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听风吟》及其对村上春树写作的影响 村上春树写作素材

[摘 要] 《且听风吟》是日本著名小说家村上春树的第一部作品,对村上春树之后的一系列作品都有所影响。本文将通过从内容、写作风格、写作手法的介绍来体现《且听风吟》一书对村上春树写作的影响。

[关键词] 《且听风吟》 写作风格写作手法

引言

村上春树是日本著名小说家。他曾在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戏剧科就读,三十岁登上文坛,发表第一部小说《且听风吟》。他的处女作获得了群像新人文学奖,并被搬上了电视屏幕。此后,《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挪威的森林》、《舞舞舞》等优秀作品相继发表。作品被译介至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各地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且听风吟》作为村上春树的处女作,在其创作生涯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激励村上春树走上了小说家的道路,还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村上春树的风格倾向和创作理念。村上春树的创作构思新奇,不受传统拘束,行文潇洒自在,善于刻画人的孤独无奈。但他不去描写人物的负面情绪,而是通过内心的心智性操作使之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格调,一种乐在其中的境界,他的写作风格展现出深受欧美作家影响的轻盈基调,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因此村上春树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他的作品体现着“心怀释然"的写作动机、对性和死亡的超然态度、观照日本社会的西化视角.这些理念为村上春树此后的创作预示了方向,也充分体现了《且听风吟》的重要意义。

一.内容简介

《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三十岁写出的作品,也是他的第一部小说。相比许多年轻的小说家,村上春树的处女作表现的稳重成熟,尽管不能同《挪威的森林》等代表作品比肩,但在其创作史上也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且听风吟》写作动机源于某日观赏职棒球赛时于外野席喝啤酒,看到养乐多队洋将大卫·希尔顿击出一支二垒安打后的所见光景。村上称这是“一种契机刺激了心中的某种不寻常东西”让他投入写作。这本不到200页的中篇小说内容并不复杂,时间跨度短,情节也并没有刻意跌宕波折。仿若就是一个夏天发生在一个迷茫青年脑子里的想法。但你细细品读之时却又能发现小说的内容是充实饱满的,它叙述着生存与死亡,爱情与性,孤独与理想。故事主要讲述了21岁的“我”在夏天从东京学校回到自己的家乡过暑假,某一天在酒吧喝酒,去卫生间时见一少女醉倒在地,遂就其护送回家,在她的家中度过了醉意朦胧的一夜。翌日少女发现自己一丝不挂,斥责“我”侮辱了她,“我”有口难辩。但几天后,两人逐渐亲密,成了一对情侣……不料“我”寒假回来,少女已无处可寻,只好一个人坐在原来两人坐过的地方怅怅地望着大海,谛听夏风轻吟。

二 作品风格

林少华先生在评论村上春树的作品时说,虚空和孤独是村上春树作品的基本基调。而在其第一部小说《且听风吟》中,就已经表现出了这种风格。小说开篇的第一节在这部小说里十分重要。作者在一次接受林少华教授的采访时说到,“关于这部小说我记得最清楚的一点,就是自己想要说的几乎全部写在第一节那几页里面了。”而哈佛大学教授杰·鲁宾认为:这部小说在村上春树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第一章,其中“包括的那些主题和形象已经预示了村上春树最重要的几部作品的产生”。那么作品的首章表现出了村上春树怎样的写作风格呢?

在第一节中作者写到:“我”从21岁刚过到其后的八年时间里,“总怀着一种苦闷”。村上在三十岁的时候写下了这部小说,而书里的主人公只有二十一岁,想必作者是以一种怀旧和追忆的心情去写故事的,因此从小说的一开端,就洋溢着怅然若失的淡淡的感伤情绪。在这一章节中,作者描述了这一期间“我”一直尽可能地保持着留心好学的生活态度,“因此不知多少次被人重创,遭人欺骗,给人误解,同时也经历了许多莫可言语的体验。各种各样的人赶来向我倾诉,然后浑如过桥一般带着声响从我身上走过,再也不曾返回。这种时候,我只能默默地缄口不语,绝对不语。如此迎来我‘二十年代’的最后一个春秋。”“而现在,我准备一吐而快”“问题是,直言不讳是件极为困难的事。甚至越是想直言不讳,直率的言语越是遁入黑暗的深处。”最后作者还写道“我们要努力认识的对象之间总是横着一道深渊,无论用怎样长的尺度都无法完全测出其深度。”

作品的第一章可以说已经比较全面的展现出了作者的感情基调——孤独,整篇小说的氛围都与之契合。

《且听风吟》中的主人公“我”和绰号“老鼠”的同学以及缺小拇指的女郎,都是慵懒、孤独、颓废、迷茫的青年人。村上春树描写他们之间的爱情,以一种无法言说的孤独与灰色为主要色调贯穿始终,而每一个爱情故事无不以悲剧告终。男女青年经历了几起几落的爱情纠葛,同时也各自走上了不同的人生。整个过程都含带着一丝淡淡的忧郁。也许告诉我们懂得欣赏寂寞的,才能拥有真正的快乐。

这部小说表现出的伤感基调和虚空气氛对其后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村上春树作品时,总是有一种淡淡的虚空失落和孤独哀伤的感觉。而这种感情基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村上春树诸多作品。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代表着各自不同的人生境界。在这个多元的世界中,每个人都不可能双美并收,而需要有明确的人生态度,正是在这样两难的人生抉择上,村上春树表现出一种人生的暧昧与无奈,那种难以割舍的情绪弥漫开来,形成了村上春树作品的伤感情绪。然而他所描写的孤独感又是独特的——不是悲苦的孤独而是一种很优雅的孤独——淡淡不经意的口吻道出,就更加让人怅然若失。他与其说是在忍耐孤独打发孤独,莫如说是在经营孤独、享受孤独、守望孤独、回归孤独。他的作品不仅仅出自小市民式的廉价的感伤主义,不单单是对个人心境涟漪的反复咀嚼。更多的是源于对人的本质、生命的本质以及社会体制、自身处境的批判性审视和深层次质疑。

三 写作手法

村上春树的小说一大写作特点是运用大量的譬喻手法。虽然他的文字追求“透明化”,但他的故事在许多国外读者读来却略显吃力,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它使用了许多譬喻,而外国读者难以身临其境的理解。

运用譬喻手法,这同村上的创作理念有关。村上认为“小说这东西说到底就是寓言,就是使寓言变得富有现实性”。在《海边的卡夫卡》中,他更是借大岛之口说得直截了当:“世间万物无一不是隐喻”(原话出自歌德)。

“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这是村上处女作《且听风吟》劈头第一句,进入尾声时又引用尼采的譬喻:“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结尾句还是一个譬喻:“同宇宙的复杂性相比,我们这个世界不过如麻雀的脑髓而已”。这向我们发出一个明确的信息:他的小说将有无数精妙的比喻包括谜一样的隐喻出现。其随后陆续推出的作品也果然继续着这一写作手法。《一九七三年的弹子球》中“直子摇摇头独自笑着像。那些成绩单上整排全是A的女生经常有的那种笑法。”对弹子球机和双胞胎女郎晕的比喻,《寻羊冒险记》中“她的消失,我觉得在某种意义上好像是没办法的事。已经发生的事情就是已经发生了。我们这四年不管相处的多么好,那已经不重要了。就像相片被拿走了的相本一样。”《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的独角兽、夜鬼、“组织”、“工厂”和胃扩张女郎。“好些地方水已经干枯,河底都暴露出来。僵硬结块的白色泥土,像巨大的古代生物绉巴巴的尸体一般浮上来。”《挪威的森林》中“绿在电话那头长久沉默着。简直像全世界的细雨正降落在全世界的草地上一般,那样的沉默继续着。”而《海边的卡夫卡》可以说整部小说就是由无数隐喻构筑的巨大迷宫,甚至其本身即是巨大的隐喻。至于短篇小说中的,更可谓举不胜举。

 可以说,隐喻性、神话性、象征性始终是村上作品的一大亮点。

四.阅读感受

《且听风吟》及其对村上春树写作的影响 村上春树写作素材

米兰·昆德拉说过:“小说不是作者的忏悔,而是对陷入尘世陷阱的人生的探索”。村上春树的小说《且听风吟》可以说就是去探索人生的陷阱。关于小说《且听风吟》,作者在给中国读者的一封题为《远游的房间》信中说到,“那时候我没有写伟大小说的打算(没以为写得出),也没有写让人感动的东西的愿望。我只是想在那里建造一个能使自己心怀释然的住起来舒服的房间——为了救助自己。同时想到,但愿也能成为使别人心怀释然是住起来舒服的房间。这样,我写了《且听风吟》这部不长的小说,并成为小说家。”

诚然,读过这部作品,感受到的是 作者的一种自我救赎。 七十年代的日本作为新兴的发达国家,其社会发展必然要经历欧美发达国家的社会的变革。因此现代意义下的生存问题必然会带给这个民族的人迷茫和困惑。所以作者周边人的生存境遇也深深地影响着作者的文学观念。因此,人的生存问题是作者始终关注的对象,作者对人的生存问题的深刻认识就必然会在他的作品里得到反应。村上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我是认为人生基本是孤独的。人们总是进入自己一个人的世界,进得很深很深。而在进得最深的地方就会产生“连带感”。就是说,在人人都是孤独的这一层面产生人人相连的“连带感”,只要明确认识到自己是孤独的,那么就能与别人分享这一认识。人人都是孤独的,但不能因为孤独而切断同众人的联系,彻底把自己孤立起来,而应该深深挖洞。只要一个劲儿地往下深挖,就会在某处同别人连在一起。一味沉浸于孤独之中用墙把自己围起来是不行的。

从小说中体现的的主要思想来看就是要保持距离。因为人与人之间是不可能沟通和理解的,人与人又不可能消除之间的距离感,那么唯有与他人保持距离,这样个人也就能抛开背负的种种责任和义务,才能让自己的在真正意义上灵魂得到自由。所以无论是《且听风吟》还是其后的大部分作品中的主人公基本上是给人以冷淡、不温不热的态度与周遭人相处。2003年作者在接受林少华教授的采访时说过:“写的时候我始终有一个想让自己变得自由的念头。在社会上我们是不自由的,背负种种样样的责任和义务,受到这个必须那个不许等各种限制。但同时又想方设法争取自由。即使身体自由不了,也想让灵魂获得自由——这个是贯穿我整个写作过程的念头,我想读的人大概也怀有同样的心情。实际做到的确很难。但至少心、心情是可以自由的,或者读那本书的时候能够自由。我所追求的归根结底大约便是这样一种东西。”从中可以看出,村上春树是在写作中寻找自我的解脱,他对孤独感无能为力,只能从对抗转而变成享受。回归孤独,寻求心灵的自由,这或许是村上春树一直在追求的东西。

【参考文献】:

[1]村上春树:《且听风吟》,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年7月第1版。

[2]《村上春树访谈》,《中外书摘》,2004年8月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4468.html

更多阅读

《卢沟桥的狮子,且听我吟》 且听风吟txt

甲:在落日的余晖下,卢沟桥巨大的桥身好像一条长龙横卧在永定河上。一派静谧、祥和。乙:她犹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默默地见证着历史的每一瞬间。甲:终于,时间的年轮走到了公元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蓄谋已久的日本军国主义再也忍不住了,

福州连君曼最新作品《且听风吟》魅力新中2011.11 连君曼作品

关注《且听风吟》的施工日记好久了,今晚得连姐提醒新作发布了,在此分享给大家。怪就怪在她每次出手总有新奇,给你好看,啧啧赞赏,这一次给你什么启发呢?且听风吟(09设计11年完工)设计:连君曼摄影:周跃东施工:明月楼装饰制造工作室设计说明:设计

声明:《《且听风吟》及其对村上春树写作的影响 村上春树写作素材》为网友我我乐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