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资料 生产建设兵团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资料

1969年

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建立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

4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革委会核心小组办公会议批准建立内蒙古建设兵团化纤厂

4月18日,纺织工业部军管会业务组批文同意建立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化纤厂。

5月7日,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在呼和浩特市召开成立大会。

兵团组织形式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编制系统,采用兵团一师一团一连队的体制,不把营作为常规建置。

(一)兵团领导机关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将兵团直属机关设在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内,原内蒙古党校大院被兵团接收,作为兵团机关的所在地。1969年年初,北京军区任命了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主要领导干部。

司令员:何凤山

第一政委:暂缺

第二政委:倪子文

副司令员;杨世明、康银寿、包盛标

副政委:李植林、朱世钧

兵团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各部的建置是:

司令部:参谋长董儒强,副参谋长张旭之、孟庆祥。下辖作训处、军务处、生产处、基建处、管理处及直属警卫排。

政治部:主任李惠民,副主任李中飞、陆国祯。下辖组织处、干部处、秘书处、保卫处、宣传处。

后勤部:部长刘耕,副部长郭贤。下辖卫生处、机运处、财务处、军械处、供销处。

1969年5月,成立了由以下人员组成的兵团党委:

何凤山、倪子文、杨世明、康银寿、包盛标、李植林、朱世钩、董儒强、李惠民、张旭之、孟庆祥、李中飞、陆国祯、刘耕、郭贤、庞德运、张振华、孟昭贤、田益国、张绍喜、李永森、郑东明、高汉杰。

其中何凤山、倪子文、杨世明、康银寿、包盛标、李植林、朱世钧、董儒强、李惠民为党委常委,党委书记何凤山,副书记倪子文。

同年10月30日,中央军委又任命刘义荣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赵强为副政委。

(二)各师直属机构

1969年,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实际组建了4个师,24个团,246个连队。

一师师部设在巴盟蹬口县巴彦高勒镇,师长庞德运,政委张振华,下辖一至六团。

二师师部设在巴盟乌拉待前旗乌拉山,师长孟昭贤,政委田益国,下辖十一至十九团。

三师师部设在巴盟临河县,师长张绍喜,政委李水森,下辖二十一至二十三团。

六师师部设在锡盟东乌旗东风镇(乌拉盖农场),师长郑东明,政委高汉杰,下辖五十一至五十四团,暂管三十一、四十一团。

各师直属机构包括政治部、司令部、后勤部,政治部下设组织、宣传、保卫、干部、直工科,司令部下设作训、军务、生产、基建、管理科和直属武装连,后勤部下设供销、机运、财务、军械、卫生科和农机厂、被服厂、物资站(供应站)。

10月19日,边疆各生产建设兵团紧急传达以林彪名义发出的战备命令,进入临战状态。

1969年全年内蒙古兵团共安置知识青年50843人;按照当时的衡量标准,其中出身好的知识青年占了85%;女知识青年占53%:

北京 23607人 保定 4254人 天津5046人

上海 182人 呼和浩特 4505人 浙江2762人

包头 5611人零星人员 4876人

1970年

5月12日,中共中央转发《国家计委军代表关于进一步做好知识青年下乡工作的报告》。

6月23日,中央安置办公室,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关于加强安置经费管理使用的通知》。

6月27日,中共中央批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报告》,开始试验招收工农兵学员,各生产建设兵团也推荐了一批知识青年上学。

8月1日,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五.七”化纤厂投产。

8月20日,财政部发出《关于安置经费的开支标准和供应渠道的试行意见》。

8月25日----10月5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召开全国生产建设兵团会议。

12月,中共中央批转《国务院关于北方地区农业会议的报告》。

1970年共接收城市知识青年26580人,其中男知青13358人,女知青13222人:

北京 4166人 青岛 4849人 天津10202人

伊盟 110人呼和浩特 1978人 巴盟 149人

包头 1592人 锡盟256人 集宁 1051人

济南 751人 零星1476人

1971年

4月,财政部,农林局,国家计委劳动局联合组成3个调查组,分赴辽宁盘锦垦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和广州生产建设兵团,调查农业工人工资制度问题。

5月,农林部,财政部调查组提交《关于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实行供给制的调查》。

6月30日,农林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向国务院,中央军委递交《关于生产建设兵团和农场工人工资问题的调查报告》。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总人口为144600人,其中现役军人5600人,职工101000人(包括75000名知识青年),家属为38000人。

9月26日,国家计委,农林部发出《关于生产建设兵团,国营农场调整工资问题的通知》。

1972年

3月,农林部,商业部,轻工业部根据国家计委的要求,联合召开了由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蔡家的甜菜生产座谈会,讨论建立糖料生产基地问题。

5月5日,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四十三团四连在扑灭草原大火时烧死69名知识青年。

5—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和国务院农林部联合派出3个小组,调查黑龙江、新疆、内蒙古、浙江、安徽5个生产建设兵团的情况。

7月21日,财政部行政事业财务司调查组提交《关于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财务的调查》。

8月,农林部制定《关于1972-1980年生产建设兵团和国营农场开荒规划的初步设想》(草案)。

1973年

2月8日,总参谋部、农林部向国务院、中央军委上报《关于生产建设兵团领导管理体制为题的调查报告 》。

2月22日—3月3日,北京市召开知识青年座谈会,黑龙江、内蒙古、云南等生产建设兵团派北京知识青年参加了会议。

2月23日,农林部提交《关于召开生产建设兵团和国营农场工资制度改革试点座谈会的报告》。

3月3日,农林部、财政部发出《关于改变生产建设兵团以上行政事业费问题的通知》。

4月3日,国务院批转国务院科教组《关于高等学校1973年招生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组织文化考试。各生产建设兵团知识青年纷纷准备参加考试。

5月8日,农林部提交《关于生产建设兵团和国营农场实行工分之情况的报告》。

6月22日—8月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

8月4日,中共中央转发国务院《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的报告》。

9月5日,财政部、农林部颁发《国营农牧企业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

9月26日,国家计委、农林部发出《关于生产建设兵团、国营农场调整工资问题的通知》。

11月24日,财政部发出了《关于加强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经费管理的暂行办法》。

1974年

1月3日,财政部发出《关于生产建设兵团和国营农牧场调整工资在财政预算上处理办法的通知》。

2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黄帅的一封公开信----复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十九团政治楚王亚卓同志》,制造了全国的“王亚卓事件”

1975年

6月2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撤销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

7月16日--7月21日,农林部召开改变生产建设兵团体制做好交接工作座谈会。

内蒙七万知青转交地方

一师,共接收知识青年19540人,7年内离开的知识青年共计6383人,其中病退938人,困退1362人,上大学1088人,参军91人,招工217人,调出2687人,知青死亡42人,其他原因减员48人;在编人员中逾假不归、逃跑和批准回家养病的知青有626人,至1975年6月,实有知识青年人数为12441人。

二师,至1975年6月,实有知青数为27054人,其中参加兵团3年以上的知识青年为26184人,3年以下的有870人,1255名知青长期逾假不归。

三师,共接收知识青年19325人,7年内离开的知识青年共计3272人,其中病迟873人,困退966人,上大学813人,参军110人,招工510人;死亡知青29人;在编人员中逾假不归、逃跑和批准回家养病的知青有699人,至l975年8月,实有知识青年人数为15325人。

四师,共接收知识青年8491人,7年内离开的知识青年共计1815人,其中病退142人,困退284人,上大学436人,参军38人,招工46人,调出869人;知青死亡35人,逮捕1人,在编人员中逾假不归、逃跑和批准回家养病的知青有242人,至l975年5月,实有知识青年人数为6620人。

五师,共接收知识青年11046人,七年内离开的知识青年共计2679人,其中病退173人,困退722人、上大学667人,参军73人,招工177人,调出的7人;知青死亡92人,判刑10人;在编人员中逾假不归、逃跑和批准回家养病的知青有99人,至1975年5月,实有知识青年人数为8166人。

六师,共接收知识青年7906人,7年内离开的知识青年共计2566人,其中病退845人,困退826人,上大学572人,参军37人,招工32人,调出254人,知青死亡11人,提干14人;在编人员中逾假不归、逃跑和批准回家养病的知青有46人,至1975年6月,实有知识青年人数为5269人。

1977年

12月,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国营农场工作会议。

当年,北京、天津知青办同意放宽原内蒙古、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病退、困退的限制,掀起了这两个地区知青大回城的浪潮。

1978年

10月31日----12月10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知识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发出了《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纪要》和《国务院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宣布原生产建设兵团的知识青年已是国家职工,不再办理病退、困退回城。

11月20日,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建制(转)

1969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内蒙古直属机关毛泽东思想大学校总校、分校及原内蒙古(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华北农垦兵团大部一同并入新组建的生产建设兵团。北京军区从下属各部队抽调现役军人组成各级领导班子,率领数千名复员、转业军人前往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乌兰察布盟和锡林格勒盟等地接管国营农场,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兵团规划为6个师的建制,每个师辖10个团,每个团辖10个连队

1969年5月7日,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司令部设在呼和浩特市。当年,兵团组建了4个师,24个团,246个连队,接收北京、天津、上海、呼和浩特、包头等城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5万余人,全兵团在职人员达7万余人。1970年,又组建了2个师,15个团。按照原来的规划,一、二、三师设在内蒙古西部的巴彦淖尔盟、伊克昭盟境内,四、五、六师设在内蒙古东部的锡林格勒盟境内;由于锡林格勒盟草原地区不适于发展农业和超量发展畜牧业,内蒙古兵团不得不将四师从锡林格勒盟迁到了巴彦淖尔盟,使“东三师、西三师”的格局变成了“东二师、西四师“。1975年,内蒙古兵团下设农牧业团35个,厂矿企业单位34个,在职人员11万余人。

兵团总部:驻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化纤厂 呼和浩特市

工程团 呼和浩特市

发电厂 巴盟乌拉特前旗乌拉山

化肥厂 巴盟乌拉特前旗乌拉山

1师:师部驻巴盟磴口县

1团 磴口县朝阳镇 原乌兰布和农场

2团 磴口县红卫镇 原巴彦套海农场

3团 磴口县卫国镇 原哈腾套海农场

4团 磴口县戍边镇 原太阳庙林场

5团 磴口县建国镇 原包尔套勒盖农场

6团 磴口县反修镇 新建点 包尔套勒盖西

7团 磴口县红旗镇 原纳林套海农场

2师:师部驻巴盟乌拉特前旗乌拉山

11团 乌拉特前旗 原乌海劳改农场

12团 乌拉特前旗新安镇 原乌海劳改农场

13团 包头市万水泉 工业团下属采石厂、阀门厂、拖修厂、风机厂、化工厂、无线电厂、浆粕厂、造纸厂、农药厂等

14团 乌拉特前旗苏独仑 原苏独仑国营农场

15团 五原县建丰 原建丰农场

16团 中后旗牧羊海 原东方红种羊场

17团 乌拉特前旗中滩 原中滩劳改农场

18团 包头市万水泉 原共青农场

19团 乌拉特前旗坝头 原乌梁素海水产局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资料 生产建设兵团

20团 杭锦旗独贵特拉原独贵特拉公社、杭锦淖公社

62团 乌拉特前旗大佘太 原苏独仑农场牧业队

3师 师部驻巴盟临河县

21团 临河县军垦镇 原临河劳改农场

22团 临河县屯垦镇 原狼山劳改农场

23团 杭锦旗巴拉亥 原巴拉亥林场

25团 杭锦旗扎尔格郎图 原改改召林场等

26团 临河县石兰计 原石兰计公社

糖厂 临河县

4师 师部驻伊盟海渤湾市

8团 乌达市 乌达市属农场、林场等 原属1师

24团 海渤湾市 原属3师

34团 磴口县碱柜原接受朝格乌拉牧场,后随师部西迁

35团 苏尼特右旗塞汉塔拉 碱矿

玻璃厂 海渤湾市

5师 师部驻锡盟西乌珠穆沁旗

31团 西乌旗阿巴哈纳尔旗 原锡林格勒种畜场等原属4师

32团 西乌旗阿巴哈纳尔旗 原毛登牧场 原属4师

41团 西乌旗高力罕 原高力罕牧场

42团 西乌旗哈拉根台原哈拉根台公社,后划归兵团直属

43团 西乌旗宝日格斯台 原宝日格斯台牧场

44团 西乌旗彦吉嘎庙 原罕乌拉公社

6师 师部驻锡盟东乌珠穆沁旗东风

51团 东乌旗红星镇 原哈拉盖图农场

52团 东乌旗红边镇 原乌拉盖牧场

53团 东乌旗红疆镇 原贺斯格乌拉牧场

54团 东乌旗红光镇 原满都宝力格牧场

55团 东乌旗红建镇 原宝格达山林场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8732.html

更多阅读

新疆建设兵团农六师及各团简介 新疆兵团农九师

农六师1953年成立,主要分布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内,师部与五家渠市师市合一。前身是第一兵团第六军步兵第十七师,即西北野战军新四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六师,是一个工农商兵一体、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商建交服综合经营的农

新疆建设兵团农三师及各团简介 新疆兵团农三师怎么样

农三师:1966年成立,主要分布在喀什地区境内,师部与图木舒克市师市合一,前身是第一兵团第五军步兵第十四师。该师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缘的叶尔羌河和喀什噶尔河流域,占地面积8043平方公里。下辖62个企事业单位,其中农牧团场18个,总人口16

声明:《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资料 生产建设兵团》为网友飘逸的胸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