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恪生母杨妃可能才是李世民嫡妻 李世民的杨妃是李元吉

  “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这是毛泽东读了《新唐书》卷八十《李恪传》之后所写的评语。

  李恪是唐太宗第三子,先封蜀王,后封吴王,生母为隋炀帝女杨妃。他是隋唐两代帝王后裔,出身贵显无此,加之文武全才,故《旧唐书》称之曰“名望素高,物情所向”,《新唐书》称之曰“地亲望高,中外所向”。然而,也正是因为吴王恪是隋炀帝的外孙,使他失去了继承李唐帝位的资格。

  本文的重点并不在于评述吴王恪,而是要考证其母杨妃和唐太宗的婚姻关系。

《大唐情史》里颜丹晨饰演的杨妃


  由于吴王恪生于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所以杨妃只能是在武德元年或更早嫁给李世民的。而绝大多数史家认为,杨妃应该是在李渊于隋大业十三年(617年)攻陷隋都大兴城(后改名长安),在次年五月接受隋恭帝禅让建立唐朝,成了亡国公主后,被秦王李世民纳为侧室的。可是,这一点是经不起仔细推敲的,因为早在大业二年(605年),隋炀帝就已经迁都洛阳,其后宫嫔妃及子女也都随驾迁往东都,特别是未婚只能养在深宫的公主。原来的都城大兴城,除了奉命留守的宗室成员外,应该没有几个帝子皇女了。而洛阳在武德元年,仍然是在王世充的控制下,直到武德四年五月才被唐军攻陷。如果杨妃是李世民在攻破洛阳后才俘虏的落难公主,怎么可能在武德二年就生出吴王恪呢?

  当然,杨妃在大业十三年大兴城陷落后,被李世民纳为侧室的可能性也并非不存在,那就是她已经嫁给别人,而她的驸马府就在旧都大兴城内,但是这个可能性估计也不高。更可况,李世民在武德初年纳一个已为人妻的大隋公主为秦王侧妃的可能性,应该也是比较低的。

  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这个隋朝公主和她的兄弟杨杲一样,陪着父亲一起巡幸江都。果如是,那么她即使不像杨杲那样被宇文化及所杀,也会像萧皇后等隋宫丽人那样被虏为姬妾。以当时的交通条件而言,她是不可能在短短几天内,从江东的江都,逃到远在关中的长安寻求李唐王朝的庇护的。

  排除了以上的种种可能性之后,余下的一个可能性就是杨妃其实是在隋朝年间,以大隋公主的身份嫁给李世民。唐高祖和隋炀帝是表兄弟,他们的子女结姻,既是政治婚姻,也是亲上加亲,在隋唐年间是司空见惯的。果如是,那么这位大隋公主,也就是后来的杨妃,应该才是李世民的嫡妻,而不是长孙氏,因为以公主之尊而为庶妻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


吴王恪生母杨妃可能才是李世民嫡妻 李世民的杨妃是李元吉
  在“玄武门之变”中,和长兄李建成一起被李世民杀害的齐王李元吉的嫡妻杨氏(后来也被李世民纳为嫔妃),就是隋朝皇室和李渊家族姑表结姻的典型例子。和李恪生母杨妃不同的是,齐王妃是隋宗室女,不是隋炀帝的亲生女儿。隋皇室把宗室女嫁给李元吉为妻,显然是要笼络作为豪门大族的李渊家族,那么,为什么就不能把公主嫁给李渊的另一个儿子李世民呢?

《贞观长歌》里席与立饰演的杨妃


  隋炀帝的萧皇后是在13岁嫁给当时还是晋王的杨广当晋王妃,杨妃的大姐南阳公主是在14岁的时候嫁给许国公宇文述的三儿子宇文士及(宇文化及的弟弟),长孙皇后是在13岁的时候嫁给李世民,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爱女长乐公主也是在13岁的时候嫁给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由此可见,当时的女子是相当早婚的。以此观之,隋炀帝也应该在杨妃于十三四岁左右,给她找个驸马。无论杨妃是生于隋文帝年间(581年-604年),还是隋炀帝年间(604年-618年),她完全有可能以大隋公主的尊贵身份嫁给李世民。果真如此,即便李世民已经先娶了长孙氏,也只能把嫡妻的地位让给后娶的大隋公主。

  如果李世民是李渊的嫡长子,而不是李建成,可以名正言顺的继承大唐帝位,那么这位大隋公主完全可能成为太宗的皇后,在朝野遇到的阻力也不会很大。可惜的是,李世民是靠了“玄武门之变”才能登上帝位的,而长孙无忌正是帮助他夺嫡成功的首要大功臣。我们不知道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在秦王府密谋此事时,到底谈了些什么,但是以长孙无忌后来的表现,可以看出此人是个权力欲旺盛的人。所以,长孙无忌以立其妹妹长孙氏为皇后,作为协助李世民发动政变的政治代价,是不能排除的。

  所以,原本是嫡子的吴王恪,就成为了庶子,也从此与帝位绝缘。虽然我的这段推论不见于任何正史野史,但是从《旧唐书》和《新唐书》中,仍然可以看出隐藏在曲笔背后的蛛丝马迹。

  据《新唐书》载,当14岁的少年李恪于贞观七年(633年)赴山东任齐州都督前,唐太宗对左右说:“吾于恪岂不欲常见之?但令早有定分,使外作籓屏,吾百岁后,庶兄弟无危亡忧。”(译文:不是我不想常常见到李恪在身旁,但太子皇位早已有主了,让他在外地当官,这样即使我死后,他们兄弟间也不会自相残杀)此时,李世民的太子还是长子李承乾,而李恪也只是个14岁的少年,如果李恪只是一个绝对不可能对帝位的继承权构成挑战的寻常庶子,唐太宗又何必如此忧虑呢?

  据《旧唐书》载,贞观十二年(638年),在19岁的李恪再次到湖北任安州都督之前,太宗亲自写了一篇“训子文”给他:“吾以君临兆庶,表正万邦。汝地居茂亲,寄惟籓屏,勉思桥梓之道,善侔间、平之德。以义制事,以礼制心,三风十愆,不可不慎。如此则克固盘石,永保维城。外为君臣之忠,内有父子之孝,宜自励志,以勖日新。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故诫此一言,以为庭训。”在这篇文章里,太宗貌似勉励,实则警告李恪做个安分守己的藩王。此时,李承乾仍然是东宫太子,如果说会对其储君地位构成挑战的,也应该是魏王李泰、晋王李冶等嫡子,而不应是吴王恪这样的庶子呀?

  从以上的史料看,即使是在李承乾的太子地位如日中天之际,太宗已经先后在贞观七年和十二年,通过“谓左右曰”和“训子文”的方式,表达了吴王恪可能对李承乾的东宫位置构成挑战的忧虑。这也说明了李恪虽然是个庶子,却是一个不寻常的庶子!很可能是一个从嫡子变成庶子的另类庶子!

  到了贞观十七年(643年),李恪24岁的时候,太子李承乾被废黜,魏王泰的皇位继承权也被排除后,太宗先是立了晋王李冶为太子,后来还是忍不住提议立吴王恪为储君,却因权臣长孙无忌反对而不得不作罢。
  太宗驾崩后,吴王恪在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因受房遗爱谋反案牵连,被长孙无忌罗致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对于李恪之死,《旧唐书》称长孙无忌“遂因事诛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新唐书》称长孙无忌“常恶之。永徽中,房遗爱谋反,因遂诛恪,以绝天下望”。

  在我看来,“以绝众望”和“以绝天下望”已经不是史家曲笔,而是明写在当时的“众人”或“天下人”的心目中,李恪才是继承唐太宗帝位的不二人选,否则长孙无忌又何必杀之以绝众望、绝天下望?

  《新唐书》还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文字“恪善骑射有文武才其母隋炀帝女地亲望高中外所向”。因古文断句之不同,这句话既可断为“恪善骑射,有文武才,其母隋炀帝女,地亲望高,中外所向”,亦可断为“恪善骑射,有文武才。其母隋炀帝女,地亲望高,中外所向”。若断为前句,则“地亲望高,中外所向”是形容李恪;若断为后句,“地亲望高,中外所向”则是形容其母杨妃。

  “地亲望高,中外所向”指的若是李恪,那么这个评价对一个庶子来说可是异乎寻常的高。在当时,也只有“天可汗”唐太宗,才能既得到唐人的支持,也得到突厥、吐蕃、吐谷浑等外国人的肯定。“地亲望高,中外所向”指的若是杨妃,除非她原本还有一个更加尊贵的身份,而不仅仅是隋炀帝女和太宗嫔妃,否则又何能拥有的比长孙皇后还要崇高的评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7715.html

更多阅读

结婚戒指戴在哪只手才是正确的 结婚戒指戴法

结婚戒指戴在哪只手才是正确的——简介结婚戒指象征新娘能够用戒指这把钥匙,打开丈夫的心灵之锁。但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结婚戒指带那只手,结婚戒指戴在哪只手好?因为根据风俗习惯和个人习惯的不同。婚戒的戴法也可能不同。在这戴维尼珠

什么才是真的幸福? 什么才是幸福的人生

刘翔平 《 光明日报 》( 2011年08月26日 15 版)制图:杨震美好生活,是“热爱自己”的生活我们越来越重视幸福。那么,什么才是真的幸福?经济发展了,手中有钱了,人们自然就感受到幸福了吗?并非如此。先来看一个故事。宁静的夏日海滩上,一个印第安

声明:《吴王恪生母杨妃可能才是李世民嫡妻 李世民的杨妃是李元吉》为网友越发的执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