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经济危机原因 1929经济危机的原因

第二节 世界经济大危机及其影响下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一、1929-1932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从本质上讲,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各种矛盾,特别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这对基本矛盾发展、激化的必然结果,它导致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扩大和有支付能力的消费市场相对缩小,最终演变成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导致本次经济危机还有一些直接的原因,这些原因我们在前面分析二十年代经济繁荣背后潜伏的危机因素时已做了分析。
  经济危机爆发的过程 1929--1932年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是迄今为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最严重、最深刻、涉及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危机。至今,西方资产阶级提起这次危机,仍然谈虎色变。
1929年经济危机原因 1929经济危机的原因
  危机首先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爆发。1929年6月美国工业生产达到顶峰,10月间生产开始下降。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暴跌,人们疯狂地抛售股票,这成为危机的序幕。10月29日则作为1929年危机的开端而载入史册,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这一天,交易所大门一打开,潮水般的人们便蜂拥而入,拼命抛售各种股票,当天收盘时,竟有1642万股转手,这与1929年以前每天不足100万股正常交易相比,充分显示出危机的凶猛势头。在一周之内,仅纽约证券市场的暴跌就损失100亿美元。股票价格的暴跌显示了美国经济的崩溃,美国最先进入了全面的危机,而美国的经济危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渠道,迅速蔓延到加拿大、日本和西欧各国,袭击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取代了英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1929年它的工业生产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包括战债在内的资本输出额占世界第一。在国际贸易总额的比重也跃居首位。欧洲国家的经济恢复和发展与美元资本的流入有很大关系,一旦美国经济发生危机,必然导致连锁反应。作为经济和金融头号大国的美国经济的崩溃,使资本主义各国无法指望它来帮助渡过危机;而各国普遍陷入危机,又使资产阶级无法向他国转嫁危机,这必然加重危机的程度,延长它的危害时间。
  此次危机有以下几个特点(或表现):
  第一,危机持续的时间特别长,生产下降的幅度特别大,1929-1933持续了四年多时间;
          危机期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资本主义世界

美国

德国

法国

英国

日本

37%

46.2%

40.6%

28.4%

16.5%

8.4%

  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水平大约后退到1908-09年的水平,其中法国倒退到1911年,美国倒退到1905-06年,德国倒退到1896年,英国倒退到1897年。资本主义世界损失2500亿美元,比一战的直接战费还多700亿美元。
  第二,企业大批破产、失业人数剧增,危机对生产力的破坏特别严重。危机中美国破产的企业达14万家,德国约6万家,法国5.7万家,英国3.2万家。企业的破产和生产的停顿使失业人数猛增,资本主义世界全失业人数高达3000万人以上,加上半失业者达4000-4500万人,其中美国的全失业人数由危机前的150万人增加到1320万人,包括半失业者过1700万人。据美国官方数字,1933年失业人数达1280万,占当时美国劳动人口的28.4%;德国失业人数达600万,最多时几乎占全国工人的一半;英国失业人数近300万;法国失业人数达150万。在危机期间,一方面是劳动人民挨饿受冻,另一方面则是存货山积,物价猛跌,资本家为了维持垄断价格和高额利润,不惜大量销毁物质财富,破坏生产设备。美国用谷物代替煤炭充作燃料,有640万头猪被收购来投入密西西比河,有1000万亩棉花烂在田里,倒入密西西比河的牛奶使之成为“银河”,美国还毁坏了92座高炉。丹麦毁了11万头牲畜;巴西约有2200万袋咖啡被销毁。三年中,被毁坏的海轮总吨位在650万吨以上。产品和生产力被大量毁坏与千百万失业者的饥寒交迫形成鲜明对比,它大大激化了阶级矛盾。
  第三,资本主义国际贸易额缩减得特别厉害,并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减至242亿美元,比1929年缩小2/3,退回到1919年的水平以下,其中美国下降了70%,德国下降了76%,法国下降了2/3,英国下降了2/5。这种大幅度的削减是空前的,它使帝国主义争夺中外市场的斗争大大加剧,导致了激烈的关税战和贸易战,各国一方面加强对外倾销本国商品,另一方面,一再提高进口税率,建立新的关税壁垒,用以限制或者禁止外国商品的进口,维护本国垄断资本的利益。
  第四,农业危机的尖锐化与工业危机相互交织,使这次经济危机变得更加严重,也是危机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之一。农业危机的尖锐化表现在:第一,农产品过剩加剧,1923年滞销存货总额较1925年增加了1.5倍。第二,价格惨跌。第三,农民大量破产。农业危机使农民减少了对工业品的需求,工业品更趋“过剩”;工业危机则使农产品市场缩小,加速了农产品价格的跌落,两种危机的互相影响,促进了危机的深化。
  第五,经济危机不仅限于生产和商业范围,也扩展到货币信贷系统。货币信用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信贷制度濒于崩溃,大批银行倒闭。各国货币纷纷贬值,英国经受不住打击,首先于1931年9月宣布放弃金本位制,实行英镑贬值,接着,英镑集团,北欧、美、日相继放弃金本位。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之日,不得不宣布银行“休假”,并随即放弃了金本位。从此,资本主义货币体系一片混乱,并逐渐形成了若干区域性的货币区:英镑区、美元区、法郎区等,彼此对抗,大大加剧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货币战和贸易战。
  第六,1929-1932年的经济危机过去之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没有再次出现高涨,而是陷入了特种萧条,即没有导致工业重新高涨的经济萧条。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到1936年才稍有好转,恢复到1928年的水平。然而从1937年下半年起,美、英、法等国又爆发了新的经济危机,此时德、日、意三国已把国民经济转上了军事化轨道,暂时逃脱了这次危机。1937-38的危机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来势凶猛,美英法三国在危机头一年工业生产分别减少了21.9%,9.5%,15.5%。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又增到1800万人。农业危机再度尖锐。只是由于二战爆发,危机才没有继续发展下去。
  经济危机的影响 1929-1932年的经济危机,严重地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矛盾,对世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一,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急剧尖锐化,阶级斗争日益激烈,各国工人阶级的罢工运动掀起高潮,规模和声势越来越大。资本主义各国的政治危机、社会危机更加深刻化,资产阶级的统治被严重动摇。
  第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同帝国主义间的矛盾也空前严重。由于帝国主义转嫁危机,使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遭到沉重打击,导致反帝民族解放运动迅速高涨。
  第三,危机期间,帝国主义列强在世界范围内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的斗争,以及彼此转嫁危机的矛盾均更为尖锐,其突出表现是三十年代帝国主义之间的经济战--即关税战、货币战和市场战。
  关税战:1930年美国首先宣布提高关税,通过了《斯莫特-霍利关税法案》,对890种商品提高关税31-34%。这引起40个国家的报复行动,国际关税战愈演愈烈,关税壁垒越筑越高。1931-1932年,76国提高了关税,实行限额进口制度和直接禁止进口。1932年德国实行新税则,对许多商品征收100%的关税。1932年8月,英国召集加、澳、新、印、马来和南非等在渥太华开会,规定英帝国各成员国之间贸易的关税低于同英帝国以外国家贸易的税率。这就是“帝国特惠制”,它显然是针对外国经济集团,首先是限制美国商品打入英国的殖民地和自治领。渥太华协定将使美国每年遭受3亿美元的损失,大大激化了英美矛盾。
  货币战:为了用本国廉价商品去攻破别国的关税壁垒,提高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各国纷纷减少本国货币的含金量,降低本国货币与外币的比价。1931年9月21日,英国首先放弃金本位,使英镑贬值30%,法、日、加、葡和北欧诸国相继贬低币值,降低汇率,使美国的贸易地位十分不利。美国当然不会善罢甘休,1933年4月美国放弃金本位,禁止黄金出口,接着,又减少美元含金量50%,发行30亿美元纸币。美元贬值刺激了出口,加强了美国商品的竞争力,同时又使帝国主义的货币战愈演愈烈。先后有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为了加强本国在经济战中的地位,英美法等国依仗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特权地位和雄厚的金融势力,结成排他性的国际货币集团。1931年英国同英联邦(加拿大除外)组成“英镑集团”,规定英镑为这些国家的基本货币单位,各成员国货币与英镑保持固定汇率,并把大部分外汇贮存在伦敦,以巩固英国在各国市场上的地位,加强英国在国际市场的效力。美国对此大为不满,指责英国搞“经济侵略”,是“经济帝国主义典型例证”,1933年底美国召集泛美会议,组成以美国为中心的包括南北美洲20多国在内的“美元集团”。法国则联合比、瑞士、意、捷、荷等仍采用金本位的国家,“金本位集团”(法郎集团)。德国则利用自己特殊的“非现金结算制度”(即以货易货的“划拨清算制度”),在东南欧市场上排斥排挤英法商品,又在西欧和拉美同英美势力争夺。日本则在亚洲市场上进行商品倾销,并加紧向美洲渗透。
  市场战:在市场争夺战中,英美两国在南美、亚洲、中近东、英属殖民地和自治领进行激烈角逐;英美同日本在亚洲太平洋地区拼命争夺。英美矛盾最为尖锐,经济危机中,英国受到的打击远比美国为轻,采取的对策也比较有效,因而英国重新占据了世界贸易头把交椅。但美国的经济和财政实力远比英国雄厚,所以仍有力量同英国争夺,重点是加拿大、南美和南非等地。
             英美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的变化

英国

美国

1929年

14.8%

16.7%

1932年

15.4%

12.4%。

  帝国主义的激烈争夺,使动荡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更加紊乱。为了摆脱困境,在英国的建议下,1933年6月在伦敦举行了世界经济会议,会上美国拒绝恢复美元金本位,英国反对美国提出的普遍减少关税率10%提案,会议不欢而散。
二、凯恩斯主义理论与挽救经济危机的措施
  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尖锐化,动摇了垄断资本的统治,迫使他们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寻找摆脱经济、政治危机的灵丹妙药。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国家一般都实行“放任主义”政策,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主要是靠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自发作用来解除的。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尽管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在30年代经济危机以前,资本主义各国仍然主要奉行国家“不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放任主义”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仍占主要地位,坚持在私人自由竞争经济下,总供给与总需求趋向一致的所谓自动均衡论,认为充分就业是经常可以实现的。
  1929年经济危机的空前深刻与剧烈,宣告了主张放任主义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的破产。危机表明,单靠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内在的力量已经不容易从危机中爬出来了。于是,主张加强“国家干预”来刺激经济和保持“充分就业”的凯恩斯主义便应而生,它是垄断资产阶级企图利用国家机器干预经济的人为措施来克服危机,消除失业和防止革命的一种办法。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英国经济学家(1883-1946),他是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的鼻祖,凯恩斯被称为“主流经济学”。一战后,他作为英国财政部首席代表出席了巴黎和会。1920年他出版了《和约的经济后果》一书,力主保持德国经济稳定和繁荣。20年代中期他提出一系列新的经济观点,这一系列观点集中体现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此书标志着凯恩斯主义已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他认为,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的条件下,光靠自由竞争,光靠市场供求关系的自发调节已难以使供应和需求趋于平衡,并自动调节经济以避免或减轻危机,必须由国家政权直接干预经济生活。他认为,失业和经济危机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又是由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引起的。那么,反危机的措施的根本出发点就在于要提高“有效需求”,其主要办法是增加就业,实行“有调节的资本主义”。凯恩斯主义“反危机”的前提是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利用国家政权来弥补“有效需求的不足。具体措施是:第一,政府采取措施,增加货币供应量,压低利息率,扩大信贷刺激资本家投资。第二,政府实行赤字预算,扩大政府借债支出,一方面直接投资举办公共工程,兴办企业,以增加就业和扩大国内市场,增加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以刺激经济复苏。第三,与实施赤字财政政策相联带的是实行通货膨胀政策,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大量发行纸币和公债,有意识地制造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以促进流通,而通货膨胀扩大了货币供应量,一方面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另一方面降低工人实际工资来刺激资本家的投资需求。
  凯恩斯主义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理论基础,其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对资产阶级政府政策的影响非常之大,用美国经济学家赖特的话说:“我们可以驳斥凯恩斯提出的个别命题,但是我们推翻他的整个体系,那我们便会错过挽救资本主义的最后机会。”总而言之,在1929年经济危机期间,各国的资产阶级政府都加强了国家政权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它们以反危机为名,通过各式各样的国家“调节”经济的措施来摆脱危机,从而加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巩固国内的资产阶级统治。但由于各国的情况和条件不同,资产阶级的具体对策也不同。1933年初,在一片萧瑟凄凉的危机景象中,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两起大事,一月底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宣扬法西斯主义,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措施,并企图通过侵略扩张来摆脱危机。3月初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他坚持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实施资本主义改良措施--新政。但从这两国实行的经济措施看,都强调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用加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措施来克服危机。下面以这两个国家为例分析资本主义国家对危机的两种反应方式。 图为罗斯福参加总统竞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61175.html

更多阅读

看完你就彻底沉默了:美国是如何应对经济危机的?

我是在上海前往北京的高铁上写的这篇文章。某种意义上来说,高铁是中国应对2008年经济危机的产物。但是,并非当年应对危机的所有产物都是如高铁这么令人喜欢。另外,高铁修建的本身,也造成了国家铁路总公司负债率的高企。如果换种思路,修建

第14讲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发作上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马克思主义100讲 透过《资本论》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之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发作(上)作者:王佳菲一部资本主义的成长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经济危机史。从摇篮时期到蹒跚学步,再从意气风发到年迈垂暮,资本主义体系的血液中自始至终流

经济危机的原因 经济危机的轮回

  经济危机的治理和引爆,总是在交替进行,恰似一次次宿命的轮回  文/陈斌   我这里谈经济危机,一种是主动式的经济危机,一种是被动式的经济危机。被动式的危机是在不知不觉中爆发的危机,而主动式的危机是知道它怎么爆发,或者政府采

经济危机的本质 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精神和信仰的危机

昨天,我刚刚来到海南博鳌参加“博鳌亚洲论坛”,这个论坛的主题少不了是和当前的经济危机联系在一起的。我在我们的博鳌凯宾斯基酒店刚住下,就遇到数不清的记者采访,要我谈谈对这次经济危机的认识,前天在沈阳,我刚刚梳理了一下思路,做了一

声明:《1929年经济危机原因 1929经济危机的原因》为网友抚摸昏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