用我自己的名字,叫“张绍成京剧团”。不是因为我有多自信,只是觉得至少自己可以为自己负责。为了京剧,我毅然放弃了能为我致富的那份健康事业。

演出讲座 双管其下
待真正开始搞才感受到,在日本搞京剧演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当初作为一个国家剧院的成员,代表中国演出理所当然会受到欢迎。可是现在我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日本是“京剧的沙漠”,当年知道“京剧”这个名词的日本人也少的可怜。当年我国来日本演出的剧团不多,剧目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武戏,虽然台上热汗滚滚,台下掌声阵阵,而我的心却是品尝着无尽的辛酸。因为掌声给的并非是对我们京剧精华展现,而只是感到热闹而已。我们的国粹,不仅是几出武戏就能代表的。最使我受刺激的是常听到一些日本演剧界的人对我说,你们的京剧演员技巧真好,参加奥运会的话也一定能拿名次。从那个时候,我立誓要在日本的舞台上全面展现京剧的美,弘扬我们的国粹艺术。近十年来,我组织演出了各种行当的剧目:如《覇王別姫》、《贵妃醉酒》、《拾玉镯》、《秋江》、《小宴》、《平贵别窑》等生、旦角的文戏,《挑滑車》、《長坂坡?漢津口》、《小商河》等长靠戏《武松打虎》、《獅子楼》、《三岔口》等短打武生戏,《野猪林》那样的文武戏,《乌盆记》那样的唱功老生戏。以及《安天会》等以表演为主的猴儿戏。我除了演本工武生戏外还要演老生,武老生及旦角戏。这在出国前是不敢想象的,那时候年轻的京剧演员要想在人才济济的中国京剧院挑大梁是很难的。可是当我作为主角活跃在日本舞台上的时候,并不只是成就的满足感,也不像外界看起来的那样风光。每一场演出都要付出比我在国内演出时,数倍乃至数十倍的努力才可以做到。演出完了,人也累个半死。可以说在日本闯荡的有数的京剧专业演员,无一能靠京剧吃饭。因此都在为了生计干着与京剧无关的工作。有的靠教书,有的靠经商,还有的没有固定的职业。演京剧只是生活的附属品,是奢侈的。别看一年只演二场,从筹备到演出,却要耗费我莫大的精力。由于大家主要不是靠京剧谋生,因此把大家集中起来进行排练是个很大的困难。还有,要组织文武场伴奏,要联系借用排练场所,策划宣传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要自己来考虑并实施。感谢众多粉丝的义务奉献和爱好京剧的日中友人的帮助,对我实践自己的理想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我孩子的妈妈也长年默默地支持我,帮助我打理各种杂务。因为单靠演出根本无法维持生活,因此把过去做健康事业时得到的积蓄,用来置办服装道具,投入到排练、演出京剧中。入不敷出的生活,使得我在搞京剧演出的十年之后,依旧落得生活上没有任何宽裕。为了发展京剧事业,我没有尽到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没有能够像别人一样给她们建立一个安乐的小窝,这是我内心无法抹去的愧疚。只有一点,我无比欣慰,就是从90年代到今天。在日本已经培养了一批虽然为数还不能够算多,但是确确实实喜欢京剧的观众,这里面有我的一份辛勤汗水。

另辟蹊径,开拓新天地
我在多年的演出实践中也逐渐懂得,单靠演出还不能全面地介绍京剧。于是我又开办了各种形式的京剧讲座。为了把演出和讲座的质量搞好,又开始了我的第二次学艺里程。每次回到北京恩师家里请教方方面面的问题,学到了很多在学院和剧院里无法学到的东西,使我再次认识到文化传承的严肃性。通过多种形式的讲座,为自己的积攒了很多的经验。比方说,听讲课的日本人里既有对京剧一无所知的市民,也有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他们会向你提一些看似与戏无关的问题。如阴阳五行与京剧有什么关系,京剧和易经、道学有没有关系等等。当初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的所学,此时却都派上了用场。通过这些磨练,使我认识到对京剧不能就事论事,要讲中国文化这个大背景,讲传统文化、哲学与京剧的关系。不但要讲,还要讲和演结合。我前半场讲,后半场演。使观众能在同一时间段里从理性和感性上提高对京剧的认识,也就增加了观众对京剧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京剧演员的文化形象。一位大使馆的文化参赞看完我“讲·演”一体的舞台形式后对我说,你的这个经验不错,我得向国内介绍介绍——来了个“出口转内销”。经过这么多年的锻炼,现在我能用流畅的日语在上千人的大剧场讲演我们的国粹京剧,而且能自由地收放观众的笑声与掌声。每次讲演完后都会有很多观众前来致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海外游子也挤到身边激动地对我说,在国内没有看过京剧,没想到京剧那么好。看了你的演出感到身为中国人骄傲!听了这些我真的是感慨万千,昔日之杂学,今天却成为我在海外弘扬京剧文化的根基。感谢京剧把我领进了传统文化的大门,又通过多方位对传统文化的探求,又使我从新认识了京剧。这不能不感叹命运的安排,同时也感谢大自然的造化神机。

忠于传统 不忘创新
前面提到这些年在日本演出过的很多戏。在这里声明一下,我反串演旦角一不为出虚名,二不为哗众取宠。其中有两个原因,第一是观众们希望看到我能演女性角色;第二我也想通过这种串演,来试试自己对京剧原理真正融汇贯通了多少。在众多值得尊敬的前辈艺术家里,我非常欣赏唐韵笙先生(听说过没见过)。他老人家并没能拜在多少名师门下,但是他生、旦、净、丑、文、武、昆、乱样样皆精,我想在他的诸般技艺中有的得于师,有的得于己。得于师者,得于规矩。得于己者,得于循规矩,得于他的悟性。唐先生既是专家又是通家(当然唐先生之所以能多方面发挥他的才能,是因为有允许他发挥的环境,其实很多老前辈都是通家,只不过环境的关系他们只能做专家而已)。我觉得京剧不只是单纯的演剧,而是国学文化之精粹,所以才被称为国粹。更是传统道学文化所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演员决不是单纯模仿的道具,学戏应该是求法寻理的过程。我认为京剧是道并且是非常之大道,每一位演员都应该是悟道者,京剧才能真正从骨子里得到提高。
2005年我接受读卖新闻的出资和委托,得到昔日同窗杨凤一院长的大力支持赴京为北昆新编排了《三打白骨精》(在日本叫《悟空》)。海外二十年对世界各文化大国的舞台艺术观摩不少,时常激起我创作的冲动,我想通过这出戏,挖掘一下自己的编导能力。以我长期生活在日本的感受,我觉得京昆合璧更适合日本观众的欣赏口味。根据日本舞台条件使用了升降台和吊微亚。从音乐到灯光都采用不少新的手法。
2005年4月正值中日关系恶化,日本国内右派的暴力,搞的人人心惶惶。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我接北昆演员来到了东京。为了团员的人身安全,读卖新闻指令,我们不得擅自走出剧场。原定的几个对我的电视采访也被临时取消,怕我成为右派的靶子。的确我们的海报有的被涂写,观众入场也要进行安检。但是尽管只有六场演出,却有近7000人的日本观众观看了此剧。演出后中国大使馆原任公使现任大使的程永华先生走到后台与我和杨凤一院长合影留念并称赞道:“在这种情况下能有那么多日本观众来看戏,以行动超越政治,再搭中日友好桥梁,你们很了不起。”这次演出特别邀请马德华老师出演猪八戒,我又为马老师准备了一些日语台词,马老师说的恰到好处,得到满堂喝彩。在这次演出中,我除了担任制作,舞台导演之外,还担任主角悟空。在编排悟空的戏份上,我下了一番功夫。要把这出以武为主的戏,演出人情味儿。我认为此时的孙悟空虽然依旧是人,神,猴的集合体,但他已经不是当年目无一切的齐天大圣,而是更偏重于师徒情谊的孙行者。当他的忠心不为师傅所理解,要他回花果山的时候,他虽有怨气。但他心中依旧担忧着师傅和师兄弟的安危。看了演出后,有人说这么多年看过不少耍猴的戏,没想到猴也会唱人戏。记得请恩师王金璐先生看彩排时,自己心里有些不安,担心是不是太出格了。可没想到老师却说,你还挺有主意,要是悟空的云彩能自由升降就更好了。敢情他老人家比我这做学生的还勇于出新。老师当年在西安演出,曾从上海请来做机关布景的专家。一出《七侠五义》连演数月爆满,那也是京剧史上的一页。能有这様既正统又开明的老师真是我的福气。常有友人问我,你为什么不去国内搞个专场露一手。我半开玩笑的说:要露就露个痛快,第一天唱大武生戏,第二天客演旦角戏,第三天演出武老生戏,第四天唱一出关羽戏,第五天唱一出猴戏……友人放大瞳孔说:“折腾死你!”我淡淡的说:“顺其自然吧。”如果真有那天,还请业内人士多多赐教。虽然这么多年日本的电台报刊对我进行过很多次的宣传和采访,但日本的京剧仍是任重道远。记得一位从前也是戏剧界同仁,现在在日本已经商成功的人士跟我说,真佩服你至今还敢从事走钢丝的职业。不管这话是褒是贬,但一语道破我的道路:既艰难,又狭窄,窄的像一条钢丝。对于这样的话我只能用传统哲学的思想来对待它。窄就是宽,宽就是窄,一粒灰尘一个世界嘛。
今年,是我走出国门正好二十年之际。人生多感叹,岁月锤炼人。今后除了继续发展京剧,还想把多年教授气功,拳学养生的经验好好总结一下。特别是气功,拳学与京剧形体表现的内在关系主题即是“身体基础表现与三维时空的关系”希望这个理论能为今后的戏曲教学与实践提供新的思维方式。更希望能与从心底里真正热爱京剧的同仁一同探讨这个新的命题。为今后的戏曲演员在形体表现上提供更准确的法与理的依据。同时也不失为提高传统文化素养的一条方便之路。因此,现在每天都感到有紧迫感,真是时间赛过金钱。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争取在今后的日子里尽可能多为戏曲事业做一些事情。以上就算是一个海外京剧赤子的一份工作汇报吧。最后引用驻日本大使馆前任公使参赞对我评价的原话作为结束语:中国京剧界虽然少了个人才,但他的贡献远远超过他在国内的价值。

绝处逢生------雍正(刘克明)

李冰




有两个穿黑衣服的女反派,是清廷的爪牙,后来都被杀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4336.html

更多阅读

CCTV心理访谈李子勋&杨凤池经典语录摘要 杨凤池cctv心理访谈

CCTV心理访谈李子勋&杨凤池经典语录摘要李子勋: 心理咨询是自己的需要,不是别人的需要,如果你认为你的朋友应该去咨询,那是你的问题,不是朋友的问题。杨凤池: 抑郁症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外因导致的,这样走出心理障碍,主要靠心理咨询和心

经典国产武打片图文回顾10-太极拳 80年代国产武打片

西安电影制片厂香港汉山影业公司1985年公映有的地方叫《太极神功》根据作者:苍生《太极神功》改编  导演:戚毅雄,张裕民雍正年间一个风高月黑夜晚奸佞九门提督萨英率领百余清兵突然偷袭朱家庄纵火破户蜂拥而入原来十多年前忠良年

经典国产武打片图文回顾--销魂刀 国产武打片大全

销魂刀(1989)上海电影制片厂主要剧情为:明朝末年,登县满园酒楼老板黄文祥一家惨死在逍遥刀下。其弟兄典吏孙一清、知县周绳武、知府刘富闻讯大惊。他们四人当年背叛李闯王行刺了高将军。周绳武得知来寻仇的是闯王手下的高天笑、杨恨、

声明:《经典国产武打片图文回顾-绝处逢生杨凤一 绝处逢生 焦糖冬瓜》为网友爱情的诅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