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的《艺术》与苏珊•朗格的《情感与形式》之比较 音乐的形式与情感表达

20世纪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关于艺术本质的观点是有意味的形式说。贝尔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1]他所谓的“形式”,就是指艺术品内的各个部分和质素构成的一种纯粹的关系,即所谓“纯形式”。这种纯粹关系、纯形式仅向有艺术审美能力的人展示,普通人看不到它。而所谓“意味”,则是指一种极为特殊的,不可名状的审美情感,这种情感也只有在有艺术审美能力的人审视艺术纯形式时,才会出现。艺术就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起有艺术观赏能力者的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或美的结构,也即“有意味的形式”。

“有意味的形式”说的理论意义主要在于,第一次突出了为其他学说所忽视的艺术的“纯形式”,并把它确定为艺术的审美本质。虽然西方美学一直以来有重视形式的传统,但将形式作为对艺术的一个重要规定,贝尔还是第一人。其理论缺陷在于完全割裂了“意味”和“审美纯形式”与主体的现实情感和现实的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完全脱离了人类具体社会实践和历史的发展,也脱离人类本身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演进,仅抽象地谈“情感”与“形式”。他所说的“意味”和“形式”都显得比较神秘,让人感到难以捉摸。

符号说是由当代德国哲学家卡西尔首倡并由美国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完成的一种艺术本质观。其理论基础是当代西方哲学的符号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类是一种符号的动物,它创造符号、使用符号,这是人之为人的本质。以此为基础,艺术本质观中的符号说认为艺术不是对现实的再现和摹仿,也不是表现艺术家个人情愫,“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2]。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符号是一种非逻辑非抽象的符号,具有表现情感的功能。同时,艺术符号所表现的情感不应是个人瞬间的情绪,而应是一种人类的普遍情感或情感概念。它能展示人的经验的、情感的、内心生活的动态过程,即人的“生命形式”,能表现出人类情感和“生命形式”的内在本质。符号说是在综合“有意味的形式”说和“表现说”之后得出的一个新的艺术本质观,一方面,它突出强调了形式这一外在显现形态,而这在表现说中是被忽视了的;另一方面它又对“形式”作了革命性的改造,强调形式的文化内涵,从而揭示出艺术符号传达情感和信息的重要功能,而避免了将形式神秘化、抽象化的倾向。它的理论不足则在于它所说的情感似乎比贝尔所说的更加抽象,苏珊·朗格有时认为这种情感不是日常的情感,而是一种情感概念,显得过分的理性化;有时又将情感当作是一种生命冲动,显得又过分感性化。



贝尔的《艺术》与苏珊•朗格的《情感与形式》之比较 音乐的形式与情感表达



[1] [英] 克莱夫·贝尔:《艺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4页。

[2] [美] 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51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8276.html

更多阅读

《爱情公寓1》与《爱情公寓11》之比较 爱情公寓1第11集

可能能看完《爱情公寓一》的人也会看完《爱情公寓二》。两部剧都是小成本但都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在观众日益挑剔的眼光中少有的都获得了9点几分的高分。两部剧都是以贴近生活的搞笑风格吸引观众,让观众觉得原来生活也可以这么有滋有味,

《冰封乾坤》与《斗破苍穹》之比较 斗破苍穹和武动乾坤

最近看了两部小说《冰封乾坤》和《斗破苍穹》从构思、语言、创作体系、武功体系方面都有许多共同之处,下面我将具体总结一下:第一,两部小说都是穿越型小说,并且都是灵魂穿越投胎转世型的小说,而不是身体灵魂一起穿越型的小说,《冰封乾坤

声明:《贝尔的《艺术》与苏珊•朗格的《情感与形式》之比较 音乐的形式与情感表达》为网友恋寸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