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2010年高考江苏卷 谢氏家训

原文地址: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2010年高考(江苏卷)作者:梅氏文史园

2010年高考真题解析(江苏卷)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庳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

(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二十以归吾归:出嫁。

B.其平居语言容止容止:形貌。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著:彰显。

D.庶几以慰其魂庶几:希望。

【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解题技巧】

解答本题,考生要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境来推断,特别要注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的辨别。一般来说,选项中有的是教材中出现过的(如“归”在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有“吾妻来归”,“庶几”在《庄暴见孟子》中有“吾王庶几无疾病与”),这体现了由课内指向课外的原则,考生只要熟读课文,稍加迁移即可明确;对于陌生的实词,考生一方面可根据语境加以判断,另一方面可运用排除法确定答案。

【参考答案】

B(容止:仪容举止。“止”即有“居住、止息”意,所以此词不单指“形貌”。)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3分)

①出其哭内之诗而悲②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

③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④闻其贤者也则悦

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

【命题立意】

[转载]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2010年高考(江苏卷) 谢氏家训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考查重点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判断信息所属的性质,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能力层级为C。

【解题技巧】

解答本题,考生要先准确理解题干要求,细读选项,找准原文中的答题区域,比对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是否一致。运用排除法,确定答案。

【参考答案】

B(②表现其妻之贤惠,④表现其妻子之贤、明事理,⑥表现其妻把文章看的很重。)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

B.谢氏出身于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C.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

D.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能力层级为C。

【解题技巧】

考生解答本题,首先要整体理解原文内容,把握人物、事件,尤其要准确把握原文内容的细节。然后审题,准确理解题干要求,将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对照,比较异同,确定答案。考生对于表述内容较多,语句较长的选项,可以根据内容对语句进行切分,分别考察。要特别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细节、事件前因后果以及人物官职、行为、评价等是否与原文相符。

【参考答案】

C(“西兵未解”、“盗贼暴起于江淮”指西部边境战争威胁未能解除、江淮地区盗贼作乱,并非指“西兵进攻江淮地区”。)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解题技巧】

语句翻译一般考查点为重点词语和句式。重点词语如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词、多义词、通假字、指代词等;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疑问句及固定格式。尤其要注意不能以今解古,断章取义。要掌握以下几个原则:①准确无误:字词对译,直译为主;句式、标点要和原文保持一致。②通顺流畅:语句自然、规范,不拗口;符合现代汉语语言习惯,要特别注意语句中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单双音节等现象的落实。③语言典雅,富有感情色彩,把作者的态度、情感准确表现出来。

【参考答案】

(1)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要点:殓、介宾结构后置、主谓倒装句式、甚)

(2)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要点:使、累其心、抑、判断句)

(3)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要点:所交、一时、邪)

附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秋天,我的朋友宛陵梅圣俞先生从吴兴来看我,拿出他悼念亡妻的诗作,并悲伤地说:“我的妻子谢氏死了。”请我写一篇墓志铭来安葬她。我当时没有空闲写作。

过了一年,他写了七八封书信来,书信中没有不提到给谢氏写墓志铭的。并且说:“我妻子是已故太子宾客谢涛的女儿、希深的妹妹。希深父子当时都是举世闻名的人,世家荣耀。谢氏生于一个富盛的家族,她二十岁嫁给了我,总共过了十七年就去世了。死的时候,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可是谢氏却安适自在(不嫌弃)。治理家庭,有她自己的办法,家里的饮食器皿,虽然不是很多,但(饭菜)一定做得精细又有味;我们的衣服不论旧的新的,都一定清洗得干干净净,并缝补得整整齐齐;所居住的房舍虽然简陋卑微,但一定把庭院洒水清扫得干净整洁;她的一言一行和日常起居,都很和悦从容。我一世贫穷由来已久,外出时有幸能与贤士大夫共游而感到快乐,回家则能见到我妻子的淡静怡然从而忘掉烦忧。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我经常与士大夫交谈,谢氏多从屏风后悄悄听我们谈话,过后,她对某人的才能、品德好坏以及时事的得失都能作出评价,都评说得有条有理。我在吴兴做官,有时从外面喝醉了回来,她一定会问:‘今日和谁饮酒这么快乐呢?’听说是与贤能的人饮酒,就高兴;如果不是,就感叹道:‘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这一年,南方大旱,她仰头看见飞蝗而感叹说:‘如今西夏的战争威胁还没有解除,天下苍生赋税很重、生活困难,盗贼又在江淮地区强势出来作乱,而且天又大旱、飞蝗灾害又来。我作为妇人,死了还得能有夫君埋葬我,已经算是幸运的了!’她之所以能安然面对贫困的生活而不感到困苦,是因为她见识高明而且懂得道理多才能如此。(此处翻译值得商榷,应该是两个方面,一是安居贫而不困,一是性识明而知道理,对上文的总结。可翻译为:她能安然面对贫困的生活而不感到困苦的情形,她见识高明而且懂得道理,大多像这样。“之所以”可不必译出。)哎!她一生受我贫困所累,而去世后也没有得到厚葬,只有文字可以彰显她的不朽。而且她的平生尤其懂得文章是最珍贵的;死后能得到这样的墓志铭,希望能以此安慰她的灵魂,而且弥补我的悲痛。这是我经常向您请求为她写墓志铭的原因啊。”像这种情况,我能忍心不写吗?

(博主说明:画线句段用蓝色字体代替)

博主链接资料:

富阳历史名人---谢家三代五进士

北宋时,富阳曾出过谢涛、谢绛、谢景初、谢景温、谢景平祖孙三代五位进士,他们不仅为官清正,而且都是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在当时文坛上有很高的声誉。

谢涛(961-1034),字济之,以文章而知名,登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进士。官侍御史、太子宾客等。北宋初,四川农民起义失败后,田庐荒废,时有诏令"有能占田而倍人租者,舆之。"因而,大片肥沃之田,均被地方豪强所占,大批流民无家可归,无田可耕。时任华阳令的谢涛,收了诏书,把田还给了原主人。受到了农民的欢迎。谢涛善文章,长诗词,年轻时喜与人戏文论诗,时有江夏王才叔自负其文,对谢涛说:你能省一字我就佩服你了。谢涛为他削了二十字,才叔虽不乐,但没有办法胜他。

谢绛(995-1039),字希深,谢涛之子。中进士后,官至知制诰、知邓州等。谢绛以文学著名,比父高于一筹。文学家、史学家杨亿见其文章出众,荐他为秘阁校理,同修真宗国史。仁宗天圣年间,黄河发生特大洪水,大片土地被淹,百万人流离失所,次年天又太早,加之盖天铺地的蝗虫,庄稼颗粒无收。官为吏部南曹的谢绛,将《论事疏》呈给了仁宗皇帝,建议"罢不急之役,省无名之敛。"后来,被仁宗愉快地采纳了。谢绛十分重视教育,到了哪里,就大兴学舍,常请诸郡立学,在河南修国子学,教诸生,自远而至者数百人。富阳城北的小隐山,在谢涛、谢绛手里,就建有小隐书室。通判河南、开封府时,谢绛与欧阳修、杨子聪、尹师鲁、王几道等一批名人,同游中岳嵩山。他写了一篇《游嵩山寄梅殿丞》的长诗。谢绛为改变唐末五代以来浮艳诗风的首创人之一。谢绛四十六岁卒于邓州,时家无余资,有文集五十卷。

谢景初(1020-1084),宇师厚,谢绛之长子。登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进士。知越州馀姚县、以屯田郎致仕。知馀姚县时,因姚北濒海,经常遭到海潮冲决,田庐淹没。谢景初积极筹划,集资筑堤,以捍水患。当时,又发生了地方豪强侵湖为田的事件,景初立即上报禁止;并且制定《湖经》,公布于众。凡有占湖、争水的,就按《湖经》中的规定处理。位于馀姚县城东北六十里的上林湖,经过景初的治理,成了一个优美的风景区。谢景初还曾向富阳的纸农商传授了先进的腌、漂及制作技术,改进过的富阳书笺纸,质量有很大提高,被称为"谢公笺",一直被宫廷采用。

谢景温,字师直,谢绛之次子。皇祜元年(公元1049年)进士。历官县令、知开封府、刑部尚书等。他积极支持王安石变法。并博学洽闻,长于诗,有《游云门》山水长诗传世。与范仲淹、欧阳修关系密切。年七十七卒于河阳。

谢景平,字师宰,谢绛之三子。登皇桔五年(公元1053年)进士。终秘书丞,好学善著书,所撰诗书传说数十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65914.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我和非诚勿扰的2010年_lte 非诚勿扰201023期

原文地址:我和非诚勿扰的2010年作者:蚊仙人怪蜀黍大事记之流水账2010年1月15开播非诚勿扰第一期,比较有印象的就是那几个发型设计师,还有好像男嘉宾都是成功人士;接下来好像有一个送礼物的,送完以后就刷刷刷的被灭了灯,很搞笑!结果后面很多

诗歌:墓志铭俞心樵

一首好诗:墓志铭(俞心樵)一首好诗:墓志铭,作者俞心樵。此诗颇为流传,拥趸众多,欣赏之。在我的祖国只有你还没有读过我的诗只有你未曾爱过我当你知道我葬身何处请选择最美丽的春天走最光明的道路来向我认错这一天要下的雨请改日再下这

声明:《转载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2010年高考江苏卷 谢氏家训》为网友劝君莫执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