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奇峰语录2 曾奇峰

6、睡眠与潜意识

在分析一例失眠的案例时,曾医师指出:睡眠是潜意识的工作,失眠是不能进入潜意识。

曾医师在这里阐述了弗洛伊德关于梦的理论。限于时间,他没有展开来谈,但我们有必要复习一下弗氏的论述。
  1、梦决非是不可理喻的,相反它是正常人精神活动的一部分。弗氏说:“梦不是一种病理现象,它并不以任何精神平衡的失调为先决条件。”“梦是充满意义的精神活动(《梦的释义》)”。在弗氏前,梦不被科学界重视,成为神秘主义、各种迷信的领地。弗氏以自己的理论研究,为人们理解梦提供了方法和技术。
  2、梦是潜意识欲望与检查力量冲突与妥协的结果。“梦中必定存在着两种力量,一种力图表现某物,另一种却竭力阻止前者的表现。梦的构成最常见、最有特色的状况是:上述的冲突以妥协告结(《精神分析引论新讲》)。”这是弗氏对梦的本质的最重要的论述。潜意识内的欲望借着睡眠时自我力量的减弱而得以表现。因了这种表现消耗了欲望的力量,我们才得以安然入睡。
曾奇峰语录2 曾奇峰
  3、失眠是因为上述两种力量不能达成妥协与平衡所致。任何一方的力量太强,不被对方接受,则无法入睡。“扰乱成人睡眠的大半是这些心理的刺激。因为这些刺激往往使成人们不能引起睡眠所需的心理情境,——即和外界脱离关系的情境。他们不愿意打断生活。他们宁愿继续正在做的工作,这就是他们不睡眠的原因(《精神分析引论》)。”
  从曾医师的讲课及以上的学习我们更坚信对于失眠者来说,解决心理的冲突是摆脱困境的最有效方法。冲突一旦解决,睡眠才成为可能。

7、心理问题向身体方面的转化

曾医师分析一女孩的病例:这位17岁的女孩与父母有严重的冲突,被迫进了寄宿学校,随后发生经血不止的病症。该女孩经血不止这个现象的背后是其渴望冲破寄宿学校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的潜意识愿望。为了说明,曾医师还举出另外的例子,比如一个人感到工作或生活上压力过大时,可能出现后背沉重的症状,这实也是心理不堪重负转移到身体上所致。
  弗洛伊德研究过许多癔症病人,他发现许多病人因了心理的矛盾导致身体的部分器官失去功能。如他在《少女杜拉的故事》中记述了杜拉因潜意识里有自我惩罚的欲念,所以右边脸出现麻木,潜意识的过程是因为自己曾经伤害过别人(打过别人的左脸),故应该被人打右脸。经弗氏的分析治疗后康复。
  此种症状和现象,弗氏认为是潜意识内心理自我防御机制的一种。在我国台湾的心理学著作中,称为“转化症”或“体化症”或“体化作用”。曾文星先生写道:“当一个人面对心理上很重在的压力或挫折,无法去面对与招架时,在躯体上发生不适的现象,把所有的关心都转移到自己躯体不适的症状,就称是体化作用(《分析的学理与治疗》)。”
  由于中国人对于心理问题的忌讳,在心理咨询中,来访者常最先说出的往往是躯体的症状,而隐藏心理方面的矛盾与冲突。在确认这些症状无生理方面的病因后(必要时请其到医院进行检查以排除其患有生理上的疾病),要引导来访者从关心身体到关心心理,正视与解决心理上的冲突。

8、关于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移情”

曾奇峰医师讲到自己治疗过的一个女病人。其系高校老师,患有恐惧症,在讲课时不能自制,由此来求治。经曾医师对其给以精神分析,患者症状大为改善,其基本已能平静地在学生面前上课了。她自述所以有进步,是因为时时想到心理治疗师(即曾医师)的鼓励,自以为曾医师就在台下听自己讲课,于是能自如。这是曾医师早年的一个病例,他自述那时从业未久,还没有经验,于是听了病人的叙述后,立即指出,她其实是陷入移情中欺骗自己,病人听医生说破此点,遂气急败坏,不再来治疗,症状又复如初。
  根据精神分析的理论,移情就是在治疗过程中,病人过去对于与他有关系的人的感情被唤起,而投射到医师身上,向医师表示了或爱或恨的感情。此种感情并非真实针对医师而起,而是重温了往日的情感经历。医师的责任则在于透过移情的分析,得知他的感情源于何处,并给以针对性的分析与治疗。病人过去的情感往往是被压抑的,通过医师的帮助,如能摆脱压抑,则会对医师有正常的态度。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中,当心理咨询师发现病人出现移情后,一是要能判断出,二是能适时加以引导,使其成为咨询与治疗的帮助手段,而不使它成为治疗的阻力。前面曾医师讲他早期的案例,就在于病人还没有充分的准备时,换句话说是医师在还没有掌握她的病情时,过早地给她讲明了真相,使病人感到感情上受到伤害,于是将爱转换为恨。一旦变成恨,则对于医师的治疗也不再接受。

9、精神分析的治疗的原则:帮助病人自己解决问题

曾医师谈到治疗时,说他对于病人和来访者坚持约见治疗,不随时为病人提供支持。

精神分析的一个基本理论点是:人们所以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实是由于内心里的冲突所致。当内心的欲望被压抑入潜意识,就有可能以反常的症状作为替代。只有病人在咨询师的帮助下,认识到自己潜意识的冲突,将潜意识的内容引入到意识,将那些矛盾与冲突变为意识层面上的冲突而加以解决,则病症自除。所以精神分析是一种对人的再教育。病人或来访者只有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学习采取合适的办法进行处理。而学习的目的是最终让他本人在不需要心理咨询帮助的情况下,也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治疗就成功,可以结束了。因此,弗洛伊德指出:“我们力求避免扮演导师的角色,我们只希望病人能够自己解决(《精神分析引论》)。”“一个受了治疗的神经病人虽然在骨子里依然故我,但也确实变成了一个不同的人物——那就是说,他已经变成了可以在最优良的环境下所能养成的最优良的人格。(《精神分析引论》)。”

10、精神分析的理论对于许多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曾医师在讲课时,多次强调“我这样讲希望你们不致于感到太荒唐”。他深知直到今天,精神分析的观点仍然不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何以如此?弗洛伊德自己有过解释。他在《精神分析引论》一书中说:“精神分析有两个信条足以触怒全人类:其一是它和他们的理性的成见相反;其二则是和他们的道德的或美育的成见相冲突。”弗氏指的精神分析的两个信条即理论,一是指认为“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则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二是认为“性的冲动,广义的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这是前人所没有意识到的。更有甚者,我们认为这些性的冲动,对人类心灵最高文化的,艺术的和社会的成就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11、外面和里面

一位大学生,聪明绝顶、博览群书,成天就是考虑“本体论”之类的哲学问题。个人生活却一塌糊涂,完全不修边幅,估计那些哲学问题也没怎么想清楚,所以大脑一片混乱,情绪反复无常,经常胡言乱语不知所云,给人的印象就像一个怪物。毕业以后我们各奔东西,十年以后同学聚会再见面,此老兄象完全换了一个人,不仅“腹有诗书气自华”,而且发型衣着相当讲究,言行举止也很得体。我悄悄地问他,“老兄你当年只顾装修里面,怎么想通了把外面也粉饰了一下?”我们之间心有灵犀,我的意思他一听就明白,然后他回答了一句很简单但意味深长的话,“我以前以为外面是别人的,后来不那样认为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62074.html

更多阅读

曾仕强《爱情与婚姻》语录 曾仕强爱情与婚姻

曾仕强:《爱情与婚姻》(1)文章导读:门当户对很重要。高攀的结果是很痛苦的。一个穷人家的女儿嫁到富人家,就变成高级佣人,多做事,行;享受,你不行,因为你不配。一个穷人家的儿子娶富人家的女儿,就变成长工,长期的工人。现代人不妨听父母之命,让

翟鸿森语录2 翟鸿森演讲视频全集

心态篇:2009年02月24日 星期二 16:27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叫内圣,修身,这是根本,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叫外王。朝闻道夕死可以。杀生是为了放生。什么叫做佛,就是觉者,智者,通俗的讲就是觉悟了的人就叫佛。角色就是人格。如果人没有建立起这个概

阿狸语录2 阿狸语录

“灯光有些暗了,音乐开始消失了,我,能不能陪你,一起入梦。”阿狸,用着温暖又不可抗拒的姿态,进入了我的视线。画面上,阿狸闭着眼睛,依偎在旋转木马之上。它的梦里,或许承载了很多的希望。永不打烊的游乐场,五彩缤纷的糖果盒,来来往往的小丑,还

曾奇峰精神分析 曾奇峰心理咨询费用

曾奇峰精神分析网络课程学习笔记——第1-6讲曾奇峰老师的精神分析网络课程让我深有受益匪浅,不虚此行的感慨。很多疑惑突然间变得清晰起来——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为什么而活着?生命是最美好的馈赠,我以全力以赴回报生命。让我

声明:《曾奇峰语录2 曾奇峰》为网友快乐的金太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