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刚—最深入人心的红色小生 深入人心的意思

Mattinata最喜欢的十七年男演员就是王心刚。

这位五六十年代中国影坛最著名的英俊小生至今仍拥有不小的粉丝群。大名鼎鼎的李谷一,在cctv的一档怀旧节目中甜蜜宣称她是王心刚的影迷,在百度王心刚吧中,“心迷”的年龄大致跨越了50-70后几个年龄段,而现年六七十岁的“心迷”不会上网的居多,想想也不在少数。

王心刚的迷人之处到底在哪里?我以为外在原因有二,其一,俊朗的外貌。这是他先天的优势;其二,因个人经历而形成的外在气质---刚直、干练,朴实,这两点结合在一起便成了一个极具优势的壳,因为这是当时红色经典无产阶级小生最典范的外形。有了这个壳,王心刚的成功几率就超乎同行大半。当然,王心刚也是一个懂得方法的演员,演戏时他自然流露出的沉稳、随和、宽厚是完全属于他本人的底色特征,或许他流露得无意识,但这些属于他个性的底蕴让他的角色魅力陡然提升。不过,我坚持认为,王心刚之所以能够被五六十年代的观众以及更年轻一些六〇七〇后观众所认同,恐怕还是与红色经典人物形象能够走入这些观众的内心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如果哪个观众不喜欢红色经典,那可能也喜欢不起来王心刚。

王心刚最让我喜欢的两个角色是洪常青(故事片《红色娘子军》)和杨晓冬(故事片《野火春风斗古城》)。不妨多说几句。

《红色娘子军》这个戏,生活底子很充实,但按照谢晋的说法,这个故事在当时是不太符合主流套路的,八一厂拒绝这个本子的理由就是嫌故事太残酷,幸运的是,谢晋看到了这个本子。谢晋是个很有激情也很有艺术洞察力的导演,他认为《红》是个很抓人的“革命传奇色彩的正剧”,而洪常青的这个人物,身世缘故使他有着与实际年龄不符的成熟和稳健。在《红色娘子军-从剧本到电影》这本书中,我们看到编剧以及剧组所付出的坚实努力和群体智慧,更理解了导演和演员对洪常青这个角色的再创作功劳。

袁文殊[注1]说“王心刚同志的洪常青一角,虽然文学剧本所提供的个性特征比较一般,线条不够明显,但是他究竟完成了主题所赋予他的任务,而且随着剧情发展的需要,能运用自如,这也是很不容易的。”在完成于1962年2月25日的创作心得《扮演洪常青的一些感受》一文中,王心刚披露了他和导演对角色的研讨过程以及他个人采用的手法。在距离第一个银幕角色5年之后,王心刚已经洗去初次站在镜头前的青涩和局促,表演熟练洒脱且已有意识地赋予角色个性(演员自身的个性)色彩,在洪常青的表演中,王心刚已经尽显星相了。值得一提的是,剧本中洪常青和吴琼花是有爱情戏的,直至影片剪辑期间才决定去除,所以在已经摄制完成的镜头中,琼花对常青眷恋、崇尚、深情的眼神以及常青对琼花的欣赏、温存和体贴都印在胶片上。多数影迷认为删除爱情戏反倒让常青和琼花的戏更有味道,我也觉得这种欲言又止深藏内心的情愫更适合王心刚的风格。

这种隐约的感情在《野火春风斗古城》中也表现得火候正好。

《野火春风斗古城》中与王心刚搭戏的王晓棠也是一位有热辣眼神的大眼美女。这个剧照晓棠阿姨的眼神很有戏,而一旁自顾自工作的男主角也很有意思。这剧照我觉得是男女主人公情感的一张戏眼照。

故事片《野火春风斗古城》改编自李英儒的同名小说。小时候从电台的小说连续广播里面听过这个小说,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小说中的杨晓冬和电影里面的杨晓冬简直就是俩人,私底下认为,原著中的杨晓冬有些缺乏七情六欲。他的确很英雄,但是感情(不光爱情)很苍白。不知道严寄洲导演在初读小说时候是不是发现了这个问题,改编后的剧本,原作的主人公成了男配角,而女配角升任主角。尹环、金环两个在原作中性格突出血肉丰满的人物在银幕上显得更为饱满,裁减后的故事情节,保留了杨晓冬作为老练中共的精华场景,明晰了感情线(母子情、战友情、以及爱情),这样,杨晓冬的形象丰富了,较之小说,也显得平和、亲切了。几场大戏,王心刚的表演拿捏得很准,刚和柔,浓和淡,急和缓恰到好处。无疑,王心刚表演的杨晓冬是一个极具观众缘或说更有女人缘的角色。

洪常青和杨晓冬的典型意义还可以再推衍至红色经典作品中对于男主角的属性定位。红色文艺利用性别建构意识形态是近些年来当代文艺研究的一个有共识的观点。尹鸿[注2]说,这类作品中“在革命的公共意识形态中潜伏了一种个体欲望,这种结合一方面满足了观众的情感需要,一方面也通过这种情感传达了政治意识形态。在这种性别关系中,还常常采用一种恋父结构,男性像父亲一样教育和帮助女性成长,最后当女性成长以后,男性往往退场,或者英勇就义,女人成为第一英雄。”尹教授的这个观点放到王心刚主演的《红色娘子军》和《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来,是最能够得到印证的。[注3]

王心刚—最深入人心的红色小生 深入人心的意思

我个人认为王心刚成功的关键在于他适合且很好地完成了红色作品中无产阶级典范小生的演绎,很多同时代也很优秀的男演员,由于没有王心刚的这种“壳”,尽管在一些影片中也熠熠闪光,但终究不能成为一种角色类型的典范代表,影响力就大打折扣了。

注释:

1袁文殊 [1910年-1993年]:著名戏剧电影评论家、电影事业家,新中国电影的开拓者之一,原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2尹鸿:清华大学教授、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1982年、1984年先后于四川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89年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3百度王心刚吧上,有一位“心迷”专门比较了洪常青和杨晓冬这两个形象,比较得很细致,笔法当然是粉丝属性,不过从中足以探查王心刚对于女影迷的诱惑http://tieba.baidu.com/f?kz=177562390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64345.html

更多阅读

原创 最美爱情人 王源原创最美的时光

炎夏三伏天,遍地热腾腾。因为爱情,有一位多情的女人,不怕热火的太阳的袭击,善良仁慈的她,将情感的容积言情于出,从此,带着一颗诗心,撑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与情,行走在了默默的字里行间里,把爱情活跃在了体内的小心脏。隐隐地滋生一缕淡淡的怅惘

十首心灰意冷的诗词,哀莫大于心死 最美的十首爱情古诗词

《辛夷坞》【唐代】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诗词君:这山中的红萼,点缀着寂寞的涧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纷纷扬扬地向人间洒下片片落英,了结了它一年的花期。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

声明:《王心刚—最深入人心的红色小生 深入人心的意思》为网友终究是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