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的故事 六尺巷的故事概括

安徽桐城六尺巷

六尺巷的故事

少时,读过一首讲谦让的打油诗,一直很喜欢该诗大白话的形式和深奥的道理。时过近四十年依然清晰地记得。最近,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去台湾参访,也专门在讲话中提到这首诗,意寓海峡两边的为政当局都要相互谦让,不要锱铢必较,其诗为:

千里来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该诗的出典源于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写给家人的一封信。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安徽桐城市老城区西南角有一个“六尺巷,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原本此地为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张英、武英殿大学士张延玉的府邸。小巷长100米,宽2米,鹅卵石路面,巷的一边为“宰相府”张宅,另一边为吴宅。张英及张廷玉父子在康熙乾隆年间连任首辅军机大臣。除了他们满腹学问和对朝廷的耿耿忠心外,为人处事忍让宽容也是重要的原因。  《桐城县志略》载文说,张英在北京朝廷任职时,有一年张在安徽桐城的家人和邻居因建房占地闹起纠纷,互不相让。张家人便给当大官的张英写信讲了此事,请他出面干涉。张英看信后,并没有倚仗自己官威欺压邻居,而是回信说:“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看完,便主动让出三尺空地。邻居也深受感动,也将墙退回三尺,两家和好如初,这就形成了桐城著名的“六尺巷”,张家人的大度和气量至今传为美谈。
六尺巷的故事 六尺巷的故事概括
毛主席在建国后在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的外交场合,也讲到这个故事,说起这四句诗,用来表达两国之间的事宜应该谦让、平等,充分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和为贵”的优秀精神遗产,这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相得益彰,而外交上可能激化的矛盾在一首打油诗中“灰飞烟灭”,不失为一段外交佳话。此次陈云林会长在台海关系上再次引用这首诗,想来还是要从互谅互让的角度提醒两岸关系的决策者,一切从大处着眼,一切从相互体谅出发,一切为将来考虑,一切以大局利益为重。从本质上说,台海关系还是兄弟关系,还是一家人,难道“六尺巷”就容不小我们这些中国人吗?

世间总有矛盾,牙齿和舌头还会打架,何况有思想的人类之间相处呢?问题就是遇见矛盾有怎样的心态去面对。是针尖对麦芒还是避其锋芒;是寸土必争还是拱手相让;是以牙还牙还是唾面自干;是无情斗争还是化敌为友。这就需要用大智慧去理解什么是胜利,什么是自尊,什么是原则,什么是策略等等。和谐共赢应该是现代社会处理人际关系矛盾的普世准则,只有大家都坚持这一准则,这个世界才会友爱互助、平和协同。要知道一时的得失,一时的长短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可能连涟漪都不存在,人的生命短促,无有必要去争世俗的长短。生命是用来记忆美好的东西,不是用来储存失败和丑恶的。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2011/3/5于不亦快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6630.html

更多阅读

十八新党章修改内容 十八大修改后的新党章

十八新党章修改内容——简介 大众瞩目的十八大,对已有的党章内容做了一系列修改,现将新党章中,做以修改的地方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十八新党章修改内容——工具/原料十八大新党章十八新党章修改内容——方法/步骤十八新党章修改内容 1

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 曾子杀猪的故事概括

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着叫着要和母亲一块儿去。于是母亲骗他说:“乖孩子,待在家里

续上水浒传88—120回的章节概括 水浒传章节概括100回

第八十八回颜统军阵列混天象宋公明梦授玄女法兀颜统军摆太乙混天象阵,宋江兵败。二次交锋,李逵被捉。吴用施计,用兀颜小将军对换李逵。吴用要守等番军杀来再战,宋江听呼延灼之言,领兵杀去大败而回。御前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王文斌给宋江军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卧薪尝胆故事概括

公元前496年,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因小怨而爆发了一场战争!战争在今浙江嘉兴的冲积平原上进行。战争的统帅同是两国的国王,吴军曾是著有《三十六计》的用兵大师孙子所训练出来的精锐之师。而越军不仅人数少,且稚嫩年轻。年轻的越王勾践

声明:《六尺巷的故事 六尺巷的故事概括》为网友点雨落山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