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 王阳明

《四书•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 王阳明
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或纠正人的行为。
致知:致:求得;知:知识。即“获得知识”之意。
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整齐家政。
治国:管理国家。
平天下:平定四方叛乱(实现祖国统一)。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但《大学》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却未在其后作出任何解释,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过「格物」与「致知」这两个词汇而可供参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成为儒学思想的难解之谜。《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发行的第五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61610.html

更多阅读

禅宗人生哲学的演进:王阳明心学与禅宗思想发展4

心学有三大命题: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细细品味,这三大命题与禅学没有二别。心即理:“心”不仅是万事万物的最高主宰,也是最普遍的伦理道德原则。禅学认为:万物万理的根源是心。有了心才能认知世间万物。致良知:是非之心,不滤而知,不待

如何理解王阳明的“心外无物”? 心外无物

如何理解王阳明的“心外无物”?   我觉得,可以从四个层面理解王阳明的“心外无物”。  一、“心”指“意向”,“物”指“事”。  王阳明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

“知行合一”:无限阔大的生命境界《王阳明的生活世界》

“知行合一”:无限阔大的生命境界《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26日 14 版)董平王阳明《王阳明的生活世界》 董平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太湖 选自杨凯生摄《浮生二十四小时》,三联书店出版演讲人:董平时间:11月7日地点:浙江大学西溪校区

什么叫格物 格物王阳明

http://zhidao.baidu.com/struct/questions/e3c78d641a92a33c4d85f545.html登录注册百度首页新闻网页贴吧知道音乐图片视频地图百科文库

王阳明、王夫之等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

中华文化、真可谓博大精深!炎黄子孙、怕只在今日平庸落寞也。且看近世之“二王”,其学问功业足可傲视当时之寰宇,不由人钦服、不由人感叹.....王阳明(1472年-1529年),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子,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余姚县(今浙

声明:《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 王阳明》为网友女王的高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