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盆子转》白话翻译 白话文转文言文翻译器

刘玄是个幸运儿——一个如此平庸的凡夫俗子竟然成为至高无上的皇帝,其幸运的程度,简直让人忌妒得发狂,简直让人忌妒得发疯!在特别讲“成份”的年代里,刘玄的幸运首先由于出身好,他是西汉皇室舂陵戴侯刘熊渠的曾孙,是“天潢贵胄”,在“人心思汉”的年月,他那高贵的出身具有无与伦比的巨大优势。

王莽改制的失败,使各种社会矛盾空前尖锐;新莽王朝又不善于搞“忆苦思甜”——王莽是通过宫廷政变而不是自下而上的暴力革命取得政权的,对前一个王朝多少有点继承性,也不适宜搞“忆苦思甜”。在这种情况下,数十年前西汉王朝末期的种种劣迹逐渐被淡化,逐渐被人们淡忘;而由于对现实的极端不满,西汉王朝的强盛时期则不断被人们怀念,不断得到强化——那个时候咱们的国家多强大呀,领土比统一的秦王朝还要大好多好多呢,即使是后期的汉元帝末年,北方强敌匈奴的两个单于,不也一个投降、一个被咱们消灭么?而早先的“十五税一”与“三十税一”,简直是令人神往的天堂了!在这种情况下,“人心思汉”也就顺理成章了,如同后来的“重开大宋之天”与“反清复明”一样,谁还记得宋末的“花石纲”与明末的“三饷”?人们对现实极端不满,势必起而反抗,这个时候,先前皇室的成员往往就会成为反抗者的旗帜,这面旗帜不但具有一定的号召力,还能为反抗提供合法性依据。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在绿林、赤眉等农民起义的烈火几乎燃遍全国的情况下,刘玄加入了绿林军的一支——平林兵。估计也是他那出身的作用,平林兵的首脑陈牧提拔他当了个头目,称更始将军。

地皇四年(公元23年)二月,就在新莽政权摇摇欲坠时,绿林军的诸多分支如下江兵、新市兵、舂林兵等聚集于南阳一带,将领们突然发现,军队人数虽多,却没有共同的领袖,于是打算立一个汉王朝的皇族“以从人望”。当时南阳豪杰与下江兵的将军王常等希望拥立舂陵兵的将领刘縯——刘縯的弟弟就是后来东汉的光武帝刘秀;而新市兵、平林兵的将领陈牧等却希望立刘玄。为什么?因为刘縯治军颇严,而新市兵、平林兵的将领们平时放纵惯了,焉肯受刘縯的约束?而素来懦弱的刘玄,不是正合新市、平林诸将领的口味么?咱们的“革命事业”需要一面大旗,倘若你英明果断而又雄才大略,咱们不就找了个紧箍咒戴在头上了么?咱可没那么傻!在这种情况下,“惮縯威明,贪玄懦弱”的新市、平林诸将先商量定了拥立刘玄为帝,然后再告诉刘縯商量的结果。刘縯的一番话果然是深明大义而又目光远大,“向使当初身未死”,他就完全有可能代替他的弟弟做皇帝了,称帝以后,不知他果能言行一致、慎始如终否?他是这样说的:“承蒙诸位要拥戴刘姓宗室做皇帝,我非常感动。然而如今赤眉军兴起于青州、徐州一带,拥有数十万众。一旦他们听说我们在南阳立了皇帝,如果他们也立一个刘姓宗室做皇帝,那么如今新莽王朝还没有消灭,而刘姓宗室之间先已互相攻杀,使普天下的人们都心怀疑惧,就不容易打败王莽了。而且我们现在只占据着数百里的地盘,就自称皇帝,成为被众人攻击的目标,让后人坐收渔翁之利,实在不是个好主意啊。不如暂时称王以号令众军,王的权力同样可以诛杀不服从命令的将领,跟皇帝没什么区别。日后如果赤眉军拥立的皇帝贤能,我们就去投奔归附,他们绝不会剥夺我们的官爵;如果赤眉军没有立皇帝,等我们消灭了新莽王朝,收服了赤眉军,然后再称帝,也不算迟啊。”他的话虽然得到不少人赞同,但是因为有人极力反对,刘玄还是当上了皇帝,仍称汉朝,年号更始,史称“更始帝”。“地皇四年”也就变成了“更始元年”。

刘玄实在没有当领袖——尤其是皇帝的素质,在登基大典上,竟然“羞愧流汗,举手不能言”(《后汉书•刘玄列传》)。不过这也不要紧,该做的事总算做了,比如说新皇登基按照惯例的大赦天下呀,封官授爵呀等等。于是绿林军的领袖王匡被封为定国上公,王凤被封为成国上公,刘縯则被封为大司徒,陈牧被封为大司空,其余还有九卿、将军等,仅列侯就有百余人。由于刘玄的表现实在不像一个有胆有识的领袖,很多英雄豪杰感到失望,内心不服。五月,刘縯率军攻下宛城,刘玄就将宛城作为临时首都。六月,刘秀与王凤等又以少胜多,取得昆阳大捷,消灭了王莽军队的主力。这一来,刘縯兄弟威名大盛,引起了新市、平林诸将的忌妒,他们暗中劝刘玄先除掉刘縯。对于刘玄来说,他虽然懦弱,却深知同为刘氏宗室的刘縯是最可怕的政敌,当然巴不得除掉他。于是,他乘刘秀领兵在外时,召集诸将开会,突然提出要看看刘縯佩带的宝剑,刘縯呈上去后,刘玄装模作样地拿着看时,西屏大将军申屠建随即呈上一块玉玦。当年鸿门宴上,范增要项羽杀掉刘邦,见项羽迟迟不肯动手,就献上玉玦,暗示项羽快快“决断”。可是懦弱的刘玄虽然明白了申屠建的意思,却始终不敢发出动手的信号,致使这一次暗杀计划流产。直到后来刘玄在一个预谋的武装集会上布置了数千人,借故要杀刘縯的一个部将刘稷,刘縯上前反对时,刘玄才乘机将他与刘稷一并杀掉了。刘秀闻讯,立即赶回宛城向刘玄谢罪,既不敢替哥哥服丧,更不敢稍微暴露一点不满,饮食言笑和平常一样。这一来刘玄反而感到惭愧,就拜刘秀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

王莽死后,刘玄先迁都洛阳,并派使者去招降赤眉军。赤眉领袖樊崇听说“汉室复兴”,也颇觉欣慰,就留下军队,只带着20几个将领,随同使者来洛阳朝见。刘玄如果稍微有点政治才能,安抚好樊崇等,将全国最大的两支起义军赤眉与绿林联为一体,统一的局面将会很快出现,人民群众就能少受十余年战祸之苦。然而,刘玄虽然将樊崇带来的这20余人都封为列侯,可是既不给他们以实实在在的封邑,又不去安抚他们的部众,结果留在原地的赤眉部众渐渐有人叛而离去。樊崇等人眼看着更始帝终究难成大气候,便都逃归了自己的营垒。

更始二年(公元24年)年初,刘玄从洛阳“还都”长安。其时长安只有未央宫毁于战火,其余宫殿、仓库、衙署等都保持原状。刘玄于长乐宫接见群臣,当文武百官依次排列殿上时,这位腼腆的更始帝又“羞怍”起来,低着头,只顾用手刮着座席,竟不敢抬起头来面对群臣。有些将领回长安迟了几天,刘玄召见时,张口就问:“你们抢得了多少东西?”左右侍从都是些宫廷旧人,听皇帝问出这样不伦不类的问题,都惊讶得面面相觑。他在长安的“政绩”就是大封了一批王爷,除了同姓的刘氏宗族外,异姓王也封了不少,例如绿林军的领袖王匡、王凤及重要将领王常、申屠建、陈牧等,都封了王。他纳大司马赵萌的女儿为“夫人”,倍加宠爱,并将大权都交给了丈人赵萌,自己则与诸多姬妾不分昼夜地在后宫欢宴。群臣有事要请示报告,可是皇帝喝得醉醺醺的,根本就无法接见。有时候实在推托不了啦,刘玄就让宫廷侍从官躲在帐帷后面,代替自己回答。有些将领听出不是皇帝的声音,都恼怒地说:“天下尚未安定,成败还是未知之数,怎么就放纵到这种地步了!”另一个受刘玄宠爱的韩夫人,与刘玄一样嗜酒如命,每次陪着这位更始帝饮宴,看到侍从官进来奏报国事,就大发脾气道:“为什么每次皇帝和我对饮时,你们偏偏要来打扰?”跳起来夺过奏章,撕得粉碎。皇帝既然不管事,赵萌便掌握了生杀予夺的大权,他草菅人命,恣意妄为。有郎吏向刘玄反映赵萌过于放纵,刘玄大怒,一剑将那郎吏刺死。小小的郎吏官再也不敢多嘴多舌了,可是大臣们眼看着皇帝如此糟蹋“革命大业”,糟蹋“汉室江山”,心痛得很哪!于是军师将军李淑上书劝谏,刘玄又怒,不过对他还算客气些,没要他的命,只将他打入大牢。

平心而论,刘玄并不是一味地用刑罚杀人、囚人,他倒是“恩威并用”,也封赏了不少人,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些王爷、将军们外,凡是与他有过接触并得到他欢心的,都有希望被提拔,连一些商贩、厨子、宫廷杂役等都当了大官,这些人鲜衣锦裤,招摇闹市,动不动就张口骂人,一副暴发户的气派。于是长安街头流行着这样的民谣:“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这样的政权,怎不上下离心!这样的君臣,怎不互相猜忌!于是臣欲劫君,君欲杀臣,毕竟皇帝的主动权更大一些,刘玄凭借着这个主动权先后杀掉了平氏王申屠建、阴平王陈牧等,连绿林军最早的领袖、比阳王王匡也险遭毒手

长安政治混乱,各地将领便纷纷拥兵自立,不再承认刘玄的这个“大汉王朝”。年底,赤眉军乘势攻入函谷关。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刘秀在河北称帝,建立东汉,年号建武;赤眉军也立刘盆子为帝,年号建世。九月,赤眉军攻入长安,刘玄手下的文武大臣除丞相曹竟不肯投降,在格斗中被杀外,其余的全都投降了赤眉军。仅仅维持了2年又7个月的更始政权宣告灭亡。刘玄仓皇地单骑逃出长安北门时,他所宠爱的那些姬妾们尚且从后面追赶着他,一叠声地呼唤道:“陛下,你应当下马谢城啊!”在大众面前说话尚且腼腆、羞涩的刘玄,面临生死关头,面对着曾与自己共享乐的姬妾们,却顿时生出令人惊讶、赞叹的莫大勇气,当真下了马,对着长安城恭敬下拜,然后才上马挥鞭而逃。当然,他没能逃出多远,十月份就成了赤眉军的俘虏,虽然也被象征性地封了个“长沙王”,可是到了年底,就被赤眉军勒死了。刘玄生年不详,因此不知道他活了多少岁。可悲的是,劝赤眉军杀掉刘玄的,正是原来最坚决主张立他为帝的原绿林军将领、被刘玄封为淮阳王的张卬

《刘盆子转》白话翻译 白话文转文言文翻译器

樊崇领导的赤眉军最初起义于山东莒县,在转战至式县(今山东滋阳,又说是山东宁阳)时将西汉皇室式侯刘萌的三个儿子刘恭、刘茂和刘盆子兄弟三人掳入军中。刘恭从小学习《尚书》,粗通儒家经典,樊崇率领20几个将领到洛阳归降更始政权时,刘恭也在其中,刘玄让他继承了式侯的爵位。后来樊崇等逃归,刘恭则留在刘玄身边,当了宫廷侍从官“侍中”,并追随着刘玄进入了长安。樊崇虽然作战勇敢,深得部属的尊重,却“不知书数”,是个文盲;赤眉军虽然屡战屡胜,将士们却疲惫不堪,厌战、思乡情绪很浓,不少人甚至“日夜愁泣,思欲东归”。在这种情况下,樊崇与一些主要将领商议后认为:如果率军回山东,士卒们必然一哄而散;既然刘玄政权混乱不堪,倒不如向西进攻长安。于是分兵两路西进,于更始三年(公元25年)正月,两路大军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会师。赤眉军重新部署部队,以一万人为一营,共有30营,在连续击败更始帝的多支军队后,又进抵距长安直线距离仅200多里的华阴。不过,人们大概没有料到,这支缺少文化的大军,无论征战到何处,都带着齐地巫师;而从山东过来的将士们,对城阳景王又特别崇敬,动不动就要向城阳景王祈求福助。城阳景王是谁?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朱虚侯刘章。让我们再稍微详细地介绍一下刘章吧

朱虚侯刘章,大家都很熟悉,他是刘邦长子齐王刘肥的第二个儿子。刘肥死后,其长子刘襄嗣位为齐王,不久,刘章被吕雉召到长安宿卫宫廷。其时,惠帝刘盈与鲁元公主都已去世,吕太后虽然权势赫赫尊贵无比,却无儿无女晚景凄凉,就把刘邦的这个孙子当成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不但封他为朱虚侯,还让侄儿吕禄把女儿嫁给他为妻。一晃数年,刘章20岁了,他“有气力”,对吕雉排挤、杀戮刘氏宗室,重用吕家亲属忿忿不平。有一天,他侍奉吕雉饮宴,吕雉令他当酒吏。刘章请求说:“臣是武将的后代,请允许我按军法行酒令。”吕雉说:“可以。”喝到酒兴正浓的时候,刘章献上助兴的歌舞,然后又说:“请让我为太后唱首耕田歌。”吕雉当他还是个孩子,笑着说:“你的父亲或许会种田,而你生下来时就已经是王子了,怎么知道种田的事呢?”刘章坚持说知道,吕雉只好同意,刘章便唱道:“深耕密种,留苗稀疏;不是同类,坚决铲锄。”这不明摆着是对吕雉重用吕氏不满吗?吕雉听了默默不语。过了一会儿,吕氏族人中有人因醉逃席,刘章追上去,毫不客气地将他一剑劈死,然后回来禀报说:“有一个人逃席,臣已谨按军法把他斩了。”吕雉和左右都大为吃惊,不过既然已经准许他按军法行事,也就无法治他的罪。这一来谁还有心喝酒?宴会也就草草结束。从那以后,吕氏家族的人都惧怕这位朱虚侯,文武大臣也开始倒向朱虚侯,刘家的声势才渐渐强盛起来。此事发生在吕雉病死的前一年,即公元前181年;由此推算,20岁的刘章应当生于公元前200年。吕雉死后,正是刘章首先杀掉了吕产,太尉周勃等才顺利地杀掉了吕禄,进而灭掉了吕氏宗族。汉文帝刘恒知道刘章与大臣们一度曾考虑立齐王刘襄为帝,心中怎能不忌?何况虽属同姓,齐国毕竟是个拥有70余城的最大的诸侯国,即使没有欲立齐王为帝一说,也让他放心不下呀。于是,刘恒一方面做好人,将吕雉时割掉的城阳、琅邪、济南诸郡仍然还给了齐国;一方面却将刘肥的另外6个儿子都封为王,加上原来的齐王刘襄,一个齐国便分成了7个小诸侯国,与原先的齐国相比,每一个诸侯国的势力都大大地削弱了。而刘章呢,在汉文帝即位的第二年被封为城阳王,都城在莒(今山东莒城)。当初诛杀吕氏时,因为刘章的功劳太大了,大臣们都许诺,一定要在新皇帝面前替他争取到赵王之位,将赵地全部封给他。赵国比起原先的齐国来虽说要小一些,可也是个大诸侯国呀,结果呢,刘章虽然由朱虚“侯”进位为城阳“王”了,却只能在原齐国七分之一的地盘上称“王”,与原先的期望值相距太遥远了,与他诛吕安刘的功劳相比,也太不相称了,他的心中,焉能不又一次“忿忿”?然而,这个“忿”却是再难发泄了,于是,在被封为王的第二年,即汉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7年),刘章抑郁而逝,年仅24岁,谥号为“景”,后世称城阳景王。正因为刘章有大功又极不得志吧,齐地百姓对他既崇敬,又同情,死后又为他建立庙宇,200年来香火不断,百姓们经常到庙中祈祷,以求福祉。这个时候,军中巫师忽然扬言:“城阳景王勃然大怒,说:‘要当就当皇帝,为什么当盗贼?’”有人嘲笑巫师胡言乱语,谁知过不多久,嘲笑的人就都生了病。这一来,全军都震惊异常。于是有人劝樊崇道:“更始帝荒淫悖乱,部属四分五裂,将军才得以抵达此地。如今将军拥有百万大军,西向帝京,却没有一个名号,被人们看成一群盗贼,怎么可能持久呢?不如拥戴一个刘氏宗室做皇帝,伸张大义,诛伐无道,以此而号令天下,谁敢不服从呢?”樊崇认为颇有道理,大军抵达郑县(今陕西华县)时,巫师的言辞更加激烈,樊崇等人一商议,决定立一个刘姓皇帝。立谁呢?当然是立城阳景王的后代了,便在军中寻访刘章的后裔,一下子找到了70余人;再细细一排,有3个人与刘章的血缘最近,他们是刘茂、刘盆子与前西安侯刘孝。以尊卑而论,刘茂与刘盆子兄弟俩在军中负责牧牛,地位低下,自然应该选身为侯爷的刘孝了,可是不,樊崇等认为:既然同属城阳景王的后代,亲疏关系又一样,那彼此间的关系就是平等的,究竟谁能当皇帝,还是看一看“天意”与各人的运气如何吧——这里面多少也反映出一点农民的平等意识。因为古时候天子亲自统率军队,称为“上将军”,他们就在一片竹简上写了“上将军”三个字,又画了一些符号,与另外两片空竹简一并放进一只小箱子里。然后在郑县北郊兴建高台,恭恭敬敬地祭祀了城阳景王刘章后,就让3人登台,按年龄大小,先后抽签。刘盆子这一年只有15岁,他披散着头发,光着脚板,身穿破衣旧衫,刚刚被人从牧场上唤过来,还流着一身臭汗。可是,偏偏先抽的刘孝与刘茂都抽了空白简,而刘盆子最后抽出的却是有着符文的那一片!于是与刘秀称帝同年同月,赤眉军中的一位新皇帝产生了。当各位将领对着刘盆子跪拜称臣时,刘盆子惊恐万状,几乎要哭出声来。刘茂安慰并嘱咐他道:“别怕,快把符简收藏好。”刘盆子大概也意识到这符简是大家跪拜的根由吧,急得将其塞进嘴里乱咬,咬破后再扔在地上。可是没效,皇帝还是做定了。先前管理他的下级军官刘侠卿为他改换装束,让他乘坐装饰着赤屏泥、绛帷络的轩车大马。可是,刘盆子还像原来一样,一早一晚地仍然跪下来向刘侠卿磕头;稍一疏忽,他便溜出去与那班牧童们一齐嬉戏。刘侠卿只得厉声呵斥,才算制止了他。而樊崇等以刘盆子的名义封了一批官员、将军后,就将他交给刘侠卿,不再来过问他了

所谓巫师扬言、嘲笑者生病等奇异现象,估计是军中少数文化人与巫师串通起来演出的一幕戏,如同王宇欲以鬼神之事恐吓乃父王莽一样。不同的是王宇失败了,而赤眉军中的文化人却获得了成功。像樊崇这样粗鲁而又朴实的农民军领袖,是不大容易揭穿他们这种把戏的;有着颇高文化层次的王莽,不也差一点被瞒过了么

赤眉军攻入长安后,长安周围三辅一带的郡县、各营寨的将领们,纷纷派遣使者带着礼品来进贡。可是赤眉军的将士们往往中途就将礼品抢走,又经常四出施暴,掳掠吏民。这一来人们纷纷各自回营,紧闭寨门坚守。刘盆子居住于长乐宫中,诸将领日日聚会争论功劳,喧哗争吵、拔剑击柱,常常闹得不可开交。到了年底,要进行腊日祭祀,樊崇等举行盛大的宴会,刘盆子坐于正殿之上,宦官中黄门带着兵器侍候于身后,文武官员们则列坐于殿上。酒还没有上来时,一个官员站起来拿出刀笔,准备写些祝贺的言辞——那时候刀与笔还是书写的主要工具。那些不识字的官员们纷纷站起来,请其代为刻上自己的姓名。这一来,大殿里乱成了一团。大司农杨音按剑骂道:“你们真是一群老奴,今天设下君臣之礼庆贺节日,反而乱成这副模样,小孩子们做游戏尚且不该如此啊,真该将你们全都格杀!”那些常年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将领怎能服帖杨音?于是吵闹加剧,竟致拔剑相斗。殿内的吵闹又惊动了外面的士卒,他们有的劈开宫门,有的逾墙而入,都冲进殿内帮助自己的长官,还有人则乘机抢掠酒肉,你砍我杀,金殿顿成战场。直到卫尉诸葛稚闻讯,率兵入宫,格杀了百余人,混乱才告平息。目睹这场变乱的小皇帝刘盆子吓得要命,日夜啼哭不止,像个幼儿,每晚只有中黄门躺在身旁陪着哄着,才能入睡——可怜的孩子,连左右侍从们都对他充满了同情。当时宫廷中尚有数百上千名宫女,自从刘玄逃出长安后,她们就一直被关闭在深宫大院之内,靠挖掘芦菔根和捕捉池塘里的鱼充饥,死者就由同伴们埋于宫中。内有一批祭天乐人,在腊日这天,她们都身穿鲜丽的衣服,被放出来为宴会击鼓歌舞,那阵混乱过去后,她们都对着刘盆子磕头言饥。刘盆子让中黄门赐给她们每人几斗米,总算是利用皇帝的身份做了桩好事。然而,他毕竟还是个孩子,后来跟随着赤眉军撤离长安时,就没再想起她们,其余那些文武官员们就更不用说了。结果,数百上千的宫女们仍然被闭锁于深宫大院之内,都活活饿死了——追赶着让刘玄拜城的那些姬妾们,想必也在其中吧?

赤眉军进入长安后,刘盆子与大哥刘恭得以团聚。刘恭眼看着赤眉军乱成这样,知道他们必败无疑,由于担心遭受池鱼之殃,就暗中教弟弟归还玺绶,辞掉皇帝之位。于是,建世二年(公元26年)正月初一,樊崇等又举办盛大的宴会以恭贺新禧。刘恭首先发言说:“诸位将军共同拥戴我的弟弟做皇帝,确实是恩深德厚啊!可是即位将近一年,局势却更加混乱,说明他实在是不堪重托啊,只怕即使陪上他一条性命,对大事也不会有什么帮助。如今他情愿退位当一名普通老百姓,希望大家物色一个贤能智慧的人选。万望诸位将军体谅。”樊崇等连忙道歉说:“这都是我们的罪过啊。”刘恭仍然固执地坚持要让弟弟退位,有人不耐烦地质问他:“这难道是你式侯应该干预的事么?”刘恭吓得赶紧闭嘴,哪敢再罗嗦?刘盆子倒也颇能配合,见哥哥被问住了,就走下御座,解开绶带,交出玉玺,对着大家连连磕头道:“如今既然已经立了皇帝,大家却照样抢劫施暴,以致四方怨恨,人民也不再信任我们,这都是选错了皇帝的缘故啊。恳请大家让我离开这个位置,别阻塞了圣贤者的道路!如果一定要杀掉我刘盆子以搪塞过失的话,我也只好认命。不过还是请求诸位可怜可怜我吧!”话未说完,已是泣不成声。到了这个份儿上,樊崇跟参加宴会的数百官员“莫不哀怜之”,全都离开席位,对着刘盆子磕头道:“臣等无状,辜负了陛下。请陛下放心,从今往后,我们再也不敢放纵自己了!”然后就爬起来,抱起刘盆子,七手八脚地替他将绶带仍然系好,玉玺仍然奉上。刘盆子大声呼号挣扎,仍然没能交出那个捞什子玉玺,仍然没能扯掉“皇帝”这个紧箍咒。不过,这一闹也确实有点效,赤眉军的那些将领们都各自紧闭营垒,不放官兵外出。于是“三辅翕然”,人人都称颂“天子聪明”,百姓们也纷纷回归家园,数百年的都城长安又开始出现繁华景象了。

可惜,这样的景况仅仅维持了20几天,那些贪财的将领们又“复出大掠”——这也难怪,不建立一套行政机构,没有一个能够正常运转、能够行使其职能的政府,数十万大军的庞大开销从何而来?能征惯战的赤眉军在建立与巩固政权方面实在是欠缺了些,其失败的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大掠”势必带来普遍的怨恨与拼死的抵抗,能够解决根本问题么?没过多久,长安的粮食就吃完了,那些将领们在纵火焚烧了一大批宫室与民居后,又乘乱大肆抢劫一番,然后装载着掳掠而来的珍宝,离开长安,引兵而西。刘盆子则乘着青盖朱轮的“王车”,在数百骑侍卫的簇拥下,随军而去。号称百万的赤眉军在击败了一些原更始帝的部下后,准备西上陇县(今甘肃清水)时,却被盘踞甘肃的原更始帝部将隗嚣打得大败,再加上天降大雪,士卒成批成批地冻死,只得退回到长安一带。吃了败仗的军队更加混乱,士卒们挖掘汉帝诸陵,盗取地下宝藏。他们发现,但凡穿着金缕玉衣殓葬的,尸体都栩栩如生。不消说,“高后”吕雉的遗体自然保存得相当完好,结果反而遭到人们大肆“污辱”——或许,这是她生前残酷对待戚夫人的一种报应?后来,赤眉军与刘秀手下的将领邓禹、冯异等屡屡交锋,互有胜负。建兴三年(公元27年)二月,10余万赤眉军到了河南宜阳,陷入刘秀亲自率领的诸路汉军的包围之中。赤眉军只得派刘恭去向刘秀请求投降。刘恭问刘秀:“我们主公率领着百万之众投降陛下,陛下准备怎么对待他?”刘秀答道:“待汝以不死耳。”其时的赤眉军人数虽然不少,可是饥寒交迫,疲惫不堪,早已没了斗志,在得到“不死”的承诺后,樊崇便率领着刘盆子及丞相徐宣等30余人“肉袒降”,并献上了传国玉玺。第二天,刘秀将兵马陈列于洛水之畔,让刘盆子君臣观看,又问刘盆子:“你知道自己的罪过该不该被处死?”刘盆子答道:“按照罪行,当然应该处死;不过我还心存侥幸,希望皇上能够怜悯我、赦免我啊。”刘秀笑道:“好小子,你好聪明、好狡猾;不过,咱们刘氏宗室可没有蠢笨的

刘秀让投降的赤眉官员与家属们都住在洛阳,每人赏赐一套住宅、两顷田地。樊崇据说后来又欲造反,被杀掉了。徐宣病逝于家乡。刘秀让刘盆子在赵王刘良的封国里当一名宫廷禁卫官——刘良是刘秀的叔父。后来刘盆子因病双目失明,刘秀就把荥阳的部分国有土地赏赐给他,使他能够靠着收取租税过日子。刘盆子就这样平安地度过了一生。与更始帝刘玄不同的是:刘玄死于公元25年,生年不详;刘盆子生于公元11年,卒年不详。

再来说说刘恭,他与刘玄、刘盆子这两个过渡皇帝的关系都非比寻常。对更始帝刘玄,刘恭可谓忠心耿耿。刘盆子被立为皇帝后,刘恭立刻主动地进了监狱——你是更始帝的大臣,你的弟弟却公然称帝,你怎能不受牵连?后来赤眉军打过来了,刘玄逃出了长安城,刘恭才被释放。释放后他立即出城并找到了刘玄。赤眉军以刘盆子的名义传下诏书:“刘玄如果现在投降,可以封为长沙王;超过了20天,他想投降也不再接受。”刘玄走投无路,只得派刘恭进城接洽投降事宜,然后又领着赤眉军的大司马谢禄去迎接刘玄。刘玄进城后,赤眉军将领们打算杀掉他,刘恭与谢禄苦苦求情也没人理会,眼看着刘玄已经被拖出去准备行刑了,刘恭追出去大声呼唤道:“陛下,臣已经竭尽所能,只有死在陛下前面了!”说完拔出剑,就欲自刎。樊崇等急忙上前挡住了他,总算看在“皇兄”刘恭的面子上赦免了刘玄,并封其为畏威侯。刘恭又坚决地要求他们履行承诺,刘玄才被改封为长沙王。刘玄从此依靠谢禄定居,刘恭则经常保护他。不久,赤眉军的暴行使人们大失所望,于是有人又开始怀念起刘玄来——他又可以成为反对赤眉军的一面旗帜了。在这种情况下,原绿林军降将张卬对谢禄说:“不少原绿林军将领准备劫持刘玄。一旦刘玄到了他们手上,他们就会联合起来向你进攻,你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谢禄一想有理,就避开刘恭,派人将刘玄勒死于野外。刘恭知道后,乘着黑夜将刘玄的遗体殓葬。刘恭随着赤眉军投降了刘秀后,张卬已经不知下落。为了替刘玄报仇,刘恭刺杀了谢禄,然后又一次主动入狱,准备一死。可是最终刘秀还是“赦不诛”,饶了他一命。或许,对于赤眉军的将领,刘秀的内心深处总有几分忌惮,刘恭的举动,正暗合刘秀之意?或许,刘恭此举,也包含着看透了刘秀心思的因素?令刘恭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刘玄的儿子刘鲤却一点也不领他的情——或者根本就不知情由。刘鲤投靠刘秀的儿子沛王刘辅,他将父亲被杀的仇记在刘盆子身上,大概是刘盆子已经死了吧,为了替父亲复仇,他竟伙同刘辅的一班宾客,刺死了刘恭。案发以后,害得堂堂王爷刘辅也“坐系诏狱,三日乃得出”(《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恰好此前不久有人上书刘秀,说是诸王结交宾客不分对象,甚至混有死刑犯的儿子,只怕有人乘机煽风点火,制造变乱。盛怒的刘秀下诏各郡县收捕各诸侯王的宾客,宾客们“更相牵引”的结果,是“死者以千数”(《资治通鉴》卷四十四)。刘鲤自然在劫难逃——否则,倘若刘恭的儿子再欲替父亲报仇,则冤冤相报,何时是个尽头!事情发生在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距刘玄被杀已快30年了。死在效忠对象的后代手上,刘恭也确实太冤了

刘玄与刘盆子,都是过渡时期的短命皇帝。不同的是,刘盆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靠着抽签上台的皇帝。抽签的利弊姑且不论,抽签本身毕竟代表着某种程度上的平等,而这一“平等”,在我们这个专制意识相当浓厚的泱泱大国之中,实在是太稀缺了。或许,侥幸地获得了这份“稀缺”,也是刘盆子的结局比刘玄强得多的原因之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61309.html

更多阅读

《韩非子》全文翻译 韩非子名言及翻译

《韩非子》全文翻译韩非 (?—公元前233年),战国晚期著名思想家、散文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出身韩国贵族,曾与李斯一起师事荀子。韩非多次上书韩王, 提出了一系列富国强兵、修明法制的主张,但未被采纳,于是发愤著书。著作传至秦国后,秦王嬴

诗词《雨霖铃》原文翻译和鉴赏 课外古诗词鉴赏翻译

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

戏曲欣赏 京剧经典:651《刘兰芝》

雨中笠翁欢迎您! 更多精彩请您欣赏:收藏分类100大项800余子项,主要有:影音曲舞、宗教神学、文化艺术、民风民俗、植物动物、美女靓照、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异域风情、书画旅游、花鸟鱼宠、娱乐八卦、幽默搞笑、人生哲学、职场创业、饮

《刘禹锡文集》简介 诗人刘禹锡简介

《刘宾客文集》三十卷、《外集》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唐刘禹锡撰。《唐书》禹锡本传称为彭城人,盖举郡望。实则中山无极人。 “四部备要”中《刘宾客集》是编亦名《中山集》,盖以是也。陈振孙《书录解题》称原本四十卷,宋初佚其十卷。宋

声明:《《刘盆子转》白话翻译 白话文转文言文翻译器》为网友由感而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