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如何备课之一新教师培训--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希望上级给予哪些帮助

作为新教师,刚刚登上三尺讲台,面对新的工作和生活,我们可能会有一些兴奋和紧张,很多以前看来很简单的问题此时也许会让我们有些“招架不住”,如: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花费大量的时间备课、上课时不敢偏离预定的方案、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灵活地做出反应、不知道怎样融入到教师群体中……所有这些问题在教师新入职伊始都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很高兴教育局和进修学校的领导给大家安排了今天的培训,因为备课、上课是常规教学五个环节中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五课功的最基本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新教师上岗伊始必须天天面对的最基本的工作。今天我为大家培训的内容是:新教师如何备好课,主要分五部分内容:

一、新教师的优势和劣势

二、什么是备课?备课的形式、种类

三、教师为什么要进行备课,备好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四、备课都要备哪些内容

五、新教师应该怎样去备课

从教育哲学上来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实际上就是培养人。这个“人”包括学校里所有的人:即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包括校长)。人们常说,教学相长,即教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同时,实际上也促进了自己成长。人生哲学论告诉我们:人的成长基本上有三个层次:自我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实际上我们很多人都在自我实现,但是结果不一样,举例来说,今天我们来培训的这些人,客观的讲,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同样是大学刚毕业,没有太多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但是3年、5年之后,在我们当中一定会涌现出优秀教师,10年之后一定会有教导主任、甚至是校长,与此同时,也会有一些人教学成绩一般,甚至还会出现更大的差距。当然,我们说在促进教师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因素,如外因和内因,但外因也是通过内因起作用,关键在于自己,而关键的关键是对自我的认识,如果自我认识不足或有偏差,目标定位便不准,继而影响到自我实现也一定会跑偏,也就不能更好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一、新教师的优势劣势

优势:

共性:年轻、有活力、深受学生喜爱,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比较快,有激情,可塑性较强……。

个性:爱好、擅长、意志品质等等。

劣势:

共性的:少经验(缺少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课堂教学技能与策略的不足;

依经验(模仿自己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老师来上课)——不符合课改的需要,教学效果不好;

新教师通常问题:满堂灌、满堂问或照本宣科,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难点不能突破,20分钟讲完课没事做或打铃下课了,还没讲完课等等。

满堂灌:新老师总想在课堂上多讲点,总觉得自己讲得越多,学生也学得越多,结果一堂课下来,自己讲得很累,但学生还是不知道这堂课究竟讲了些什么。教师讲的内容过多,使学生根本来不及思考归纳,一节课下来昏昏沉沉,一点不得要领,这叫“贪多嚼不烂,消化不良”。
照本宣科:有些老师把书背得滚瓜烂熟,一堂课几乎把书本中的内容,一字不漏地在课堂上背了一遍,老师的功夫虽然没少下,但这样的课已经失去了上课的意义,效果自不必说了,这叫“死记硬背,囫囵吞枣”。
不会掌握一堂课的时间:有的新教师20分钟不到就没有内容讲了,有的新教师到下课铃响了,还有许多问题没讲完,只好压堂。一压堂学生精力就不集中,根本听不进去你在上面讲些什么,导致教学效果很差。

总之,初上讲台的教师,一定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有时当场又不知道该怎么处理。面对这些常见的问题,新教师该如何尽量避免呢?首先,新教师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要把学生集中在教室里,而不把教科书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学就行了。这里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如何用较少的时间,引导学生较快地领会新的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指导学生学会掌握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责任。因此,当你准备登上讲台时,就应该想到如何尽快让学生领会新知识、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如何教会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方法,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在于你有一个什么样的备课。
现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对什么是“好课”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显然,要想备好一节课,首先必须深刻理解“纲要”的精神实质。

新课程改革的六大具体目标:

1、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又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革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适应性.

二、什么是备课?备课的形式、种类

备”(繁体字写作“備”),许慎说:“備,慎也。”备怎么能是慎呢?余文森老师说:备,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谨慎而为;其次是从物质上、行动上“预备”“准备”。那么什么事备课呢

备课,实际上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作教学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设计规划教学活动。即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目的之一)。

备课形式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

个人备课是教师自己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活动。

集体备课是由相同学科和相同年级的教师共同钻研教材,解决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活动。

备课分类

从教学内容上分:

1、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学期备课

在学期(或学年)开始以前制订。它的作用在于明确整个学期(或学年)教学工作的任务和范围,并作出通盘的安排。其主要内容是:

(一)确定全学期的教学目的、要求和重点;
(二)安排一个学期的教学进度;
(三)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和时间;
(四)考虑教学方法;
(五)做好教学(包括教具)准备。
学期备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览教材。在假期里,教师就应该钻研全册教材,领会编者意图,熟悉知识范围;明确各个单元的目的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掌握重点,分清主次,作出课时划分。
2、单元(或课题)计划——单元备课

在一个单元(或课题)的教学开始以前制订。它的作用在于对一个单元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单元备课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一)进一步熟悉与掌握教材内容,领会本单元编排的目的与意图,确定单元(或课题)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二)妥善地处理教材,配备习题,安排授课时数及教学步骤;
(三)根据教材重点、难点、关键,确定主次、先后、详略;
(四)以单元为单位,把讲、读、写、练、实验和实践恰当地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学生能力的培养。
单元备课的好处是:
(一)便于全面、系统分析一个单元的教材,从整体出发,通盘考虑这一单元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二)能有较充分的时间来钻研课本中的疑难问题,事先加以解决;
(三)能把备课和学习更好地结合起来,不致于"临阵磨枪",并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3、课时计划(教案)——课时备课

在上每节课之前制订。它对每一节课进行缜密的设计,是教师讲课的依据,直接关系到授课的质量。教师钻研全册教材和单元教材之后,虽然已为备好每一节课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但是全册教材或单元教材的任务,毕竟要通过具体的每一节课去完成。所以,在此基础上,还得备好每一节课。
新教师如何备课之一(新教师培训--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希望上级给予哪些帮助
课时备课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项目:班级、学科、课题、教学目标、上课时间、课的类型、重难点、关键、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调控、学生活动过程、设计意图)、课的进程时间分配、教具、习题设计、作业设计、小结设计、板书设计等。有的还需要列出学情分析等项目。(也叫课前备课)在上课进程中,教师有时根据具体情况可对原定课时计划做出适当调整。

课时备课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熟悉教材,写出具体教案,确定课时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时间分配、板书计划、课内外练习题等等。

相对课前备课,还有课后备课:

梅兰芳的琴师徐兰源曾经谈到:“梅兰芳在香港演出时,每当戏散人尽回到寓所,大家都忙着吃饭休息,他却不声不响地在那里静默沉思,起初我以为他累了,就不去惊动他,后来接连几日晚上都是如此,我心里便纳闷,是不是身体不爽哩?一天晚上我对他说:‘兰芳,这一趟完事后,回京好好休息几天。’他睁开眼微笑着说:‘你以为我病了吗了?不是的。我有个习惯,演完一场戏以后,必须再默演一次……'谈到这里,他诙谐地说:‘别人演一次,我要演两次甚至三次。'从此以后,每当他默思过后,我们三五个人的话匣便又打开了,从剧本的结构到唱腔与表演,甚至一个锣鼓拍子的运用。整个一场演出,从头到尾,无所不谈,并且非谈到尽兴不止,从而也得出了加工修改的具体措施。几十年来,只要有演出,这个小小的艺术讨论会从未间断,有时边谈边改,彻夜不眠。"
教学工作同样如此。教师必须善于课后总结,即课后备课。有些教师以为讲课是备课的结束,讲完了课就万事大吉。事实并非如此。要想真正提高教学水平,搞好课后备课乃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其原因在于:
课前备课只是教学前的准备工作,不等于实际课堂效果。真正能反映教学效果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如何。教案写得再周全,也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教师只有在讲完课以后才会发现教学中真正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只有在学了以后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因此,教师备课备懂,只能是初步的懂;只有讲课讲懂,能使学生听懂,对教材才是真懂。因而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在教案中都有“后记”这一项,也就是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结合学生的反应,把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都记载下来,经过修订教案或改写讲稿这个环节后,再拿到下一个班去讲授。一课教材在几个班讲,就修改几个教案,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水平。
课后总结必须和调查研究相结合。其中最宝贵的材料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意见。教师应该随时记录下这些问题与意见,并不断加以分析研究,不要因为其零碎、细小而等闲视之。如此日积月累,持之以恒,一定会累积出丰富的教学经验,从而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我认识的一位青年教师:刚上岗前两年——教案本由厚到薄(注重课前)

三年后——教案由薄变厚(注重课后)

教师成长=经历+反思

三、教师为什么要进行备课,备好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要做好任何一件事

情,都要预先有准备,有了准备,则可以获得成功;没有准备,则会遭遇失败。教师上课也是一样,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前必须认真备好课。备课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预先设计,有了这个预备过程,才能把课上好。因此,再优秀的教师,在上课之前都无一例外的要做一番精心的准备工作,因为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2、备课是教师自我提高的过程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创造性劳动,如何尽快让学生领会新知识、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如何教会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方法,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去学习、思考、研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除了会积累教学经验,还会学习到教育教学方面的新理念,为解决实践问题设计并改进方案。这些都能极大地促进教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也是教师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过程。

备课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备课也是指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增加文化积累,不断总结反思教学经验,通过增加专业储备,“体现终身备课”理念。

如果你能使备课成为一项研究性的活动,那么,我可以预言,不久的将来,你会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自主发展的教师。

备课需要教师具备哪些专业能力(简单地说)

单元整体备课能力

学科课程标准的研究能力

学习活动的设计能力

对学生学习基础和需要的分析能力

课堂练习和反馈的设计能力

对教学设计的反思能力

因此教师在工作中,在备课中必须加强学习,向书本学习,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比如皮亚杰对学生认知发展过程与步骤的认识、科尔伯格对人的道德发展的揭示和建构主义理论、有效教学理论等等。理论是服务教学的,缺乏教育理论的教学只能在低水平徘徊,在丰富自己理论知识和学科知识同时,向同行学习,学习教学经验,发展教育智慧。

四、备课需要备哪些内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的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教师的“教”应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好”是为了“学好”,所以应“以学备教”、“以学导教”。那么在备课中需要经过怎样的一个过程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也就是说在备课的时候需要做些什么?我想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备《课程标准》和三维目标

 新课程中,不管你用什么版本的教材,我们进行教学的依据是各科的《课程标准》。学习课程标准,把握其本质特征,才能深刻理解编者意图,借用教材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必须先读懂《课程标准》,了解课程目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要求,特别是课程标准中对教师所教学段有哪些具体的目标,作为新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只有以此为依据才能确定所教年级的教学总目标及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其次要把握好课程标准对知识与能力在了解、理解、运用三个层面的不同要求,进而使教学设计符合新的课程标准对三维目标的整体要求。

2、备教材

教材是教师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载体,如果把课程标准比作圆心,那么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就是半径,无论圆有多大,都离不开圆心这个核心元素,教师通过解读教材来理解课程标准,同时也用自己领会的课程标准来驾驭教材。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千法万法,读懂教材是妙法”。吃透教材是教师备课的第一环,教师一定要在读懂教材上下功夫。对于教材中知识点的理解而言,以化学为例,发现这些知识的化学家、教材编写者、化学教师、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的。教材中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化学家,或者是教材编写者对化学问题的理解。教师在备课中有自己对教学问题的理解,同样,学生在学习中也有他们自己的理解。那么教师如何将不同层次人物对教材的理解有机的融合起来,并能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与感悟有所升华,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中把研究学生和研究教材结合起来。

我建议,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备教材:

(1)结合单元或整个知识体系研究教材。在通览教材的基础上,研究本节知识点在整个单元或整个初中阶段,乃至知识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和地位;研究教材应进行哪些方面的整合,根据对教材的研究,结合学生的情况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这三者都需要从教材内容的联系中去把握。重点是对教材而言的,难点是对学生而言的,关键是对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而言的。一般地讲,教学重点是构成每个教学阶段(大至一册书,小至一节课)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教学难点是指学生难理解、难辨析、难计算、难解答、不易接受的学习内容,由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与教学要求之间的差距形成。通常教材中那些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有困难,或者比较隐蔽,需要用新方法去认识构建的内容,就构成教学中的难点。关键是指理解、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突破口,它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中介与桥梁。

(2)结合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教师要研究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是如何要求的,本节的知识点是如何产生的,它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用途。

(3)结合学生研究教材。教师要研究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有怎样的联系,教材的知识点呈现或例题有哪些是不适合本班学生的,这些问题应如何处理。

(4)结合问题研究教材。教师要研究例题习题、实验探究过程以及知识点是如何在实验探究中、在问题的研究中呈现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到本节课学习过的哪些知识点,这些典型的问题或例题习题还可以怎么变式,本节内容在近几年的中考题中是如何呈现的,为什么要这样呈现。

3、备学生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对于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所选择的教学对策是不相同的,因此备课必须要研究学生。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备课是要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兴趣和愿望,把教学定位在“最近发展区”,同时要把教材与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结合起来,是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生命力。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学生就是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因为在新课程中学习不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生要将新知识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因此,备课就要在传统的关注学生“学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关注学生“怎么学”,即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确定如何帮助他们去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确定设计什么样的学习活动并帮助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心理,采取有效的措施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等。简单地说要关注两个方面,以数学为例:

(1)结合新知识的学习研究学生。把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过一次,想一想:他们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如何来解决?他们对学习这一节内容应预备的相关知识理解到什么程度?例如以数学为例:如果这一节学习的是二次函数的定义,那么就要了解学生对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对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学习困难和学习兴趣。

(2)结合以往学生(通过集体备课)研究本班学生。在集体备课中尤其要关注以往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与教训,依此来研究本班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并研究这些问题解决的方法。

4、备学法

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是与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紧密联系着的。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核心理念),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久而久之便会转变成学生自己的学习经验,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新课程强调“以学定教”,因而教师要结合教材定学法,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教师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是由教师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要通过问题的设计、情境的创设、引导性的语言,过程性的环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并生成学习方式、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方法是战术,学习方式是战略,学习方式一旦形成便相对稳定,而学习方法则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不同可灵活多变。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种学习方式相互联系,相互融合。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础,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大家一定要记住: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生“学”。最成功的课是学生“学”的成功,教的成功是通过学的成功体现的,因此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

5、备教法

 新课程改革吸收了建构型学习理论,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将传统的程序式课堂教学转变为建构式课堂教学。建构式课堂教学,是在充分尊重、理解、相信学生的基础上生成并建构的。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促进者,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因此备课中应考虑以下几点:

 (1)备问题情境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的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只是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与美感,教学问题情景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要素,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教师的课堂教学要通过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要让学生在一种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中能够展开讨论。要不断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创设与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创设使学生不断探索研究和发现的情境,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感到无拘无束,可以畅所欲言,思维被激活,能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并使学生从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

(2)备教学活动的开展

学生们在课堂上需要的是什么?专家们调查结果显示:

①学生在课堂上最快乐的事是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

性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释放。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已有的经验才能得到激活和提升,在主体之间才能实现意义的相互建构,学生的生活里才会融入新的价值。在交流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

②学生对课堂中最感兴趣的内容是新奇而富有挑战的学习任务。人生来就有一种探究的本能,猎奇是学生的本性。教师提出对学生有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正切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只有那些处于“最近发展区”的、经过跳跃可以摘到“果子”,学生才有摘取的兴趣。

③学生在课堂上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不受学生欢迎,学生渴望“自由”,乐于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解决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课堂教学设计要面向学生,适应学生的需要和发展。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是学生的,学生的需要才是真正的需要。

教学应是一种对话,教师应定位于电视节目中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通过主持人与来宾的对话,主持人与观众的对话,观众与来宾的对话完成节目话题的交流。同样在教学中,教师也应通过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学对话是通过活动来实现的,并且这种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而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首先,通过积极的思维形成一个计划,其目的是为了避免教学中的随意性,确立一种方向感和自信心。其次,要提前预设问题,即一旦学生出现“跑题”,应积极引导。再次,在教学互动中要关注学习的组织形式,现在我们一般倡导的是自主互助的组织形式,即有指导学生自学、同时还有小组交流的环节,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最后还要做必要的教学用具或材料准备。

过去的教育,学生95%的时间在课堂,而教师就占据了93%。

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即要抓住三个“三”:“三维目标”、“三种学习方式”、“三个还给”。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把时间、空间、自由真正地还给学生,那么就能把自主留给学生。
经研究,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的程度为:学生通过教别人,记忆率达95%;学生通过实践,记忆率达70%;学生通过讨论,记忆率达50%;学生通过阅读,记忆率达10%;而只有教师讲授,学生的记忆率仅达5%。
专家研究学生学习方法的效率:学生通过听,可达20%;学生通过看,可达30%;学生通过做,可达70%;学生通过说,可达80%。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三讲三不讲”:即讲易混淆的、易出错的、易遗漏的;不讲学生已会的、学生自己就能学会的、讲了学生也不会的。
我们提倡小组互助教学模式:
学(定标自学)——研(互动合作)——展(交流反馈)——教(精讲提升)——达(当堂达成)

在不同的课型中,教学模式也应灵活多变。

新授课:情境导入确定目标——学案导学合作交流——课堂汇报点评提升——整理补充反思回顾——当堂达标拓展升华。

复习课:概括导入确认目标——梳理知识落实双基——典题引导点拨深化——达标练习提升能力——归纳总结。

讲评课:错题统计找准错因——自主纠错反思内化——展示思路暴露问题——重点点拨方法指导——变式训练二次达标。

(此外,还可以通过导学案,优化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具有更大的知情权,让学生有目的有准备的去学习。)

(3)备学习的反馈与控制

新课程的教学反馈活动中,教师更多的要考虑如何通过及时的、积极的评价去激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如何通过真诚的、真实的评价去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扭转学生的思维偏转;如何通过阶梯式的训练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最佳发展区”;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检测过程性目标及体验性目标。通过合理的反馈与调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提高并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法时,有下面一些问题值得注意:

①必须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才能真正做到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生动性、活动性、开放性、创造性。要正确确定活动的内容、方法和时机。

学生是否有足够的参与度,是评价一堂课的一个标准。

②精心考虑如何提出问题。备课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发掘教材内容本身和学生认识过程中的矛盾,准确选择有针对性的问题,精心组织好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悬念,使他们疑惑、惊奇,这样提出的问题最能抓住学生的心,激起他们的思维活动的层层波澜,最后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其豁然开朗,发现学习的快乐。

提出问题是否有针对性(针对重点和难点),是否有启发性(揭露矛盾,激发思维),是评价一堂课的又一标准。启发式必须注意实效,不要只追求课堂上热热闹闹,要防止形式主义。不能认为一问一答,学生经常齐声大合唱就是启发式。教师提出问题的水平如何,是否有启发性和针对性,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整个教学水平。为了使这方面做得更好,新教师应把自已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方法和语言写在教案上,并认真反复推敲。

③对同一个内容,不要多次单调重复。教师讲的东西,只要学生懂了就可以往下讲。但也不应开快车,赶进度,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上要不吝惜时间,目的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获得的知识。要做到这些,就要求新教师做好周密的教学内容及时间计划安排。

④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如何高效率地学习,在有效的时间学习尽量多的知识。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有根据地怀疑,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和发展学生的求同和求异思维。

6、备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活动是借助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组织方式及质量效益等都和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工具密切相关。新课程强调知识的整合,因而更强调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还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并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弥补教师表述的不足。同时,根据知识特点合理使用教学辅助手段,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使其协同互补、相得益彰,这也不失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又一个好办法。

除此之外还要强调的是,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如何利用教具。恰当合理地使用教具,可使讲授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形象易懂,学生也会更加兴致勃勃、全神贯注,同时又可节省教学时间。
对于需要演示的实验和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教师必须预演一遍。最好是用正确的和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各做一次,把实验中可能产生的现象搞清楚,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周到。对于实验中使用的药品,教师一定要事先进行周密地检查,以免临时发生了问题,措手不及。
体育教师对场地器材设备应进行合理的安排,以鼓舞学习情绪,避免发生事故。如果学生冬天集合时面朝北风,练习时面向阳光,场地不干净,沙坑未松平,跑道没划好,教学效果一定不好。反之,如果设备器材有条不紊,学生一到操场就劲头十足,兴致勃勃,这无疑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7、备习题和作业

习题和作业设计要注重训练对策:即注重变式训练、注重一题多解、注重思想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关注差异(分层设计习题)培养自主。

习题与作业设计的要求:提前研做,分层作业,面批面改,作业回批,精选精练。

作业的功能:(引导预习的作业、促进理解的作业、提高熟练性的作业、帮助记忆的作业、促进知识体系形成的知识整理作业)

分层作业:可根据教学目标把作业设计成ABC三个层次,其中,A类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C类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B类作业则介于二者之间。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水平选择,同时引导、鼓励向更高层次追求,这种个性化的作业设计,体现了作业分层设计的原则。由于接受能力有差异,可尝试让学生作业量度自选。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8、备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合理,字迹工整。

9、备教学分析反思

教师在上完课后,结合学生的反应,把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都记录下来,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这些反馈信息及时改进和完善教案,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突出备课的研究性,经过修订教案或改写讲稿,再拿到下一个班去讲授。一课教材在几个班讲,就修改几个教案,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捷径。
五、新教师应该怎样去备课

集体备课的流程(理论学习——分工说课——同伴研讨——代表上课——观课议课——教学反思——修正重上)

新教师备课:自备——集备(中心发言人说课——同伴研讨——达成共识——改进教学设计)——自备——听代表上课——上课——自备

1、自备

备课,首先应个人钻研,独立思考。教学活动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它需要更多的独立劳动。这是提高备课质量的关键一环。
认真自备,是提高集体备课质量的前提。集体备课质量不高,往往是由于自备不足。在集体备课的时候,我们往往可以发现"空手赶集"的现象:由于缺乏自备,于是问题不分大小,内容不究轻重,一律拿到会上研究,结果泛泛而谈,零敲碎打,所获无几。相反,经过集体备课以后,如果大家感到满载而归,那么一定是自备比较充分。所以,一定要在自备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备课。

2、集体备

集体备课的好处很多,主要有:
(一)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有限,对于一篇教材的理解必然有深浅之分,而通过集体研究,就可以相互启发,集思广益。

(二)集体备课是新老教师互相学习或彼此帮助的好形式,尤其对于培养新教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教师刚到校,一切都是陌生的,他们既不了解学生的情况,也没有备过课,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集体备课,就可以培养与带动新教师快速掌握备课的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集体备课有利于促进教师团结,形成有凝聚力的教师集体。经过集体研究,教师间更能相互了解、密切配合,从而保证同年级的教学质量。
集体备课的一般做法是:同年级的任课教师,每周有2节或半天作为教研时间(不排课),有的学校坚持每天一集备。
集体备课通常与单元备课相结合。研究的内容一般是课标的要求、教学目标、进度计划(课时计划);教学内容与方法;重点、难点,关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情分析)、以往的学生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教研组就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确定的研究专题等等。特别是学情分析很容易被忽略,但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因为教学依据是由学生来决定的。我们必须研究:学生学习新课时原有的知识、经验是什么学生学习新课时能力是在什么水平上学生学习新课时兴奋点和障碍在哪里学生之间会有哪些差异。

3、再自备

集体备课后,要把集体讨论中得到的收获加以消化和巩固,还得再进行个人钻研。因为,别人的经验再好,对自己来说都只是间接的知识,只有通过个人钻研的过程,才能真正为自己所掌握。所以,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关系是:在个人钻研的前提下,进行集体讨论;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再进行个人备课。

4、听课

可以把集体备课与观摩教学结合起来,即在完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听同年级教师的课,吸取课堂精彩之处,弥补课堂教学中不足之处,再次完善教学设计,但不可依葫芦画瓢。

5、再自备

在上课之后,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课堂成功、失败之处,并认真研究改进方案,写好教学后记,以便日后借鉴。

总之,在备课时除了要备课标、三维目标、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备教法、备教学手段、备习题和作业、备板书设计、备教学反思之外,还要思考五个问题,处理好两个关键点,选择一个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五个问题: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做哪些工作;

如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会学生学会哪些学习方法);

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思想教育;

选择什么样的学习组织形式。

两个关键点:

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及连接点;

新知识的延伸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67216.html

更多阅读

2014淳安县教育局新教师培训 淳安县教育局官网

2014年8月20日至8月22日为期三天的培训在淳安县教师培训进修学校圆满结束。作为教育局招聘的163名新教师全部参加培训。8月20日上午全体学员一起参加学习题为《教师修养》的报告。主讲人为县教育局党委委员江文华。下午幼儿园、小学

寄语新教师 教师师徒结对师傅寄语

寄语新教师近日,我校迎来了3名新招聘的年轻教师。今晚例会,我对新教师提出了五点希望:一要安心工作。既来之,则安之。可能我们学校的条件与新教师的理想有一定差距,但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初为人师,新教师会有一段心理磨合期

声明:《新教师如何备课之一新教师培训--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希望上级给予哪些帮助》为网友南风轻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