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理家 红楼梦探春理家

浑名唤作“玫瑰花儿”的贾府三姑娘探春,是《红楼梦》里的重要人物。她的地位,在“十二钗”中仅次于黛玉、宝钗、凤姐,而居于第四位。
  探春理家,是《红楼梦》中的大事件之一,最能显示探春性格的重要情节。她是王熙凤在贾府举步维艰,矛盾重重,众怒难犯,要求缓和一下贾府内各种各样矛盾的背景下出现的。书中王熙凤对平儿说:“趁着紧溜之中,她出头一料理,众人就把往日咱们的恨暂可解了。”看得出,凤姐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
  王熙凤之所以选上探春理家,固然是经过一番比较,煞费苦心,看中了探春她“心里都事事明白”,而且有“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利害一层”的才能。
  最主要的是,探春曾公开说过:“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王夫人)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赵姨娘是探春的生身父母,是“二老爷跟前的人”,地位卑下,相当于“半奴才”赵姨娘的同胞弟弟赵国基死了,贾府需要发给体恤费,于是探春叫吴新登家的查旧账去,好按例给银:“吴家的取了了旧账,探春看时,两个家里的,赏过皆二十四两;两个外头的,皆赏过四十两的;还外有外头的,一个赏过一百两,一个赏过六十两——这两笔底下皆有原故:一个是隔省迁父母之柩,外赏六十两;一个是现买葬地,外赏二十两……”探春唯独她舅舅赵国基死了,仅仅发给二十两体恤费。当赵姨娘找她,要她关照一下自己舅舅时,她登时气得“脸白气噎”,哭问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指王夫人的兄弟王子腾),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这明摆说着了,在王氏和赵姨娘的你死我活的勾心斗角中,探春站在了王夫人的一边,而不跟随自己亲生母亲的明确态度。因此,让探春理家,不但不会削弱王氏在贾府的权力,而且可以“和她协同,大家做个膀臂”。让她以另一种身份来作一些凤姐“虽有此心,未必好出口”的事情。这是书中安排了王熙风借小产的机会,暂时退居幕后的真正原因。
  以什么理由让探春出台更好呢?王夫人、王熙凤也真上费了一番心思的。她们不是一下子让探春理家,而是先推出理家的是一个“从不管事,只教姑娘看书写字”的李纨,然后,以她“本是个尚德不尚才的,未免逞纵了下人”为理由,顺水推舟地让探春出来“合同李纨裁处”,达到了她们真正的目的。事情并没有因为李纨理家而了结,她们还觉得“园中人多,又恐失于照管,特请了宝钗来,托她各处小心”。于是完成了三驾马车式的管理模式。这说明了探春理家,并不仅仅是一种为了缓和矛盾的消极方法,更主要的还是王氏扩张自己势力的积极措施。
  刚上任的贾探春,果然显出了“才自清明志自高”的特色。她心里念着的“老祖宗手里的旧规矩”,处理事情也是“按着旧规矩办”。她不但当众和自己的母亲闹翻了脸,而且还要找几处利害与有体面的人来开例,大有认真“立出一番事业来”的气概。尽管她“言语安静,性情和顺”,但在理家上面的“精细处不让凤姐”,甚至还“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同时,她还费尽心机干了几件“兴利除宿弊”的事情,并又顾全大局,协同薛宝钗搞了一些“小惠全大体”的事,以小恩小惠收买人心,以缓和贾府里的大大小小的矛盾。
  探春不苟言笑,谙于世故而不讲人情,也不轻易地显露心迹,看上去,“脸上淡淡的”,但“精细处不让凤姐”。如果有谁不小心伤害了她的痛处,她会立即“沉下脸来”,大发脾气,因此谁也碰不得。不独凤姐“在这些大姑子小姑子里头,也就只单畏她五分”,就是“太太也得让她一二分”。小厮兴儿对尤二姐则说得更形象:“三姑娘的浑名是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扎手。”第六十回,探春想吃个值不到“二三十个钱”的“油盐炒枸杞芽儿”,就打发小丫头送五百钱去;而同回的就有迎春的丫头司棋因要吃鸡蛋而大闹厨房的事。对比之下,更可见出探春的性格。
探春理家 红楼梦探春理家
  从艺术角度来欣赏探春理家,可以看到作者在人物的对话,心里描写以及故事情节的安排,别有匠心。生活场面真实而贴切。同时,探春理家的故事,给我们琢磨现实生活的人与事有着一定的启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8/369707.html

更多阅读

新红楼梦剧组内部露馅定妆照全部曝光组图 新红楼梦定妆照

今天新版红楼梦剧组的绝大部分定妆照被意外曝光,其中还有很多早期的,有些演员已经调整,但是服装造型基本是确定的,这次很可能是内部人员意外或有意泄露,完全打乱剧组的计划,叶锦添的雷人恶搞这次无所遁形。姚迪版林黛玉蕾丝孝服的薛宝

红楼梦插曲《红豆曲》 红楼梦红豆曲原唱

红楼梦《红豆曲》 原唱陈力词曰: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挨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品评:

声明:《探春理家 红楼梦探春理家》为网友人杂添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