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赏析 达芬奇密码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赏析 达芬奇密码最后的晚餐

达 •芬奇《最后的晚餐》赏析

《最后的晚餐》是基督教传说中最重要的故事,几乎被所有宗教画家描绘过。但在达芬奇为米兰格雷契寺院食堂画《最后的晚餐》之前,所有的画家对画面艺术形象处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犹大与众门徒分隔开,画在餐桌的对面,处在孤立被审判的位置上。这是因为画家们对人的内心复杂情感无法表现,从形象上难以区别善恶。由于达芬奇对人的形象和心理作过深入的观察和研究,能从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并表现出来。

画家选择的瞬间情节是耶稣得知自己已被弟子犹大出卖,差弟子彼得通知在愈越节的晚上与众弟子聚餐,目的并非吃饭,而是当众揭露叛徒。当耶稣入座后即席说了一句:“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说完此话,引起在座的众弟子一阵骚动,每个人对这句话都作出了符合自己个性的反映:有的向老师表白自己的忠诚;有的大感不惑要求追查是谁;有的向长者询问,整个场面陷于不安之中。过去的画家无法表现这一复杂的场面和弟子们各不相同的内心精神活动,唯芬奇从现实生活中对各种不同个性人物的观察,获得不同的个性形象,于是在画中塑造了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观赏者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画中人作出不同的心理分析。
画家描绘的弟子们的心理和情态,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到相似的模特儿,可是叛变者的形象是很难画的。达芬奇为塑造犹大的形象已停笔几天,他常站在画前沉思。当时请芬奇作画是按时付酬金的,后几天不动笔使院长十分恼火,并打算扣芬奇的工资。院长将想法通过总管告诉芬奇,芬奇说了停笔的原因。总管虽能理解,但扣工资非他本意,而是承院长旨意。这时芬奇转首看看院长,立即表示可以很快完成犹大的形象,如果实在找不到犹大的模特儿,就把院长的头像画成犹大,总管会意地笑了。后来米兰大公来看芬奇已完成的画,一见坐在犹大位置上的是院长,他笑了,并说:我也收到修士们的指控,说他克扣修士们的薪金,他和犹大是一个样的,就让他永远地坐在这里吧。大公对芬奇说:“他对你不公平,你巧妙地报复了他。”芬奇之所以用院长作模特儿,并非完全是出于个人的报复,而是发现院长和犹大都很贪婪金钱,他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犹大是作为贪财、叛卖、邪恶的典型而进入芬奇的作品的。
这幅在格雷契寺院食堂墙壁上的宏大画面,严整、均衡,而富于变化,无论从构思的完美、情节的紧凑,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现手法的纯熟上都堪称画家艺术的代表。它也是人类最优秀的绘画作品之一,由于它的问世而使达芬奇名扬世界。

西方美术鉴赏——《最后的晚餐》赏析

达芬奇于1495年接受了米兰.圣玛利亚·格雷契修道院的订约,开始创作《最后的晚餐》壁画,直到1496年才告完成。

达芬奇站在新时代的前列,赋予这一传统宗教题材以新的思想和境界,在神的形象中挖掘和表现了人的心理和情感,高度体现了文艺复兴的进步的时代精神。

《最后的晚餐》是表现耶稣已经知道自己的不幸将临时,在与门下众弟子共进最后的晚餐宴席上,宣布说;“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这句话刚说完,就在十二个门徒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画家着意刻画弟子们瞬间所表露出来的极其复杂的、各不相同的心理反应。画家赋予画中每个人物以鲜明的性格气质,紧紧扣住每个门徒对基督的话做出明白的、毫

不含糊的表态。这个场面就好像在一池平静的水面上投掷一块石头所引起的那愈来愈大的波纹浪图一样,在此之前是十分平静的晚餐,突然引起巨大的波动,门徒中每个人的动作、手势及面部的表情所传达出来的是微妙的因人而异的心理差别和变化。

全画总共十三人,基督居于面面中间位置,其余十二个门徒分四组平均对称排列左右,这些组合是由每个人的心变化和感情联系自然结合在一起的,画中人的情绪造成画面的气氛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画家运用造型艺术的手段使画中人和欣赏者的感情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如果来探究一下画幅中每个人物的性格和情绪发展是很有意思的。请看:基督在说完“你们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这句话以后。神色镇静而又慈祥,很自然地摊开两手,微微低垂着头,毫无恐惧之色,为刚才所说的那句话似乎还有点不甚感慨之情;门徒中反应强烈、显得特别激动的是坐在基督左手边的那一组三个人,他们各具有一个表达情感的动作。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年轻的、具有火爆性格的菲利普突然按捺不住地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带着不可捉摸的疑问转向基督,想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用手捂着胸口,欲向基督表白自己对老师的真诚与纯洁,那个老雅各极度愤慨,用力地摊开双手,身子因失去重心而稍向后仰,好像在向同伴表示:我实在不知道,竟然出了这么大的事,简直不可思议;在他们后面站着的是多马,他尽量按下性子,向基督举着食指向上,哆嗦的说出“真的?天晓得,事情怎么会是这样?”他实在弄不清楚刚才发生的事情。在靠近基督右边的一组三个人中充满着一种复杂情绪,显然处于克制状态。那个告密的叛徒犹大就在这一组里,当他听了基督的话以后,做贼心虚地急速扭动身子,惊恐万状的想远离老师,并且慌忙地握紧告密所换来的钱袋,战栗而极端害怕地斜视着威严的基督,他阴沉而丑陋的,又显得特别粗鲁的脸皮,被善良貌美的约翰和坚强勇敢的彼得面孔衬托,对照得更加鲜明突出,约翰优柔地把头垂在一边,搭拢双手,神志焦虑,不知如何办是好,在倾听彼得细言。彼得的头在约翰和犹大之间显得特别突出,他勃然大怒地站起来弯身前倾向着约翰,并把左手按在他的肩头,紧贴耳边,似乎在低声讯问约翰:“你知道是谁出卖了我们的老师吗?”此时他的左手还紧捏着—把刀,好象正在表示,要是我知道是谁告的密,一定要亲手杀死他,来为我们的老师报仇,这是一个急性而富有正义感的人。在靠近彼得右手边一组是张开双手的、显得震惊而又沉着的、上了年纪的巴多罗迈,他的手势似乎表明要大家不要惊慌,他自己严肃而冷静地凝视着基督,在这危急关头想拯救老师。搂住巴罗多迈的是小雅各,他紧张地望着基督无能为力。站在桌子顶端的、身强力壮的是安得烈,他扭身向前,颇有冲上前去之势,这一组的三个人都凝神注视着基督,把欣赏者的视线完全引向了基督。最左面一组的另外三个人是达太、西门和马太,马太虽然脸向左边的老达太,可是双手却伸向基督,好像在讯问有经验的老人,刚才老师讲的话到底指的是谁呢?从老达太摊开的双手看,表示自己也正为这件突如其来的事纳闷,好像在十分疑惑地告话他。我真的什么也不知道。西门也在苦苦思索这从天而降的大祸,但是毫无结果。到此为止,画里十三个人的外貌,情绪和性格特征,活灵活现地印入我们的脑子里,观赏画的人好像随画中人经历了这一严重时刻。这是一群典型的人物,具有典型的性格,处在典型的环境中。画面具有戏剧冲突的舞台艺术效果,它是一幅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情节性历史画,这个题材曾为达芬奇之前的不少画家所描绘过,但唯有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空前的杰作。

《最后的晚餐》在艺术形式的处理上也是极为完整和成功的。画面的构图并不复杂,基本上是在一直线上穿插变化的,因此总的是在单纯中见丰富。大师把十三个感情激荡的人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既突出了基督的主要形象,又层次分明地刻划出每一个人的外貌和性格特征,高度地概括又深刻地揭示了这一戏剧性的场面。画家尽可能地调动了一切艺术手段,着意表现出耶稣的临危不俱、神态自若。大师把耶稣安排在既是画面小心、又是视觉中心的位置上,用背景中大门的透光,更加清楚地衬托出耶稣的形象,并且有意识地把两侧的门徒和耶稣分开,初看似乎耶稣很孤立,实际上内在的情绪和感情,以及事件把他和门徒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一切都以耶酥为中心:画中的餐桌,墙壁门窗和天花板的处理取平行透视;都集中而消失在基督的形象上;这一切很自然地把观众的视线首先吸引到基督的身上。画家将十二个门徒三人一组平均对称地分配在基督的两边,以其各自的动作和表情与基督发生联系和呼应。整个环境和道具的处理比较单纯,为的是更加突出激动的人物,这些独具匠意的艺术处理,使艺术语言显得高度精炼。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绘画是空间静态的艺术,它不可能像小说和戏剧那样,把事件和复杂的情节、人物的性格和情绪的发展变化细致而深刻地一一告诉观众,只是靠一个静止的瞬间形象,去揭示变化和发展着的生活。为了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变化着的思想感情,画家必然要设法抓住能显示画中人内心活动的外部特征,即对人物的动态和面部表情加以塑造,通过可视的形象,使欣赏者产生符合画家创作意图的联想和想象,从而理解这个瞬间的前因和后果。因此,虽然都是静止的人物,但能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静中求动。画家为了获得这种艺术效果就必须精心地为自己的主题,情节选择一个环境,运用典型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去表现具有个性特征的人物,清楚地表明画家打算告诉观众的一切方面,使处于静态的画面成为一出剧的缩影,这应该是情节性绘画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这样的作品才能打动观众的心,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在这方面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达芬奇的创作达到如此高的成就,与他辛勤的艺术劳动是分不开曲。他的创作态度极其认真严肃,他为《最后的晚餐》化费了巨大的心血和劳动。他在创作之前的准备工作做得周详而细致,画了大量的速写,构思时进行深思熟虑的推敲,他深入地研究每个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并为每个人规定了行为举止的意图。在他为这幅画所作的笔记中写道,“一个人饮了酒并把杯子放下来,把头转向说话的人,另一个人合拢双手的手指,眉头紧皱,看着自己的同伴,又一个人伸出两手的手掌,把肩耸到耳边,嘴上显得惊奇的样子……”。在这些笔记中虽然没有注明门徒的名字,但据分析看,达芬奇在创作想象中对于具体地塑造每个门徒,已经作了严格的选择和规定,基本上根据每个门徒的性格特点和外貌特征,设想和规定了他们各不相同的行为,以及在整个构图中所占的地位。这些明显的意图在他遗留的一些速写中比较清楚地反映了出来。因此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画幅中每个人物都有与自己身份相适应的动作和表情。

达芬奇在创作《最后的晚餐》的过程中,他的工作作风是既严肃认真,而又富有情趣。他对自己的艺术语言的运用极为慎重。有时候他长时间地站在自己的画前沉思,停笔徘徊许久。据说这使不懂艺术的寺院院长十分恼火,竟然无理责难达芬奇是有意怠工拖延时间,并且打算催促他一刻也不要停笔作画。他自己不好意思去催逼达芬奇,便不断地在他的总管面前唠叨,要他去找达·芬奇谈谈为什么总是站着不动笔,总管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用委婉的方式,转弯抹角地示意大师快点作画,并且尽量让达芬奇理解这不是他的本意,而是院长的旨意。大师并没合生总管的气,还和他就画的艺术性问题进行了一般性的交谈,最后向他严肃地表示,自己将会很快完成这幅壁画,目前只是剩下两个人额头需要刻画,一个是基督,另一个就是叛徒犹大。基督的头像问题不大,很快就可以完成,最后关于犹大的模特儿还需要寻找,如果实在找不到适当的模特儿的话,他准备就利用这个令人讨厌的、粗暴而无知无识的院长的头去填补。这席话引起了总管的同情和好笑,他会意地告诉芬奇,“大师的话是百分之百正确的,他本人完全理解”。自此以后,那个可怜又可鄙的僧院长终日坐立不安,再也不敢来打搅大师的工作了。传说公爵莫罗殿下来看定稿的《最后的晚餐》时当看到犹大的面孔时忽然笑了起来:“犹大!简直和修道院院长一模一样,他不给你安宁,他妨碍你的工作,你非常巧妙地报复了他让他永远留在这张桌子的后面吧。正好,他那样贪婪地把钱袋抓得紧紧的,舍不得花在自己修道院的孩子们身上。由于他的吝啬,教士们吃够了苦头。”我们现在看到画面上面那个犹大的头,实在是反映出一个可耻叛徒的丑恶形象,也是对残酷无情的小人的真实写照,使观赏者望而生厌。

五百年过去了,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巨人”的伟大作品,对于我们中国的画家和观众,仍然具有极大的魅力,艺术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最后的晚餐》这幅画虽然歌颂的是基督教的主题,我们并非赞美基督教的精神的伟大。但画家笔下所描绘的不是神而是人,是人类社会中真、善、美的化身,是人类善恶的对比写照。大师所歌颂的不是神的力量,而是人的善良、正义的美德;斥责的是卑鄙和丑恶的叛徒行为。因此,这件杰作在历史上永远是不朽的,它不仅属于意大利人民,也属于全世界的人民。

欣赏《最后的晚餐》

圣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逾越节的一个晚上,耶酥预知了他的死期将至,就在和他的几位门徒共进晚餐时说:“我告诉你们真理,你们中间的一个会出卖我。人类的儿子将如预定的一般,离开世界。但把人类的儿子卖掉的人要获得罪谴,他还是不要诞生的好!”他的这一悲剧性的话令门徒都感到十分突然,一个接一个的问耶酥:“主,是我吗?”耶酥安然的回答说:“同我醮手在盘子里的,就是他要出卖我。”在此之前,犹大已经接受了30个银币,同意出卖耶酥。他不安的问耶酥道:“拉比,是我吗?”耶酥答道:“你自己说了。”他们在用餐时,耶酥拿一块面包把它祝了福,裂开来分给众门徒,说:“拿着吃吧,这是我的肉体。”接着他又举杯,祝了福,授给他们,说:“你们都来喝这杯酒,这是我的血,为人类赎罪,与神求和的血,……”说完,唱过赞美诗,和他们一起往橄榄山上去了。

上面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所以,很多画家都选取这个题材来作画,但是,都不如一个人画的成功,那就是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与《蒙娜丽莎》同是达·芬奇一生中的经典杰作。这幅壁画484×880厘米。很多人误认为是一幅油画作品,其实它是一幅用油彩和蛋彩两种材料绘在修道院餐厅墙上的湿壁画。这幅壁画占了整整一面墙,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的融合在一起;它的透视关系也与实地环境的透视相统一。从而成为餐厅有机组成的一个部分。这幅作品现已经龟裂了好几处,而且有些色彩也已剥落。因此有一些人认为是由于达·芬奇没有掌握好油彩和蛋彩两种绘画材料的混合技巧,再加之当地空气的潮湿造成的!而傅雷先生则认为:“他(达·芬奇)是一个惯于沉静地深思的人,不喜欢敏捷的制作,然而这个敏捷的手段却是为壁画的素材所必需的!”究竟哪一种说法更有道理。这里暂且不论,但是此画有人为破坏这一因素是肯定的,拿破仑率兵攻入意大利的时候,曾把这座餐厅当作马厩,士兵们曾随意地向画中的门徒扔石头取乐,二战时此修道院又遭到盟军的炮击从而加深了他的破坏程度。

现在来研究一下画中人物的排列:

耶酥在全部人物中占着最重要最明显的位置,正处于画面各条透视线的焦点处。他将12位门徒平均分配,左右各置6人,这12人又被分成4组,各自之间由相互的动作和姿势联系在一起。由于耶酥说出的话具有一定的震动性,12个人必然有所动作,但这些动作设计非常自然,画面上毫无杂乱之处。它们完全是根据每个门徒不同的性格完成的!左边的一组分别是巴多罗米奥(左一),小雅各(左二),安德烈(左三),巴多罗米奥好象是怀疑自己听错了,他从座位上跳起来,将手按在桌子上,扭头面向耶酥,他的情绪最为激动身边两人也都跟着转向耶酥。由于他坐在最左侧,欣赏者可以通过他朝向耶酥的目光把欣赏的中心自然的转移到耶酥的身上。右边的一组是达太(右一),西蒙(右二),马太(右三)三人,他们也都是惊诧的表情,但是手却是不约而同的指向了耶酥,自然,欣赏者的目光也会随着手指的方向集中到焦点人物──耶酥,右中一组是腓力(右四),老雅各(右五),多马(右六),他们拥聚在耶酥面前,以各自的姿势表示惊讶与不安!最后一组人物是犹大(左四),彼得(左五),和约翰(左六),约翰垂着眼表示忧郁和绝望,彼得则情绪激昂地手握餐刀,似在责问:“谁是叛徒!”惟有犹大一个人不作手势不加询问,而是怀着一种畏惧和紧张的心情向后退仰,右手支桌,下意识地捏紧了装着出卖耶酥所得的30个银币的钱袋,惊恐地盯耶酥,与平静的摊开双手坐在众门徒中间的耶酥形成了对比。不仅如此,达·芬奇还在色彩上有意的使犹大处于阴影之中,以一种灰色调表示了一种贬意!

“一幅人物画的成功表现,应该做到使人一看就很容易从他们的姿势、神态中觉察他们的思想.就好像一个双耳失聪的人,虽然他听不到声音,但是依然可以从说话人的动作姿态以及口形中揣度说话的内容!”达·芬奇是这样主张的,他也这样做到了。在《最后的晚餐》中,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中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名画《最后的晚餐》破译达·芬奇密码悬疑

  对于一些学者和艺术史家来说,列昂那多的《最后的晚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绘画作品。在《达·芬奇密码》里,索菲在雷·提彬家,被介绍到列昂纳多在这幅杰作中隐藏了一个大秘密的时候,布朗强调了其中的一些可能的符号特性。

  《最后的晚餐》是一幅画在位于意大利米兰的桑塔·玛利亚修道院餐厅墙上的壁画。即使是在列昂纳多那个时代,人们也认为这是他最好的作品。这幅画创作于1495年到1497年

间,可是不到20年的时间,就开始污损,根据当时的记载,它有15*29英尺大小,用蛋彩画法涂抹在干石膏上,在主要的涂层下面,是用微红的线条打下的结构草图。

  据说这幅画是在米兰的公爵卢多维克·斯夫扎而不是桑塔·玛利亚修道院的授命下而创作的。正是在斯夫扎的朝廷工作期间,达·芬奇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画面的主题是耶稣正在宣布他的使徒中有一个人出卖了他,听到这里,餐桌前所有的使徒都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列昂纳多正是把凝固了这一刻展现于人们面前。为了营造出逼真的生活化场面,达·芬奇以身边的人为模特,作了大量的案头工作,包括对人的姿势、面部表情、心理状态的研究。画面上每一个使徒的身份是十分引起人争论的一个问题,但是根据画在卢加诺特的一张复本上的题字,自左向右,分别应当是:巴塞洛缪、小詹姆斯、安德鲁、犹大、彼德、约翰、托马斯、大詹姆斯、菲利普、马休、撒迪厄斯、西蒙。

  有艺术史家认为这幅画可以看作是圣餐的肖像学阐释,因为耶稣正用双手指向桌上的面包和酒。有人说画面上只是画出了耶稣宣布自己被出卖的那一刻的情景而已。大多学者相信,观察这幅巨画得的最佳观测点是距离地面13到15英尺高,距离画面26到33英尺远的地方。甚至有人说他的构图和透视是根据音乐旋律的节奏比例设计的,不过这种观点现在遭到了批评。

  《最后的晚餐》在表现门徒们对他们中有一个人出卖了耶稣而表现出惊讶表情的场景是如此的与众不同。没有任何另外一幅关于“最后的晚餐”的绘画,能够这样丝丝入扣的把握细节。

  那么在这样的杰作中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惊人秘密呢?克里夫·普林斯和雷恩·皮克奈特在他们的《圣殿骑士启示录》里有下列几点可以说明,作品中隐藏一些可疑的象征符号。

  首先,他们相信在耶稣的右面,(在读者看来是左面)事实上不是约翰,而是一个女性形象,他穿着的是与耶稣完全对应的颜色的衣服,身体倾向正襟而坐的耶稣相反的方向,从而和耶稣一起留下了一个V字形的空间,而他们俩的身体又恰恰组成一个字母M。

  第二,画面上有一只无主的手,拿着一把刀,就在彼得的旁边,普林斯和皮克奈特认为这只手不属于画面上任何一个人。

  第三、在耶稣的左手便(读者的右边),面对着耶稣的托马斯作出伸出一根指头的姿势,按作者的话来说,是约翰的手势。

  最后,撒迪厄斯实际上是列昂纳多的自画像,他背向耶稣。

  让我们来逐一讨论上述观点。对画面作一番仔细的观察后,我们就会发现,耶稣的右面(即读者左面)的人确实是一个女性的形象,或者说至少是雌雄同体。普林斯和皮克奈特甚至说这个人物的束腰外衣已经烘托出了一个女人的胸部。确实,列昂纳多不反对给画面人物赋予女性特征。甚至给一些男性人物也画出了女性的形象。例如,当您细致的观察达·芬奇的著名画作《施洗者约翰》时,就会看到他几乎是一个雌性同体的形象。但是为什么在《最后的晚餐》里,耶稣和约翰朝向不同的方向,摆成一个V字形,而他们的身体又组成一个字母M,是想说明什么问题呢?这和什么符号有关吗?普林斯和皮克奈特认为耶稣和约翰的形体符号恰恰说明,这里所谓的约翰实际上应该是抹大拉的玛利亚,V字形象征了神圣女性的符号,而字母M代表了玛利亚/抹大拉。很明显,不论人们是否赞成这一假设,这是一种很有创见,很令人兴奋的阐释。

  接下来我们谈谈那只找不到主人的手。他在桌子的左边,接近彼得,到底是谁的手呢?为什么他要这样险恶的拿着一把匕首,或者说短刀呢?另一处奇怪的特写是,彼得的左手好像要砍向女性形象的脖颈一般,一幅威胁的姿势。关于彼得,列昂纳多是不是想向我们说点什么呢?

  再仔细些看,离画面进一些,您就会发现,很明显那只拿着短刀的手实际上就是彼得的。虽然显得有点笨拙、不自然,但是因为他的右手手腕弯着,所以看起来不像他的。至于他的左手作出的抹约翰脖子的姿势,另外一个解释是,彼得只是想要把左手搭在对方身上而已。看起来争论还会一只继续下去。

  再说托马斯,他在耶稣的左手便(读者的右边),他举起左手的食指也作出一个威胁的姿势,也就是普林斯和皮克奈特所说的约翰的手势,据说他代表秘密的知识与智慧,认为是洗者约翰比耶稣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而不是完全像《圣经》里讲述的那样。想了解详细地说明的人,建议您读一下《圣殿骑士启示录》。

  撒迪厄斯确实和达·芬奇的形象很接近,可以比较一下他的著名的《自画像》。列昂纳多的许多作品都牵涉耶稣或者神圣家族。画面构图中,至少有一个人背向中心人物,这是一个再次出现的问题,可以参看《麦琪的礼拜》一条为例。

  最近,完全忠实于原作的《最后的晚餐》修复工作已经完成。这令画面更加迷人。看上去在这幅画以及达·芬奇的其他的作品里,都的确其中蕴含了很多隐秘的信息。尽管现在我们对此多不清楚,还需要大量的假设、求证、与总结。但是在这个领域的不懈研究,一定会有让大师的思想大白于我们面前的一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64757.html

更多阅读

五代画家黄筌之《写生珍禽图》赏析 五代画家

五代画家黄筌之《写生珍禽图》赏析黄筌(公元十世纪)字要叔,成都人,任西蜀画院“翰林侍诏”,并主持画院。花鸟、山水、人物俱精,尤以花鸟为最。他师习光胤、孙位等,转益多师而自成一家。画史传说他画六鹤于殿壁,竟引来真鹤与之为伍。这个故

《定风波》《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诵

【单元标题】:教学设计:《定风波》《念奴娇 赤壁怀古》赏析【框架问题】:【基本问题】:两千年的封建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导,封建统治下的文人也大都以儒教为思想核心,而苏轼是怎样集儒释道三家思想于一身的?【单元问题】:苏轼豪放旷达的

美国电影《音乐之声》赏析 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下载

  美国电影《音乐之声》赏析《音乐之声》是由美国音乐剧的泰斗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dgers)和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OscarHammerstein II)根据玛丽亚·冯·特拉普(Maria Von Trapp)的自传:《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TheStory

李约《过华清宫》赏析 过华清宫

李约《过华清宫》赏析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华清宫,中国古代离宫,以温泉汤池著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据文献记载,秦始皇曾在此“砌石起宇”,西汉、北魏、北周、

声明:《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赏析 达芬奇密码最后的晚餐》为网友千言万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