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和县鸡笼山第二十六篇 和县鸡笼山门票价格

游和县鸡笼山

——和县四题之四

看完霸王祠后,下一个目的地是和县西北部二十多公里的鸡笼山。这让我这个来自千峰竞秀万壑奔流的大别山里人一下子没了兴致。因是集体行动,只好随队同行。果然,车子行过一段时间,可以看到稍远处连绵的山陵,都是一些不高的土包,也没几棵植物,就像迎面来了一群普普通通的中老年妇女,不让人养眼。随着车子有节奏的颠簸,我很快眯糊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我被一些没见过啥叫山的人吵醒了。窗外有了变化,好像从黄脸婆一下子变身成青皮少女,漫山遍野林木葱笼,可以称得上是绿的海洋。车道明显陡了。前方,一前一后两座高大的仿古牌坊,立于公路上方,上书“凤林禅寺”、“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巨幅匾额。遥望更远处,在四周遭广袤的群山拱卫下,一峰独立,拔地而起,好似天仙掉进了凡间,鹤立鸡群,卓尔不凡。那就是鸡笼山了。我心想,我可能是夜郎自大,犯了经验主义错误,得刮目相看了!

和县的同仁不无夸耀地给我们做着介绍。鸡笼山主峰海拔278米。相传在上古时,尧想传位给许由,许由以清高自许,逃匿到此山隐居。夏朝时此山称亭山,相传是夏桀放逐亡故之地。秦朝时为历山,唐朝改名鸡笼山。明朝时又称凤台山,被马娘娘封为“江北第一名山”。宋太祖赵匡胤曾在此山安营,喜得太子,把原淳熙宫(许由隐居之所)加赐匾额为“寿宁宫”。李白、杨万里、林散之等骚人墨客,在此留连,多有题咏。这儿还是佛道两教的圣地。相传,东汉末年,高僧金佛、金乾、金坤三兄弟,在此悟道成佛。后人奉为三毛祖师,为之兴殿名“三清殿”,塑像供于殿中。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和六月初一,各地群众前往朝山拜佛,络绎不绝,故有“江北小九华”之称。道家杜光庭在《洞天福地记》中,称鸡笼山为“第四十二福地”。由于历代兵火,寺观多毁,现仅有凤林禅寺经过修葺开放。

说话间,车子到了鸡笼山。山脚下是一处巍峨壮观的丛林,高大的山门,上书“凤林禅寺”匾额。山门外是一不大的停车场。站在停车场处抬眼一望,鸡笼山正面亮相。山形高峻挺拔,一峰独秀。怪石参差,犹如刀削斧辟。峰顶如一园形巨石倒扣,状若鸡笼,也许鸡笼山得名如此吧。该山是喀斯特地貌,嶙峋怪石上寸土不生,但在风化出来的石隙中,丛生着大量阔叶乔木,竟也装点得郁郁葱葱。

进得山门,一左一右两棵叫不上名的古树,旁枝斜出,有如迎客。粗大的枝干上縳满了红色丝带,大约是人们为求吉祥所为吧。整个禅寺的中轴线上,依着鸡笼山的山势梯次建筑,依次而上是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两边厢是念佛堂、地藏殿、观音殿、斋堂等建筑。殿宇古色古香,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内诸佛、菩萨、罗汉,正襟危坐,宝相庄严。宝鼎内香烟缭绕,僧侣轻敲鱼磬,香客虔诚礼佛。佛殿外,山风拂面,环境清幽,如辅之暮鼓晨钟,确能让人生出超尘出世之感。

转过藏经阁,是一溜大青石条铺就的“百步梯”,直达峰顶。我们循此拾级而上,不多会就已气喘吁吁,热汗直冒。越往上石梯越陡,到了南天门处,石阶几乎是在九十度峭壁上凿刻而成,每级石阶仅容半脚,如不借助两旁的铁链攀援,根本无法上去。走在前面的同事好心提醒“别一失足成千古恨”,谁知他话音未落,背包掉下来,从后面多人头肩背上弹跳而过,滚落到数丈开外,我们都惊出一身冷汗。有人调侃,你一失足成了千人恨!

终于挨过了南天门,却猛然听到一声嘹亮高亢的鸡鸣,把我们吓了一跳。只见前方绝壁边缘处,一只身披五彩头戴红冠的雄鸡,旁若无人地踱来踱去,不知是香客放生还是僧人放养以让鸡笼名副其实。它傲视着我们,不时引颈高歌,似乎在提醒人们它是这里的主人。我们没有睬它,穿过仅容一人侧身才能通过的一线天,登上了峰顶。

峰顶处,一座仿天坛式仿木亭阁正在修建,即将峻工。坛基二层,汉白玉围栏。坛身三层,圆锥形结构,红木抱柱,透雕窗棂,粉彩绘画,顶若伞盖,庄严古朴。坛内第一层三尊弥陀,背靠背而坐,袒着啤酒肚,咧着大嘴,观照四方来客,仿佛在告诉众生:容得烦恼事,万物和自生。为此,该坛名为“三和坛”。

第二层为观景阁。凭窗远眺,远山近景,尽收眼底,油然而生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我理解了什么叫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理解了什么叫没有平地不显高山,上山前的轻视之意跑到爪哇国去了。山北面,莽莽苍苍的群山奔来脚下,似是向我顶礼膜拜,松涛阵阵,犹如山呼万岁。难怪当年朱元璋携夫人马大脚来此游猎,会生出帝王之志,挥毫写下《登鸡笼山》:“罢猎西山坐拥旗,一山出地万山卑。崔巍巨石如天柱,撑着老天天自知。”山南面,田园阡陌纵横,农舍炊烟袅袅。远处,长江如练,流水滔滔,不舍昼夜,逶迤东去。山腰处,不时飘荡着片片白云,我们恍如置身天上。天风猎猎,凉爽宜人,让人心旷神怡。处此仙境,难怪许由会舍弃帝位而选择隐居了。同处一山之巅,仅因方位之差,竟有入世与出世之别,岂不令人称奇!

坛顶层,悬着一口大钟。不知哪位捡起半截木桩,朝大钟撞去,大钟铿然作响,绵绵不绝。我的思绪随着袅袅余音游离于旷古与现在,飘忽在长江两岸到巢湖之滨,神思遐想,灵魂出窍。风景虽好,终非久留之地。我等乃凡夫俗子,做不得方外高人。伴着悠悠钟声,木然地移动着身体,循着原道返回归程,一颗心却好像留在了山巅之上。













游和县鸡笼山(第二十六篇) 和县鸡笼山门票价格





(以上照片来自鸡笼山——百度百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4766.html

更多阅读

第二十六节 古体诗的用韵下 古体诗和近体诗

——转韵26.1 转韵,在诗经里就有了,又如古诗十九首里的一首: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声明:《游和县鸡笼山第二十六篇 和县鸡笼山门票价格》为网友跑赢你自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