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的一天 法鼓山农禅寺水月道场

法鼓山的一天 法鼓山农禅寺水月道场

【台湾法鼓山参学记二十九·走近法鼓】

法鼓山的一天

  来法鼓山学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作息和生活也慢慢有了适应,现在可以介绍一下法鼓山一天日常的作息情况。

  法鼓山早上是4:10打板的,每间宿舍都有一个小音箱,所以板声听的比较清楚。起床后,我们稍作洗漱和休息,4:40分到男寮一楼处去做“八式动禅”。法鼓山的禅法有自己的特色,参考和融合了其他佛教弘传地区的禅法的特点,“八式动禅”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圣严法师在《雪中足迹——圣严法师自传》中说:“我的方法与中国禅堂中用的不一样。中国禅堂除了在每柱香的禅坐之间,加入‘快步经行’(走路时的一种禅修法)外,没有别的运动,在我的禅修教法中,除了快步经行外,还融合了南传的‘慢步经行’。我也运用了印度瑜伽及中国的太极拳与按摩。”这个“八式动禅”融合了很多瑜伽等的动作,将早上刚起床后的身体舒展开来,从中让心慢慢宁静,准备早上的禅修。接着进入禅堂进行晨起的禅坐,在禅坐前先有一个集体的简单的忏悔仪轨,仪轨是:


男寮禅堂

  弟子××,归敬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

  弟子××,归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弟子××,归敬十方三世一切尊法;

  弟子××,归敬十方三世一切贤圣僧;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三称三拜)。

  接下来是禅坐,等到结束的引磬声响后,大家开始对全身各处按摩,有一套完整的按摩方法,这也是法鼓山的禅法很有特色的地方。等禅坐结束后,4:45左右,我们从男寮排班一起前往大殿参加早上的早课。因为早上有一个禅修的时间,所以和普通的课诵仪轨相比,内容减少了一半。早上的《楞严咒》和《大悲咒》《十小咒》分别分成单双日唱诵的,这样时间就减少了很多。早上的维那和悦众也是半月半月分男女、组别来更换。在早课最后,每天都会念一遍圣严法师写的院训,提醒大家不要忘记责任:

排班去上早课的法鼓山僧众

  “本院以养成戒、定、慧三学并重之佛教青年人才为宗旨。

  本院同学,应具备清净、精进、少欲、无诤、整洁、宁静、和乐、自动、自律、自治之基本精神。益以互敬互助、直谅多闻、切磋砥砺、道业与学业并进,以达成研究与修持之崇高心愿。

  本院同学应惜常住物,热心大众事,除因公、上课、工作,不滥攀俗缘,不为娱乐及应酬外出,对所分配之工作应尽力尽责做好,以之养成福智双运之美德,及弘法利生之愿力。”

  早课下来后,僧众排班一起进入第二斋堂过堂用早斋,而有事情或者其他原因的教职员工、义工以及来山上参访的游客、信众等就到第一斋堂用自助餐,方便了大家的使用。早斋通常都是米饭和菜,刚开始让我们有些不习惯,不过慢慢就好了。早斋结束后,方丈和尚或首座和尚会做随机开示,或者放圣严法师以前在早斋后的开示录像给大家,或者集体学习《法鼓全集》中的某本书的内容,或者放一些近期制作的录像,形式比较灵活。如果没有开示或学习,就一起结斋,接着排班回寮房。接下来休息后,僧大或常住的法师们可能有出坡的任务,而佛教学院上课的学生们则准备在八点钟上课。

  早上通常是四节课,每节课五十分钟,课间休息十分钟。到十二点后下课,自由用午斋,可以去第二斋堂过堂,也可以到第一斋堂用自助餐。

到教学楼上课

  下午从两点开始上课,一般上两到三节课时间。下课后可以用药石或者自由安排。药石后可能会上课或者自修,僧大的学生这时候要写自己一天的自治录,很像龙泉寺的反省日记。接着晚上八点钟上晚课,晚课过后又是禅坐时间,到禅坐结束时,一天就结束了,晚上十点钟安板休息。

  每天的生活基本上都是这样,周末会休息。其中周三下午的时间是全校时间,如果有一些全校性的活动的话,就会安排在这个时间举行。我们在的时间中,一年一度的“创办人时间”正好在2009年9月30日进行了,那天刚好是周三。以前圣严法师在时,这天他会和大家见面,作开示,给大家鼓励。今年是果东方丈作开示,然后也是中华佛学研究所的原所长李志夫退任,法鼓山果境法师新任所长的宣布日。

  由于给僧大和佛教学院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安静和不受干扰的学习环境,在里面生活时,真有一种“山中无甲子”的感觉,感受不到外面的世事变迁,直感到深入经藏的快意。每天的安排细心地考虑到了动静的搭配和结合,并且让大家在福业、慧业和道业方面均有所发展而试图达到均衡的目的,这点是难能可贵的。保持了佛教的信仰、文化及教育等方面的平衡但又有所侧重,对僧才的全面成长非常有利。

  提供给来法鼓山参访团的一日作息时间表:

附表格图:法鼓山一日作息时间表

相关链接2009年台湾法鼓山参学记系列连载:

参学记一·走近法鼓:圣严法师与法鼓山——参学前行·法鼓概观

参学记二·台湾掠影:从专业人士了解台湾佛教近况——参学前行·台湾社会背景

参学记三·师友互动:到法鼓山怎么参学——参学前行·师父指点

参学记四·台湾掠影: 风灾过后的台湾——初赴台湾见闻

参学记五·走近法鼓:亲闻法鼓教育体系的简介——初到法鼓·与方丈和校长见面交流

参学记六·走近法鼓:法鼓山大学院教育的理念和运作——初到法鼓·阅读《学员手册》

参学记七·走近法鼓: 大普化和大关怀教育的理念和运作——初到法鼓·阅读《学员手册》

参学记八·走近法鼓:法鼓山信众组织体系——初到法鼓·阅读《学员手册》

参学记九·走近法鼓:世世代代为人类点亮明灯——初到法鼓·人员认识及看历史成果展

参学记十·走近法鼓:读万卷书——初到法鼓·了解法鼓山图书馆

参学记十一·走近法鼓:大宗教家的素质与培养——初到法鼓·了解法鼓山僧教育之一

参学记十二·走近法鼓:福慧双修的僧教育——初到法鼓·了解法鼓山僧教育之二

参学记十三·走近法鼓:解行并重的僧教育——初到法鼓·了解法鼓山僧教育之三

参学记十四·走近法鼓:逐梦法鼓,研修双美——初到法鼓·了解法鼓佛教学院的教学安排

参学记十五·走近法鼓:境教合一的建筑——初到法鼓·参观法鼓山

参学记十六·走近法鼓:学习放松——初到法鼓·体验禅

参学记十七·法鼓山外:重树法幢——校外教学·参访嘉义义德寺、妙法寺

参学记十八·法鼓山外:读书之福——校外教学·参访香光尼众佛学院

参学记十九·法鼓山外:印顺长老的追求——校外教学·参访福严精

参学记二十·参学心得:角色和愿心——校外教学·心得感

参学记二十一·走近法鼓:法鼓山课程之初体验

参学记二十二·走近法鼓:学风严谨、注重集体的佛教研究——留日教师的经验介

参学记二十三·走近法鼓:融入生活、融入大众的台湾佛教——参观法鼓山德贵学苑与云来寺

参学记二十四·走近法鼓:见识法鼓山的客堂接待系

参学记二十五·法鼓山外:一年一度的佛学论文发表盛

参学记二十六·师友互动:时刻保持好学的心

参学记二十七·师友互动:多方位学习

参学记二十八·走近法鼓:圣严长老的悲

参学记二十九·走近法鼓:法鼓山的一天

参学记三十·走近法鼓:把自己的身、口、意向全世界转播——法鼓山的早斋开

参学记三十一·参学心得:什么是无

参学记三十二·法鼓山外:苦行度众,道范利人——参访承天禅

参学记三十三·参学心得:宗派圆融

参学记三十四·走近法鼓:佛教的现代价值与应用——正念疗愈与安宁疗治

参学记三十五·走近法鼓:这个校长不一

参学记三十六·走近法鼓:法鼓山的禅法(一

参学记三十七·走近法鼓:法鼓山的禅法(二

参学记三十八·走近法鼓:禅修初体验

参学记三十九·师友互动:会心的交流

参学记四十·走近法鼓:禅法在欧美的弘传——听果元法师介绍欧美佛教情况

参学记四十一·法鼓山外:冰清玉洁莲因寺——参访台湾莲因寺

参学记四十二·法鼓山外:灵岩宗风传台湾——参访台湾灵岩山寺

参学记四十三·参学心得:参禅与学教

参学记四十四·参学心得:学术与信仰

参学记四十五·走近法鼓:佛法行世间

参学记四十六·走近法鼓:深爱中国的华侨沙

参学记四十七·师友互动:言与行

参学记四十八·参学心得:见识法鼓山修持与研究并重的汉传禅佛教——参学报告(一)

参学记四十九·参学心得:理解人间佛教——参学报告(二)

参学记五十·参学心得:见识社会化的台湾佛教——参学报告(三

参学记五十一·参学心得:两岸情深,法味更浓——参学报告(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60945.html

更多阅读

一个家庭主妇的一天 家庭主妇的简笔画

一个家庭主妇的一天今天是星期天故早上睡了个小懒觉,8点才起的床,吃了两片面包一碗稀饭,就让我来记录一下今天的流水帐吧:卸下上周末没来得及洗完的4扇纱窗,用热水和洗洁精把它们洗得干干净净的,又装了回去,看着家里窗明几净的感觉真是很

十年后的一天 多年后的一天600

十年后的一天一觉醒来,日历上竟然显示着2020年10月6日。我居然来到了十年后。正当我在惊讶之时,手机突然响了起来:“Where are you? Thematch had already began!”“What?”“Did you forget that you have avery important match t

海绵宝宝快乐的一天 野生海绵宝宝大电影

海绵宝宝今天过得很快乐,因为它跟蜘蛛侠、小花蛇、鸡宝宝等小伙伴一起踢了球、唱了歌、玩了游戏。那小朋友们要怎么样让我们的海绵宝宝过得更快乐呢?开始画吧,画出海绵宝宝快乐的一天。开始画喽,孩子们个个信心满满的样子小米姐姐今

声明:《法鼓山的一天 法鼓山农禅寺水月道场》为网友冷月无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