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虎胡同33号 石虎胡同7号

历史积淀深厚的北京,就是这么有意思,一个不起眼的院子或是一条普普通通的胡同,都可能从中找到故事。
在北京热闹非凡的西单地区,有一处既混乱又残破的商业街,它与周边现代化的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它就是曾经赫赫有名的小石虎胡同。令小石虎胡同名声在外的是31、33号院,上世纪60年代前为7、8号院。
据记载,7号院在明代是延陵会馆,又称常州会馆或武进会馆,是江南举子进京科考居住学习的地方;明末,为东阁大学士、宰相周延儒的府第;到了清初,这里又成为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的府邸,吴三桂叛乱,康熙将吴应熊诛杀,这里成了北京著名的凶宅;雍正三年改为右翼宗学;民国十一年(1922),梁启超在此开设松坡图书馆第二馆。
8号院原为绵德府,也称镇国公府、毓公府。府中北院,有一棵古枣树,树高达15米,干周长达3米,始植于明初,距今已六百多年,是北京的“古枣树之最”,人称“京都古枣第一株”。民国二年(1913年),8号院开办了蒙藏专门学校,培养来自蒙古、西藏、青海的学生。
民国二十年(1931年)3月24日,为扩充校舍和操场,蒙藏学校以9000元现洋购下7号院,并拆除院墙,使两院相通;解放后,这里是北京一六零中学(中央民族大学附中);现为“民族大世界”——一个专卖低档小商品的市场。
从王府到学府再到市场,真是风水轮流转。

在北京热闹非凡的西单地区,有一处既混乱又残破的商业街

街上行走着来这里淘换便宜货的人们,偶尔出现的古建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

这就是曾经赫赫有名的小石虎胡同和令小石虎胡同名声在外的33号院


这里的环境与周边现代化的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细看,这处曾经的王府,依然透露出森严
小石虎胡同33号 石虎胡同7号

这棵600年沧桑的古枣树,应当见过吴应熊等达官显贵,并经历过那场惊心动魄的诛杀;也应当见过曹雪芹在此创作《红楼梦》;更见过梁启超、徐志摩等作家文人和社会名流在此高谈阔论,现在,它更多地见到寻常百姓在此悠闲地喝着豆浆。

穿过曲折的回廊和高大的山墙,就进入了市场的中央

四周的高楼大厦使它如坐井观天一般




这个商城的广告牌吸引力我的目光

通过变换视角,居然得到了惊人的戏剧效果——窥探

在此窥探这座深深庭院的还有这2只白色野猫

Canon EOS30D拍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65008.html

更多阅读

大菊胡同,小菊胡同 小菊儿胡同

一大一小两条胡同,像一大一小两个姐妹。却是先有了妹妹的名字,姐姐才改了名。清乾隆时姐姐所在的胡同供应官府、庙堂所用之瓦,便叫做瓦礤胡同。清宣统时又改为瓦岔胡同。1965年才改为今天的大名:大菊胡同。“文革”时一度改称红日路

声明:《小石虎胡同33号 石虎胡同7号》为网友情定在深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