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胡适的“四条汉子”之罗尔纲 批判胡适运动

批判胡适的“四条汉子”之罗尔纲


当批判胡适成为一种运动时,我们似乎也可以借助“更快、更远、更高”的标准,来考察一下这些“运动员”们。
反应神速、在第一时间就写出批判文章的,是周汝昌;扯得最远、最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是冯友兰;至于批判中站得最高的人,大概要算罗尔纲。这倒不是因为他的批判文章如何高屋建瓴,事实上这文章语言平和,批判起来也不疼不痒的。但是,由于他的特殊身份,这个一直对胡适佩服得五体投地、感激涕零的人,如今终于直起身来,站在胡适的上方,开始批判起自己的恩师。
漫天乱扯的文章,我们可以不关注——比如,冯友兰因美国和台湾妄图分裂祖国而更加痛恨胡适;又如候外庐批判胡适是混进“文化革命阵营中的大奸细”,像蒋介石一样想要篡夺“革命果实”。但是,对罗尔纲的批判文章,我们今天还是要加以分析,因为罗尔纲和胡适的关系实在太密切,毕竟他是胡适一生中最亲信的学生。所以,了解罗尔纲对胡适的态度,也可以让我们从一个反面来感受胡适——胡适如此器重罗尔纲,是不是看走眼、认错人了呢?如果说罗尔纲这个人就是胡适的一篇考证文章的话,那么这个乾嘉以后最大的考据大师是否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这个问题是残酷的。胡适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称罗尔纲为“我的朋友”,在私人信件中称罗尔纲为“尔纲弟”,那么这个朋友、兄弟兼学生的人,在后来的岁月里,是否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利益,抛弃、背叛了胡适?对胡适来说,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出现重大的判断失误,又怎么让我们信服他的其他考证呢?
这样说似乎有点过分夸大和让人不堪,但是,在考察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有时就得如此分析:如果你身边都是卖友背师的人,都是踩着别人的身体一步步往上爬的人,那你又将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尴尬地位呢?
正是带着这种沉重的疑问,我小心翼翼地打开《胡适批判文集》的第二辑。在心里,我不愿意让我一向崇拜的胡适形象轰然倒塌,不愿意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还好,谢天谢地,我并没有面对所不愿意看见的东西。
在一堆充斥着“反革命”、“反动”、“腐朽”、“批判”字眼的标题中,我找到罗尔纲的文章,单从文字看,那是一个淳朴得无法让人相信的标题:《两个人生》。这篇批判文章混迹在一大堆充满政治性的漫骂文章里,实在显得有点另类甚至不伦不类。从文尾看,这篇文章写作于1955年1月,其时,批胡运动已经开展了较长时间,在这场“运动会”中,罗尔纲只算个中途入场者。
罗尔纲为什么在此刻匆匆赶来呢?是先前一直在暗自磨刀擦枪做准备活动,还是实在躲不过去不得已加入其中?由于缺乏更多的史料,我无法得出一个准确的判断,只能在此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章内容来进行“大胆的假设”。
1955年1月,正是罗尔纲“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好时光。那时,他已经是研究太平天国革命历史的权威,在南方各地办展览、鉴定革命文物,忙得不亦乐乎;在政治上,他不仅当选地方人大代表,还出任全国政协委员,对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颂扬,为他赢得了学术上的声誉和政治上的保险。所以,以他的身份,这次批胡运动大概是无法回避的。
不仅无法回避,而且还是个让人瞩目的“嘉宾”。要知道,在中国大陆,根本找不到第二个像罗尔纲那样和“苦主”胡适关系如此密切的人——让最被信任的学生罗尔纲批判作为学术界孔子(郭沫若语)的胡适,正如让以建立新儒学为己任的冯友兰出面批判古代的孔子一样,说服力是极为强大的。就这样,一直在场外转悠的罗尔纲,此时不由自主地走了进来——千呼万唤,舍你又其谁呢?
1949年后留在中国大陆的知识分子中,和胡适最亲近的人,就是罗尔纲。他作为胡适喜爱的学生、工作中的助手以及孩子们的家庭教师,曾经长时间吃、住、生活在胡适的家里,如同一个亲密的家庭成员。另外,他写作的记录胡适言行、治学方法的《师们辱教记》(后来再版时胡适改名《师门五年记》),曾经十分流行,胡适到台湾后还印行此书作为礼品赠送他人。
慢慢腾腾走进会场的罗尔纲,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一上来就扣动扳机猛烈扫射。这点,从他的批判文章《两个人生》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与其说这是一篇批判文章,还不如说它是罗尔纲的个人检讨书。我觉得,这文章从各个方面都应得到重视,尽管它看起来像个应景的命题作文,但字里行间所抒发的却是罗尔纲内心的感受,所以也是研究胡适的一篇不可多得的文字。
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叙述自己在1949年以前所中的两个毒,第二部分则是谈自己解放后研究太平天国革命历史的心得体会。对比以1949年为界线的前后两个人生阶段,罗尔纲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前一段人生受胡适的影响,脱离了政治,结果前途暗淡;后一段人生则因为“参加了政治,就有光明照耀着前进”。
那么,在1949年以前,给罗尔纲下毒的,究竟是哪两个家伙呢?真是令人忍俊不禁和匪夷所思,第一个偷偷摸摸跑到他身边使毒的,竟然是庄周!“那时侯,我正徘徊在人生歧路上,”罗尔纲说,“我选读了一门庄子课程,这一部反动哲学,就首先把我拖到幻灭的泥坑中去。”
正当不幸的罗尔纲在泥坑中挣扎时,他又遇见了更倒霉的事:胡适来到他身旁,下了第二个毒。“庄子给我毒,就是使我感到虚无,成为行尸走肉”,罗尔纲说道,“胡适反动学术思想给我的毒,却是一言难尽”。
胡适贩卖的这让人“一言难尽”的毒,究竟都包含哪些成分?又都是些什么货色呢?嘟嘟囔囔的罗尔纲,只说出两个来:一是历史观,二是方法论。前者,胡适告诫他,写历史必须超越政治和阶级,要客观、不偏不倚。具体来说,就是写太平天国历史时,不能只说光明的一面,而要看到太平天国的黑暗面。“我受了他的欺骗”,罗尔纲老实地承认道。
后者,具体说就是考证的方法。在这方面,胡适一直主张“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关于这点,罗尔纲似乎也说不清楚究竟“毒”在何处,只是说“大胆假设”是唯心的,最后容易变成“大胆发挥”。他举例说,他自己在考证太平天国历法时,是先有了二十多条证据,才开始“大胆假设”的,言下之意,有可能胡适是在证据尚不充分的情况下,胆子就陡然大了起来。今天在我看来,这个毒也还算一般,充其量只是治学方法的不同而已。因为通常就是在证据不够的情形下,才需要假设。一旦证据多了,那就很容易得出结论,还假设什么呢?
这本是个不言而喻的问题,难道连胡适所看重的学生、长期研究历史的罗尔纲都不明白吗?显然不是,可他只好这么写,否则,还要批判胡适什么呢?胡适还有什么值得他罗尔纲批判的呢?把这个不算错误的“错误”拿出来胡批乱判一通,也正说明罗尔纲的无奈和不愿意面对批判的真实心态。
应该说,罗尔纲是个心思缜密的人,他很有可能是故意找些无关紧要的事来敷衍了事。我之所以这样“大胆的假设”,也不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只有空穴来风,我们才能捕风捉影。若这被“捉”到的影子又正契合我们所考察的对象,那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在解释自己为什么能下得了手批判胡适时,罗尔纲这样为自己辩解:他是在看了胡适小儿子胡思杜要和胡适划清界线的文章后,才“豁然开朗”:既然儿子都可以批判老子,我这个做学生的,又有什么不能批判老师呢?
这段貌似合情合理的话,说得十分微妙,很值得玩味。
首先,我们可以解读出:罗尔纲自认向胡思杜学习批判胡适是错误的。罗尔纲在《胡适琐记》里记录了一个小故事:某天胡适夫人江冬秀和儿子外出,碰见有家办丧事的出殡队伍阻碍了交通,那小孩就对母亲说:将来你死了,我一定不这样办。江冬秀十分生气,回家就对罗尔纲抱怨。罗尔纲当即表示,小孩子这样跟母亲说话是不对的,自己要去批评教育他。在这里可以看出,罗尔纲显然是反对子女说长辈不好的。那么,后来胡思杜批判父亲的言论,罗尔纲按理也应该去反驳、教育才是,怎么能跟着当年的学生学坏呢?
其次,罗尔纲找的这个批胡理由,还反映出他那五味杂陈的心态。我们知道,父子可以反目,但是,那天然的关系总还是切不断的——罗尔纲是不是想借这个理由来说明,虽然学生批判了老师,但师生间的感情是永远无法割舍的呢?
还有一点,罗尔纲是个读书人,他要给自己批判老师找个正当借口,完全可以更加冠冕堂皇。比如,梁启超看不惯康有为的做法,就有了著名的“谢本师”;章太炎不同意俞樾的那一套,也有一个“谢本师”。那么,以此来看,若是罗尔纲真的要和胡适割袍断义,他大概不会想不到这个故事吧。
当然,这些都是揣测之词,虽未必符合特定时代特定人物的真实想法,但多少对我们理解罗尔纲在批胡运动时的复杂心情有所帮助。人心虽然有顽固、不可动摇的成分积淀在深处,但终究是现实的折射,不可能不受现实的改造。拿罗尔纲来说,他在1949年后所进行的工作,无疑是和胡适的教导背道而驰的,他不仅违背了胡适的教诲,而且,还享受着这“背叛”所带来的政治待遇。这些,我想,对他内心深处长存的感恩之情,不会一点影响都没有。
在文章里,罗尔纲大多数笔墨都在检讨自己的错误,即在解放前研究太平天国史时,“没能从原则上提到太平天国的革命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罗尔纲认为,这是胡适对他的毒害,是胡适让他既要看见太平天国光明的一面、也要看到其阴暗面所造成的。
在这里,我们暂且不去探讨太平天国的“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性质;也不去分析胡适所提出的写作历史要作到不偏不倚的观点。对这些,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会有一个越来越清晰的普遍性结论。我们所要关注的是,罗尔纲是否真的与胡适分道扬镳,以及在此后的岁月里,罗尔纲是否完全走出胡适的影响,并在学术上超越他的老师。因为罗尔纲日后的发展、成就,直接关系到胡适的知人之明。

1930年,中国公学学生罗尔纲面临着毕业后的去向问题,他和吴晗一样,也提笔给校长胡适写了封,请求帮助。
那年6月,罗尔纲搬到胡适家中,正式成为他的助手和家庭教师,开始了长达五年的亲炙受教生涯。在这段时间里,胡适所教给他的,用罗尔纲自己的话说,是让他终身受用的“不苟且”,即一丝不苟、谨慎勤敏的治学精神。回顾起那段日子,罗尔纲饱含深情地说:“师恩如春阳,我好比一株饱受春阳煦育的小草,怎叫我说得出自己的感情呢?”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可以看出,只比胡适小十岁的罗尔纲,是把胡适当作再生父母来看待的。所以,当后来胡思杜开始批判父亲后,罗尔纲也就毫不顾忌地跟进,道理似乎很简单:反正都是儿子,亲生的可以批,不是亲生的,怎么不可以呢?
在生活中,胡适对待罗尔纲,也的确令人感动。有一次罗尔纲从广西到北京来,因为不知确切火车时间,胡适竟然连续两天跑到火车站去迎接,就在罗尔纲到达的当天,胡适还在打电话问车站具体的车次。这份情感,就是放在60年后的今天,为人父母者所能做到的,也不过如此吧。对那种能够穿越时空的情感,我们有理由表达由衷的敬意。
在学术上,胡适的训练也让罗尔纲刻骨铭心。胡适是公认的开风气的考据大师,许多学术史的无头公案都由胡适发端而至脉络清晰,如《红楼梦》、《水浒传》和《六祖坛经》作者的考证,以及对《醒世姻缘传》的研究,这些学术活动都给罗尔纲极大的启发,因而,他开始从事学术活动,也是在胡适直接指导下,从考证入手的。
罗尔纲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清代文人好利风气的由来”,胡适对此文给予严厉的批评。胡适认为,什么才算“好利”,清代文人是否普遍地形成此种风气,都是有争议性的,这个论题的提出,显然有先入为主之嫌,是不严谨的。此事让罗尔纲深刻地认识到,治史者可以做大胆的假设,但是决不能做无根据的概括性论断。
罗尔纲的学术生命十分漫长。1949年后,还延续50多年的时间。半个世纪以来,罗尔纲一直作为最权威的太平天国历史专家受到世人尊重,他的煌煌巨著《太平天国史》更是这一领域最全面、最重要的著作。可以说,罗尔纲的名字,是与太平天国历史研究密不可分的。
那么,罗尔纲在这一领域的成就,是否完全脱离了胡适的影响呢?用罗尔纲自己的观点来看,这是毫无疑问的,在这条道路上,他完全背离了胡适当初给他树立的指路牌,走到了截然不同的方向。比如,他在《两个人生》里说“历史乃是阶级斗争的科学”,太平天国革命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这个立论前提就注定他只能写作太平天国光明的一面,而不去关注那些负面内容,显然,这就直接背弃了胡适要他客观考察历史事件的原则。
谷霁光在《太平天国史》所写的序言中,有一段话很能说明问题:“肯定还是否定这次农民阶级斗争的性质,实质上是肯定还是否定近代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问题,也是肯定还是否定近百年中国民族民革命的问题。罗尔纲同志对太平天国史研究所作出的贡献,不仅是学术上的,而且是政治上的。”
在今天,我们已经认识到太平天国的历史有可能被人为地、有目的地夸大、神化,无可讳言,在这个过程中出力最大的,就是罗尔纲。我们回过头去看看,罗尔纲在研究太平天国历史的过程中,是否重蹈了当年胡适所批评的“概括性论断”的覆辙?“太平天国的反封建反侵略”与“清代文人的好利风气”,在议题上,难道性质不是一样的吗?
胡适曾经告戒罗尔纲:“文字不可轻做,太轻易了,容易流为‘滑’,流为‘苟且’。”对罗尔纲厚厚的四大本《太平天国史》,也许我们无法说这是“浮华”和“苟且”之作,因为里面毕竟有大量史料的整理、史实的订正和史事的发端,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部耗费罗尔纲毕生精力的研究成果,其实和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和“白话文学史”一样,都是半卷著作,它所缺乏的半卷是显而易见的,即太平天国运动的另一面。
除了研究太平天国,罗尔纲还一直进行《水浒传》的考订工作。胡适是《水浒传》版本、作者研究的开拓者和先行者,具有“开风气”的领先地位,罗尔纲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直接继承并发展了胡适的研究成果。1991年,罗尔纲考订的《水浒传原本》面市,让人感兴趣的是,他竟然公开宣称,其《水浒传》研究,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学术成果。这不免让人好奇,这个和太平天国研究划上等号的人,不是在公然否定自己的光荣历史吗?一部小说的重要性,难道超过那“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
不管怎样想,罗尔纲本人坚持认为自己最大的学术贡献,是搞清楚了《水浒传》的最初版本,即七十回本。这真的是有点突如其来和意想不到,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的宣传者,竟然在晚年又重新回到故纸堆,做起了铅黄校雠的学究营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们应该相信罗尔纲的话,他把《水浒传》的版本排到太平天国前面,是他真实的反省和认识。从他的这个认知里,我仿佛又看到墓木已拱的胡适,他那祥和但一丝不苟的目光,正注视着已是风烛残年的罗尔纲。
批判胡适的“四条汉子”之罗尔纲 批判胡适运动
回归到《水浒传》的罗尔纲,其实也就是重新站到胡适的桌前。白发苍苍的老学生,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又回来了,这一次,胡适会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审视自己的成果呢?
胡适已走,哲人其萎。但我可以想见,若胡适地下有知,一定还会再度批评罗尔纲。
对罗尔纲而言,这是无法避免的难堪。“骓不逝兮奈若何?”在罗尔纲心中,始终有一匹跟着老主人不愿离开的马,这“马”的名字叫“反封建”,它一心一意要干的事,就是进行“农民革命”。罗尔纲把《水浒传》也定义为一部反封建、反压迫的作品,“是一部热烈歌颂农民起义,反抗官府到底的小说”。显然,在这里,政治因素先行的意味还是很强的。
今天我们纵观罗尔纲一生的两大研究重点:太平天国和《水浒传》,可以发现,他其实只是在炮制同一个标签——农民革命。是不是贴上这个标签,就永远地具备了免疫功能,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去他1949年以前所中的毒?
罗尔纲为什么如此钟爱“农民革命”这个标签呢?我们还得从他自身因素去找原因。
大约还是上中学的时候,我就知道罗尔纲这个人。在一本叫做“治学集”之类的书里,有罗尔纲写的自转性文章,大意是介绍自己如何开展太平天国历史研究工作的。那文章很奇特,说自己大学毕业后,去帮人家做抄写工作,然后这人家就指导他开展研究工作。文章中左一个“这人家”,右一个“这人家”,当时我就想,这既好心又博学的人家,究竟是谁呢?后来,又看到他写的《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才知道原来“这人家”就是胡适。
除了对“这人家”颇感好奇,我还对罗尔纲的哭印象深刻——总觉得这是个小心谨慎、内心柔弱的人。比如,在他写的纪念好友、同学吴晗的文章里,说见到吴晗的妹妹,忍不住流泪,见三面哭三次;在另一篇文章里,他说在家乡见到解放军入城,也激动地流下热泪;此外,在阅读自己所写的《师门五年记》时,也流下“感激的泪”;在胡适差点遭到国民党阻击后午宴上,想到自己差点陪着胡适一起丧生,觉得对不起母亲,也流下伤心的泪水。
以罗尔纲如此敏感的神经,他在那些一个接一个的运动中所受到的刺激,是可以想见的。想到这些,我们对他一直牢牢贴着“农民革命”标签的举动,也就不难理解了。

胡适是《水浒传》研究的开山祖师,设想一下,他若见到弟子所呈上的带着标签的研究成果,会怎样来批评罗尔纲呢?胡适是个宽厚的人,他也许会轻描淡写地问罗尔纲几个问题,比如啸傲山林的好汉,是怎么反封建的呢?绿林兄弟间的生死义气,算不算“封建”意识呢?排定座次的一百零八个好汉,有几个是先前是在家务农的本分农民呢,这些,罗尔纲回答得上来吗?
在《太平天国史》的自序中,罗尔纲写道:“新中国成立后,党教育我,栽培我,给我研究太平天国史以最适合的环境和最好的条件,使我得尽我所能,做我力所能做的工作。党给我的恩德,是终生感戴不尽的。”也许正是处于这样感恩的心,罗尔纲才不厌其烦地一再高高举起他的“农民革命”标签。
不过,无论如何,罗尔纲的通用标签,也隐隐约约地告诉我们另外一个事实:即他的一生都还是生活在胡适当年所给他的“毒”中,这个毒恐怕他无法彻底除去,不是这样的话,为什么至死还牢牢贴着那些标签以求自保呢?再者,于人生暮年回归《水浒传》研究的罗尔纲,也清楚地表明,他的老迈之躯,其实又已回归到胡适的身旁,他犹如一支带着橡皮筋的箭,射得再远,也甩不开身后的起点,而且,最终还是回到原来的地方。
他用了近50年的岁月,证明当初那场批判胡适思想运动,是徒劳无益的。
身在台湾的胡适,也没有“置身事外”,他一直在关注着罗尔纲。罗尔纲的批判文章发表后,他表示自己不相信那是罗的真心话,还把罗尔纲早年写的《师门五年记》当作礼品赠送给朋友。这个举动也表明,胡适坚信自己没有看错人,他始终认为罗尔纲是个值得信赖的学生。
1962年2月24日18时35分,胡适与世长辞。就在那天的中午,在午饭的时候,他还张罗着要把《师门五年记》送给吴健雄等人。可以说,在胡适生命的最后时刻,罗尔纲还在他的身边。
罗尔纲是否对得起胡适如此的厚爱呢?判断不好随意妄下,我只能说,罗尔纲最后还是以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一直是胡适的学生,至于这学生后半生的学术成果如何,为什么没能达到老师对他的期望,为什么没能比老师更有创建性,那就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不幸,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剧了。

写作参考:
1.《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罗尔纲著,三联书店1995年5月第一版
2.《困学集》,罗尔纲著,中华书局1986年4月第一版
3.《太平天国史迹调查集》,罗尔纲著,三联书店1958年5月第一版
4.《太平天国史》,罗尔纲著,2000年11月第一版
5.《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胡颂平著,新星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一版
6.《胡适传》,白吉庵著,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第一版
7.《胡适思想批判》第二辑,三联书店1955年1月第一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60604.html

更多阅读

神贴——初二学生不可不知的四条真理 你不可不知的买房陷阱

初二学生不可不知的四条真理初二的学习好坏直接影响着第二年的中考,所以在这个重要的过渡时期,我们要把握住四条学习的真理。初二学生学习必备第一条真理名称:强者之心等级:★★★★属性:抗压能力增加100%,额外提供2小时/天的学习时间,努力

李驰:股市投资的四条“伪常识”

伪常识一: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句话一直被视为分散风险的圣经。  但李驰认为,鸡蛋放在很多个篮子里永远发达不了,要发达就是要博,就是要看准一个往上押。“多元化、分散风险、组合投资,其实全

重新理解罗尔斯的《正义论》 罗尔斯 正义论

罗尔斯的《正义论》是现代西方公认最为经典的政治哲学著作。以前自己看过何怀宏译的版本,尽管看了至少两遍,感觉还是有诸多晦涩难懂之处。不得已,又找了何怀宏所写《公平的正义——解读罗尔斯〈正义论〉》一书来看,发现感觉译者也没有真

企业上市途径规范性 民企规范管理的四条途径

年过完了,该干点正事了,今天就谈谈民企规范管理的问题。现在很多民企在经历了初创期、发展期两个阶段之后,进入了第三个阶段——规范管理阶段。进入这个阶段后,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规范内部的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本人结合十几年的民企管理实

领袖气质 修炼领袖气质的四条黄金法则

     这是一个简单短小却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个怀有梦想的青年马库斯·德雷克得到一个与全美十大富豪之一——博比·戈尔德相处一个星期的机会。博比·戈尔德不仅富有、成功,而且是一个影响力超强的人。他似乎有一种天生的魔力,能

声明:《批判胡适的“四条汉子”之罗尔纲 批判胡适运动》为网友月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